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0篇文章
< 1 2 2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空间政治经济学——关于《空间与政治》的解读
1
作者 张一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3,237,共8页
新的空间概念是列斐伏尔新的元哲学的核心关键词。空间概念不是抽象的泛指,而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建构而成的。空间具有政治性,这里的政治是指社会空间生产中存在广义的支配性和奴役性关系,所以明确空间的政治性也就是确认作... 新的空间概念是列斐伏尔新的元哲学的核心关键词。空间概念不是抽象的泛指,而是由一个个具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建构而成的。空间具有政治性,这里的政治是指社会空间生产中存在广义的支配性和奴役性关系,所以明确空间的政治性也就是确认作为元哲学的空间理论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在马克思那个时代中贯穿生产、流通和分配领域的资本的逻辑,现在已经在资产阶级的都市化实践中全面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整个日常生活的空间都变成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场所,空间开始从属于交换价值,一切空间存在都变成了可以变卖的商品。这一新的变化呼唤着一种新的政治经济学,即空间政治经济学。在列斐伏尔看来,这种生产关系再生产意义上的空间生产,正是今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卓有成效的自我防御,这种防御建构了“资本主义的幸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与政治》 空间政治经济学 生产关系再生产
下载PDF
论阿尔都塞的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2
作者 王雨辰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27,F0003,共10页
阿尔都塞的再生产理论是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再生产,并把理论重点放到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如何实现的问题上,强调不能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归结为一种产权关系或法律关系,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 阿尔都塞的再生产理论是以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为基础,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再生产,并把理论重点放到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如何实现的问题上,强调不能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归结为一种产权关系或法律关系,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剥削关系。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如何实现的,阿尔都塞分析了法、国家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本质和功能,把国家划分为“镇压性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认为“镇压性国家机器”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发挥作用提供了政治保障,“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当前主要是通过教育国家机器培育公民必备的劳动技能和伦理道德价值观,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形成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的理论创新。阿尔都塞再生产理论从理论目的维度上看,是为了解决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中介问题;从实践目的维度上看,是为了强调意识形态斗争在西方的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重要性。阿尔都塞在要求重视意识形态斗争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基本原理,以避免革命中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冒险主义的错误。阿尔都塞的再生产理论具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理论共性,又具有自己的特质和独到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社会形态理论 再生产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镇压性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下载PDF
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异化——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一兵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7,206,共14页
在列斐伏尔眼里,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人本主义异化史观的具体化,这种观点也会进一步延伸到他对马克思中晚期经济学研究中的异化批判理论的理解中。并且,这种异化批判要从马克思的总体人的观念中获得。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在列斐伏尔眼里,历史唯物主义正是人本主义异化史观的具体化,这种观点也会进一步延伸到他对马克思中晚期经济学研究中的异化批判理论的理解中。并且,这种异化批判要从马克思的总体人的观念中获得。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前置的价值悬设——理想化劳动不同,列斐伏尔是捕捉到马克思展望人类获得全面解放后的“总体人”自由发展状态,并将其作为未来目标式的后置目的论牵引。并且他认为,这种总体人的观念恰恰是与马克思后来提出的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换是完全同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批判》 异化 总体人
下载PDF
元哲学:走向使用的社会空间理论——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一兵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4,共10页
在第一个元哲学的层面上,列斐伏尔直接说明了实体主义空间认知的问题,即将社会空间的关系场境存在误认为实体对象和堆置东西的空场的认识论失误。这也是一般空间拜物教的错误。第二个层面上,马克思透视经济拜物教的资本主义商品交换、... 在第一个元哲学的层面上,列斐伏尔直接说明了实体主义空间认知的问题,即将社会空间的关系场境存在误认为实体对象和堆置东西的空场的认识论失误。这也是一般空间拜物教的错误。第二个层面上,马克思透视经济拜物教的资本主义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资本的流转,一定是发生在不同的城市建筑空间、都市生产的空间以及空间性规划之中的,当人们停留在遮蔽了经济关系场境的空间建筑等物性设施上时,这就是空间拜物教。列斐伏尔提出,必须建构新的社会空间生产:一是取用战胜支配,这是人与自然关系中最根本的转换;二是使用战胜交换,这是用空间的自身用在性消除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的交换逻辑,着眼于使用的空间分析,就是要从用于交换的消费空间返回到人的身体的真实需要和空间构序。具体说,这就是复归身体的整体空间构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的生产》 实体主义 拜物教批判 身体 取用性
下载PDF
日常生活批判中的方法论原则与新观念——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一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6,共10页
在《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中,列斐伏尔提出在面对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批判时,除去坚持总体性和异化批判的原则之外,还必须认识到的一个理论前提,即迅速捕捉到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批判中的新观念。这些新观念包括:一是对日常生活的分... 在《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中,列斐伏尔提出在面对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批判时,除去坚持总体性和异化批判的原则之外,还必须认识到的一个理论前提,即迅速捕捉到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批判中的新观念。这些新观念包括:一是对日常生活的分层研究,将会使对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批判本身变得更加精准和深入;二是注意从多维、结构性和模糊性的角度,更加精准地透视日常生活;三是运用社会关系场境论的观点,把握日常生活中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的本质;四是超越传统锚定于生产制作活动中的实践概念,科学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总体实践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批判》 方法论原则 社会关系场境 总体实践
下载PDF
列斐伏尔:一个文本线索与思想转折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一兵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1,F0002,共12页
列斐伏尔在早期原创性地提出“日常生活批判”,实现了异化理论从宏观政治经济关系向微观社会生活的转换,并且在他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了观察历史的时间逻辑向空间生产逻辑的转换。其原创性的“应该-现有悖反”的逻辑批判构序... 列斐伏尔在早期原创性地提出“日常生活批判”,实现了异化理论从宏观政治经济关系向微观社会生活的转换,并且在他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了观察历史的时间逻辑向空间生产逻辑的转换。其原创性的“应该-现有悖反”的逻辑批判构序包含以下内在线索:总体人的人本主义一般价值悬设中的张力原则与异化-经济拜物教批判理论;作为人的本真性需要-欲望的存在论与消费异化批判理论;人对自然关系上的非征服的取用观与支配自然的生产异化逻辑;诗性创制的总体实践观与停留于生产制作中的占有性实践;人的诗性(节日)生活活动瞬间与实体性物像和凝固化结构;关系生成场境存在意义的空间使用与变卖性交换和抽象性空间理论;基于生命本有时间节奏与劳作和金钱时间的节奏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空间生产转向
下载PDF
从乡村到都市:以生产方式为视轴的历史唯物主义道路——列斐伏尔《都市革命》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一兵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175,共10页
在从乡村社会学研究向城市社会学的转向中,列斐伏尔发现不同于基于大自然物理空间的乡村田野和住宅,城市建筑、街道和商业活动的空间关系内嵌着资产阶级以交换逻辑改变整个世界的都市化实践,这正是他自己所关心的现代世界日常生活的直... 在从乡村社会学研究向城市社会学的转向中,列斐伏尔发现不同于基于大自然物理空间的乡村田野和住宅,城市建筑、街道和商业活动的空间关系内嵌着资产阶级以交换逻辑改变整个世界的都市化实践,这正是他自己所关心的现代世界日常生活的直接基础。正是在这一转变中,列斐伏尔开始从历史唯物主义构境中坚持生产方式的原则,但又特别想让人们从关注生产方式的历时性发展进程,转换到对生产方式共时性空间关系场境的关注。这些非直观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和政治法权关系),恰恰是在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中生成的感性的社会生活关系空间,在今天,就是资本主义的都市社会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都市革命》 历史唯物主义 都市社会
下载PDF
欲望主体的谱系——论福柯遗著《肉欲的忏悔》的思想主题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旭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福柯遗著《肉欲的忏悔》是福柯晚年的“欲望主体的谱系学”研究计划的最后一本。在《肉欲的忏悔》中,福柯通过分析基督教在独身贞洁和婚姻的性道德中新型的“肉体的欲望”的经验,揭示了西方的“欲望主体”和“法律主体”是如何从中诞生... 福柯遗著《肉欲的忏悔》是福柯晚年的“欲望主体的谱系学”研究计划的最后一本。在《肉欲的忏悔》中,福柯通过分析基督教在独身贞洁和婚姻的性道德中新型的“肉体的欲望”的经验,揭示了西方的“欲望主体”和“法律主体”是如何从中诞生出来的。福柯还分析了基督教的忏悔实践的内涵,指出它是坦白自我的欲望的隐秘真相的道德义务和一种自我技术。由此,欲望主体、法律主体、说真话、自我技术、良心治理等思想主题就在基督教的“肉体的欲望”的复杂经验中交织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主体 肉体 贞洁 法律主体 忏悔
下载PDF
霍耐特和利科之承认理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文换 《社会建设》 CSSCI 2024年第2期3-19,共17页
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黑格尔的“承认”概念被国际学界重构,霍耐特和利科的承认理论是最有代表性且旨趣相异的重构成果。本文从思想来源、重构逻辑和承认模式三个维度对其进行比较研究,认为霍耐特将黑格尔的承认概念进一步经验化,把羞耻... 自20世纪后半期开始,黑格尔的“承认”概念被国际学界重构,霍耐特和利科的承认理论是最有代表性且旨趣相异的重构成果。本文从思想来源、重构逻辑和承认模式三个维度对其进行比较研究,认为霍耐特将黑格尔的承认概念进一步经验化,把羞耻、愤怒等消极情感视为驱动力,强调了承认的斗争面向;利科则将承认过程分为认同的承认、自我承认以及互相承认三个步骤,认为在羞辱与斗争意志之间还有责任的位置,强调了承认的感谢轮回过程。在社会政策领域,重构的承认概念开始对社会政策的基础性原则发起质询,这提示我们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也需要对我国社会政策的分析着力点及其中轴原则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认 斗争 责任 感谢 比较
下载PDF
“自我治理”的双重本体——福柯的晚期斯多葛学派研究中的家与自我
10
作者 肖瑛 韩倩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1,238,共18页
“自我治理”是福柯晚年的研究议题。他将西方古代自我治理史分为古希腊、希腊化和罗马、基督教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对于批判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过度治理、对其进行“反引导”,有着特殊的借鉴价值。希腊化和罗马时期的自我治理观念... “自我治理”是福柯晚年的研究议题。他将西方古代自我治理史分为古希腊、希腊化和罗马、基督教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对于批判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过度治理、对其进行“反引导”,有着特殊的借鉴价值。希腊化和罗马时期的自我治理观念以晚期斯多葛学派为典型。“自我治理”者以夫妻关系为载体来实践“自我主体化”,建构独立于外部环境、以相互平等和尊重、互相施爱的“生存忠诚”为根本特征的“婚姻生活模式”。斯多葛学派将夫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理解为“理性之爱”,即将爱、责任建基于“自我”之表征的理性和美德,不为外部条件所动。字面上看,斯多葛学派笔下的“自我”是典型的个人主义者,家庭与朋友、公职被并置为身外之物,但伦理主体以“理性之爱”来履行家庭责任,实则神似原始儒家的“古之学者为己”主张,故而在显性的自我本体之外,不经意地托举出隐性的家本体,实现了“自我”与“家”在根本立场上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自我治理 自我 斯多葛学派
下载PDF
一种“无用的”激情——萨特《存在与虚无》中的情景美学分析
11
作者 尚杰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2,238,共9页
萨特以自己的方式,用胡塞尔的现象学意向性方法,直接描述日常生活场景,搁置了传统哲学的概念先见或者某种间接性,从而以陌生的眼光看待以往所熟悉的事物,体验到某种莫须有的思想情趣,从中发展出生存意义上的美学趣味。它是以新奇的目光... 萨特以自己的方式,用胡塞尔的现象学意向性方法,直接描述日常生活场景,搁置了传统哲学的概念先见或者某种间接性,从而以陌生的眼光看待以往所熟悉的事物,体验到某种莫须有的思想情趣,从中发展出生存意义上的美学趣味。它是以新奇的目光发明出来的,与“上手”的物件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催生了一种走在哲学与文学之间的美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意向性 美学 生活世界 趣味
下载PDF
差异与多元:列斐伏尔都市空间问题的方法论探索
12
作者 车玉玲 王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7,共9页
在当代大都市社会,资本主义根据自己需要的样态塑造了都市空间,空间自身的生产成为资本增殖的新途径。以资本逻辑建构的当代都市空间,具有单调性与同质性的鲜明特征。列斐伏尔作为都市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不仅开辟了社会批判理论... 在当代大都市社会,资本主义根据自己需要的样态塑造了都市空间,空间自身的生产成为资本增殖的新途径。以资本逻辑建构的当代都市空间,具有单调性与同质性的鲜明特征。列斐伏尔作为都市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不仅开辟了社会批判理论的空间转向,在分析都市空间问题时也采用了不同于以往社会批判理论的新方法。列斐伏尔指出,当前人类历史已进入具有后现代特征的都市时代,继续沿用现代性的分析工具已经无法解决后现代的都市问题,因此必须建构与当代都市空间相符合的方法论原则,即“都市总问题式”“三元空间辩证法”和“节奏分析的方法论”,才能恢复差异与多元在都市空间的地位,从而实现总体的人的解放。当前中国城镇化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如何避免西方城镇化发展中的负面效应,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镇化新道路,是当代城市发展研究的必要议题。列斐伏尔城市方法论研究的“空间转向”对于研究中国当代城市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都市空间方法论 都市总问题式 三元辩证法 节奏分析
下载PDF
实在论还是观念论?——从关联性提问法看梅洛-庞蒂哲学
13
作者 杨大春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1,158,共11页
梅洛-庞蒂以一种含混的姿态超越实在论与观念论之争。他的早期哲学以知觉现象学的名义一般地探讨人与世界的实存关系,围绕本己身体、身体主体等重要概念从不同角度对知觉与被知觉世界框架的系统描述体现出强烈的关联论色彩。作为强关联... 梅洛-庞蒂以一种含混的姿态超越实在论与观念论之争。他的早期哲学以知觉现象学的名义一般地探讨人与世界的实存关系,围绕本己身体、身体主体等重要概念从不同角度对知觉与被知觉世界框架的系统描述体现出强烈的关联论色彩。作为强关联论者,梅洛-庞蒂早期哲学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解决有别于早期现代哲学中的独断/素朴实在论者和弱关联论者,不同于处在从早期现代哲学向后期现代哲学转换进程中的思辨观念论者,区别于后期现代哲学的其他强关联论者和当代哲学中的超强关联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实在论 观念论 关联论 关联性
下载PDF
作为辩证人本主义的日常生活批判——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研究
14
作者 张一兵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在《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中,列斐伏尔努力建构出一种新人本主义的异化史观:使每一个人成为人的欲望和需要应该是本真性的,这也就构成了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机。正是在这种需要-欲望的人本主义本体论框架内,列斐伏尔成功建构了自己... 在《日常生活批判》第二卷中,列斐伏尔努力建构出一种新人本主义的异化史观:使每一个人成为人的欲望和需要应该是本真性的,这也就构成了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机。正是在这种需要-欲望的人本主义本体论框架内,列斐伏尔成功建构了自己日常生活批判新的逻辑基础。正因为列斐伏尔手中具有了上述这样一个人本主义的价值悬设尺度,所以当他以此去观察当代资本主义的时候,他就发现在今天资本主义的“受控制的社会”中,人的本真性需要和欲望却彻底地沦丧了,这也就是“消费社会”中发生的虚假欲望下伪需要占位的消费异化,人的生命节奏异化为谋生的劳作节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批判》 辩证人本主义 需要本体论
下载PDF
“人类的祖国”:哲人卢梭的历史爱国主义
15
作者 黄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51,168,共14页
卢梭的爱国主义在众多解读者笔下呈现出多重面相。施特劳斯及其学派把卢梭塑造成反启蒙的爱国哲人,他所推崇的爱国主义政治德性是通向绅士统治的“钥匙”。卡西勒以爱人代替爱国,彰显卢梭坚定的现代启蒙立场,使其爱国主义在文化-符号体... 卢梭的爱国主义在众多解读者笔下呈现出多重面相。施特劳斯及其学派把卢梭塑造成反启蒙的爱国哲人,他所推崇的爱国主义政治德性是通向绅士统治的“钥匙”。卡西勒以爱人代替爱国,彰显卢梭坚定的现代启蒙立场,使其爱国主义在文化-符号体系中获得责任伦理的定位。卢梭的爱国主义蕴含着历史决定论逻辑,因而是一种历史爱国主义。事实上,施特劳斯及其学派和卡西勒旨在沿用抽离了卢梭爱国主义的历史决定论逻辑,致使他们在解读卢梭时出现谬误并陷入困境。新罗马进路的理论目标由于与卢梭“人类的祖国”高度亲和,常常成为卢梭历史爱国主义的试验场。正因如此,新罗马的国家建构理论始终无法克服个人自由与法定义务之间的张力,且落入施特劳斯式的德性陷阱和卡西勒式的闭环有机秩序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爱国主义 启蒙 人类 祖国
下载PDF
笛卡尔著作中的“灵”“魂”之辨
16
作者 李琍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心灵”与“灵魂”在古代哲学中的含义及所指是不同的,但笛卡尔著作中却出现了二者混用的局面。不过,只要仔细检查这两个词出现在笛卡尔文本中的各种语境,就能发现,他主要用“心灵”来指称那个使人从事思考活动、可以与身体完全分离的... “心灵”与“灵魂”在古代哲学中的含义及所指是不同的,但笛卡尔著作中却出现了二者混用的局面。不过,只要仔细检查这两个词出现在笛卡尔文本中的各种语境,就能发现,他主要用“心灵”来指称那个使人从事思考活动、可以与身体完全分离的实体,用“灵魂”来指称那个与身体结合在一起并且发生相互作用的实体。笛卡尔的身心观的革命性体现在他主张机械论的身体观。他不像古人那样认为灵魂赋予身体生命活力,不再视灵魂为神圣的永生的力量,他甚至尝试像展示机器运行那样解释灵魂如何驱动身体,这使其几乎将灵魂还原为一种物质器官。但是,笛卡尔不敢公然背离古典理性主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他那里,指挥身体行动的灵魂最终没有与从事认识的心灵彻底脱钩,并且他还装模作样地响应教会的号召来证明灵魂不朽,这才使得他的著作中出现了“心灵”与“灵魂”混用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身心观 灵魂 心灵 灵魂不朽
下载PDF
国家生产方式下的空间生产——列斐伏尔《论国家》第四卷研究
17
作者 张一兵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在列斐伏尔看来,资本主义国家历史发展的当下形态,就是以国家生产方式的样态,全面控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空间中的再生产,正是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模型使资本主义得以幸存。原先处于自发放任的自由竞争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市场,现在已经... 在列斐伏尔看来,资本主义国家历史发展的当下形态,就是以国家生产方式的样态,全面控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空间中的再生产,正是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模型使资本主义得以幸存。原先处于自发放任的自由竞争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市场,现在已经被国家操控的力量统一和“重铸”起来了,这既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力和商品流通领域的经济之流,也包括了以股票金融市场为中心的资本运作和科技之流,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同时实现于生产力增长、都市化消费主义和空间化拓展的三重过程之中。并且,这种国家生产方式的空间生产,不仅表现为由高速公路、高铁和空中飞行构筑的交通空间,以及由网络和信息通信系统建构起来的数字化交流空间,还体现为意识形态支配下的统一民族意志的精神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论国家》 国家生产方式 物理空间 社会空间与精神空间
下载PDF
历史肉身的生成与更新:梅洛-庞蒂历史现象学对卢卡奇辩证法的改造
18
作者 王亚娟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51-58,共8页
梅洛-庞蒂的历史肉身致力于化解历史规律和历史更新之间的争端,他通过把卢卡奇引发的争议还原为历史上内外关系的难题而阐明这一概念。他赞同卢卡奇辩证法的反教条主义起点,认为他对韦伯合理化模式的推进承认了历史生成,但批评卢卡奇的... 梅洛-庞蒂的历史肉身致力于化解历史规律和历史更新之间的争端,他通过把卢卡奇引发的争议还原为历史上内外关系的难题而阐明这一概念。他赞同卢卡奇辩证法的反教条主义起点,认为他对韦伯合理化模式的推进承认了历史生成,但批评卢卡奇的总体性用革命目标限制了历史的终点。梅洛-庞蒂用现象学还原拆除了总体性对历史生成的限制,进而把历史还原为社会维度上的“社会生成”,即社会的建制化进程。这种现象学在社会建制的肉身化还原中整合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以区别于意识构成性的方式更新既有的历史观。最终,历史现象学通过揭示历史肉身的生成性原则,推动了历史理论朝向未来实践的开拓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法 历史生成 建制化 肉身 更新
下载PDF
当代资本主义为什么垂而不死?——列斐伏尔《资本主义的幸存》研究
19
作者 张一兵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9,共16页
列斐伏尔断言,相对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危机重重的竞争的资本主义,马克思和列宁关于资本主义走向消亡和垂死性的政治断言无疑都是正确的。然而,马克思和列宁都没有预料到的实际情况是:资产阶级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不得不改变自己,... 列斐伏尔断言,相对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危机重重的竞争的资本主义,马克思和列宁关于资本主义走向消亡和垂死性的政治断言无疑都是正确的。然而,马克思和列宁都没有预料到的实际情况是:资产阶级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不得不改变自己,并且已经真的改变了自己。资本主义却靠着“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获得了自己的新的发展空间——空间的生产,由此获得了有限的幸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资本主义的幸存》 生产关系再生产 空间生产
下载PDF
卢梭获奖与学术竞赛
20
作者 陈军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107-115,共9页
卢梭的《论科学与文艺》是1749年第戎学院的应征论文。在文中,卢梭立场鲜明地反对科学和文艺的普及。翌年,作为肩负传播科学和文艺之责的学术机构,第戎学院以“文采”为由授予卢梭头奖,这在当时引发了巨大争议。事实上,卢梭之所以能获头... 卢梭的《论科学与文艺》是1749年第戎学院的应征论文。在文中,卢梭立场鲜明地反对科学和文艺的普及。翌年,作为肩负传播科学和文艺之责的学术机构,第戎学院以“文采”为由授予卢梭头奖,这在当时引发了巨大争议。事实上,卢梭之所以能获头奖,是因为与太阳王时代维护王室和宗教立场的学术竞赛不同,在自然科学的影响下,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学术竞赛推崇诉诸理性普遍认可而非以实践为准绳的求知模式。而卢梭获奖引发的争议也表明,一旦自由的学术探讨溢出思辨的范畴进入实践领域,人们往往容易将某些观点作为教条而用。启蒙时代,反对第戎学院的启蒙者如此;大革命期间,歌颂自由、人权的革命者同样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学术竞赛 启蒙时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