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仪礼》《礼记》看同义动词的历时替换
1
作者 武振玉 张馨月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仪礼》与《礼记》两部文献,在内容上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可以作为历时比较的语料。通过调查梳理发现,表示“往适”“返回”“站起”“上升”“下降”“穿戴”“结束”“改变”“等待”“佐助”“遇到”义的几组同... 《仪礼》与《礼记》两部文献,在内容上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可以作为历时比较的语料。通过调查梳理发现,表示“往适”“返回”“站起”“上升”“下降”“穿戴”“结束”“改变”“等待”“佐助”“遇到”义的几组同义动词存在历时替换关系。一方面,对各组词的出现频次进行了统计,展现同义动词的替换情况;另一方面,考察了各组词句法功能的异同情况。同时,对同义词历时替换的机制进行了阐释,认为多义化导致的词义负担加重是原有词被后起词替换的主要原因,这一词汇演变现象可以用“择一原则”来解释,而语言的“喜新厌旧”心理和方言因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礼记》 同义动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从出土简帛医书看上古汉语晚期词汇复音化进程及动因
2
作者 胡琳 张松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6-248,共13页
上古汉语早期词汇在先秦以单音词为主,到中古魏晋时期复音词已大量存在。从秦到西汉末年是汉语史上古到中古的过渡阶段,可称为上古汉语晚期,是汉语复音化进程加快的重要转折期。对成书于这一时期的17种简帛医书文献中的单复音词进行穷... 上古汉语早期词汇在先秦以单音词为主,到中古魏晋时期复音词已大量存在。从秦到西汉末年是汉语史上古到中古的过渡阶段,可称为上古汉语晚期,是汉语复音化进程加快的重要转折期。对成书于这一时期的17种简帛医书文献中的单复音词进行穷尽性考察,统计描写简帛医书词汇系统内部单复音词词性分布、使用频率等方面的差异,并与甲骨文、金文、先秦两汉传世文献进行比较,从简帛医书复音词的新词新义角度共同探讨汉语复音化进程及动因问题,得出如下研究结论:其一,从复音化进程来看,上古汉语晚期复音词数量激增,单音词已非新词产生的主要形式;其二,当时复音词虽然在数量上逐渐占优势,但单音词从使用频率上看仍处于词汇系统的核心地位;其三,从语言内部发展规律来看,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最早是从名词开始的,根本动因在于意义表达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晚期 复音化 简帛医书 单音词 复音词
下载PDF
《史记》考证五则
3
作者 杨逢彬 张雨涛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3期99-107,共9页
《史记》流传时间久远,篇幅丰富,至今还留存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疑难字词问题,例如:“禁不得祠”中,“禁不得”乃一语义复现结构,“禁”可与各类否定词,组成语义复现形式;“乃循从代来功臣”,“循”确诂为“安慰、抚慰”,不必从《汉书》异... 《史记》流传时间久远,篇幅丰富,至今还留存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疑难字词问题,例如:“禁不得祠”中,“禁不得”乃一语义复现结构,“禁”可与各类否定词,组成语义复现形式;“乃循从代来功臣”,“循”确诂为“安慰、抚慰”,不必从《汉书》异文改为“修”;“铸钱器”,“钱”当是“铁”的讹字,义为“铸造铁制器具”;“且夫楚唯无强”,“唯无”是文献中常见结构,表示一种假设情况;“数见不鲜”中,“鲜”指新杀的肉食,非指人际关系的新鲜感。以上五处需要回到当时语言环境中,通过足量的书证归纳,运用考察分布等方法,给予更加准确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疑难字词 “禁不得” “循” “铸钱器” “唯无” “鲜”
下载PDF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牡丹亭》委婉语研究
4
作者 谢世坚 申越欣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00-104,共5页
委婉语是人类在交际活动中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中使用了大量的委婉语。国内外学者对汤显祖戏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鲜有学者研究其中的委婉语。本文运用认知社会语言学理论,对《牡丹亭》中的委... 委婉语是人类在交际活动中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中使用了大量的委婉语。国内外学者对汤显祖戏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鲜有学者研究其中的委婉语。本文运用认知社会语言学理论,对《牡丹亭》中的委婉语进行研究。《牡丹亭》中的委婉语大致有六类,分别与死亡、性爱、金钱、犯罪、年老等话题有关;委婉语的基本认知机制是概念转喻,主要通过部分代替整体和地点代替行为或机构等两种转喻方式实现;《牡丹亭》中委婉语的产生受到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两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婉语 《牡丹亭》 认知社会语言学
下载PDF
5
作者 刘钊 《辞书研究》 2024年第5期121-124,共4页
《说文解字·京部》:“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就高也”之“就”乃衍文,把《说文解字》训释改成了“就,高也。”清宋保《谐声补逸》认为“就”字“从京从尤,尤亦声。”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说文解字·京部》:“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就高也”之“就”乃衍文,把《说文解字》训释改成了“就,高也。”清宋保《谐声补逸》认为“就”字“从京从尤,尤亦声。”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和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都认为“就”字应该是从“尤”声的。从今天的认识水平看,《说文解字》把“就”字结构分析成“从京从尤”的会意字是错误的,“就”应该是在“就”字初文上累加“尤”声而成的形声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说文通训定声》 会意字 朱骏声 形声字 段玉裁
下载PDF
包头方言“哪能嘞”的多功能性及语用化途径
6
作者 黑维强 高怡喆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9-74,共6页
包头方言“哪能嘞”可单独成句,也可作小句使用,具有否定、缓和和申明观点的语用功能。“哪能嘞”由构式“哪能X嘞”在语用化作用下省略压缩而来。语用化的第一步是构式“哪能X嘞”对“能”的压制。“能”的非现实性的情态意义被突显,... 包头方言“哪能嘞”可单独成句,也可作小句使用,具有否定、缓和和申明观点的语用功能。“哪能嘞”由构式“哪能X嘞”在语用化作用下省略压缩而来。语用化的第一步是构式“哪能X嘞”对“能”的压制。“能”的非现实性的情态意义被突显,不论“能”表动力情态、道义情态还是认识情态,构式“哪能X嘞”均强调事件的非现实性,以说话者为取向,具有评价功能,表示对X发生或存在可能性、受许可性的否定。语用化的第二步是省略,为了引起听话者注意,说话者故意省去X不谈,造成面子威胁,突出自身的否定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头方言 “哪能嘞” 功能性 语用化 构式压制
下载PDF
辎、軿释义辨证
7
作者 闫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0-67,共8页
传统的名物训诂方法,主要是通过形训、声训和义训等方法,通过训诂原理的探求,明确词义。辎、軿是古代文献中常见的车型,但是目前的辞书和认识在释义上仍存在沿袭故训、释义模糊等问题,影响我们正确理解词义和阅读古籍。试从语源、结构... 传统的名物训诂方法,主要是通过形训、声训和义训等方法,通过训诂原理的探求,明确词义。辎、軿是古代文献中常见的车型,但是目前的辞书和认识在释义上仍存在沿袭故训、释义模糊等问题,影响我们正确理解词义和阅读古籍。试从语源、结构、功能等方面对二者进行考察和订补,结合出土文物及图像资料,或补充其音义源流,或归纳其类属,或辨析其结构功能的异同,并略陈订补意见,以就正于学界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辎軿 词源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文始》“且”族校笺及评议
8
作者 陈晓强 王瑞霖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7,共9页
宏观层面,《文始》“且”族以初文“且”为语根,以“孳乳”“变易”为线索,在藉义、阻义、助义、往义、粗义、壮义、始义等错综复杂的义通关系中建构“且”族系统。“且”族的宏观脉络基本上合理。微观层面,《文始》“且”族的很多结论... 宏观层面,《文始》“且”族以初文“且”为语根,以“孳乳”“变易”为线索,在藉义、阻义、助义、往义、粗义、壮义、始义等错综复杂的义通关系中建构“且”族系统。“且”族的宏观脉络基本上合理。微观层面,《文始》“且”族的很多结论在学界基本能达成共识,一些有争议的结论也能够启迪后学。《文始》“且”族也存在一些牵强、错误的结论,应高度重视《文始》的价值但不能处处迷信《文始》。《文始》词族中卓见与谬误往往杂厕而居,明其是,辨其误,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始》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文始》 词族
下载PDF
出土汉简书信所见贱称研究
9
作者 汪梅枝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95-98,共4页
贱称是书信中独具特色的称谓词,相比其他称谓词更能显示致信人的谦卑和对受信人的恭敬态度。出土汉简书信中保留了一些秦汉时期的常用称谓,同时出现了一些后世较少使用的贱称,如“贱弟”“小姓”“使前”,这反映了出土材料语言的特殊性... 贱称是书信中独具特色的称谓词,相比其他称谓词更能显示致信人的谦卑和对受信人的恭敬态度。出土汉简书信中保留了一些秦汉时期的常用称谓,同时出现了一些后世较少使用的贱称,如“贱弟”“小姓”“使前”,这反映了出土材料语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更体现出汉代书信独树一帜的语言特色。正确解读这些具有强烈谦敬色彩的贱称词语,对编修大型辞书和感知书信中蕴含的浓郁情感、体认汉代礼仪文化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简 书信 称谓词 贱称
下载PDF
“卑之无甚高论”的解读问题--兼答吴铭先生
10
作者 汪维辉 《辞书研究》 2024年第5期110-117,共8页
文章针对吴铭《也说宋人所谓“卑之无甚高论”》提出的批评做出回应。吴文认为“什么”义的“甚”究竟是读平声还是读去声还可以讨论,这是有价值的,经过查考,证明这个“甚”应该读去声而不是平声,汪维辉、李雪敏(2022)的相关部分应做修... 文章针对吴铭《也说宋人所谓“卑之无甚高论”》提出的批评做出回应。吴文认为“什么”义的“甚”究竟是读平声还是读去声还可以讨论,这是有价值的,经过查考,证明这个“甚”应该读去声而不是平声,汪维辉、李雪敏(2022)的相关部分应做修改:“甚”是个“同形字”,但不是“多音字”。不过这一点并不影响原先的结论。文章对吴文的主要观点一一予以举证商榷:(1)“无甚高论”中的“甚”是疑问代词,不能看作程度副词,吴文所举证据均不能成立;(2)“什么”义的“甚”在宋代的文言文中除了“卑之无甚高论”外颇为常见,两者并非水火不容,前代“文语”被后世文人误解成后起义甚至“当世市井语”的例子也并不鲜见;(3)宋人把《史记》《汉书》中的“卑之,无甚高论”误读作一句,把其中的程度副词“甚”误解成疑问代词“甚”,是一种“误解误用”,这有宋人自己的话为证,并不是什么“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卑之无甚高论 误解误用 商榷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单字为训研究——以东汉高诱注释中的“止”字为例
11
作者 吴欣 《现代语文》 2024年第6期35-40,共6页
单字为训作为注释语料中最常见的训释方式,在本质上反映了古人是如何通过心智范畴的建立来认知世界的。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从语义框架、原型范畴和边缘范畴、语义场焦点分布三个方面,对单字为训注释语料进行研究。以《吕氏春秋》高诱... 单字为训作为注释语料中最常见的训释方式,在本质上反映了古人是如何通过心智范畴的建立来认知世界的。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从语义框架、原型范畴和边缘范畴、语义场焦点分布三个方面,对单字为训注释语料进行研究。以《吕氏春秋》高诱注释中的“止”为例,当“止”作为训释词时,凸显的是其原型特征即“停止”义,或者说是其核心义;而当“止”作为被释词时,则展示了“止”的语义框架中的部分概念槽与填充项。在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容器图式等意象图式的联合作用下,“止”形成一个由原型——边缘的模糊认知域。在单字为训的注释语料中,高频训释词的原型范畴是不同被释词语义范畴的交叉点。训释词能否完全替代被释词,则取决于构成它们的认知模型是完全相同还是部分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字为训 高诱 “止” 语义框架 原型范畴 认知模型 意象图式
下载PDF
四川九寨沟方言同音字汇
12
作者 邢向东 莫昱鼎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3-43,共11页
本文对九寨沟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进行了系统描写。声母方面,九寨沟方言有26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其声母特点包括古全浊声母清化,部分仄声字送气,古端组蟹摄开口三四等字与精组止摄开口三等字合流,读作“ts、ts?”,以及古泥来母字今... 本文对九寨沟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进行了系统描写。声母方面,九寨沟方言有26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其声母特点包括古全浊声母清化,部分仄声字送气,古端组蟹摄开口三四等字与精组止摄开口三等字合流,读作“ts、ts?”,以及古泥来母字今逢洪音时读作“l”,逢细音时部分读作“?”。九寨沟方言的韵母系统包括34个韵母,其韵母特点包括:古果摄开口一等晓匣母字、果摄合口一等见晓组字今读作“u?”;古蟹摄开口二等部分字读作“?e”;古止摄开口三等知系字读作“?”;臻摄合口端系字大部分读作开口呼韵母“??”。在声调方面,九寨沟方言的单字调有四个,分别是阴平(31)、阳平(13)、上声(55)和去声(24)。其调类特点包括古清入、次浊入归阴平,古全浊入归阳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九寨沟方言 中原官话 音系 音韵特点 同音字汇
下载PDF
因声求义七则
13
作者 杨琳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1期96-105,127,共11页
本文用因声求义法考释了“门扶、點叶、拭然、妆哈、油回磨转、胡基、央及”七则疑难词语,揭示本字,理清含义,阐明词源。
关键词 因声求义 點叶 妆哈 胡基 央及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亡佚字书研究综述
14
作者 王虎 张秀杰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字书,大部分已亡佚,但其佚文材料十分宝贵,一些学者对此展开研究且成果丰厚。所指亡佚字书为有辑本的古佚字书(以龙璋《小学搜逸》为基础),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从辑佚类与研究类两方面展开论述:辑佚类主要...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字书,大部分已亡佚,但其佚文材料十分宝贵,一些学者对此展开研究且成果丰厚。所指亡佚字书为有辑本的古佚字书(以龙璋《小学搜逸》为基础),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从辑佚类与研究类两方面展开论述:辑佚类主要包括清人辑本、今人辑本和域外辑本三类;研究类主要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期刊、硕博论文为研究对象,将研究成果分为字书专书研究、古文献引字书研究以及字书对比研究三类。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亡佚字书研究现状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亡佚字书 综述
下载PDF
释“荜澄茄”
15
作者 闫艳 闫凯 《语文学刊》 2024年第2期27-33,共7页
“荜澄茄”自南北朝刘宋时期传入中原,文献中多有出现且异称众多,如“澄茄、毗陵茄子、毕澄茄、毕茄、嫩胡椒、毕和尚”等,不少异称都带有浓厚的域外语言印记。对其音义关系进行梳理,并进而探索其在中原地区医药、饮食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荜澄茄”自南北朝刘宋时期传入中原,文献中多有出现且异称众多,如“澄茄、毗陵茄子、毕澄茄、毕茄、嫩胡椒、毕和尚”等,不少异称都带有浓厚的域外语言印记。对其音义关系进行梳理,并进而探索其在中原地区医药、饮食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荜澄茄 异称 名源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徽州合同文书词汇的特点及价值——以清代合同文书为例
16
作者 赵永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2-27,共6页
徽州合同文书中的词汇具有词语种类丰富、地域方言俗语词多、模式化词语及套语丰富、词语书写不规范、形体不固定、量词丰富且具有独特性等方面的特点。徽州合同文书在语言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徽州语言词汇面貌及词汇演变方式方... 徽州合同文书中的词汇具有词语种类丰富、地域方言俗语词多、模式化词语及套语丰富、词语书写不规范、形体不固定、量词丰富且具有独特性等方面的特点。徽州合同文书在语言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徽州语言词汇面貌及词汇演变方式方法的考察。对独具特色的地域方言俗语进行研究,有利于徽州地域文化的挖掘。同时,文书中的词语在大型辞书的词目、语义及书证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建设性作用。因此,加强徽州合同文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近代汉语词汇体系的建设,同时能够为其他学科,如历史学、文献学等在研究上提供帮助,也可以为深度解读徽州历史文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合同文书 词汇 特点 价值
下载PDF
论《增修互注礼部韵略》释文的训诂价值
17
作者 曹洁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在“增修”的指导思想下,再次将韵书释文繁化,增注之繁盛甚至超过了《广韵》与《集韵》。《增修互注礼部韵略》训释材料保存了诸多珍贵资料,包括大量的前代典籍和旧注,合众家之说;扩大了义项与书证的收录,可以视为...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在“增修”的指导思想下,再次将韵书释文繁化,增注之繁盛甚至超过了《广韵》与《集韵》。《增修互注礼部韵略》训释材料保存了诸多珍贵资料,包括大量的前代典籍和旧注,合众家之说;扩大了义项与书证的收录,可以视为唐宋时期新词新义的总汇;加入了诸多按语,并有所发挥。《增修互注礼部韵略》训释材料反映了汉语词汇形式与意义上的变化,有助于引《说文》研究,也可从中窥见中古至近代辞书的发展与演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释文 训诂
下载PDF
“龌龊”源流考
18
作者 王虎 高原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龌龊”是一个从古至今都在使用的叠韵连绵词。在不同时期,“龌龊”的词形和词义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且这些变化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文章认为“龌龊”一词的意义来源于表“廉谨”义的“娕”,后演变出成熟形式“龌龊”。随着时代发... “龌龊”是一个从古至今都在使用的叠韵连绵词。在不同时期,“龌龊”的词形和词义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且这些变化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文章认为“龌龊”一词的意义来源于表“廉谨”义的“娕”,后演变出成熟形式“龌龊”。随着时代发展,其意义也由形容人气量狭小、拘于小节引申出某物不干净、脏和形容人品质恶劣等义,用法逐渐灵活多样。此外,文章还简单介绍了“龌龊”一词在古书中的异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龌龊 词源 书写形式 词义演变 异文
下载PDF
据出土文献说“痛心疾首”及相关字词
19
作者 叶玉英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6,共7页
成语{痛心疾首}由{痛心}和{疾首}两个词组合而成。卜辞中“疾首”与“首疾”并见。“疾”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现,“病”字则是到了战国时代才出现。在战国出土文献中,“疾”表示的病情比“病”更严重,与《说文解字》的记载相反。{疾}... 成语{痛心疾首}由{痛心}和{疾首}两个词组合而成。卜辞中“疾首”与“首疾”并见。“疾”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现,“病”字则是到了战国时代才出现。在战国出土文献中,“疾”表示的病情比“病”更严重,与《说文解字》的记载相反。{疾}{病}都是非宾格动词,故在“N1+V+N2”这种句式中,可移位为“N1+N2+V”,且N1和N2有领属关系。{痛}{疼}则是典型的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因此{痛心}{疼心}不符合语法规则。“痛心”“疼心”原本作“疾心”。{疾首}和{疾心}本指生理上的疼痛不适感,在春秋末期引申指精神上的痛苦或痛恨,为了强调一种极度的痛苦痛恨而组合成一个四字成语,为了避复,将{疾心}改成{痛心},从而组成{痛心疾首}这个成语。{痛心}一词在汉代以后才开始流行,当是从成语{痛心疾首}中分割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心疾首
下载PDF
论河西简文“胡驿(胡译)”“羌译”“羌胡译”“匈奴译”
20
作者 王子今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2期72-79,171,共9页
居延汉简“译”“胡驿”简文,应是显示身分的语词。“胡驿”应当就是“胡译”,涉及在民族语言交流中的特殊职任。悬泉置出土汉简除“译”的身分外,又有“羌译”“羌胡译”“匈奴译”等。“羌译”“羌胡译”“匈奴译”应是胜任中原语言... 居延汉简“译”“胡驿”简文,应是显示身分的语词。“胡驿”应当就是“胡译”,涉及在民族语言交流中的特殊职任。悬泉置出土汉简除“译”的身分外,又有“羌译”“羌胡译”“匈奴译”等。“羌译”“羌胡译”“匈奴译”应是胜任中原语言与西北民族语言对译的专职人员。有简例可见出身“羌”者。在西北边地行政生活中,其作用受到重视。“译人”在汉代民族文化交流中有重要的作用。考察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应当注意“译人”之表现的积极的社会文化意义。相关研究有助于深化对西北民族关系史及丝绸之路史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泉置 胡译 羌译 匈奴译 民族语言 丝绸之路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