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探索 |
王娜娜
|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村镇文化节在推动地方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及创新策略 |
旦增曲珍
|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
2024 |
0 |
|
3
|
社会关系本体论,还是方法论的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社会关系规定的科学理论定位 |
张一兵
仰海峰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96 |
3
|
|
4
|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党代会政治报告的词语变化来看中共十六大特点 |
村田忠禧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4
|
|
5
|
基于和谐旅游发展的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审视 |
刘文俊
|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6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轨迹 |
田歧瑞
张国镛
|
《甘肃理论学刊》
|
2007 |
5
|
|
7
|
紧紧抓住十五时期农业调整的主线 |
缪建平
|
《新视野》
CSSCI
|
2001 |
6
|
|
8
|
定位科学发展观为我党指导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
祝福恩
刘迪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9
|
坚定不移地创业创新——论渭华照金精神 |
丁德科
马忠智
|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4
|
|
1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逻辑及其时代意义 |
郭丽兰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11
|
以坚定的理论自信推进新闻传播事业不断创新发展 |
蔡惠福
顾黎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2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深入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
张吉清
常晶
|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
2016 |
3
|
|
13
|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演进、实践创新与经验启示 |
刘先春
林松涛
|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14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党”的逻辑分析、重大意义与实践路径——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
洪向华
于欢
|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15
|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 |
张植卿
张国轶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6
|
波澜壮阔的十三年——学习十六大报告体会(之二) |
李君如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7
|
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内在动因、外部局限和精神实质探析 |
陶庆
|
《求实》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18
|
十九大与党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
韩强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8 |
4
|
|
19
|
六届六中全会在党的政治建设史上的地位及启示 |
王东
王建瑛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0 |
3
|
|
20
|
两会博客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
蒋艳芳
|
《青年记者》
|
2006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