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8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社会科学生产力及其结构与分布——基于CSSCI(1998-2007)的统计分析
1
作者 潘蕾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157-159,共3页
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以发表学术论文为指标,对河北省社会科学生产力及其学科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由此揭示河北省社会科学生产力整体与各学科在国内的地位以及在1998-2007年10年间的变化,并对河北省的优势学科与不足及其... 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以发表学术论文为指标,对河北省社会科学生产力及其学科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由此揭示河北省社会科学生产力整体与各学科在国内的地位以及在1998-2007年10年间的变化,并对河北省的优势学科与不足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较深入的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社会科学 论文 结构 分布
下载PDF
如何用锚点情境法降低自评健康的回答偏误?——一项基于CFPS2012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菲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健康不平等是人口学研究中的核心议题之一。然而,以自评健康为代表的主观健康测量因受回答异质性问题的困扰,可能会对研究结论的可信性造成威胁。锚点情境法(anchoring vignette method)作为一项有效处理回答异质性的方法在西方学术界... 健康不平等是人口学研究中的核心议题之一。然而,以自评健康为代表的主观健康测量因受回答异质性问题的困扰,可能会对研究结论的可信性造成威胁。锚点情境法(anchoring vignette method)作为一项有效处理回答异质性的方法在西方学术界已被广泛使用。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核心假设及其验证方法。使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数据,应用锚点情境法对自评健康(self-rated health)进行调整,发现不同群体在面对同样的自评健康选项时,的确存在回答异质性的问题,如未加调整,所得的年龄、迁移状态以及社会经济地位对于自评健康的影响会产生实质性的偏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点情境法 自评健康 回答异质性 情境等价性假设 回答一致性假设
下载PDF
城市家庭收看CCTV—5体育节目的研究
3
作者 伍春明 谢毓祯 杨丹琳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39,共4页
本研究主要以实证的方法,从代际关系和青少年社会化的角度来探讨城市家庭青少年及其父母收看CCTV-5体育电视节目的收视动机和选择标准,考察城市家庭对体育电视节目的代际诉求、以及代际文化消费观念和代际之间采取何种方式沟通互动等问题。
关键词 CCTV-5 收视动机 选择标准 代际
下载PDF
项目缺失数据的若干处理技术及其有效性评估——以中国版环境关心量表(CNEP)的应用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范叶超 肖晨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64-79,112,共17页
项目缺失数据是定量研究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但国内社会学界迄今对此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项目缺失数据的成因与机制,并分别回顾了个案删除、单一插补和多重插补3类缺失数据处理技术(MDT)。进一步,利用一个环境社会学的研究示例... 项目缺失数据是定量研究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但国内社会学界迄今对此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项目缺失数据的成因与机制,并分别回顾了个案删除、单一插补和多重插补3类缺失数据处理技术(MDT)。进一步,利用一个环境社会学的研究示例,对若干MDT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发现缺失数据比例会干扰传统MDT的统计有效性。尽管如此,本文认为,当缺失数据比例较低时(如小于5%),研究者们也可考虑更具实践有效性的一些传统M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缺失数据 个案删除 单一插补 多重插补 实践有效性
下载PDF
“士志于道”:基于社会学本土化理论与方法的思考
5
作者 郎友兴 赵云云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6,共7页
“志于道”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核心伦理精神,也是人文学科的重要议题。然而,从规范视角出发的研究难以分析思想的社会建制和运行方式,因此需要以经验研究的视角拓展思想史研究空间,这也是社会学本土化语境下求本寻根的学术探索。强调结... “志于道”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核心伦理精神,也是人文学科的重要议题。然而,从规范视角出发的研究难以分析思想的社会建制和运行方式,因此需要以经验研究的视角拓展思想史研究空间,这也是社会学本土化语境下求本寻根的学术探索。强调结构和能动性是社会学的研究范式,而内在志向、社会位置和知识干预的分析框架不仅能够体现新的研究范式,也从“道”的心智结构来源、社会条件和实现路径三个层面对“士志于道”进行了重新阐释。这一社会学探索能够从共时性和历时性方面勾勒知识人的面貌,有助于知识人承续传统,并从知识社会学的层面反思知识生产的方式,深入理解思想、个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志于道 内在志向 社会位置 知识干预
下载PDF
Review on Political Efficacy:Four Approaches and Various Measurements
6
作者 Jin Shansh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0-274,共5页
The one-dimensional understanding of political efficacy has developed into the two-dimensional understanding,including the internal efficacy and the external efficacy.There are various measurements concerning politica... The one-dimensional understanding of political efficacy has developed into the two-dimensional understanding,including the internal efficacy and the external efficacy.There are various measurements concerning political efficacy researched and acceptable abroad.In China,scholars localize such measurement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After research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social psychology,rational choice and participative behavior,scholars continue to research political efficacy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However,as far as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approach are concerned,China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测量 功效 中国国情 社会心理学 本土化 社会学 维理
下载PDF
Determinants Analysis on Adolescents
7
作者 Octav Marcovici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4年第10期651-661,共11页
Determinants analysis is a pretty recent approach in social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s, so that one cannot speak about generally/largely agreed definition of concepts yet. The paper endeavors to propose a framework f... Determinants analysis is a pretty recent approach in social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s, so that one cannot speak about generally/largely agreed definition of concepts yet. The paper endeavors to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factors that, at structural, proximity, and individual levels, impede the realization of adolescents' rights to education, health, and protection. This framework was first conceived for the purpose of being used within a study on the state of adolescents in Romania, commission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 (UNICEF) Romania and carried out by the Centre for Urban and Regional Sociology and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Sciences, which fmally used a slightly different approach, in a view to observe the determinants' framework already in use by UNICEF.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based on the structure-agency approach embraced by several international youth researches, which argue that individual actions and behaviors are in most cases the results of an interplay between structural constraints (institutional settings and rules) and individual agency. This approach is important for a determinants' analysis because it requires due consideration of individual features as well while discussing the role of social determinants in setting choice constraints and shaping pathways for adolescents' achievement of their rights. It is also important when approaching vulnerable adolescents, since vulnerability is often associated not only with structural and/or proximity determinants, but also with individual fe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lescents VULNERABILITY determinants structural constraints individual agency
下载PDF
Experienced College Instructors' Personal Epistemology in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Using Technology
8
作者 Li-chu Sung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1年第5期360-377,共18页
Experience includes explicit and tacit knowledge. Explicit knowledge is from a person's "espoused theory" which is what a person believes and claims to follow. Tacit knowledge is from a person's "theory-in-use" ... Experience includes explicit and tacit knowledge. Explicit knowledge is from a person's "espoused theory" which is what a person believes and claims to follow. Tacit knowledge is from a person's "theory-in-use" which lies behind a person's action or behavior. The knowledge of teaching demonstrated in the classroom can be referred to as tacit knowledge or theory-in-use which is often the theory behind the practice of experienced teachers. Freema Elbaz (1983) points out that the "experience" is referred to as "practical knowledge",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a conceptualization which sees the teacher as possessing valuable resources" (6) and allows teachers to explicitly indicate and tacitly demonstrate their experience in teaching.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how experienced college instructors apply their good teaching qualities to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The participants are three experienced college instructors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A concept map and a final reflection are used to elicit experienced instructors' personal epistemology in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and their perception of technology use in the classroom. Each participant was asked to generate nine good teaching qualities and draw their concept map based on the nine qualities. Their concept maps reflected their theory-in-use and show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ir teaching qualities by displaying them together in a graphic form and how each teaching quality is connected to another. Participants' technology use was also explored to get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role of technology and their actual use of it in teaching. Then they were asked to validate their concept map data and reflect on their classroom teaching and use of technology. The findings show the three instructors taught under different schema and decided what their means and ends should be and how technology can help facilita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However, most of them seemed to treat the content (e.g., democracy education) as their ends and thus used pedagogy (e.g., technology) as the means to reach the ends. Their technology use also reflected their perception of technology in teaching and revealed their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which leads to potential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ology integration explicit and tacit knowledge espoused theory theory-in-use critical thinking
下载PDF
2003年《社会蓝皮书》预测中国社会五大走势
9
《大庆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2003年 《社会蓝皮书》 预测 中国 社会
下载PDF
社会服务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文献综述与方法构建
10
作者 郭思源 李沛 《黑河学刊》 2020年第6期124-128,共5页
社会影响评价是一种项目评价方法,主要对政策、措施或项目实施结果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性评价。目前社会影响评价融入了人类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分析视角,并广泛应用于国际援助和投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影响评价是一种项目评价方法,主要对政策、措施或项目实施结果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性评价。目前社会影响评价融入了人类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分析视角,并广泛应用于国际援助和投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灾害、贫困等不同领域。该方法已经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一套系统完善的评价方法,但较少应用于社会服务领域。回顾社会影响评价的源起及对该评价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介绍及评述,并构建和提出社会影响评价在社会服务领域运用的框架、方法,以丰富社会服务项目乃至公共服务项目、社会政策实施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购买服务 项目管理 社会影响评价 社会服务 社会工作评估
下载PDF
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效率的新途径
11
作者 谢薇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5期0173-0176,共4页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关注的增加,事业单位急需找到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符合环境友好原则的管理策略。档案管理作为事业单位日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纸质文档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高效率和环保的需求。数字化...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关注的增加,事业单位急需找到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符合环境友好原则的管理策略。档案管理作为事业单位日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纸质文档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高效率和环保的需求。数字化转型,即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不仅提高了档案检索和管理的效率,还显著降低了对纸张的使用和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事业单位 档案管理
下载PDF
社会哲学视角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评王南湜《社会哲学-现代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社会生活》
12
作者 刘本贵 《青年与社会(下)》 2014年第8期338-339,共2页
王南湜《社会哲学-现代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社会生活》一书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哲学反思和把握,主要研究社会本体论、社会结构、社会价值及其结构、社会变迁的一般规律,重点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的结构和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文... 王南湜《社会哲学-现代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社会生活》一书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哲学反思和把握,主要研究社会本体论、社会结构、社会价值及其结构、社会变迁的一般规律,重点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的结构和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文化后果。本书从社会哲学的视野分析个人与社会结构的关系问题,将历史哲学与社会哲学融会贯通,是社会哲学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生活 社会哲学 哲学视野 哲学视角 实践 现代 社会结构
下载PDF
社会学视角下的“意会”问题及其研究方法——对费孝通扩展学科界限思想的再研究
13
作者 刘亚秋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172,共14页
费孝通晚年的社会学思想发生了从生态研究向心态研究的转向。心态研究包括两方面含义:强调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和人性的整全特征。这在其2003年扩展社会学学科界限的思想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扩展学科界限思想至少包括两个方面:议题的扩展和... 费孝通晚年的社会学思想发生了从生态研究向心态研究的转向。心态研究包括两方面含义:强调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和人性的整全特征。这在其2003年扩展社会学学科界限的思想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扩展学科界限思想至少包括两个方面:议题的扩展和方法的扩展。在议题方面,“意会”概念扩展了传统社会关系的概念,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展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层面的关系。费孝通在对“讲不清楚的我”的“意会”探索中,与美学的“意象”“意境”有了对接。后者提供了“意会”在现象学层面的表征,社会学对此思考的方法随之发生扩展,这便是走出传统实证主义藩篱,由此自内而外构建世界图景的“直觉”方法得到重视。“意会”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纳入社会学的分析框架,扩大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在根本上受益于中国古典思想天人合一观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意会 心态 人与自然
下载PDF
基于中国样本心理防御机制的田野数据失真及其治理
14
作者 宗超 张潇天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6期153-168,共16页
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效程度取决于研究者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可操作程度,而采集、运用的数据与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水平又决定了数据的真实性水平。在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建构下,作为田野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呈现出独特的心理防御... 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效程度取决于研究者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可操作程度,而采集、运用的数据与社会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水平又决定了数据的真实性水平。在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建构下,作为田野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呈现出独特的心理防御机制,“安全”成为当下社会科学发展语境中“样本”们的基本心理诉求。因此,田野数据采集就会呈现出独特的回应机制,数据失真也就因此发生。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陷入科学的形式与非科学的内容相冲突的窘境之中。只有在方法论上打破传统“质”“量”二元对立的禁锢,诉诸混合研究方法,在数据方面运用大数据来作为辅助支撑,才能更好地克服田野数据失真问题,推进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化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调查 样本 数据失真 心理防御机制
下载PDF
基于SNA的中国产业网络结构演化及定量测度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孙露 薛冰 +2 位作者 张子龙 张黎明 耿涌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3-87,115,共6页
产业结构变动及其网络测度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领域,产业关联网络的形成与完善则是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的主导目标,能够为相关经济现象的空间解析提供重要信息。通过应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通过产业部门的合并,基于... 产业结构变动及其网络测度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领域,产业关联网络的形成与完善则是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的主导目标,能够为相关经济现象的空间解析提供重要信息。通过应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通过产业部门的合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构建了包含了网络密度、中心度、中介度、凝聚子群等指标在内的中国产业关联网络分析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产业关联网络密度由1997的年0.563上升到2007年的0.614,表明产业间经济联系程度逐渐加强,但进展缓慢;各产业中心度整体上呈现小幅度波动趋势,以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呈明显上升趋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并在空间上逐渐向东部和沿海地区集聚;化学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产业节点中介度呈现连续的较大上升,表明该类产业在整个产业网络中起到了重要的枢纽作用。1997年以农业为中心产业的凝聚子群对其本身的密度系数最大(5.880),2007年则演化为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264),表明产业子群经济联系在转换的同时其子群差异也在降低,产业间联系趋于均衡。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探索构建将投入产出表与社会网络分析相集成的产业网络测度分析方法,同时在实践上为国家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产业生态系统 投入产出 社会网络分析 结构测度
下载PDF
实质性共链分析的实证研究——对全共链分析的修正 被引量:17
16
作者 邱均平 李晔君 +1 位作者 李江 任全娥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8-495,共8页
当前的共链分析研究主要沿用了共引分析的方法,但由于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非实质性链接,就使这种共链分析的假设前提难以成立,分析结论的可信度低.在本文中,我们提出"实质性共链分析"作为对"全共链分析"的修正,认为"实质性共链分析... 当前的共链分析研究主要沿用了共引分析的方法,但由于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非实质性链接,就使这种共链分析的假设前提难以成立,分析结论的可信度低.在本文中,我们提出"实质性共链分析"作为对"全共链分析"的修正,认为"实质性共链分析"比"全共链分析"更有效,并以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客共链分析为实例验证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共链分析 实质性共链分析 博客 聚类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
下载PDF
社会网络分析——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155
17
作者 张存刚 李明 陆德梅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作为一种应用性很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与社会网络分析相关的社会网络及其基本结构特征和社会网络分析的主要概念 ,归纳了两种分析取向———即关系取向和位置取向———各自的基本内容 ,并总结... 作为一种应用性很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与社会网络分析相关的社会网络及其基本结构特征和社会网络分析的主要概念 ,归纳了两种分析取向———即关系取向和位置取向———各自的基本内容 ,并总结了它的基本特征。文章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结构 ,并对社会网络分析提出了简要的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网络分析 关系分析 位置分析
下载PDF
规律与因果:大数据对社会科学研究冲击之反思——以社会学为例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林平 蒋和超 李潇晓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80,共14页
在社会科学中,大数据研究还刚刚起步,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大数据为社会学和社会科学重新发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可能性:它提供了认知宏观社会、检验社会现象的"异质性假设"和"结果稳定假设"的数据基础;它以实... 在社会科学中,大数据研究还刚刚起步,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大数据为社会学和社会科学重新发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可能性:它提供了认知宏观社会、检验社会现象的"异质性假设"和"结果稳定假设"的数据基础;它以实时记录的特点较大程度上排除了获取数据时的人为干扰;它将抽样数据中被排斥的极端值重新纳入统计分析。在因果关系上,大数据有助于从根本上克服由于抽样偏颇所引起的样本选择性偏误;匹配数据可以克服或缓解变量遗漏问题;作为面板数据和分层数据,大数据对确定因果效应、检验因果关系比抽样数据更为有利、稳健和可靠。大数据也许可以重构社会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规律 因果关系 冲击 反思
下载PDF
论定性调查的人数问题:是“代表性”还是“代表什么”的问题——“最大差异的信息饱和法”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35
19
作者 潘绥铭 姚星亮 黄盈盈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8-115,共8页
在定性调查中究竟应该调查多少人,这个根源于"代表性"的问题很现实却又是错向的。本文认为在质性研究的最主要形式"求异调查"中,不是有没有、要不要"代表性"的问题,而是究竟要代表什么的问题。定性调查... 在定性调查中究竟应该调查多少人,这个根源于"代表性"的问题很现实却又是错向的。本文认为在质性研究的最主要形式"求异调查"中,不是有没有、要不要"代表性"的问题,而是究竟要代表什么的问题。定性调查试图囊括的是"研究主题相关的所有潜在信息",追求的是对"研究主题的归纳程度",而不是定量调查所要求的"代表性"(代表"总体中的全部个体")。定性调查只要相对实现了"最大差异的信息饱和",就足以反映信息的整体质性,足以通过归纳来满足研究主题的需要,而绝不在于人数的多少。因此,对于定性调查而言,所谓"代表性"其实是个伪问题,以此来衡量定性调查则是个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性调查 质性研究 扎根理论 代表性 理论抽样 持续对比法
下载PDF
社会学定量分析中的内生性问题 测估社会互动的因果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113
20
作者 陈云松 范晓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117,共27页
因果关系是社会学分析的核心议题。然而,基于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都会受到内生性问题的困扰,从而往往难以作出恰当的因果性推断。大量现有的社会学定量分析虽以解释为己任,但实质上要么仅仅停留在描述统计相关阶段,要么得出错误的因果性... 因果关系是社会学分析的核心议题。然而,基于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都会受到内生性问题的困扰,从而往往难以作出恰当的因果性推断。大量现有的社会学定量分析虽以解释为己任,但实质上要么仅仅停留在描述统计相关阶段,要么得出错误的因果性结论。本文以社会互动研究为例,详细讨论了遗漏偏误、自选择偏误、样本选择偏误和联立性偏误等四种主要的内生性问题的来源,并介绍了克服内生性问题的一系列模型识别方法。最后还基于中国综合调查(CGSS2003)问卷,提出了通过提高调查数据信息量以利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性 因果效应 社会互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