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9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光谱在纤维质文物材料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罗曦芸 杜一平 +4 位作者 沈美华 张文清 周新光 方淑英 张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4,共5页
纺织纤维和纸张纤维是常见纤维质文物材料,是构成博物馆精美文物如服饰手稿书画的基本材料,近年来寻求通过无损或微损方法对这一类材料的鉴别以及劣化状况评价备受文物鉴赏家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关注。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博物... 纺织纤维和纸张纤维是常见纤维质文物材料,是构成博物馆精美文物如服饰手稿书画的基本材料,近年来寻求通过无损或微损方法对这一类材料的鉴别以及劣化状况评价备受文物鉴赏家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关注。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博物馆常见纺织纤维材料棉、麻、桑蚕丝、柞蚕丝、羊毛的红外光谱特征和它们的分子结构组成异同,研究传统纸纤维稻草、麦草、龙须草、龙旗松、桑皮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无损分析技术可通过比较3 300~2 800cm^-1 CH,NH,OH振动区间光谱形状以及指纹区峰位以区别不同种类纺织品纤维;碳氧振动纸张纤维最明显光谱差异位置出现在与纤维素OH伸缩振动相关波数3 300cm^-1和与C—O—C相关波数1 332,1 203,1 050cm^-1。文章探索研究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在快速鉴别纤维材料中的应用。通过对全光谱数据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把红外光谱十分相似的纺织纤维棉和亚麻、桑蚕丝和柞蚕丝明显分类;对光谱相似的纸纤维,可采用选择不同光谱波数段进行主成分分析,比较发现能够把五种纸纤维明显区分的光谱区间为3 800~2 800cm^-1。本研究为分子光谱无损分析技术应用于文物材料鉴别、科学评估纤维材料保存状况提供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纤维 纸纤维 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彩塑的制作工艺和颜料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郑会平 何秋菊 +4 位作者 姚书文 王博 宋国定 杨益民 王昌燧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38,共8页
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了大量的彩塑,为了解其制作工艺与彩绘颜料成分,采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结合剖面观察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等科技手段,对出土于唐墓的6个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泥胎表面先用硬石膏做打底层,再施以彩绘... 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了大量的彩塑,为了解其制作工艺与彩绘颜料成分,采用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结合剖面观察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等科技手段,对出土于唐墓的6个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泥胎表面先用硬石膏做打底层,再施以彩绘,且彩绘颜料厚薄有异。所使用的红、黄、黑、白和绿色颜料有铅丹、密陀僧、朱砂和土红、雌黄、炭黑、硬石膏及氯铜矿等无机颜料,而粉色彩绘是由铅丹(或铅丹和密陀僧的混合物)与硬石膏调和而成,且密陀僧作为彩绘颜料在新疆是较早的发现。其最为重要的发现是蓝色彩绘为植物性染料——靛蓝。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彩塑修复与保护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有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塑 颜料 显微激光拉曼光谱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
下载PDF
四川广元千佛崖石窟绿色颜料分析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蔓 夏寅 +4 位作者 于群力 党小娟 王伟锋 付倩丽 黄建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7,共6页
千佛崖石窟位于广元市城北5㎞嘉陵江东岸,现存54窟、819龛、大小造像7000余身,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及科研价值。2008年由于受到汶川地震的影响,很多彩绘佛造像损毁情况严重,修复工作亟待进行。为此,本研究以四川千佛崖采集的... 千佛崖石窟位于广元市城北5㎞嘉陵江东岸,现存54窟、819龛、大小造像7000余身,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及科研价值。2008年由于受到汶川地震的影响,很多彩绘佛造像损毁情况严重,修复工作亟待进行。为此,本研究以四川千佛崖采集的7个样品的绿色颜料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相显微分析、偏光显微分析、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物象和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千佛崖采用的绿色颜料主要为人工合成的氯铜矿和石绿,还有少量的巴黎绿,且处于颜料最外层,应为近代重新修复所施加的;同时,对于碱式氯化铜及其相关物质、石绿、巴黎绿在中国的使用情况及其应用特点进行探讨,以期对后期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颜料 碱式氯化铜 铜绿 石绿 巴黎绿
下载PDF
内蒙古阿尔寨石窟壁画制作工艺和颜料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夏寅 郭宏 +2 位作者 王金华 巴图吉日嘎拉 王伟锋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年第2期41-46,共6页
为了解阿尔寨石窟壁画的制作工艺和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分析、剖面分析,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对6个洞窟的23个样品进行了分析。为了进一步研究阿尔寨石窟壁画颜料,还通过偏光显微法对其他地区和年代的壁画颜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 为了解阿尔寨石窟壁画的制作工艺和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分析、剖面分析,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对6个洞窟的23个样品进行了分析。为了进一步研究阿尔寨石窟壁画颜料,还通过偏光显微法对其他地区和年代的壁画颜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其绘制方法是先用加有麦秸的粘土将洞窟壁面抹平,然后用石灰涂白。再施以彩绘。所使用的颜料为矿物质颜料,多为绿、白、红、蓝色等。其绿色颜料为氯铜矿,白色颜料为碳酸钙,红色颜料为朱砂和铅丹,蓝色颜料为石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寨 石窟壁画 偏光显微镜 X射线衍射 颜料分析
下载PDF
甘肃省天水伏羲庙壁画颜料显微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夏寅 王伟锋 +4 位作者 刘林西 齐扬 张芳 张家峰 张尚欣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1年第2期18-24,共7页
为了解甘肃省天水伏羲庙壁画的制作工艺和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潜分析对6个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使用的颜料为矿物质颜料,多为绿,白、红、蓝色等。其绿色颜料为人造碱式氯化铜,白色颜料碳酸... 为了解甘肃省天水伏羲庙壁画的制作工艺和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潜分析对6个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使用的颜料为矿物质颜料,多为绿,白、红、蓝色等。其绿色颜料为人造碱式氯化铜,白色颜料碳酸钙,红色为朱砂和铅丹,蓝色颜料为青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伏羲庙 壁画 颜料分析
下载PDF
铜绿颜料的光谱分析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蔓 王丽琴 +1 位作者 夏寅 杨秋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293-3297,共5页
在中国颜料使用历史中,铜绿是绿色颜料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具有使用地域广、时间长的特点。以碱式氯化铜为主要成分的铜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性质、四种同分异构体的光谱特性及热力学稳定性,并介绍了在彩绘文物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在中国颜料使用历史中,铜绿是绿色颜料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具有使用地域广、时间长的特点。以碱式氯化铜为主要成分的铜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性质、四种同分异构体的光谱特性及热力学稳定性,并介绍了在彩绘文物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拉曼光谱分析可以快速鉴别铜绿四种同分异构体,且对样品仅微损甚至无损。碱式氯化铜四种同分异构体的稳定性大小依次为:斜氯铜矿>副氯铜矿>氯铜矿>羟氯铜矿。对文物样品中的铜绿进行鉴别发现样品中的铜绿多为羟氯铜矿和氯铜矿,属于四种同分异构体中较不稳定的状态。根据奥斯特瓦尔德规则(Ostwald step rule)的相关理论,建议在今后的保护工作中要加强对所属彩绘文物环境等的监控力度,以防止引起彩绘文物发生物理、化学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 碱式氯化铜 光谱分析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无损鉴定软玉产地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谷岸 罗涵 杨晓丹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83,共6页
玉,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具有崇高的地位。玉器产地是玉器文物研究、保护修复和真伪鉴定的重要依据。目前可用于软玉检测的方法虽然很多,但由于取样损伤文物、定量精度不足、数据分析复杂等问题的限制,难以广泛用于玉器文物产地鉴定。因此,... 玉,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具有崇高的地位。玉器产地是玉器文物研究、保护修复和真伪鉴定的重要依据。目前可用于软玉检测的方法虽然很多,但由于取样损伤文物、定量精度不足、数据分析复杂等问题的限制,难以广泛用于玉器文物产地鉴定。因此,本研究应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无损检测新技术,对和田、青海、俄罗斯、韩国等产地的软玉样品进行了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测试简单、数据处理方便,而且能够对有限的样品进行产地分类,用于玉器文物的材料产地鉴定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为玉器产地无损鉴定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软玉 产地 无损检测
下载PDF
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中的X射线照相技术 被引量:28
8
作者 丁忠明 吴来明 孔凡公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6年第1期38-46,共9页
阐述了X射线机的工作原理,并列举软、硬X射线机在青铜、陶瓷、书画、漆木器等文物检测分析中的应用实例,揭示了X射线照相技术在获取文物内部信息,反映各类文物的保存状况、制作工艺、修复情况、病害现象、内部缺陷、真伪鉴别等方面的积... 阐述了X射线机的工作原理,并列举软、硬X射线机在青铜、陶瓷、书画、漆木器等文物检测分析中的应用实例,揭示了X射线照相技术在获取文物内部信息,反映各类文物的保存状况、制作工艺、修复情况、病害现象、内部缺陷、真伪鉴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介绍了X射线照相技术应用在文物检测中的经验,并对X射线照相技术在文物无损检测中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照相技术 文物保护科技 应用
下载PDF
植物标本信息共享与整合——以广西植物标本馆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沈晓琳 赵志国 刘演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9-902,共4页
以植物标本资源整合共享为主线,寻求和探索"信息孤岛"现象的原因,进一步体现共享整合的价值。通过开展深入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整合方式和共享模式,来实现植物标本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 整合 共享 植物标本 资源
下载PDF
成都十二桥遗址新一村一期出土漆彩绘陶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颖东 何秋菊 +1 位作者 周志清 崔剑锋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5,共7页
为了探究成都地区漆器制造历史和工艺,对2010年度成都十二桥遗址新一村一期地点出土的一批彩绘陶残片样品采用包括:加速器质谱碳十四年代测定(AMS-14C)、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显微镜形貌观察(OM)、显微激光拉曼(Micro-Raman)、能... 为了探究成都地区漆器制造历史和工艺,对2010年度成都十二桥遗址新一村一期地点出土的一批彩绘陶残片样品采用包括:加速器质谱碳十四年代测定(AMS-14C)、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显微镜形貌观察(OM)、显微激光拉曼(Micro-Raman)、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XRF)等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批陶器年代在西周中晚期至春秋。陶胎以易熔粘土为原料而成;彩绘层是用生漆(大漆)分别加炭黑、朱砂调和结膜而成;髹漆工艺为先髹饰黑色底漆层,然后再用含朱砂的红色颜料漆勾勒图案,黑红相间形成鲜明对比,起到良好装饰效果。这批漆陶的发现表明成都平原地区大漆工艺的使用年代可到西周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桥遗址新一村 漆陶 红外光谱 显微激光拉曼 碳-14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无损鉴定书画印泥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谷岸 沈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9-64,共6页
印章是中国传统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印章所用印泥的无损检测和对比研究,能为书画的鉴定和考证提供有益的信息。但中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传统检测方法存在定量精度不高、不便检测大幅书画等不足。而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新型分析... 印章是中国传统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印章所用印泥的无损检测和对比研究,能为书画的鉴定和考证提供有益的信息。但中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传统检测方法存在定量精度不高、不便检测大幅书画等不足。而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新型分析技术,具有测试方便、安全无损、信息丰富、定量准确等独特优势。为了验证该技术用于书画印泥分析和鉴定的可行性,采用14种不同颜色、不同时期的印泥和5种纸、绢等用于盖印的载体进行测试、建模和验证。实验表明,该技术不仅能实现印泥的准确识别,还可用于年代判断和颜色辨别。适当的差谱处理,可在有效排除纸、绢等载体信号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印泥光谱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鉴定 书画 印泥
下载PDF
慈溪越窑和洪州窑瓷片的X荧光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宝鎏 王建平 +1 位作者 权奎山 陈铁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1年第2期8-14,共7页
用能量色散型X荧光分析仪测量了慈溪寺龙口等6个越窑窑址和洪州窑4个窑址出土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在两地均观察到近距离窑址出土瓷胎间化学组成的差异,观察到越窑瓷釉配方的稳定性和南宋晚期时的明显进步,提出了洪州青瓷中铁含量从东... 用能量色散型X荧光分析仪测量了慈溪寺龙口等6个越窑窑址和洪州窑4个窑址出土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在两地均观察到近距离窑址出土瓷胎间化学组成的差异,观察到越窑瓷釉配方的稳定性和南宋晚期时的明显进步,提出了洪州青瓷中铁含量从东汉到晚唐的马鞍形变化,可能反映洪州窑在晚唐的衰落和低铁原料的不易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 洪州窑 古青瓷 X荧光分析
下载PDF
曹村窑青黄釉陶表面腐蚀物成分及形成原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秋菊 吕淑玲 +2 位作者 裴亚静 李玉玲 赵瑞廷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1,共6页
河北临漳县曹村窑出土的青黄釉陶器残片表面覆盖着一层有光晕的层状腐蚀物。为了明确这层腐蚀物的来源,以便为后续的考古修复提供参考,采用了显微观察(OM)、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傅立叶变... 河北临漳县曹村窑出土的青黄釉陶器残片表面覆盖着一层有光晕的层状腐蚀物。为了明确这层腐蚀物的来源,以便为后续的考古修复提供参考,采用了显微观察(OM)、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该腐蚀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腐蚀物可分为三层,最上层土褐色,中间金黄色,最下层银白色,主要成分是白铅矿和石英。曹村窑地下埋藏环境很潮湿,釉中的铅离子和土壤中的碳酸根等可溶性盐类在表面析出。沉积物与釉面的接触并不紧密,故水份仍能进入空隙继续溶蚀。反复进行后层次不断增多。达到一定厚度时,由于光线的干涉作用,就产生银白色光泽,氧化铁含量较高时便呈现金黄色甚至土褐色。目前,器物上的"银釉"作为一种历史的记录,一般不予去除,在保存中要注意防潮,防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村窑 铅釉陶 腐蚀物 银釉
下载PDF
乾陵石刻内部裂隙的超声波探测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马涛 孙渊 Simon S.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2年第2期9-20,共12页
利用岩石与超声波波速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乾陵不同截面形状的石刻分别进行了网格法、层析法的超声波现场布点探测,通过测定、计算,估测出所测石刻断面内部各点(或区域)的超声波波速分布及变化规律,并辅以反射波法来进一步确定石刻内部... 利用岩石与超声波波速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乾陵不同截面形状的石刻分别进行了网格法、层析法的超声波现场布点探测,通过测定、计算,估测出所测石刻断面内部各点(或区域)的超声波波速分布及变化规律,并辅以反射波法来进一步确定石刻内部结构情况,从而探测出石刻内部的裂隙或风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石刻 裂隙 网格法 层析法 反射波
下载PDF
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陶器彩绘颜料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夏寅 吴双成 +4 位作者 崔圣宽 兰玉富 张治国 王伟锋 付倩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2期13-19,共7页
为研究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危山汉墓陶器彩绘颜料有朱砂、铅丹、中国紫(汉紫BaCuSi2O6)、铁红、铁黑、白土等。中国紫颜料首次在山东... 为研究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成分,采用偏光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危山汉墓陶器彩绘颜料有朱砂、铅丹、中国紫(汉紫BaCuSi2O6)、铁红、铁黑、白土等。中国紫颜料首次在山东省的发现,扩大了该颜料的使用区域,具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另外,还在紫色颜料中分析出了BaCu2Si2O7蓝色晶体,这是继中国蓝中国紫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危山 西汉 彩绘陶器 偏光显微分析 显微拉曼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颜料 中国紫(汉紫 BaCuSi2O6) BaCu2Si2O7
下载PDF
饱水竹简变色原因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金萍 奚三彩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3年第4期37-42,共6页
竹简出土后由于所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颜色也随之快速的变化,竹简的变色使竹简上的字迹模糊不清,很难识读,极大地影响了竹简的史料价值。为研究导致竹简变色的原因,采用3%草酸法、1%的硼氢化钠法、3%的连二亚硫酸钠法、1%过... 竹简出土后由于所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颜色也随之快速的变化,竹简的变色使竹简上的字迹模糊不清,很难识读,极大地影响了竹简的史料价值。为研究导致竹简变色的原因,采用3%草酸法、1%的硼氢化钠法、3%的连二亚硫酸钠法、1%过氧化氢法、乙醇法以及控制金属离子浓度的螯合法分别对竹简进行了脱色处理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及X射线能谱仪对各种方法处理后的竹简进行了分析与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竹简变色的主要原因是竹简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变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与竹材中的酚类衍生物反应生成深色化合物,导致竹简颜色变深。(2)许多发色基团在光和氧的作用下也会导致竹简变色,不过它们不会引起竹简变色过深。但金属离子尤其是铁元素的存在会加速这种变色甚至发黑。(3)用草酸处理的样品经过一段时间后之所以会出现返色的现象,是由于草酸与铁离子反应生成草酸铁,该反应强于酚羟基与铁离子的结合力,因此草酸可以起到脱色作用。草酸铁为浅黄色,这种颜色与竹材颜色相近。但草酸铁耐光性较差,当吸收紫外光时草酸铁容易发生分解,如果此时有酚类物质存在,则分解的铁离子能与之反应形成黑色物质。同时随着空气中温湿度的不断变化,竹简内部的铁离子也会不断被迁移到竹简的表面,致使竹简再度被“着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竹简 变色 铁离子 酚类衍生物 发色基团
下载PDF
中央苏区时期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淬炼锻造及现实启示
17
作者 陈炫妤 叶龙祥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24,共8页
中央苏区时期,我党从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思想建党、严明纪律作风、探索监督制度等方面对党的自我革命精神进行淬炼锻造,对奠定红色基因、锻造革命队伍、建设廉洁政府、开辟革命新道路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六个... 中央苏区时期,我党从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思想建党、严明纪律作风、探索监督制度等方面对党的自我革命精神进行淬炼锻造,对奠定红色基因、锻造革命队伍、建设廉洁政府、开辟革命新道路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六个如何始终”这一前所未有的大党独有难题。中央苏区时期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淬炼锻造,奠定了党的自我革命的红色基因,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对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自我革命 淬炼 锻造
下载PDF
泗水国出土泡桐材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金萍 陈年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第4期15-22,共8页
木质文物出土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不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处理就会发生快速的腐朽变化。在选择保护处理方法前对木材的材性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为保护方法的确定提供科学的依据。本工作从木材成分、含水率、干缩性、出土泡桐与新鲜... 木质文物出土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不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处理就会发生快速的腐朽变化。在选择保护处理方法前对木材的材性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为保护方法的确定提供科学的依据。本工作从木材成分、含水率、干缩性、出土泡桐与新鲜泡桐干缩率比较、干燥过程中的电镜分析几个方面对泗水国汉墓出土的泡桐进行了材性研究。结果表明,泗阳汉墓出土的泡桐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比新鲜泡桐的含量下降很多,但木质素的相对含量却增加了,说明泗阳汉墓出土的泡桐在埋藏环境中可能更多地是受到褐腐菌的侵蚀。含水率的高低是反映木材腐蚀度一个重要指标,泗阳汉墓出土的泡桐平均含水率高达1211%,从弦向、径向、横切面的平均收缩率数值来看,出土的泗水国泡桐文物收缩变形很严重,从电子显微镜图片观察,细胞结构各向干缩特性与新鲜木材完全不同。由此可见,不能用常规木材的干缩特征和木材的变化规律来指导泗水国出土泡桐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在选择保护处理方法时要结合木材本身的现状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水国泡桐木材 饱水木材 泡桐 木材成分 含水率 干缩特性研究 电子显微镜观察 弦向收缩 径向收缩 弦纵干缩 弦径干缩
下载PDF
文物铜车马部分残件的分析测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小燕 郭振琪 孙宝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0-72,共3页
对秦陵一号铜车马材质取样 ,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对其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 ;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金相组织状态 ;用能谱分析研究工艺 ;用 X-射线衍射研究铜合金的组成结构和物相 ;配合电... 对秦陵一号铜车马材质取样 ,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对其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 ;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金相组织状态 ;用能谱分析研究工艺 ;用 X-射线衍射研究铜合金的组成结构和物相 ;配合电子探针做微区分析。分析的结果为铜车马的修复和保护起到了至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俑一号铜车马 文物鉴定分析 材料分析 光谱法
下载PDF
面向文物鉴定本体的基础模型与建模环境 被引量:4
20
作者 鲍泓 舒小锋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5-9,13,共6页
 建立面向文物鉴定本体的基础模型环境是文物数字化和建立数字博物馆的基础,其核心文物鉴定基本模型(FMA2)是一个关于可移动文物结构化组织的概念及概念间关系的领域本体,包含了从构成文物器物的材料对象以及与它们关联的非材料实体(...  建立面向文物鉴定本体的基础模型环境是文物数字化和建立数字博物馆的基础,其核心文物鉴定基本模型(FMA2)是一个关于可移动文物结构化组织的概念及概念间关系的领域本体,包含了从构成文物器物的材料对象以及与它们关联的非材料实体(时间、空间、面、线和点),用以描述文物器物结构化的关系。提出了基本模型及其建模环境包括本体的定义及方法论、一个四元组的高级模式、一组准则和基于帧的创作环境。建议FMA2作为文物信息学的一种参考本体,以使在文物鉴定中不同的观点能相互关联,矫正在文物信息学本体中现有的和新发现的本体,并提供用于表示文物功能的结构化模板,使文物数字化过程中统一语义标注并提高本体的重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知识表达 文物鉴定 文物信息学 文物数字化 数字博物馆 考古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