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婚当事人童年创伤与婚姻满意度及解决冲突方式的关系
1
作者 曹华 范夏雯 +3 位作者 申张晓 孙晨哲 杨丽娜 李玲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3-718,共6页
目的:探讨离婚当事人童年创伤与其婚姻满意度的关系及解决冲突方式在两者间的作用。方法:选取离婚当事人305名,用童年创伤问卷(CTQ)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的婚姻满意度分量表、解决冲突方式分量表进行评估。结果:童年创伤检出率67... 目的:探讨离婚当事人童年创伤与其婚姻满意度的关系及解决冲突方式在两者间的作用。方法:选取离婚当事人305名,用童年创伤问卷(CTQ)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的婚姻满意度分量表、解决冲突方式分量表进行评估。结果:童年创伤检出率67.5%。CTQ总分与婚姻满意度、解决冲突方式得分均呈负相关(r=-0.14、-0.25,均P<0.05);解决冲突方式在童年创伤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总效应值为-0.06,95%CI:-0.11~-0.01。结论:离婚当事人的童年创伤与婚姻满意度及解决冲突方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离婚当事人 婚姻满意度 解决冲突方式
下载PDF
相识方式与婚姻稳定性——基于CFPS数据的事件史研究
2
作者 钱佳 崔晓楠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6,共10页
中国离婚率的走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夫妻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在当前自由恋爱式为主流的婚配背景下,学习和工作场域成为适婚个体在婚姻市场认识潜在对象最重要的两个场域,因此在学校或工作场所相识成为... 中国离婚率的走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夫妻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在当前自由恋爱式为主流的婚配背景下,学习和工作场域成为适婚个体在婚姻市场认识潜在对象最重要的两个场域,因此在学校或工作场所相识成为夫妻相识的主要方式。文章基于2010~2018年五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研究“学校相识”和“工作场所相识”两类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学校相识”比“工作场所相识”的婚姻稳定性显著更高,前者的离婚风险约为后者的39.043%;(2)“工作场所相识”的离婚风险峰值出现更早,约在婚后7年,而“学校相识”的峰值出现在13年左右;(3)分教育程度看,高教育程度群体在“学校相识”比“工作场所相识”的婚姻稳定性更高,其中前者的离婚风险约为后者的45.611%,而低教育程度群体内不存在该差异;(4)分出生队列看,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效用在不同出生队列组中均显著且比较稳健。在理论和实证分析基础上,文章呈现了夫妻不同相识方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讨论集中于婚姻稳定性维度。然而,稳定的婚姻不一定是令人满意的、幸福的婚姻。因此,研究结论并不能代表“学校相识”或“工作场所相识”的婚姻幸福度,不应被视为鼓励寻求特定类别对象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识方式 婚姻稳定性 离婚风险 事件史分析
下载PDF
婚姻在历史与现代背景下的变迁与意义
3
作者 李竞恒 董卫国 刘青衢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6期45-59,155,156,共17页
现代性如同洪流般奔袭而至,冲击着社会的每个角落,时代的巨变带来社会结构的重组,婚姻制度首当其冲。国外信奉所谓的“政治正确”,结婚对象从异性逐步突破至同性、动物乃至非生命体。而中国的年轻一代则在“性别对立”、“爱无能”、高... 现代性如同洪流般奔袭而至,冲击着社会的每个角落,时代的巨变带来社会结构的重组,婚姻制度首当其冲。国外信奉所谓的“政治正确”,结婚对象从异性逐步突破至同性、动物乃至非生命体。而中国的年轻一代则在“性别对立”、“爱无能”、高房价、高彩礼等时代症候中表现出不婚、恐婚的趋势,甚至有人奉行“不婚不育保平安”。婚姻日益成为年轻一代难以承受之重,《中庸》所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的婚姻神圣性也面临逐渐被消解之隐忧。《天府新论》本期“激活儒学生命力”笔谈以婚姻为主题,阐发传统儒学的婚姻价值观,探讨婚姻的古今之变,提出儒学的可能应对之方。李竞恒认为,婚姻所承载的那种构建、延续、经营“生命河流”之共同体所带有的古老神性在现代社会被祛魅,现代儒学解决婚姻问题的方式应该是探索研究处于精英生态位群体的成功经验。董卫国认为,新旧杂糅的婚姻价值观与现代生活模式并不匹配,传统儒家对婚姻本质及合理性的理解或许可以成为调适现代婚姻价值观的有益资源。刘青衢认为,儒家古典婚义要旨的现代价值在于,以内在真实的礼义破除对外在物质的偏执,以在婚姻共同体中修养德性破除功利个人主义的危害,以对生生之道的承当破除计较生育得失的短见。笔谈根据主题需要编排次序,作者排名不分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价值观 君子之道 婚姻制度 内在真实 传统儒家 性别对立 传统儒学 古今之变
下载PDF
物化的相亲实践:公园相亲角的择偶匹配行为研究
4
作者 韩敏 王渝宁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58-67,共10页
随着我国人口的结构性改变,适婚青年的恋爱婚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应对适婚青年恋爱困境,一些大城市自发形成一种公共交流空间——相亲角。以重庆人民公园相亲角为考察对象,探究城市相亲角的人文空间结构、相亲者的实践行为与... 随着我国人口的结构性改变,适婚青年的恋爱婚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应对适婚青年恋爱困境,一些大城市自发形成一种公共交流空间——相亲角。以重庆人民公园相亲角为考察对象,探究城市相亲角的人文空间结构、相亲者的实践行为与婚恋观念等要素之间的互动逻辑。研究发现,相亲者的互动建构了弥漫着物化观念的相亲角,明码标价的相亲信息广告牌、相亲主体的身体语言展演都是物化的体现。相亲角的物化信息交流强化了恋爱婚姻的计算理性,消解了婚姻的阶层流动性功能。另一方面,相亲交往物化信息的“正当化”间接促进了女性突破传统女性角色的自我期待,恋爱婚姻关系建立的基础越来越物化,也是当前青年“恐恋”“恐婚”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择偶实践 相亲角 计算理性
下载PDF
留守经历、情感模式与互助型夫妻关系实践——留守经历的叙述与意义阐释
5
作者 佟新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25,共13页
研究通过对三位有过留守经历的女性叙述,理解其留守经历对她们情感生活的意义。研究发现,童年和奶奶的共同生活使她们记忆的是“有奶奶的家”,和奶奶一起生活,让她们学会了独立和能吃苦的精神。成长后的她们以独立身份经营自己的情感、... 研究通过对三位有过留守经历的女性叙述,理解其留守经历对她们情感生活的意义。研究发现,童年和奶奶的共同生活使她们记忆的是“有奶奶的家”,和奶奶一起生活,让她们学会了独立和能吃苦的精神。成长后的她们以独立身份经营自己的情感、生育与夫妻关系,大致形塑了三类情感模式:一类是以愤怒为基础的敏感和自尊式情感类型;一类是以艰苦勤劳为底色的自信和自主式情感类型;一类是以需求被满足为基础的自爱和学习型情感类型。新生代女性是我国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受惠者,她们抓住机会,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摆脱父权制和母亲命运的创造者、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互助型夫妻关系的主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奶奶在的家 情感模式 主体性 互助型夫妻关系
下载PDF
透过“代际抚育模式”家谱图看中国青年婚姻满意度:质性研究的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彦汐 严文华 +5 位作者 张云婕 旭古日根 刘诗雨 高诗媛 肖若兰 许多 《心理学通讯》 2024年第1期6-15,共10页
目的:探索代际关系、抚育模式与夫妻婚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全国10个城市共64名已婚者进行深入访谈,绘制家谱图,运用主题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并进行理论建构。结果:典型的中国家庭共包括五种代际抚育模式:独立抚育式、单方参... 目的:探索代际关系、抚育模式与夫妻婚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全国10个城市共64名已婚者进行深入访谈,绘制家谱图,运用主题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并进行理论建构。结果:典型的中国家庭共包括五种代际抚育模式:独立抚育式、单方参与式、单方协助式、双方参与式和双方协助式;不同婚姻满意度家庭的代际抚育模式家谱图存在差异,高婚姻满意度的家庭往往形成了核心家庭,而低婚姻满意度低家庭中代际关系相对混乱,但也有特例存在;另外,中国家庭的“边界与平衡”、原生家庭的“遗传现象”等也值得关注。结论:代际抚育模式影响家庭的婚姻满意度。典型家谱图可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工具,从宏观角度为咨询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关系 婚姻满意度 抚育模式 家谱图
下载PDF
婚姻市场性别结构对女性婚姻流动距离的影响及异质性分析
7
作者 林文辉 石人炳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5,共13页
在关于婚姻流动距离的研究中,个体对于经济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偏好因素的影响已经被广泛认同。然而地区性别结构因素作为地区婚姻市场的一种重要的宏观因素,关于其对于婚姻流动距离的影响还值得深入探讨。基于婚姻搜寻理论,利用多层模型... 在关于婚姻流动距离的研究中,个体对于经济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偏好因素的影响已经被广泛认同。然而地区性别结构因素作为地区婚姻市场的一种重要的宏观因素,关于其对于婚姻流动距离的影响还值得深入探讨。基于婚姻搜寻理论,利用多层模型证实了地区婚姻市场性别结构对中国女性婚姻流出距离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的来看,未婚人口性别比高的地区,女性婚姻流出距离相对更短,当地女性更可能在较近的地区结婚。(2)性别结构的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城乡之间和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女性之间存在异质性,户籍地为低收入地区、乡村地区或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婚姻流动距离受到婚姻市场性别结构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流动距离 地区婚姻市场 性别失衡 婚姻搜寻理论 多层模型
下载PDF
新生儿父亲的安全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
8
作者 李超凤 王恒旭 +4 位作者 陈丹 范瑛瑛 朱昌义 黄伊 吴雨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23-928,共6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父亲安全感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出生1周内的新生儿的父亲256人(年龄22~49岁),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产后父母安全感量表(父亲版)、情绪抑制量表(EIS)、Olson-婚姻质量问卷的婚姻满意度分量表进行调查... 目的:了解新生儿父亲安全感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出生1周内的新生儿的父亲256人(年龄22~49岁),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产后父母安全感量表(父亲版)、情绪抑制量表(EIS)、Olson-婚姻质量问卷的婚姻满意度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安全感得分为(36.0±4.4)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父亲的安全感得分与居住区域、受教育程度、妊娠结果、婚姻满意度得分正关联(β=0.35、0.25、0.11、0.25),与婴儿每日哭闹时间、EIS得分负关联(β=-0.28、-0.18)。结论:新生儿父亲安全感可能处于中等水平,与居住区域、受教育程度、妊娠结果、婴儿每日哭闹时间、情绪抑制、婚姻满意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 产后 安全感 新生儿
下载PDF
个体化视角下我国青年结婚率下降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孙丽敏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期165-168,共4页
婚姻问题是家庭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近几年我国政府发布的结婚登记统计数据显示结婚率趋向逐年下降,在个体化的理论框架下从现代性和网络媒介这两个原因维度对其进行分析,发现社会个体化的进程在帮助青年解放思想和提供生活便捷... 婚姻问题是家庭社会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近几年我国政府发布的结婚登记统计数据显示结婚率趋向逐年下降,在个体化的理论框架下从现代性和网络媒介这两个原因维度对其进行分析,发现社会个体化的进程在帮助青年解放思想和提供生活便捷的同时,导致了心理空间的抑郁孤独频发,而媒介网络催生脆弱的网恋形式、真实婚姻生活的媒介呈现、各类电子产品娱乐的精力消耗,以及高度的劳动内卷都使得青年无暇走入婚姻并且更加慎重选择进入婚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婚率下降 个体化 现代性 网络媒介
下载PDF
婚龄人口性别比偏低及其社会后果研究
10
作者 陈丹 《晋阳学刊》 2024年第6期30-36,共7页
婚龄人口性别比失衡会对婚姻缔结、家庭稳定等产生影响,使得诱发社会风险的可能性增加。战后欧洲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婚龄人口性别比偏低现象,不仅引起了离婚率的明显升高,还造成了结婚率的大幅降低和非婚生育率的显著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 婚龄人口性别比失衡会对婚姻缔结、家庭稳定等产生影响,使得诱发社会风险的可能性增加。战后欧洲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婚龄人口性别比偏低现象,不仅引起了离婚率的明显升高,还造成了结婚率的大幅降低和非婚生育率的显著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时社会上的性关系更加混乱。婚龄人口性别比偏低对婚姻、生育和两性关系等的影响与该地区婚龄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和周期密切相关,同时受到该地区社会、文化传统以及法律制度等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龄性别比偏低 历史考察 社会后果
下载PDF
基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性别传播:价值拓展与实践升维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舒 黄馨茹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女性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女性发展与人类文明在双向催化中互促共进,共同创造和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要从文明生成和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中国女性故事书写与传播,推动... 女性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女性发展与人类文明在双向催化中互促共进,共同创造和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要从文明生成和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中国女性故事书写与传播,推动性别传播在促进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化中国理念全球理解、实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与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价值。新时代的性别传播不仅应坚持价值守正、推动开放合作,还要努力发展两性权利、探索话语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彰显巾帼力量,共同描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传播 中国女性 人类文明新形态 妇女事业
下载PDF
中国老年婚姻状况及其变动特点研究
12
作者 杨慧康 陈友华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婚姻在老年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我国人口普查、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与其他相关老年婚姻状况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婚姻是我国老年人亲密关系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选择;近30年来,老年婚姻状况变动呈现出“一高一低两... 婚姻在老年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我国人口普查、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与其他相关老年婚姻状况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婚姻是我国老年人亲密关系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选择;近30年来,老年婚姻状况变动呈现出“一高一低两波动”趋势;老年婚姻状况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存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城乡和地区上的异质性。老年婚姻状况的影响不仅限于自身,也与其他事关老年福祉的情境息息相关。据此,提出适时建立完善老年婚姻家庭政策、关注与改善老年婚姻弱势群体福祉、营造老年婚姻友好型社会等政策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婚姻 第七次人口普查 丧偶 养老
下载PDF
Marital Status as a Moderator: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Engagemen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ina’s Older Adult Population
13
作者 Jianlun Wu Yaping Ye +4 位作者 Man Zhang Ruichen Cong Yitao Chen Pengfei Yu Qing Guo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142-1157,共16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engagemen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marital status.Methods This s...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engagemen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marital status.Methods This study used data from the latest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The analysis used the latent class analysis to delineate personality clusters and hierarchical linear regression,supplemented by the PROCESS macro,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ocial engagement and marital status on depressive symptoms.Results The analysis encompassed 7,789 respondents(mean age:82.53[s=11.20]years),with 54%female.The personality analysis categorized participants into four clusters,with the majority(77.60%)classified as Confident Idealists,who exhibited the lowest levels of depressive symptoms.Hierarchical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yielded several significant findings:Higher levels of social engagement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fewer depressive symptoms(t=-7.932,P<0.001,B=-0.463).Marital status was a significant factor;married individuals reported fewer depressive symptoms compared to their unmarried counterparts(t=-6.368,P<0.001,B=-0.750).There was a significant moderating effect of marital stat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engagemen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t=-2.092,P=0.037,B=-0.217).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among Chinese older adults,both social engagement and marital statu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depressive symptoms.Higher social engagement,particularly in other activities like doing household chores,gardening,reading newspapers or books,and playing cards or Mahjong,is associated with fewer depressive symptoms,especially among married individu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engagement Depressive symptoms Marital status MODERATOR Older adults
下载PDF
隐秘建构与无声反抗:青年离婚污名的形成机制与主体应对
14
作者 张肖蒙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8,104,共9页
近年来,青年离婚率逐年增高,但对青年面临的离婚污名研究阙如。本文基于对16位城市青年的离婚污名体验和应对方式进行的深度访谈,归纳青年离婚污名的形成机制与主体应对策略。研究发现,离异青年面临着公众污名、亲友污名和自我污名,污... 近年来,青年离婚率逐年增高,但对青年面临的离婚污名研究阙如。本文基于对16位城市青年的离婚污名体验和应对方式进行的深度访谈,归纳青年离婚污名的形成机制与主体应对策略。研究发现,离异青年面临着公众污名、亲友污名和自我污名,污名感知具有情境化和波浪化双重交互的特征。离婚污名是由制度、文化和他者共同建构的,婚姻登记制度的贴标签、普遍婚文化规范的区隔和自我认同的消极刻板印象,是污名形成的主要机制。面对离婚污名,青年发挥主体能动性,采取伪装隐瞒、差序宣告和程度降级三种策略进行应对。本研究澄清了青年面临的离婚污名,丰富了污名研究的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离婚污名 形成机制 主体应对
下载PDF
外出流动与本地婚姻——农村青年初次流动行为及其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
15
作者 段朱清 滕嘉暄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21,95,共14页
在生命历程理论的指导下,使用2018年百村调查数据与定量分析方法,探究农村青年初次流动行为多维要素及其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先流动、后结婚”成为农村青年主流生计安排、初次流动时点持续提前,且农村青年初婚年龄... 在生命历程理论的指导下,使用2018年百村调查数据与定量分析方法,探究农村青年初次流动行为多维要素及其对地理通婚圈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先流动、后结婚”成为农村青年主流生计安排、初次流动时点持续提前,且农村青年初婚年龄有提前趋势;农村青年普遍呈现为“远距离务工与本地婚”,婚前有流动行为的农村青年的地理通婚圈明显扩大,反之则地理通婚圈有内卷趋势;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省份对农村青年远距离流动的“挤出”效应显著,传统性别观念较重省份偏好省内通婚;农村两性青年成婚机会存在差异,男性时间成本高,女性时间成本较低且仍有缩短趋势;农村男性初次流动年龄越大、流动距离越远、婚前流动时间越长,均会促进地理通婚圈扩大。研究关于农村青年流动与通婚圈的发现为积极推进以县域为载体的就近城镇化提供了实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青年 初次流动 地理通婚圈 生命历程理论
下载PDF
中国的男性婚姻溢价:“相夫”还是“选择”?
16
作者 蒋伟杰 程琴琴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25,共20页
研究基于“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识别方法,结合2007—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检验中国男性婚姻溢价现象的成因,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传统计量模型无法同时识别“相夫效应”和“选择效应”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剔除... 研究基于“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识别方法,结合2007—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检验中国男性婚姻溢价现象的成因,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传统计量模型无法同时识别“相夫效应”和“选择效应”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剔除男性个体特征对其工资收入的影响后,在婚男性小时工资收入显著比非在婚男性高出23.1%。具体而言,男性婚姻溢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相夫效应”所致,而“选择效应”对于男性婚姻溢价的影响并不显著。不仅如此,对于两种效应贡献度的分解分析结果同样支持上述结论,即无论从统计意义还是经济意义上看,男性婚姻溢价多数源自“相夫效应”。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家庭妻子的“相夫效应”大于农村家庭,且城镇婚姻中存在显著的“选择效应”,妻子会选择生产率更高的丈夫组建家庭;同时,妻子个体特征也会影响“相夫效应”,一般来说,妻子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越高,相应的“相夫”能力就越强,使得男性婚姻溢价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婚姻溢价 无条件分布 相夫效应 选择效应
下载PDF
Monitor and Acceptance among Couple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s Based on the Monitor and Acceptance Theory
17
作者 Xue Wen Yuyang Zhou +2 位作者 Jiaxuan Du Xiaoyan Liu Wei X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2024年第7期589-598,共10页
Communication could be an essential part of couples in their daily life.Based on Monitor and Acceptance Theory(MAT),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d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fulnes... Communication could be an essential part of couples in their daily life.Based on Monitor and Acceptance Theory(MAT),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d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dfulness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among college-student couples.The research examined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of monitoring and acceptance to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in the 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APIM),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communications in these relationships.A total of 96 pairs of couples in the universities in Nanjing,China participated in the research.Momentary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momentary levels of their monitor,acceptance,positive/negative communication,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A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HLM)was used to deal with the APIM.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omen’s monitor facet of state mindfulness negatively predicted men’s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through women’s negative communication,and the women’s acceptance facet of state mindfulness positively predicted women’s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through women’s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mmunication at the within-person level.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cooperation in monitoring and acceptance for couples to own and hold high levels of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mantic relationship communication MINDFULNESS MONITOR ACCEPTANCE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群体正向婚育观的引导与教育研究
18
作者 纪新松 游焘键 《经济师》 2024年第2期227-228,共2页
社会的发展及思想的转变促使青年群体不婚不育行为日益显著。文章通过萨提亚的冰山理论从家庭教育视角出发,对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进行剖析,研究青年群体不婚不育的现状及婚育观的转变所带来的行为表现。笔者察觉到婚育观实为... 社会的发展及思想的转变促使青年群体不婚不育行为日益显著。文章通过萨提亚的冰山理论从家庭教育视角出发,对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进行剖析,研究青年群体不婚不育的现状及婚育观的转变所带来的行为表现。笔者察觉到婚育观实为导致青年群体不婚不育行为产生的“水下冰山”,而不融洽的家庭环境和偏执的教育方式正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群体“水下冰山”的形成。因此,为避免不婚不育行为愈演愈烈,需要广大家长以身作则,注重子女内心的真实渴望并给予正向指导;需要社会加强正向婚育观的引导及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提亚冰山理论 正向婚育观 家庭教育 青年群体
下载PDF
论点选编
19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5-160,共6页
中国婚姻制度变迁的日常生活逻辑——基于上海市人民公园中产父母相亲角的田野观察和理论反思计迎春,周海燕,林泽宇摘要:在传统现代杂糅的当代中国,传统的早婚普婚模式正在向晚婚非普婚模式过渡。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上海市人民公园的... 中国婚姻制度变迁的日常生活逻辑——基于上海市人民公园中产父母相亲角的田野观察和理论反思计迎春,周海燕,林泽宇摘要:在传统现代杂糅的当代中国,传统的早婚普婚模式正在向晚婚非普婚模式过渡。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上海市人民公园的相亲角,从男女双方家庭的日常生活逻辑和动机入手,在规范、观念和意义层面讨论中国婚姻制度变迁。本文发现,男女双方家长的婚育观念和性观念正变得更加多元化,呈现出传统和现代杂糅并存的状态,并具有鲜明的性别模式和显著的性别界限。女方家长对传统婚育规范有更多反思;男方家长虽然在这方面相对传统,但对非传统亲密关系更为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观念 性别模式 婚姻制度 意义层面 亲密关系 婚育观念 多元化 传统和现代
下载PDF
西南边境地区跨境婚姻家庭发展能力问题研究
20
作者 王晓艳 王久晓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4期89-94,共6页
跨境婚姻在西南边境地区已成社会常态,其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表明了跨境婚姻将在边境地区长期存在,此类婚姻形成的家庭在生物性功能、生产性功能、心理性功能以及社会化功能方面均存在实践困境,进而影响着跨境婚姻家庭的健康发展以及边... 跨境婚姻在西南边境地区已成社会常态,其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表明了跨境婚姻将在边境地区长期存在,此类婚姻形成的家庭在生物性功能、生产性功能、心理性功能以及社会化功能方面均存在实践困境,进而影响着跨境婚姻家庭的健康发展以及边境地区农村的社会稳定。因此,对西南边境地区跨境婚姻家庭问题的思考应从外籍配偶“个体”转向其家庭“整体”,通过家庭发展能力的提高来推动其家庭功能发挥的正常化,进而缓解跨境婚姻家庭与边境社会和谐发展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婚姻 家庭功能 家庭发展能力 西南边境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