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01篇文章
< 1 2 1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与荷兰文学的风景——鲁迅所译穆尔塔图里的随笔及其他
1
作者 乔丽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4,共9页
本文对鲁迅早年手抄《拟购德文书目》及北京鲁迅博物馆所编《鲁迅藏书和手迹目录》中所涉及的荷兰作家进行考察,以此重新审视鲁迅与荷兰文学的关系。在此背景下考察鲁迅所译穆尔塔图里的两篇随笔,认为1924年至1926年鲁迅翻译了穆尔塔图... 本文对鲁迅早年手抄《拟购德文书目》及北京鲁迅博物馆所编《鲁迅藏书和手迹目录》中所涉及的荷兰作家进行考察,以此重新审视鲁迅与荷兰文学的关系。在此背景下考察鲁迅所译穆尔塔图里的两篇随笔,认为1924年至1926年鲁迅翻译了穆尔塔图里和望·蔼覃两位荷兰作家的作品,既是为了一偿夙愿,也是为了开启新的文学道路。其中,穆尔塔图里的小说和杂文具有现实战斗性,其晚年撰写大量杂文,以杂文这种自由的体裁和直率的风格抨击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偏见与歧视,可能对鲁迅后期选择的文学道路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穆尔塔图里 荷兰文学 杂文
下载PDF
恩格斯:翻译马克思的著作是“真正老老实实的科学工作”——严谨翻译马克思著作对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2
作者 陈力丹 荣雪燕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研读,不是一般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而是将其置于历史情境中来梳理他们的基本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论著译者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研读是必须的。恩格斯曾指出,翻译者需要知道什么是“真正老老实实的科学工作”。原典溯源、考证研... 研读,不是一般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而是将其置于历史情境中来梳理他们的基本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论著译者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研读是必须的。恩格斯曾指出,翻译者需要知道什么是“真正老老实实的科学工作”。原典溯源、考证研究不只是为了勘正目前存在的中译文与原文意思间的误差,也是为了还原真实语境,深刻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恩格斯提出的几点关于翻译马克思著作的要求也在提醒我们,在核查原文的过程中不要重犯他指出过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翻译 马克思主义 《新莱茵报》
下载PDF
德国《袖珍汉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与研究
3
作者 张帆 佘丽慧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172,共6页
《袖珍汉学》杂志作为“德国研究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阵地”,共译介70位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266篇,刊发评论文101篇,推介中国名家经典,聚焦比较文学、翻译学、女性文学研究,对中国文学译介接受的多重空间性和历史性,使中国文学在世界范... 《袖珍汉学》杂志作为“德国研究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阵地”,共译介70位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266篇,刊发评论文101篇,推介中国名家经典,聚焦比较文学、翻译学、女性文学研究,对中国文学译介接受的多重空间性和历史性,使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创造性的诠释,彰显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语境中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袖珍汉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译介研究
下载PDF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德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词汇教学课例研究
4
作者 李婧 葛囡囡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3,共8页
本研究基于产出导向法,以德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为教学对象,以《当代大学德语》第1册第9单元为例,经过四轮教学与反思,提炼出促进学用结合的德语词汇教学模式:词汇教学应创设具有交际真实性的场景,针对关键难点、基于难度渐进的语篇,引... 本研究基于产出导向法,以德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为教学对象,以《当代大学德语》第1册第9单元为例,经过四轮教学与反思,提炼出促进学用结合的德语词汇教学模式:词汇教学应创设具有交际真实性的场景,针对关键难点、基于难度渐进的语篇,引领学习者反复多样使用目标词汇,真正实现形、义、用结合;教学步骤可总结为“整体驱动—形义初促—语用深促—产出评价”;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坚持融合性、复现性和高阶性原则。该模式在四轮课例中得到验证,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德语词汇教学 课例研究
下载PDF
基于文体视角的《共产党宣言》标点符号诠释
5
作者 刘明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2-36,共5页
标点符号作为文体中表达意图的手段能展示作者的声音和态度。《共产党宣言》作为“共产主义的出生证”是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之一,马克思在这篇充满哲思与科学论证的文本中,综合使用不同的标点,传递文本内容、情感、... 标点符号作为文体中表达意图的手段能展示作者的声音和态度。《共产党宣言》作为“共产主义的出生证”是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之一,马克思在这篇充满哲思与科学论证的文本中,综合使用不同的标点,传递文本内容、情感、语气、态度倾向,缜密的理性思维与丰富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基于标点符号分类,语句归纳,统计分析和文本内容的细读、阐释,表明《共产党宣言》在情感传递、动机表达和对象指引中有包括批判讽刺、动员鼓舞和思考引导在内的三种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点符号 文体 《共产党宣言》
下载PDF
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教学活动组织探析
6
作者 姚益平 滕远 江璐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2期0071-0074,共4页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慧教室已经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新趋势。本文深入探讨了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活动组织策略,重点从混合式教学、数据驱动决策、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合作,以及实践与应用的结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我们认识到这...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慧教室已经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新趋势。本文深入探讨了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活动组织策略,重点从混合式教学、数据驱动决策、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合作,以及实践与应用的结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我们认识到这些策略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此外,教师的角色也在智慧教室的环境中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逐步转型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协作者。这种教学变革预示着未来教育的新方向,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更广阔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智慧教室 教学活动 教育创新
下载PDF
德语中汉源借词的发音归化研究
7
作者 唐骋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1期15-27,共13页
作为中国文化使者的汉源借词,进入德语语言及文化的认知系统,无疑说明了言语社团间交流的增加。汉源借词进入德语的难点在于从文意到音形转化过程中的不可通约性,这一现象易引发德语国家对音形背后文意的考量。本研究通过辅音、元音、... 作为中国文化使者的汉源借词,进入德语语言及文化的认知系统,无疑说明了言语社团间交流的增加。汉源借词进入德语的难点在于从文意到音形转化过程中的不可通约性,这一现象易引发德语国家对音形背后文意的考量。本研究通过辅音、元音、音节和重音四个维度对德语中汉源借词的发音展开探究,拟解决问题包括“汉源借词的发音方式与德语俗例化发音规则是否相融”以及“如何明确在德语中汉源借词‘正确'或可能的发音方法”等,进而进一步考察汉源借词发音与德语惯例发音的融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源借词 发音归化 音译
下载PDF
德语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德语教学法探究——评《对外德语教学法导论》
8
作者 杨伟娜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10期I0043-I0043,共1页
在全球化背景下,德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外语学习选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者。而针对德语学习和教学的研究在学术界也备受重视。《对外德语教学法导论》一收作为一部系统探讨德语教学法的著作,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了影响德语学习的诸多因... 在全球化背景下,德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外语学习选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者。而针对德语学习和教学的研究在学术界也备受重视。《对外德语教学法导论》一收作为一部系统探讨德语教学法的著作,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了影响德语学习的诸多因素,并对相关教学法进行了详尽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学习 德语教学 对外德语 外语学习 教学法 全球化背景下 系统探讨 导论
下载PDF
文明交流互鉴观下德语专业基础阶段双向文化教学的行动研究——以促成环节为例
9
作者 梁玉阁 江红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7,93,共9页
为解决德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本土文化失语”问题,本研究在文明交流互鉴观的指导下,依托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在“综合德语”课程中实施了两轮行动研究,探究如何在促成环节将母语文化融入德语教学中,以实现双向文化教学... 为解决德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本土文化失语”问题,本研究在文明交流互鉴观的指导下,依托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在“综合德语”课程中实施了两轮行动研究,探究如何在促成环节将母语文化融入德语教学中,以实现双向文化教学。经过数据三角验证发现,学生用德语言说中德文化的产出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他们对中德文化的理解更深刻,也增强了本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因此,本文可为致力于在高等外语教育基础阶段开展双向文化教学的一线外语教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促成环节 德语专业 双向文化教学 行动研究
下载PDF
“白蛇传”德语译介史述
10
作者 段亚男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1期55-62,151,152,共10页
纵观“白蛇传”在德语世界近两百年的译介与传播史脉,经历由浅入深,再入简的嬗变之路,不仅对中德文学交流意义深远,甚而成为早期西方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媒介。诸般译作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烙印,喻示着不同历史阶段德语世界的汉学研究侧重... 纵观“白蛇传”在德语世界近两百年的译介与传播史脉,经历由浅入深,再入简的嬗变之路,不仅对中德文学交流意义深远,甚而成为早期西方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媒介。诸般译作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烙印,喻示着不同历史阶段德语世界的汉学研究侧重与审美倾向。本文系统梳理“白蛇传”在德语世界的译介脉络,阐明各时期“白蛇传”故事的译本形态与译者动机,钩沉其在德语世界的知识谱系与接受效果,以期引发对中国故事域外有效传播的深切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德译本 中国故事 德国汉学
下载PDF
德国报纸文学副刊对余华作品的评介
11
作者 崔涛涛 伍晓芬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7-82,共6页
报刊媒体在媒体变革浪潮中遭受了冲击,却依然在传播价值、引导舆论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报纸的文学副刊是优质文化信息的发布者,更是文学的“风向标”,在培育读者忠诚度、推动知识启蒙方面的作用重大。因此,文学副刊是中国文学驶... 报刊媒体在媒体变革浪潮中遭受了冲击,却依然在传播价值、引导舆论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报纸的文学副刊是优质文化信息的发布者,更是文学的“风向标”,在培育读者忠诚度、推动知识启蒙方面的作用重大。因此,文学副刊是中国文学驶向世界的重要渠道,为它在海外提供了一种映射与平台,亦构成了研究它在海外传播的价值资源。对文学副刊这一新材料的智慧挖掘有助于从新的视角了解海外读者在接受中国文学时的兴趣与偏好,能够使中国文学在传播上更好地适应国际环境,最终实现更有效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副刊 高立希 余华作品 译介 书评
下载PDF
三语习得理论下英语对德语语音学习的迁移作用研究
12
作者 陶李烨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5期642-649,共8页
英语和德语同属日耳曼语系的西日耳曼语支,在发音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与此同时,大多数中国的德语学习者已经在小学就学习了英语,并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因此,他们经常将英语学习方法带入德语学习中,从而产生语言迁移的效果。然而,并非所... 英语和德语同属日耳曼语系的西日耳曼语支,在发音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与此同时,大多数中国的德语学习者已经在小学就学习了英语,并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因此,他们经常将英语学习方法带入德语学习中,从而产生语言迁移的效果。然而,并非所有的语言迁移都有积极的影响。德语学习者有时会忽略英语和德语之间的差异,从而导致语音学习错误。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语言迁移对德语学习者语音学习的影响及其原因。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提出需要解决的错误,帮助德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德语发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语习得 语言迁移 德语 语音
下载PDF
建党百年中共红色文化德汉双语语料库的构建
13
作者 何思蓉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4-87,共4页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对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共红色文化交流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语料库的视角出发,将中共红色文化交流百年按阶段进行研究,采集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与中共红色文化相关的德汉双语语料(即...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对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共红色文化交流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语料库的视角出发,将中共红色文化交流百年按阶段进行研究,采集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与中共红色文化相关的德汉双语语料(即词语、短语、语句、语篇和语段),探讨中共红色文化德汉双语语料库的建设构想,为中共红色文化语料库数字化整理与研究迈上新台阶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红色文化 德汉双语语料库 建设构想 应用
下载PDF
国内外关于词汇正字法家族大小效应研究的总结
14
作者 赵雪同 孙静珍 李琛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5期348-358,共11页
正字法家族词在词汇识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字法家族效应一直备受关注。本文探讨了拼音文字和汉语正字法家族效应的相关内容,对正字法家族效应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详细介绍了交互激活模型和语义激活模型这两个经典的理论模型,梳理了目前... 正字法家族词在词汇识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字法家族效应一直备受关注。本文探讨了拼音文字和汉语正字法家族效应的相关内容,对正字法家族效应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详细介绍了交互激活模型和语义激活模型这两个经典的理论模型,梳理了目前拼音文字和汉语正字法家族效应的研究状况,包括行为研究和脑电研究两个方面,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字法家族效应 理论模型 研究状况
下载PDF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sICH)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Brazzaville (CONGO)
15
作者 Ekouele Mbaki Hugues Brieux Ngoma Niangui Léocia Exaucée +5 位作者 Diatewa Josué Euberma Boukaka Kala Rel Gerald Ngackosso Olivier Brice Mpandzou Ghislain Armel Boukassa Léon Ossou-Nguiet Paul Macaire 《Neuroscience & Medicine》 2024年第1期23-38,共16页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sICH) is characterised by bleeding within the brain parenchyma, without any accompanying vascular malformation, parenchymal abnormality or coagulation disorder. The study aimed t...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sICH) is characterised by bleeding within the brain parenchyma, without any accompanying vascular malformation, parenchymal abnormality or coagulation disorder. The study aimed to depict the management of sICH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Brazzaville (UHB). It was an observational, descriptive, and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Data collection was conducted retrospectively, covering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1, 2020 to August 31, 2022, spanning two years and eight months. The study examined socio-demographic, diagnostic, therapeutic, and evolutionary variables. We included 274 cases. We observed 160 men (58.4%) and 114 women (41.6%), resulting in a sex ratio of 1.4. The mean age was 55.3 ± 11.4 years, with ages ranging from 31 to 93 years. The detection of sICH was typically a result of experiencing motor deficits (59.5%) or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37.2%). The weightiness of one half of the body was the most common reason for seeking medical advice. Hematoma was capsulo-lenticular in 159 cases (58%) and capsulo-thalamic in 63 cases (23%). Hematomas were <30 ml in 162 cases (59.1%) and >30 ml in 112 cases (40.9%), and associated with hydrocephalus in 11.7% of cases. Conservative medical treatment was administered in 257 cases (94.2%) while surgical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in 16 cases (5.8%).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used were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EVD) in 2 cases, 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 in 5 cases, and hematoma evacuation in 10 cases. Death occurred before the 7th day of hospitalisation in 73 cases (57.8%) and after in 46 cases (42.2%). The median time to death was four days (Q1 = 2 days;Q3 = 7 days), with extremes of 0 and 216 day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MANAGEMENT BRAZZAVILLE
下载PDF
主持人语
16
作者 常玲玲 李彬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1期1-2,共2页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形态的载体和思维方式的表现,也是最基本、最稳固的文化构成要素。语言中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都反映了一个言语社团对世界的认知模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虽然系统的理论性语言学研究始于中国的二十世纪二十年...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形态的载体和思维方式的表现,也是最基本、最稳固的文化构成要素。语言中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都反映了一个言语社团对世界的认知模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虽然系统的理论性语言学研究始于中国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然而日耳曼学框架下的语文研究长期囿于传统方法方式;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日耳曼语言学的科学性研究包括零星的汉德语言文化对比有了逐步的发展。随着欧美语言学理论的大量涌人,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日耳曼学界已由传统的语法教学研究转向句法、语义、语用、篇章话语和语言对比等系统语言学方面的科学研究,更多关注对汉德语言本体及其文化理据方面的探索。2020年德国权威期刊国际A&HCI《Deutsche Sprache》(德语)出版了由南京大学创办的“汉德语言构式对比研究”专刊(4/2020),她标志着中国日耳曼学与汉学结合研究的学术水平获得国际认可,也提升了南京大学学术研究的国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学 国际认可 语言学理论 主持人 认知模式 言语社团 语法教学 学术研究
下载PDF
功能翻译理论视域下德语品牌标语翻译策略研究
17
作者 杨大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8期168-172,共5页
当前中德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德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传播显得尤为关键。该文首先界定了德语品牌标语的独特性,探讨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要挑战,并基于功能翻译理论探讨德语品牌标语的翻译策略,分析其特征与中文市场的适应性,随后对德语品牌... 当前中德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德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传播显得尤为关键。该文首先界定了德语品牌标语的独特性,探讨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要挑战,并基于功能翻译理论探讨德语品牌标语的翻译策略,分析其特征与中文市场的适应性,随后对德语品牌标语的句式结构进行了分类分析,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标语提出了具体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品牌标语的翻译需兼顾品牌理念、目标语文化及消费者情感,以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品牌形象的和谐统一。该研究为德语品牌标语的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与参考依据,突显了翻译策略在品牌传播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品牌标语 德语翻译 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 目的论 感染型文本
下载PDF
超越流派的当代演绎——《自由射手》亮相布雷根茨音乐节水上舞台
18
作者 封戈童 《歌剧》 2024年第10期46-53,共8页
布雷根茨是奥地利西部的一座小城,位于欧洲第三大淡水湖博登湖的东岸。这里连接瑞士、奥地利和德国,四季风景迷人,是德语区的度假胜地。布雷根茨音乐节是博登湖区极负盛名的夏季音乐节,它的传统可追溯到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到... 布雷根茨是奥地利西部的一座小城,位于欧洲第三大淡水湖博登湖的东岸。这里连接瑞士、奥地利和德国,四季风景迷人,是德语区的度假胜地。布雷根茨音乐节是博登湖区极负盛名的夏季音乐节,它的传统可追溯到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到一年,布雷根茨音乐节作为音乐周正式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登湖 度假胜地 德语区 水上舞台 布雷根茨 自由射手 音乐节
下载PDF
德语合成语音与自然语音的差异性研究
19
作者 沙晓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7期25-31,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语音合成取得了重大技术进步。该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采用语音处理领域客观定量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传统德语合成语音、新一代人工智能增强的合成语音及自然语音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德...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语音合成取得了重大技术进步。该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采用语音处理领域客观定量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传统德语合成语音、新一代人工智能增强的合成语音及自然语音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德语语音合成技术的改进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语音合成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新一代德语语音合成技术在多项反映自然听感的指标上均展现出不错的提升。然而,由于德语本身独特的韵律特征,新一代人工智能合成语音在准确度和自然度方面与自然语音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具体体现在整体韵律、词间间隔以及音强变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 合成语音 自然语音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TTS
下载PDF
对等理论下《老子》德译中的概念隐喻认知——以卫礼贤《老子》德译为例
20
作者 尹一帆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期21-24,74,共5页
近几年,在国内学者研究中再次形成“老子热”,虽然中德对《老子》研究成果颇丰,但基于译本层面研究其概念隐喻的少之又少,且国内以卫礼贤德译本为例对此进行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该文特选取崇文书局推出的荆楚文化系列典籍中汉德对照的... 近几年,在国内学者研究中再次形成“老子热”,虽然中德对《老子》研究成果颇丰,但基于译本层面研究其概念隐喻的少之又少,且国内以卫礼贤德译本为例对此进行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该文特选取崇文书局推出的荆楚文化系列典籍中汉德对照的卫礼贤《老子》德译本,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进行研究,意在探求卫礼贤是如何理解与处理《老子》中的隐喻表述,并在对等理论的支持下探讨其译介的精准性,明确隐喻的正确译介对传达老子思想和中华文化价值的重要性。经研究发现,卫礼贤对《老子》概念隐喻的德译虽有偏颇之处、可优化的空间,但总体上实现了对等,他通过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及技巧,准确传达出了《老子》的目标域和蕴含的道家思想,为德语读者理解中国古典文籍的概念隐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等理论 德译 《老子》 隐喻 卫礼贤 道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