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县域尺度下高速交通网与旅游业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山东省136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建立县域高速交通网优势度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为研究县域尺度下高速交通网与旅游业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山东省136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建立县域高速交通网优势度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法、趋势面分析法、耦合协调模型研究二者协同发展的空间分异特性,揭示高速交通网与旅游业的相互作用特征。结果表明:2021年山东省136个县域的高速交通优势度沿齐长城快进通道、黄渤海快进通道、沿黄快进通道形成集聚态势,旅游业发展沿“千里滨海”“红色沂蒙”“鲁风运河”主题廊道中“慢游”风景道形成集聚态势;高速交通网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倒U型分布,南北走向是高速交通网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产生空间分异特点的首要方向;高速交通网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集聚性和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受距离衰减效应及虹吸效应的影响,省会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边缘地区的耦合协调程度相对薄弱。展开更多
以2030年“碳达峰”为研究时点,通过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自下而上”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不同通道情境下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的网络格局,分析渤海...以2030年“碳达峰”为研究时点,通过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自下而上”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不同通道情境下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的网络格局,分析渤海通道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①2030年不同通道情境的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碳排放网络差异:陆上通道情境下,区际城市群碳交流向经济、交通发达轴带和渤海海峡端点城市集中;陆海通道情境下,区际碳交流向邻近陆上通道的城市集聚;渤海通道改善了区际城市群“渤海海峡端点城市”指向的高耗能局面。②2030年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减排潜力网络格局:以大连为减排枢纽,以渤海海峡为中心,强减排城市组对南多北少,并存在零减排城市组对;渤海通道主要通过端点城市向其他城市施以碳减排影响,对距其较远且处在公路物流边缘的部分城市的碳减排影响较为有限。展开更多
文摘为研究县域尺度下高速交通网与旅游业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以山东省136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建立县域高速交通网优势度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法、趋势面分析法、耦合协调模型研究二者协同发展的空间分异特性,揭示高速交通网与旅游业的相互作用特征。结果表明:2021年山东省136个县域的高速交通优势度沿齐长城快进通道、黄渤海快进通道、沿黄快进通道形成集聚态势,旅游业发展沿“千里滨海”“红色沂蒙”“鲁风运河”主题廊道中“慢游”风景道形成集聚态势;高速交通网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倒U型分布,南北走向是高速交通网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产生空间分异特点的首要方向;高速交通网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集聚性和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受距离衰减效应及虹吸效应的影响,省会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边缘地区的耦合协调程度相对薄弱。
文摘以2030年“碳达峰”为研究时点,通过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自下而上”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不同通道情境下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的网络格局,分析渤海通道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①2030年不同通道情境的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碳排放网络差异:陆上通道情境下,区际城市群碳交流向经济、交通发达轴带和渤海海峡端点城市集中;陆海通道情境下,区际碳交流向邻近陆上通道的城市集聚;渤海通道改善了区际城市群“渤海海峡端点城市”指向的高耗能局面。②2030年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减排潜力网络格局:以大连为减排枢纽,以渤海海峡为中心,强减排城市组对南多北少,并存在零减排城市组对;渤海通道主要通过端点城市向其他城市施以碳减排影响,对距其较远且处在公路物流边缘的部分城市的碳减排影响较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