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域、惯习和资本:布迪厄与马克思在实践观上的不同视域 被引量:40
1
作者 宫留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6-80,共5页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观是在继承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创立的,在实践场所(在马克思实践观中称为实践对象)上,布迪厄用场域概念代替了客体;在实践策略(实践逻辑)上,布迪厄用惯习概念代替了实践观念;在实践工具上,布迪厄引用并深...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观是在继承了马克思实践观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创立的,在实践场所(在马克思实践观中称为实践对象)上,布迪厄用场域概念代替了客体;在实践策略(实践逻辑)上,布迪厄用惯习概念代替了实践观念;在实践工具上,布迪厄引用并深化了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布迪厄的场域、惯习和资本概念为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哲学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布迪厄 实践观 场域 惯习 资本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哲学变革 被引量:4
2
作者 罗国华 胡松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64,共4页
在古希腊哲学语境中,主体指代了万事万物的终极原因和本体;在近代哲学语境中,主体彰显为一种万能无限的理性认知主体。马克思站在实践哲学的立场,以有限主体取代传统哲学中的绝对无限主体。这一置换并非一个简单的否定过程。在颠覆整个... 在古希腊哲学语境中,主体指代了万事万物的终极原因和本体;在近代哲学语境中,主体彰显为一种万能无限的理性认知主体。马克思站在实践哲学的立场,以有限主体取代传统哲学中的绝对无限主体。这一置换并非一个简单的否定过程。在颠覆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构架、实现思维方式根本转换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时间与历史命题并对之加以合理解释,马克思实现了对传统主体性理论的革命,建构了自己的实践主体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实践主体性 时间 历史
下载PDF
劳动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生产化——从亚里士多德传统解读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被引量:34
3
作者 徐长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7-54,共8页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为参照,对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作了新的解读。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创立者,他把人类知识和活动三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其中,理论主要指求知自然的普遍原理的思想活动,实践主要指追求伦理德性和政治公正...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为参照,对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作了新的解读。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创立者,他把人类知识和活动三分为理论、实践和创制。其中,理论主要指求知自然的普遍原理的思想活动,实践主要指追求伦理德性和政治公正的行动,创制主要指生产生活资料的劳动。理论和实践都以自身为目的,是自由人从事的活动,创制则以其产品为目的而以自身为手段,主要是奴隶从事的活动。马克思把亚里士多德的劳动和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把劳动的生产性看作包括实践在内的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本性,从而把人类历史看作人类自我产生的过程,另一方面把实践的目的性看作劳动的本质,把劳动从充当手段到充当目的的变化看作历史运动的价值指向,从而为劳动和劳动者的解放,为人类的普遍自由提供了本体论基础。此外,马克思还从实践出发将科学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所以,马克思的实践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不是一种断裂式的革命,而是对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综合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马克思 实践劳动 生产 实践哲学
下载PDF
论包容性发展的道德哲学基础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翔 路艳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38,共5页
包容性发展具有一定的道德哲学基础。首先,包容性发展在伦理—经济的价值生态转换中凸显其特有的伦理意蕴;其次,包容性发展也是一个自由不断加强的过程,体现出来的是对包容性道德的不断接近;再次,包容性发展不涉及任何具体的差异性内容... 包容性发展具有一定的道德哲学基础。首先,包容性发展在伦理—经济的价值生态转换中凸显其特有的伦理意蕴;其次,包容性发展也是一个自由不断加强的过程,体现出来的是对包容性道德的不断接近;再次,包容性发展不涉及任何具体的差异性内容,它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求"真实的"合理性;最后,包容性发展在引导道德生活中实现公众的广泛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道德生活 道德哲学
下载PDF
论实践维度的优先性——马克思实践哲学新探 被引量:22
5
作者 俞吾金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共7页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实践概念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中,实践不是一个边缘性的、偶尔出现的概念,而是马克思考察一切对象的基础和出发点。在马克思那里,实践维度不但优先于感性直观,也优先于理论态度和逻辑范畴。
关键词 实践维度 感性直观 理论态度 逻辑范畴
下载PDF
现代性政治话语的本质——论对语言的控制就是对思维的控制 被引量:2
6
作者 余乃忠 于今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56,共5页
现代性政治话语是权力意志社会从孕育到成熟最显著的标识。最高权贵、社会精英、普罗大众和准起义者分别在"国家"、"稳定","公共"、"责任","弱势"、"保障"和"民主&qu... 现代性政治话语是权力意志社会从孕育到成熟最显著的标识。最高权贵、社会精英、普罗大众和准起义者分别在"国家"、"稳定","公共"、"责任","弱势"、"保障"和"民主"、"正义"等政治话语下,表达了话语主体对权力"从占有到守护、增量、微分和颠覆"等隐性或公开的不同主张。这些政治话语的形成、散播和建构过程乃是自我对他者思维牵制和支配的设计过程,从而成功地或预期性地抵达其政治弘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政治话语 语言 思维 权力
下载PDF
转换主体性的解释模式——审视“实践→主体性”模式及其当代运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竭长光 王庆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65,共4页
无论是"实践→主体性"模式中的"实践"概念还是其所坚持的从观念出发的考察方法都是不符合马克思的相关理论与要求的,而且这种主体性理论一旦运用到哲学以外的人文学科中,更会导致以之为基础的理论的抽象化。转换主... 无论是"实践→主体性"模式中的"实践"概念还是其所坚持的从观念出发的考察方法都是不符合马克思的相关理论与要求的,而且这种主体性理论一旦运用到哲学以外的人文学科中,更会导致以之为基础的理论的抽象化。转换主体性的解释模式,探讨符合马克思哲学本性的主体性理论仍然是当前有待完成的迫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主体性 历史性 抽象的同一性
下载PDF
当代西方“实践智慧”问题研究的四种进路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8,共9页
当代西方实践哲学积极地阐发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实践智慧(Phronesis)概念,并在当代的思想与实践语境中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与解答,形成一股实践智慧复兴的潮流。在诸多关于实践智慧的哲学研究中,大致可以区分出四种研究进路:伦理... 当代西方实践哲学积极地阐发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实践智慧(Phronesis)概念,并在当代的思想与实践语境中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与解答,形成一股实践智慧复兴的潮流。在诸多关于实践智慧的哲学研究中,大致可以区分出四种研究进路:伦理学进路、存在论及诠释学进路、修辞学进路,以及后现代进路。本文旨在对这些进路分别进行扼要的分析和述评,为读者呈现出当代实践智慧研究的一个全景式的概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实践哲学 实践智慧 研究进路
下载PDF
实践主体与马克思哲学的生存维度 被引量:6
9
作者 吴育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22,共7页
当代哲学正在发生整体性历史性转型,即生存论的转向,这种转向既是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所面临的问题的理论自觉,又是对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开启的生存论哲学的思想发掘和当代阐释。但是,当代西方哲学无论是对当代人类的生存难题的理论求解... 当代哲学正在发生整体性历史性转型,即生存论的转向,这种转向既是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所面临的问题的理论自觉,又是对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开启的生存论哲学的思想发掘和当代阐释。但是,当代西方哲学无论是对当代人类的生存难题的理论求解还是对马克思哲学生存论的当代诠释都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这是因为当代西方哲学生存论的解析视角都离异了马克思的实践主体维度。主体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哲学的两大基石,马克思哲学本质上就是实践主体哲学。马克思实践主体哲学生存论认为,人的主体性、实践性是理解人类生存问题的根本前提,无论是人类现实面临的生存困境还是人类最终摆脱现实的异化的生存境遇,本质上都是主体实践的自我生成和自我扬弃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论转向 实践性 主体性 马克思哲学生存论 范式意义
下载PDF
智能化时代隐私新问题及其应对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天恩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22,共9页
大数据基础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人类智能化时代。在智能化时代,隐私保护甚至理解面临全新的发展形势,不仅数据挖掘使隐私侵犯场域出现了空间和时间上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拓展,而且隐私本身也出现新的性质。随着数字化的发展,隐私... 大数据基础上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人类智能化时代。在智能化时代,隐私保护甚至理解面临全新的发展形势,不仅数据挖掘使隐私侵犯场域出现了空间和时间上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拓展,而且隐私本身也出现新的性质。随着数字化的发展,隐私的信息性质空前凸显,随着智能化发展快速展开的隐私信息性质,又使隐私具有越来越明显的规则和规律一体化和类群发展等新性质,从而出现智能化时代越来越严重的隐私新问题,既涉及隐私交易,又面临隐私侵犯群体化带来的隐私侵犯追责难题。而更具根本意义的,则是隐私保护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新的矛盾。面对智能化时代的隐私新问题,必须在规则和规律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一方面不断强化底线隐私保护,另一方面及时变革隐私观念,构成二者之间的双向循环机制,推进智能化时代隐私保护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隐私 智能化时代 隐私观念 大数据 物能
下载PDF
从哲学现代性批判到经济学现代性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话语 被引量:7
11
作者 石敦国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3,共4页
哲学现代性批判就是对以理性主体原则为基础的近代哲学的批判。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之根本状况是作为人类活动的历史形式和异化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现代性批判应当从哲学现代性批判转向经济学现代性批判,这才是真正的实践批判和历... 哲学现代性批判就是对以理性主体原则为基础的近代哲学的批判。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之根本状况是作为人类活动的历史形式和异化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现代性批判应当从哲学现代性批判转向经济学现代性批判,这才是真正的实践批判和历史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哲学现代性 经济学现代性
下载PDF
实践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复归统一 被引量:9
12
作者 卢萧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年第2期87-89,共3页
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以及对之改革乏力的现象,往往是从理论哲学角度切入的结果。理论与实践的这种二元分离的存在,一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为无根的文字游戏;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成为缺乏理论支撑的经验活动... 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以及对之改革乏力的现象,往往是从理论哲学角度切入的结果。理论与实践的这种二元分离的存在,一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为无根的文字游戏;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成为缺乏理论支撑的经验活动者。在实践哲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应重新重视实践哲学,以期为理论与实践脱节关系的消除及达成统一提供思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哲学 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论恩格斯如何扬弃“哲学基本问题”——兼论实践概念的主题性与非主题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和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7-51,共5页
“哲学基本问题”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中一直被当作一个肯定的主题,并且认为它在恩格斯那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表述。但是根据恩格斯的主要思想和论证方法以及马克思的有关旁证,我们认为“哲学基本问题”仅仅是恩格斯对以往哲... “哲学基本问题”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中一直被当作一个肯定的主题,并且认为它在恩格斯那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表述。但是根据恩格斯的主要思想和论证方法以及马克思的有关旁证,我们认为“哲学基本问题”仅仅是恩格斯对以往哲学的一个总结或终结,并且这个“基本问题”最终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中被彻底扬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扬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费尔巴哈等旧唯物论的超越是同一个问题。借助谢林的先验逻辑方法,有助于探讨实践概念之所以能够扬弃“哲学基本问题”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哲学基本问题 实践 扬弃 先验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主体哲学与人类中心主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育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6,共6页
实践性与主体性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主体哲学意境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既坚持人类利益是人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又强调人在处理人类与自然矛盾中的主体性道德责任。
关键词 实践性 主体性 马克思 实践主体哲学 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真实内涵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丹 孙大伟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8-12,共5页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要更好地发挥人才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的作用,就必须正确认识"人才"的真正内涵,为此我们有必要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揭示问题的本质。论文阐述...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要更好地发挥人才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的作用,就必须正确认识"人才"的真正内涵,为此我们有必要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揭示问题的本质。论文阐述马克思人才观的具体含义,探求人才的生成之路,进而在科学人才观中发掘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真实内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人才观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 人才的生成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文化融合的哲学解读——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绍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7-129,132,共4页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矛盾不可避免,解决的途径并不是用城市文化取代农村文化。依据主体间性哲学所昭示的主体-主体的思维方式,城市原住民和城市新成员具有同样的主体地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互主体性的关系。他们...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矛盾不可避免,解决的途径并不是用城市文化取代农村文化。依据主体间性哲学所昭示的主体-主体的思维方式,城市原住民和城市新成员具有同样的主体地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互主体性的关系。他们各自承载的文化也不存在核心和边缘的区别,更不是谁战胜谁、谁统治谁的问题。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融合是实现文化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这种融合是在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互动中实现的,归根结底依赖于不同文化承载主体间的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文化融合 主体间性
下载PDF
哲学如何介入现实:社会理论的思路 被引量:2
17
作者 欧阳彬 时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2-75,共4页
对于哲学如何介入现实,社会理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路径。社会理论是一种自由表达关于自己所处的社会及其转变的叙事形式和知识形态。它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实践性、反思性和批判性。社会理论的兴起既是对社会研究中的学院化体制和实证主... 对于哲学如何介入现实,社会理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路径。社会理论是一种自由表达关于自己所处的社会及其转变的叙事形式和知识形态。它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实践性、反思性和批判性。社会理论的兴起既是对社会研究中的学院化体制和实证主义方法的反叛,也是对现代社会转型的回应。哲学能够为社会理论的建构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超越日常社会经验和直接的客观知识的问题和概念,对零碎的经验命题进行系统的关联,揭示其内在意义与价值,从而勾画出一幅相对完整的社会世界图景。社会理论的兴起为哲学介入现实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社会现实 社会理论
下载PDF
哲学实践转向的启示:后解构主义时代的译学反思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镇源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6-59,共4页
随着后解构主义时代的来临,翻译学面临着新的思考,那就是如何重新定位翻译研究的本体。对此,20世纪后期发生的哲学实践转向给予我们重大启示:我们需要回到翻译实践—即具体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去发掘翻译的理性,从而实现译学的本体回归。
关键词 后解构主义时代 哲学实践转向 理性 本体回归
下载PDF
从“道”的隐喻看“相”的隐喻——论“实践‘哲学’”之难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天俊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共9页
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难题并非天然存在,而是被某种"哲学"所造成的。西方哲学以有别于日常劳碌的神性之"看"宣告自己的诞生,宣告了智慧之爱的"理论"性,同时也宣告了哲学与实践的对立。西方哲学是"看&qu... 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难题并非天然存在,而是被某种"哲学"所造成的。西方哲学以有别于日常劳碌的神性之"看"宣告自己的诞生,宣告了智慧之爱的"理论"性,同时也宣告了哲学与实践的对立。西方哲学是"看"的隐喻化及其系统化,其典范是柏拉图的"相"论。评论这类哲学的隐喻根据及其与实践的对立,可从另类与实践并无紧张关系的哲学性隐喻即"道"论出发,使"相"论与实践的张力昭然若揭。理论既已疏离于实践,就再难回过头来统驭实践,因此"实践‘哲学’"之难便在于它不是毁坏实践,就是毁坏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实践 哲学
下载PDF
当代科学前沿背景下的实在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煦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3-137,共5页
霍金的依赖模型的实在论为当代科学前沿中的夸克、希格斯玻色子等看不见的实体,甚至奇点之前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说明。由于各类新实体的出现,对实在概念的重构成为必然。重构之后的实在概念为:在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物质实体,以及... 霍金的依赖模型的实在论为当代科学前沿中的夸克、希格斯玻色子等看不见的实体,甚至奇点之前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说明。由于各类新实体的出现,对实在概念的重构成为必然。重构之后的实在概念为:在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物质实体,以及与自然界有物质关联的理论实体。思想实验作为一种优越的科研手段,是对理论实体进行研究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前沿 实在论 实在 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思想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