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推进深层次结构性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兼谈新的社会阶层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海东 袁博 《社会政策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5-23,131,共10页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缩小社会两极分化,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调节分配公平,进而让社会经济成果惠及更多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新的社会阶层作为新的体制外中等收入群体,既获得了市场经济改革带来的社会经济地位提升,也面临着...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缩小社会两极分化,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调节分配公平,进而让社会经济成果惠及更多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新的社会阶层作为新的体制外中等收入群体,既获得了市场经济改革带来的社会经济地位提升,也面临着市场不稳定性带来的向下陷落风险。从社会结构分析视角出发,结合经验数据检验,本文认为突破多维二元结构社会壁垒,推进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方面在于提升社会流动性,促进劳动者实现更通畅的跨体制与跨市场的社会流动;另一方面在于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促进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新的社会阶层 社会流动 社会心态
下载PDF
乡愁路
2
作者 王军 《中国工人》 2024年第3期73-73,共1页
下载PDF
那时的年味
3
作者 贾兴沛 《中国工人》 2024年第1期73-73,共1页
下载PDF
人民算法:如何理解治理过程中的“人民” 被引量:4
4
作者 何艳玲 蒋良竹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3,157,共21页
在政治话语体系中,“人民”这一核心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在治理过程中,“人民”一般会指向特定群体,呈现出分层分类和差异化特征。由于人民群体的异质性,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需在特定情境中清晰界定不同类型的人民群体及... 在政治话语体系中,“人民”这一核心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在治理过程中,“人民”一般会指向特定群体,呈现出分层分类和差异化特征。由于人民群体的异质性,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需在特定情境中清晰界定不同类型的人民群体及其需求。“人民算法”作为一种治理模式,旨在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融入算法治理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人民群体的需求进行精确识别和优先级排序,实现对复杂需求及时且有效的回应。“人民算法”在运行过程中可细分为需求算法、冲突算法和决策算法三个基本维度,以实现人民需求与服务供给的精准衔接,从而构建出科学化与民主化的治理方案。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治理进程中融入“人民算法”的理念与模型,必须关注到少数者、参与弱势者、劳动者、代表者、“我者”等不同类型的人民群体,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治与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算法 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群体 公共治理
下载PDF
浅析我国当代科技人员的社会分层结构 被引量:6
5
作者 孙玲 尚智丛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74-179,210,共7页
探讨的是我国当代科技人员社会分层的标准与结构。借鉴一般人类社会的分层理论和科学共同体社会分层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两种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和三元标准(专业技术职称、行政职务和社会/学术声望)的分层模式,把我国当代科技人员... 探讨的是我国当代科技人员社会分层的标准与结构。借鉴一般人类社会的分层理论和科学共同体社会分层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两种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和三元标准(专业技术职称、行政职务和社会/学术声望)的分层模式,把我国当代科技人员分为高中低三大类八层级的结构。希望通过该研究丰富我国科学共同体社会分层的理论,同时为科技管理者有的放矢地制定科技管理政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结构 分层标准 社会分层 我国当代科技人员中国分类号:D663
下载PDF
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服务基层治理实践创新研究——基于湖北省的调研
6
作者 卢勇 付蕾 曾家昱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在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大有可为。基于湖北省的调研来看,党外知识分子主要通过打造阵地、创新制度设计和创新实践等路径服务基层治理。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服务基层治理实践创新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阵... 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在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大有可为。基于湖北省的调研来看,党外知识分子主要通过打造阵地、创新制度设计和创新实践等路径服务基层治理。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服务基层治理实践创新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阵地由“点”到“面”的质变,激发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在乡村地区坚持重视、培育、团结新乡贤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党外知识分子 基层治理 实践
下载PDF
空间政治学视角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再组织化
7
作者 徐卫华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6,共13页
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再组织化实践及其形态为研究对象,从空间政治学视角出发,可以发现,权力(权威)既是某种再组织化形态空间生产的主导逻辑,也是其他各类再组织化形态空间生产的背景性或支撑性逻辑,而资本、权利与技术则基于权力(权威)... 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再组织化实践及其形态为研究对象,从空间政治学视角出发,可以发现,权力(权威)既是某种再组织化形态空间生产的主导逻辑,也是其他各类再组织化形态空间生产的背景性或支撑性逻辑,而资本、权利与技术则基于权力(权威)这一背景性逻辑,经由不同的实现方式建构出吸纳-整合型政治空间、规划-引领型流通空间、沟通-参与型生活空间、服务-治理型公共空间、联谊-交流型虚拟空间五种具有不同价值诉求的空间形态。当下优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再组织化空间,应考虑:从“权力”到“权威”,重构空间运作逻辑;从“工具”到“价值”,重建空间价值诉求;从“封闭”到“开放”,重塑空间互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再组织化 空间政治 空间治理
下载PDF
妥协式美好生活:都市新中产青年的工作与情感适应
8
作者 林莉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CSSCI 2024年第1期173-183,共11页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加剧和不稳定生存境况日益常态化,城市中产阶层的年轻人迫切希望在这种脆弱与不安中寻求稳定的依托,因此催生出新的情感适应机制。以“奋斗”为主的情感激励已不再足以激发青年群体将积极情感投入到生产与再生...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加剧和不稳定生存境况日益常态化,城市中产阶层的年轻人迫切希望在这种脆弱与不安中寻求稳定的依托,因此催生出新的情感适应机制。以“奋斗”为主的情感激励已不再足以激发青年群体将积极情感投入到生产与再生产活动中。在“抵抗与收编”的论述之外,新中产青年开始将他们的情感投入转向更微小、更可控的生活目标。“考公热”“从事轻体力劳动”和“被裁员后在星巴克假装上班”等现象都表明,随着中产阶层原有的生活想象变得越发遥不可及,他们开始创造一种妥协式的美好生活愿景,以适应和应对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文化 不稳定性 情感结构 大学生就业
下载PDF
城乡深度融合背景下农村社会阶层的“梯形”结构研究——以成都平原J村为例
9
作者 钟子艺 黄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29,共19页
城乡融合背景下农村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值得关注的问题。J村是成都平原城乡深度融合的代表,文章基于职业维度将J村村民划分为十大阶层,发现J村阶层结构呈现出以往农村中没有的“梯形”形态,这是城乡深度融合下从“金字塔形”向“橄榄形”... 城乡融合背景下农村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值得关注的问题。J村是成都平原城乡深度融合的代表,文章基于职业维度将J村村民划分为十大阶层,发现J村阶层结构呈现出以往农村中没有的“梯形”形态,这是城乡深度融合下从“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过渡的中间形态。数据分析表明,J村村民收入差距较为悬殊,不同阶层内部存在不同的收入差距;阶层代内流动强,代际传递作用弱,与全国农村阶层相比较,J村阶层结构更合理。研究发现,土地流转促使J村阶层结构开始变迁,在改革政策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市场环境,发挥村落动能,在作为外部因素的政策牵引和市场环境的拉动作用,与作为内部因素的村集体动能和村民个体动能的推动作用下,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促成J村社会阶层结构良性变迁。文章首次提出农村社会阶层的“梯形”结构,可能丰富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过渡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结构 城乡融合 阶层变迁
下载PDF
生存抑或发展:近代晋中农民的副业活动与阶层差异
10
作者 张爱明 张梓琦 《古今农业》 2024年第2期95-105,共11页
作为农家经济的重要补充,副业活动是近代农民增加收入、抵抗农村危机的有效手段。过去学界对近代农民副业的研究,主要侧重其对农家经济的影响,视农民为一个整体,并未关注副业的阶层差异。通过对晋中文水县《阶级成分登记表》的研究发现... 作为农家经济的重要补充,副业活动是近代农民增加收入、抵抗农村危机的有效手段。过去学界对近代农民副业的研究,主要侧重其对农家经济的影响,视农民为一个整体,并未关注副业的阶层差异。通过对晋中文水县《阶级成分登记表》的研究发现,近代农民副业有显著的阶层差异。其中贫雇农阶层的副业活动基本是依靠体力或者技术的低收入行业,是一种“生存型”副业。地富阶层一般兼营多种副业,以资本或技术投资为主,带有浓厚的商业特征,是一种“发展型”副业。中农阶层介于两者之间,副业活动表现出两面和分化特征。对不同阶层农民副业活动的考察,对我们深入认识近代华北乡村经济结构的变迁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农民 副业 阶层 《阶级成分登记表》
下载PDF
阶层固化感分析:产生、挑战与应对
11
作者 韩林秀 《秘书》 2024年第4期73-84,共12页
有研究指出,中国社会流动并不存在阶层固化,然而“阶层固化”却长期、广泛地占据舆论空间。之所以出现这一矛盾现象,主要是因为当前在社会成员中普遍存在一种“阶层固化感”。与已有概念不同,“阶层固化感”直接面对社会成员所感受到的... 有研究指出,中国社会流动并不存在阶层固化,然而“阶层固化”却长期、广泛地占据舆论空间。之所以出现这一矛盾现象,主要是因为当前在社会成员中普遍存在一种“阶层固化感”。与已有概念不同,“阶层固化感”直接面对社会成员所感受到的“固化”因素,导致其形成的,既有现实因素,也有历史因素以及舆论渲染因素。这一社会感受的存在会给政治意见表达、政治稳定和政治认同等带来新的挑战。应对这一挑战,既要从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实际出发进行调整,也要注意舆论引导,丰富社会评价标准,释放社会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固化 阶层分化 社会流动 阶层固化感 政治风险
下载PDF
近代知识分子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12
作者 刘荣 《世纪桥》 2024年第4期109-111,共3页
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新时代知识分子不仅面临着重大历史契机,也面临着不小的艰险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厘清近代知识分子精神的内涵有助于为新时代知识分子精神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 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新时代知识分子不仅面临着重大历史契机,也面临着不小的艰险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厘清近代知识分子精神的内涵有助于为新时代知识分子精神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引,促使当代知识分子坚定公共良知、增强家国情怀;践行批判价值、重塑独立人格;弘扬道德价值、引领社会风貌;秉持人民中心、赓续创新文脉,主动扛起新时代开拓发展的大旗,书写新时代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知识分子 精神 当代价值
下载PDF
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 被引量:44
13
作者 张宛丽 李炜 高鸽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0-107,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出现了“新中间阶层”,通过调查和相关统计资料分析,我们发现其有如下特征:1.受到中国社会结构双重转型的制约和影响,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出现的“新中间阶层”,在其阶层构成上显示出独特的异质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出现了“新中间阶层”,通过调查和相关统计资料分析,我们发现其有如下特征:1.受到中国社会结构双重转型的制约和影响,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中出现的“新中间阶层”,在其阶层构成上显示出独特的异质性,即一是受到权力授予关系、市场交换关系及社会关系网络这三种社会地位资源配置关系的作用而具有的地位评价上的不一致性;二是内含了一个拥有一定私有生产资料、占有一定雇佣劳动、具有一定私有财产关系的“私营企业主”特殊阶层。2.受这三种社会资源配置关系的影响,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来源可区分为三种进入渠道,即由权力授予关系所作用的行政型进入、由市场交换关系所作用的市场型进入和借助社会关系资本作用的社会网络型进入。3.在观念整合上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属性及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社会结构 构成特征 社会背景 新中间阶层
下载PDF
新的社会阶层的语言使用和身份认同研究
14
作者 赵雯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4期77-80,共4页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新的社会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客观属于该阶层的人士是否具有相似的身份认同感是当前对新的社会阶层研究的一类重要议题。本研究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身份认同建构理论视角,以语用...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新的社会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客观属于该阶层的人士是否具有相似的身份认同感是当前对新的社会阶层研究的一类重要议题。本研究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身份认同建构理论视角,以语用会话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考察新的社会阶层作为一个群体所体现出的稳定的语言特征,并通过语言使用特征来合理推断该阶层的身份认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社会阶层 语言特征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浅论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路径
15
作者 陈月娟 《世纪桥》 2024年第6期112-114,共3页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新媒体平台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主要途径。在这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自媒体以其快捷、便利、自主的特性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想...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新媒体平台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主要途径。在这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自媒体以其快捷、便利、自主的特性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更好地融入新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表达观点,成为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紧迫问题。探讨自媒体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影响,以及在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 创新发展
下载PDF
当前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特征分析、杠杆作用以及工作思考——关于新社会阶层的调研报告 被引量:51
16
作者 廉思 冯丹 芦垚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6-63,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的产业升级和城镇化进程使我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呈现"交织+互动+同步"的特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新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本文在分析新的社会阶层十大特征的基础上,分群体研究了该阶层的四个杠杆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的产业升级和城镇化进程使我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呈现"交织+互动+同步"的特征。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新的社会阶层应运而生。本文在分析新的社会阶层十大特征的基础上,分群体研究了该阶层的四个杠杆作用,并就开展新社会阶层工作需要处理的三大关系,以及引导和整合新社会阶层的三个路径提出了意见建议。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的社会阶层自我进化的繁殖扩张能力不断加快,线上线下的跨群体触发能力不断加深,引导社会舆论走向的意识形态能力不断加强,且因其出身"体制外",对执政党在感情上天然较为疏离,因此很可能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潜在杠杆和影响我党执政根基的关键少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社会阶层 杠杆作用 执政根基 特征
下载PDF
社会结构与阶级的生产 结构紧张与分层研究的阶级转向 被引量:40
17
作者 仇立平 顾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51,共26页
关键词 社会结构 分层研究 阶级 紧张 中国社会 社会转型 结构形态 金字塔型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主观性建构和客观实在 被引量:55
18
作者 王春光 李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5-100,共6页
为了分析中国当前的社会阶层之客观实在和主观建构间的关系。我们根据汉川、海城、深圳、北京等市县的问卷调查资料和访谈发现,社会阶层的客观实在和主观建构之间存在着多种的差异。这一现象不仅来源自于阶层间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组... 为了分析中国当前的社会阶层之客观实在和主观建构间的关系。我们根据汉川、海城、深圳、北京等市县的问卷调查资料和访谈发现,社会阶层的客观实在和主观建构之间存在着多种的差异。这一现象不仅来源自于阶层间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间的差异,也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成员对阶级阶层观念理解的差别。它提示我们在社会阶层的研究中必须考虑特定情境下的个人生活和中国的制度特性对阶层观念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中国 社会阶层 客观实在 主观建构 阶层意识
下载PDF
我国当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冯桂林 李淋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4-78,共5页
关键词 农民工 消费行为 消费方式 当代农民 母亲受教育程度 消费观念 消费支出 宜昌市 依变量 参照群体
下载PDF
文化资本代际传递的阶层差异及其影响--基于上海市中产阶层和工人阶层家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5
20
作者 文军 李珊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113,175,共14页
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分化越来越明显,文化资本在教育不平等和社会分层中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比较文化资本在中产阶层家庭和工人阶层家庭的运作逻辑,可以探究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如何塑造了阶层之间的差异,也就是社... 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分化越来越明显,文化资本在教育不平等和社会分层中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比较文化资本在中产阶层家庭和工人阶层家庭的运作逻辑,可以探究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如何塑造了阶层之间的差异,也就是社会阶层再生产的过程。研究发现:中产阶层父母和工人阶层父母在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通过家庭、学校和教育机构三个场域实现了文化资本的"三重再生产",体现在孩子身上就是认知性能力和非认知性能力的不同。研究表明,父母和孩子都是教育不平等和社会再生产的参与者,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进一步明确了阶层之间的界限,加剧了阶层之间的差距和不平等,导致阶层之间的流动减少,甚至阶层壁垒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本 代际传递 阶层差异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