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9篇文章
< 1 2 1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书》及其相关文献中的喻四纽与定纽
1
作者 储泰松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5-544,共10页
《魏书》中有几条避讳材料,涉及到喻四与定纽的关系,自古以来意见不一,而同期文献里,也出现了不少。通过相关材料的排比分析,并结合北方阿尔泰语系语言中辅音d-与j-的演变规律,可以看出中古时期汉文文献中喻四与定纽的混读是受到阿尔泰... 《魏书》中有几条避讳材料,涉及到喻四与定纽的关系,自古以来意见不一,而同期文献里,也出现了不少。通过相关材料的排比分析,并结合北方阿尔泰语系语言中辅音d-与j-的演变规律,可以看出中古时期汉文文献中喻四与定纽的混读是受到阿尔泰语系语言影响所致。正因为阿尔泰语系在中古时期正经历d->j-这一变化,使得边疆地区常与鲜卑、突厥/回鹘、蒙古语言接触的汉语方言里仍然保留喻四与定纽读音交错的现象,虽然在同期汉语通语里这一变化已经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音 喻四纽 定纽 《魏书》 阿尔泰语系语言 语言接触
下载PDF
“尸位素餐”新解
2
作者 谭生力 李晓洁 《语文学刊》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尸位素餐”这个成语意义较为明确,但是“尸位”为何?“素餐”为何?学界对此尚有一些争议。我们对“尸祭”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且结合“尸”的分化字“居”含有闲居之意,对“尸位”词义进行了旁证。关于“素餐”的解释,我们在学... “尸位素餐”这个成语意义较为明确,但是“尸位”为何?“素餐”为何?学界对此尚有一些争议。我们对“尸祭”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且结合“尸”的分化字“居”含有闲居之意,对“尸位”词义进行了旁证。关于“素餐”的解释,我们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素”“索”二字的同源关系认为“素”是后起字,“素”在这里应该理解为索取之意,“素餐”可理解为不劳而获索取饭食之意,即吃白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位 尸祭 素餐
下载PDF
《墨子》推度副词“中实”“中情”研究——兼辨“情”的副词用法
3
作者 张萍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上古汉语肯定推度副词研究多关注“诚、实”等单音词,《墨子》独有双音推度副词“中实”“中情”,两词在句法、语义上与推度副词“实”“情”用法相似。考察其用法,对其性质加以辨析,不仅能丰富汉语推度副词系统研究,亦有助于更准确地... 上古汉语肯定推度副词研究多关注“诚、实”等单音词,《墨子》独有双音推度副词“中实”“中情”,两词在句法、语义上与推度副词“实”“情”用法相似。考察其用法,对其性质加以辨析,不仅能丰富汉语推度副词系统研究,亦有助于更准确地解读《墨子》相关语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度副词 “中实” “中情” 《墨子》 句法语义研究
下载PDF
“匪”“非”关系辨析兼及读音问题
4
作者 张萍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3-37,共5页
通过比照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用字差异,从古书注解以及其他典籍引文等材料分析,可知主要集中于《诗经》《易经》等先秦早期典籍中的“匪”,并不是“非”的借字,它记录的是一个独立的虚词。“匪”“非”为同源词,二者音近义同,“匪”不宜... 通过比照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用字差异,从古书注解以及其他典籍引文等材料分析,可知主要集中于《诗经》《易经》等先秦早期典籍中的“匪”,并不是“非”的借字,它记录的是一个独立的虚词。“匪”“非”为同源词,二者音近义同,“匪”不宜视为通“非”,故不从“非”读平声,而读上声。这一用法的“匪”具有典雅性,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保留于“受益匪浅”“匪夷所思”等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副词 读音 《墨子》
下载PDF
《经传释词》“为”字条辨析
5
作者 孙洪伟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2-76,共5页
《经传释词》在虚词研究上的贡献和不足,前人多有论述,但对其中的义项和例句,则缺乏全面详细的辨析。本文选取其中义项较多的“为”字条,对其义项和例句逐一进行检视,观察其例句的分析是否正确,义项的设立是否合理。文章认为“犹用也”... 《经传释词》在虚词研究上的贡献和不足,前人多有论述,但对其中的义项和例句,则缺乏全面详细的辨析。本文选取其中义项较多的“为”字条,对其义项和例句逐一进行检视,观察其例句的分析是否正确,义项的设立是否合理。文章认为“犹用也”“犹使也”“犹则也”“犹与也”“犹有也”五个义项是不能成立的;“犹于也”“犹谓也”“语助也”虽可成立,其中部分例句分析有误。文章还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犹将也”“犹如也”“语助也”三个义项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传释词》 “为” 义项 准系词 语法化
下载PDF
书法衄挫的艺术实践研究
6
作者 潘池勇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43-146,共4页
衄挫萌芽于隶变初期,发展于隶书的形成过程,成熟于章草,完善于王羲之。衄挫形成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在书写过程中追求快速、便捷、美观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尤其是书家在书写过程中通过对笔锋的调控有意识地使用衄挫。使用衄挫书写时巧妙... 衄挫萌芽于隶变初期,发展于隶书的形成过程,成熟于章草,完善于王羲之。衄挫形成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在书写过程中追求快速、便捷、美观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尤其是书家在书写过程中通过对笔锋的调控有意识地使用衄挫。使用衄挫书写时巧妙地提按换锋,振笔挥运,点画时起时伏,造成笔画线迹内外变化多端,使人回味无穷。笔、墨、纸这些书写工具客观上影响着衄挫的表现。衄挫的用笔,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是点画线条富有力量感、节奏感、立体感。衄挫是深化线质效果的笔法,伴随着书法笔法的始终。研究衄挫要深入到书法作品之内进行具体的分析,细心体察衄挫之所以形成的内在原因及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法 衄锋 挫锋 曲笔 王羲之
下载PDF
《五经文字》中的文献用字分析
7
作者 张金霞 王海洋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五经文字》注释重文与正字间的字际关系,计有异字同用和借字同用两大类。其中异字同用又可以分为构件省简、同字异构、同字异写、构件异位四种;借字同用又可以分为通假字、古今字两种。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当时经典文献用字的面貌及规律... 《五经文字》注释重文与正字间的字际关系,计有异字同用和借字同用两大类。其中异字同用又可以分为构件省简、同字异构、同字异写、构件异位四种;借字同用又可以分为通假字、古今字两种。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当时经典文献用字的面貌及规律,从而为典籍阅读和汉字演变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经文字》 文献用字 字际关系
下载PDF
中古汉语“过”的三种新兴用法及其历史演变——兼论闽语中的存留现象
8
作者 洪晓婷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62-69,共8页
动词“过”在中古汉语时期发生了不同程度虚化,发展出了三种新用法:动量词用法,表示“遍、次”;程度副词用法,表示“极、非常”;比较词用法,相当于“比”。其中,动量词用法使用最广,生命力最强,后两者次之。比较词用法在通语中不占优势... 动词“过”在中古汉语时期发生了不同程度虚化,发展出了三种新用法:动量词用法,表示“遍、次”;程度副词用法,表示“极、非常”;比较词用法,相当于“比”。其中,动量词用法使用最广,生命力最强,后两者次之。比较词用法在通语中不占优势,在近代汉语时期就消亡了。现代闽语中“过”的三种语法用法源自中古汉语,动量词用法还比较强势,其他两种用法都趋于式微。不同程度保留中古汉语“过”的三种新兴用法也是闽语的一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 中古汉语 闽语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视域下的“古代汉语”课程思政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玉洁 朱庆利 《文教资料》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带来的一系列新结果、呈现的一系列新特征,包括基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对社会现代化积极回应的创新性取向。“古代汉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带来的一系列新结果、呈现的一系列新特征,包括基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对社会现代化积极回应的创新性取向。“古代汉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古代汉语”课程的各个环节,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最终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融入“古代汉语”课程思政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即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传统文化 课程思政 融合
下载PDF
课程思政理论背景下的高师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建设
10
作者 赵永明 李佳佳 王春艳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74-78,共5页
高师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专业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意识薄弱,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较为生硬,育人教学与时脱节,课程的评价体系尚待优化等。挖掘古代汉语课程在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 高师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专业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意识薄弱,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较为生硬,育人教学与时脱节,课程的评价体系尚待优化等。挖掘古代汉语课程在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道德境界,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及珍贵的育人价值,通过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意识,丰富思政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强化教学评价等手段,必然可以推进古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更上层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理论 古代汉语教学 改革与探索
下载PDF
测度、反诘与让步——中古汉语“岂”的否定功能
11
作者 周瑞哲 汪国胜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8-74,共7页
中古汉语里“岂”是一个常用的语气副词,其否定辖域分为跨短语和跨句两类。“岂”一般用于谓词之前,在疑问句和陈述句中引领句末的语气词通过是非疑问句、反问句和让步复句三种句式来表达对命题行为、认识、言语三域的否定;它的否定主... 中古汉语里“岂”是一个常用的语气副词,其否定辖域分为跨短语和跨句两类。“岂”一般用于谓词之前,在疑问句和陈述句中引领句末的语气词通过是非疑问句、反问句和让步复句三种句式来表达对命题行为、认识、言语三域的否定;它的否定主要聚焦在对命题的目的、结果和原因的主观评价,具有顺转引领、逆转总结、双向过渡三种功能。本文主要通过对魏晋时期文献的考察,来探析否定标记“岂”在中古汉语里的使用情况及存在条件,并进一步确立它的否定来源和历史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标记 否定辖域和指向 主观评价
下载PDF
楚卜筮祷祠简语法札记三则
12
作者 刘欣悦 胡波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03-109,118,共8页
楚卜筮祷祠简是战国中晚期的“同时资料”,其中存在许多特殊的语法现象。经考察发现,双及物构式“V_(祭祀)+NP_(鬼神)+NP_(祭品)”是仅见于楚卜筮祷祠简的句法结构,同时代的其他文献未见使用;情态副词“尚”是西周春秋时期表达主观期望... 楚卜筮祷祠简是战国中晚期的“同时资料”,其中存在许多特殊的语法现象。经考察发现,双及物构式“V_(祭祀)+NP_(鬼神)+NP_(祭品)”是仅见于楚卜筮祷祠简的句法结构,同时代的其他文献未见使用;情态副词“尚”是西周春秋时期表达主观期望的口语词,却在楚卜筮祷祠简中大量出现;关联副词“安”是楚简常用的顺承衔接词,但在楚卜筮祷祠简中只有转折用法。这些特殊语法现象能弥补汉语史研究的空白,具有很高的语言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卜筮祷祠简 双及物构式 情态副词“尚” 关联副词“安”
下载PDF
《警世通言》有标记被动句初探
13
作者 徐陈依婷 曹炜 《梧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6-45,共10页
《警世通言》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典型代表,作品时代特征明显,口语性强,在语言学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警世通言》中有标记被动句式可分为“于”字句、“见”字句、“为”字句、“被”字句及“蒙”字句5大类。不同类型的有标记被动句... 《警世通言》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典型代表,作品时代特征明显,口语性强,在语言学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警世通言》中有标记被动句式可分为“于”字句、“见”字句、“为”字句、“被”字句及“蒙”字句5大类。不同类型的有标记被动句式共现于同一时期但使用频率差异较大,“于”字句和“见”字句使用频率较低(3.311%和3.974%),“被”字句使用频率最高(72.848%),“为”字句和“蒙”字句使用频率较高(10.927%和8.940%)。不同的有标记被动句式在语义色彩上也有所倾向,大部分情况下表不如意之义,但“蒙”字句更多用于表达积极、如意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世通言 有标记被动句 语义色彩
下载PDF
“劝”之“劝说”义的产生过程及动因
14
作者 金怡然 孙书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7-102,共6页
通过定量统计、定性分析,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11部文献中“劝”的用例,讨论了“劝”之“劝说”义的产生时代、产生过程以及产生原因,并通过与若干同义词用法的比较,得出结论:“劝”之“劝说”义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时期使用尚未普遍... 通过定量统计、定性分析,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11部文献中“劝”的用例,讨论了“劝”之“劝说”义的产生时代、产生过程以及产生原因,并通过与若干同义词用法的比较,得出结论:“劝”之“劝说”义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时期使用尚未普遍,汉代时成为较为主要的用法。“劝说”义的产生与“劝”的使用频次、词义侧重以及用法的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励 劝说 引申
下载PDF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高昌回鹘人汉语使用现象研究
15
作者 周英惠 赵平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自二十世纪以来,吐鲁番地区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及文字文献资料,这些资料为研究当时高昌地区回鹘人的语言接触现象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机会。本文通过分析现存文献,从回鹘人的汉语学习、佛经翻译、借词使用及语法结构的变化等方面探讨高昌回... 自二十世纪以来,吐鲁番地区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及文字文献资料,这些资料为研究当时高昌地区回鹘人的语言接触现象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机会。本文通过分析现存文献,从回鹘人的汉语学习、佛经翻译、借词使用及语法结构的变化等方面探讨高昌回鹘人的汉语使用状况,并将其原因归结为三点:一是中央王朝对西域汉文化传播和汉语学习使用的重视;二是屯垦戍边文化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延续;三是回鹘人对中原文化的仰慕。由此可见,这种语言接触现象的产生与存在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表现,也体现了汉语言文字成为历代中央政权的主要交流语言和文字,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回鹘人 汉语 汉字 认同 中华文化
下载PDF
“杜鹃”语义内涵探赜
16
作者 金玉卓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04-108,共5页
“杜鹃”既是鸟名,也是花名,还用作人名和地名,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杜鹃鸟种类多样,别称复杂,可以分为古称、摹声和典故三种类型,其中典故类的“杜宇”对杜鹃意象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杜鹃花由杜鹃鸟赋名,这一花鸟同名现象并不... “杜鹃”既是鸟名,也是花名,还用作人名和地名,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杜鹃鸟种类多样,别称复杂,可以分为古称、摹声和典故三种类型,其中典故类的“杜宇”对杜鹃意象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杜鹃花由杜鹃鸟赋名,这一花鸟同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与杜宇传说有直接关系,经历了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再到情感价值的转变。“杜鹃”语义内涵丰富,既有杜宇传说的影响,也与杜鹃花鸟的自然属性有关,典籍文献中常借杜鹃意象表达伤春惜春,哀怨苦闷,思乡离愁和亡国之痛。探索“杜鹃”的语义内涵,有助于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词典义项设立和辞书编纂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鸟 杜鹃花 杜宇
下载PDF
陈校本《元典章》校读札记
17
作者 王阳 吴盼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4-58,95,共6页
目前所见《元典章》的最早版本是元刊本,但是该版本的刊刻质量一般,讹、脱、衍、倒等失误之处多见。陈高华等点校的《元典章》虽对元刊本《元典章》中的失误之处进行了纠正,但仍有一些失误之处未暇顾及,同时其本身时有整理失误之处。今... 目前所见《元典章》的最早版本是元刊本,但是该版本的刊刻质量一般,讹、脱、衍、倒等失误之处多见。陈高华等点校的《元典章》虽对元刊本《元典章》中的失误之处进行了纠正,但仍有一些失误之处未暇顾及,同时其本身时有整理失误之处。今通过异文比对、文字分析、词义训释等方法,对陈高华等点校的《元典章》中21条失误之处进行辨正,以期促进《元典章》的阅读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典章》 陈校本 异文 辨正
下载PDF
上古汉语OV语序前置宾语的构成、语义特点、语用功能研究
18
作者 李武伟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上古汉语OV语序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句式,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宾语前置于动词。与以往着眼于前置宾语描写的不同,重点关注前置宾语的构成、语义特点、语用功能。在构成上,前置宾语由体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和主谓结构充当;在语义特点上,... 上古汉语OV语序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句式,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宾语前置于动词。与以往着眼于前置宾语描写的不同,重点关注前置宾语的构成、语义特点、语用功能。在构成上,前置宾语由体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和主谓结构充当;在语义特点上,具有指同、指别的特点;在语用功能上,具有凸显焦点、篇章衔接和对比的功能。对前置宾语的全面考察,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前置宾语的特点,还有助于更加清晰认识上古汉语OV语序的性质和汉语语法史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语言类型学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提供语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OV语序 前置宾语构成 语义特点 语用功能
下载PDF
历史比较语言学视域下中国神话传说人物西王母的形象——基于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的视角
19
作者 叶晓锋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8-88,共11页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著名人物,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历史比较语言学视域对其展开研究发现,西王母和印度的Umā、《圣经》中的夏娃不仅语音相似,语义也都和“母亲”有关,这和她们的母亲神身份是相符的。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著名人物,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历史比较语言学视域对其展开研究发现,西王母和印度的Umā、《圣经》中的夏娃不仅语音相似,语义也都和“母亲”有关,这和她们的母亲神身份是相符的。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近东文明是早期东方文明的主要代表,其母亲神存在诸多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有着深厚的神话学和语言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Umā 《山海经》 丝绸之路 文明互鉴
下载PDF
论《黄侃手批〈说文解字〉》批语“同”
20
作者 马清沣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7-51,共5页
“同”是《黄侃手批说文解字》中的重要批语。“同”批注的字词主要含括异体字和转语两类。将《手批》与其参考性材料《文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同”所批注的字词与《文始》中“变易”关系的字词在内容上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又呈现出与... “同”是《黄侃手批说文解字》中的重要批语。“同”批注的字词主要含括异体字和转语两类。将《手批》与其参考性材料《文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同”所批注的字词与《文始》中“变易”关系的字词在内容上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又呈现出与之不同的泛时性特征。同时,受《说文解字》训释内容的影响,“同”存在将造意与实义混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侃 《黄侃手批〈说文解字〉》 批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