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1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科技奖励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1
作者 杨文静 张小宁 杨生举 《甘肃科技纵横》 2024年第4期25-33,共9页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到的970篇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3年科技奖励研究成果的论文发文量、机构、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进行可视化呈现和对比分析,了解国内科技奖励研究的趋...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到的970篇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3年科技奖励研究成果的论文发文量、机构、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进行可视化呈现和对比分析,了解国内科技奖励研究的趋势、研究热点和演进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国内科技奖励研究领域发文机构跨区域的合作明显;研究围绕科技奖励政策、奖励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发展思路等主题,聚焦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科技奖励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对基础科学的激励、对工业产权战略的推动作用等方面开展。文章揭示了国内科技奖励研究的热点与趋势,以期对相关研究人员了解最新情况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奖励 文献计量法 CITESPACE 知识图谱 趋势分析
下载PDF
赓续文脉、弦歌不辍:抗战时期的科学社明复图书馆
2
作者 王云帆 《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53-56,共4页
创立于1931年的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科学技术图书馆。抗日战争时期,明复图书馆赓续文脉、弦歌不辍,保存了北平图书馆南运的珍贵古籍,同时通过各个渠道积极筹款维持图书馆运作,给在沪高校师生提供了上课与查阅参考资料... 创立于1931年的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科学技术图书馆。抗日战争时期,明复图书馆赓续文脉、弦歌不辍,保存了北平图书馆南运的珍贵古籍,同时通过各个渠道积极筹款维持图书馆运作,给在沪高校师生提供了上课与查阅参考资料的场所,从而在上海“孤岛”保存了科技交流与传播的火种,践行了“科学救国”之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社 明复图书馆 抗日战争
下载PDF
论周恩来对科技事业的贡献——以20世纪60—70年代为例
3
作者 崔禄春 《西藏发展论坛》 2024年第3期30-34,40,共6页
20世纪60-70年代,面对党内“左倾”思潮对科技事业的不利影响,周恩来大力支持国防尖端科技发展,保护科技工作者,尽力维护科研秩序;并支持邓小平主持的科技整顿,在基础研究和引进国外先进科技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这是我... 20世纪60-70年代,面对党内“左倾”思潮对科技事业的不利影响,周恩来大力支持国防尖端科技发展,保护科技工作者,尽力维护科研秩序;并支持邓小平主持的科技整顿,在基础研究和引进国外先进科技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这是我国科技事业在这一时期仍能取得若干成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科技工作者 维护科研秩序 保护国防尖端科技发展
下载PDF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与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展望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雁 严恺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2年第2期8-14,共7页
中国是古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然而 ,近现代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转移到了西方国家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了 ,笔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对科技的需求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缺乏这种需求 ,这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外因 ;中... 中国是古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然而 ,近现代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转移到了西方国家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了 ,笔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对科技的需求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缺乏这种需求 ,这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外因 ;中国古代科技体系结构不合理 ,科技长期处于经验层次 ,重视实用技术 ,轻视理论的提升 ,这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内因。展望未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科学技术 原因 科学技术发展 技术落后
下载PDF
新中国的科技奖励制度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雄文 姚昆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8-143,共6页
科技奖励是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措施。我国科技奖励经历了初创、恢复、发展、完善四个阶段 。
关键词 中国 科学技术 科技奖励制度 发展历史 科技进步
下载PDF
水文科技发展回顾及思考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建云 章树安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7,共5页
水文科技是水文工作和水利科技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水文科学技术对我国水文与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水文科学技术发展随着水文、水利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得了巨大成就,有些技术... 水文科技是水文工作和水利科技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水文科学技术对我国水文与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水文科学技术发展随着水文、水利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得了巨大成就,有些技术达到获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本文对我国水文科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总结,对目前水文科技存在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水文科技发展的重点和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 科技 发展 回顾 思考
下载PDF
究竟谁在中国最先使用了“科学”一词?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程 纪秀芳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3-98,共6页
本文对"科学"一词在汉语典籍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1、康有为、严复、王国维、梁启超均非在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之人。2、最早使用"科学"一词之人似可溯及到唐末的罗衮。3、近代以前,"科... 本文对"科学"一词在汉语典籍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1、康有为、严复、王国维、梁启超均非在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之人。2、最早使用"科学"一词之人似可溯及到唐末的罗衮。3、近代以前,"科学"一词虽在汉语典籍中偶有出现,但大多指"科举之学"。4、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而言,或许英语翻译出身的晚清著名企业家唐廷枢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使用"科学"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术语 “科学”词源 科举之学 语言文化 唐廷枢
下载PDF
近代中国科学观发展轨迹探析——以清末民初science概念内涵的演化为中心 被引量:4
8
作者 肖朗 王鸣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32,共17页
中国古代的"科学"一词意味着"科举之学"及"分科之学",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学者率先用"科学"翻译science并赋予其近代意蕴。清末民初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国人或取道日本,或留学欧美... 中国古代的"科学"一词意味着"科举之学"及"分科之学",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学者率先用"科学"翻译science并赋予其近代意蕴。清末民初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国人或取道日本,或留学欧美,在传播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借鉴日本的翻译方式以"科学"指称近代science,并使其内涵不断演化和发展,其基本轨迹可归结为由侧重阐述"学术分科"观念发展到重视揭示"公理公例"之学,而科学方法论的导入及探索成为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从而推动了近代中国科学观渐趋丰富、全面,使之具备"学术分科"的形态、探求"公理公例"的主旨以及注重观察、实验和归纳的方法这三个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科学观 science概念 学术分科 科学方法论 科学教育 严复 蔡元培 任鸿隽
下载PDF
论科技史教育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陆勇 童鹰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6-78,共3页
在分析科学技术史具有科学价值、哲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理工科高校开展科学技术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主要作用包括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学习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 在分析科学技术史具有科学价值、哲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理工科高校开展科学技术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主要作用包括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学习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提高哲学素质;培养科学精神,尤其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塑造人文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综合素质 科技史教育 科学技术史 科学文化素质 辩证唯物主义 思想道德素质 理工科高校 科学价值 人文价值 哲学价值 学习兴趣 学习科学 哲学素质 科学精神 创新精神 人文精神 创新能力 知识面 认识论 方法论 培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科学的核心理念与历史价值——兼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与中国为什么没能产生近代科学 被引量:3
10
作者 谷兴荣 姚启明 何哲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118,共6页
中国传统科学是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格物致知为核心理念来解释各种现象的,从而导致在讨论事物的本原、运动、发展时,只作判断、下结论,而不作论证的研究风格。格物致知导向研究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玄,距西方科学研究方法的差别越来... 中国传统科学是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格物致知为核心理念来解释各种现象的,从而导致在讨论事物的本原、运动、发展时,只作判断、下结论,而不作论证的研究风格。格物致知导向研究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玄,距西方科学研究方法的差别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科学 科学理念 历史价值 科学产生机制
下载PDF
1927──1937年中国的学术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道炫 钟建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1-136,共6页
1927—1937年是中国近代学术研究发展较快的十年,出现了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及中国西部科学院等一批近代意义上的科研机构,各高校学术研究水平也有较大进展。这一时期的学术发展,对此后学术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中央研究院 北平研究院 学术研究
下载PDF
新学传播的序曲:艾约瑟、王韬翻译《格致新学提纲》的内容、意义及其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邓亮 韩琦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6-151,共16页
艾约瑟与王韬合译的《格致新学提纲》正续二篇先后于1853年和1858年发表,是晚清最早出现的西方科学史年表,开列哥白尼日心说以降的科学发展大事。本文介绍了《提纲》的内容,考释其中的科技人物,梳理了《提纲》与王韬《西学原始考》的关... 艾约瑟与王韬合译的《格致新学提纲》正续二篇先后于1853年和1858年发表,是晚清最早出现的西方科学史年表,开列哥白尼日心说以降的科学发展大事。本文介绍了《提纲》的内容,考释其中的科技人物,梳理了《提纲》与王韬《西学原始考》的关系,以及对黄钟骏《畴人传四编》的间接影响,认为编译此文的缘由是为了改变中国学者对西学的固有观念,指出它对晚清时期西方科技新知的提倡与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具有先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致新学提纲》《中西通书》 艾约瑟 王韬《畴人传四编》西方科学史
下载PDF
辛亥革命与近代科学传播 被引量:14
13
作者 史革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5-35,共11页
辛亥革命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新的形势。科学传播的途径进一步扩大 ,传播的内容更为丰富 ,传播的主动权已经从过去的外国传教士转入中国知识分子手中。这些变化直接导致国人科学理念的更新与进步 ,发出了“科学救国”的时代... 辛亥革命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新的形势。科学传播的途径进一步扩大 ,传播的内容更为丰富 ,传播的主动权已经从过去的外国传教士转入中国知识分子手中。这些变化直接导致国人科学理念的更新与进步 ,发出了“科学救国”的时代强音。辛亥革命时期的科学传播不仅为仁人志士批判封建迷信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在国人中进行了一次重要的科学思想启蒙 ,而且为革命派开展的反清斗争造了舆论 ,为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科学与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自然科学 科学传播 科学救国 近代 应用技术 科学理论 科学思想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4
14
作者 路甬祥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7,31,共8页
关键词 洋务运动 发展史 中国 近代科学 现代科学
下载PDF
中国近代科技奖励制度建立的曲折历程——专利性质的奖励制度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建军 甘向阳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7,共4页
从洪仁《资政新篇》、百日维新《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到民国时期的《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 ,在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下 ,分析科技奖励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引进与生长 。
关键词 中国 科技奖励制度 专利技术 知识分子 辛亥革命 洋务运动
下载PDF
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选举 被引量:28
16
作者 郭金海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49,共17页
披露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的情况,对中央研究院第二届评议会决议举行院士选举的背景、选举规程的制定及其条文、院士候选人的提名及其审查等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探讨选举成功的原因及其在中国现代科学建制化历程中的重要性。... 披露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的情况,对中央研究院第二届评议会决议举行院士选举的背景、选举规程的制定及其条文、院士候选人的提名及其审查等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探讨选举成功的原因及其在中国现代科学建制化历程中的重要性。指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科学界趋于成熟,已产生一批学术精英;在此基础上,评议会与选举筹备会做出了有效的制度安排,而且大多数评议员遵守科学规范、重视学术标准,并将民主原则贯彻于选举的始终。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是现代中国学术界自主选举学术精英的典范。此届院士的选出是中国现代科学建制化历程开始步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研究院 第一届院士 选举 第二届评议会 科学建制化
下载PDF
北平研究院第一届会员分析——兼与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培富 夏文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138,共8页
北平研究院作为民国时期最重要的综合性学术机构之一,其"会员制度"与中央研究院的"院士制度"一同构成了中国现代学术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对1948年北平研究院第一届90名"会员"的产生过程及会员的年... 北平研究院作为民国时期最重要的综合性学术机构之一,其"会员制度"与中央研究院的"院士制度"一同构成了中国现代学术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对1948年北平研究院第一届90名"会员"的产生过程及会员的年龄、籍贯、学历、任职、去向等情况进行分析,并与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进行比较。通过对民国时期学术精英群体的微观社会学考察,理解中国现代学术评议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之重要意义,并体察社会使命、学术自由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平研究院 会员 中央研究院 院士
下载PDF
西学传播未能使中国科技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原因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树勇 崔家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0-43,共4页
16世纪末 ,西方传教士在来华传教的同时 ,也将大量科学技术知识传入中国 ,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并未使中国传统科技发生根本性变革。本文从两方面探讨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包括夷夏之... 16世纪末 ,西方传教士在来华传教的同时 ,也将大量科学技术知识传入中国 ,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并未使中国传统科技发生根本性变革。本文从两方面探讨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包括夷夏之防、源流之辨和体用之分等等 ;另一方面是传统教育体制造成的传播途径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 传教士 西方科学 科技交流 传统文化 传播 利玛窦 书院
下载PDF
李约瑟难题溯源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保玉 张妍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9-182,共4页
通常认为"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之"李约瑟难题"是在1964年提出的。实际上,在1944年浙江大学研讨会上,李约瑟就与我国一批学者较深入地探讨了这个问题。清末民初,严复、梁启超、冯友兰、任鸿隽、王阧等都... 通常认为"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之"李约瑟难题"是在1964年提出的。实际上,在1944年浙江大学研讨会上,李约瑟就与我国一批学者较深入地探讨了这个问题。清末民初,严复、梁启超、冯友兰、任鸿隽、王阧等都不同深度地论及和研究了这个问题。1944年,李约瑟的观点已经形成。李约瑟坚持社会因素决定了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与他1930年参加第一次科技史国际会议、受苏联学者影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中国古代科学 近代科学诞生 溯源
下载PDF
中国学术评议空间的开创——以中央研究院评议会为中心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剑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100,共13页
中国学术评议空间的开创既有民间组织的努力,也有政府作为。学术评议是中央研究院重要功能之一,但直到建院7年之后评议会才成立,到1946年运转11年,除在相关中研院自身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外,在学术评议奖励等方面成效甚微。其后将重心转... 中国学术评议空间的开创既有民间组织的努力,也有政府作为。学术评议是中央研究院重要功能之一,但直到建院7年之后评议会才成立,到1946年运转11年,除在相关中研院自身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外,在学术评议奖励等方面成效甚微。其后将重心转移到院士选举,首届院士的遴选成功表征着中研院学术评议奖励体制的最终形成。中研院学术评议奖励功能实施的坎坷,除与教育部等存在矛盾外,与它作为政府机构又要保持学术的独立相关,充分体现了当时以政府主导为主、民间为辅的政府化学术评议奖励体制的特征,也度量了学术独立、自由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研究院评议会 学术评议奖励 院士 学术与政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