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4篇文章
< 1 2 2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基础的多维转变 被引量:16
1
作者 任保平 豆渊博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就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产力基础实现从传统生...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就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产力基础实现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变,物质基础实现从实体经济基础向数实融合的经济基础的转变,产业基础实现从工业产业体系向数字化产业体系的转变,技术基础实现从工业技术创新向工业技术创新与数字技术创新结合转变,以及在制度基础方面实现数据要素市场的完善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下要最大程度发挥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势,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经济技术基础的转变,进一步促进产业创新,实现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培育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数实融合 经济技术基础
下载PDF
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基于《资本论》主线视角的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何爱平 徐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使“中国式现代化”由政策话语正式升级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学术范畴,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使“中国式现代化”由政策话语正式升级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学术范畴,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选择。《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剩余价值”作为《资本论》的主线,在范围、结构、属性和目的四个维度分别呈现出线索性、枢纽性、宣示性和导引性的理论特质。文章以此为参照系考察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在范围上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能够明晰历史线索、聚焦研究对象和主题;在结构上作为中心范畴,以其蕴含的综合性内涵和逻辑性思维特征将经济运行各个方面的理论成果联结成为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在属性上凸显出不同于其他经济学科的价值立场和制度背景;在目的上作为揭开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题眼,有助于推进学说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能够充分发挥学科主线的作用与意义,新时代的理论研究应沿着这一主脉络不断丰富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逻辑主线 《资本论》
下载PDF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历史基础
3
作者 熊金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当代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时代使命。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离不开历史基础。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在历史上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体现为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经...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当代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时代使命。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离不开历史基础。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在历史上是客观存在的,具体体现为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经济学领域内的中国式现代化,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使命,是构建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和路径方法。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需要基于中国经济实践和传统经济思想开展理论创新,根本上是实现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赓续中国传统经济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 知识体系 经济史 “两个结合”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
4
作者 白永秀 宁启 刘盼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8,共14页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梳理并剖析了党的历史上六次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做出的创新论述及其贡献,回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奠定基础到...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梳理并剖析了党的历史上六次三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做出的创新论述及其贡献,回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奠定基础到迈向高水平发展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深度聚焦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认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是新质生产力推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决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目标定位、宏观体制、微观体制、基本条件、基础制度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安排,既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所在,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届三中全会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体制创新 全国统一大市场 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价值、内涵意蕴与实践要求
5
作者 秦寒 陈媛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9期43-53,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力量,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举措,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支撑,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践要求,是区域协调发...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力量,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举措,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支撑,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践要求,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力量,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新质生产力内涵意蕴丰富,遵循“科技—经济—治理”范式,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工具”及其优化组合不断跃升;新质生产力主阵地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精准发力。从“环境—要素—产业”3个维度阐释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优环境:完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聚要素:充分释放要素的聚变效应;强产业: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创新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徐毅 刘俊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27,共16页
处在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能的必由之路。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揭示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理论逻辑。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 处在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能的必由之路。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揭示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理论逻辑。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依然成立。空间效应分析得出,新质生产力在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周边省份产业结构升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降低劳动力资源错配,这一发现拓展了新质生产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路径探索。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东中西部地区,其作用效果依次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结构高级化 空间效应 劳动力错配 区域异质性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金融高质量发展:驱动逻辑与实现路径
7
作者 曾绍龙 沈洋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26,共10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以改革进一步塑造发展动能、激发经济活力,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引擎。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实现金融强国目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以改革进一步塑造发展动能、激发经济活力,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引擎。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实现金融强国目标,是社会各界探讨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新质生产力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新质生产力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等作出分析,发现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起着促进作用,有助于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金融强国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辩证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7
8
作者 贾强 徐正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26-36,共11页
新质生产力的内核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由利用、改造自然转向利用和改造科技,通过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颠覆性技术更加快速、高效地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其本质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生动实践。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 新质生产力的内核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由利用、改造自然转向利用和改造科技,通过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颠覆性技术更加快速、高效地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其本质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生动实践。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其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贯穿效应。新质生产力以“新”为出发点,以“质”为落脚点,目的是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跃迁,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以打破惯例的“新”诠释人类改造自然与变革自身的对立统一规律,以提质增效的“质”诠释效能彰显与颠覆突破的质量互变规律,以生产力的“跃迁”诠释传统概念与现代语境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因此,在实现路径上必须坚持以“新”为先,先立后破,重构发展要素提升社会生产动能;坚持以“质”为要,蓄势赋能,明确发展重点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跃”为本,革故鼎新,顺应发展趋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辩证逻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基于“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的新质生产力响应机制及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君 朱微笑 陈圣武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在传承、吸收和发展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是现阶段中国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创新的带动引领作用,从而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及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生产创... 新质生产力是在传承、吸收和发展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是现阶段中国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创新的带动引领作用,从而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及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生产创造过程中的新力量,它的形成和发展遵循条件刺激、机体感知、行为响应的基本逻辑,但目前缺乏对此作出系统理论阐释以及响应机制的相关研究。而在“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中,刺激、机体和反应三者之间因果明确、逻辑清晰,能够很好地分析在不确定环境影响下生产力发生颠覆性变革的成因和响应机制。因此,尝试利用SOR模型阐释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理论逻辑: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探析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条件刺激,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剖析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机体感知,从现实逻辑出发寻找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行为响应;基于此,构建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5R”响应机制,包括科技创新响应机制、高素质人才响应机制、智能数字响应机制、现代化产业响应机制、新型要素响应机制,并从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完善新介质传导机制、加快培育现代化产业、强化资源设施基础等5个方面提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 响应机制 理论阐释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四重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雪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也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关键议题。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能力是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认同的重要举措。提高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需提升主体能力,增强传播的自信;注重优化传播内容,提升传播的实效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也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关键议题。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能力是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认同的重要举措。提高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需提升主体能力,增强传播的自信;注重优化传播内容,提升传播的实效性;完善传播平台,拓展传播的路径;精准传播受众,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只有实现传播主体、内容、平台、受众四个方面的有效链接和良性互动,才能构筑完整体系,发挥协同作用,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传播 提升路径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价值形式
11
作者 王亚玄 荣兆梓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61,共8页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回顾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并结合社会主义百年实践,“满足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一般性表述具有科学合理性,但仍有理论层面的不足。在把“满...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回顾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并结合社会主义百年实践,“满足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一般性表述具有科学合理性,但仍有理论层面的不足。在把“满足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本质要求的基础上,以增加价值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价值形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蕴,它既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紧密联系,又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连接。以将增加价值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价值形式为起点,可以在坚持社会主义生产本质特征的同时,构建相应的理论分析框架,直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矛盾,并探索相应的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价值形式 增加价值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
下载PDF
马克思“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研究及启示
12
作者 高姗姗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5期4-10,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因此其构建必然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为根本。其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对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的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也是马克思巨著《资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因此其构建必然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为根本。其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对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的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也是马克思巨著《资本论》的叙述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这一方法的争议和分歧应回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等著作来加以理解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研究方法 叙述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进路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大本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12,共7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要素的新型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发展新质态。对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的阐发,需要在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形成过程和基本主张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加以把握,通过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性、主...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驱动要素的新型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发展新质态。对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的阐发,需要在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形成过程和基本主张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加以把握,通过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性、主体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认识,才能够明确作为新时代生产力理论创新成果的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实践特质,从而形成以培育创新主体、变革生产关系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为着力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探寻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理论 新质生产力 创新驱动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捷 陈柳钦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7期1-18,共18页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三个层面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体系,并基于对高质量发展内涵“创新...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三个层面构建新质生产力的评价体系,并基于对高质量发展内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解,建立金融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来研究新质生产力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新质生产力能够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第二,新质生产力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间接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第三,新质生产力对东部地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第四,新质生产力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非国有经济门槛效应。鉴于此,应坚持培育金融机构对新质生产力的“反哺”意识,围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加强和不断完善金融机构与新质生产力企业合作互助机制;树立全国统一发展的战略思维,基于新的生产力基础,加强和完善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互助体系;持续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在实现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应当将重点放在加强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等领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高质量发展 非国有经济 门槛效应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形态特征和培育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琳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20,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在东北考察期间提出的重要概念,为新时代中国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科技进步通过直接改造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质量和类型形成...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在东北考察期间提出的重要概念,为新时代中国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科技进步通过直接改造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质量和类型形成新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推动新产业不断涌现,使得生产力三大要素都发生了质的变革。新质生产力表现出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技术特征、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方向等形态特征。新时代新征程应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和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
下载PDF
基于业财融合视角的医院财务数字化转型研究
16
作者 张东礼 黄颖颖 +1 位作者 王璐 刘亚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4年第5期0171-0176,共6页
在面对多方位、多层次的业务管理压力下,医院对财务运营的应用愈发显著。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显然无法匹配这种复杂、多元的需求。以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效能及服务质量为更高追求,本研究以业财融合的观点,探讨了医院财务数字化变革的可... 在面对多方位、多层次的业务管理压力下,医院对财务运营的应用愈发显著。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显然无法匹配这种复杂、多元的需求。以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效能及服务质量为更高追求,本研究以业财融合的观点,探讨了医院财务数字化变革的可能路径及关键因素。从大环境的社会背景到微观的医院管理须求,皆可见财务数字化变革的必然性。运用SWOT分析法,我们梳理了医院财务数字化变革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据此提供了对应战略。以案例分析的方法,详细考查了医院财务数字化变革的实际操作方式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医院财务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有助于医院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这一研究有助于为医疗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财务管理 数字化转型 业财融合视角 SWOT分析 服务质量提升 数字化转型 业财融合视角
下载PDF
中国政治经济学:自主的话语体系与标识性概念
17
作者 周绍东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7,共8页
提炼标识性概念是构建中国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立场概念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矛盾概念上,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在战略概念上,以生产方式重构实施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提炼标识性概念是构建中国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立场概念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矛盾概念上,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在战略概念上,以生产方式重构实施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制度概念上,坚持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延伸经济制度和基础经济制度。立场阐明态度,矛盾揭示方法,战略指明方向,制度夯实保障,“立场—矛盾—战略—制度”这一话语体系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集中表达形式,彰显了中国政治经济学鲜明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经济思想 自主知识体系 标识性概念 话语
下载PDF
经济伦理共同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新路
18
作者 凡欣 杨尚昆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160,共7页
经济伦理共同体是在经济伦理和“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一个新的理论范畴,是解决时代之困、现实之需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思想密钥与实践路径。在本质表现上,经济伦理共同体和共同富裕具有社会归属同质性、价值引领趋同性、实... 经济伦理共同体是在经济伦理和“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一个新的理论范畴,是解决时代之困、现实之需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思想密钥与实践路径。在本质表现上,经济伦理共同体和共同富裕具有社会归属同质性、价值引领趋同性、实践范式统一性、目标指向一致性、双向交互联动性特征。在新的时空场域中,要使经济伦理共同体对共同富裕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就必须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下,积极建构以经济伦理共同体为目标指向、以基本经济制度规范体系和“经济人”社会综合治理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格局,探索开创出一种具有“人民至上、公正合理、义利统一、守信尽责、共建共享”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经济伦理生态,从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经济伦理共同体 共同富裕 时代新路
下载PDF
财政职能与当代中国经济制度变迁
19
作者 朱宝清 王燕萍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3期68-78,共1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财政职能经历了从财政政治化向财政经济化的转型,这在宏观上表现为由计划经济时期“统收统支”的国家主导型财政管理体制向市场化改革后“放权让利”的财政管理体制模式的转变,贯穿其中的两条线索是国家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财政职能经历了从财政政治化向财政经济化的转型,这在宏观上表现为由计划经济时期“统收统支”的国家主导型财政管理体制向市场化改革后“放权让利”的财政管理体制模式的转变,贯穿其中的两条线索是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税利分配关系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关系。第一,就国有企业改革而言,在推动企业由“国营”向“国有”转变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不仅是国有资产财政的实现形式,而且也是全民所有制生产关系的内在环节之一,在这个意义上,国有资本实际上是全民所有制生产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转化形式。第二,在中央向地方的放权实践中,行政性分权、分税制等改革措施不仅直接塑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新的经济行为主体,即竞争性地方政府,而且形成了一种中央财政容忍和地方财政自主的隐性分权模式,即“包容性财政体制”。国家与企业、中央和地方之间财政关系的动态调整,属于一种生产关系变革意义上的制度变迁,是我国国家经济治理的重要制度架构,在这一过程中财政起到了关键性的中介作用并作为国家经济治理的基础发挥着重要的物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职能 国家—企业关系 中央—地方关系 包容性财政体制
下载PDF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审视
20
作者 黄秋生 唐雄 《创新》 2024年第5期69-78,共10页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把握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大势、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因而需要从战略维度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应问题进行学理阐释。从战略价值来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十分必要,...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把握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大势、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因而需要从战略维度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应问题进行学理阐释。从战略价值来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十分必要,有助于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壮大绿色生产新方式、满足人民生活新需求、构建数字治理新格局、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从战略机遇来看,我国人才红利不断累积、科技能力日益增强、制造实力稳步提升、数字资源持续丰富、需求结构接续升级,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利发展条件和宝贵战略机遇;从战略举措来看,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采取五大战略举措,包括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应用、促进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协调发展、健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生产关系 文化生态 战略审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