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1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基于农民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春 赵予宁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在城乡关系的不断演进中,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内在逻辑与融合路径。“以农民发展为核心,以国家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制度优化创新为抓手,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协同推进”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逻辑,其与农民中心逻辑、市场... 在城乡关系的不断演进中,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内在逻辑与融合路径。“以农民发展为核心,以国家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制度优化创新为抓手,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协同推进”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逻辑,其与农民中心逻辑、市场逻辑等具体逻辑,以及农民发展与市民发展协同、农民积极性创造性与农民收益协同、制度优化创新与战略规划协同、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协同等协同逻辑,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应深刻认识城乡关系的主要矛盾,全力推进以农民发展为核心的城乡融合发展;科学利用制度优化创新规律,全面推进战略规划引领的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把握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促使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农民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城乡关系 政府与市场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上中游地区城市工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以成渝经济圈和武汉都市圈为例
2
作者 陈建明 钱慕凡 周申蓓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4期50-61,共12页
实现最优工业生态效率对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上中游代表性地区成渝经济圈和武汉都市圈26个城市2010—2021年工业生态效率,通过Arcgis可视化工具对比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 实现最优工业生态效率对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上中游代表性地区成渝经济圈和武汉都市圈26个城市2010—2021年工业生态效率,通过Arcgis可视化工具对比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运用Tobi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别识别工业生态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两个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且与最优效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城市群内部的地级市之间效率值存在少部分两极分化的现象;3)工业生态效率受科技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对外开放水平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可达性对于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对外开放程度与科技研发投入对于工业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外商投资水平和增强科技研发投入质量以实现其对工业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为此,通过强化城市群内外部的融合发展、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提高长江经济带上中游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水平,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态效率 SBM模型 TOBIT模型 地理探测器模型 成渝经济圈 武汉都市圈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数字鸿沟的审视与弥合
3
作者 鲍凌云 宋颖 杨秀臻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197-200,共4页
探究城乡数字鸿沟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影响,利用文献调查法分析城乡数字鸿沟出现及存在的原因,探讨城乡数字鸿沟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方面给农村发展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城乡经济差距、城乡居民信息素养和文化观念差距等造成... 探究城乡数字鸿沟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影响,利用文献调查法分析城乡数字鸿沟出现及存在的原因,探讨城乡数字鸿沟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方面给农村发展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城乡经济差距、城乡居民信息素养和文化观念差距等造成城乡数字鸿沟存在且有拉大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措施,进一步论证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 数字鸿沟 审视 弥合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其驱动路径 被引量:7
4
作者 段锴丰 施建刚 +1 位作者 吴光东 华雯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61,共12页
科学把握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是解决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的关键,而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则是其动力机制的主要内容。为此,该研究首先采用扎根理论提取了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因素,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动力因素模型;随后采用解... 科学把握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是解决中国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的关键,而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因素则是其动力机制的主要内容。为此,该研究首先采用扎根理论提取了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因素,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动力因素模型;随后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重点探究了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动力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从而探明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驱动路径。研究发现:①“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这一复杂系统主要包含13个关键动力因素,且可进一步被归纳为内生动力、外生动力、基础动力、协同动力和环境动力5大类。②城乡融合发展动力因素系统是一个包含5层动力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③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驱动路径为“基础动力→外生动力→内生动力→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关键动力因素内涵分析的具体对应范畴为“战略发展环境→人才引进及培养→科技化和信息化→公共财政制度优化→城乡要素市场化程度→城乡融合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城乡资源要素配置方面的功能、持续转化政府经济职能、借力新型信息技术赋能城乡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加强城乡协同合作充分释放协同治理效能、因区施策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强化顶层设计等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扎根理论 解释结构模型 动力因素 驱动路径
下载PDF
云南省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永东 杨子生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4期533-545,共13页
基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同关系,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三者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面板Tobit模型测算2005—2020年云南省及其16个州市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 基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同关系,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三者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面板Tobit模型测算2005—2020年云南省及其16个州市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区域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整体上,云南省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和协调度都呈现上升态势,但三者水平还需提高,云南省三大系统的相互作用程度逐渐增强,耦合类型的空间差异性逐渐变小;②三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的空间差异性较为明显,表现出滇中>滇西>滇南>滇东的分异特征,协调度增长速度以保山市、临沧市和文山州最高;③总体基尼系数逐渐缩小,各区域之间以及区域之间城乡差距仍然是构成云南省基尼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④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能力、对外开放水平以及旅游活力大体上对于云南省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产业二元性结构水平则不利于三者的协同发展,影响三者耦合协调度的因素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共同富裕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明圆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共6页
选取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乡村产业振兴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高乡村产业振兴水平... 选取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乡村产业振兴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高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正向影响农民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的影响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合理规划农村资源,探索农业差异化发展路径,以期为加快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乡村产业振兴 农民共同富裕 农业发展 智能化转型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柳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24-42,共19页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两个“轮子”,也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引擎”,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两大重要支柱,而城乡融合发展正是这两大战略支柱的结合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不是对立关系,而是...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两个“轮子”,也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引擎”,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两大重要支柱,而城乡融合发展正是这两大战略支柱的结合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从其内涵和互动关系可以看出,这两大战略都是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国民福利、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协调和高水平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协同发展,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追求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同发展,既需要两大战略各自实现较高水平的发展,也需要两大战略在发展过程中的耦合协同实现和谐。因此,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需要依托式、吸收式、反哺式以及互惠式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耦合 协同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城乡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
8
作者 孙爱军 张建平 葛扬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24,共13页
科学认识数字经济与城乡差距的关系对于实现城乡融合有着重要意义。数字经济以数据作为主要劳动对象,以现代信息网络平台为劳动工具,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生产业态,通过重组经济结构,作用于城乡差距的变化规律。具体而言,从互联... 科学认识数字经济与城乡差距的关系对于实现城乡融合有着重要意义。数字经济以数据作为主要劳动对象,以现代信息网络平台为劳动工具,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生产业态,通过重组经济结构,作用于城乡差距的变化规律。具体而言,从互联网经济与数字金融两个维度衡量数字经济水平,并从城乡收入数量差距、城乡消费总量差距、城乡消费结构差距3个维度构造城乡差距指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采用地理邻接关系的二进制和地理距离两种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别从时间维度和区域视角对数字经济作用城乡差距的经济学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差距,在使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检验后,结果依旧稳健。二是在机制分析层面,数字经济会通过市场化程度、劳动力配置和营商环境对城乡差距起到缩小作用。三是数字经济对城乡差距有显著为负的直接效应,即本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凭借“集聚效应”显著缩小本地区的城乡差距;间接效应为正,即由于“虹吸效应”的存在,本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会显著扩大相邻地区的城乡差距。在此基础上,从厚植有利于农村数字化发展的数字沃土、完善数字经济下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体制机制与构建数字经济成果共享机制等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差距 市场化程度 劳动力配置 营商环境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9
作者 薛见寒 吴伟斌 林丽雪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2-71,共10页
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发展思想是我国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城乡融合发展新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物... 马克思主义的城乡融合发展思想是我国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城乡融合发展新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从领导力量、根本目标、特征使命等方面赋予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新的时代内涵。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应并重考虑城市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强化城乡融合发展顶层设计;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建设全面融合的城乡现代产业体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升城乡现代化公共服务水平;构筑城乡生态环境治理保障机制,促进城乡文化共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 时代内涵 融合路径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国土开发强度与城乡融合时空适配及交互影响
10
作者 谭佳欣 王凯 刘美伦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07-2014,共8页
运用数列匹配度和Kernel核密度分析武陵山片区国土开发强度与城乡融合的适配度时空演化特征,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探究二者之间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武陵山片区国土开发强度和城乡融合的适配类型由中级适配向初级... 运用数列匹配度和Kernel核密度分析武陵山片区国土开发强度与城乡融合的适配度时空演化特征,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探究二者之间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武陵山片区国土开发强度和城乡融合的适配类型由中级适配向初级适配转变,各县(市、区)绝对差异存在收敛特征,适配度空间结构稳定性有待提升。(2)国土开发强度与城乡融合之间存在正向交互影响,城乡融合对国土开发强度的作用大于国土开发强度对城乡融合的作用,且县(市、区)之间国土开发与城乡融合模式存在“模仿效应”。(3)国土开发强度与城乡融合的交互影响存在空间负溢出效应。邻近地区国土开发强度对本地城乡融合具有抑制作用,同样邻近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高也会降低本地国土开发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开发强度 城乡融合 时空适配 交互影响 武陵山片区
下载PDF
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防止规模性返贫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敏兰 李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1期24-25,共2页
县域城乡产业融合是我国农业经济改革的重要形态,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有效路径。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分析致贫因素,剖析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与防规模性返贫的关系,最后提出县域城乡产业融合... 县域城乡产业融合是我国农业经济改革的重要形态,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防止规模性返贫的有效路径。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分析致贫因素,剖析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与防规模性返贫的关系,最后提出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防止规模性返贫实现路径以及政策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城乡产业融合 防规模性返贫 实现路径 政策体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内在机理与实证检验
12
作者 顾乐琼 牛丽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5-110,共6页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所在,数字化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数字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所在,数字化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数字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与经验证据。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各省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但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数字化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是数字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渠道;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对中西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更明显;门槛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下载PDF
电子商务对城乡产业协同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各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13
作者 张小永 张力 武雪亮 《中国商论》 2024年第22期39-43,共5页
城乡产业协同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农村发展困境、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电子商务通过信息流通与共享、供应链优化与资源整合、资金流通与金融融合等机制,对城乡产业协同产生积极影响。鉴于此,文章首先构建电子商务和城乡产业... 城乡产业协同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农村发展困境、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电子商务通过信息流通与共享、供应链优化与资源整合、资金流通与金融融合等机制,对城乡产业协同产生积极影响。鉴于此,文章首先构建电子商务和城乡产业协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电子商务和城乡产业协同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模型,并采用2016—2022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对城乡产业协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在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电子商务对城乡产业协同的作用力反而较弱;在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其对城乡产业协同的作用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城乡产业协同 区域异质性 城乡产业经济 供应链优化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城乡融合的逻辑与路径研究
14
作者 张皓博 赵二牛 《中国商论》 2024年第21期30-33,共4页
为了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为国家创新发展进一步明晰了行动方向。城乡融合是在“新四化”背景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措施,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 为了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为国家创新发展进一步明晰了行动方向。城乡融合是在“新四化”背景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措施,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过程。本文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种逻辑进行分析得出,新质生产力丰富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意蕴,也提出了诸多现实挑战。为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并确保其连续性,我国应从聚焦顶层设计、发挥主体动能、整合创新资源等多个层面推进,以期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乡融合 三重逻辑 高质量发展 国家创新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山东省中西部县域为例
15
作者 赵业程 何纪祥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8期61-67,共7页
县域作为城乡融合推进的关键纽带,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城镇化体系构建的主要载体。以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县域为例,立足中西部县域新型城镇化现状,从产业分工、要素流动、空间协同以及保障服务等方面对县... 县域作为城乡融合推进的关键纽带,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城镇化体系构建的主要载体。以山东省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县域为例,立足中西部县域新型城镇化现状,从产业分工、要素流动、空间协同以及保障服务等方面对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相应建议举措,即借助城乡产业合理分工、要素高效流动、空间优化布局及城乡社会保障统筹一体化推进,实现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发展的互动融合,助力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县域新型城镇化 城乡融合发展 山东省中西部
下载PDF
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关系分析与应对 被引量:80
16
作者 张侠 赵德义 +1 位作者 朱晓东 彭补拙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6-499,共4页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多方的利益博弈过程,利益协调是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难点所在。文章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方法,对城中村改造中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城市政府、开发商、城中村村民的利益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改造过程中的主要利益冲突,...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多方的利益博弈过程,利益协调是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难点所在。文章利用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方法,对城中村改造中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城市政府、开发商、城中村村民的利益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改造过程中的主要利益冲突,并得出了明确各自合理利益所在是改造成功的必要前提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政府公权力;确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拆迁补偿机制;建立利于利益相关者参与及权利保障的项目社会评价制度;探索与市场经济条件相适应的安置模式等应对措施。最后介绍了石家庄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利益相关者分析 协调 应对 石家庄
下载PDF
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81
17
作者 张竟竟 陈正江 杨德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1,共7页
科学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城乡关系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城乡关系的实质为着眼点,对城乡协调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城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了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这是从系统的角度... 科学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城乡关系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城乡关系的实质为着眼点,对城乡协调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城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了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这是从系统的角度科学评价城乡关系所做的初步尝试,目的是为制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提高城乡空间组织化程度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协调度 模型 应用 乌鲁木齐
下载PDF
“要素—空间—功能”视角下的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基于成都郫都区东林片区的分析
18
作者 应寿英 郭耀辉 +3 位作者 杜兴端 母陈 谢蕾 王天一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77-82,共6页
大都市近郊区地处城乡交错地带,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前沿阵地,破解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面临的现实难题,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理论,从“要素—空间—功能”视角分析,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发展在要素融合、空间... 大都市近郊区地处城乡交错地带,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前沿阵地,破解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面临的现实难题,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理论,从“要素—空间—功能”视角分析,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发展在要素融合、空间融合、功能融合等方面皆面临困境。成都市郫都区东林片区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实施城乡一体化规划构建城乡空间融合发展格局、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多元转化推动城乡生态融合、建设城乡产业融合示范载体推动城乡产业耦合联动等措施,对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推进大都市近郊区城乡融合发展,应以完善土地市场为切入点,破除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以加强顶层规划为前提,重构城乡融合空间体系,以完善生态价值转化机制为核心,增添城乡融合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大都市近郊区 要素—空间—功能 成都市郫都区
下载PDF
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 被引量:209
19
作者 王成新 姚士谋 陈彩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城市和农村是两种主要的人类居住群落。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却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空心化问题。以山东省新泰市北公村为例,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总结了村落空心化发展的三个阶段,阐明了村落向心力与离心力失衡... 城市和农村是两种主要的人类居住群落。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却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空心化问题。以山东省新泰市北公村为例,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总结了村落空心化发展的三个阶段,阐明了村落向心力与离心力失衡、经济发展迅速和观念意识落后、新房建设加速和规划管理薄弱等三大矛盾是村落空心化的内在机制,针对村落空心化对耕地资源、小康社会建设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等带来的不利影响,站在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从管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聚落 空心化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山东省城乡发展协调性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45
20
作者 王富喜 孙海燕 孙峰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328,共6页
遵循全面性、主导性、可比性及可获得性原则,构建了城乡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出山东省17地市城市子系统和农村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城乡协调度系数对各地市城乡发展协调性进行了分析评... 遵循全面性、主导性、可比性及可获得性原则,构建了城乡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出山东省17地市城市子系统和农村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城乡协调度系数对各地市城乡发展协调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①山东省城乡发展协调性空间差异非常明显,总体而言,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②城乡协调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乡发展协调性越好。③协调是个相对、动态的概念,城乡协调发展亦没有绝对的标准,同样的协调度反映的信息不一定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发展协调性 城乡协调度 城市子系统 农村子系统 山东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