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社会史视野下的地方法学教育——基于《摩登法律人:近代上海法学教育研究(1901-1937)》的考察
1
作者 李双君 《法律史评论》 2024年第2期275-283,共9页
法律存在“书本上的法律”和“行动中的法律”①,教育亦存在“文件中的法学教育”和“实践中的法学教育”。受制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地方之间的特殊性,现实中的法学教育往往同教育制度要求存在着一定差异和距离,而后者也无法关照到实... 法律存在“书本上的法律”和“行动中的法律”①,教育亦存在“文件中的法学教育”和“实践中的法学教育”。受制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地方之间的特殊性,现实中的法学教育往往同教育制度要求存在着一定差异和距离,而后者也无法关照到实际生活中的复杂关系和各种具体矛盾。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对于法学教育史研究而言,一种路径是以官方相关机构保藏起来的历史材料尤其是经典性材料作为史料基础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教育史研究 近代上海 具体矛盾 经典性 史料基础
下载PDF
1905~1949年中国留美学生法学博士论文分析——兼与上海震旦大学法学博士论文相比较
2
作者 王伟 《法学教育研究》 2016年第1期158-176,389-390,共21页
1905年至1949年间,中国留美学生撰写了约60篇法学博士论文。由于某些原因,这批博士论文未被中美学者所重视。本文对这批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中国学生1949年之前在上海震旦大学撰写的25篇法学博士论文进行比较。中国近代留美学生的法... 1905年至1949年间,中国留美学生撰写了约60篇法学博士论文。由于某些原因,这批博士论文未被中美学者所重视。本文对这批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中国学生1949年之前在上海震旦大学撰写的25篇法学博士论文进行比较。中国近代留美学生的法学博士论文理应构成中国法学与美国法学的共同组成部分,并在中美法律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近代留美学生的法学博士论文是美国近代法学教育对中国留下的一笔遗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法学教育 博士论文 震旦大学
下载PDF
舆论下的规制:清末民初法学教育的“跃进”式发展(1905—1927)
3
作者 吕强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96-117,共22页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下,清末民初,社会舆论推动了西式法学教育的出现与发展,但受传统谋官心态以及逐利目的的影响,法学教育呈现“跃进”式的发展状况,致使民国初期各类法律学校数量一度激增至67所。面对此种乱象,社会舆论再度...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下,清末民初,社会舆论推动了西式法学教育的出现与发展,但受传统谋官心态以及逐利目的的影响,法学教育呈现“跃进”式的发展状况,致使民国初期各类法律学校数量一度激增至67所。面对此种乱象,社会舆论再度发挥监督作用,以谴责批评的方式助推政府通过教育管控、学校裁撤以及自我整改来规制此种乱象,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回顾清末民初法学教育“跃进”式发展的历史脉络,在看到其发展乱象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在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理念和培育政法人才方面对近代中国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 清末民初 法学教育 跃进式 规制
下载PDF
“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展望--以清华法学院为例
4
作者 陈新宇 阮嘉禾 卢晓航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216-244,共29页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具有感召和规制的双重使命,同时具有被重视和忽视的悖论现象。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注重古今中西贯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吸收域外教学经验并注重启发式教学,以历史视野、比较视野和中国...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具有感召和规制的双重使命,同时具有被重视和忽视的悖论现象。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开展教学改革,注重古今中西贯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吸收域外教学经验并注重启发式教学,以历史视野、比较视野和中国实际三个观察维度贯穿教学,并建立课程案例库等。就学生反馈来看,该教学设计的调整存在课程目标、理论教学作用不明晰等固有问题并引发课业压力大等新问题。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是法学教育二重性的集中与发散,学生的多重困惑实际来自授课者对法律技术的教与学、道德的教与学、交叉学科教与学问题的困惑。法律职业伦理教学的改进需厘清该三者及其关系,明确课程教学目的,激活所依托的基础理论教学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把握变与不变,前者因应法律与社会的动态性,表现为掌握法律政策与改革动向,拓展特定法律职业伦理的内涵与外延,后者系道德性思维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职业伦理 教学改革 清华法学院
下载PDF
农科大学的法学发生:中国农业大学法学教育的缘起(1904—1949)
5
作者 瞿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222,共21页
2023年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建院30周年,其法律系也迎来30周年系庆。然而,中国农业大学法学教育的历史远不止30年。从清末1904年的“癸卯学制”开始,法学教育就被纳入农科大学的教育规划之中。自清末、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农大... 2023年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建院30周年,其法律系也迎来30周年系庆。然而,中国农业大学法学教育的历史远不止30年。从清末1904年的“癸卯学制”开始,法学教育就被纳入农科大学的教育规划之中。自清末、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农大法学教育的发展脉络蜿蜒而清晰。法学教育是历史上自始且在学理上当然地存在于中国农业大学诸前身的农科教育之中。关于中国农业大学法学教育缘起的探求,也从历史的角度解释了“农业大学何以有法律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科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法律系 法学教育 高等教育史
下载PDF
区域国别法的学科建设--基于新加坡经验的研究
6
作者 董静然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293-309,共17页
新时代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需要补齐短板,加强区域国别法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目前,我国区域国别法律人才远无法满足企业走出去的需要。区域国别法的学科建设既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法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推进... 新时代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需要补齐短板,加强区域国别法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目前,我国区域国别法律人才远无法满足企业走出去的需要。区域国别法的学科建设既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法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保障。新加坡基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等教育发展经验,逐渐形成了具备自身特点的区域国别法学科发展机制。新加坡的区域国别法发展经验对我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区域国别法的学科发展需要贯彻交叉学科的发展理念,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培养学生对某一国或某一地区法律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法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新加坡经验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告别“强制性”期刊发表?--论我国法学博士生评价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7
作者 夏志毅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173-192,共20页
“强制性”期刊发表制度已成为影响我国法学博士生学术成长环境的核心因素。德国作为法学博士培养强国,其法学博士生评价制度值得我国借鉴。我国法学博士生学术评价制度应当具备学术人才培育和分流两项核心功能。具言之,我国法学培养院... “强制性”期刊发表制度已成为影响我国法学博士生学术成长环境的核心因素。德国作为法学博士培养强国,其法学博士生评价制度值得我国借鉴。我国法学博士生学术评价制度应当具备学术人才培育和分流两项核心功能。具言之,我国法学培养院校应收回对博士生的学术评价权,评价内容应以博士论文为主,以小论文为辅,博士生的学术成果均应分级评定并予以公开。信息时代的公开发表不等同于期刊发表,电子学术平台是展示博士生学术成果的理想平台。此外,期刊发表宜转型为评价制度外的自愿选项,并建议引入市场化机制规范博士生的“广撒网式”投稿行为和学术期刊的不专业审稿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期刊发表 法学博士生 士生评价
下载PDF
英美法教育模式的探索之路--以烟台大学法学教育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房绍坤 王洪平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30,共5页
两大法系的教育模式各有优长,我国传统的大陆法系教育模式应扬长避短地借鉴英美法系的教育模式。烟台大学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具特色的英美法教育模式。在机制创新方面,成立了专门的教学科研机构"烟台大学英美... 两大法系的教育模式各有优长,我国传统的大陆法系教育模式应扬长避短地借鉴英美法系的教育模式。烟台大学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具特色的英美法教育模式。在机制创新方面,成立了专门的教学科研机构"烟台大学英美法研究中心",并设置了专门的英美法实验班;在制度保障方面,在正式的教学计划中纳入了专门的英美法方向课程,并实现了双语或全英语授课;在授课方法方面,成功采用了颇具英美法特色的"案例教学法",并坚持探索实验诊所式法学教育;在对外交流方面,积极组织、参加相关的国内外英美法赛事,并与我国台湾地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地著名法律院校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在已取得的既有成绩的基础上,烟台大学英美法教育将在强化机制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探索教学方法、创新办学形式等诸方面继续其探索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台大学 英美法教育模式 机制创新 制度保障 授课方法 对外交流
下载PDF
财经院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问题初探--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蒋悟真 杨浩楠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4,共3页
教育部提出并启动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强调法学教育培养目标为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财经类院校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炼财经法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方面... 教育部提出并启动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提升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核心,强调法学教育培养目标为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财经类院校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炼财经法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突出财经法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 财经法律人才 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下载PDF
论改革开放40年法学教育的观念演进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志鹏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20,共6页
从教育观念的角度观察,改革开放40年来的法学教育可以被视为是一个从义理传承到学以致用,再到慎思明辨的过程。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贯穿从专业知识到职业能力、再到法治精神与理念的指导思想。基于这样思想观念的主导,改革开放以后中国... 从教育观念的角度观察,改革开放40年来的法学教育可以被视为是一个从义理传承到学以致用,再到慎思明辨的过程。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贯穿从专业知识到职业能力、再到法治精神与理念的指导思想。基于这样思想观念的主导,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法学教育最初注重的是概念、知识与规则内容的传授,继而注重将僵化的知识活化于法律职业的操作之中,此后,再于实践层面贯穿法治的精神与理念,使得法律职业变成一个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学教育 教育观念
下载PDF
法律方法课程在法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引入--法律思维的视角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光宁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2-45,共4页
认为培养和提高法律思维是法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具体途径可以引入法律方法的课程。由于国内相关研究已经展开但还不成熟,所以,从研究生阶段开始试点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可以从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在教学相长中不断完善法律... 认为培养和提高法律思维是法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具体途径可以引入法律方法的课程。由于国内相关研究已经展开但还不成熟,所以,从研究生阶段开始试点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可以从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在教学相长中不断完善法律方法课程,以达到提升法律思维水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法律方法 法律思维 法学硕士
下载PDF
完善法律诊所实践教学的思考--以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世鄂 司马俊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23-126,共4页
随着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成法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2000年以后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法律诊所实践教学在全国开设法学专业的各大高校中普及。法律诊所实践教学在教学地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与传统法学教育... 随着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成法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2000年以后以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法律诊所实践教学在全国开设法学专业的各大高校中普及。法律诊所实践教学在教学地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与传统法学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它相对于传统法学教学在提高法科学生法律实践操作能力上具备较大优势,但同时也受到自身缺陷、外部环境、定位模糊、客观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当从科学定位、队伍建设、经费及案源开拓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来完善法律诊所实践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诊所 实践教学 教育模式
下载PDF
以学习为中心打造教学相长新格局--如何用好《法理学》第五版教材 被引量:4
13
作者 丰霏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6-90,共5页
由张文显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法理学》(第五版)是新时代首版国家重点《法理学》教材。用好这部教材,实现教学相长,主讲教师需要在把握法理学基本定位的基础上,以"法理"为中心主题,重点讲授法理学的基本范畴,悉... 由张文显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法理学》(第五版)是新时代首版国家重点《法理学》教材。用好这部教材,实现教学相长,主讲教师需要在把握法理学基本定位的基础上,以"法理"为中心主题,重点讲授法理学的基本范畴,悉心刻画法理学的时空维度,注重以法理学与法律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元素材展现与诠释法理,利用参考文献开拓学生的理论视野,借助思考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法治思维和法理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 法理学教材 法理思维 教学相长
下载PDF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视野下的法学教育改革--评《法学教育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齐伟 刘丝丝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I0011-I0011,共1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国法治化建设道路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举措,它不仅进一步严格了立法、执法、用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监督和实践,而且将法治教育纳入到了国民基础教育体系之中,由此法学教育的改革日渐大众化、多元化和体系化。与此同...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国法治化建设道路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举措,它不仅进一步严格了立法、执法、用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监督和实践,而且将法治教育纳入到了国民基础教育体系之中,由此法学教育的改革日渐大众化、多元化和体系化。与此同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也要求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充分崇尚和培养全民法治观念,让人民知法、懂法、用法,遇到事情找法律,解决问题靠法律,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的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法学教育 国民基础教育 法治化建设 社会经济发展 法治教育 战略性举措 体系化
下载PDF
构建“双4+3”复合型工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4
15
作者 单平基 《法学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9-38,共20页
"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转变"单一型"培养模式"培养口径过窄、培养目标单一"的弊端,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内容。现有"复合型"培养模式存在或是"培养时间过短、学业任务较重"(主辅修模式),或是"培养... "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转变"单一型"培养模式"培养口径过窄、培养目标单一"的弊端,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内容。现有"复合型"培养模式存在或是"培养时间过短、学业任务较重"(主辅修模式),或是"培养期限拖长,但'性价比不高’"(第二学位模式)的困境,无法真正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双4+3"复合型工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本质是一种"双专业交叉融合模式",以"本硕贯穿"为前提,将"四年工程法学本科+三年工程法学硕士研究生""四年工程类本科+三年工程法专业方向硕士"两种培养形式相结合,运用交叉性的学科发展、团队式的教师队伍及实务型的培养机制,真正实现了复合型卓越工程法律人才的培养,进而满足当前社会对复合型法律人才的急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4+3模式 复合型 卓越法律人才 工程法学
下载PDF
藏族大学生法律意识实证研究——基于478份问卷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春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4-78,共5页
藏族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可称为藏族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藏族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是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可称为藏族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藏族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是形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民族法学教育予以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意识 法律信仰 法学教育
下载PDF
中国高职教育也需J.D模式——以美国Law School教育制度为视角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娟娟 《当代职业教育》 2013年第2期87-90,共4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2012全民教育全球检测报告《青年与技能:拉近教育和就业的距离》提出,培养年轻人工作技能的必要性迫在眉睫。作为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在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法学教育的J.D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2012全民教育全球检测报告《青年与技能:拉近教育和就业的距离》提出,培养年轻人工作技能的必要性迫在眉睫。作为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在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法学教育的J.D培养模式,无论在目标定位、管理体制,亦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无不将职业化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借鉴美国J.D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必将助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一臂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 D模式 高职教育 苏格拉底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下载PDF
吉林大学法学本科教学改革(2008-2010)述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钱大军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1-75,80,共6页
吉林大学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2008—2010)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调整课程设置和实行团队教学。改革的理由和优势在于注重法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结构性课程的设置、教师之间隐性知识的交换、改变学科分立的情况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改革的不足... 吉林大学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2008—2010)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调整课程设置和实行团队教学。改革的理由和优势在于注重法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结构性课程的设置、教师之间隐性知识的交换、改变学科分立的情况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改革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培育素质的基础课程、缺乏技能培育课程、忽视教学方法、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倾向于司法统一考试。本文以为,法学教学改革应当以法学教育的目的为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设置 结构性 团队教学 隐性知识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法学教育成长的反思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勤华 《法学教育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91-95,共5页
中国的法学教育经历了1977年的恢复重启、1980~1998年的稳步发展、1999年至今的全面提升三个发展阶段,取得了重大成就。培养的人才大大增加、促进了我国立法事业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的立法水平、铸造了公民的法律理念和守法习惯等。但40... 中国的法学教育经历了1977年的恢复重启、1980~1998年的稳步发展、1999年至今的全面提升三个发展阶段,取得了重大成就。培养的人才大大增加、促进了我国立法事业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的立法水平、铸造了公民的法律理念和守法习惯等。但40年发展之后,也出现了法科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受教育体制以及评价体系制约等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法学教育 成长反思
下载PDF
完善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以福建江夏学院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敏峰 《海峡法学》 2018年第1期100-104,共5页
法学专业近几年就业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各个法学专业院校,以福建江夏学院为例的本二类高校,提升法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头等大事,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完善当前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重... 法学专业近几年就业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各个法学专业院校,以福建江夏学院为例的本二类高校,提升法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头等大事,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完善当前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科学设计,并加大经费投入,推进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方案 复合型 应用型 实践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