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没有童话不是黑色的——童话与童话电影中的生成与创伤 |
姜宇辉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童话故事”抑或“怪诞之作”?--论流变中的小红帽形象 |
聂成军
陈恬恬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视觉文化时代幼儿文学感性深度的指向与路径 |
洪妍娜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4
|
童书中的意识形态及其批判潜能——当代西方儿童文学意识形态批评的演进与趋向 |
赵霞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5
|
《哈里·波特》与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特点 |
张颖
孔丹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6
|
精神生态视域下解读《小王子》的艺术价值 |
李向欣
孙学棋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7
|
“哈利·波特”系列儿童小说的叙事艺术 |
黎新华
阎献彬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12
|
|
8
|
异质文化的吸收与变形──透视日本的“安妮热” |
傅俊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9
|
杜威“儿童本位论”及其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关系 |
孙建江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1
|
|
10
|
罗尔德·达尔幻想儿童文学中的“反抗”主题 |
徐德荣
姜珊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7 |
4
|
|
11
|
格雷马斯-托尔金理论视野下的儿童文学创作模式 |
唐洁
赵文书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2
|
评当代童话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叙述特征 |
丁素萍
董洪学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13
|
铁拳上的天鹅绒手套--弗朗西斯·伯奈特室内历险小说的帝国女性之变 |
裴斐
史志康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4
|
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 |
陈虹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15
|
浅论儿童文学的翻译 |
袁毅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06 |
34
|
|
16
|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绿山墙的安妮》 |
尹静媛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7
|
幼儿文学:可能的艺术空间——当代外国幼儿文学给我们的启示 |
方卫平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1
|
|
18
|
试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儿童视角 |
吕沙东
李务专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19
|
林格伦儿童文学的经典性与现代性 |
张瑷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20
|
论王尔德童话的特点 |
杨霓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