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文献与水陆法会——敦煌唐五代时期水陆法会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谢生保 谢静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0-48,共9页
本文利用敦煌文献资料对水陆法会的渊源和形成,以及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水陆法会的状况作了论述。认为:水陆法会起源于梁武帝所倡导的无遮大会和创制的《慈悲道场忏法》。因北周隋代,世涉战乱,逐步衰落。中晚唐时,密宗得到了发展,无遮大... 本文利用敦煌文献资料对水陆法会的渊源和形成,以及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水陆法会的状况作了论述。认为:水陆法会起源于梁武帝所倡导的无遮大会和创制的《慈悲道场忏法》。因北周隋代,世涉战乱,逐步衰落。中晚唐时,密宗得到了发展,无遮大会与密宗轨仪相结合的水陆法会,再度兴起,并非宋代始有水陆法会。宋代完备的水陆法会仪文,是在唐五代水陆法会仪文基础上修订编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唐五代 水陆法会
下载PDF
莫高窟礼佛仪式的左旋与右旋 被引量:8
2
作者 刘艳燕 吴军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53,共7页
旋绕礼拜是古印度历史悠久的传统仪式,后来成为佛教的礼佛形式。文章对学者们所关注的敦煌莫高窟古代佛教信徒礼佛所遵循的旋绕礼佛方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莫高窟不同时代、不同形制的典型洞窟中塑像和壁画内容进行调查,结合莫高窟第23... 旋绕礼拜是古印度历史悠久的传统仪式,后来成为佛教的礼佛形式。文章对学者们所关注的敦煌莫高窟古代佛教信徒礼佛所遵循的旋绕礼佛方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莫高窟不同时代、不同形制的典型洞窟中塑像和壁画内容进行调查,结合莫高窟第23窟绕塔礼佛壁画中的图像资料及佛教典籍关于佛教信徒礼佛所遵循的规范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古代佛教信徒旋绕礼佛遵循了以主尊佛为准的右旋礼佛仪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礼佛窟 佛教仪轨 右旋绕
下载PDF
是辩证唯物主义还是实践唯物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之争的讨论 被引量:5
3
作者 邬焜 董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5-129,共5页
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实践具有多维综合统一的活动特性,它能够集中体现辩证法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因而,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种不同的哲学,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是,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术语还仅只是从某种特定角度... 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实践具有多维综合统一的活动特性,它能够集中体现辩证法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因而,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种不同的哲学,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是,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术语还仅只是从某种特定角度切入的一种特称,它并不能完全包容和覆盖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内容。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元理论,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来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彰显的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全新哲学形态,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上应有之地位的体现。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概念并不能保证其必然具有辩证哲学的性质,它还可能是机械唯物论的,或甚至是庸俗唯物论的。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有赖于运用辩证法的原则对其进行具体解读。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创立的哲学仅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我们有必要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所提供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能够代表当代时代精神精华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个历史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普适性 元理论 哲学形态
下载PDF
咒愿及其异名 被引量:3
4
作者 侯冲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138,共4页
咒愿作为区分佛教仪式是修持仪式还是斋供仪式的标准,既是佛教斋供仪式的核心元素,也是佛教仪式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咒愿出现后,产生了多种种类、方式和内容,而"咒愿达襯"、"哒嚫咒愿"、"行香咒愿"、"... 咒愿作为区分佛教仪式是修持仪式还是斋供仪式的标准,既是佛教斋供仪式的核心元素,也是佛教仪式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咒愿出现后,产生了多种种类、方式和内容,而"咒愿达襯"、"哒嚫咒愿"、"行香咒愿"、"叹佛咒愿"、"叹佛"、"叹佛宣疏"、"叹德宣疏"、"庄严"、"回向"、"庄严回向"、"发愿"等均为对咒愿的不同表述方式。与这些称谓对应的佛教仪式文本,可以被统一纳入咒愿文研究范畴,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咒愿 斋供仪式 佛教仪式 斋文 愿文
下载PDF
何谓“逆修”?——从其在佛经中的最早出处看 被引量:3
5
作者 伍小劼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0,170,共6页
探究"逆修"这一概念的内涵应该将其放置到它的最早出处——《十方净土经》中来进行研究。从相关语境可知,在该经文所列的"四种人"中,只有为不信佛法且诽谤佛法的人死后修福,亡者获福七分得一;只有了知佛法且能践行... 探究"逆修"这一概念的内涵应该将其放置到它的最早出处——《十方净土经》中来进行研究。从相关语境可知,在该经文所列的"四种人"中,只有为不信佛法且诽谤佛法的人死后修福,亡者获福七分得一;只有了知佛法且能践行的人才能实行逆修。逆修与死后修福并不直接对立。逆修是斋供仪式的一种,逆修与死后修福在本质上相同,都是提倡修福,目的是劝人发施心。不过,逆修在后来的《十王经》中有了新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修 修福 斋供
下载PDF
论宋元禅宗清规中的香礼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大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宋元禅宗清规保存了大量寺院制度与僧人生活的信息,被人所熟悉的寺院"香礼"也包含在内。通过梳理此时清规文献中与"香"有关的材料,可以看出,"香"不仅有表供养和礼拜的作用,更是交际、请求的工具,甚至成... 宋元禅宗清规保存了大量寺院制度与僧人生活的信息,被人所熟悉的寺院"香礼"也包含在内。通过梳理此时清规文献中与"香"有关的材料,可以看出,"香"不仅有表供养和礼拜的作用,更是交际、请求的工具,甚至成为寺院中维持秩序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禅宗清规 香礼
下载PDF
试论佛教梵呗的产生 被引量:2
7
作者 邹燕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60,共4页
佛教梵呗产生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自成体系且形式独特、内涵丰富,并展现出非常明显的音乐特点而有异于一般世俗音乐。本文尽量挖掘佛教梵呗的产生背景及其宗教内涵。
关键词 佛教 梵呗 音乐
下载PDF
论唐代的讲经仪轨 被引量:2
8
作者 圣凯 《敦煌学辑刊》 2001年第2期32-42,共11页
唐代的讲经仪轨 ,历来由于资料文献的限制 ,使我们难以了解其真实面目。由于敦煌文书的整理 ,发现了大量的讲经文及俗讲仪式 ,从而使我们能够还原讲经法会的仪式程序。本文利用圆仁的记载及敦煌文书 ,讨论了唐代讲经法会的主要成员及其... 唐代的讲经仪轨 ,历来由于资料文献的限制 ,使我们难以了解其真实面目。由于敦煌文书的整理 ,发现了大量的讲经文及俗讲仪式 ,从而使我们能够还原讲经法会的仪式程序。本文利用圆仁的记载及敦煌文书 ,讨论了唐代讲经法会的主要成员及其仪轨次第 ,尤其对“都讲”进行了溯源性的考察 ,提出佛教的“都讲”并非来自儒家的都讲制度 ,只是在翻译时借用这个名词而已。我们重新恢复了当时法会的真实面目 ,并且构建了当时法会的一些通用仪轨 ,对于进一步研究唐代的法会仪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经 圆仁 都讲 法会仪轨
下载PDF
唐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在山西的流布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改萍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46,共6页
在唐代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非常盛行的背景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经幢流行于全国各地。因此,山西亦出现数量可观的佛顶尊胜经幢。这些经幢的产生不仅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照,且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宣扬的宗教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唐代 山西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下载PDF
格义之学的兴衰及其佛学背景的演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哈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8,共8页
作为一种解经方法,格义用儒道经典中的概念来解释佛经术语,为佛教概念的普及提供了便利,但其在方便理解的同时也出现了背离佛教思想的倾向。随着道安等人提出的"附文求旨"的解经原则的确立,加上建立在《阿含》《毗昙》《般若... 作为一种解经方法,格义用儒道经典中的概念来解释佛经术语,为佛教概念的普及提供了便利,但其在方便理解的同时也出现了背离佛教思想的倾向。随着道安等人提出的"附文求旨"的解经原则的确立,加上建立在《阿含》《毗昙》《般若》等经论之上的佛教概念体系的建立和佛教内在理解路径的畅通,格义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逐渐淡出中国佛教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义 事数 解经原则 毗昙学 佛教概念体系
下载PDF
国图B.D.09092观经变榜题底稿校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惠民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I0001,共8页
敦煌遗书中保留着一些壁画榜题底稿。新发现国家图书馆藏B.D.09092是一份观无量寿经变榜题底稿,通过比对,确定是用于宋初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功德窟莫高窟第55窟的,而此前有学者已经比对出S.P.76是第55窟的画稿。第55窟观经变画稿与榜... 敦煌遗书中保留着一些壁画榜题底稿。新发现国家图书馆藏B.D.09092是一份观无量寿经变榜题底稿,通过比对,确定是用于宋初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功德窟莫高窟第55窟的,而此前有学者已经比对出S.P.76是第55窟的画稿。第55窟观经变画稿与榜题底稿的发现,为了解宋初敦煌佛教与佛教艺术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图B.D.09092 观经变 榜题底稿 第55窟
下载PDF
8—10世纪敦煌无遮斋会浅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德 纪应昕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共8页
8—10世纪,敦煌出现了冠以"无遮"之名的佛教斋会,用于祭奠先亡、印沙和石窟庆典等;由于地域和人口的限制,虽然内容广为涉及,但规模不可能与帝王和国家级道场的无遮大会相提并论。印沙和石窟营造落成庆典等的"无遮"... 8—10世纪,敦煌出现了冠以"无遮"之名的佛教斋会,用于祭奠先亡、印沙和石窟庆典等;由于地域和人口的限制,虽然内容广为涉及,但规模不可能与帝王和国家级道场的无遮大会相提并论。印沙和石窟营造落成庆典等的"无遮",体现了敦煌特色的地域文化与时代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无遮斋会 印沙 庆窟
下载PDF
中国佛教在北美道场的建立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敏琴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7-132,共6页
中国佛教在北美部分道场的建立过程及其影响:美国西海岸最早佛庙的建立、檀香山“观音庙”与“虚云禅寺”的建立、纽约法王寺与慈航精舍等道场的建立、旧金山金山圣寺与万佛圣城等佛庙的建立,揭示了中国佛教寺庙从最初在孤独无援的异国... 中国佛教在北美部分道场的建立过程及其影响:美国西海岸最早佛庙的建立、檀香山“观音庙”与“虚云禅寺”的建立、纽约法王寺与慈航精舍等道场的建立、旧金山金山圣寺与万佛圣城等佛庙的建立,揭示了中国佛教寺庙从最初在孤独无援的异国他乡,作为乡人集会、互助、祈福的场所,到中国移民主动邀请中国法师去美国教授佛法以自利,再到中国法师和信众竭尽全力弘扬佛法,不仅利益本国移民,还想方设法服务当地政府和本土民众以及他国移民,用实际行动使佛教自利利他的思想深入人心,有利于世界对中国佛教及中国佛教文化的了解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 佛教 寺庙 道场
下载PDF
仪式强化生活——嘉绒藏族村落宗教仪式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0-35,共6页
仪式是宗教的外显形式,强化了宗教与生活的关联,其本身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藏族的宗教仪式繁多,且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嘉绒藏族村落一年的宗教仪式就清晰地呈现了仪式与村民日常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 宗教仪式 嘉绒藏族村落 日常生活
下载PDF
王阳明“无善无恶”说的现代诠释及其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贾庆军 钱彦惠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10,共6页
现代学人对王阳明的"无善无恶"说及其"四句教"诠释依然有所不同。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一体说,以唐君毅先生为代表;一类是两层说,以牟宗三先生为代表;一类为境界说,以陈来先生为代表。通过对这三类诠释进行述... 现代学人对王阳明的"无善无恶"说及其"四句教"诠释依然有所不同。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一体说,以唐君毅先生为代表;一类是两层说,以牟宗三先生为代表;一类为境界说,以陈来先生为代表。通过对这三类诠释进行述评,可以增进我们对阳明学说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无善无恶 诠释
下载PDF
融合与吸收:从佛道《受生经》看中国树形象演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贤明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8-12,共5页
文化的传播从来不是单行道,佛教文化也不例外,它在传入并影响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深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隋唐时期道经《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中出现新的宝树神形象,而新发现的明清时期佛教疑伪经《佛说受生因果妙经》中也有类似的树... 文化的传播从来不是单行道,佛教文化也不例外,它在传入并影响中国文化的同时也深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隋唐时期道经《灵宝天尊说禄库受生经》中出现新的宝树神形象,而新发现的明清时期佛教疑伪经《佛说受生因果妙经》中也有类似的树神掌管人命运的描述。对佛教疑伪经与道经中树神形象的分析及中国历史上树形象演化的简单追溯,可以了解佛教是如何影响中国文化,而同时又吸收传统文化因素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互渗 受生经
下载PDF
我的祝愿
17
作者 刘方棫 《消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共1页
关键词 祝愿 经济学界 国民经济 消费 理论家 决策者 决定性 运行 部门
下载PDF
“生活禅”中的生态环保思想
18
作者 刘聪 余行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31-35,共5页
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活禅"的提出者分析了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从佛教理论和世俗道德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策。从佛教理论方面,"生活禅"以缘起论、因果论和戒律论为基础,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佛... 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活禅"的提出者分析了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从佛教理论和世俗道德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策。从佛教理论方面,"生活禅"以缘起论、因果论和戒律论为基础,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佛教生态环保理论体系。从世俗道德方面,"生活禅"提出了包含良心、感恩、包容等道德规范在内的道德环保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慧 生态环保 佛教生态思想
下载PDF
感受与祝愿——《西北大学学报》百年刊庆寄语
19
作者 张岂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共1页
今年是《西北大学学报》创刊100周年。百年之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北大学学报》感应着时代进步的脉搏,与西北大学同呼吸共命运,在艰难曲折中自强不息,取得了突出的办刊成绩。
关键词 《西北大学学报》 祝愿 感受 中国社会 自强不息
下载PDF
佛教唱导文本与上梁文经典体式的成型
20
作者 张慕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9-127,共9页
上梁文是历史悠久的建筑民俗文体,其名始见于唐五代,其体定型于宋代,经典体式为“首尾俪语,中陈六诗”。上梁文经典体式的成型与佛教唱导文本,尤其是斋文、讲经文等关系密切。受佛教咒愿与功德思想影响,唐五代敦煌上梁文形成以赞叹功德... 上梁文是历史悠久的建筑民俗文体,其名始见于唐五代,其体定型于宋代,经典体式为“首尾俪语,中陈六诗”。上梁文经典体式的成型与佛教唱导文本,尤其是斋文、讲经文等关系密切。受佛教咒愿与功德思想影响,唐五代敦煌上梁文形成以赞叹功德和次第发愿为主体的基本模式,然其体式驳杂,寄调“儿郎伟”民间辞曲,尚未具备稳定的文体形态。宋代上梁文在此基础上,确立了“骈—韵—骈”的经典文体定式,其“首尾俪语”的行文布局与宫廷佛教斋文如出一辙;而其“三三七七七”体韵诗及骈韵组合体式,在唐代佛教讲经文等唱导文书中不乏其例。可以推断,宋代文人巧妙地借鉴了佛教斋文、讲经文等唱导文本的文体样式,最终创出别具一格、雅俗圆融的上梁文经典体式。追溯上梁文的成型之路,或可窥见社会文化诸因素对中国古代文体发展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唱导 文体 上梁文 斋文 讲经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