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5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赋能农户增收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基于CRRS 2022农户调查数据 被引量:1
1
作者 马翠萍 刘文霞 方燕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78,共10页
从粮食单产与农业生产效率两方面构建种粮农户增收的理论框架,并借助CRRS 2022年农户调查数据样本,实证检验农业生产中数字技术采用对种粮农户的增收效应。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农业生产中数字技术采用显著促进了种粮农户收入增加。分别使... 从粮食单产与农业生产效率两方面构建种粮农户增收的理论框架,并借助CRRS 2022年农户调查数据样本,实证检验农业生产中数字技术采用对种粮农户的增收效应。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农业生产中数字技术采用显著促进了种粮农户收入增加。分别使用工具变量估计、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和安慰剂检验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依然稳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农业生产中数字技术通过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农业机械作业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单产水平,实现种粮农户增收。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采用对种粮农户增收具有异质性。数字技术对那些在村里担任职务、经营规模更大的种粮农户增收效应更明显。未来应通过夯实农业数字发展根基、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等途径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促进种粮农户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技术 农业生产 农户收入
下载PDF
深入学习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精神 被引量:2
2
作者 孔祥智 李愿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理路。其核心在于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向四个维度进行阐释分析:一是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二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三是促进... 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理路。其核心在于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向四个维度进行阐释分析:一是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二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三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四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将农业现代化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在顶层设计角度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问题作出回应。认真理解与贯彻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有助于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这对于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脉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城乡融合发展
下载PDF
数智化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科学内涵、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许秀川 王浩力 《当代金融研究》 2024年第6期1-14,共14页
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数智化是主攻方向。对数智技术、农业数智化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进行概念界定,指出高... 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数智化是主攻方向。对数智技术、农业数智化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进行概念界定,指出高素质农业劳动者和范围更广的农业劳动对象、高技术含量的农业劳动资料、农业科技和管理创新构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科学内涵。同时,从提供基础性资源、创造高水平人才支撑、夯实科技保障、打造新业态新模式四方面构建数智化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最后,提出通过数智化优化传统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完善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立农业数智人才培育体系和围绕农业绿色发展进行战略布局等路径,以数智化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数智技术 农业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农业保险、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绿色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军 庄春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9-80,共22页
本文构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理论框架,系统分析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渠道,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性发挥灾后赔付作用,增加农民收益,... 本文构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理论框架,系统分析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渠道,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性发挥灾后赔付作用,增加农民收益,产生福利效应;农业保险的政策性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和风险偏好,而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产生技术进步效应。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有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绿色发展
下载PDF
面向水土生态系统服务协同的土地利用模拟
5
作者 荐圣淇 丁欣明 余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470-9484,共15页
针对水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相关成果难以应用到实际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问题。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在小流域尺度上划分土地利用结构,结合InVEST模型探究土地利用结构对水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以阳泉市为... 针对水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相关成果难以应用到实际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问题。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在小流域尺度上划分土地利用结构,结合InVEST模型探究土地利用结构对水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以阳泉市为典型区,设置多情景,结合多目标优化算法和PLUS模型进行未来土地利用模拟。结果表明:在小流域尺度上,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划分为6类。农地结构、林地结构、农地-草地结构、草地结构、农地-林地-草地结构、裸地结构,最优土地利用占比分别是0.6—0.7,0.5,0.45/0.4(农地/草地),0.75—0.85,0.15/0.4/0.25—0.35(农地/林地/草地)。各土地利用结构中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约束曲线基本上是驼峰型、凹波、半凹波和凸波。从未来的土地利用数量上看,3种情景下水域和灌木面积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对照情景中城建用地面积最大,基准情景次之,协同情景最小。3种情景下,阳泉市均以城市建设为中心,向外依次为耕地、草地和林地的层次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土地类型之间存在替代规律,即城市建设倾向于取代耕地和草地,草地则可能取代林地和耕地,而林地则可能与草地发生替代关系。研究成果对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 多目标优化 约束线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藏粮于地:土地利用对粮食单产的影响
6
作者 刘晗 张应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46-54,共9页
基于“藏粮于地”战略背景,采用全国10省(区、市)950户农户数据,在将土地利用分为规模经营、可持续耕作、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土地利用对农户粮食单产的影响效应与路径。结果... 基于“藏粮于地”战略背景,采用全国10省(区、市)950户农户数据,在将土地利用分为规模经营、可持续耕作、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土地利用对农户粮食单产的影响效应与路径。结果表明:规模经营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呈先增后减趋势,即呈倒“U”形关系,可持续耕作能够显著提升粮食单产,而结构调整显著负向影响粮食单产;规模经营在可持续耕作、结构调整影响农户粮食单产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对于耕地禀赋不同的农户,规模经营、可持续耕作对农户粮食单产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粮食单产 规模经营 可持续耕作 结构调整
下载PDF
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内涵、基础与路径
7
作者 孔祥智 赵雪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40,共10页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明确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等目标相辅相成,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手段与前提。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及对恰亚诺夫的农民经...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明确了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等目标相辅相成,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手段与前提。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及对恰亚诺夫的农民经济理论的辩证思考与总结可知,现代化大产业切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关于现代农业的方向判断,又充分吸收了恰亚诺夫的小农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分析比较中国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发展情况可知,当下中国农业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弱势和短板,要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需要进一步落实“大农业”、实施“大科技”、贯彻“大开放”、践行“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现代化大产业 大农业观 农业产业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 劳动消费均衡论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洞庭湖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谭洁 刘琴 +2 位作者 唐晓佩 谭雪兰 刘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6,共7页
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对1996—2020年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呈现出“三增三减”特征,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程度较为显著,水... 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对1996—2020年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呈现出“三增三减”特征,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变化程度较为显著,水域和草地次之,耕地和林地的变化程度最小。(2)总净碳排放量呈不断上升趋势,碳排放高值区由中部转向西、东、南部,土地利用碳足迹压力指数始终大于1,以0.54的年均增幅不断上升。(3)人均GDP、单位GDP用地面积和单位土地碳排放强度是影响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因子,人均GDP和单位GDP用地面积分别成为促进和减缓洞庭湖区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LMDI模型 洞庭湖区
下载PDF
1990~2020年赤峰市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9
作者 图雅 敖登高娃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67-180,共14页
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90、2000、2010和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40年间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空间变化及程度变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区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 草地、耕地和林地是研究区主要地类,四个... 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90、2000、2010和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40年间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空间变化及程度变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区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 草地、耕地和林地是研究区主要地类,四个时期草地均占总面积40%以上,耕地和林地的占比分别为22%和14%左右,在研究时期草地转移最大,其次为林地、耕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和水域。赤峰市各类土地利用重心迁移具有差异性,赤峰市各辖旗县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均大于0,表明赤峰市整体上土地利用程度加深,处于发展时期,整体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高。(2) 景观生态评价方面:赤峰市1990~2020年的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分别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随着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研究区生态安全状况趋于恶化。从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来看,研究区生态风险等级主要以中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为主。赤峰市1990~2020年的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变化并无差异。整体风险由中心向四周梯度递减,呈“较高–中–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赤峰市
下载PDF
有土斯有粮: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粮食单产吗? 被引量:6
10
作者 钱龙 杨光 钟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43,共12页
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政策实践,高标准农田建设被期待能够有效实现粮食增产和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27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探索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 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政策实践,高标准农田建设被期待能够有效实现粮食增产和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于27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探索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能显著提高粮食单产。替换核心变量、进行非参数估计和考虑内生性的稳健性检验,均证实上述发现可信。(2)机制验证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通过提升规模经营、促进技术进步和降低生产风险三大路径来提高粮食单产。(3)异质性分析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起伏度较小地形、粮食主产区、较发达地区的粮食单产促进效应更大。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确实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需扎实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 高标准农田建设 粮食单产 粮食安全
下载PDF
基于LUCC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以祁连山区域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鑫 李广 李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2-1505,共14页
分析祁连山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该区土地高效开发利用、生态恢复与保护机制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撑。基于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改进的当量因子定量评估祁连山区域不同历史时期的... 分析祁连山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该区土地高效开发利用、生态恢复与保护机制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撑。基于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改进的当量因子定量评估祁连山区域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合空间自相关及GIS空间统计方法,探究研究区不同乡镇的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0-2020年,研究区主要土地类型为未利用地、草地、林地、耕地,总覆盖率在93%以上。其中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动态度变化最大。2)1980-2020年,祁连山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170.8285×10^(8)元,其中草地、林地和水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占78%,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的生态服务价值占60.14%。3)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正相关性较明显,空间集聚程度较高。高值聚集区有由增加向减少转变的趋势,低值聚集区逐年增加。4)1980-2010年,祁连山区域南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于北部,北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2010年后有增加趋势,但研究区南北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还未达到均衡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当量因子 动态度 时空变化 空间自相关 聚集区
下载PDF
重庆市土地利用冲突多尺度时空演化与多情景演化模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朝阳 张军以 +1 位作者 李海懿 苏维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4-1039,共16页
土地利用冲突是区域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识别、测度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明晰其时空演化格局,有助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重庆市为例,基于景观格... 土地利用冲突是区域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识别、测度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明晰其时空演化格局,有助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重庆市为例,基于景观格局构建了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从县域、镇域以及格网3个尺度全面和系统地分析了1995—2020年重庆市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耦合多目标规划(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MOP)-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ta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拟了重庆市2030年不同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格局。结果表明:(1)1995—2020年重庆市县域、镇域与格网不同尺度下的土地利用冲突格局具有较大相似性,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重度冲突区主要分布在重庆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区县建成区。土地利用一般冲突区主要分布于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冲突有所加剧,其中土地利用重度冲突区占比增加了3.09%。(2)1995—2005年重庆市土地利用冲突区主体位于乡村地域,但冲突程度较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及人口的集聚,2005年后土地利用冲突热点区域的城市地域集聚效应显著,城市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冲突区面积和土地利用冲突度均显著提升。(3)区域土地利用冲突空间格局不仅受到了人为经济社会活动的驱动影响,在空间格局上受自然生态环境基底影响显著,其中地形地貌的限制加剧了土地利用重度冲突区。(4)不同发展情景模拟中经济优先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最为严重,生态优先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最小,可持续发展情景兼顾了经济和生态发展的用地需求,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处于中间范围,但区域发展总福利最大,是未来区域发展路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冲突 多目标规划 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重庆市
下载PDF
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宝玉 刘婷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4,共14页
本文在探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两种理论观点之争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系统考察了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 本文在探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两种理论观点之争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系统考察了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加入合作社能够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推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经测算,当前中国家庭农场最优经营规模为188亩,因而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仍有扩大的空间。其次,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存在异质性,收入水平高、社会资本水平低和自有机械化水平低的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更明显。再次,加入合作社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主要来自内部服务获取机制和外部资源获取机制,且合作社所提供的销售服务和金融支持对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扩大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最后,耕地细碎化程度负向调节家庭农场加入合作社的规模扩大效应,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加入合作社的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本文的研究为推动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其与合作社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 合作社 内部服务获取 外部资源获取 耕地细碎化程度
下载PDF
土地管理改革提速 增强优势地区土地要素保障
14
作者 王红茹 《中国经济周刊》 2024年第8期42-47,共6页
近期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此次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同宏观政策、区域发展... 近期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此次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同宏观政策、区域发展更加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协调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要素 土地管理制度 要素配置 国土开发 宏观政策 全面深化改革 高质量发展 精准性
下载PDF
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势力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丹 曾萤 刘自敏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102,共16页
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但鲜有文献从市场势力视角研究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激励。为此,基于创新决策模型解释企业市场势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并采用2008—2021年农产品加工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DLW市场... 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但鲜有文献从市场势力视角研究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激励。为此,基于创新决策模型解释企业市场势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并采用2008—2021年农产品加工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DLW市场势力测度方法,建立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第一,市场势力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在使用Bartik工具变量和2SLS方法处理内生性后,该促进作用依然显著;第二,市场势力通过溢价效应和成本效应等机制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第三,市场势力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随着城市交通便利度、企业产权属性等不同呈现出异质性特征。需要从培育领军企业、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国有企业创新引领作用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从而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势力 技术创新 溢价效应 成本效应 Bartik IV
下载PDF
创新配置土地要素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逻辑、基本模式与路径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严金明 蒲金芳 夏方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共11页
研究目的:剖析土地要素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挖掘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土地要素的需求,探讨创新配置土地要素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施路径与实现机制。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要素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研究目的:剖析土地要素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挖掘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土地要素的需求,探讨创新配置土地要素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施路径与实现机制。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要素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遵循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逻辑、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相适应的结构演进逻辑、土地要素需求侧和供给侧结构性匹配的市场竞争逻辑、新质生产力需要适配新型生产关系的机制保障逻辑;(2)新质生产力发展可以具象化为4类基本模式,数字虚拟化生产模式需要数字产业支撑空间、特殊需求保障空间和宜居宜工复合空间,绿色低碳化生产模式需要循环利用生产空间、清洁能源供给空间和产业污染处理空间,智能制造化生产模式需要集约高效生产空间、灵活动态调整空间和多维功能融合空间,网络链接化生产模式需要物流仓储配送空间、自由功能组团空间和多元主体共享空间;(3)创新配置土地要素需要以数量精准保障新质生产力需求、以空间统筹协调新质生产力布局、以时序动态适应新质生产力变化,并以规划引导机制、市场决定机制和社会共治机制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结论:创新配置土地要素是保障新质生产力在空间上落位的关键,更是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手段。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深化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认知,在复杂性、多变性和动态性发展过程中不断细化生产模式,精准识别不同生产模式的具体实际需求,才能持续优化创新配置土地要素的实施路径与实现机制,从而有效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推进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土地要素 生产模式 创新配置
下载PDF
四川省大豆生产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洁 林正雨 +1 位作者 高文波 杜兴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9,共14页
四川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大豆种植的新兴地区和西南产区的重要组成,研究大豆生产格局对四川省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推动西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区市县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 四川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我国大豆种植的新兴地区和西南产区的重要组成,研究大豆生产格局对四川省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推动西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2000—2020年四川省183个区市县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指数、地理集中度系数、空间转移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最优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大豆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2000—2020年,四川省大豆产能波动上升,空间分布极不均衡,聚集水平逐步上升,并逐步向川中丘陵区集中;2)大豆生产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总体表现为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3)资源要素、比较收益、地理气候、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大豆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均高度显著,且呈现非线性增强、双因子增强的交互效应。资源要素投入、比较收益、海拔高程长期以来对大豆生产格局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乡村家庭规模的影响力提升较快,交通条件、地区GDP的影响力则总体呈下降趋势,耕作制度长期以来驱动力最弱。基于此,四川省大豆生产应着力破解耕地资源细碎化与劳动力短缺等资源环境约束,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川豆单产,并进一步优化大豆生产、农机、服务、保险等环节的政策保障。同时,应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等自然风险,健全农业领域自然灾害风险预警与防范机制,以进一步强化大豆产业的综合风险抵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产量 粮食安全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四川省
下载PDF
公路建设用地政策分析
18
作者 杨星 《中国公路》 2024年第9期22-25,共4页
我国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按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国家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并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关键词 建设用地 农用地 未利用地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严格控制
下载PDF
美国、欧盟和日本农业合作社发展经验及其借鉴 被引量:2
19
作者 毛世平 张帅 张舰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8,F0003,共15页
农业合作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本文选取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三个农业合作社发展最为成功的典型国家和地区,对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并归纳出可资借鉴的经验。首先,简要... 农业合作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本文选取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三个农业合作社发展最为成功的典型国家和地区,对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并归纳出可资借鉴的经验。首先,简要阐述了美国、欧盟和日本农业合作社的历史、职能和现状。其次,扼要分析了美国、欧盟和日本农业合作社内部组织结构和治理模式。再次,概括说明了美国、欧盟和日本政府对农业合作社所提供的法律、资金、税收、金融和教育咨询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最后,归纳总结了美国、欧盟和日本农业合作社发展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一是完善农业合作社的治理机制,坚守成员所有、成员控制和成员受益的原则,增加和强化普通成员在重大事项上的话语权。二是借鉴权责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其优势用于农业合作社的内部治理。三是政府应继续对农业合作社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支持政策应更精准化、更精细化。四是借鉴他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经验时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合作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社 国别分析 治理模式 政策支持
下载PDF
东北三省农业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素 被引量:7
20
作者 钱凤魁 王祥国 +2 位作者 顾汉龙 王大鹏 李鹏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0,共11页
推动农业低碳发展是应对气候威胁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IPCC和农用物资投入数据核算2000—2019年东北三省农业碳排放,利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通过LMDI指数分解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探究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 推动农业低碳发展是应对气候威胁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IPCC和农用物资投入数据核算2000—2019年东北三省农业碳排放,利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通过LMDI指数分解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探究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东北三省2015年农业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约为1759.66万t,较2000年(1048.19万t)增加67.88%,年均递增4.53%;研究期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态势,碳排放增量变动可划分为“波动上升期(2000—2009年)—过渡期(2010—2015年)—平稳下降期(2016—2019年)”3个阶段。化肥施用是主要碳源,占比75.12%。2)分解模型测算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其碳减排比例分别为207.31%、21.56%、20.72%;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表现出较强的推动作用,实现349.59%的碳增量。3)相较于单因子来说,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交互结果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呈非线性增强特征,农业劳动力规模与其他因素叠加均呈现出双因子增强的作用效果。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农业碳排放受周边地区影响且影响程度不断加强,同时碳排放关键驱动因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本研究成果为推动农业低碳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时空特征 驱动因素 LMDI模型 地理探测器 东北三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