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砭时弊:徐光启的西学救世文化思想
1
作者 孙丽华 《海外文摘》 2024年第11期0027-0029,共3页
徐光启(1562—1633),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出生,1633年(明崇祯六年)卒。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明末著名的农学家、科学家、军事家、翻译家。他祖辈早期是务农人,以耕地为生,嘉靖时期,倭寇侵扰上海县,徐家的... 徐光启(1562—1633),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出生,1633年(明崇祯六年)卒。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明末著名的农学家、科学家、军事家、翻译家。他祖辈早期是务农人,以耕地为生,嘉靖时期,倭寇侵扰上海县,徐家的财物遭倭寇抢劫,全家到外地避难。倭寇侵扰过后,徐家复陷入贫困境地。祖辈转而经商,勉强度日。徐光启在走上仕途之前,对农学、儒学、心学普遍涉猎过,为之后的学术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尤其在39岁科举中举以后,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书籍。 展开更多
下载PDF
安土桃山时代日本茶道定型的原因探析
2
作者 徐爱琴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期70-72,130,共4页
在日本茶道的发展史上,安土桃山时代是日本茶道发展最终定型的重要时期。处于该时代的茶人千利休作为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对日本茶道理论的发展贡功勋卓著。在这茶道实现历史性飞跃发展的背后,以千利休为代表的茶人的贡献不可忽视,同时其... 在日本茶道的发展史上,安土桃山时代是日本茶道发展最终定型的重要时期。处于该时代的茶人千利休作为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对日本茶道理论的发展贡功勋卓著。在这茶道实现历史性飞跃发展的背后,以千利休为代表的茶人的贡献不可忽视,同时其他历史原因也引人深思。茶道最终定型也与特定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安土桃山时代背景下的时代因素则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特定的社会环境、禅宗的推动及统治者的政治需求。本文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全面分析推动茶道定型的历史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土桃山时代 茶道 历史原因
下载PDF
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中国回应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广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9,共10页
源自 2 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文化形态史观 ,由斯宾格勒首创 ,汤因比继之。这种西方史学的新说 ,自上个世纪 2 0年代初期传入中国已有整整 80年 ,它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发生了不同的回响。文化形态史观对 40年代初战国策派的影响深刻 ,林同... 源自 2 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文化形态史观 ,由斯宾格勒首创 ,汤因比继之。这种西方史学的新说 ,自上个世纪 2 0年代初期传入中国已有整整 80年 ,它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发生了不同的回响。文化形态史观对 40年代初战国策派的影响深刻 ,林同济与雷海宗接纳与改造了它 ,并运用于中国历史研究。对战国策派学人在 2 0世纪中西史学交流史上的地位应作新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形态史观 战国策派 林同济 雷海宗 史学交流
下载PDF
文化变迁与现代教育价值观的理性选择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淑凤 陈桂英 伊焱 《理论月刊》 2004年第9期102-104,共3页
我国目前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的文化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现代变迁表现出了开放性、多元性、自主性的特征。就教育而言,在现代文化变迁的背景下,教育的价值观出现较为明显的冲突。面对传统文化的重负、西方文化的冲击... 我国目前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的文化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现代变迁表现出了开放性、多元性、自主性的特征。就教育而言,在现代文化变迁的背景下,教育的价值观出现较为明显的冲突。面对传统文化的重负、西方文化的冲击、现实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剧变、主体素质的差异,对教育价值观应在吸收、采纳传统教育价值观中积极因素的基础上,凭借主体的优良素质,以核心的社会价值观为导向,在动态的平衡中实现驿动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变迁 教育价值观 理性选择
下载PDF
亚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芝加哥学派到伯明翰学派 被引量:21
5
作者 黄瑞玲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7-81,共5页
关键词 亚文化 伯明翰学派 芝加哥学派 民族文化 社会要素 地域差异 主文化 国内外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起与东亚旧石器文化的发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2-200,共9页
近年来对青藏高原隆起的时间与幅度以及对邻近地区及全球性气候的影响等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入。在亚洲中部隆起的巨大高原山脉 ,不但改变了全球的气候系统 ,形成东亚季风气候区 ,也造成中亚及邻近地区的干旱与沙漠化 ,在东西方之间形成天... 近年来对青藏高原隆起的时间与幅度以及对邻近地区及全球性气候的影响等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入。在亚洲中部隆起的巨大高原山脉 ,不但改变了全球的气候系统 ,形成东亚季风气候区 ,也造成中亚及邻近地区的干旱与沙漠化 ,在东西方之间形成天然屏障 ,阻碍早期人类基因与文化的交流。东亚地区古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清楚地记录了这种情况。本文拟通过对早更新世以来东亚与西方旧石器文化关系的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隆起 东亚 旧石器文化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西方文化与人格研究的历时态考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秀莲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79,共3页
文化与人格关系问题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初叶的西方,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格普遍性和文化特殊性为其主要研究内容;"文化决定人格"理论及"文化与人格交互作用"理论的形成,使文化与人格的研究... 文化与人格关系问题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初叶的西方,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格普遍性和文化特殊性为其主要研究内容;"文化决定人格"理论及"文化与人格交互作用"理论的形成,使文化与人格的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文化与人格研究呈现出多层面、跨学科的研究势态,跨文化层面、文化间层面和文化内层面上的人格研究均有突破性进展。用宽厚的理论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已成为这一研究的趋势。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的机制、跨文化的普遍性人格特质问题、文化间的差异与典型人格的关系等问题成为这一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化 人格 个体社会化 心理学
下载PDF
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探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洪贵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5-77,共3页
多元文化主义是当代西方社会以民族方式处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理论和政策模式。在20世纪60~70年代左右,随着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的突出,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加、澳等移民国家兴起。冷战结束以来,多元文化主义成为西方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民族文化多样性 产生 发展
下载PDF
天儒同异: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学说述评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天纲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34,109-110,共8页
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士,为中国和西方搭建了一座文化桥梁。同时也开始了最初的文化冲突。由利玛窦和中国士大夫分别提出的“中学西源”和“西学中源”两种完全相反的学说就表明了这一点。但明末“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极... 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士,为中国和西方搭建了一座文化桥梁。同时也开始了最初的文化冲突。由利玛窦和中国士大夫分别提出的“中学西源”和“西学中源”两种完全相反的学说就表明了这一点。但明末“三柱石”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极力主张“会通”与“超胜”,使我们从中看到了比较健康的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徐光启 明末清初 耶稣会士 天主教 “西学中源”说 利玛窦 基督教 中国文化 中国礼仪之争
下载PDF
文化形态史观与现代中国史学的演进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长林 徐良利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50,共4页
在20世纪40年代,几位中国学者依据文化形态史观对中外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其中以雷海宗为首的战国策派颇具影响,从而在中国现代史学上留下引人注目的一页;到50年代以后,有的学者仍在运用文化形态史观探讨世界历史,促进了中国史学的发展。
关键词 文化形态史观 战国策派 中国史学
下载PDF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庆本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4,共9页
从1964年伯明翰大学成立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算起,伯明翰学派在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学术思潮和知识传统,对世界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伯明翰学派在阶级研究、亚文化研究、种族研究、性别研究、大众传媒研究等诸... 从1964年伯明翰大学成立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算起,伯明翰学派在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学术思潮和知识传统,对世界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伯明翰学派在阶级研究、亚文化研究、种族研究、性别研究、大众传媒研究等诸多领域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说独树一帜,具有跨学科的鲜明特征。总体而言,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文化研究,而是当代大众文化研究。他们总是将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与意识形态、阶级、种族、性别等更广泛的社会政治背景联系起来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明翰学派 文化研究 大众文化
下载PDF
西方汉学先驱罗明坚的生平与著译成就考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岳峰 郑锦怀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26-32,共7页
罗明坚是最早获准进入中国内陆传教的耶稣会士,他在西学东传与中学西传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西方传教士汉学的奠基人。他译述并出版了《祖传天主十诫》与《天主圣教实录》,并与利玛窦合编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本《葡汉词典》,还独立将《三... 罗明坚是最早获准进入中国内陆传教的耶稣会士,他在西学东传与中学西传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西方传教士汉学的奠基人。他译述并出版了《祖传天主十诫》与《天主圣教实录》,并与利玛窦合编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本《葡汉词典》,还独立将《三字经》与《大学》等中国古典文献译成拉丁文,并且绘编了西方第一本专门的中国地图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明坚 汉学 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经典 翻译
下载PDF
阐释文学经典,重构西方文化史——读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晓琴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7-109,共3页
爱德华·赛义德(Edward W.Said 1935—2003),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之一。他在1975年-2003年期间共出版了20余部著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东方学》(该书曾获美国国家书评家奖,1999年三联书店出版中译本)... 爱德华·赛义德(Edward W.Said 1935—2003),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之一。他在1975年-2003年期间共出版了20余部著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东方学》(该书曾获美国国家书评家奖,1999年三联书店出版中译本)和《文化与帝国主义》(三联书店2003年出版中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帝国主义》 文学经典 赛义德 文化史 阐释 西方 三联书店 《东方学》
下载PDF
自我、他者与欧洲“文明”观念的建构--对16~19世纪欧洲“文明”观念演变的历史人类学反思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文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4-160,共7页
"文明"观念在欧洲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它源于中世纪宫廷社会的"宫廷礼仪",经文艺复兴时期的"礼貌",最终于18世纪中叶出现"文明"这一名词,到19世纪发展成为具有"现代"意涵的"文... "文明"观念在欧洲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它源于中世纪宫廷社会的"宫廷礼仪",经文艺复兴时期的"礼貌",最终于18世纪中叶出现"文明"这一名词,到19世纪发展成为具有"现代"意涵的"文明"概念。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自诩为"文明"群体的"自我"与被贬低为"野蛮"群体的"他者"之间的互动,欧洲人对"文明"的认知及自我"文明"的认同得到强化,并将"文明的阶梯"的空间序列时间化,以欧洲经验为基础的"文明"概念被建构起来。同时,"文明"观念由欧洲上层社会的自我意识,发展成为欧洲人表述自我的一种意识形态,最终随着欧洲霸权的确立而成为具有现代性、普世性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观念 欧洲
下载PDF
西方早期丝绸的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5
15
作者 龚缨晏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6-84,共9页
丝绸是古代中国的主要外销产品,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征。近年来,国外发现了一些早期丝绸,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实物依据。古代地中海地区曾利用野蚕丝进行过纺织,西方文献所说的“科斯丝绸”就是指这种野蚕丝,而不是指... 丝绸是古代中国的主要外销产品,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象征。近年来,国外发现了一些早期丝绸,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实物依据。古代地中海地区曾利用野蚕丝进行过纺织,西方文献所说的“科斯丝绸”就是指这种野蚕丝,而不是指中国丝绸。至少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丝绸已经传到了欧洲,并且很可能是沿着草原通道西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丝绸 传播 西方 文化
下载PDF
蒋友仁的《坤舆全图》与《地球图说》 被引量:5
16
作者 邹振环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法国传教士蒋友仁于乾隆年间绘制《坤舆全图》及编纂《地球图说》,为中国人带来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介绍了开普勒三定律以及欧洲天文学的一些最新进展,这些已为学界所熟知。但关于该图的绘制时间和图说的成书时间,看法不一,相关论著述及... 法国传教士蒋友仁于乾隆年间绘制《坤舆全图》及编纂《地球图说》,为中国人带来了哥白尼的日心说,介绍了开普勒三定律以及欧洲天文学的一些最新进展,这些已为学界所熟知。但关于该图的绘制时间和图说的成书时间,看法不一,相关论著述及矛盾之处甚多。《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中的材料印证了鞠德源的观点,即蒋友仁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完成初绘,并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增补该图,实际上绘制过两次。该图是在南怀仁所绘《坤舆全图》的基础上,根据"新辟西域诸图"和"西来所携手辑疆域梗概"等资料进行内容增补,该图至今仅见手绘本,未见刻本。蒋友仁在绘制《坤舆全图》的同时,应该已经完成了一部类似《地球图说》的书稿,并按照乾隆的旨意补上了相关地图和天文图,且翰林院也遵旨对该书稿进行了润饰。因此,所谓"在深宫禁院中整整躺了三十年,才由中国学者钱大昕详加润饰地图的说明文字"一说,恐与事实不符。乾隆皇帝不仅在蒋友仁1760年初次进呈后就特别重视该地图,且专门派学者参与修改润饰,并因《坤舆全图》对世界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蒋友仁 《坤舆全图》 《地球图说》
下载PDF
论罗马帝国文化的转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晓朝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5期62-65,共4页
本文提出,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罗马帝国文化不存在“衰亡”问题,而是原有文化的“转型”。通过对罗马帝国文化成形、整合、转型的分析,笔者指出,文化转型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不是新旧文化之间的简单取代,而是通过现存文化之间的... 本文提出,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罗马帝国文化不存在“衰亡”问题,而是原有文化的“转型”。通过对罗马帝国文化成形、整合、转型的分析,笔者指出,文化转型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不是新旧文化之间的简单取代,而是通过现存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调和实施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马帝国文化 文化整合 文化转型 基督教文化
下载PDF
西方文化霸权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论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佩环 《天府新论》 200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西方文化霸权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交往中的现实难题。为了正确认识和抵御西方的文化霸权、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交往中应该重视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西方文化霸权 葛兰西 文化霸权
下载PDF
理雅各与中国经典的译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东波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34,共4页
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它既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以《论语》为代表的中国经典从传入西方开始,便在世界范围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在所有译介中国经典的人物当中,理雅各是最具影响力的。其严谨的译介作风及至今日仍被业界所推崇,... 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它既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以《论语》为代表的中国经典从传入西方开始,便在世界范围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在所有译介中国经典的人物当中,理雅各是最具影响力的。其严谨的译介作风及至今日仍被业界所推崇,其《论语》译本至今仍被公认为标准译本,而其成功的经验及其译本的不足均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雅各 中国经典 论语 特点
下载PDF
十六世纪英国国族意识形态的建构:编年史与历史剧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时学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0-230,248,共11页
英格兰以其诸多内生性力量为动力,首先在欧洲建构了一种新的国族意识形态与地缘民族国家。在这些建构性的力量中,作为文化资本的英国编年史和历史剧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试图在十六世纪英国编年史与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之间的某种... 英格兰以其诸多内生性力量为动力,首先在欧洲建构了一种新的国族意识形态与地缘民族国家。在这些建构性的力量中,作为文化资本的英国编年史和历史剧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试图在十六世纪英国编年史与莎士比亚英国历史剧之间的某种互文关系中,考察这两类文化产品生产与建构国族意识及民族国家实体的动力机制,以期发现其中文化与社会之间复杂的共谋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国族意识 编年史 历史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