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展理念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5
1
作者 姚宇 刘振华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2期3-14,共12页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绝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生产力概念的否定,而是新时代对生产力概念守正创新的重要发展。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坚定不...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绝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生产力概念的否定,而是新时代对生产力概念守正创新的重要发展。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创新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将协调发展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将开放发展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将共享发展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新时代应坚定地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基于四“新”维度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齐文浩 赵晨 苏治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四“新”维度,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是依靠技术突破创新而产生的生产力跃迁,是以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依靠...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四“新”维度,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是依靠技术突破创新而产生的生产力跃迁,是以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推动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但其依靠持续的技术突破,摆脱了资源驱动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是更清洁、更高效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能源转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条件呈现出逐年向好的态势,但也存在新劳动者储备不足、新劳动工具发展受限、新劳动对象应用场景欠缺、新型基础设施协调性较差等问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是要着重培养新科技人才、数字技术人才和“卡脖子”关键技术人才;二是要以基础研究为依托,推动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以实现真正的技术突破;三是要尽快建立起数据大市场;四是要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建用并重,强化以用促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推动 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下载PDF
专题笔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文 刘守英 +1 位作者 郑红亮 庞明川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18,共16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东北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本期组织策划了“发展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东北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本期组织策划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专题笔谈,特邀复旦大学周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刘守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郑红亮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庞明川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分别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关于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几个问题”“深化新质生产力理论研究的几点认识”“从两个维度认识政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为题,研究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要求。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实践问题 理论研究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 被引量:187
4
作者 王珏 王荣基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31-47,共17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其内涵与意义的深度发掘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生产力的三大构成要件,在挖掘新质生产力长远要求原则下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发...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对其内涵与意义的深度发掘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生产力的三大构成要件,在挖掘新质生产力长远要求原则下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中国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从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在南北、四大区域和五大经济带存在显著时空差异;(2)新质生产力在省域之间呈现梯度提升和发展不均衡特点;(3)分维度发现,生产资料对新质生产力提升的贡献度最高,劳动者维度的贡献最低且存在空间极化现象;(4)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和高-高集聚,并具有时空收敛性特征。进而提出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发挥新质生产力集聚效应和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政策建议。本文或可加深对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时空发展格局的认知,为新质生产力培育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地区差异 时空演进 熵值法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一个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 被引量:96
5
作者 王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它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在最大程度释放人的创造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支柱,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本文从生产力三个构成...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它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在最大程度释放人的创造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支柱,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本文从生产力三个构成要件对应性构建了衡量指标,提出了1-2-3-4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框架,为后续生产力研究奠定了基础。“1”即一个关键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2”即两个根本原则,即最大程度释放人的聪明智慧原则和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原则;“3”即三个基本要求,即低污染、低消耗、低投入;“4”即四个主要内容,即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现代企业群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并提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四个主要路径:一是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二是健全科技创新体制;三是完善现有产业体系;四是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87
6
作者 钞小静 王清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作为生产力演进过程中的一种新型质态,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与“质量牵引”以及二者协同演化的生产力发展新模式,其基本内涵集中体现为应用新技术、重塑新动能、培育新产业。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跃迁方向,符合新发展阶段... 作为生产力演进过程中的一种新型质态,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与“质量牵引”以及二者协同演化的生产力发展新模式,其基本内涵集中体现为应用新技术、重塑新动能、培育新产业。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跃迁方向,符合新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质生产力中新技术应用通过技术扩散、结构优化和“创造性破坏”效应,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底座;新要素培育通过比较优势迭代和价值倍增能级提升,激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动能;新产业兴起通过技术吸纳、产业链溢出和竞争优势重塑机制,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主体。因此,未来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需要从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抓住发展机遇、加速新型数据要素融合渗透转换发展动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夯实发展基础、优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发展“动脉”四个维度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新时期新征程上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新技术 新要素 新产业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87
7
作者 郭晗 侯雪花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面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大国竞争加剧的历史性交汇时期,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机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数字智能时代关联,能够在产业结构高端化、生产流通智能化、核心技术自主化、数字实体融合化以及... 面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大国竞争加剧的历史性交汇时期,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机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数字智能时代关联,能够在产业结构高端化、生产流通智能化、核心技术自主化、数字实体融合化以及产业发展低碳化等方面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当前,产业体系现代化面临着产业结构“低端锁定”、生产和流通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充分不平衡以及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环境约束等一系列制约因素。为此,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在于:以升级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以创新配套基础设施、要素资源流动和创新营销模式推动生产流通智能化;以基础研究、创新人才和创新协同体系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化;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实体融合化;以绿色产业、绿色技术和绿色发展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低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 智能化 绿色化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任务与路径 被引量:81
8
作者 任保平 王子月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3-11,共9页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新质生产力作为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先进生产力,以创新驱动作为核心,代表着传统生产力发生了重大跃迁,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的生产力基础要素、新的生产模式以及新的发展...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新质生产力作为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先进生产力,以创新驱动作为核心,代表着传统生产力发生了重大跃迁,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的生产力基础要素、新的生产模式以及新的发展动能。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是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共同富裕、绿色发展以及开放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工业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路径是以新质生产力实现包括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内的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演进及其增长路径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29
9
作者 钟茂初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7,共7页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演进主要表现为,在前后历史阶段转型过程中,传统的第一生产要素地位被新一代第一生产要素所取代。即“新质生产力”系指由新的第一生产要素配置其他要素而形成的先进生产力。从当今社会发展转型阶段来看,“新质生...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演进主要表现为,在前后历史阶段转型过程中,传统的第一生产要素地位被新一代第一生产要素所取代。即“新质生产力”系指由新的第一生产要素配置其他要素而形成的先进生产力。从当今社会发展转型阶段来看,“新质生产力”则是“颠覆性技术创新”替代资本驱动增长的先进生产力,其中数字化、数字化绿色化融合是其产业载体的主要特征。是故,当今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应从扩张新质生产要素、提高新质生产要素效率、优化配置新质生产要素与其他要素等方面寻求其增长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第一生产要素 增长路径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研究的经济学思维 被引量:12
10
作者 金碚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新质生产力”思维概念,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理论范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范式,运用于对新时代新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在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中,对于“人”的概化具有特别重要的认识论和逻辑自洽性意义... “新质生产力”思维概念,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理论范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范式,运用于对新时代新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在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中,对于“人”的概化具有特别重要的认识论和逻辑自洽性意义。“人”的概化,不仅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含人与人的关系,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新质生产力经济学思维所概化的“人”,从“经济人”“组织人”演化产生了“智能机器人”。当新质生产力研究接受数字化人工智能的经济学思维时,主流经济学将发生颠覆性的范式变革。对生产力的“质态”关切,超越对生产力的“量态”关切,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的经济学属性。经济学的范式变革,须将长期性、未来性、存量性、多元性等因素也纳入观察研究体系,这是域观经济学与新质生产力相契合的逻辑基础,可以引导现代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体系,更科学地研究新时代、新世界所产生的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思维 “人”的概化 “微观-宏观”范式 域观经济学 数字化人工智能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重大创新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邱海平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共12页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原创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新范畴,在随后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全面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和本质...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原创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新范畴,在随后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全面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和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深刻指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形成了系统的新质生产力理论,开拓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新境界。新质生产力理论是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实践依据和思想来源,从而深刻理解其科学性;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内涵,从而深刻理解其系统性;全面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深刻理解其重要性;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刻理解其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双向度变革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立云 孔祥利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34-44,共11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生产方式。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命题,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对此,需要更加准确...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生产方式。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命题,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对此,需要更加准确践行“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使命要求,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全面科学地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与实现,既表现为新质生产力方面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要素配置的革命性意义,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生产方式新变革、社会关系新特征的决定性作用;又反映出新型生产关系方面“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基本经济制度三个层面的时代内涵,以及其有助于新质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的反作用。所以,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双向度变革,一方面是以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实现;另一方面则是以改革为动力的新型生产关系构建,通过新型生产关系最集中体现的基本经济制度、科研评价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等实现。由此,推进新时代社会生产方式系统性、综合性的改善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双向度变革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质化的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保平 巩羽浩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2,共10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本质是新质生产力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新质生产力推进传统产业新质化的理论机理是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来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 数字新质生产力本质是新质生产力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新质生产力推进传统产业新质化的理论机理是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来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产业生态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质化的关键问题包括数字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传统产业新质化改造以及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质化路径疏通三个方面。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质化的机制包括生产模式变革机制、价值供给优化机制以及产业业态创新机制。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质化的路径为: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深化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融合应用为基础,推动传统产业基础能力现代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以数据要素市场完善为依托,充分发挥数字要素对传统产业新质化改造的赋能作用;以数字共享精神培育为核心,构建传统产业数字新技术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新质化 理论机理 现代化转型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三维创新生态系统及水平测度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祝志勇 杨凤梅 李维莉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共14页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颠覆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一切利用新技术提升生产力水平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领域,都属于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范畴。从创新生态系统角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颠覆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一切利用新技术提升生产力水平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领域,都属于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范畴。从创新生态系统角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新质生产力在微观层面表现为新质人才、新质生产单元和新质企业组织;在中观层面表现为新质产业部门、新质产业链、新质创新网络、新质产业集群;在宏观层面表现为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其次,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三个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的综合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测度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但呈逐年增长趋势,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远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最后,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法分析可知,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凸显,空间效应也是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熵值法 Kernel密度估计 空间Markov链
下载PDF
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谭志雄 王伟 穆思颖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4期28-36,共9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局面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找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立足数字金融作为生产系统关键要素的助推作用,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究数字金融赋能新...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局面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找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立足数字金融作为生产系统关键要素的助推作用,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究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多维度阐述新形势下数字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与支撑;数字金融通过打造全过程服务机制、构建数字金融生态链整合机制、完善数字金融融资增信机制、创新数字金融普惠服务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金融 理论逻辑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一个包含数据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生产率效应与数据要素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路萌 余东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2,共11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独立生产要素,是科技创新的新引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纯数字资产与数据匹配性投入共同组成数据要素化投入的角度理解数据生产要素化,使用数据匹配性投入综合得分对中国数据要素化投入进行时空分析和生...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独立生产要素,是科技创新的新引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纯数字资产与数据匹配性投入共同组成数据要素化投入的角度理解数据生产要素化,使用数据匹配性投入综合得分对中国数据要素化投入进行时空分析和生产率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据要素化投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于数据要素化投入对经济产出的积极作用,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数据匹配性投入价格持续下降会影响生产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数据生产要素的使用带来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数据生产要素化基于数据间的互联互通和经济融合,能够加快数据确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从而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匹配性投入 数据生产要素 生产率效应 数据要素化 经济融合
下载PDF
构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制度框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增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91,共13页
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来看,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的一种质态。如果说新兴生产力的发展是对人类体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的话,那么新质生产力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脑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因此将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来看,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的一种质态。如果说新兴生产力的发展是对人类体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的话,那么新质生产力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脑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因此将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过程,需要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与新质产业发展协同并进、共同发力。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的多层次制度框架。在顶层设计层面,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在战略规划层面,从国家战略高度谋划布局,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政策支持层面,金融支持、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在制度保障层面,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新质产业 制度框架
下载PDF
要素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机理与跃升路径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朝先 方澳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生产力与生产要素理论指出,各类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并为要素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机理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生产力发展实践表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优化的跃升正展现出对新质生产力的基... 生产力与生产要素理论指出,各类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并为要素视角下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机理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生产力发展实践表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优化的跃升正展现出对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支撑作用、引领保障作用、导向拓展作用和激发催生作用。当前,我国在要素领域仍存在新型人才缺口大、高端人才培育交流不足,技术创新供给不足、投融资结构亟待改善,新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足、数据赋能潜力受限,创新框架不完善、要素流动融合不畅等问题。为此,应完善高端人才管培体系,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阶段式前瞻布局原始性、基础性、战略性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完善数据管理流通体系,制定推行功能性产业发展政策;捋顺优化各类新型要素关系,促进要素顺畅流动与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理论 新质生产力 产业政策 数据管理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估与时空格局分析——基于“先进性—发展潜力—实现水平”的三维测算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方方 涂先青 +1 位作者 杨智晨 胡星楠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共16页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客观存在性、动态发展性和价值创造功能,本文从生产力的先进性、发展潜力和实现水平3个维度构建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权法测算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采用Dagum基...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客观存在性、动态发展性和价值创造功能,本文从生产力的先进性、发展潜力和实现水平3个维度构建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权法测算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标准差椭圆与重心迁移模型、Markov链分析等方法刻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各地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但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先缩小(2012—2016年)后扩大(2016—2021年),地区差异及其变化主要来源于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三大区域间的差异,东部与西部最大,东部与中部次之,中部与西部最小;区域内各省份间的差异,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新质生产力空间分布重心位于河南省内,并先向西(2012—2017年)后向南(2017—2022年)移动;新质生产力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布(标准差椭圆面积减小);各省份新质生产力的相对发展水平较为稳定,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和“俱乐部收敛”趋势;地区新质生产力相对发展水平的变化受到邻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各地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地区间的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空间格局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演进趋势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怡冰 任沛阳 陈钰鑫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4期47-58,共12页
新质生产力的测算是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但当前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鉴于新质生产力是质和量的统一、能力和效率的统一、现实性和可比性的统一,依据生产力理论,结合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 新质生产力的测算是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但当前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鉴于新质生产力是质和量的统一、能力和效率的统一、现实性和可比性的统一,依据生产力理论,结合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要素提升、生产组织等方面的特征,系统分析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构成要素、实现途径、培育载体和支撑环境,在此基础上构建包括技术、要素、数字、产业和环境五维度的指标体系,对中国30个省份2022—2022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发展格局和演进趋势。结果表明:30个省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增长较快,但区域差异、经济带差异、城市差异明显;要素生产力保持较高水平,数字生产力和创新生产力加快发展,绿色生产力和产业生产力成为发展的短板。其中,从区域格局来看,东部高于30个省份的平均水平,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低于30个省份的平均水平;从经济格局来看,长江经济带最高,其次是泛珠三角,而丝绸之路经济带低于30个省份的平均水平;从城市格局来看,三大城市群从高到低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并且均高于30个省份的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水平 指标体系 发展差异 生产力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