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场域、惯习和资本:布迪厄与马克思在实践观上的不同视域 |
宫留记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40
|
|
2
|
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哲学变革 |
罗国华
胡松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3
|
劳动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生产化——从亚里士多德传统解读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
徐长福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4
|
|
4
|
论包容性发展的道德哲学基础 |
陈翔
路艳娥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5
|
论实践维度的优先性——马克思实践哲学新探 |
俞吾金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2
|
|
6
|
现代性政治话语的本质——论对语言的控制就是对思维的控制 |
余乃忠
于今玺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7
|
转换主体性的解释模式——审视“实践→主体性”模式及其当代运用 |
竭长光
王庆丰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8
|
当代西方“实践智慧”问题研究的四种进路 |
刘宇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4
|
|
9
|
实践主体与马克思哲学的生存维度 |
吴育林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10
|
智能化时代隐私新问题及其应对 |
王天恩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11
|
从哲学现代性批判到经济学现代性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话语 |
石敦国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12
|
实践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复归统一 |
卢萧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08 |
9
|
|
13
|
论恩格斯如何扬弃“哲学基本问题”——兼论实践概念的主题性与非主题性 |
孙和平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7
|
|
14
|
马克思实践主体哲学与人类中心主义 |
吴育林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5
|
论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真实内涵 |
周丹
孙大伟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4
|
|
16
|
城市化进程中文化融合的哲学解读——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分析 |
陈绍芳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7
|
哲学如何介入现实:社会理论的思路 |
欧阳彬
时伟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8
|
哲学实践转向的启示:后解构主义时代的译学反思 |
杨镇源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9
|
从“道”的隐喻看“相”的隐喻——论“实践‘哲学’”之难 |
马天俊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20
|
当代科学前沿背景下的实在论研究 |
赵煦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