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3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经济韧性与耕地破碎度空间格局及耦合关系研究——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
1
作者 李东麟 杨胜强 廖和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0,共16页
耕地破碎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发展。探究乡村经济韧性与耕地破碎度之间的关系,对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策略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重庆市奉节县60个村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与熵权-TOPSIS法,探究奉节县乡村... 耕地破碎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发展。探究乡村经济韧性与耕地破碎度之间的关系,对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策略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重庆市奉节县60个村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与熵权-TOPSIS法,探究奉节县乡村经济韧性和耕地破碎度的空间格局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①高经济韧性乡村在长江以北围绕奉节县城集聚分布,在长江以南零星分布;②高破碎度耕地呈“一心两翼”格局,奉节县中部和南北两端耕地破碎度较高;③乡村经济韧性与耕地破碎度之间耦合协调度以适度协调和初级协调为主,乡村经济发展处于过渡阶段;④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显示奉节县西北部乡村耕地破碎度与乡村经济韧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耕地破碎度越高,乡村经济韧性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经济韧性 耕地破碎 空间格局 耦合协调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杰 王薇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基于数字经济突破空间距离约束的集约优势,使用2012-2021年30个省(市、区)1的面板数据,通过区域协同的空间分层逻辑,实证探究数字经济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论表明:(1)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直接... 基于数字经济突破空间距离约束的集约优势,使用2012-2021年30个省(市、区)1的面板数据,通过区域协同的空间分层逻辑,实证探究数字经济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论表明:(1)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2)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能源于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技术化“三位一体”共生互促。(3)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在东部和西部表现明显,中部则不显著。为此,本文从区域协同促进区域共享发展视角提出相应对策,即:补齐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短板,放大数字经济空间溢出效应优势,推进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机制、异质性及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庄赟 吴自炜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3,共9页
数字经济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产业绿色化转型、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011—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结果... 数字经济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产业绿色化转型、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011—2022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第二,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机制传导作用;第三,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提升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面对长江经济带在利用数字经济推动绿色发展时仍面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和绿色技术创新转化效率低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数字基础设施、激励企业创新及培养高端人才等策略,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长江经济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平台生态系统赋能供应链协同机制研究——以恒盛集团为例
4
作者 山红梅 程梦珍 +3 位作者 王晓燕 葛文妙 王武锁 张夏恒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平台生态系统作为资源整合的有效载体,能够加强对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的吸纳,为供应链协同提供物质基础。本文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对恒盛集团进行单案例研究,探究平台生态系统赋能供应链协同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平台生态系统的构建为... 平台生态系统作为资源整合的有效载体,能够加强对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的吸纳,为供应链协同提供物质基础。本文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对恒盛集团进行单案例研究,探究平台生态系统赋能供应链协同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平台生态系统的构建为供应链协同奠定了基础和条件;平台生态系统通过集采集销、智能调度、数据共享、产学研融合、供应链金融分别赋能供应链商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协同;“五流协同”可有效降低供应链交易成本、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减轻供应链牛鞭效应、提升供应链创新水平、优化供应链资金流动,从而实现供应链协同效应。因此,企业可通过构建平台生态系统,助推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协同合作,促进价值共创,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生态系统 供应链协同 恒盛集团 扎根理论
下载PDF
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就业效应研究
5
作者 杨冬梅 白兴浩 万道侠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48,共14页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其对就业水平的提升作用亟需来自宏观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基于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开展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DID方法检验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就业的影响及内...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其对就业水平的提升作用亟需来自宏观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基于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开展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DID方法检验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就业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就业水平,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发展模式创新,通过创新驱动产生消费与外资的拉动效应,进而提升城市就业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对就业的促增效应在中部地区城市和人口密度较低、经济活动水平较高的普通城市中表现显著。研究结果为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层面上的就业效应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就业 多期DID
下载PDF
知识性和商业性资源对制造企业二次创业影响的差异研究
6
作者 郭惠玲 李惠梅 杨雯茜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0-148,共9页
二次创业是制造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和业界的热点,知识性和商业性资源是制造企业二次创业的关键性资源。基于RBV理论、双元创业理论,对223个有效样本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性资源和商业性资源对制造企... 二次创业是制造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和业界的热点,知识性和商业性资源是制造企业二次创业的关键性资源。基于RBV理论、双元创业理论,对223个有效样本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性资源和商业性资源对制造企业二次创业具有正向影响,其中知识性资源对探索式创业行为的作用更强,商业性资源对利用式创业行为的作用更强;创业导向正向调节知识性资源与两种创业行为的关系,负向调节商业性资源与探索式创业的关系,对商业性资源与利用式创业行为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性资源 商业性资源 二次创业 创业导向 探索式创业 利用式创业
下载PDF
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研究
7
作者 邓岳南 《经济师》 2024年第8期14-15,共2页
随着国务院提出“双一流”战略目标,引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建设工作向着新目标、新层次高速发展。“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政府对于“双一流”公共项目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受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政府投资项... 随着国务院提出“双一流”战略目标,引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建设工作向着新目标、新层次高速发展。“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政府对于“双一流”公共项目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受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政府投资项目数量正日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受托责任,做好“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对于政府充分履行职能,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和谐、平衡发展,能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文章对基于受托责任的“双一流”公共项目绩效评价与政府资源配置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托责任 “双一流” 公共项目 绩效评价政府资源配置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战略联盟合作的影响研究——动态能力视角
8
作者 彭若弘 白梦洁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4-85,共12页
在数字经济浪潮和数字技术加速迭代的冲击下,通过外部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是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行为。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数字化转型与战略联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 在数字经济浪潮和数字技术加速迭代的冲击下,通过外部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是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行为。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数字化转型与战略联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可能性,其中底层数字技术相较于技术的实践运用,对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企业在吸收、适应、创新等能力维度所展现出的动态能力在数字化转型与战略联盟行为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促进作用对于非国有企业、中部地区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外部合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于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战略联盟 动态能力
下载PDF
环境保护税的开征能提高企业绩效吗——基于中国排污费改环保税视角
9
作者 丁红燕 韩青 臧慧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8-58,共11页
2018年中国税制进行了重要改革,由征收传统排污费转变为征收环境保护税。为探究该项改革的实施效果,以2014—2020年沪深A股工业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排污费改环境保护税政策对工业企业的绩效影响以及影响机制。... 2018年中国税制进行了重要改革,由征收传统排污费转变为征收环境保护税。为探究该项改革的实施效果,以2014—2020年沪深A股工业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排污费改环境保护税政策对工业企业的绩效影响以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排污费改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绩效有提升作用;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以及降低代理成本两种路径实现;排污费改环境保护税的政策效应存在异质性,在低融资约束水平企业、三大经济区企业、大规模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中政策效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税 企业绩效 技术创新 代理成本
下载PDF
治理嵌入与经济增长要素效率——基于多层统计模型的分析
10
作者 刘殿国 郑亚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7-68,共22页
文章基于中国省际数据,对经济增长要素效率的治理嵌入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省际资本效率、劳动效率、人力资本效率和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异质性;行政、市场和社会三种治理方式及其交互项通过显著影响基本驱动要素的效率间接影响经... 文章基于中国省际数据,对经济增长要素效率的治理嵌入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省际资本效率、劳动效率、人力资本效率和技术创新效率存在异质性;行政、市场和社会三种治理方式及其交互项通过显著影响基本驱动要素的效率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因此,在分析经济增长时,既要考虑基本驱动因素,也要考虑治理嵌入性因素对影响要素效率的作用,同时要根据各省之间影响的异质性和不同时期的趋势,围绕效率的提升设计政策体系,以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嵌入 经济增长 要素效率 多层统计模型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基于中介效应视角
11
作者 谢丙瑶 陶建宏 《中国商论》 202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双碳”背景下,随着国家提出构建市场导向全链条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我国企业开始逐步进行绿色转型发展,绿色创新是关键步骤。企业进行绿色创新时会面临融资约束、风险管理、技术成本等诸多挑战,研究快速发展的数字金融如何帮助企业解... “双碳”背景下,随着国家提出构建市场导向全链条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我国企业开始逐步进行绿色转型发展,绿色创新是关键步骤。企业进行绿色创新时会面临融资约束、风险管理、技术成本等诸多挑战,研究快速发展的数字金融如何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促进绿色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中介效应视角,本文总结梳理了现有文献中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路径,并提出相应评述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企业绿色创新 融资约束 风险规避 中介效应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服务业开放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
12
作者 徐姗 张朝凤 《信息与管理研究》 2024年第1期90-103,共14页
分析服务业开放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显著促进了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且对绿色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检验显示:服务业开放主要通过人力资本优化和创新能力提升两条路径间接提... 分析服务业开放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显著促进了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且对绿色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检验显示:服务业开放主要通过人力资本优化和创新能力提升两条路径间接提升绿色发展效率,其中创新能力提升的中介效应更明显。异质性检验表明:服务业开放对东部绿色发展效率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整体和中西部地区。研究结论为新发展格局下持续扩大服务业开放促进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开放 绿色发展效率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人力资本 创新能力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欢欢 刘传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10,共6页
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从新技术、新经济和新业态三个维度构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统计测度,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解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采用Kernel... 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从新技术、新经济和新业态三个维度构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统计测度,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解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采用Kernel密度估计和Moran’s I揭示其空间演变趋势及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东部地区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区域非均衡发展态势明显。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差异呈波动上升态势,区域间差异是主要来源。全国和四大地区的核密度曲线主峰位置均呈现右移态势,并存在右拖尾现象。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区域协同
下载PDF
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如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长海 王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91,共15页
地方政府生态保护的策略性行为选择是影响其生态保护力度的关键因素。该研究在对各省份生态保护力度指数测度的基础上,将生态保护与有为政府相结合,从策略性行为选择的视角,考察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内在机理和... 地方政府生态保护的策略性行为选择是影响其生态保护力度的关键因素。该研究在对各省份生态保护力度指数测度的基础上,将生态保护与有为政府相结合,从策略性行为选择的视角,考察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内在机理和市场化程度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机制,并以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上述机理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各省份的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指数均显著提升;地理分区的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指数,表现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依次递减,南方地区大于北方地区的格局;而增速则相反,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依次递增,南方地区慢于北方地区;地理分区之间的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梯度差表现为缩小的趋势;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为“U”型特征,当前的影响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②本地政府生态保护力度对邻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具体溢出效果取决于地方政府间生态保护的策略性行为选择;地理邻近省份间的策略性行为选择为“逐底竞争”,其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反向;经济邻近省份间的策略性行为选择为“竞相向上”,其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同向。③市场化程度是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节机制;市场化程度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表现为强化效应;且随着市场化程度提升,地方政府生态保护力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U”型曲线拐点值将向左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力度 经济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不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优慧 杨志江 叶慧铮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95-104,共10页
基于环境规制实际强度与拐点强度距离视角解读了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不平衡的形成机理,并依据2001—2019年中国省(区、市)工业部门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实际强度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U”形关系,中国环境规... 基于环境规制实际强度与拐点强度距离视角解读了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不平衡的形成机理,并依据2001—2019年中国省(区、市)工业部门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实际强度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U”形关系,中国环境规制因实际强度整体较弱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是负向的,但样本期末环境规制的实际强度已迈过拐点强度,继续严格实施环境规制有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和行业结构绿色化程度较高,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拐点强度较低,其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步拉大;在中国区域间环境规制政策非均衡实施的背景下,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实际强度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明显较高,而环境规制拐点强度又较低,即环境规制实际强度与拐点强度的距离较大,导致东部地区原本领先于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优势进一步彰显,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不平衡问题不断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区域不平衡 拐点强度
下载PDF
铁路客运行业投资和消费耦合效应研究
16
作者 颜颖 叶蜀君 李红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7,共10页
铁路股权投资和运输产品消费过程中,存在着铁路股权投资者和运输产品消费者一体化现象,其主要原因推断为,投资可通过产品组合效应、价格折扣效应、增强会员权益效应促进消费;消费可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效应、增加投资信心心理效应促进投... 铁路股权投资和运输产品消费过程中,存在着铁路股权投资者和运输产品消费者一体化现象,其主要原因推断为,投资可通过产品组合效应、价格折扣效应、增强会员权益效应促进消费;消费可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效应、增加投资信心心理效应促进投资。由此,可缓解铁路运输企业融资约束,扩大运输生产能力,提升运输服务品质,从而实现投资收益和消费效用双促进。据此,本文提出铁路投资和消费耦合效应假说,在微观视角下将个体投资和消费行为纳入同一框架,从投资消费者个体行为心理和偏好出发,聚焦于个体这一经济活动主体,运用铁路客运行业投资和消费全样本数据,对铁路客运行业一体化投资消费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投资和消费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强化效应,即存在投资和消费耦合效应,表现为:具有消费行为的投资者在所有投资者中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具有消费行为的人群在全社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一体化投资消费者的消费额度显著高于其他消费者,且在年龄段分组中表现出同样特征;投资额度在2 000股以上的一体化投资消费者的投资与消费额度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企业可将投资和消费政策进行捆绑,通过会员消费返利和附加会员权益等方式,强化一体化投资消费者的投资和消费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运 投资 消费 耦合效应
下载PDF
流失中的增长:中小城市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收敛研究
17
作者 江曼琦 卢星宇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9,共13页
基于2010-2020年的中小城市面板数据,从“城-城”劳动力流动视角探讨技能人口流迁及回流对中小城市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使用人口普查和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小城市既存在大量技能人口的迁出,也存在高比例人口回流,且二者存在正相关... 基于2010-2020年的中小城市面板数据,从“城-城”劳动力流动视角探讨技能人口流迁及回流对中小城市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使用人口普查和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小城市既存在大量技能人口的迁出,也存在高比例人口回流,且二者存在正相关;理论模型表明,技能人口流动与来自发达地区的人口回流将促进迁出地经济向迁入地收敛。基于面板双向固定效应和空间计量的实证模型验证了理论推断,并发现技能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向溢出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人口流失的中小城市通过人口回流促进了本地城镇化率的提高和生产效率改善,进而提升了经济增长率。最后给出建议,中小城市应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和当地企业的培植;在对外部人才的招引中,应选择和本地生产率相匹配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人口流动 中小城市 人口回流 经济增长
下载PDF
完善“飞地经济”利益共享机制方略
18
作者 刘祥 《开放导报》 2024年第5期75-82,共8页
“飞地经济”是新时期“先富带动后富”、以产业共建解决发展不均衡问题的重要载体。利益共享机制是“飞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缺乏国家层面的指导细则,受制于在地统计管理办法,协议承诺的产值、税收等经济指标分成难以兑... “飞地经济”是新时期“先富带动后富”、以产业共建解决发展不均衡问题的重要载体。利益共享机制是“飞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缺乏国家层面的指导细则,受制于在地统计管理办法,协议承诺的产值、税收等经济指标分成难以兑现等掣肘,成为当前“飞地”园区普遍运行不畅和有可能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对此,需要高度重视利益共享机制在“飞地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谋划控制投资的规模,减少利益共享资金压力;构建多元化的收益来源,做大利益共享“蛋糕”;加强顶层设计,为“飞地经济”提供政策指导;优化“飞出地”考核方式,设立利益共享激励指标等,出台“飞地”园区利益分成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构建多元化盈利模式和利益共享机制,打破跨区域管理制度与政策壁垒,促进“飞出地”“飞入地”的合作共赢,保障“飞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地经济” 利益共享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低碳经济下供应链运营决策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协同作用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金泉 温素彬 +1 位作者 李慧 吕欣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3,共7页
由制造商和零售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如何实现制造商和零售商自发地发展低碳经济?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层面阐述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策略选择问题。接着,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策略组合下的均衡条件,... 由制造商和零售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如何实现制造商和零售商自发地发展低碳经济?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层面阐述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策略选择问题。接着,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策略组合下的均衡条件,并运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在低碳技术和低碳营销策略组合下,内外部因素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均衡利润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碳减排量敏感系数、营销努力敏感系数、碳交易价格、低碳补助、碳税比例在某一取值范围内时,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为低碳技术和低碳营销,政府、企业、消费者才能有效协同。同时,碳税比例和低碳补助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在满足低碳技术策略和低碳营销策略的均衡条件下,制造商低碳努力水平正向影响零售商低碳营销水平;在低碳技术和低碳营销的策略组合下,通过提高碳减排量敏感系数、营销努力敏感系数、单位产品低碳补助,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从而提升低碳供应链的整体利润;当单位产品碳排放量较低时,碳交易价格升高也能提升低碳供应链的整体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演化博弈 供应链 碳减排
下载PDF
中国城市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及产业特性分析
20
作者 崔丹 吕爽 +1 位作者 黄一诺 李国平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85-98,共14页
基于2018—2020年中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创新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比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创新链角度深入分析中国城市专利创新效率和产业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类型,以及各类型创新效率城市的产业特性。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的专利创... 基于2018—2020年中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创新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比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创新链角度深入分析中国城市专利创新效率和产业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类型,以及各类型创新效率城市的产业特性。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的专利创新效率呈增长态势,产业创新效率呈负增长态势,且区域差异不断扩大,空间不均衡现象明显;高专利效率高产业效率城市和低专利效率高产业效率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高专利效率低产业效率城市和低专利效率低产业效率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其中绝大多数城市没有上市高新技术企业。针对创新效率不同的城市有必要采取差别化的创新策略,进一步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在提升各类城市专利创新水平的同时,需更加重视专利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链 专利创新效率 产业创新效率 投入产出比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