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3篇文章
< 1 2 2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儿童文学知识生产的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翔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42,159,160,共13页
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得益于其知识体系的建构。中国儿童文学含纳的知识主要体现在“中国”、“儿童”与“文学”上。三者的知识意涵及权力关系衍生了新的文学框架。从发生学的机理看,现代概念向现代知识的转换开启了中国儿童文学学科... 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化得益于其知识体系的建构。中国儿童文学含纳的知识主要体现在“中国”、“儿童”与“文学”上。三者的知识意涵及权力关系衍生了新的文学框架。从发生学的机理看,现代概念向现代知识的转换开启了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化的自主道路。对儿童文学元概念的界定是确立知识范畴、依据和方法的重要途径,这要求突破描述性概念的知识单面化,向着结构与系统的知识场域跃升。学科界分与跨学科构成了知识生产的完整序列,学科界分是跨学科的理论前提,跨学科又促发了新一轮关于学科界分的思考。中国儿童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界分要遵循“一体化”与“主体性”辩证的逻辑,在文学史建制的基础上推动百年新文学知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儿童文学 知识生产 知识社会学 学科界分 跨学科互涉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小说伦理书写的价值向度
2
作者 李利芳 李洁欣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209,共8页
儿童文学是伦理教育天然的发生场域。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小说伦理书写的价值向度呈现多元发展趋势。在对处于日常生活空间场域内儿童的悉心观照中,儿童小说得以更真实关注儿童面对的伦理困境。儿童小说对边缘儿童群体的伦理关怀促进了... 儿童文学是伦理教育天然的发生场域。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小说伦理书写的价值向度呈现多元发展趋势。在对处于日常生活空间场域内儿童的悉心观照中,儿童小说得以更真实关注儿童面对的伦理困境。儿童小说对边缘儿童群体的伦理关怀促进了儿童自我身份认同、对世界的深度思考以及对少数群体的看法。动物伦理主体的建构启发了成人社会重新评估儿童自在的动物关怀与生态伦理意识。儿童小说通过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与多元伦理观达成伦理价值观念的重塑。对特殊人群污名现象的文学审视、伦理书写的深度开拓是未来需要加强的方面。优秀的儿童文学伦理书写应兼具伦理教育性与思维批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儿童小说 伦理书写 特殊儿童 动物伦理
下载PDF
儿童文学现实主义创作新探索:论刘晓军儿童成长系列小说
3
作者 谭梅 汪沁泠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4,共7页
现实主义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主潮。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文化变革,中国儿童文学现实主义创作也在不断地突破与新变。作家刘晓军秉持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学使命感,在新近创作的《阿文进城》《闯进冬至的羊》《霸王龙返... 现实主义是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主潮。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文化变革,中国儿童文学现实主义创作也在不断地突破与新变。作家刘晓军秉持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学使命感,在新近创作的《阿文进城》《闯进冬至的羊》《霸王龙返乡》儿童成长系列小说中,聚焦中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流动儿童的成长,回应中国儿童的新现象和新命题,力图真实呈现当代社会现实图景。该系列小说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展开,在叙述方式上呈现出从线性时间叙述到空间叙述的转向,着力实现走向多元融合的现实主义审美追求。刘晓军创作的儿童成长系列小说在题材选择、叙述方式和审美追求等方面的探索,有助于中国儿童文学现实主义创作之路的丰富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城乡融合 空间叙述 成长小说
下载PDF
创伤世界的救赎幻象——于潇湉创作论
4
作者 温奉桥 张波涛 《艺术广角》 2024年第3期107-112,共6页
于潇湉的创作经历了两次转型,在转型中,她从“儿童之外”进入了“儿童之内”,但又跳出了单一儿童视角的某种局限,从而使其创作更具普遍的文学价值。同时,她在“残缺处境”中启动主体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并通过“疼痛美学”使之与“自... 于潇湉的创作经历了两次转型,在转型中,她从“儿童之外”进入了“儿童之内”,但又跳出了单一儿童视角的某种局限,从而使其创作更具普遍的文学价值。同时,她在“残缺处境”中启动主体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并通过“疼痛美学”使之与“自身”真正遭遇,回答关于生命意义的拷问,完成了一场对人生的存在主义式精神分析。而这些创作特征则又揭示了她的创作动因:在交出主体清醒的前提下,以文学“幻象”完成对自身“创伤”的象征性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潇湉 转型 残缺处境 疼痛美学
下载PDF
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研究的机理与构想
5
作者 吴翔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8-108,128,共12页
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彼此重构的学术史,其逻辑前提是中国儿童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被确认,这就要求在知识学科化的框架内开掘出学术史发展的内在生成机理。既然是学术史研究,就要遵循历史研究的方法... 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彼此重构的学术史,其逻辑前提是中国儿童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被确认,这就要求在知识学科化的框架内开掘出学术史发展的内在生成机理。既然是学术史研究,就要遵循历史研究的方法,学术编年、学术思潮和断代学术史的整合都是重构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的方略。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具有批判性与建构性的双重特质,它既是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产物,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进程。现代汉语写作是中国儿童文学学术史研究的原点,对文化史、思想史、政治史、革命史等大系统的区别与融通彰显了其本体价值。基于同源性的机制,中国儿童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的学术实践具有同一性,但也在学术现代化的过程中锻造了自己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 儿童文学 学术史 内在机理 理论构想
下载PDF
中国革命儿童文学的生成、演进与反思
6
作者 吴翔宇 迂卓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8,F0002,116,共10页
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革命儿童文学便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以艺术实践的方式发挥着对阶级斗争、民族解放等宏大话语的言说功能。在新中国儿童文学的艺术视域内,对革命历史的追忆与重述使得革命儿童文学被拉升到“国家文... 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革命儿童文学便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以艺术实践的方式发挥着对阶级斗争、民族解放等宏大话语的言说功能。在新中国儿童文学的艺术视域内,对革命历史的追忆与重述使得革命儿童文学被拉升到“国家文学”的高度。在新的文化场域内,儿童的个体成长与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勾连,向儿童宣叙“革命家史”,突显出成人对儿童的现实教育意涵。借此过程,成人通过对历史的陈述完成了由“事实的历史”向“叙事的历史”的转换,并创建起新型的文类秩序。而被成人编排进革命历史叙事中的儿童则顺利跻身于革命大家庭,其依凭特有的心理、视角、行为在完成对革命历史的述说之余,也以亲历者与见证者的身份实现了对自身的主体性建构。而在后革命时代,从思想变革的角度重审革命儿童文学,探寻与重塑战争语境下儿童的主体价值,为新世纪儿童文学的良性发展提供崭新的艺术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儿童文学 国家文学 中国式童年 一体化叙事 童年文化反思
下载PDF
现实主义思潮与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演化
7
作者 吴翔宇 迂卓 《云梦学刊》 2024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演进历程中,理论预设与创作实践上的错位体现在“为艺术”还是“为现实”的歧异上。在历史化的动态发展语境里,现实主义作为艺术手法被理论家不断地阐释与更新,并逐渐生成为具有中国特质的儿童文学思潮。从发生期... 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演进历程中,理论预设与创作实践上的错位体现在“为艺术”还是“为现实”的歧异上。在历史化的动态发展语境里,现实主义作为艺术手法被理论家不断地阐释与更新,并逐渐生成为具有中国特质的儿童文学思潮。从发生期融入人学体系的考量,到革命与抗战语境的思想牵引,中国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得以建构和彰显。在新时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方向性选择中,批判现实主义的复归助益中国儿童文学主体性的创构。新世纪儿童文学聚焦“中国式童年”,深植于现实的文化土壤,为规避堕入轻逸境地和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方面贡献了文学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思潮 中国儿童文学 演进路向 文学传统 人学话语
下载PDF
写实类儿童小说的艺术品格
8
作者 申利锋 王哲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8-93,共6页
儿童小说需要“儿童性”与“小说性”的有机融合。写实类儿童小说作为儿童小说的一个具体类型,其艺术品格可以从三方面把握: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有力再现儿童的现实生活;小主人公形象个性鲜明、真实可感;主题丰富,以积极明朗为主调。具... 儿童小说需要“儿童性”与“小说性”的有机融合。写实类儿童小说作为儿童小说的一个具体类型,其艺术品格可以从三方面把握: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有力再现儿童的现实生活;小主人公形象个性鲜明、真实可感;主题丰富,以积极明朗为主调。具备这些艺术品格的写实类儿童小说,才能体现作家对儿童和童年的深度透视与全面把握,以其清浅而深刻的艺术表达,对儿童读者产生文学审美和伦理教诲的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小说 故事性 成长主题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
下载PDF
热爱、豁达与光明——评龚文瑞的传记写作
9
作者 明飞龙 李雅姿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3-48,共6页
龚文瑞关于王阳明、苏东坡的传记写作,是以传主与赣州的空间关系为中心展开书写的,这一方面使龚文瑞的传记写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传记中展示丰富的地方史料也为赣南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另一方面,龚文瑞采用史学与... 龚文瑞关于王阳明、苏东坡的传记写作,是以传主与赣州的空间关系为中心展开书写的,这一方面使龚文瑞的传记写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传记中展示丰富的地方史料也为赣南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另一方面,龚文瑞采用史学与文学结合的叙述方式,在拓展读者历史知识的同时,也给读者予审美想象,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人生思考。在传记中彰显出来热爱、豁达与光明的格调,是王阳明、苏东坡传记的精神底色,也是龚文瑞自我的人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苏东坡 传记写作 赣州
下载PDF
数字儿童文学声音模态的叙事效果与情感表征
10
作者 李利芳 彭雨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15,共7页
儿童文学的数字化转型将次生口语文化形式的声音模态带入儿童文学表达。通过选择、组合声音形式和元素,声音模态产生不同于传统儿童文学图文表达的叙事效果和情感体验。声音元素能够填补图文系统建构人物形象留下的空白,具象化表现人物... 儿童文学的数字化转型将次生口语文化形式的声音模态带入儿童文学表达。通过选择、组合声音形式和元素,声音模态产生不同于传统儿童文学图文表达的叙事效果和情感体验。声音元素能够填补图文系统建构人物形象留下的空白,具象化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人物间关系;声音形式和元素能够搭配、叠加,形成空间性音景或外现的心境音景,表征具体情境和情感;声音模态还能够使用标出项,创造复调并建构氛围。声音模态丰富了儿童文学的表现形式,形成立体的体验空间,与此同时,其带来新认知形式,从听觉维度表征文化性隐喻。数字技术改变儿童文学样态,然而,儿童文学批评尚未跟上儿童文学发展。数字儿童文学批评需要更多批评主体进入,以纠正数字儿童文学发展与批评的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儿童文学 声音叙事 情感表征
下载PDF
论彭学军少年小说中的童年经验
11
作者 杨宁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83-87,共5页
童年经验在彭学军的少年小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彭学军的童年经验里有深刻的湘西生活印记和对传统文化的惺惺相惜。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彭学军少年小说的题材选择,也影响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作家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判断,并由此形成了... 童年经验在彭学军的少年小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彭学军的童年经验里有深刻的湘西生活印记和对传统文化的惺惺相惜。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彭学军少年小说的题材选择,也影响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作家的审美倾向和价值判断,并由此形成了小说独特的诗性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经验 湘西 诗性风格
下载PDF
《大鸟》翩跹:彭学军儿童小说的开拓与坚守
12
作者 苏勇 《出版参考》 2024年第8期86-87,共2页
彭学军的新作《大鸟》带给我们的惊喜是双重的。一方面,《大鸟》为我们构建了一幅以白鹤为轴,融合人性探索、成长轨迹、生态哲思与文化底蕴的独特画卷;另一方面,经由《大鸟》,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具辨识度却又有些陌生的彭学军。我们不妨... 彭学军的新作《大鸟》带给我们的惊喜是双重的。一方面,《大鸟》为我们构建了一幅以白鹤为轴,融合人性探索、成长轨迹、生态哲思与文化底蕴的独特画卷;另一方面,经由《大鸟》,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具辨识度却又有些陌生的彭学军。我们不妨用“二”加“一”来描述彭学军在其新作中展现的变与不变。所谓“二”加“一”,指的是两种开拓与一种坚持。两种开拓,一是指彭学军对儿童文学创作范式的创新与拓展;二是指她在儿童文学领域所展现出的深度与广度的双重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儿童小说 彭学军 创作范式 人性探索 成长轨迹 变与不变 辨识度
下载PDF
让艺术点化生活
13
作者 朱自强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8-68,共1页
最好的文学作品都会有一种力量,那就是,当一个文学评论家为写一篇评论而去阅读它的时候,最初,评论家是带着鉴别艺术的“眼镜”,拿着衡量艺术的“尺子”的,但是,最好的文学作品会让评论家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地摘下“眼镜”,手中的“尺子... 最好的文学作品都会有一种力量,那就是,当一个文学评论家为写一篇评论而去阅读它的时候,最初,评论家是带着鉴别艺术的“眼镜”,拿着衡量艺术的“尺子”的,但是,最好的文学作品会让评论家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地摘下“眼镜”,手中的“尺子”也会悄然落地,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文学的真正的读者。舒辉波的近作《听见光》(晨光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就是拥有这种力量的作品。《听见光》所抒写的主人公张哲源的姑妈对他的爱,让人一次次心痛难抚,泪热欲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家 眼镜 尺子 艺术
下载PDF
河流奔赴大海 故事指向远方
14
作者 蔡俊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8-68,共1页
《鲸骨花园》(江西教育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是舒辉波酝酿十年潜心创作的海洋童话。一位在大河边长大,以河为心灵故乡的作家,为何会写一篇关于海的童话?当我们怀着这样的疑问追溯作者的创作历程,不难找到答案。每一条小河都将流向大海... 《鲸骨花园》(江西教育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是舒辉波酝酿十年潜心创作的海洋童话。一位在大河边长大,以河为心灵故乡的作家,为何会写一篇关于海的童话?当我们怀着这样的疑问追溯作者的创作历程,不难找到答案。每一条小河都将流向大海。人生如宛转变动的河流,走过的路,认识的人,读过的书都如涓涓细流汇入我们的成长之河。人需要时间成长,写作需要时间沉淀,故事需要时间孕育。舒辉波说,十年前就有《鲸骨花园》的灵感,十年后才想明白所有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年 童话 创作历程 宛转 大海 故事 河流
下载PDF
“哪怕有战争,生命也会像岩石下的小草一样探出头来”——儿童文学《少年的荣耀》访谈
15
作者 李东华 陈晖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6期98-104,共7页
《少年的荣耀》既是“中国好书”的入榜作品,也是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青少年读物。《少年的荣耀》记录了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历史,融入了作者的乡土之思、家国之情。作品通过对战争年代朴素的乡村日常生活的描述、个性鲜明饱满儿... 《少年的荣耀》既是“中国好书”的入榜作品,也是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青少年读物。《少年的荣耀》记录了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历史,融入了作者的乡土之思、家国之情。作品通过对战争年代朴素的乡村日常生活的描述、个性鲜明饱满儿童形象的塑造,反映和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战争面前坚韧顽强、乐观积极的生命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的荣耀》 李东华 中国好书 儿童文学
下载PDF
“儿童情趣论”及其批评实践——以束沛德为中心
16
作者 唐威 徐妍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4,共9页
中国当代文学组织者、与共和国儿童文学同历程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评论家束沛德,于1957年在《情趣从何而来——谈谈柯岩的儿童诗》一文中所提出和肯定的“儿童情趣”,是对柯岩儿童诗乃至儿童文学创作和审美规律的重要发现。束沛德从文本... 中国当代文学组织者、与共和国儿童文学同历程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评论家束沛德,于1957年在《情趣从何而来——谈谈柯岩的儿童诗》一文中所提出和肯定的“儿童情趣”,是对柯岩儿童诗乃至儿童文学创作和审美规律的重要发现。束沛德从文本自身的“情感”和“趣味”出发,在“儿童”本位观念和“情趣”美学内涵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形成了“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儿童情趣论”,进而对当代儿童文学创作观念与批评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束沛德的“儿童情趣论”之所以得以形成,固然是因为他在求学、工作中接受了“跨代”中国作家的思想“源流”影响和前苏联文学的影响,更因为他坚持从儿童生活出发,以儿童的童心、童情和童趣为儿童文学批评的核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沛德 儿童情趣 “儿童情趣论” 批评实践
下载PDF
成人儿童化对儿童文学的影响——浅析《小小花园》爆红的深层次因素
17
作者 吴其南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4-49,共6页
2023年年中,一个幼儿园老师教念儿歌《小小花园》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红,被卷入这次潮流的并非是儿童而是成人——一种或可被称为“儿童化成人”的群体。这个群体是网络临时联络起来的;能将这些人联络成一个群体的纽带主要是趣味、娱乐、... 2023年年中,一个幼儿园老师教念儿歌《小小花园》的视频在网络上爆红,被卷入这次潮流的并非是儿童而是成人——一种或可被称为“儿童化成人”的群体。这个群体是网络临时联络起来的;能将这些人联络成一个群体的纽带主要是趣味、娱乐、身体快感;这个群体看似无形却颇有力量,看似狂放不羁又容易被引导。过去从文化上人群可划分为文盲、“儿童”(有文化但文化不多的人)、成人三个层次。随着教育普及化,文盲率得以大幅度降低,文盲成了“儿童化的成人”,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儿童化的成人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后,就会把自己的审美趣味反映在网络上,形成潮流,甚至左右潮流发展的方向,使文化有时朝低俗的方向发展,导致社会文化高地的陷落,这深刻地影响到了儿童文学的发展走向。“长大成人”就是从没有文化、文化少的人变成有文化、文化多的人。如果文化环境不是健康的,孩子就无法“长大”。因此,儿歌《小小花园》在网上的爆红,对儿童成长以及儿童文学发展并不值得给予赞誉,相反还需要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网络文学 成人的儿童化
下载PDF
儿童语境下中国志怪题材图画书的叙事流变与优化研究——以福建省非遗文学“李寄斩蛇”为例
18
作者 钱宁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3-79,共7页
“李寄斩蛇”是具有鲜明儿童文学特色的中国古代志怪故事之一。各版本图画书通过视觉化改编使“李寄斩蛇”故事重新进入儿童视野,但也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分野。中国志怪题材既有现实的影子,又是一种浪漫的构想。儿童图画书创... “李寄斩蛇”是具有鲜明儿童文学特色的中国古代志怪故事之一。各版本图画书通过视觉化改编使“李寄斩蛇”故事重新进入儿童视野,但也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分野。中国志怪题材既有现实的影子,又是一种浪漫的构想。儿童图画书创作如何在这一传统题材领域破局立新,应有四个方面的理论遵循和考虑:打通认知屏障,构建多元化的创作格局;凸显游戏精神,回归儿童语境的艺术旨趣;聚焦图画叙事,强化插图设计的文化创意;正视童年意义,关注作品内在的哲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视角 中国志怪题材 图画书 李寄斩蛇 叙事流变 优化策略
下载PDF
成长、回归和人性之美——读薛涛《桦皮船》
19
作者 张诗苒 荣光启 《艺术广角》 2024年第3期113-116,共4页
薛涛是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长篇新作《桦皮船》以桦皮船制作工艺为起点,讲述了儿童乌日的成长历程。在充满惊喜与惊险的旅程中,乌日实现了自身的成长蜕变,与之相关的人与物也实现了肉体与精神意义上的返乡之旅。小说具有浓郁... 薛涛是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长篇新作《桦皮船》以桦皮船制作工艺为起点,讲述了儿童乌日的成长历程。在充满惊喜与惊险的旅程中,乌日实现了自身的成长蜕变,与之相关的人与物也实现了肉体与精神意义上的返乡之旅。小说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在主题开掘上颇具匠心。《桦皮船》显现了作者一贯秉持的儿童文学创作立场,可以在激发读者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深层次的生命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皮船》 儿童文学 成长 回归 人性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的价值、路径和实践策略
20
作者 陈亚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4期151-155,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所在,亦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源泉。儿童文学承担着为下一代“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助力儿童文学践行文化传承职责,促进儿童与传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所在,亦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源泉。儿童文学承担着为下一代“培根铸魂”的神圣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助力儿童文学践行文化传承职责,促进儿童与传统文化达成情感共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内涵表达维度。该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文学的路径,以及实践策略,旨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儿童文学中焕发新活力,为儿童成长提供文化滋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儿童文学 传承与弘扬 传统符号 现代审美 融合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