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汉字研究的展望
1
作者 张涌泉 梁春胜 韩小荆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2期40-46,125,共8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近代汉字研究的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方方面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且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近代汉字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必将获得空前的发展。今后的近代汉字研究应该特别致力于辑字形、理字书、考难... 20世纪70年代以来,近代汉字研究的意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方方面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且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近代汉字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必将获得空前的发展。今后的近代汉字研究应该特别致力于辑字形、理字书、考难字、探源流、建体系、数字化、育人才等几个方面。近代汉字学的兴起和发展,已经并将继续改变汉字研究的格局。在不久的将来,近代汉字学将和古文字学、现代汉字学一起,共同构建起汉字学的完整大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字 学科 展望
下载PDF
从传统出发,重构中国汉字学学科体系
2
作者 李运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3,204,205,共14页
以20世纪初为界,汉字研究可以分为传统文字学和现代汉字学。传统文字学已建立自主知识体系,因兼有其他学科内容而比较繁杂,理论上也存在一些缺陷。现代汉字学受国外语言文字理论影响,往往生搬硬套,无视传统,在汉字性质、汉字起源、汉字... 以20世纪初为界,汉字研究可以分为传统文字学和现代汉字学。传统文字学已建立自主知识体系,因兼有其他学科内容而比较繁杂,理论上也存在一些缺陷。现代汉字学受国外语言文字理论影响,往往生搬硬套,无视传统,在汉字性质、汉字起源、汉字发展等关键问题上产生一些不合汉字实际的认知,导致现代汉字学内容贫乏,学术性减弱,学科地位下降。新时代汉字学既不能像传统文字学那样用文字包含语言,也不宜像现代汉字学这样用语言吞没文字,应该立足汉字本体,注重文字与语言的互助互证关系,把形体、结构、职用看作汉字的三维本体属性,继承传统而超越传统,重新建立中国自主的“三维汉字学”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实现学科体系自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字学 现代汉字学 自主知识 继承超越 三维属性 学科体系
下载PDF
吸收多元文化 解读文字起源
3
作者 牟堂娟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1-71,共1页
文字起源一直以来都是早期文明研究的一大热点,也是探讨文明社会的重要观察点。前文字是盛行于史前社会和部落社会的多种原始视觉表达方式,对前文字的系统深入研究,将为新媒介条件下的“类文字”符号创意提供充足的学理依据,尤其对于汉... 文字起源一直以来都是早期文明研究的一大热点,也是探讨文明社会的重要观察点。前文字是盛行于史前社会和部落社会的多种原始视觉表达方式,对前文字的系统深入研究,将为新媒介条件下的“类文字”符号创意提供充足的学理依据,尤其对于汉字起源和中国文明研究具有多重意义。黄亚平的《艺术、考古与文字起源:前文字研究》(商务印书馆2023年11月出版)一书,融原始艺术、神话、考古于一炉,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新颖的研究方法,在对前文字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深刻地剖析了前文字与汉字起源的紧密关联,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多重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起源 多元文化 新媒介 早期文明 汉字起源 史前社会 视觉表达 部落社会
下载PDF
据出土文献说“痛心疾首”及相关字词
4
作者 叶玉英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6,共7页
成语{痛心疾首}由{痛心}和{疾首}两个词组合而成。卜辞中“疾首”与“首疾”并见。“疾”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现,“病”字则是到了战国时代才出现。在战国出土文献中,“疾”表示的病情比“病”更严重,与《说文解字》的记载相反。{疾}... 成语{痛心疾首}由{痛心}和{疾首}两个词组合而成。卜辞中“疾首”与“首疾”并见。“疾”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现,“病”字则是到了战国时代才出现。在战国出土文献中,“疾”表示的病情比“病”更严重,与《说文解字》的记载相反。{疾}{病}都是非宾格动词,故在“N1+V+N2”这种句式中,可移位为“N1+N2+V”,且N1和N2有领属关系。{痛}{疼}则是典型的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因此{痛心}{疼心}不符合语法规则。“痛心”“疼心”原本作“疾心”。{疾首}和{疾心}本指生理上的疼痛不适感,在春秋末期引申指精神上的痛苦或痛恨,为了强调一种极度的痛苦痛恨而组合成一个四字成语,为了避复,将{疾心}改成{痛心},从而组成{痛心疾首}这个成语。{痛心}一词在汉代以后才开始流行,当是从成语{痛心疾首}中分割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心疾首
下载PDF
“诗言志”字源学研究辨证
5
作者 刘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4,共9页
近百年来,众多学者运用字源学对“诗言志”这个重要命题进行了阐发。各家所论大都带有明显的实证色彩,但此项研究却从总体上陷于“出之以实,得之反虚”的境地,凸显出“诗言志”字源学研究模式本身存在的局限与不足。许多研究对字形的辨... 近百年来,众多学者运用字源学对“诗言志”这个重要命题进行了阐发。各家所论大都带有明显的实证色彩,但此项研究却从总体上陷于“出之以实,得之反虚”的境地,凸显出“诗言志”字源学研究模式本身存在的局限与不足。许多研究对字形的辨析不够精确,对字义的解说比较主观,违背了古文字考释的一些基本原则:说形声如会意,不符合文字的构形规律;误用声训、递训等训诂学方法;缺乏古文字历史演变的动态眼光。从汉字阐释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看图释字”、观念先行、以论代史等问题,没有准确把握汉字文化功能的度量。概言之,通过古文字的本形本义演绎出某种理论构想,超出了字源学方法所能负载的限度。近几十年以来,这种“以字源学方法解决文化问题”的模式甚为盛行。对“诗言志”字源学研究的反思,或许能为当下流行的汉字阐释提供些许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字源学 古文字考释 汉字阐释 辨证
下载PDF
楚文字“砫”字补说
6
作者 谭生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116,共4页
关于楚文字中“砫”字构形问题,学界一般认为从石主声是“重”字异构。汉语中的“重”,有“古代丧礼中在虞祭之前,用木制成暂代主牌以依神之物”之义。我们结合相关文献及考古资料,认为“砫”当看作从石从主,主亦声的字。我们认为“砫... 关于楚文字中“砫”字构形问题,学界一般认为从石主声是“重”字异构。汉语中的“重”,有“古代丧礼中在虞祭之前,用木制成暂代主牌以依神之物”之义。我们结合相关文献及考古资料,认为“砫”当看作从石从主,主亦声的字。我们认为“砫”为“重”字异构,与古代丧礼中虞祭之前暂代“主”用来依附死者灵魂之“重”密切相关。秦灭六国,“重”行而“砫”废。但是,“砫”的一些义项则保留在“重”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砫” “重” 神主 用字差异
下载PDF
霸姬盘、盉铭文“求”字补说
7
作者 马超 陈彩银 《中国文字研究》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霸姬盉(气盉)铭文中的■字,学界旧多释为“某”,并读为否定词“无”或“毋”,认为铭文中的“某弗”为双重否定。新刊布的霸姬盘中此字异体作■、■之形,通过对比可知其下部所从与“某”字的“木”旁判然有别,释“某”之说当非。甲骨金... 霸姬盉(气盉)铭文中的■字,学界旧多释为“某”,并读为否定词“无”或“毋”,认为铭文中的“某弗”为双重否定。新刊布的霸姬盘中此字异体作■、■之形,通过对比可知其下部所从与“某”字的“木”旁判然有别,释“某”之说当非。甲骨金文中的“求(蛷)”字本为多足虫的象形,其写法多变,霸姬盘、盉中旧释“某”之字的不同异体均可与“求(蛷)”字的不同写法相对应,并有相近字形为证,故知其当改释为“求”。“求”有寻求、谋求之义,霸姬盘、盉誓词“余求弗称公命”“女(如)求弗爯(称)公命”,就是说“如果我谋求不遵从公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姬盘、盉 气盉 双重否定
下载PDF
殷墟卜用龟腹甲中甲形态研究
8
作者 李延彦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2期6-16,168,共12页
本文描述了殷墟卜用龟腹甲中甲齿缝片的形态,结合钻凿、形态特征组合,将中甲齿缝片残片分为十四大类,并简要论述成因。
关键词 殷墟 龟腹甲 中甲 形态
下载PDF
易本烺《字辨证篆》“误省”同形分类考察
9
作者 雍淑凤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2期58-72,126,共16页
《字辨证篆》是清代易本烺在文字学方面的代表作。“误省,指本非省字而误作省者。”《字辨证篆·误省》收录了“误省”实例40例,其揭示的同形字类型有: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换声符俗字同形;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会意俗字同形;一个字与... 《字辨证篆》是清代易本烺在文字学方面的代表作。“误省,指本非省字而误作省者。”《字辨证篆·误省》收录了“误省”实例40例,其揭示的同形字类型有: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换声符俗字同形;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会意俗字同形;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简省某些部件的俗字同形;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讹变俗字同形;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通假俗字同形;一个字与另一个字的借形俗字同形;一个字的讹字与另一个字的省形俗字同形;一个字的古文与另一个字的音近换声旁简体俗字同形。这些“误省”实例告诉我们要从形音义三个方面综合辨析字际关系。这些同形字以同为形声字的同形字居多;在形声字的同形现象跟假借现象之间有时很难划出一条截然分开的界限;这些同形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字形简化或字形讹混或字形简化和字形讹混共同作用。“古代汉语”课程学习要引导学生辨析同形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辨证篆 误省 同形字类型
下载PDF
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证:汉字系民族文字
10
作者 王海滨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汉字是一种自源文字,它在商代开始向外传播,秦以后成为通行中国的官方文字。此后的两千多年里,汉字虽历经朝代更迭和自身形体演变,但是依旧稳定,并对少数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部分少数民族仿照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如党项、契丹、女真... 汉字是一种自源文字,它在商代开始向外传播,秦以后成为通行中国的官方文字。此后的两千多年里,汉字虽历经朝代更迭和自身形体演变,但是依旧稳定,并对少数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部分少数民族仿照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如党项、契丹、女真以及南方少数民族中的壮族、白族、苗族等。这些民族在文字创制时都或多或少地参照了汉字的字形、字音以及汉字造字的“六书”造字法,其字形明显带有汉字的形体特征。这些文字的产生是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典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系民族文字 民族“三交”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汉字系文字:汉字的借用与改造》评介
11
作者 张春凤 《中国文字研究》 2024年第1期259-262,共4页
文字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要素。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以及中国的汉字被称为“世界古典文字”。这些文字不仅历史悠久,且都是独立发明的自源文字,在文字学研究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经历史更迭,只有... 文字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要素。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以及中国的汉字被称为“世界古典文字”。这些文字不仅历史悠久,且都是独立发明的自源文字,在文字学研究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经历史更迭,只有汉字传承至今,其他三种文字早已尘封在遗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 自源文字 人类文明 中美洲 组成要素 汉字
下载PDF
清华简《保训》释义
12
作者 马文增 《现代语文》 2024年第5期46-54,共9页
以整理者的严式释文为底本,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重新释读清华简《保训》。在研究方法上,注重运用“二重证据法”,将《周易》《尚书》《逸周书》等传世文献与《保训》相比较,又征引马王堆帛书《老子》、清华简《五纪》等出土文献与《保... 以整理者的严式释文为底本,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重新释读清华简《保训》。在研究方法上,注重运用“二重证据法”,将《周易》《尚书》《逸周书》等传世文献与《保训》相比较,又征引马王堆帛书《老子》、清华简《五纪》等出土文献与《保训》相印证,从思想史、文化史的角度来发掘《保训》的真义,并将之作为章句训诂的依据。《保训》是周文王的临终遗训,文王追述了黄帝之质朴、舜之良善、微之理智、汤之义勇,并将自己所秉持的诚实、公正、宽容、不懈之道传给武王,叮嘱武王要心存敬畏、勤政用贤。《保训》对于中国上古史尤其是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保训》 周文王 遗训 释义
下载PDF
《易·涣》“涣其群”考辨
13
作者 冯青 陈银银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易·涣》六四爻辞“涣其群”之训释,历来争议都集中在“涣”字,然鲜少论及“其”字。今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的上博楚竹书、马王堆汉帛书、阜阳汉简书《周易》,考辨认为:“涣”当解作“离散”;“其”字应是“而”之形误,后来习非为是。
关键词 周易 涣卦
下载PDF
清华简六《郑武夫人规孺子》札记
14
作者 汤志彪 李惠平 《中国文字研究》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清华简六《郑武夫人规孺子》简2中的“区区”当读作“䧢䧢”,形容郑邦人民心情不安,“君己”则理解作“君记”或“君志”,与典籍的“帝籍”相当。简10中的“忍”当读作“牣”,“志”则如字读,指心智,而非志向。简16的“付孙”可读作“付选... 清华简六《郑武夫人规孺子》简2中的“区区”当读作“䧢䧢”,形容郑邦人民心情不安,“君己”则理解作“君记”或“君志”,与典籍的“帝籍”相当。简10中的“忍”当读作“牣”,“志”则如字读,指心智,而非志向。简16的“付孙”可读作“付选”,指“付授”而言的。简17—18的“畜孤而作”当读作“督孤而助”,即言督察郑庄公且辅助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郑武夫人 孺子 传世文献
下载PDF
试说先秦盆类器的一种自名用字
15
作者 禤健聪 《中国文字研究》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子諆盆(《殷周金文集成》10335号)旧释为“[皿于]”或“[血丁]”的自名用字,应分析为下半从“于”,作声符;上半则是盆类器物之象形。作为器名,可能与传世文献的“盎”有关。
关键词 盆类铜器 自名
下载PDF
清华简《五纪》“大音”与《五音图》图式略论——重读李学勤先生《伶州鸠与武王伐殷天象》
16
作者 程薇 《邯郸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6-94,共9页
受李学勤先生《伶州鸠与武王伐殷天象》之文的启发,从“中国传统学术乐律和历法长期不分”的角度,重审清华简《五纪》中的“大音”问题和《五音图》中的“五角星”图式问题,得出一些新认识。
关键词 清华简 《五纪》大音 《五音图》五角星
下载PDF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评《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
17
作者 王艳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98-99,103,共3页
清华大学李守奎教授、山西大学王永昌博士合著的《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是近年来我国汉字学研究领域的又一结晶。从作者总体写作内容的个体与整体的融合性、写作方法的匠心独运、“字谱”的梳理与“字族”的精巧安排、对古代汉字研究理... 清华大学李守奎教授、山西大学王永昌博士合著的《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是近年来我国汉字学研究领域的又一结晶。从作者总体写作内容的个体与整体的融合性、写作方法的匠心独运、“字谱”的梳理与“字族”的精巧安排、对古代汉字研究理论成果的继承与批判等方面对该书作以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解汉字 书评 理论延伸与思考
下载PDF
从中国古文字中探寻视觉设计的激变之源
18
作者 岳琳 余洋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9期19-21,共3页
中国古文字的物质形态为视觉因素外延既提供了支撑,也提供了思辨的对象。文章以广义的概念理解古文字的设计意识与原则,并通过对古文字元素与重构的解析寻找当代视觉设计激变之源,从而探究以视觉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将其作为现代视觉设计... 中国古文字的物质形态为视觉因素外延既提供了支撑,也提供了思辨的对象。文章以广义的概念理解古文字的设计意识与原则,并通过对古文字元素与重构的解析寻找当代视觉设计激变之源,从而探究以视觉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将其作为现代视觉设计的逻辑与构成,将过去文化的特性和力量具象化为设计的路径和方法,是对传统文字的设计解析和重构,也是对古文字现代性的发现和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文字 视觉设计 设计原则
下载PDF
汉字形义关系巧分析——《说文解字》对汉字教学的启示
19
作者 高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39-142,共4页
本文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理论基石,以汉字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近义字、繁简字为研究对象,从形义关系的角度分析构成理据不同的同音字、类别不同的形近字、细微差别的近义字,偏旁不同的繁简字等,揭示汉字字形和字义之间的紧密关系,... 本文以许慎的《说文解字》为理论基石,以汉字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近义字、繁简字为研究对象,从形义关系的角度分析构成理据不同的同音字、类别不同的形近字、细微差别的近义字,偏旁不同的繁简字等,揭示汉字字形和字义之间的紧密关系,为汉字学习和汉字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形义关系 汉字教学
下载PDF
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谈古文字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及强基计划人才培养
20
作者 魏宏远 吴冬莉 陈晓强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3,共10页
古文字学在传统“四部之学”知识分类体系下,先后从属于经部“小学”和史部金石学,在“知识分科”及经史交融的学科演变过程中,造就了长期从属地位,奠定了学科理论及研究方法。20世纪初因受西方“七科之学”现代学术分科观念影响,在西... 古文字学在传统“四部之学”知识分类体系下,先后从属于经部“小学”和史部金石学,在“知识分科”及经史交融的学科演变过程中,造就了长期从属地位,奠定了学科理论及研究方法。20世纪初因受西方“七科之学”现代学术分科观念影响,在西方语言学相关理论促进下,“小学”众多分支学科逐步分立,古文字学也因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的研究拓展,实现了学科独立,成为一门既植根于传统经史学又受西方语言学影响的综合学科。其独特的学科属性使古文字学一直较为边缘,影响学科定位的同时,也进一步限制了人才培养。近年来强基计划持续推进,古文字学人才培养应在传统语文学学科范式基础上,充分借鉴西方语言学技术手段,在培养目标、研究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着力,搭建融合古今、兼顾中西的课程模式,为古文字学学科发展与自主性知识体系建构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学 知识分科 学术转型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