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球价值链攀升: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10
1
作者 谭志雄 穆思颖 +1 位作者 韩经纬 陈思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1,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新质态,是应用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开辟新赛道、孕育新价值、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突破价值链低端嵌入和低端锁定困境、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重要抓手,也能够促进国内价值链深化...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新质态,是应用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开辟新赛道、孕育新价值、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突破价值链低端嵌入和低端锁定困境、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重要抓手,也能够促进国内价值链深化,实现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两条价值环流良性互动。本文丰富拓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与时代内涵,理清阐释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逻辑机理,探讨挖掘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球价值链攀升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由科技创新推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致力于提升中国对整个全球价值链贸易网络的控制力,加快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攀升。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新引擎,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阵地,以未来产业为策源地,发挥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实现工序升级、产品升级和链条升级等途径推进全球价值链攀升。新质生产力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基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阵地,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支撑,以构建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协同提升为重点,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培育国内价值链的竞争力;以绿色生产力与数字生产力双轮驱动为新动能,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两部门结合为着力点,发挥有效市场的促进作用,发挥有为政府的引领作用,以人才引培制度与“链长制”为政策支撑,持续推动全球价值链攀升。面对当前国际背景和国内形势,必须牢牢把握生产力发展跃迁的大趋势,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全球价值链攀升路径,加快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培育新动能,把握新机遇。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能改变中国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被动局面并确保产业链安全韧性,为后发国家或地区在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实现价值链升级方面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对中国抢抓全球价值链重塑契机下更深层次地提升竞争优势,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全球价值链攀升 价值链地位 生产力跃迁 现实路径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劳动正义审视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桂花 李旭东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经典生产力概念的时代发展,将其置于劳动正义视域下阐释能够挖掘出完整的理论结构和丰富内涵。视域本身的内容是对客体的阐释前提,劳动正义在同自然、工具、主体与资本的四重关系下审视表现为生态正义规约之下的...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经典生产力概念的时代发展,将其置于劳动正义视域下阐释能够挖掘出完整的理论结构和丰富内涵。视域本身的内容是对客体的阐释前提,劳动正义在同自然、工具、主体与资本的四重关系下审视表现为生态正义规约之下的需要正义、技术正义、分配正义与“资本正义”。新质生产力之“新”在劳动正义视域下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新质生产力之“新”在于生态之新,保护“自然生产力”以需要正义进行生态规约;在于科技之新,它是“死的生产力”对“活的生产力”禁锢的纾解;在于主体之新,“主体的生产力”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中呈现劳动正义的两阶样态;在于运筹之新,“集体力”在扬弃了“资本正义”后获得新的运筹方式。在劳动正义的视角下,要求新质生产力要遵循生态正义、恪守科技伦理,它不仅召唤新质分配标准,并且必须在新发展阶段上继续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驾驭资本,防止其无序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劳动正义 技术正义 资本的生产力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及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姚树洁 房景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2,共18页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的全新理念,总书记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包含一切能够促进新兴...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的全新理念,总书记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包含一切能够促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及形态。这是在传统生产力形式不足以支持我国新时代产业爬坡、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背景下提出的全新理念,是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科学指引。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改造社会生产方式,具有引领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提供经济增长新动能、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多个维度的重要作用。培育新质生产力,应当围绕加强技术创新、聚焦人力资本积累、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综合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时代 经济影响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与新质生产力——基于诺德豪斯之问的思考
4
作者 王杰 张金英 刘刚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7-64,共18页
“诺德豪斯之问”促使人们寻找生产力提升与节能减碳的平衡点,而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一种可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有望解决“诺德豪斯之问”。理论分析阐明,智慧城市建设同时具有经济效应和低碳效应,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2009—2... “诺德豪斯之问”促使人们寻找生产力提升与节能减碳的平衡点,而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一种可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有望解决“诺德豪斯之问”。理论分析阐明,智慧城市建设同时具有经济效应和低碳效应,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2009—2019年中国22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智慧城市建设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大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更能拉动新质生产力提升;资源型城市依赖于技术创新效应提升新质生产力,非资源型城市则依赖于综合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拓展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对邻近地区的新质生产力提升存在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时代提升新质生产力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建设 新质生产力 诺德豪斯之问 碳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低生育率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劳动力替代效应研究
5
作者 田成诗 刘彦霞 盖美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5,共12页
人工智能替代人力劳动进行智能化生产进而完成大量繁杂的生产任务不只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亦与低生育率导致的劳动力供给结构改变存在紧密关联。文章基于2000~2019年2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低生育率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劳动力替代效应,判... 人工智能替代人力劳动进行智能化生产进而完成大量繁杂的生产任务不只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亦与低生育率导致的劳动力供给结构改变存在紧密关联。文章基于2000~2019年2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低生育率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劳动力替代效应,判断低生育率背景下人工智能与劳动力之间是否存在“互补式替代”抑或“挤出式替代”效应。结果表明,在低生育率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属于“诱导式技术创新”型发展,生育率降低推动企业引进人工智能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其对人力劳动的替代属于“互补式替代”;低生育率对人工智能发展起到正向推动作用,在平均生育水平较低的亚洲最为明显;人工智能发展与生育率之间存在产业结构门槛效应,制造业占比越高,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越大,低生育率对人工智能发展具有越显著的促进作用;智能化生产可提升劳动生产率,进而缓解生育率低下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对生产活动造成的负向影响,产生正向经济效应;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短缺更严重,因此,引入智能机器人进行生产可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总的来说,一国或地区是否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应充分考虑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并结合产业结构与人口变化,衡量人工智能引入生产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避免盲目智能化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平衡好这些关系,那么人工智能可作为一国或地区应对“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生育率 人工智能 替代效应 生产力效应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东北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振兴
6
作者 林木西 王聪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7-19,共13页
文章从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角度,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0次赴东北考察调研、3次召开东北振兴座谈会、多次对东北振兴作出的系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从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 文章从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角度,系统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0次赴东北考察调研、3次召开东北振兴座谈会、多次对东北振兴作出的系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从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牢牢把握东北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等方面,认真总结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东北实践”,对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东北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东北振兴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7
作者 刘建徽 何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1,共11页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力变革的载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须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在理论逻辑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前瞻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力变革的载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须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在理论逻辑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前瞻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在路径选择上,应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以产业人才为抓手,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智力基础;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避免现代化产业体系脱实向虚;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社会软环境。在政策措施上,应夯实产业协同发展能力与创新能力,大力培育新质产业链全球竞争优势,促进全球高水平新质人才加速集聚,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完善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制度型开放、营商环境改善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8
作者 刘洪铎 王梦飞 +1 位作者 徐雨欣 陈晓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2,共19页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时期我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能否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助力并发挥先导示范作用,是当前政策层与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基于自贸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交错型倍差法模型实证检验制度型开放对新...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新时期我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能否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助力并发挥先导示范作用,是当前政策层与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基于自贸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交错型倍差法模型实证检验制度型开放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制度型开放能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自贸区的设立使所在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平均提升了约7.490%。机制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加快了市场制度的变革进程,改善了营商环境,从而有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在自贸区设立时间较早和非正式制度较弱的地区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制度型开放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对毗邻省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自贸区制度创新水平越高、法律授权支持力度越大、产业集聚效应和吸引高端要素流动的效应越强,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效应越明显。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自贸区建设、释放制度型开放红利、助推我国生产力能级跃迁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新质生产力 营商环境 自由贸易试验区
下载PDF
金融资源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9
作者 李伟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6-20,共5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需要金融资源支持的现实问题,从资源配置视角,阐述了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金融资源配置赋能新质生...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需要金融资源支持的现实问题,从资源配置视角,阐述了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金融资源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机理,并据此提出金融资源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路径:一是完善科技企业信贷支持体系;二是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三是鼓励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的跨区域配置;四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区域空间外溢效应;五是建设金融支持平台,推动数智化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资源配置 理论逻辑 现实路径 多元股权融资 直接融资比重
下载PDF
金融科技与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10
作者 徐磊 杜炫宇 唐秋雨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5-21,共17页
正确利用金融科技、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的体制机制改革,对于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金... 正确利用金融科技、持续推动金融供给侧的体制机制改革,对于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金融科技显著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能通过提升政府财税优惠政策有效性,加大市场竞争程度,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以及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对成长期和衰退期或者高管具备金融背景的企业、高科技和非重污染行业,以及处于数字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企业的新质生产力促进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科技 创新系统理论 政企银互动关系
下载PDF
金融科技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综述
11
作者 任春玲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6期30-36,91,共8页
金融科技是以新兴科学技术为驱动力开展金融创新。作为连接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的桥梁,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不仅对核心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影响深远,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也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金融科技和新质生... 金融科技是以新兴科学技术为驱动力开展金融创新。作为连接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的桥梁,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不仅对核心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影响深远,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也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金融科技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测度及金融科技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梳理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未来进一步推进金融科技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研究,还有利于提高其在实践领域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金融科技 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大国竞争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63
12
作者 柳学信 曹成梓 孔晓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大国竞争背景下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加速产业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构建...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大国竞争背景下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加速产业转型的新发展阶段,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动能,关系我国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以引领国际经济体系变革、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演化升级应该包含国际竞争、国家优势和企业发展三个层面整个生产范式的转变。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支撑,提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构建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微观载体——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二是中观治理——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三是宏观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将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融入中国当前的发展战略中,从转变企业发展范式、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建设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改革路径,三条路径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共同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注入活力,使得生产力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大国竞争背景 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河南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对策分析
13
作者 石涛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8期133-140,共8页
【目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关键举措,需要找出全省不同区域的发展差距,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法】基于2012—2021年河南省12个省辖市样本,运用熵值法分析河南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差异。【结... 【目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关键举措,需要找出全省不同区域的发展差距,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法】基于2012—2021年河南省12个省辖市样本,运用熵值法分析河南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差异。【结果】河南省新质生产力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其中,产业生产力、数字生产力保持稳定上升态势,绿色生产力稳中向好,科技生产力稳中有降。分地区看,豫中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最高,其他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相对偏低;产业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成为河南省不同地区新质生产力稳步提升的重要驱动力,科技生产力成为重要约束因素。【结论】需要因地制宜地缩小不同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差距,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差异 对策分析 河南省
下载PDF
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14
作者 崔俊富 武慧兰 刘洋 《理论观察》 2024年第3期72-76,共5页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当前中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推动中国产业发展必须推动科技创新。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需要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的出现发展也离不开科技创新。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发现科技创新是...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当前中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推动中国产业发展必须推动科技创新。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需要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的出现发展也离不开科技创新。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科技创新对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发现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然后基于计量模型和机器学习实证检验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最后给出了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中国 产业发展 促进作用
下载PDF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的新质生产力:内涵、形成条件与有效路径 被引量:114
15
作者 李政 崔慧永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4,共16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不仅对东北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质生产力是由于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质的不断提升而呈现出来的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形式。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不仅对东北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质生产力是由于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质的不断提升而呈现出来的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形式。新质生产力在本质上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具有实践性、全面性、发展性的性质。新质生产力外显于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上,这些构成要素质量的提升即“劳动者”素质的持续提升、劳动资料的改进与广泛应用、劳动对象的不断扩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等,形成了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条件。依据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主要有:一是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促进产业发展以培育高质量的“劳动者”;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劳动资料及科学技术这两个要素的质量;三是建设超大规模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实现劳动对象的扩展;四是加强党的领导与培育企业家精神以实现企业管理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全国统一大市场 劳动者素质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战略价值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12
16
作者 姚树洁 张小倩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8,共17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持续健康发展,把握新工业革命浪潮,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明确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内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传统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持续健康发展,把握新工业革命浪潮,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明确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及内涵,揭示其理论逻辑、战略价值和实现路径。结合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背景与相关论述,文章认为新质生产力必须具有“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高效低耗和环境可持续”“高品质生活和社会服务均等化”“数字赋能”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特征。解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所积累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政策环境保障,对比分析中国与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现状,以客观把握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优势与不足。分析在内部面临产业升级滞后与创新能力不足、资源与环境约束、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老龄化与劳动力成本上升、政府治理效率还需提升等“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外部遭受贸易争端、技术封锁、人权和意识形态威胁、国家领土争端等“修昔底德陷阱”的压力下,新质生产力破解经济高质量发展难题的战略指导意义。进一步地,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为国家提供了强大的安全保障,有助于构建坚固的国家安全体系。在此基础上,国家安全稳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两者相得益彰。最后,提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注重新质生产力的均衡布局;从内部加强自我建设,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潜能,破除“中等收入陷阱”魔咒;打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给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破除“修昔底德陷阱”魔咒,支撑构建强劲有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均衡发展 国家安全
下载PDF
金融集聚、产学研合作与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53
17
作者 任宇新 吴艳 伍喆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4,共8页
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维度构建区域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金融集聚、产学研合作与... 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维度构建区域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金融集聚、产学研合作与新质生产力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可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且表现出区域异质性特征;产学研合作在金融集聚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此,应加强金融集聚建设,加快产学研合作标准化、网络化,为支持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新质生产力 产学研合作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现实逻辑、内涵解析与生成机理 被引量:15
18
作者 尤亮 田祥宇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5,共9页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把握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生成机理进行剖析,明确其培育必要性和意义。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深受国内外环境的...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把握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生成机理进行剖析,明确其培育必要性和意义。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深受国内外环境的共同影响,基于颠覆性创新技术,以“新”为出发点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全面提质升级与优化组合,以“质”为落脚点全面推进生产关系变革、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实现农业高水平自立自强。进一步,为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应基于时代背景强化颠覆性创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采取新型劳动者、高校和科研机构、涉农企业等多元主体联合推动的模式,同时也不能忽视制度保障体系的完善。最后,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颠覆性创新技术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下载PDF
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
19
作者 谭志雄 王伟 穆思颖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4期28-36,共9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局面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找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立足数字金融作为生产系统关键要素的助推作用,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究数字金融赋能新...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局面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找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立足数字金融作为生产系统关键要素的助推作用,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究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多维度阐述新形势下数字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与支撑;数字金融通过打造全过程服务机制、构建数字金融生态链整合机制、完善数字金融融资增信机制、创新数字金融普惠服务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金融 理论逻辑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构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制度框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增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91,共13页
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来看,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的一种质态。如果说新兴生产力的发展是对人类体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的话,那么新质生产力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脑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因此将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来看,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的一种质态。如果说新兴生产力的发展是对人类体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的话,那么新质生产力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脑力劳动的替代和解放,因此将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过程,需要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与新质产业发展协同并进、共同发力。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的多层次制度框架。在顶层设计层面,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在战略规划层面,从国家战略高度谋划布局,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政策支持层面,金融支持、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在制度保障层面,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新质产业 制度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