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径”和“模式”的内涵辨析
1
作者 许春晓 袁喻彬 李映辉 《长沙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2-89,共8页
“路径”“模式”作为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在各学科领域研究中,出现了各类混用、误用现象,并且这些现象仍在蔓延。厘清二者的内涵是一项基础性理论工作。总体上,“路径”是多条的、有范围的,由初始节点、关键节点和终结节点组成,节点之... “路径”“模式”作为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在各学科领域研究中,出现了各类混用、误用现象,并且这些现象仍在蔓延。厘清二者的内涵是一项基础性理论工作。总体上,“路径”是多条的、有范围的,由初始节点、关键节点和终结节点组成,节点之间按照一定次序连接。“模式”具有可复制属性,是相关要素按照一定规则形成的组织形式,且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但是,“路径”“模式”的内涵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中有不同的表达,尤其是“模式”表现得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 “模式” 语义关联 语义网络分析 概念迁移
下载PDF
两岸术语求同化异路径初探
2
作者 郑泽芝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4期46-55,共10页
语言文字的统一是促进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标志。术语是各领域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核心和灵魂。现有研究发现,两岸多个领域的术语差异高达30%以上。从语言学角度看,同实同形术语包含两岸共同的语言表述规律性,“同实异形”的差异术语存在共性... 语言文字的统一是促进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标志。术语是各领域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核心和灵魂。现有研究发现,两岸多个领域的术语差异高达30%以上。从语言学角度看,同实同形术语包含两岸共同的语言表述规律性,“同实异形”的差异术语存在共性规律和微观可协调性;从术语使用现状看,异形术语有两岸融合的情形。学界已建设了大量的术语对照资源,据此本研究提出两岸术语研究应以“求同化异”为理念。本着同中求规律、异中找共性的研究思路,文章以社科领域两岸对照术语为研究基础,以英语对照术语含system的一组术语为例,对两岸同实同形、同实异形术语进行了分类研究,归纳了两岸同实同形术语的共同表述规律,分析了同实异形术语的差异类型和共性特征,讨论了相应的协调策略,期待为之后的术语生成、翻译提供参照,从而服务于两岸统一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术语 求同化异 同实同形 同实异形
下载PDF
试论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以收词原则为例
3
作者 温昌斌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名词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理所当然的。文章以收词原则为例,阐述了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我国当前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 名词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理所当然的。文章以收词原则为例,阐述了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我国当前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要加快构建名词审定专职工作人员、兼职参加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的学科专家、术语学理论界专家一致认同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 名词审定工作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术语学研究历程回顾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青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1期3-10,共8页
文章追溯了中国术语学研究的兴起及其发展历程,认为中国的术语学研究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从科技翻译理论探索、术语学本体研究,到系统全面健康发展,并聚焦其各具代表性的特点。文章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分别描述了术语学发展... 文章追溯了中国术语学研究的兴起及其发展历程,认为中国的术语学研究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从科技翻译理论探索、术语学本体研究,到系统全面健康发展,并聚焦其各具代表性的特点。文章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分别描述了术语学发展历程及发展状况。术语学理论研究发端于科技名词术语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需求,通过术语学理论指导与丰富了实践活动。在应用研究领域,将术语学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广泛地应用到名词术语规范化标准化实践活动当中,并逐步深入到新闻出版、外文翻译、辞书编纂等领域,取得很大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术语学 学科建设 历史回顾
下载PDF
台湾地区术语建设及术语相关研究管窥
5
作者 杨志霞 曾泰元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4期35-45,共11页
随着内地和台湾地区交流的日益密切和频繁,加强两岸术语研究工作的交流与互鉴变得尤为重要。文章对台湾地区术语建设的管理结构、历时发展、已有成果,两岸共同编纂术语工具书的合作成果,“乐词网”术语搜索及资源在线平台,两岸共同建设... 随着内地和台湾地区交流的日益密切和频繁,加强两岸术语研究工作的交流与互鉴变得尤为重要。文章对台湾地区术语建设的管理结构、历时发展、已有成果,两岸共同编纂术语工具书的合作成果,“乐词网”术语搜索及资源在线平台,两岸共同建设的“中华语文知识库”及其他语料库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全面梳理。对台湾地区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与术语相关的研究进行了主题抽样分析,借助文献计量学工具VOSviewer进行了可视化呈现。揭示了台湾地区学者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术语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热点议题。以期为众多两岸术语研究者、语言爱好者提供研究与学习的素材和途径,助力两岸学者的沟通与合作,并确定未来协作努力的方向,也为两岸的术语建设、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术语建设 术语搜索及资源在线平台 两岸“中华语文知识库” 台湾地区术语研究热点 可视化呈现
下载PDF
理论术语与经验术语 被引量:1
6
作者 С.Д.舍洛夫 董红晶(译)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文章旨在从语言学角度对比理论术语和经验术语,揭示术语集中理论术语和经验术语的特征。理论性是一种层级属性,术语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哪怕是理论性程度最低的术语也具有理论性。经验性是指通过任意语言或非语言方式感知和习得术语,进而... 文章旨在从语言学角度对比理论术语和经验术语,揭示术语集中理论术语和经验术语的特征。理论性是一种层级属性,术语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哪怕是理论性程度最低的术语也具有理论性。经验性是指通过任意语言或非语言方式感知和习得术语,进而理解和掌握术语的属性。上述观点适用于全部科学和各知识领域的专业词汇,包括人文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术语 经验术语 术语划分 俄罗斯术语学
下载PDF
香港地区与内地教育领域常用术语异同分析——基于对《香港教育5000常用词语粤普英对照手册》的考察
7
作者 张文颖 刘锐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4期9-17,共9页
香港地区和内地教育领域的交流日益深化,教育术语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为了系统探讨香港地区和内地常用教育术语的共性和差异,文章对《香港教育5000常用词语粤普英对照手册》进行了定量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 香港地区和内地教育领域的交流日益深化,教育术语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为了系统探讨香港地区和内地常用教育术语的共性和差异,文章对《香港教育5000常用词语粤普英对照手册》进行了定量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从词形上看,常用教育术语共性大于差异;而从术语的具体内涵来看,存在较大差异,且成因复杂,涉及教育制度的差异、术语翻译的差异、命名理据的差异、语码差异等。文章认为可以充分借鉴海峡两岸术语的对照经验,同时结合香港地区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推进香港地区和内地教育术语的研究和规范,为两地教育事业的进一步交流搭建术语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术语 香港地区术语 术语规范 术语异同分析
下载PDF
海峡两岸人文学科专名译写对比研究
8
作者 黄行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4期26-34,共9页
根据外语科技名词译写通则,专名用音译,通名用意译。祖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由于多年来采取不同的科技术语定名译名的原则和方法,以致两岸之间纯中文语境的学术表述与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其中一个明显的表现即两岸人文学科专名译写的差异。... 根据外语科技名词译写通则,专名用音译,通名用意译。祖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由于多年来采取不同的科技术语定名译名的原则和方法,以致两岸之间纯中文语境的学术表述与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其中一个明显的表现即两岸人文学科专名译写的差异。文章通过两岸地名、民族学、世界历史等人文学科专名译写异同实例的分析认为,制定和实施统一规范的外语专名中文译写规则,是解决两岸人文学科专名译写差异问题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名与专名 音译规则 人文学科 海峡两岸
下载PDF
社会风险评估报告标准化的辨与析
9
作者 周春沣 张发平 李晨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1-35,39,共6页
社会风险评估和评估报告是一个有机体,共同服务于社会风险治理。社会风险评估报告标准化是社会风险评估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法治化、规范化的集中体现。社会风险评估报告标准化是一个系统范畴,生发于社会风评估实践的科学性、体现于评... 社会风险评估和评估报告是一个有机体,共同服务于社会风险治理。社会风险评估报告标准化是社会风险评估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法治化、规范化的集中体现。社会风险评估报告标准化是一个系统范畴,生发于社会风评估实践的科学性、体现于评估报告编制的规范性和完成于评估报告评审的公正性。科学性、规范性和价值性是检验社会风险评估报告标准化的三项基本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风险 评估报告 标准化 辨与析
下载PDF
孔子之“仁”的术语学阐释及其术语体系构建
10
作者 孙寰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3期38-46,共9页
学科理论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可以从学科术语体系的构建中体现出来。对于学科而言,术语体系构建对学科知识结构与知识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术语体系反映学科理论发展的现状,是学科发展的源动力。本文基于术语学基本理论,拟从孔子仁学... 学科理论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可以从学科术语体系的构建中体现出来。对于学科而言,术语体系构建对学科知识结构与知识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术语体系反映学科理论发展的现状,是学科发展的源动力。本文基于术语学基本理论,拟从孔子仁学术语结构分析、仁学术语集的形成与发展、仁学术语体系的构建三个方面探讨孔子仁学知识体系相关问题,以利于孔子仁学思想的对外交流与传播,同时为其他领域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整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学 仁学术语 仁学术语体系
下载PDF
关于铸造术语孔隙类缺陷的翻译问题
11
作者 陈军 张青春 +2 位作者 肖征 赵伟 白亮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24年第3期57-62,共6页
孔隙缺陷是铸造缺陷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也是铸造生产活动中最常用的术语之一。但长期以来,该类术语的英文翻译与行业国际的主流应用存在差异。虽然新的国家标准有一定的改善,但对缩孔、缩松等术语的定义差异仍然较大,不利于学习和交流... 孔隙缺陷是铸造缺陷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也是铸造生产活动中最常用的术语之一。但长期以来,该类术语的英文翻译与行业国际的主流应用存在差异。虽然新的国家标准有一定的改善,但对缩孔、缩松等术语的定义差异仍然较大,不利于学习和交流活动。本文通过我们日常商务和技术实践经验,对常用术语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定义,可作为后续铸造术语标准修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术语 孔洞类缺陷 缩孔 缩松 疏松 微观缩松 气孔
下载PDF
术语认知话语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懿 张雪莹 曾芳缘 《中国科技术语》 2023年第2期8-18,共11页
话语分析发展至今,研究路径丰富,各具特色与优势,但在涉及语言的分析理论和方法上,多局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忽视了对专业领域话语的关注与参考,以及对普通话语内术语的理解、使用及其背后意识形态的探究。文章结合术语学、认知语言学和... 话语分析发展至今,研究路径丰富,各具特色与优势,但在涉及语言的分析理论和方法上,多局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忽视了对专业领域话语的关注与参考,以及对普通话语内术语的理解、使用及其背后意识形态的探究。文章结合术语学、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术语认知话语分析理论,基于专业话语和普通话语识别术语,解析术语的语义和语法,然后综合术语的语境、语义和语法,并借助其他话语分析方法,揭示术语背后的意识形态和立场态度等。随后,将术语认知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剖析中国生态环境话语,展现了该理论的适用性与发展潜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认知话语分析 话语 术语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基于“术语翻译”课程教学的翻译硕士术语能力培养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钱春花 任婷 《中国科技术语》 2023年第2期56-60,共5页
术语能力作为翻译能力的构成要素,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翻译硕士专业学生是未来国家翻译人才队伍的生力军,对其术语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我国翻译人才队伍质量。文章基于“术语翻译”课程,分析了术语能力的构成要素即术语... 术语能力作为翻译能力的构成要素,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翻译硕士专业学生是未来国家翻译人才队伍的生力军,对其术语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我国翻译人才队伍质量。文章基于“术语翻译”课程,分析了术语能力的构成要素即术语意识、术语处理能力、术语管理能力,并探讨了翻译硕士术语能力的培养路径,旨在为翻译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能力 术语翻译 翻译硕士 培养路径 术语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外交背景下的中国政治术语使用倾向--以“中国关键词”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澜 《中国科技术语》 2023年第4期71-78,共8页
文章选取了“中国关键词”新时代外交主题下的相关词条,分别检索了英文译文在英文网络新闻语料库(NOW)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中的记录,探察了中国政治术语在国际媒体和美国语境下的使用倾向。研究发现,近十年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 文章选取了“中国关键词”新时代外交主题下的相关词条,分别检索了英文译文在英文网络新闻语料库(NOW)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中的记录,探察了中国政治术语在国际媒体和美国语境下的使用倾向。研究发现,近十年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但受关注的话题有一定偏向性,在亚非地区的关注度明显高于美洲地区,并且政治术语需要更加准确规范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术语 术语翻译 新时代外交 对外传播 中译英
下载PDF
中国行政学方法论分析:2000-2004 被引量:51
15
作者 董建新 白锐 梁茂春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0-55,共6页
我们认为方法论应该成为行政学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在我国学者的行政学 理念引介工作中,乃至于在我们的行政学理论建构工作中,方法论体系的重要性一直没有 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从根本上导致了我们行政学研究中方法论的结构性失衡。本文以经... 我们认为方法论应该成为行政学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在我国学者的行政学 理念引介工作中,乃至于在我们的行政学理论建构工作中,方法论体系的重要性一直没有 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从根本上导致了我们行政学研究中方法论的结构性失衡。本文以经验 性的数据证明了在过去4年半的时间里我国行政学研究方法论在整体上产生的偏向,在与 国外同时期行政学研究方法论作对比的背景下,我们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 因,并且分析了方法论"结构性失衡"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中国行政学基础理论"结构性缺 失"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学研究 方法论 重大问题 学理 根本 中国 缺失 中国 结构性失衡 产生
下载PDF
试析钱学森术语译名的“中国味”
16
作者 李璇 卢华国 《中国科技术语》 2023年第1期36-42,共7页
“中国术语学”建设的关键在于立足中国术语研究和实践,凸显其中国特色。“中国味”体现了钱学森对术语定名工作的基本理念,是其术语翻译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中国术语学”建设具有重要启发。然而,钱氏术语译名的“中国味”还有待进一步... “中国术语学”建设的关键在于立足中国术语研究和实践,凸显其中国特色。“中国味”体现了钱学森对术语定名工作的基本理念,是其术语翻译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中国术语学”建设具有重要启发。然而,钱氏术语译名的“中国味”还有待进一步厘清内涵。文章从形、音、义三方面出发,结合钱学森术语翻译实例,考察钱氏术语“中国味”在术语翻译中的体现及其适用限制,以期详明“中国味”的内涵,丰富术语翻译理论,为构建“中国术语学”理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味 术语翻译
下载PDF
对共性技术概念的再认识 被引量:13
17
作者 韩元建 陈强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7-132,共6页
以建国后历次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为线索,查找"共性技术"用语出现的历史时期,以及共性技术政策的发展脉络;梳理并评述国内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对共性技术概念的代表性观点,指出概念界定的模糊性和逻辑上的不够周延;分析"共性技... 以建国后历次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为线索,查找"共性技术"用语出现的历史时期,以及共性技术政策的发展脉络;梳理并评述国内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对共性技术概念的代表性观点,指出概念界定的模糊性和逻辑上的不够周延;分析"共性技术"所处的政策语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以及部分国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探讨概念的界定方法;最后,借鉴美国乔治·泰奇的"技术增长模型",对概念作出界定,并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性技术 概念 公共物品
下载PDF
视野·文献·问题·方法——关于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一点感想 被引量:13
18
作者 解志熙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共5页
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联合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问题学术研讨会于 2004年 10月举行。会议围绕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发掘、整理、研究,文献发掘与文献叙述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学者杨义... 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联合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问题学术研讨会于 2004年 10月举行。会议围绕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的发掘、整理、研究,文献发掘与文献叙述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学者杨义、关爱和、孙玉石、钱理群、吴福辉、刘增杰、鲁枢元、解志熙、吴秀明、孙先科、席扬、陈方竞等参与讨论的文章长短不一,见解有异,但都拒绝空疏学风,言之有物,发出了独特的学术之声。本刊特分两期揭载,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研究 中国新诗 诗歌理论 新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学理 理论批评 发达 文献 异同
下载PDF
关于教育评价学理论体系的思考——从我国的教育评价学研究谈起 被引量:26
19
作者 刘尧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91-93,共3页
本文对我国教育评价学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反思 ,给出了教育评价学的一种理论体系 ,同时指出我国教育评价学当前应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教育评价 中国 理论体系 反思 问题 现状
下载PDF
中国话语与中国学术(系列笔谈之文学篇)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士林 赵志军 程相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语言学转向"这个概念开始进入中国学术界。当时人们的理解是,它意味着当代西方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存在哲学关注的"生命经验"转向了语言符号本身。但由于种种历史的与学理... 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语言学转向"这个概念开始进入中国学术界。当时人们的理解是,它意味着当代西方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存在哲学关注的"生命经验"转向了语言符号本身。但由于种种历史的与学理的原因,对它的批判与否定是远远大于阐释与接受的。如果说它有所收获,那也主要局限在对此半通不通的文学界,如当时的先锋派作家就是从这里获得了进行语言试验与虚构游戏的理论基础。在时光流逝了近二十年以后,重温"语言学转向"是意味深长的。它决不仅仅是哲学研究对象的一种变化,更意味着西方哲学在现代语境中一个基础性的迁移。西方哲学最重要的传统学术对象有二:一是唯物论看重的客观世界,二是唯心论看重的主观世界。前者的理念是"存在决定意识",后者的深层结构是"意识决定存在"。哲学史上康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讲得就是这两个基础之间的一次转换。从此以后,哲学研究不再围绕着传统的客观世界、而是开始围绕着主体自身旋转。这个旋转一直延续到西方现代哲学史,它的关键词也由康德的意识-心理机能转变为人的潜意识、无意识、原始本能,等等。"语言学转向"与此不同,它在存在与意识之外提出了另一个具有本体论性质的范畴,这就是既不同于客观物质也不同于主体机能的文化符号。以人类创造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界 先锋派 文学研究 生命经验 虚构 作家 阐释 中国学术 游戏 重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