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虔诚者路易的虔诚——学术史的考察
1
作者 李隆国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4期50-58,M0004,共10页
虔诚者路易的绰号为虔诚者,理应受到教会史家的大力褒奖。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大多数中古史家对他的兴趣并不大。17世纪天主教会史家对他重新重视起来,但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中古史学从教俗分离视角下对他做了非常消极的评价。第二次世界... 虔诚者路易的绰号为虔诚者,理应受到教会史家的大力褒奖。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大多数中古史家对他的兴趣并不大。17世纪天主教会史家对他重新重视起来,但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中古史学从教俗分离视角下对他做了非常消极的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史料、政治制度和基督教政治文化等方面,虔诚者路易得到了重估和更加积极的评价,虔诚者路易的虔诚似乎也变得名副其实,成了基督教理想政治的尝试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虔诚者路易 虔诚 基督教政治话语 仁慈与正义
下载PDF
英国传教士慕雅德与晚清中国
2
作者 王晓丹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1期140-140,共1页
英国圣公会传教士慕雅德(Arthur Evans Moule,1836-1918)出生于一个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的英国基督教家庭。1861年,25岁的慕雅德携新婚妻子从英国抵达宁波,从此开始了在中国半个世纪的传教生涯,并留下了大量著述。在这50年里,中国时局动... 英国圣公会传教士慕雅德(Arthur Evans Moule,1836-1918)出生于一个与中国有着深厚渊源的英国基督教家庭。1861年,25岁的慕雅德携新婚妻子从英国抵达宁波,从此开始了在中国半个世纪的传教生涯,并留下了大量著述。在这50年里,中国时局动荡,内忧外患。慕雅德亲身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戊戌变法(1898)、八国联军入侵(1900-1901)、义和团运动(1899-1900)和洋务运动(1861-1894)等,他的生活与晚清中国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近代史 晚清中国 慕雅德 义和团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洋务运动 中法战争
下载PDF
晚明耶稣会龙华民传教策略的形成和发展
3
作者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5期103-111,158,共10页
本文根据晚明在华耶稣会保守主义的实际历史状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展开论述,再现了龙华民在广东韶州的传教策略。龙华民在韶州民间传教的经历为后来以儒家士大夫为主要传教对象的耶稣会利玛窦传教策略向平民阶层转换提供了经验。换言之... 本文根据晚明在华耶稣会保守主义的实际历史状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展开论述,再现了龙华民在广东韶州的传教策略。龙华民在韶州民间传教的经历为后来以儒家士大夫为主要传教对象的耶稣会利玛窦传教策略向平民阶层转换提供了经验。换言之,译名礼仪保守策略、信仰的纯粹性固守、乐观论的直接传教工作、平民归化运动等耶稣会文化传教策略,基本上是初期韶州灵性神学的平民传教经验的延伸。龙华民福音保守传教策略是从恢复教会的纯洁性和信仰完整性的角度出发,向着探索与利玛窦文化适应策略的动态均衡的方向发展,从客观上增加了信教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 龙华民传教策略 保守主义 广东韶州
下载PDF
西班牙传教士高母羡与中西文化交流
4
作者 陶陶 《传媒》 CSSCI 2024年第10期59-61,共3页
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东西方两大文明和三个大陆之间相互碰撞、交融,组成了一幅壮美的历史画卷。在这股文明交汇的大潮中,一些从西班牙来到中国或在东南亚华人聚居区的传教士成为中国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高母羡是一位不曾来过中国内地... 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东西方两大文明和三个大陆之间相互碰撞、交融,组成了一幅壮美的历史画卷。在这股文明交汇的大潮中,一些从西班牙来到中国或在东南亚华人聚居区的传教士成为中国文化交流的先驱者。高母羡是一位不曾来过中国内地,却与中国文化结下不解之缘的西班牙传教士。他对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通过最新公开的原始资料和学界的研究成果,就他对中国文化传播的贡献作探讨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母羡 中国文化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看”与“思”的联结——以佛罗伦萨圣马可修道院二层僧房中的《圣多明我跪拜受难的基督》为例
5
作者 高妍 《美术大观》 2024年第8期122-125,共4页
位于佛罗伦萨的圣马可修道院隶属于多明我会,该修道院作为僧侣修行的重要场所,其建筑空间与图像皆服务于多明我会的修行惯例。在修道院二层的15-21号僧房中,总共有七幅《圣多明我跪拜受难的基督》湿壁画,描绘了圣多明我以不同的姿势跪... 位于佛罗伦萨的圣马可修道院隶属于多明我会,该修道院作为僧侣修行的重要场所,其建筑空间与图像皆服务于多明我会的修行惯例。在修道院二层的15-21号僧房中,总共有七幅《圣多明我跪拜受难的基督》湿壁画,描绘了圣多明我以不同的姿势跪拜基督的场景。从图像层面进行考察,可发现该图像程式受到13世纪《祈祷之方》的影响,旨在通过多明我的姿势来使见习修士更快地进入冥想状态。从教义方面来看,基督受难的场景之于信众而言,代表着救赎与希望,是信众摆脱奥古斯丁口中“第二次死亡”的重要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马可修道院 多明我会 基督受难
下载PDF
试论拜占庭帝国皇帝朱利安复兴多神教政策对基督教会内部争端的影响
6
作者 董晓佳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60-68,158,共10页
4世纪罗马皇帝朱利安在位期间推行力求复兴多神教的宗教政策,这一政策对于此前在基督教会内争中依靠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支持而暂时获胜的阿里乌派构成了巨大压力,直接影响了阿里乌派对教会的控制。与此同时,朱利安的宗教政策在实际上令尼... 4世纪罗马皇帝朱利安在位期间推行力求复兴多神教的宗教政策,这一政策对于此前在基督教会内争中依靠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支持而暂时获胜的阿里乌派构成了巨大压力,直接影响了阿里乌派对教会的控制。与此同时,朱利安的宗教政策在实际上令尼西亚派重新获得了与阿里乌派平等对话的权利,客观上有助于尼西亚派与阿里乌派争夺教会的控制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利安 多神教 基督教会
下载PDF
原始基督教研究的历史方法论探赜——重读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
7
作者 刘懿霆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2-16,共5页
回顾恩格斯晚年研究原始基督教历史的初衷,以及后来发现原始基督教和社会主义运动的相似性,可以发现恩格斯在原始基督教研究中所运用的历史方法论。《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从实践活动出发,合理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 回顾恩格斯晚年研究原始基督教历史的初衷,以及后来发现原始基督教和社会主义运动的相似性,可以发现恩格斯在原始基督教研究中所运用的历史方法论。《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在坚持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从实践活动出发,合理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不以孤立、片面的观点看待历史,而是以历史合力论的多角度分析原始基督教的历史成因;通过比较法在原始基督教和社会主义运动的相似性上总结历史经验,发现历史规律,为社会主义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因此,研习恩格斯《论原始基督教的历史》中运用的历史研究方法,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宗教历史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基督教 唯物史观 历史合力论
下载PDF
One and Half Centuries of Church Architecture in Ibadan,Nigeria
8
作者 John Okpako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3期168-191,共24页
By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the missionaries had successfully planted Christianity in Ibadan,Nigeria with its distinguishable architecture.The history of church architecture in Ibadan is synonymous with the beginni... By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the missionaries had successfully planted Christianity in Ibadan,Nigeria with its distinguishable architecture.The history of church architecture in Ibadan is synonymous with the beginning of Christianity in Yoruba Country.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archive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the paper tra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urch buildings of the missionary churches in Ibadan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to early 21st century.With shifts in the thinking about ideological and liturgical issues in church architecture globally,three distinct phases of development of church buildings in Ibadan are suggested beginning with the mission stations and ending with the modernist church buildings.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attempts to introduce modern architectural expressions in church buildings in Ibadan were increasingly common and strong but traditionalist and historicist approaches to architectural planning of church buildings remained predominant into the 21st cent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urch architecture HISTORY LITURGY Ibadan modernist
下载PDF
Identity(ies)and Transnationalization of Brazilian Evangelical Churches in Portugal:Case study of World Cathedral of Hope and Victory in Christ Churches
9
作者 Jonas Pereira de Oliveira Júnior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3期133-145,共13页
The presence of evangelicals in Brazil is a social and religious phenomenon that has aroused interest of many scholars due to its rapid and significant expansion in recent decades and its projection beyond national bo... The presence of evangelicals in Brazil is a social and religious phenomenon that has aroused interest of many scholars due to its rapid and significant expansion in recent decades and its projection beyond national borders.Among evangelical denominations that stand out in this scenario are Pentecostal churches,which have developed intense missionary activity in several countries,including Europe.In this article,we intend to analyze features and challenges of Brazilian evangelical churches:World Cathedral of Hope(CIME)(Catedral Mundial da Esperança-ICME)and Assembly of God Victory in Christ(ADVEC)(Assembleia de Deus Vitória em Cristo-ADVEC)that operate in Portugal,seeking to understand issues of identity and belonging of these communities,their models of transnationalization,its evangelization strategies and its adaptations to Portuguese context,in the period from 2000 to 2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ENTITY transnationalization SECULARIZATION Brazilian migration
下载PDF
早期现代英国文学感官书写与神学体验--评邢锋萍《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感官意象与新教神学》
10
作者 张敏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4年第1期199-207,共9页
乔治·赫伯特的宗教立场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感官意象与新教神学》(2022)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为切入点,分析了赫伯特诗集《圣殿》中与西方传统“五感”相关的种种意象,并指出,相较于理... 乔治·赫伯特的宗教立场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乔治·赫伯特〈圣殿〉中的感官意象与新教神学》(2022)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为切入点,分析了赫伯特诗集《圣殿》中与西方传统“五感”相关的种种意象,并指出,相较于理性,赫伯特更注重个体感觉经验在人神沟通中的重要性。作者在探讨《圣殿》中五感意象的同时,结合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探讨了赫伯特诗歌背后隐藏的新教教义,从而力证了赫伯特的新教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赫伯特 《圣殿》 五感 新教思想 早期现代英国文学
下载PDF
青年的宗教资本偏好研究
11
作者 袁锐 《区域治理》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通过多层次模型和多值处理效应模型,本文证明青年群体的宗教资本偏好与其他年龄群体存在差异,青年群体缺乏有效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支持,容易受到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影响,而宗教资本不仅能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甚至能对现实生... 通过多层次模型和多值处理效应模型,本文证明青年群体的宗教资本偏好与其他年龄群体存在差异,青年群体缺乏有效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支持,容易受到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影响,而宗教资本不仅能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甚至能对现实生活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最后本文提出可以针对性地使用政策工具来替代宗教的某些功能,来缓解青年宗教热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宗教资本 理性选择
下载PDF
天国与涅槃:从概念隐喻视角对比基督教和佛教的生命理想观
12
作者 高秀平 蓝纯 《佛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331-348,共18页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对比基督教《马太福音》中的天国理想和佛教《法华经》中的涅槃理想。对比发现,“天国”和“涅槃”各有一组静态隐喻和一组动态隐喻;静态上,“天国”和“涅槃”共享“容器/房屋”始源域,即两个宗教都将生命归...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对比基督教《马太福音》中的天国理想和佛教《法华经》中的涅槃理想。对比发现,“天国”和“涅槃”各有一组静态隐喻和一组动态隐喻;静态上,“天国”和“涅槃”共享“容器/房屋”始源域,即两个宗教都将生命归宿理解为进入某种容器或房屋;动态上,“天国”被理解为“事件”,“涅槃”被理解为“旅程终点”。动态隐喻体现了两个宗教在生命理想观上的四点差异:(1)方向不同,以现实世界为参照点,天国是到来,涅槃是离去;(2)目的不同,天国是为了赎清世人的罪,涅槃是为了离开俗世的苦;(3)生命平等观不同,天国强调筛选善人和恶人,涅槃强调度尽一切众生;(4)神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上帝在天国理想中是国王和法官,佛在涅槃理想中是向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生命理想 天国 涅槃
下载PDF
明末耶佛对话个案:利玛窦与三淮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晓林 《普陀学刊》 2023年第1期270-281,308-309,共14页
明末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不久,即确立补儒易佛的传教策略,将佛教视为“偶像崇拜者”予以排斥,在此背景下,利玛窦与三淮和尚有过一场辩论对话,内容涉及“天地的根本原则”和“天体万物的创造者”问题、“心”(唯识与认识论)的问题,以... 明末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不久,即确立补儒易佛的传教策略,将佛教视为“偶像崇拜者”予以排斥,在此背景下,利玛窦与三淮和尚有过一场辩论对话,内容涉及“天地的根本原则”和“天体万物的创造者”问题、“心”(唯识与认识论)的问题,以及人性(善恶)问题,双方分别基于天主教神学和佛学的不同立场,对话没有产生建设性成果,但提出的问题对于耶佛对话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佛对话 利玛窦 三淮
下载PDF
耶稣会士眼中的“儒家”——评《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14
作者 王喜亮 《国际汉学》 CSSCI 2023年第4期10-15,共6页
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领域,汉语学界基于本身的问题意识及语言等方面的限制,对于“西学东渐”的研究要远远多于对“中学西传”的研究。近期,由梅谦立及张西平教授主编,罗莹、汪聂才、齐飞智、郝晓霞、连杰、吴嘉豪等一批青年学者... 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领域,汉语学界基于本身的问题意识及语言等方面的限制,对于“西学东渐”的研究要远远多于对“中学西传”的研究。近期,由梅谦立及张西平教授主编,罗莹、汪聂才、齐飞智、郝晓霞、连杰、吴嘉豪等一批青年学者翻译,《中国哲学家孔夫子》(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这部反映“中学西传”的重要著作从拉丁文译成了中文,并由一贯支持汉学译著的大象出版社出版,洋洋四卷,呈现在对中西文化交流史感兴趣的读者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流史 耶稣会士 大象出版社 孔夫子 西学东渐 中学西传 青年学者 汉语学界
下载PDF
从“天学”的分化看明末“礼仪之争”发生的背景
15
作者 《国际汉学》 CSSCI 2023年第5期29-39,155,156,共13页
“中国礼仪之争——天学的分化”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一直是相关研究的主要关注点。特别是处于论战中心的耶稣会内部的争议点可以看作是后来不同传教会之间、文明之间所有纷争的缩影,因此有针对性地深入分析和解读其产生的原因非常必要。... “中国礼仪之争——天学的分化”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一直是相关研究的主要关注点。特别是处于论战中心的耶稣会内部的争议点可以看作是后来不同传教会之间、文明之间所有纷争的缩影,因此有针对性地深入分析和解读其产生的原因非常必要。事实上,中国耶稣会士的“礼仪之争”源于基督教“福音”和儒教“文化”之间的传教学矛盾性。利玛窦着重于二者间的连续性,采用厚古薄今的学术(理性)传教方针,而龙华民偏重于不连续性,选择古今否定的平民灵性传教方针。利玛窦的适应路线形成于排除俗儒理学的真儒古教的命题,而龙华民的非适应(保守)路线,可以说是在利玛窦的反理学框架基础上形成的对立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礼仪之争 天学 传教策略 利玛窦 龙华民
下载PDF
利安当与“中国礼仪之争”
16
作者 罗莹 《国际汉学》 CSSCI 2023年第2期60-66,156,157,共9页
“中国礼仪之争”是中西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围绕中国礼仪的合法性问题,多个来华天主教修会、罗马教廷、清廷乃至法国启蒙思想界都卷入这一旷日持久的争议之中。本文拟以在“礼仪之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托钵会士利安当在华活动为线... “中国礼仪之争”是中西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围绕中国礼仪的合法性问题,多个来华天主教修会、罗马教廷、清廷乃至法国启蒙思想界都卷入这一旷日持久的争议之中。本文拟以在“礼仪之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托钵会士利安当在华活动为线索,一方面聚焦于反对耶稣会文化适应政策的一派来反思这一历史事件爆发的原因,另一方面基于利安当主要的中外文著述来考察其儒学观的转变,试图厘清他与同为反对派的龙华民之间观点的差异及其来华后期向“利玛窦路线”的靠拢,以期进一步揭示对中国礼仪持不同立场的来华传教士之间,既存在有目共睹的批评斗争,又在中国汉语神学的术语建构及书写践行上保持着密切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礼仪之争 利安当 文化适应政策 汉语神学书写
下载PDF
异言何以经世——洋学与新井白石的“正德之治”
17
作者 何鹏举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3年第4期78-93,198,共17页
江户时代的儒学者、经世家新井白石曾推动以“文治”为导向的“正德之治”,主张货币改革、限制对外贸易,坚持禁止天主教并增强德川政权的儒学“正统性”,同时还在对外关系上恢复了将军的“日本国王”的称号。而这一系列改革都与新井白... 江户时代的儒学者、经世家新井白石曾推动以“文治”为导向的“正德之治”,主张货币改革、限制对外贸易,坚持禁止天主教并增强德川政权的儒学“正统性”,同时还在对外关系上恢复了将军的“日本国王”的称号。而这一系列改革都与新井白石同传教士西多蒂的交流以及他本人的洋学积累密切相关。新井白石的洋学虽然没有为其改革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却给他思考德川体制存在的潜在危机提供了巨大的刺激。而“正德之治”则可以说是传教士西多蒂所引发的一场意料之外的治理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井白石 西多蒂 正德之治 洋学
下载PDF
从旧瓶装新酒到兼容并蓄——记近代南京基督教青年会会所的两次中西文化融合与共生
18
作者 孙璨 陈奕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0期76-81,共6页
南京基督教青年会诞生于1909年,在近代40年的发展时间里,经历了两次会所的变迁,从创始时期的花牌楼会所采用传统建筑进行改造,到兴盛时期的中华路会所融合中西文化进行创新,期间的变化体现了西式建筑与中国传统之间的融合发展,对这两处... 南京基督教青年会诞生于1909年,在近代40年的发展时间里,经历了两次会所的变迁,从创始时期的花牌楼会所采用传统建筑进行改造,到兴盛时期的中华路会所融合中西文化进行创新,期间的变化体现了西式建筑与中国传统之间的融合发展,对这两处会所的建筑学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近代传统复兴浪潮的发展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基督教青年会 青年会会所 李锦沛
下载PDF
《聖喬治受難記》在中亞與中國的流傳
19
作者 林麗娟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23年第1期33-71,共39页
作爲西方最爲知名的聖徒傳記之一,《聖喬治受難記》(Passio of St George)曾被譯介爲多種語言,擁有複雜而悠久的流傳和發展史。這部聖徒傳不僅在希臘和拉丁傳統中有複雜的流變,也廣泛傳播至東方諸傳統,擁有科普特語、埃塞俄比亞語、努... 作爲西方最爲知名的聖徒傳記之一,《聖喬治受難記》(Passio of St George)曾被譯介爲多種語言,擁有複雜而悠久的流傳和發展史。這部聖徒傳不僅在希臘和拉丁傳統中有複雜的流變,也廣泛傳播至東方諸傳統,擁有科普特語、埃塞俄比亞語、努比亞語、亞美尼亞語、敘利亞語、阿拉伯語等不同語言版本,甚至也一度流行於高昌回鶻時期(9—13世紀)的吐魯番[1]。在20世紀初德國的吐魯番探險活動中,西旁遺址出土了包括敘利亞語、粟特語和回鶻語在内的多種胡語《聖喬治受難記》殘篇[2]。近年,在福建霞浦新發現的摩尼教科儀文書《摩尼光佛》中,又出現了一份漢文《吉思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尼光佛 摩尼教 吐魯番 科普特 利亞
下载PDF
Christianity: What Should It Do With a New Situation?
20
作者 MA Le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3年第10期493-498,共6页
Is the Christian doctrine espoused by contemporary Christians really the true meaning of Christ?What is the basic doctrine of Christ?How should believers believe in and practice Christian doctrine?This article analyze... Is the Christian doctrine espoused by contemporary Christians really the true meaning of Christ?What is the basic doctrine of Christ?How should believers believe in and practice Christian doctrine?This article analyzes this and distinguishes between the faithful of Christ and that of the church,two types of believers who are similar in form but not identical in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ISTIANS CHRIST basic doctri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