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期施硅对超级稻产量和硅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0
1
作者 龚金龙 胡雅杰 +13 位作者 龙厚元 常勇 葛梦婕 高辉 刘艳阳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李德剑 沙安勤 周有炎 罗学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75-1488,共14页
【目的】明确硅肥施用最佳时期并揭示超级稻硅素高效吸收、利用机理。【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江苏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粳型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号和淮稻9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施硅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主要生育期硅素积累量、硅... 【目的】明确硅肥施用最佳时期并揭示超级稻硅素高效吸收、利用机理。【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江苏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粳型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号和淮稻9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施硅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主要生育期硅素积累量、硅素阶段积累量、硅素阶段吸收速率、硅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硅素吸收、利用效率相关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施硅显著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主要生育期硅素积累量、硅素阶段积累量、硅素阶段吸收速率和硅肥偏生产力,降低硅素稻谷生产效率,不仅增加了硅素供应量,还能改善土壤的供硅能力,提高土壤有效硅水平,促进水稻对硅素的吸收。随着硅肥施用时期的推迟,产量、穗数、每穗粒数、硅素吸收总量、百公斤籽粒吸硅量、硅素吸收利用率、硅素农学利用率和硅肥偏生产力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硅素稻谷生产效率则先降后升,穗数于有效分蘖期追硅表现最高,其它均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追硅达到最高(低)水平;结实率和千粒重则随着施硅时期的推迟而不断增加,其中抽穗期追硅千粒重达到显著水平;而硅素生理利用率对施硅时期的响应不明显。水稻在各个生育阶段的硅素积累比例,移栽-幼穗分化期为20.69%—29.02%,幼穗分化-抽穗期为47.46%—59.65%,抽穗-成熟期为17.99%—25.52%,幼穗分化-抽穗期>移栽-幼穗分化期>抽穗-成熟期,差异极显著。硅素阶段吸收速率表现的趋势与之一致。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与硅素吸收呈现良好的协同增长性,产量与硅素吸收总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施硅提高幼穗分化-抽穗期硅素阶段吸收速率和硅素阶段积累量是大穗增产的生理基础。【结论】提高硅素阶段吸收速率和硅素阶段积累量,尤其是幼穗分化-抽穗期,能有效提高抽穗期和成熟期硅素积累量及硅素利用效率,进而在稳定提高穗数的基础上,通过主攻大穗,并促进库容的充实,进而达到施硅增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产量 时期 硅素吸收、利用效率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及系统理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5
2
作者 龚金龙 张洪程 +9 位作者 李杰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李德剑 华正雄 沙安勤 周有炎 罗学超 刘国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7-424,共8页
围绕着超高产,回顾了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的发展,并重点介绍了其中几种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进而分析了水稻超高产形成的系统理论和途径,探讨了水稻超高产栽培在大面积推广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最后展望了水稻超高产栽培... 围绕着超高产,回顾了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的发展,并重点介绍了其中几种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进而分析了水稻超高产形成的系统理论和途径,探讨了水稻超高产栽培在大面积推广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最后展望了水稻超高产栽培模式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栽培 模式 系统理论
下载PDF
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特征及穗部性状 被引量:41
3
作者 龚金龙 胡雅杰 +11 位作者 龙厚元 常勇 李杰 张洪程 马荣荣 王晓燕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邓张泽 明庆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47-2158,共12页
【目的】旨在探讨大穗型杂交粳稻库容构成特征及其穗部性状,探索其群体生产力增长途径。【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具有代表性的8个大穗型杂交粳稻品种(A18/F7562、A2/F7563、A20/F7501、A5/F9249、A2/F7513、A20/F7503、甬优8号和甬优13... 【目的】旨在探讨大穗型杂交粳稻库容构成特征及其穗部性状,探索其群体生产力增长途径。【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具有代表性的8个大穗型杂交粳稻品种(A18/F7562、A2/F7563、A20/F7501、A5/F9249、A2/F7513、A20/F7503、甬优8号和甬优13号)和2个中等穗型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和武粳15)为材料,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构成特征、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穗部性状等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穗长、着粒密度、单穗重、每穗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每穗一次枝梗总粒数、每穗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等穗型常规粳稻,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一次枝梗结实率和二次枝梗结实率极显著低于中等穗型常规粳稻。随着每穗粒数的增加,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群体颖花量、库容量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先增后减,穗长、着粒密度、单穗重、每穗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每穗一次枝梗总粒数、每穗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总粒数不断增加,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一、二次枝梗数比值、一、二次枝梗总粒数比值和一次枝梗结实率不断降低,除产量、库容量和二次枝梗结实率外其它与每穗粒数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每穗粒数的提高由中等穗型到偏大穗型,主要依靠一次枝梗的贡献,而由偏大穗型到大穗型以及特大穗型和超大穗型,则主要依靠二次枝梗的贡献。在满足一定穗数和具备稳定的结实率的基础上,提高千粒重,是充分利用大穗型杂交粳稻获取超高产的关键;提高群体颖花量是增加产量的基础,而提高库容量是增加产量的重点,在提高群体颖花量的同时还需兼顾千粒重的稳定。【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大穗型杂交粳稻每穗粒数250左右时穗粒结构合理,群体颖花量高,库容充实足,产量最理想。随着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最适值还将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大穗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穗部构成特征 超高产
下载PDF
籼、粳超级稻光合物质生产与转运特征的差异 被引量:29
4
作者 龚金龙 邢志鹏 +6 位作者 胡雅杰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7-510,共14页
为阐明籼、粳超级稻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生产特征的差异,以江苏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5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5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籼、粳超级稻干物质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 为阐明籼、粳超级稻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生产特征的差异,以江苏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5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5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籼、粳超级稻干物质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秧苗素质、叶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粳稻生育前期(移栽至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及上三叶叶长、叶基角、叶开角、披垂度和叶面积衰减率、收获指数均小于籼稻,而生育中后期(拔节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及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粒叶比(颖花/叶、实粒/叶、粒重/叶)、最大叶面积指数、总充实量、实收产量、生物产量、茎鞘最大输出量和表观输出量及比率均大于籼稻,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虽然粳稻主要生育期单茎干物重均不及籼稻,但群体数量优势保证粳稻具有较高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且随着生长发育的持续,群体光合物质生产优势不断加大,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于抽穗后25 d前后超过籼稻。粳稻灌浆后期(乳熟至成熟期)仍保持强劲生长优势,而灌浆初期(抽穗至乳熟期)茎鞘贮存物质合理输出,有效保障了高效光合层的安全支撑及高积累产量库的流畅充实。高生物学产量的稳定形成和叶面积"稳升缓降"态势以及拔节至成熟期较强的高效光合物质生产,是粳稻光合系统高效持续产出、灌浆充实多及高产形成的重要特征和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籼稻 粳稻 干物质积累特征 光合生产特征 转运特征
下载PDF
施磷量对超级稻南粳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1
5
作者 龚金龙 张洪程 +11 位作者 李杰 常勇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李德剑 李炳维 沙安勤 周有炎 罗学超 朱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7-451,共5页
以超级稻南粳44为材料,研究施磷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基施磷肥(P2O5)0.0~225.0kg/hm2,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结实率、千粒重则先升后降。各品质指标值与施磷量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 以超级稻南粳44为材料,研究施磷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基施磷肥(P2O5)0.0~225.0kg/hm2,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结实率、千粒重则先升后降。各品质指标值与施磷量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施磷能提高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面积、垩白度,降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和回复值,而精米率、垩白米率、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起始糊化温度、消减值和到达峰值黏度时间对磷素的反应不明显。施磷主要是增加垩白面积从而增加垩白度,对垩白面积、垩白度、消减值影响较大,而糙米率、到达峰值黏度时间和起始糊化温度基本不受影响。综合产量和品质性状,水稻生产中应适量施磷(在土壤营养中等或偏上土壤上施85.7kg/hm2为宜),过量施用不仅低产低效,还会加重生态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磷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稻麦“双迟”栽培模式及其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27
6
作者 龚金龙 张洪程 +10 位作者 常勇 胡雅杰 龙厚元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李德剑 沙安勤 周有炎 罗学超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9-638,共10页
采用大田试验,通过设置4种栽培模式,探讨了"双迟"(迟熟水稻+迟播小麦)栽培模式对稻麦周年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换茬时间的推迟,稻麦周年生产力不断增加,其中,水稻产量呈增长趋势,而小麦产量先增后减,迟熟中粳茬小麦产... 采用大田试验,通过设置4种栽培模式,探讨了"双迟"(迟熟水稻+迟播小麦)栽培模式对稻麦周年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换茬时间的推迟,稻麦周年生产力不断增加,其中,水稻产量呈增长趋势,而小麦产量先增后减,迟熟中粳茬小麦产量最高。延长水稻生育期和攻取大穗是稻麦周年高产的关键。水稻一些关键性投入的生产力随着熟期的推迟而不断增加;小麦方面,除种子生产力呈降低趋势外,其他因子生产力先增后减,迟熟中粳水稻+小麦模式下表现最高。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稻麦周年的一些关键性投入的生产力,适当延迟稻麦换茬时间可以提高稻麦周年经济生产力。就稻麦"双迟"栽培模式的概念和调控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迟栽培 水稻 小麦 周年生产力
下载PDF
籼、粳超级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差异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龚金龙 邢志鹏 +6 位作者 胡雅杰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6-810,共15页
【目的】目前我国选育和认定的超级稻品种很多,但如何发挥其高产潜力至关重要。氮素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最活跃因素之一,因此,深入分析籼、粳超级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从氮素营养层面上阐... 【目的】目前我国选育和认定的超级稻品种很多,但如何发挥其高产潜力至关重要。氮素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最活跃因素之一,因此,深入分析籼、粳超级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从氮素营养层面上阐明超级粳稻高产形成机理,以期为超级稻品种的合理利用以及增产潜力的挖掘提供参考。【方法】2011~2012年在江苏苏中地区,以主体且具有代表性的5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5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籼、粳超级稻主要生育期植株含氮率和氮素积累量、氮素阶段吸收速率和阶段吸收量、氮素利用效率,以及抽穗至成熟期叶、茎、鞘氮素转运量、表观转运率和转运贡献率等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1)粳稻平均实收产量、氮素吸收总量和百公斤籽粒吸氮量分别达10.89 t/hm2、224.50 kg/hm2和2.79 kg,分别较籼稻高13.21%、32.74%和17.45%,差异极显著。2)移栽~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抽穗期和抽穗~成熟期,粳稻氮素积累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而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粳稻极显著低于籼稻。氮素阶段吸收速率表现的趋势与氮素阶段吸收量一致。3)抽穗期和成熟期粳稻植株各器官以及整个生育期整株的含氮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4)粳稻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略高于籼稻,但氮素生理利用率、籽粒生产效率、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除氮素生理利用率外,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籼稻。5)成熟期,粳稻叶、茎、鞘含氮量所占比例均极显著地高于籼稻,但穗中含氮量所占比例极显著低于籼稻,因此,籼稻氮素收获指数极显著高于粳稻。6)抽穗~成熟期,粳稻叶、茎、鞘氮素转运量、表观转运率和转运贡献率均小于籼稻,除鞘的氮素转运贡献率外其他指标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7)籼稻籽粒氮主要依靠抽穗前源器官中贮积的氮素的输出与转运,粳稻主要依靠生育中后期(拔节~成熟期)氮素的高速吸收。【结论】在稳定生育前期(移栽~拔节期)氮素吸收的基础上,大幅提高生育中期和后期(拔节~成熟期)氮素吸收速率和氮素积累量,是稳定形成较高的氮素吸收总量及粳稻高产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籼稻 粳稻 氮素 吸收 利用 转运
下载PDF
江淮下游地区籼粳超级稻生育期与温光资源利用特征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龚金龙 邢志鹏 +6 位作者 胡雅杰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7-276,共10页
为阐明籼粳超级稻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特征的差异,以当地主体且具有代表性的5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5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对籼粳超级稻主要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积温、温度生产效率、光合有效辐射... 为阐明籼粳超级稻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特征的差异,以当地主体且具有代表性的5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5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对籼粳超级稻主要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积温、温度生产效率、光合有效辐射、光能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大田生长阶段粳稻生育进程迟于籼稻,成熟期粳稻较籼稻迟16.2d,其中抽穗-成熟期较籼稻长25.82%,差异极显著。粳稻对低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利于适当推迟抽穗结实,延长灌浆结实期与全生育期,加强对秋末温光资源的利用。粳稻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日产量、全生育期天数、有效积温、光合有效辐射和光能利用率以及主要生育期、有效积温和光合有效辐射、抽穗-成熟期温度生产效率、拔节-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光能利用率均高于籼稻;而灌浆速率、全生育期温度生产效率以及播种-抽穗期温度生产效率、播种-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光能利用率均低于籼稻,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分析表明,水稻实收产量与全生育期天数、日产量和灌浆结实期天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灌浆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生物产量与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光合有效辐射和光能利用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全生育期温度生产效率负相关,且相关未达显著水平。因此,在稳定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日产量和灌浆速率的基础上,通过延长生育期,尤其是灌浆结实期,来提高有效积温和光合有效辐射,进而提高干物质阶段积累量及生物学产量,是粳稻高生产力形成的重要途径与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籼稻 粳稻 生育期 温光利用
下载PDF
籼、粳超级稻产量构成特征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龚金龙 邢志鹏 +6 位作者 胡雅杰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0-511,共12页
为阐明籼、粳超级稻产量构成特征的差异,以当地主体且具有代表性的5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5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籼、粳超级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茎蘖动态特征、穗部构成特征、灌浆特性等方面进行了... 为阐明籼、粳超级稻产量构成特征的差异,以当地主体且具有代表性的5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5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籼、粳超级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群体茎蘖动态特征、穗部构成特征、灌浆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粳稻产量、穗数、群体颖花量、结实率、库容量、总充实量、茎蘖成穗率、着粒密度、一二次枝梗数比值、一二次枝梗总粒数比值、每穗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每穗一次枝梗总粒数、一次枝梗结实率、二次枝梗结实率、米粒终极生长量、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米粒重、活跃灌浆期和有效灌浆时间均高于籼稻;籼稻每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单穗粒重、每穗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每穗二次枝梗总粒数、起始生长势、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则高于粳稻,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米粒重占米粒终极生长量的百分率则表现趋势不明显。籼、粳超级稻均为异步灌浆型,但籼稻两段灌浆现象更为明显,且籼稻灌浆启动快、充实快、持续时间短、呈速起速降的态势。粳稻弱势粒灌浆前、中、后期的灌浆充实量较籼稻分别高0.73%、2.59%、3.43%,随着籽粒灌浆的持续,粳稻灌浆优势不断加大。群体茎蘖稳升稳降、有效成穗数多、穗部构成合理、结实率高、灌浆速度稳定且持续时间长以及灌浆后期弱势粒较高的灌浆质量是粳稻扩库、促充实、稳产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籼稻 粳稻 生态生理 产量形成
下载PDF
籼、粳超级稻茎秆抗倒支撑特征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龚金龙 邢志鹏 +6 位作者 胡雅杰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281,共9页
为阐明籼、粳超级稻茎秆抗倒支撑特征的差异,以当地主栽且具有代表性的2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2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对籼、粳超级稻茎秆形态特征、充实性状和力学特性以及弯曲力矩、抗折力、倒伏指数、田... 为阐明籼、粳超级稻茎秆抗倒支撑特征的差异,以当地主栽且具有代表性的2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2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对籼、粳超级稻茎秆形态特征、充实性状和力学特性以及弯曲力矩、抗折力、倒伏指数、田间表观倒伏率和实收产量等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粳稻实收产量较籼稻高12.30%,差异极显著;基部0~20 cm 节间抗折力极显著高于籼稻、倒伏指数极显著低于籼稻,没有出现明显倒伏现象,而籼稻扬两优6号和两优培九两年平均田间表观倒伏率分别达11.97%和12.50%;2)粳稻基部四个节间弯曲力矩均极显著小于籼稻,抗折力均极显著大于籼稻,最终粳稻基部第1至第4节间的倒伏指数均极显著低于籼稻;3)粳稻各节间长度和株高以及基部节间外径、秆型指数、单穗质量、重心高和相对重心高度均小于籼稻,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而穗下节间长/秆长粳稻极显著大于籼稻;4)粳稻六个伸长节间的茎秆粗度和茎壁厚度均小于籼稻,其中,基部第1至第4伸长节间的茎秆粗度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5)粳稻各节间茎秆干质量均小于籼稻,两优培九各节间叶鞘干质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且粳稻基部第2节间单位节间茎秆干质量略高于籼稻,而基部第1、3、4、5、6节间粳稻单位节间茎秆干质量均低于籼稻;6)粳稻单穴固持力和抗弯阻力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籼稻,而按压恢复度显著或极显著小于籼稻.可见粳稻固持抗倒能力较强,籼稻抗倒恢复能力较强,且粳稻能协调实现高产与抗倒,这可能与其弯曲力矩小、抗折力大、株高矮、节间配置合理、重心低以及基部节间物质充实足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籼稻 粳稻 倒伏 物理特征 充实性状 力学特性
下载PDF
籼、粳超级稻品种根系形态及若干生理特征的差异 被引量:9
11
作者 龚金龙 邢志鹏 +7 位作者 胡雅杰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郭保卫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66-1080,共15页
为阐明籼、粳超级稻根系干物质积累与分布特征和主要形态生理性状指标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以当地主体且具有代表性的2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2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麦稻两熟制条件下籼、粳超级稻单茎和群体根干重... 为阐明籼、粳超级稻根系干物质积累与分布特征和主要形态生理性状指标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以当地主体且具有代表性的2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2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麦稻两熟制条件下籼、粳超级稻单茎和群体根干重、总根长、根数、根体积、根系吸收面积、发根力、抽穗后根系伤流强度及根冠比、每条根长、根直径、根密度、颖花根流量、抽穗期根系在土层中的分布和产量构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生育期,粳稻的根冠比、每条根长、发根数、发根体积、发根干重及颖花根流量、穗数、群体颖花量、结实率和实收产量均高于籼稻,而根直径、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低于籼稻,其中根冠比、每条根长、颖花根流量、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实收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粳稻抽穗前(含抽穗期)单茎根干重、总根长、根数、根体积和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及根密度均低于籼稻,但差异不显著,而成熟期这6个指标粳稻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3)粳稻拔节前单茎活跃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比均小于籼稻,而拔节后(含拔节期)两者差异趋势与之相反,差异显著或极显著;(4)除拔节期群体根干重、拔节期和抽穗期群体根数外,其他群体形态生理特征指标粳稻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5)无论是单茎还是群体,粳稻抽穗后0-35 d根系伤流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6)粳稻0-10 cm土层根系干重所占比例极显著低于籼稻,10 cm以下土层根系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比例极显著高于籼稻,粳稻扎根更深,进一步强化了植株抗倒防早衰能力。与超级杂交籼稻相比,常规粳型超级稻抽穗后根系生长优势不断加大,特别是群体生长优势,成熟期粳稻所有根系形态生理特征指标均优于籼稻,是粳稻高产形成的重要原因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籼稻 粳稻 根系 形态特征 生理特征
下载PDF
籼、粳超级稻主要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特征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龚金龙 邢志鹏 +6 位作者 胡雅杰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74-1385,共12页
为了研究籼、粳超级稻品质特征差异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大田试验,以5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5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籼、粳超级稻主要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对米质性状与灌浆... 为了研究籼、粳超级稻品质特征差异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大田试验,以5个超级杂交籼稻组合和5个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籼、粳超级稻主要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并对米质性状与灌浆结实期的温光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籼、粳超级稻主要品质性状年度间、类型间、品种间及其二因子间、三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粳稻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峰值黏度时间均高(长)于籼稻,垩白粒率、垩白大小、垩白度、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崩解值和起始糊化温度均低(小)于籼稻,而消减值表现趋势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对稻米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具有负向作用,对稻米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具有正向作用,而日平均温差和日平均日照时数在米质性状的形成过程中作用不显著。可见粳稻具有稳定形成高出米率、低垩白、低蛋白稻米、高黏度淀粉以及蒸煮出可口米饭等品质特征,为实施"籼改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籼稻 粳稻 品质 RVA谱
下载PDF
超级稻生态育种及超高产栽培特征与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3
作者 龚金龙 张洪程 +11 位作者 李杰 常勇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李德剑 李邴维 沙安勤 周有炎 罗学超 刘国林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5-33,共9页
超级稻是目前作物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围绕超级稻,回顾了超级稻育种的发展,并重点介绍了几种典型生态稻区株型模式,进而分析了超级稻的一些栽培特征,最后展望了超级稻的未来和发展方向。超级稻穗大粒多、叶片直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 超级稻是目前作物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围绕超级稻,回顾了超级稻育种的发展,并重点介绍了几种典型生态稻区株型模式,进而分析了超级稻的一些栽培特征,最后展望了超级稻的未来和发展方向。超级稻穗大粒多、叶片直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根系健壮,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积累优势明显,超级稻栽培根本途径在于"强支撑、扩库容、促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生态育种 栽培特征
下载PDF
南方粳型超级稻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其形成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龚金龙 胡雅杰 +9 位作者 葛梦婕 龙厚元 常勇 马群 杨雄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8-572,共15页
在大田机插条件下,以南方稻区5个粳型超级稻(南粳44、宁粳1号、宁粳3号、扬粳4038、武粳15)为材料,同生育期常规粳稻武运粳7号为对照,在其他栽培措施统一在最佳技术指标前提下,设置7个氮肥水平(0、150.0、187.5、225.0、262.5、300.0和3... 在大田机插条件下,以南方稻区5个粳型超级稻(南粳44、宁粳1号、宁粳3号、扬粳4038、武粳15)为材料,同生育期常规粳稻武运粳7号为对照,在其他栽培措施统一在最佳技术指标前提下,设置7个氮肥水平(0、150.0、187.5、225.0、262.5、300.0和337.5kg.hm-2),从中得出各品种在这7个氮肥水平下出现的最高生产力,并将其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对5个超级稻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其构成、群体生长发育动态、株型以及倒伏性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级稻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为10.51(10.30~10.68)t.hm-2,极显著高于对照(9.77~9.82t.hm-2),增产幅度达5.2%~8.7%。与对照相比,超级稻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群体穗数多,穗型大,群体颖花量高(42442.11~44873.23×104.hm-2),结实率和千粒重与之相当;群体茎蘖机插后早发快长,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苗数略高于预期穗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到拔节期茎蘖增长平缓,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数量适中,为预期穗数的1.4~1.5倍,此后群体平缓下降,至抽穗期基本稳定,最终成穗率高(66.9%~70.4%);其群体叶面积动态与茎蘖动态基本一致,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在孕穗期,为7.72~7.97,此后平缓下降,成熟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3.30~3.74);干物重积累方面,移栽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较对照高,有效分蘖临界叶龄到拔节期较对照低,拔节后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为10.80~11.08t.hm-2,抽穗到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6.78~7.22t.hm-2,成熟期总干物重17.58~18.29t.hm-2,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根冠比和根系干重均高于对照,随着生育期的推移,超级稻优势更为明显,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强(抽穗到蜡熟期平均伤流量3.53~3.74g.m-2.h-1)。超级稻群体形成特征:高秧苗素质促进低位分蘖发生,精确群体起点稳定提高穗数;生育中期干物质积累高,叶面积大,株型直挺,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高,源库流畅;生育后期茎鞘输出大,2次增重高,根群强健,支撑着高光效灌浆结实层的安全充实。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平下,超级稻穗多粒大,群体颖花量大,需氮量大,产量潜力高;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充实量大;群体株型改善,抗倒支撑强,适宜用作机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型超级稻 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 形成特征
下载PDF
“籼改粳”的相对优势及生产发展对策 被引量:30
15
作者 龚金龙 邢志鹏 +6 位作者 胡雅杰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中国稻米》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籼改粳"是目前稻作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围绕"籼改粳",阐述了"籼改粳"的概念,回顾了我国"籼改粳"的发展历程,并对"籼改粳"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生产优势以及新时期"籼改粳"... "籼改粳"是目前稻作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围绕"籼改粳",阐述了"籼改粳"的概念,回顾了我国"籼改粳"的发展历程,并对"籼改粳"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生产优势以及新时期"籼改粳"的可能性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探讨了促进"籼改粳"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生产优势 发展对策
下载PDF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龚金龙 吴婷竹 +1 位作者 朱乃训 夏金荣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9期1687-1690,共4页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DCM伴中或重度C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治...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DCM伴中或重度C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心率、收缩压及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NT-pro-BNP、心率、收缩压和LVESd降低或减小,NT-pro-BNP(1102.0±176.3)ng/L、(1219.7±213.1)ng/Lvs(3107.9±446.1)ng/L、(3077.0±431.6)ng/L(均P<0.01),心率(74.5±4.4)次/min、(77.4±3.8)次/minvs(90.5±5.1)次/min、(88.9±5.7)次/min(均P<0.01),收缩压(114.5±7.0)mmHg、(120.1±6.6)mmHgvs(122.6±9.3)mmHg、(124.3±9.0)mmHg(P<0.01或<0.05),LVESd(49.2±2.7)mm、(50.6±2.4)mmvs(51.4±2.8)mm、(52.2±2.3)mm(均P<0.05),LVEF增加(38.5±4.0)%、(36.5±3.5)%vs(32.8±3.8)%、(34.2±3.5)%(P<0.01或<0.05),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两组上述参数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治疗后上述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NT-pro-BNP水平与同期测定的LVEDd、LVESd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均能显著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但卡维地洛尤为明显;CHF患者NT-pro-BNP与心脏超声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NT-pro-BNP可以作为治疗CHF的一个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药物疗法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综合分析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1
17
作者 龚金龙 张洪程 +8 位作者 胡雅杰 王楼楼 龙厚元 茆春太 毛虎根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中国稻米》 2012年第4期26-30,共5页
以江苏2个县(市)调查数据分析了江苏省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集中育秧具有充分利用先进育秧技术、节约劳动力、便于管理、促进产业化发展等优势,并且生产成本明显降低。适度规模经营、流水线播种、硬盘旱管、发... 以江苏2个县(市)调查数据分析了江苏省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集中育秧具有充分利用先进育秧技术、节约劳动力、便于管理、促进产业化发展等优势,并且生产成本明显降低。适度规模经营、流水线播种、硬盘旱管、发展抛秧稻等措施均有利于商品化集中育秧的发展。综合而言,"种粮大户+散户"模式是发展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最具潜力的模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商品化集中育秧 发展趋势 江苏
下载PDF
籼、粳超级稻生产力及其形成的生态生理特征(摘要) 被引量:3
18
作者 龚金龙 邢志鹏 +6 位作者 胡雅杰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中国稻米》 2013年第4期139-139,共1页
追求高产更高产是稻作研究与发展的永恒主题。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因土地资源的贫乏和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基本不可能再增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成为增加水稻总产量的主要途径。为实现这一目标,各级政府和科研工作者提出了种种设想与... 追求高产更高产是稻作研究与发展的永恒主题。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因土地资源的贫乏和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已基本不可能再增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成为增加水稻总产量的主要途径。为实现这一目标,各级政府和科研工作者提出了种种设想与途径,如“高产创建”、“粮丰工程”、“超级稻”等。通过行政、科研、推广等相关单位的齐心协作,中国超级稻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至2013年我国审定的超级稻品种已达101个之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超级稻 生理特征 生产力 水稻种植面积 单位面积产量 科研工作者 摘要 生态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龚金龙 吴婷竹 朱乃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9期156-156,159,共2页
目的:观察溶栓加抗凝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6例急性DVT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溶栓治疗,疗程7~14d,最长21d。结果:治愈46例,好转26例,无效4例,无症状性肺栓塞(PTE)发生,无死亡病... 目的:观察溶栓加抗凝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6例急性DVT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溶栓治疗,疗程7~14d,最长21d。结果:治愈46例,好转26例,无效4例,无症状性肺栓塞(PTE)发生,无死亡病例。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出血现象,仅有3例出现皮下少量出血。结论:溶栓加抗凝联合治疗急性DVT疗效显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尿激酶 溶栓 低分子肝素钙 抗凝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龚金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年第23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并发非持续性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首剂给予胺碘酮3~5mg/kg的负荷量,30min无效再重复负荷量。维持量为胺碘酮0.5~1mg/...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并发非持续性和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首剂给予胺碘酮3~5mg/kg的负荷量,30min无效再重复负荷量。维持量为胺碘酮0.5~1mg/min持续静脉滴注24~72h,同时在静脉使用胺碘酮的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0.2~0.4g,每天3次。结果胺碘酮静脉使用量每天1050~1500mg,使用时间24~72h,非持续性室速消失38例、持续性室速转复为窦性心律12例,2例演变为室颤死亡,总有效率89.3%。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动过速 胺碘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