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恒定市场份额三层次两极均化模型及其应用——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葛明 贾怀勤 赵素萍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共12页
恒定市场份额(CMS)三层次两极均化模型将微观层面的商品价格、数量、种类,中观层面的国别、产业结构,与宏观层面的市场份额和需求规模有机结合起来,系统刻画出口波动的直接因素。基于该模型,本文从总体、动态、区域、产业4个维度逐层解... 恒定市场份额(CMS)三层次两极均化模型将微观层面的商品价格、数量、种类,中观层面的国别、产业结构,与宏观层面的市场份额和需求规模有机结合起来,系统刻画出口波动的直接因素。基于该模型,本文从总体、动态、区域、产业4个维度逐层解析2002—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进口需求效应占据主导地位,需求数量和价格水平增长均有显著贡献,虽然出口竞争力效应总体表现不佳,但是品类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均小幅改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出口竞争力效应显著增长,特别是数量竞争力效应大幅改善。研究还表明,上述效应在不同产业和区域既存在共性特征,也具有一定程度差异性。相对于CMS两层次分解框架,CMS三层次两极均化模型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经济学含义更加清晰,政策启示更加明确,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S模型 三元边际 国际竞争力 “一带一路”倡议 农产品
下载PDF
中美数字产品贸易国民收入测度与贸易关系研究
2
作者 杨晓娟 李兴绪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31,共5页
文章在OECD-AMNE数据库基础上,构建了区分产品部门类型,包含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三部门的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将国民收入指标嵌入其中,通过分解各国外资企业的增加值,测度了中国和美国数字产品部门的国民收入,并分析了中美数字产品贸... 文章在OECD-AMNE数据库基础上,构建了区分产品部门类型,包含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三部门的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将国民收入指标嵌入其中,通过分解各国外资企业的增加值,测度了中国和美国数字产品部门的国民收入,并分析了中美数字产品贸易特征和贸易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数字产品部门的国民收入主要来自各自境内的内资企业,且数字服务部门带来的国民收入远高于数字货物部门;中国与美国相比,数字产品内资企业的创新发展、对外投资、数字服务产品领域等多个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和美国互为重要的数字产品贸易伙伴;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数字产品行业,推动数字产品贸易的升级和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 数字产品 国民收入 中美两国
下载PDF
论内外物资与货币两大系统间的交叉对应效应——外汇收支与国民经济综合平衡
3
作者 白钦先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7-13,共7页
在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内物资系统、货币系统与国外物资系统、货币系统间存在一种相互交叉对应效应。文章通过论述外汇收支与社会再生产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说明外汇收支自身平衡及其对综合平衡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内国外两大... 在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内物资系统、货币系统与国外物资系统、货币系统间存在一种相互交叉对应效应。文章通过论述外汇收支与社会再生产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说明外汇收支自身平衡及其对综合平衡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内国外两大系统间的交叉对应效应问题,最后又从外汇收支对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作用和影响的角度,从实践上进一步论证国内国外两大系统间的交叉对应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收支 货币系统 物资系统 国民经济平衡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兼论产业数字化的影响
4
作者 赵玉焕 郑璐 +1 位作者 祝靖之 张芊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84,共13页
外需是拉动就业的重要引擎。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探究如何有效提高外需隐含国内就业,是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议题。基于2005—2014年中国行业数据,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外需隐含国内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分析产业数字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 外需是拉动就业的重要引擎。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探究如何有效提高外需隐含国内就业,是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议题。基于2005—2014年中国行业数据,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外需隐含国内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分析产业数字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位置的提升促进了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增加。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就业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服务业、中低技术行业;相较于后向参与度,前向参与度的提升对外需隐含国内就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影响机制分析显示,全球价值链嵌入可以通过外需规模扩张和劳动生产率提升促进外需隐含国内就业增加。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产业数字化正向调节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外需隐含国内就业的促进作用,相较于数字化制造,数字化服务的正向调节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嵌入 外需隐含国内就业 国外最终需求 劳动生产率 产业数字化
下载PDF
自由贸易协定知识产权保护深度与出口产品质量——基于亚太区域贸易协定文本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代中强 孙全刚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52,共13页
本文运用自然语言文本处理分析方法量化亚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知识产权保护深度,探讨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加强显著提升了各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从国家类型看,FT... 本文运用自然语言文本处理分析方法量化亚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知识产权保护深度,探讨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加强显著提升了各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从国家类型看,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能显著提升北–北、南–北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从产品类别看,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对高知识产权密集型和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出口质量均有促进作用,但对高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质量提升作用更显著,另外不同行业所受影响也存在差异。从驱动因素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引致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研发激励效应是FTA知识产权保护深度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同时,我国签订FTA的生效及其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加强均能促进提升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因此,渐进有效推动FTA知识产权规则深化,合理审慎选择FTA伙伴方,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将有利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协定 知识产权保护 出口产品质量
下载PDF
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牛华 马红梅 曾燕萍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151,共6页
文章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依据,构建包含7个维度的省域外贸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交叉熵双重赋权法、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中国30个省份的贸易高质量发展水... 文章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依据,构建包含7个维度的省域外贸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交叉熵双重赋权法、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中国30个省份的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展开测度与分析。结果显示,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北京是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四大地区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分布格局,五大经济带的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未出现明显的分化趋势;中国省域外贸高质量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绿色发展是影响中国省域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而创新发展和结构优化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此外,科技创新是引领中国省域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贸高质量发展 纵横向拉开档次-交叉熵 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 时空演化
下载PDF
中国数字贸易规模测算、非均衡性和地区差异研究
7
作者 李翠妮 董超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10-115,共6页
为了明确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特征及其地区差异,为数字贸易发展政策制定、数字贸易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国内外对数字贸易的定义并结合中国国情,界定数字贸易的概念和范围,构建数字贸易“两元三环三相”架构和产业体系,通... 为了明确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特征及其地区差异,为数字贸易发展政策制定、数字贸易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国内外对数字贸易的定义并结合中国国情,界定数字贸易的概念和范围,构建数字贸易“两元三环三相”架构和产业体系,通过引入“数字贸易调整系数”对2007—2019年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核密度估计与Dagum基尼系数对全国及四大地区数字贸易发展的非均衡性、地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数字贸易增加值及其数字产品、数字服务和数字平台三个组成部分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广东、北京、浙江、江苏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保持领先地位;全国数字贸易发展存在分化与不平衡现象,东部地区更为突出;地区间差异是中国数字贸易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行业调整系数 非均衡性 地区差异
下载PDF
规则衔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指数构建
8
作者 赵俊豪 赖锐标 杨思睿 《城市观察》 2024年第6期18-33,160,161,共18页
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融合,对优化功能布局,加快建成开放、融合、可持续的国际一流湾区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的实践主题,坚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采用国际通行、可比的统计口径,构建粤港澳大湾区... 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融合,对优化功能布局,加快建成开放、融合、可持续的国际一流湾区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的实践主题,坚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采用国际通行、可比的统计口径,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指标体系,并设置宏观趋同、产业调整、贸易投资和金融联通4个领域24项指标。测算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宏观趋同更加明显,产业调整稳步推进,贸易投资合作进一步强化,金融联通增长取得积极进展。然而,粤港澳三地在通胀水平、经济增长方面分化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建议重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民生融合,鼓励和支持外资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强化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区域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指数 指标体系 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下载PDF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持续时间及影响因素——基于生存分析方法
9
作者 丁若冰 《全国流通经济》 2024年第12期40-43,共4页
“走出去”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DI)总量飞速增长,但不同企业投资状况不同,且投资东道国存在着地区差异。本文选取2015—2023年进行ODI的中国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aplan-Meier方法、Cox比例风险模型、Weibull回归,对... “走出去”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DI)总量飞速增长,但不同企业投资状况不同,且投资东道国存在着地区差异。本文选取2015—2023年进行ODI的中国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aplan-Meier方法、Cox比例风险模型、Weibull回归,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持续时间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ODI持续时间普遍较短,生存率低。东道国市场规模、东道国中国企业数量、双边实际利率、企业规模都是促进ODI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两国地理距离、地缘政治风险的增加则会对ODI持续时间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因素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投资东道国为WTO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企业会产生异质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生存持续时间 COX比例风险模型 Kaplan-Meier估计
下载PDF
出口增加值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方一 刘思佳 +1 位作者 程莹 宋周莺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5,共9页
利用2010年中国非竞争型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区市30个产业的出口增加值,揭示分产业出口增加值的区域分布格局;并通过构建和计算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对比出口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差异,结合阐述出口增加值带动区域... 利用2010年中国非竞争型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测算了30个省区市30个产业的出口增加值,揭示分产业出口增加值的区域分布格局;并通过构建和计算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对比出口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差异,结合阐述出口增加值带动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结果显示:出口增加值的规模与结构高度化程度在空间上都存在东中西梯度差异;出口增加值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越高,即区域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越深,分工越高级,对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带动作用就越显著。因此,区域间出口增加值的结构差异,是拉大区域间产业结构差异的因素之一,导致了区域产业结构的"马太效应"。根据研究结论,建议各区域通过创新驱动、产业技术溢出、延长产业链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增加值结构,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表 产业结构高度化 出口增加值 区域差异
下载PDF
我国对外贸易的地区差异及区域贸易战略 被引量:15
11
作者 尹希果 雷虹 谭志雄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3-57,共5页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31个省区的有形贸易,针对我国31个省区的对外贸易水平,采用对外贸易总额、增长比率、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同贸易方式下出口总值及增长率、不同性质企业的出口总值及增长率等28个指标,对对外贸易省区进...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31个省区的有形贸易,针对我国31个省区的对外贸易水平,采用对外贸易总额、增长比率、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同贸易方式下出口总值及增长率、不同性质企业的出口总值及增长率等28个指标,对对外贸易省区进行分类,并对它们的特征、形成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对区域性对外贸易战略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地区差异 中国 区域贸易战略 因子分析法 统计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亦玮 郭晶 王磊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1-160,共10页
基于剔除进口中间产品影响的出口复杂度指标,测度分析中国各省区出口复杂度,并实证研究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出口复杂度高于中西部,但是西部地区表现出微弱的追赶效应;提高区域金融竞争程度和改善信贷资源分... 基于剔除进口中间产品影响的出口复杂度指标,测度分析中国各省区出口复杂度,并实证研究金融发展对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出口复杂度高于中西部,但是西部地区表现出微弱的追赶效应;提高区域金融竞争程度和改善信贷资源分配不仅有利于提升出口复杂度,而且有利于西部地区实现追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复杂度 金融发展 区域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和增加值视角下国际贸易统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玉焕 常润岭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27,共3页
一、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取得了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国家和经济体参与到今天的全球经济中,形成越来越多的跨国价值链。通常情况下,价值链包括以下活动:设计... 一、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取得了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国家和经济体参与到今天的全球经济中,形成越来越多的跨国价值链。通常情况下,价值链包括以下活动:设计、生产、销售、分销和到达最终消费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统计方法 国际贸易 增加值 世界经济发展 最终消费者 经济活动 全球经济
下载PDF
中国跨境电商上市企业综合绩效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马述忠 陈丽 张洪胜 《国际商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66,共19页
本文利用2014~2016年48家中国跨境电商A股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结合跨境电商行业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衡量上市企业绩效水平的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中国跨境电商上市企业综合绩效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跨境电商上... 本文利用2014~2016年48家中国跨境电商A股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结合跨境电商行业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衡量上市企业绩效水平的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中国跨境电商上市企业综合绩效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跨境电商上市企业综合绩效水平较低;同一企业的绩效水平波动较大;行业内各绩效水平均衡发展的跨境电商上市企业较少,大部分跨境电商上市企业存在绩效能力短板。因此,中国跨境电商上市企业应努力提升综合绩效水平,注重各绩效水平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 上市企业 综合绩效评价
下载PDF
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附加值贸易的测算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艳 李文秀 QIU Yue-ming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3-55,共13页
本文基于附加值贸易框架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各服务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并与传统贸易核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无论是传统贸易核算法还是附加值贸易核算法,其测算结果都表明中国服务业整体呈现出显著的持续性比较劣... 本文基于附加值贸易框架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各服务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并与传统贸易核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无论是传统贸易核算法还是附加值贸易核算法,其测算结果都表明中国服务业整体呈现出显著的持续性比较劣势,国际竞争力薄弱。(2)从附加值贸易角度看,大部分服务行业都呈现出一定的比较劣势且并没有出现显著的比较劣势"扭转"现状。(3)从要素密集度来看,尽管整体上我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相对于资本、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来说有一定优势,但并没有形成显著的比较优势,且传统贸易核算法还带来了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严重高估以及资本、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部分低估的"统计幻象"。因此,采取合适的核算方法对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客观的评价,并依此进行科学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值贸易 显示性比较优势 服务业 国际竞争力
下载PDF
基于方法改进后的中国对外贸易隐含能测算 被引量:10
16
作者 章辉 蒋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102,共9页
自2001年起中国成为能源净进口国,伴随着能源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国际社会上不断出现对中国大量进口能源的各种指责。实际上中国进口的能源不仅用于自身的消耗,而且更多的是用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优质的商品以满足国外消费者的需求。因此... 自2001年起中国成为能源净进口国,伴随着能源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国际社会上不断出现对中国大量进口能源的各种指责。实际上中国进口的能源不仅用于自身的消耗,而且更多的是用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优质的商品以满足国外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明确中国对外贸易中的能源消耗水平就成为准确认识中国真实能源消耗水平的关键。与传统能源消耗水平的测算方法不同,隐含能概念的引入使得对一国最终商品完整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测算更为准确。而在隐含能的测算过程中,测算的关键据是一国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隐含能的测算方法进行了改进。以中国官方公布的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在测算出口时使用"按固定比例进行分配"法;而在测算进口时放弃使用单一国家或部分国家加权方法计算进口能耗系数的方法,使用由本文提出的将进口国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类的方法测算能耗系数,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测算了中国的进出口隐含能和贸易隐含能净值。通过测算不仅使中国贸易隐含能的结果得到进一步的精确,而且还深入到行业内部,对具体行业的隐含能状况进行了分析。测算发现中国在整个贸易过程中实际处于隐含能源的"净输出"状态,而造成逆差的行业主要是采掘和加工业、其他行业、其他工业等。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今后中国对于上述这些隐含能净值逆差行业要在保持已有贸易模式的前提下对其就继续予以扶持和鼓励;而对于隐含能净值为顺差的行业则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内部技术平和降低能耗上。通过降低出口隐含能水平和增加进口隐含能的方式来实现贸易隐含能收支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隐含能 发展中国家 结构调整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模仿与技术贸易 被引量:5
17
作者 翁润 马野青 代中强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58,共9页
利用2006—2015年71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进口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就全球样本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进口贸易额的影响呈现出倒U形的关系。对发达国家样本与发展中国家样本分别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发展... 利用2006—2015年71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进口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就全球样本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进口贸易额的影响呈现出倒U形的关系。对发达国家样本与发展中国家样本分别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贸易的影响并不相同。具体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口贸易额存在着正向的影响,而对发达国家却不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利用差分GMM估计,发现技术贸易存在着较强的动态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技术贸易 面板数据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下的跨境电商对贸易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18
作者 于真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4年第12期027-030,共4页
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成为促进全球贸易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跨境电商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贸易经济中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系统地分析。通过构建全球贸易网络模型,发现跨境电商能够降低交易成本... 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成为促进全球贸易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跨境电商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贸易经济中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系统地分析。通过构建全球贸易网络模型,发现跨境电商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增强贸易便利化,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带动贸易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揭示了跨境电商如何借助新兴技术,例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更好地服务于全球贸易,提升全球贸易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跨境电商不仅改变了传统贸易模式,也为全球贸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机遇。这为理解和把握跨境电商发展趋势与贸易经济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参考,对推动贸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 贸易经济 全球贸易网络模型
下载PDF
中国服务业进口的国别(地区)结构研究--基于附加值贸易的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文秀 刘艳 马鹏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9-181,共13页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基于附加值贸易框架,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服务业整体及不同要素密集度类型服务业进口的国别(地区)结构,并与传统总值核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且考察了不同国家(地区)服务业附加值贸易与服务贸易及货物贸...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基于附加值贸易框架,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服务业整体及不同要素密集度类型服务业进口的国别(地区)结构,并与传统总值核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且考察了不同国家(地区)服务业附加值贸易与服务贸易及货物贸易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服务业进口来源国是以美日为主的发达国家,不同类型服务业的进口来源国差异较大,且两种核算方式下发达国家内部结构和不同类型服务业进口来源国结构均存在着显著差异;(2)总体而言,通过货物进口引致的间接服务附加值进口要略大于通过服务进口带来直接服务附加值进口;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附加值进口主要通过货物进口间接实现,而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进口主要通过服务进口直接实现。对此,中国应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扶持知识技术密集型先进制造业和扩大制造企业的服务需求来加大服务进口溢出效应的扩散力度,并通过扩大进口服务类型和货物服务进口来源国来适当扩大服务进口复杂度和货物进口复杂度,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全球竞争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值贸易 服务业进口 国别(地区)结构
下载PDF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外贸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福建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林筱文 黄劼 宋保庆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33-39,共7页
随着福建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和我国汇率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福建省外贸发展的影响越发重要。在对汇率的基本概念、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关键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对福建省人... 随着福建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和我国汇率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福建省外贸发展的影响越发重要。在对汇率的基本概念、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关键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对福建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和福建外贸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歇尔-勒纳条件 实际有效汇率 进出口贸易 福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