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2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稀散金属矿资源概况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德先 刘家军 +5 位作者 黄凡 王成辉 赵汀 于扬 郭春丽 王岩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2,1,共11页
中国稀散金属资源丰富,在全球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中国542处矿产地(包括759个矿床/点)的稀散金属资源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目前中国已查明稀散金属资源储量102.82万t,其中,镓矿44.65万t,锗矿1.39万t,铟矿2.52万t,铊矿2.96万t,镉矿47.12... 中国稀散金属资源丰富,在全球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中国542处矿产地(包括759个矿床/点)的稀散金属资源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目前中国已查明稀散金属资源储量102.82万t,其中,镓矿44.65万t,锗矿1.39万t,铟矿2.52万t,铊矿2.96万t,镉矿47.12万t,硒矿2.56万t,碲矿1.53万t,铼矿893.00 t。中国稀散金属资源具有如下特征:①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和华北地区,云南、河南、广西、内蒙古、山西、贵州、广东等是稀散金属资源较丰富的省(区);②独立矿床极少,但资源储量占到全国稀散金属资源总量的6.64%;③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但大型矿床和超大型矿床资源储量占全国稀散金属资源总量的80%以上;④主要伴生在铅锌多金属矿、铝土矿和煤矿中,3类矿床中的稀散金属资源储量占全国稀散金属资源总量的80%左右;⑤总体综合利用率较低。中国镓、锗、铊资源的储备充足,但硒、碲、铼、铟、镉资源相对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散金属(锗、镓、铟、铊、铼、镉、硒、碲) 战略性新兴产业 资源储量 分布特征 资源保障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条件、方向及着力点 被引量:100
2
作者 张辉 唐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1,共10页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产生顺应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为此,本文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含义,认为“新”表现为新的生产要素和新的要素结合方式,“质”体现为高质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动能,二者引发生产方式的更新和发展效果的质变。在...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产生顺应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为此,本文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含义,认为“新”表现为新的生产要素和新的要素结合方式,“质”体现为高质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动能,二者引发生产方式的更新和发展效果的质变。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需要具备正确认识其新质态、创造人才发展的有利环境、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这不仅能有效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更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内生产力的飞跃。由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生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生产要素 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60
3
作者 任保平 豆渊博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共12页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性标准。科技的进步必然伴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过程中总结的历...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性标准。科技的进步必然伴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过程中总结的历史经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新质生产力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主要从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特征、形成逻辑,以及形成的实践和实现路径等方面展开。未来,应对新质生产力作系统的学理化阐释,结合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战略研究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研究新质生产力,加强新质生产力形成条件的研究,加强新质生产力的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未来产业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发展要求和发展重点 被引量:35
4
作者 姜长云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共13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前瞻性地谋划和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探讨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提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是发展新质生...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前瞻性地谋划和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探讨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提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并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概括为创新驱动、以人为本、绿色低碳、融合赋能和链网联动。在此基础上,揭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重点包括:完善人才脱颖而出和合理流动的激励机制,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推动科技主导的生产力软要素更好地赋能生产力实体性要素转型升级,创新拓展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新领域新赛道,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位载体和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 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高深知识生产、技术元素整合与产业技术突破 被引量:23
5
作者 廖伟伟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6,共12页
作为普通生产力的进化,新质生产力从根本上构建了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中国路径。高深知识生产、技术元素整合和产业技术突破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3个关键环节。新质生产力的生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为依托,表征为新的市场需求的创造... 作为普通生产力的进化,新质生产力从根本上构建了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中国路径。高深知识生产、技术元素整合和产业技术突破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3个关键环节。新质生产力的生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为依托,表征为新的市场需求的创造与满足,以及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其关键在于高深知识生产质量的提升、技术元素的充分整合以及产业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新质生产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面临高深知识生产的难度增加与成本升高、产业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叠加影响、追赶效应与趋同理论支配下的国家发展瓶颈等困境。以新质生产力应对剧变中的世界秩序,需要考虑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复合型结构与自我进化能力,技术元素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和自我增强,以及创新生态的自适应性与多中心结构等因素。面对正在进行的新型工业化革命,需要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能够将高深知识生产与产业技术突破深度融合且不断自我进化的创新生态系统,进而突破传统的消费、信贷以及货币政策驱动的生产与分配模式,在国家层面构筑一个超大型、稳定有效且具备价值提升能力的资产组合。高等教育应当成为政府和社会“永不退出的价值投资”,在世界经济整体下行的经济周期内,国家和社会更应当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综合投入:根据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带的内生需求以及新型知识生产模式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集群和学科集群;基于技术要素流动与整合构建新型高等教育创新与激励机制;形成科技革命的回馈循环机制,将高等教育打造成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深知识生产 技术元素 未来产业
下载PDF
试论稀散金属矿产与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登红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1,共12页
稀散金属(锗、镓、铟、铊、铼、镉、硒、碲)并不被社会大众所熟悉,但在我国却属于优势矿产资源。稀散金属在传统产业中的用途比较局限,用量也不大,有的金属全世界一年也就用十几吨。但是,这8种金属个个“身怀绝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稀散金属(锗、镓、铟、铊、铼、镉、硒、碲)并不被社会大众所熟悉,但在我国却属于优势矿产资源。稀散金属在传统产业中的用途比较局限,用量也不大,有的金属全世界一年也就用十几吨。但是,这8种金属个个“身怀绝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至关重要。比如,镓在液态金属、锗和铟在电子工业、镉在军工领域、铼在战机发动机、碲和硒在光电产业、硒和铊在生物医学领域都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又是国际竞争的关键环节和焦点领域,需要新质生产力来支撑。加快形成与稀散金属密切相关的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客观需要。稀散金属也是我国矿产资源领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稀散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与管理,理清稀散金属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逻辑,探索关键矿产找矿工作部署的战略构想,通过创新引领,加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步伐,加深社会各界对于稀散金属重要性的认知程度,鼓励全社会加大地质找矿投入的力度,对于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增强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散金属(锗、镓、铟、铊、铼、镉、硒、碲) 新质生产力 矿产资源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关键矿产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我国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以铅锌产业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武壮 柳新悦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3,共6页
高质量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决不能忽视和放弃传统产业。有色金属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原材料和重要战略物资,是建设现代化强... 高质量发展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决不能忽视和放弃传统产业。有色金属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原材料和重要战略物资,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产业之一。生产过程的特性导致有色金属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更严峻的能耗、排放和污染的问题和困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有色金属行业产业遵循国家政策指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托技术创新和改造在工艺升级、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为行业实现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有色金属行业上下游、左右岸交叉关联融合程度更深,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需求更加迫切,此时,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行业未来面向高质量发展、重塑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全新动力和根本指引。有色金属品种多、应用广、生产流程和规模差异化较为明显,但是全行业产业借力新质生产力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和目标是一致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铅锌生产国和消费国,铅锌产业是有色金属产业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产业之一。本文以铅锌产业为例,结合铅锌产业近年来在国家支持和指导下取得的发展成果,肯定和明确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发展和转型的重大意义以及传统产业未来借力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和潜力;从政策研究角度梳理近三年与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相关的针对性政策文件,分析国家在未来对有色金属行业特别是铅锌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和指引;针对铅锌产业在新发展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已经或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政策需要与时俱进、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造就,以及坚持不懈地推进国际合作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有色金属 铅锌产业 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铼资源特征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8
作者 黄凡 赵云彪 +2 位作者 王岩 陈子瞻 李德先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1,共9页
铼(Re)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在现代国防和工业及新兴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在《中国矿产地质志·稀散金属矿卷》研编的基础上,对中国铼矿资源特征和勘查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进一步总结,认为我国铼矿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具有较... 铼(Re)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在现代国防和工业及新兴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在《中国矿产地质志·稀散金属矿卷》研编的基础上,对中国铼矿资源特征和勘查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进一步总结,认为我国铼矿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和找矿空间。近年来,铼的矿产勘查取得了重要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共获得铼查明资源储量787.41 t。从世界上看,铼的规模生产开始于1930年。与世界相比,中国铼工业发展并未形成规模,仍处于初级阶段,且其开发利用严重依赖寄主矿床的开发利用。借鉴国外铼资源的开发利用史,铼的应用从添加剂到催化剂到航空发动机再到量子计算,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带来对铼资源需求的增长。预测未来10~20 a国内铼的应用将更加多元化,需求也将达到高峰期,铼资源保障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建议开展全国铼矿资源潜力评价,查明铼的可用资源量和潜力,加强铼资源综合利用和回收产业化,建立铼的战略储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勘查成果 开发利用 发展趋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新质生产力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9
作者 王青 赵胤宏 金刚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1,共9页
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探究人口老龄化、新质生产力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熵权法分别建立新质生产力和制造... 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探究人口老龄化、新质生产力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熵权法分别建立新质生产力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对人口老龄化、新质生产力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新质生产力水平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逐年提高,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特征;不同省(区、市)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人口老龄化对东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负向影响最为显著,对中、西部地区的负面影响较小,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新质生产力 劳动力市场 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 劳动生产率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多因素交互效应研究
10
作者 张旭 刘唱 +1 位作者 胡文晓 袁旭梅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7,共10页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我国当下关注的关键议题,也是亟须探究的重要命题。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本文构建广义相加模型(GAM)探讨创新生产力、技术生产力、资源节约型生产力、环境友好型生产力、数字产业生产力和产业...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我国当下关注的关键议题,也是亟须探究的重要命题。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本文构建广义相加模型(GAM)探讨创新生产力、技术生产力、资源节约型生产力、环境友好型生产力、数字产业生产力和产业数字生产力对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因素交互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各因素对新质生产力均具有非线性正向效应;多因素共同影响新质生产力且存在非线性交互作用,其中资源节约型生产力是主导影响因素;因素间的交互效应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创新生产力、数字产业生产力与其他因素结合时产生的影响差异最为明显。基于此,提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相关启示。本文研究有利于拓展新质生产力提升路径的理论研究,为政府制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广义相加模型(GAM) 全要素生产率 多因素影响 交互作用 资源节约型生产力 创新生产力 数字产业生产力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董微微 王瀚林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0,I0001,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在测度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韧性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 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在测度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韧性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可对区域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会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群层级的影响,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非五大城市群区域的经济韧性产生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应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韧性,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探索差异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经济韧性 熵权-TOPSIS方法 高质量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群层级 区域资源禀赋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新质生产力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12
作者 郭洪飞 赵敏 +3 位作者 李荣彪 付鹏宇 彭佳 韦雨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8-67,共10页
新质生产力为我国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为清晰全面深入地掌握新质生产力的演化过程与研究进展,对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新质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相关领域在2... 新质生产力为我国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为清晰全面深入地掌握新质生产力的演化过程与研究进展,对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新质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相关领域在2014—2024年的14351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在科学计量学理论基础上,以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为研究工具,研究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共词网络、关键词时序图、文献共引网络等知识图谱,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热点、研究现状、发文数量、研究机构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内容分析及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旨在为新质生产力的演化过程、发展趋势及未来应用提供方向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先进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 知识图谱 计量分析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碳减排的机理与效应
13
作者 乔均 台德进 邱玉琢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55,共14页
推进农业低碳绿色转型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 推进农业低碳绿色转型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更换回归方法等稳健性检验下仍成立;土地规模经营、农业技术进步和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影响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三条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新质生产力均负向影响农业碳排放,就影响力度而言,东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最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的削减作用随着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得到增强,并且,农村人口老龄化比重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升会强化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碳减排效应。对此,应先立后破、因地制宜,根据地区发展实际,逐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农业低碳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碳排放总量 碳排放强度 中介效应 面板门槛效应
下载PDF
中国黄金行业科技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探讨
14
作者 王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7,共6页
黄金作为稀缺的全球战略性资源,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具备货币、商品与金融属性的贵金属,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着重要作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金融风险防范的“防波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黄... 黄金作为稀缺的全球战略性资源,是世界上唯一同时具备货币、商品与金融属性的贵金属,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着重要作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金融风险防范的“防波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黄金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迫切需求,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中国黄金行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基础上,对黄金行业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初步思考和探索,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该把握“四个原则”、推进“四个打造”,即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产业创新为目标,打造“深部”新质生产力、“绿色”新质生产力、“智能”新质生产力、“新材料”新质生产力,围绕深部黄金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黄金全生产流程绿色化、黄金全产业链智能化、黄金及贵金属材料高端化等方向抓紧培育和形成我国黄金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推动黄金传统领域转型升级、促进黄金新兴领域快速发展,最终实现我国黄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建成现代化黄金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黄金行业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浅谈构建新质生产力下科技创新平台的特点及重要意义
15
作者 郭莉莎 易敏华 李犇 《现代涂料与涂装》 CAS 2024年第6期27-30,共4页
浅析了构建新质生产力下科技创新平台的意义,从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平台的内在联系、新质生产力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特点和重要意义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产业结构优化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平台 平台特点 平台意义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研究的经济学思维 被引量:12
16
作者 金碚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新质生产力”思维概念,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理论范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范式,运用于对新时代新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在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中,对于“人”的概化具有特别重要的认识论和逻辑自洽性意义... “新质生产力”思维概念,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理论范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范式,运用于对新时代新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在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中,对于“人”的概化具有特别重要的认识论和逻辑自洽性意义。“人”的概化,不仅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含人与人的关系,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新质生产力经济学思维所概化的“人”,从“经济人”“组织人”演化产生了“智能机器人”。当新质生产力研究接受数字化人工智能的经济学思维时,主流经济学将发生颠覆性的范式变革。对生产力的“质态”关切,超越对生产力的“量态”关切,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的经济学属性。经济学的范式变革,须将长期性、未来性、存量性、多元性等因素也纳入观察研究体系,这是域观经济学与新质生产力相契合的逻辑基础,可以引导现代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体系,更科学地研究新时代、新世界所产生的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思维 “人”的概化 “微观-宏观”范式 域观经济学 数字化人工智能
下载PDF
基于中国锂矿床及资源特征的2024—2035年锂供需形势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照志 潘昭帅 车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44,共19页
锂矿作为我国的战略性矿产,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能源矿产,而碳酸锂等锂矿产品是锂电产业发展的基础原材料。锂矿资源是我国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锂矿床类型复杂多样,锂矿资源丰富,资... 锂矿作为我国的战略性矿产,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能源矿产,而碳酸锂等锂矿产品是锂电产业发展的基础原材料。锂矿资源是我国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锂矿床类型复杂多样,锂矿资源丰富,资源禀赋不佳,国内锂矿产品供应量较低,自2000年我国锂电产业发展至今,锂消费量不断攀升,锂精矿等锂矿产品对外依存度持续高企。本文对我国锂矿床类型、保有资源储量特征、矿石质量及空间分布等进行了分析;利用锂矿可供性评价方法等分析预测了我国2024—2035年矿山锂供应量、二次锂回收量等供应能力;利用锂部门消费法、灰色模型法等矿产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与模型评价与预测了我国锂需求量;分析了我国锂供需形势。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盐湖卤水型锂矿保有储量占比降至38.24%,而硬岩锂型占比升至61.76%,这“一升一降”重塑了中国锂矿储量格局,由“北多南少”变为“北少南多”;(2)从锂供应端看,锂总供应量包括矿山锂供应量与二次锂回收量,在参考情景下(碳酸锂价格10万元/t,内部收益率(IRR=10%)时),2025年、2030年和2035年我国矿山锂供应量分别为22.77万t、21.47万t和21.47万t,3个时点二次锂回收量分别为7.50万t、27.19万t和60.00万t;(3)从锂需求端看,3个时点我国锂需求量(LCE)分别为107.29万t、172.72万t和231.68万t,锂需求量呈不断增长趋势;(4)从锂供需形势看,2024—2035年我国锂供需形势严峻,随着锂电产业的发展,矿山锂供不应求的趋势不断加剧,3个时点国内矿山锂资源保障率分别约为21.22%、12.43%和9.26%。若考虑二次锂回收量,则我国锂供需形势有所缓解,3个时点锂总供应量对产业发展的保障率分别为28.21%、28.17%和35.16%,但仍保持需求大于供给的趋势。同时,提出加强锂矿地质勘查工作力度,在锂矿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作用与地位,重视二次锂回收利用,加大锂矿资源产品战略储备力度,“走出去”利用境外锂矿资源及产品等5条对策建议。本文所形成的认识结论、对策建议对我国编制“十五五”锂矿资源战略规划、制定锂矿资源管理政策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锂矿床类型 资源特征 锂矿可供性评价 需求预测 灰色模型 供需形势
下载PDF
资本运行边界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春辉 宋涛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共12页
马克思资本理论是理解和分析资本无序扩张问题的重要依据。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关系,资本的无序扩张不仅与资本的一般规定有关,还与资本的特殊规定密不可分。根据资本的所有制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类资本可分为公有资本和... 马克思资本理论是理解和分析资本无序扩张问题的重要依据。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关系,资本的无序扩张不仅与资本的一般规定有关,还与资本的特殊规定密不可分。根据资本的所有制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类资本可分为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的性质、职能及其在不同市场竞争结构下的行为决定了各类资本的运行边界,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了资本结构的演进方向。坚持以公有资本为主体,促进各类资本分类运行、共同发展,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对资本的运行边界做出动态调整,将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各类资本的有序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运行边界 公有资本 私有资本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农业产业链延伸与共同富裕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2,共6页
文章以2011-2022年作为考察区间,选取中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显著推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长三角、珠三... 文章以2011-2022年作为考察区间,选取中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显著推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及大规模城市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农业产业链延伸助推共同富裕,农业产业链延伸在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在全国及东部地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呈现边际效益递增的非线性动态影响;而在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则呈现正向“N”型非线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新质生产力 农业产业链延伸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理念下中国油气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丽丽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8,共7页
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油气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建设能源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本文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和油气高... 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油气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建设能源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本文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和油气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内在联系,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创新驱动、开放融合、绿色低碳等核心标志,与油气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高度契合。基于文献调研和工作积累,系统梳理了我国油气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绩,分析指出我国油气发展还面临资源品质变差、技术瓶颈待突破、基础设施不完善、体制机制改革需深化等诸多问题。面向油气供给保障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双重目标,提出要坚持把资源安全放在首位,不断释放油气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动能,通过加强地质理论和关键技术装备的创新,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提高油气领域数字智能化、低碳化、多元化水平,深化油气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油气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油气资源 科技创新 能源转型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