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0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种植业保障我国食物安全战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昕儒 王秀东 +3 位作者 王济民 袁龙江 梅旭荣 吴孔明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2,共11页
种植业产品是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的关键,种植业的发展支撑了我国由“吃得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促进了居民膳食质量的逐步提升;新时期我国种植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压力、极端气候冲击以及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不稳等内外部风险因素的挑... 种植业产品是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的关键,种植业的发展支撑了我国由“吃得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促进了居民膳食质量的逐步提升;新时期我国种植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压力、极端气候冲击以及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不稳等内外部风险因素的挑战,亟需探讨可行性发展战略以确保食物安全。通过对2035年、2050年种植业食物供需形势预测后得出,未来我国粮食净进口主要集中在大豆和玉米,油菜籽和糖的自给水平将继续下降,花生和水果的自给水平将先降后升,蔬菜始终保持自给有余的态势。基于此,本文梳理了新时期保障我国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新时期种植业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的战略构想,主要包括采取种植业产品生产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资源高效利用与低碳生产推进、消费结构引导与健康观念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与装备支撑、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等战略举措,实施种植业科技创新、种植业产品质量提升、种植业生态保护、蛋白替代等重大工程。研究建议,坚持“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总体战略,分区域制定产业发展优先序,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与科技短板,健全重大危机应对战略体系,以此增强种植业发展水平,切实保障我国食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食物安全 供求预测 粮食供给保障
下载PDF
汇聚涓涓细流:农村电商的收入效应与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全国1809个县的证据 被引量:6
2
作者 展进涛 周静鑫 俞建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促进共同富裕的艰巨任务在农村、在农民,而发展农村电商是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收入增长、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探索。基于2014—2020年全国1809个县以及淘宝村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农村电商发展对县域农村... 促进共同富裕的艰巨任务在农村、在农民,而发展农村电商是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收入增长、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探索。基于2014—2020年全国1809个县以及淘宝村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农村电商发展对县域农村家庭收入的直接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与非电商村相比,农村电商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产生的收入效应在电商发展水平较低、经济聚集程度不高的地区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电商呈现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农村电商对周边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产生的溢出效应较大。国家推进电商进村应注重完善具有较好农业资源禀赋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提高特色农产品在电商市场中的差异化竞争力;鼓励农村电商跨区域发展,提倡农村电商先行区帮扶后进地区,促进农产品和农村要素流动汇聚涓涓细流,实现互利互惠共赢、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 淘宝村 农村居民收入 溢出效应 共同富裕
下载PDF
风险叠加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谭砚文 杨世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受地缘冲突、极端气候、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市场不稳定性显著增强。一方面,印度等主要粮食出口国陆续实施粮食出口限制政策以保障本国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厄尔尼诺现象下极端天气频发,叠加地缘政治经济冲突,引发新... 受地缘冲突、极端气候、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市场不稳定性显著增强。一方面,印度等主要粮食出口国陆续实施粮食出口限制政策以保障本国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厄尔尼诺现象下极端天气频发,叠加地缘政治经济冲突,引发新一轮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冲击我国粮食进口国际供应链。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应进一步优化饲料粮生产结构,有效降低粮食产后损失率,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推动中国粮企布局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并加大期货市场风险防范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国际供应链 生产结构 风险防范
下载PDF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核心任务、突出问题与关键举措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莹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2,共8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首先,梳理中国城乡关系的走向以及“三农”工作总抓手的转变,总结归纳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其次,针对在城乡融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首先,梳理中国城乡关系的走向以及“三农”工作总抓手的转变,总结归纳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其次,针对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完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三大核心任务。再次,研究发现:中国正面临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态环境短板挑战较大、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不畅、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程度不高、城乡收入失衡局面尚待扭转以及县域经济综合承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最后,从加速农业现代化转型、加强乡村治理、打破城乡制度性约束、加大农村公共资源投入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协调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汪全莉 叶茂琳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4年第1期61-66,76,共7页
文章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通过文献分析法阐述国内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研究现状,深入思考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现实价值,提出了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实施要点和建设策略。研究认为,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有利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 文章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通过文献分析法阐述国内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研究现状,深入思考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现实价值,提出了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实施要点和建设策略。研究认为,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有利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以文化发展带动乡村经济繁荣,进而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面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文化空间 空间重构 乡村振兴 公共文化服务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医保贫困治理政策转型研究:基于25省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6
作者 孙菊 董波 姚强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4期138-149,共12页
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我国医保贫困治理政策也在适时调整。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方法,基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主体协同三维框架,对25个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省份的医保贫困治理政策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转型前后我国医保贫困治理政... 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我国医保贫困治理政策也在适时调整。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方法,基于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主体协同三维框架,对25个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省份的医保贫困治理政策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转型前后我国医保贫困治理政策均注重实现保障水平公平合理的目标,服务能力提升目标运用相对较少;政策工具方面,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最多、环境型政策工具次之、供给型政策工具最少;政策协同方面,转型后政策部门主体间的协作不断增强,但部门主体间、政策部门与社会力量间的协作机制有待健全。由此,从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政策工具组合结构、健全医保贫困治理协同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新阶段完善我国医保贫困治理政策的建议,以适应新的治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医保扶贫 政策转型 贫困治理 政策文本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侯利民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习近平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粮食安全工作新思路,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形成了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逻辑和实... 习近平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粮食安全工作新思路,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形成了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确保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必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制定粮食安全战略规划;创新粮食服务管理机制;积极发挥粮食国际组织功能作用;构建粮食战略储备储运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粮食安全 重要论述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能遏制耕地“非粮化”吗?
8
作者 田红宇 付玮琼 祝志勇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8,共13页
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控制组,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实验组耕地“非粮化”程度下降了3.64%,表明高标准农田建... 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控制组,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实验组耕地“非粮化”程度下降了3.64%,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具有显著且持续强化的抑制效应,经过模型适用性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可信;该政策效应因区域粮食功能定位、粮食熟制、粮食作物种类和地形条件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粮食主产区、高熟制地区、水稻主种植区和非平原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地块规模扩张、种植模式变革和比较成本优势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抑制耕地“非粮化”的三条重要途径。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为:在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应加快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尽快补齐耕地质量短板;同时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利用优先序,彻底扭转耕地“非粮化”势头,为实现“藏粮于地”战略目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藏粮于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 耕地“非粮化”
下载PDF
“千万工程”与促进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逻辑研究
9
作者 赵建强 徐保根 李武艳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2,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理清土地综合整治、“千万工程”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对于探索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差距及其成因、探究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深化“千万工程”来促进长三角地区共同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理清土地综合整治、“千万工程”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对于探索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差距及其成因、探究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深化“千万工程”来促进长三角地区共同富裕的基本思路与路径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土地综合整治与“千万工程”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富裕是二者的最终目标,构建共富单元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长三角地区内部及其省市之间的共同富裕差距主要由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差异造成。在追求共同富裕和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应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为主线,基于土地综合整治和“千万工程”建设,推动国土空间资源要素配置与共同富裕现代化生产力布局优化相适应,在全域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和“产城人文景生”融合发展,推进区域治理水平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 土地综合整治 共同富裕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基于DEA模型的河北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业效率分析
10
作者 王莹 齐欢 +2 位作者 贾丽霞 张利娜 尚丹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00-107,共8页
以河北省1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调研及数据采集,筛选出影响农业科技园区产业运行的关键性投入、产出指标,基于DEA模型比较不同园区的产业运行效率,并针对有效园区进行投影分析,为提高园区运行效率提出了改进方向。结... 以河北省1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调研及数据采集,筛选出影响农业科技园区产业运行的关键性投入、产出指标,基于DEA模型比较不同园区的产业运行效率,并针对有效园区进行投影分析,为提高园区运行效率提出了改进方向。结果表明:河北三河、河北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DEA有效,多数园区存在投入产出效率不足的问题;技术效率上整体表现一般,投入要素的利用程度尚可;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基于此,针对各个园区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向,并深入剖析运行有效园区的创新发展策略,以期为河北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升产业效率,谋求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产业效率
下载PDF
播期对高寒地区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德志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1期2-5,共4页
以黑龙江省北部44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4个播期处理,播期依次间隔10d,研究播期对黑龙江省北部大豆品种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营养生长阶段与生殖生长阶段均显著缩短,生殖生长提前,生育进... 以黑龙江省北部44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4个播期处理,播期依次间隔10d,研究播期对黑龙江省北部大豆品种生育进程、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营养生长阶段与生殖生长阶段均显著缩短,生殖生长提前,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日数逐渐缩短;随着播期的推迟,大豆株高、底荚高、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小区产量均呈先略有增加后显著降低趋势;播期对品质影响不同,蛋白质含量先显著增加后显著下降,脂肪含量一直呈显著下降趋势,且不同播期品种的品质相关性随着播期的间隔延长,相关性越低,第1期与第4期参试品种的品质无相关性;筛选较稳定的高蛋白品种龙垦310、华疆5,稳定高油品种九研9、黑科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播期 产量 品质 筛选
下载PDF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裴育 包辰 《经济研究参考》 2024年第4期90-107,共18页
本文基于2008~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分析发现,... 本文基于2008~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基础设施通过作用于数字经济来拉动乡村振兴水平提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东部地区会显著促进乡村振兴。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要因地制宜持续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新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政策建议,丰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振兴水平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战略
下载PDF
粮食安全与国家战略的关系及战略调整研究
13
作者 刘彦平 李汉一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探讨了粮食安全与国家战略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进行战略调整以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稳定至关重要。为了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质量安全性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国家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和... 探讨了粮食安全与国家战略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进行战略调整以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稳定至关重要。为了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质量安全性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国家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和优化。调整包括改革农业生产模式、加强粮食储备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和强化政策支持等。通过优化调整措施,可以实现粮食安全与国家发展的良性互动。综上所述,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国家在政策和实践层面进行有效的战略调整,以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国家战略 战略调整 农业现代化 粮食储备体系 科技创新 国际合作 经济发展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能提升乡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吗?
14
作者 金绍荣 罗锐 张玉坤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20,共17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老年群体的数字红利不可忽视.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乡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统计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乡村老年人主观幸福...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老年群体的数字红利不可忽视.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对乡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统计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乡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利用工具变量法再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发现,互联网使用对中西部、北部和无子女在身边的乡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增强社会网络来提高乡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的新征途中,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数字乡村建设,加快适老化技术改良,释放数字红利;另一方面要加强乡村老年群体数字技能培训,引导其利用互联网拓展社会网络,提升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主观幸福感 乡村老年人 机制研究
下载PDF
乡村治理监督的内化机制及其调适路径——以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Z村为例
15
作者 龚春霞 曾翔 《地方治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51-65,M0004,共16页
治理监督是促进乡村有效治理、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监督体系的完善,监督要素日益深入并内化到乡村治理过程中。从实践来看,治理监督的内化包括完善基层组织、凝聚治理共同体、形成规则共治等3个阶段... 治理监督是促进乡村有效治理、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监督体系的完善,监督要素日益深入并内化到乡村治理过程中。从实践来看,治理监督的内化包括完善基层组织、凝聚治理共同体、形成规则共治等3个阶段。其中,组织继替的筛选机制、公共信任的整合机制、规则治理的约束机制是其得以内化的实践机制。当前,乡村治理监督内化面临组织持续继替难以保证、协商自治空间难以维持、主体共治意识普遍不强等现实困境。因此,需要引导后备人才返乡生活、释放基层治理协商空间以及提升基层组织动员能力,以保障“监督治村”的常态化与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治理监督 组织继替 公共信任 规则治理 筛选机制 整合机制 约束机制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逻辑与路径
16
作者 张凤超 朱海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9,205,共14页
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演进的必然要求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必然性。从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数字社会阶段的最新表现形式,也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 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演进的必然要求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必然性。从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数字社会阶段的最新表现形式,也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最新产物;从历史逻辑来看,生产力的不同发展水平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相适应;从实践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分别在价值旨归、生态机制、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上契合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结构优化、供给优质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大国强农、农强民富的最终发展目标的科学内涵。加快形成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需要打造共创共享的新农业产业融合价值链、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农村经济组织发展模式、建立与时俱进的新农人全面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产业融合价值链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下载PDF
增产与减碳能否兼得?——粮食主产区设立的农业碳减排效应研究
17
作者 田红宇 孟娜娜 覃朝晖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0-60,116,共12页
在粮食安全底线和“双碳”任务双重压力下,准确把握粮食增产政策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对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设立粮食主产区视为一项外生政策干预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粮食主产区设立对农业... 在粮食安全底线和“双碳”任务双重压力下,准确把握粮食增产政策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对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设立粮食主产区视为一项外生政策干预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粮食主产区设立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设立在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还对粮食种植环节的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削减效应,被划定为主产区使得该省份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和密度分别下降了2.61%和3.58%,而且这一碳排放削减效应表现出逐渐增强的长期动态特征。异质性检验发现,粮食主产区设立对不同来源碳排放的削减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对化学制品类排放源削减作用最大,土地利用类排放源次之,化石燃料类排放源不明显。作用机制分析证明,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的“结构效应”、粮食种植规模扩大的“规模效应”和农业技术进步的“技术效应”,是粮食主产区设立削减农业碳排放的重要机制,三种效应联合可以解释碳排放削减总效应的6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设立 农业碳排放 结构效应 规模效应 技术效应
下载PDF
农村三产融合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空间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
18
作者 胡立君 王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77-88,共12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日益成为促进农村居民生活富裕,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动力。利用江苏2013—2022年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制。结果...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日益成为促进农村居民生活富裕,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动力。利用江苏2013—2022年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均以“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两种方式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周边地区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提高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区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提高。农村三产融合水平的提高既有效促进本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产生促进作用,并且这样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特征。机制检验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主要依靠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农民增收、城乡融合传导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三产融合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空间计量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绿色信贷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机制与“三重”困境——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微观视角
19
作者 周孟亮 王立聪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9,共13页
绿色发展是乡村产业的必由之路,而乡村产业振兴依托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亟需绿色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振兴乡村产业。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金融的“主力军”,已延伸至“三农”领域的产业升级、转型与拓展。根据“金融创新→行为引导→... 绿色发展是乡村产业的必由之路,而乡村产业振兴依托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亟需绿色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振兴乡村产业。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金融的“主力军”,已延伸至“三农”领域的产业升级、转型与拓展。根据“金融创新→行为引导→产业绿色发展”的逻辑思路,绿色信贷能够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和循环农业,继而助推乡村产业“绿色”振兴。其中,绿色信贷通过以下作用机制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绿”发展:延伸升级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业产业功能,拓宽收入渠道;创新发展农业绿色技术,提升生产、交易效率。然而,在信贷业务经营的合规性、安全性、盈利性原则下,绿色信贷业务存在“门槛准入”“服务韧性”“产品增量”困境,需要政府部门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政策体系,银行机构提升绿色信贷服务水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乡村绿色产业,形成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绿色信贷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乡村产业振兴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治理路径研究
20
作者 钟钰 王帅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6期39-50,共12页
粮食安全治理能力是衡量国家治理文明程度的重要标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治理以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宏观经济的平稳运... 粮食安全治理能力是衡量国家治理文明程度的重要标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治理以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外部性问题的内部化、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多元风险的防范化解和民生福祉的全面增进为目标任务,体现了国家粮食安全治理中的制度建构能力及制度运行能力。我国粮食安全治理经历了从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工具和治理机制等层面系统性的现代化转型。面对内外部多重治理压力和挑战,需要加快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夯实粮食安全治理的基础保障;优化粮食生产保障机制,增进粮食安全治理的全民福祉;深化农业经营体系变革,激发粮食安全治理的主体活力;促进数智技术全链应用,强化粮食安全治理的风险治理;主动参与全球粮食治理,稳定粮食安全治理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粮食安全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