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规范的最初规定:感性“清楚明白”——兼论知识论规范性问题之争
1
作者 毕文胜 杨晶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6,共7页
知识在本质上是规范的,其规范性不仅体现在当前主流解释的知识的规范性作用上,更根本的是体现在知识规范性内涵上。在逻辑与概念分析之外,从历史中可以发现感性清楚明白是知识自身规范性的第一个内涵规定。这一发现,必将有助于知识规范... 知识在本质上是规范的,其规范性不仅体现在当前主流解释的知识的规范性作用上,更根本的是体现在知识规范性内涵上。在逻辑与概念分析之外,从历史中可以发现感性清楚明白是知识自身规范性的第一个内涵规定。这一发现,必将有助于知识规范性诸多难题的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规范 感性 “清楚明白”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平台的金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
作者 王娟 梁向东 《科技创业月刊》 2024年第S02期1-6,共6页
金融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是培养金融专业适配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步骤,这其中的难点是选择适宜的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孪生作为可以有效沟通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新型技术,为金融行业的发展与相关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探讨... 金融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是培养金融专业适配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步骤,这其中的难点是选择适宜的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孪生作为可以有效沟通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新型技术,为金融行业的发展与相关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如何助力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在分析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挑战的前提下,讨论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金融专业教学的可能,从技术与教学两方面分析了其运行机制,并分析了实践教学平台的运作模式与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 实践教学平台 虚实互融 金融
下载PDF
文化全球化视野中的儒学与东亚现代化——以日本、亚洲“四小龙”为研究中心 被引量:8
3
作者 方国根 罗本琦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9-57,共9页
在“文化全球化”和“后现代”话语时代的今天,重新审视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是一个老调重弹而又值得旧话重提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文化全球化”与现代化理论,特别是儒学在东亚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所起不同作用的梳理、厘定和分析... 在“文化全球化”和“后现代”话语时代的今天,重新审视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是一个老调重弹而又值得旧话重提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文化全球化”与现代化理论,特别是儒学在东亚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所起不同作用的梳理、厘定和分析,认为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决定了儒学与现代化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相通的一面。儒学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并非始终如一,而是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表现,大体是随着东亚现代化的启动、发展而由现代化的阻碍力量发展成积极的推动力量。既使在东亚现代化之初,儒学传统也不曾完全地退出历史舞台,儒学在东亚国家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种文化之间广泛的互动交往、交流、对话,儒学将在面对更多挑战的同时,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因而,儒学在东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进程中亦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在东亚社会转型、文化现代转换中积极创新,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现代化 文化全球化 东亚
下载PDF
试论技术创新的人文向度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礼建 郑荣娟 程乐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0-473,共4页
本文从哲学角度剖析了创新及技术创新的本质意义,在阐述技术创新的“合理性”与社会“合意性”的统一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的人文向度进行了辩证总结,对技术创新在人文中提升的终极目的进行了尝试性的论述,这有助于了解技术创新过程中人的... 本文从哲学角度剖析了创新及技术创新的本质意义,在阐述技术创新的“合理性”与社会“合意性”的统一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的人文向度进行了辩证总结,对技术创新在人文中提升的终极目的进行了尝试性的论述,这有助于了解技术创新过程中人的价值等人文因素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技术创新 人文向度
下载PDF
论近代西方哲学对体育哲学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马景芹 于涛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25,共2页
西方哲学伴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自然科学革命等伟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而实现了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历史性转向,诞生了一个坚持主客体二元模式、主体性及重视方法论的新文化形态。而作为人类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体育哲学势愉会受这一哲... 西方哲学伴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自然科学革命等伟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而实现了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历史性转向,诞生了一个坚持主客体二元模式、主体性及重视方法论的新文化形态。而作为人类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体育哲学势愉会受这一哲学文化形态的影响。本文在概括总结近代西方哲学总体特征的基础上,概述了其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西方哲学 体育哲学 二元模式 主体性 方法论
下载PDF
作为生命体验的辩证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利天 李建萍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0,共6页
现行的教科书对辩证法进行了形式化的理解,其实质是知性思维方式对辩证法的规制,遮蔽了辩证法和生命的本质联系。突破知性思维方式,辩证法是生命体验的逻辑,在黑格尔那里表现为精神生命的体验。而马克思则立足于感性的实践活动,以"... 现行的教科书对辩证法进行了形式化的理解,其实质是知性思维方式对辩证法的规制,遮蔽了辩证法和生命的本质联系。突破知性思维方式,辩证法是生命体验的逻辑,在黑格尔那里表现为精神生命的体验。而马克思则立足于感性的实践活动,以"生产过程"取代"思维过程",实现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实现了辩证法对人的现实生命的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生命 精神生命 现实生命
下载PDF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36
7
作者 王南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共9页
马克思的哲学中,艺术活动始终是人类自由生存的典范状态。在其早期思想中,由于视生产劳动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艺术的活动,马克思认为消除了异化的生产实践便是人的自由的实现。而在其晚年思想中,由于认识到物质生产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性... 马克思的哲学中,艺术活动始终是人类自由生存的典范状态。在其早期思想中,由于视生产劳动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艺术的活动,马克思认为消除了异化的生产实践便是人的自由的实现。而在其晚年思想中,由于认识到物质生产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性王国,自由王国便被置于这一必然王国的彼岸,自由的实现也便只能存在于艺术活动之中,但这一自由王国的繁荣又依赖于必然王国借助生产率的提高所提供的自由时间的增长。马克思的这一自由观对于当代人类的自我理解仍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观 实践观 生产实践 艺术活动
下载PDF
哲学思维方式的嬗变:从预成论到生成论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志生 敬海新 《北方论丛》 2003年第6期81-84,共4页
能思想、有理性是人类区别于它物的根本特征之一。纵观人类思维发展史,主要是三种思维方式的嬗变,即本体论思维方式、科学世界观的思维方式、现代的生成论思维方式,又可归结为预成论和生成论,生成论思维方式的产生是现实和必然,是认识... 能思想、有理性是人类区别于它物的根本特征之一。纵观人类思维发展史,主要是三种思维方式的嬗变,即本体论思维方式、科学世界观的思维方式、现代的生成论思维方式,又可归结为预成论和生成论,生成论思维方式的产生是现实和必然,是认识史上的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成论 生成论 本体论
下载PDF
关于合理性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士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18,共5页
关键词 合理性 实质内涵 特征 种类划分 合理性基础
下载PDF
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与数字时代的自由困境化解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永刚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在自由观念史上,存在着自由意志与自由个性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以自由个性取代传统的自由意志,是自由观念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数字时代,数字资本、政治权力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三位一体地塑造了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和精神控制技... 在自由观念史上,存在着自由意志与自由个性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以自由个性取代传统的自由意志,是自由观念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数字时代,数字资本、政治权力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三位一体地塑造了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和精神控制技术,即“数字—生命政治”。它以“算法”来全面而精确地治理社会和个人,不仅消弭了人的自由意志与自由个性,而且规训着人们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参与到消弭自由的过程之中。自由地不自由,是数字时代最根本的自由困境。数字时代,摆脱自由困境从而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必由之路在于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的相互推动,既要警惕自由时间的劳动化,使自由时间真正成为自由个性发挥的时间,又应将“社会工人”联合起来,共同占有数字化的信息通讯媒介,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数字时代 自由个性 数字—生命政治 自由困境
下载PDF
进化中生死的意义与人类的生死哲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戴波 虞泓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生与死是任何有生命的生物必须经过的两个过程,在进化中生与死并非是生命的界限,而是生命的接点。自然选择在生与死之间精确地保持着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为生者提供生存的保证,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推动着进化过程。人类的生死... 生与死是任何有生命的生物必须经过的两个过程,在进化中生与死并非是生命的界限,而是生命的接点。自然选择在生与死之间精确地保持着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为生者提供生存的保证,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推动着进化过程。人类的生死智慧在于把死视为自然事实坦然待之,把握住确定的事物,以现世为真、善、美永久幸福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 生与死 生命的接点 生死哲学
下载PDF
目的论与非目的论——简论斯坦贝克的哲学观和创作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俊武 申美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72-76,共5页
美国现代作家斯坦贝克受海洋微生物学家爱德华·里基茨的影响,形成了目的论和非目的论的哲学观。在非目的论哲学观的影响下,斯坦贝克前期的小说具有文献式现实主义的特征,即小说主要用客观、生动的画面来塑造人物形象,用富有冲突性... 美国现代作家斯坦贝克受海洋微生物学家爱德华·里基茨的影响,形成了目的论和非目的论的哲学观。在非目的论哲学观的影响下,斯坦贝克前期的小说具有文献式现实主义的特征,即小说主要用客观、生动的画面来塑造人物形象,用富有冲突性的对话来叙述故事,它们具有电影的视像性和戏剧的对话性,因此可以称之为“电影小说”和“剧本小说”。在目的论哲学观的影响下,斯坦贝克后期的小说具有文献式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意识流等多元的特征,作品达到作家所希冀的宏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非目的论 小说创作
下载PDF
文化自觉与哲学主体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贺善侃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7,25,共8页
文化自觉的根基在于哲学主体性。民众的文化自觉,就是民众对某种哲学精神的自觉,即哲学主体性的高扬。为文化自觉提供理论支撑,是哲学本性所使然。从社会历史看,文化自觉和哲学主体性的提升都以人类主体性的不断高扬为前提。在中国特色... 文化自觉的根基在于哲学主体性。民众的文化自觉,就是民众对某种哲学精神的自觉,即哲学主体性的高扬。为文化自觉提供理论支撑,是哲学本性所使然。从社会历史看,文化自觉和哲学主体性的提升都以人类主体性的不断高扬为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升文化自觉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全民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哲学主体性 文化创造力
下载PDF
德国哲学论证自由的三个向度--论德国哲学在论证自由问题上的贡献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裕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对自由与权利的论证是近代最伟大的一项思想事业,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家对此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们通过引入先验维度、他者维度与历史维度,不仅在理论上真正完成了对自由与权利的论证,而且为解决之前的自由理论在实践上带... 对自由与权利的论证是近代最伟大的一项思想事业,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家对此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们通过引入先验维度、他者维度与历史维度,不仅在理论上真正完成了对自由与权利的论证,而且为解决之前的自由理论在实践上带来的新困境提供了可能的出路。由于缺乏历史维度,一切冲突都被归结为文化冲突;由于缺乏超验向度,权利空间成了可以无德地生活的世俗空间;而由于关闭了绝对他者的视野,人性滑向了自我删减、自我萎缩的危险。这些表明,到了告别"薄的自由理论",重返德国自由哲学的时候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哲学 自由哲学 权利 自我认识 “薄的自由理论” 共同体
下载PDF
共生理念的哲学维度考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永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1-18,共8页
当人类步入21世纪时,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全新的浪潮席卷而来,每个人不可能与世隔绝、孤立地生存,当人类面临环境的恶化、核威慑、地区冲突、民族冲突、恐怖袭击、金融风暴、科技对伦理的冲击、人的主体性的丧失... 当人类步入21世纪时,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全新的浪潮席卷而来,每个人不可能与世隔绝、孤立地生存,当人类面临环境的恶化、核威慑、地区冲突、民族冲突、恐怖袭击、金融风暴、科技对伦理的冲击、人的主体性的丧失等一系列问题时,共生理念成为时代的呼唤。共生既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奥秘,也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共同追求,它体现着人类文明范式的变革,体现着人类的本真价值和完善理性,是现代性发展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进化 理性 价值 社会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还是尼采?——麦金太尔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判 被引量:7
16
作者 姚大志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22,共4页
通过对西方现代道德哲学的批判 ,麦金太尔揭示出启蒙的失败 ,并进而在关于现代与后现代的争论中提供了第三种选择。他的选择既不是现代 ,也不是后现代 ,而是前现代。
关键词 麦金太尔 道德哲学 现代 后现代
下载PDF
情境语义学对语言哲学中意义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建芳 《晋阳学刊》 2002年第1期72-77,共6页
意义问题是二十世纪语言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哲学家们在“意义”研究方面,至少提出了五种著名的理论:指称论、观念论、功用论、行为论和语义论。情境语义学也把意义问题作为自身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但不同于以往的意义研究,情境语义... 意义问题是二十世纪语言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哲学家们在“意义”研究方面,至少提出了五种著名的理论:指称论、观念论、功用论、行为论和语义论。情境语义学也把意义问题作为自身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但不同于以往的意义研究,情境语义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意义理论———意义的关系理论。这种新的意义理论,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语言哲学的意义研究,有力地推进了意义问题研究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语义学 指称论 观念论 功用论 行为论 语义论
下载PDF
论自由概念(上)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海明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9,共9页
自由与实行自我意志的障碍之消除,并不完全相同:自由仅仅是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之外的外在障碍之消除;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内在障碍之消除,并不是自由,而是利用自由的能力或条件。柏林与格林都误将利用自由的能力当作积极自由,而将自由本... 自由与实行自我意志的障碍之消除,并不完全相同:自由仅仅是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之外的外在障碍之消除;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内在障碍之消除,并不是自由,而是利用自由的能力或条件。柏林与格林都误将利用自由的能力当作积极自由,而将自由本身当作消极自由。只不过,格林是直接将利用自由的能力叫作积极自由;而伯林虽然反对将利用自由的能力与自由本身等同起来,但是,由于他误将理智支配感情当作自由,因而也就间接地将利用自由的能力———亦即实行自己意志的自身内在的感情障碍之消除———叫作积极自由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利用自由的能力 实行自我意志的内在障碍 实行自我意志的外在障碍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自然与自由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佃来 陈权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49,共5页
在思想史上,马克思一方面承接着霍布斯、洛克以来的理论问题阐释了自然和自由的关系,从人的自然属性中把握到了人的自由属性,提出了现代权利和自由的概念;另一方面,他又在从"自然的人"到"社会的人"之理论视角的转换... 在思想史上,马克思一方面承接着霍布斯、洛克以来的理论问题阐释了自然和自由的关系,从人的自然属性中把握到了人的自由属性,提出了现代权利和自由的概念;另一方面,他又在从"自然的人"到"社会的人"之理论视角的转换中,确立起了理解现代自由概念的新坐标,从而又修正了霍布斯、洛克以来关于自然和自由的解释路数。从前一方面来看,自由和自然是相统一的;而从后一方面来看,自由则突破了自然的局限,进而获得了更为宽广的意蕴。这看起来似乎是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一个矛盾,然而这个看似是矛盾的方面,却使得马克思在既继承又超越过往思想史的双重关系中,真正打开了理解现代社会矛盾的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哲学 自然 自由
下载PDF
论幸福的实现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英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0,共4页
欲、才、力、命、德是幸福实现的充足且必要的五要素。欲是幸福实现的动力要素、负相关要素 :有欲望 ,才可能有幸福 ,但欲望越大 ,幸福越难实现 ;才、力、命、德是幸福实现的非动力要素、正相关要素 :才越高、力越大、命越好、德越优 ,... 欲、才、力、命、德是幸福实现的充足且必要的五要素。欲是幸福实现的动力要素、负相关要素 :有欲望 ,才可能有幸福 ,但欲望越大 ,幸福越难实现 ;才、力、命、德是幸福实现的非动力要素、正相关要素 :才越高、力越大、命越好、德越优 ,幸福越容易实现 ;只有欲与才、力、命、德相一致 ,幸福才能完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才能 努力 命运 品德 幸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