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官与空间:莫里斯·葛雷兹曼《往事》中的空间叙事
1
作者 黄帆 刘胡敏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7-93,共7页
澳大利亚作家莫里斯·葛雷兹曼的小说《往事》从儿童的视角书写了二战时期波兰犹太人互相扶持、彼此救赎的故事。葛雷兹曼超越了以视觉为主的空间叙事手法,通过人物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塑造了多重叙事空间。本文从米克... 澳大利亚作家莫里斯·葛雷兹曼的小说《往事》从儿童的视角书写了二战时期波兰犹太人互相扶持、彼此救赎的故事。葛雷兹曼超越了以视觉为主的空间叙事手法,通过人物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塑造了多重叙事空间。本文从米克·巴尔的叙事理论入手,结合听觉叙事研究的相关成果,分析小说中童真和残暴、生存和斗争、友谊和爱等主题在多重叙事空间中的呈现,探究各感官在空间再现中的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事》 叙事空间 感官 听觉空间
下载PDF
论多丽丝·皮金顿小说中的后殖民生态书写——从《漫漫回家路》中的“栅栏”意象谈起
2
作者 胡志红 张宇帆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3-73,共11页
皮金顿的《漫漫回家路》以传统的澳洲原住民口述故事为基础,利用栅栏这一核心意象,折射出殖民入侵后澳洲原住民的生存境遇及其历史文化的变迁。本文透过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视野,检视该著中兼具生态意涵和殖民话语的文化意象——“栅栏... 皮金顿的《漫漫回家路》以传统的澳洲原住民口述故事为基础,利用栅栏这一核心意象,折射出殖民入侵后澳洲原住民的生存境遇及其历史文化的变迁。本文透过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视野,检视该著中兼具生态意涵和殖民话语的文化意象——“栅栏”的复杂内涵,揭露欧洲殖民者对西澳大利亚的生态殖民和文化殖民,挖掘作品中的后殖民生态意蕴,敞亮原住民抵抗殖民的文化与现实路径,凸显在全球化进程中多民族文化交融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皮金顿 《漫漫回家路》 后殖民生态批评 种族主义 环境殖民
下载PDF
《荆棘鸟》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抗争
3
作者 王绍燕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0-112,共3页
《荆棘鸟》一书中女性角色的描绘及其意识的觉醒和抗争,不仅反映了女性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状态,而且深刻揭示了女性在寻求自我实现的挑战与努力。通过对小说中主要女性角色深入解读,探讨她们性格特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以及她... 《荆棘鸟》一书中女性角色的描绘及其意识的觉醒和抗争,不仅反映了女性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状态,而且深刻揭示了女性在寻求自我实现的挑战与努力。通过对小说中主要女性角色深入解读,探讨她们性格特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以及她们如何在社会和文化约束中逐渐觉醒并最终解放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棘鸟》 女性意识 女性觉醒
下载PDF
“挣扎与挣脱”:《露辛达·布雷福特》中的女性成长分析
4
作者 张琳琳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0期13-15,共3页
马丁·博伊德是20世纪澳大利亚卓有成就的小说家之一,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他的小说以描述上流社会人物生活为主,表现有闲阶级充满冲突和矛盾的生活状况。《露辛达·布雷福特》是马丁·博伊德的得意之作,小说发表于... 马丁·博伊德是20世纪澳大利亚卓有成就的小说家之一,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他的小说以描述上流社会人物生活为主,表现有闲阶级充满冲突和矛盾的生活状况。《露辛达·布雷福特》是马丁·博伊德的得意之作,小说发表于1946年,问世后不久便收获众多文学评论家的青睐,英国作家理查德·丘奇更是称它为“20世纪三部巨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发表 女性成长 英国作家 文学评论家 露辛达 有闲阶级 得意之作 澳大利亚
下载PDF
多重创伤与情感表达:论考琳·麦卡洛《荆棘鸟》中梅吉的创伤书写
5
作者 郭莉芝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2期87-91,共5页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品《荆棘鸟》中梅吉的创伤书写具有多重性,其亲情创伤、友情创伤和爱情创伤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作者某些真实的创伤性体验,而且呈现了作者在遭遇创伤性体验之后的内心告白,某种程度上实现宣...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品《荆棘鸟》中梅吉的创伤书写具有多重性,其亲情创伤、友情创伤和爱情创伤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作者某些真实的创伤性体验,而且呈现了作者在遭遇创伤性体验之后的内心告白,某种程度上实现宣泄痛苦、释放压力和重获新生的目的,从而达到对创伤性体验的抚慰和治疗。梅吉的多重性创伤体验正如传说中的荆棘鸟一样,体现了任何美好东西的获得都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朴素价值,展示了创伤性文学叙事所具有的感染、引领和教化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琳·麦卡洛 《荆棘鸟》 梅吉 创伤书写
下载PDF
《五英亩处女地》中的身份认同困境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博 赵祥凤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4期15-18,共4页
伊丽莎白·乔利,是迈尔斯·富兰克林文学奖获得者,在澳大利亚后现代主义文学建构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她以独特的视角探讨边缘人物的处境和命运,通过书写边缘人物的孤独与痛苦,揭示他们陷入“被边缘化”的现实困境与身份认同困境... 伊丽莎白·乔利,是迈尔斯·富兰克林文学奖获得者,在澳大利亚后现代主义文学建构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她以独特的视角探讨边缘人物的处境和命运,通过书写边缘人物的孤独与痛苦,揭示他们陷入“被边缘化”的现实困境与身份认同困境的事实,以及边缘人物“被边缘化”的本质。目前,国内学者针对伊丽莎白·乔利的小说《五英亩处女地》的专门研究较少,重点在于探讨伊丽莎白·乔利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价值观。身份问题(Identity)是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认为《五英亩处女地》书写了边缘人物的身份认同困境,并深入挖掘其陷入困境的本质,寻求边缘人物重建身份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后现代主义文学 迈尔斯 边缘人物 身份认同困境 和谐共生 富兰克林 文学奖获得者
下载PDF
畸零人的困境——小说《井》的悖论式象征意象解读
7
作者 沈慕蓉 詹春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80-84,共5页
澳大利亚作家伊丽莎白·乔利的代表作《井》,以混沌的隐喻揭示了主流话语暴力的规训下边缘女性颠覆传统身份的尝试与挫败。不同于普通一元性的象征手法运用和过往对小说定向象征意象的解读,小说中的井、农场和流行商品三个象征意象... 澳大利亚作家伊丽莎白·乔利的代表作《井》,以混沌的隐喻揭示了主流话语暴力的规训下边缘女性颠覆传统身份的尝试与挫败。不同于普通一元性的象征手法运用和过往对小说定向象征意象的解读,小说中的井、农场和流行商品三个象征意象皆具有悖论性。此类物质性意象既指向女性欲望的抒发与自我身份认同的探寻,又象征着正统男权价值观的入侵和压制。文章通过解码悖论式象征意象的动态范式,透视了乔利对边缘“另类”女性困境的关注,及对中心文化压迫及潜伏式男权思维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 象征意象 悖论性 女性身份
下载PDF
水旱交织:《旱土》的二元生态解读
8
作者 张翅鹏 熊礼伟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7-71,共5页
《旱土》是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西娅·阿斯特利最后一部也是最受好评的作品。从水旱二元分析的角度分析昆士兰州这个所谓的旱土小镇中芸芸众生的生活,发现人物的命运与水和干旱紧密关联,小镇居民不堪干旱困扰,纷纷逃离旱土,奔向沿海地... 《旱土》是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西娅·阿斯特利最后一部也是最受好评的作品。从水旱二元分析的角度分析昆士兰州这个所谓的旱土小镇中芸芸众生的生活,发现人物的命运与水和干旱紧密关联,小镇居民不堪干旱困扰,纷纷逃离旱土,奔向沿海地区寻求避难。小说通过对后殖民时代被边缘化了的原著居民悲惨生存状态的描述,以期唤醒人们对他们苦难生活的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土》 干旱 二元生态解读
下载PDF
《我父亲的月亮》雌柔特色解析
9
作者 程洁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1-84,共4页
澳大利亚20世纪负有盛名的女性作家伊丽莎白·乔利晚年成名,其文学作品独具匠心,主题深刻。乔利的作品主要聚焦于女性,塑造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形象。她不仅主张男女两性的身份平等,而且还倡议现代人应该超越性别歧视,追求性... 澳大利亚20世纪负有盛名的女性作家伊丽莎白·乔利晚年成名,其文学作品独具匠心,主题深刻。乔利的作品主要聚焦于女性,塑造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形象。她不仅主张男女两性的身份平等,而且还倡议现代人应该超越性别歧视,追求性意识的平等。老子作为先秦道家的创始人,他的贵柔思想对其所处时代人民的安身立命和统治者治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老子的“贵柔”思想不仅适用于战乱纷繁的时代,其弱道哲学对当今社会中人的修身养性、调节人际关系、解决现实社会人生问题皆有重要作用。从老子的尚柔重雌角度解读《我父亲的月亮》,分析其作品中的性别主题,可以揭示人类社会关系中多元文化共生所蕴含的后现代文化属性的普遍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尚柔重雌原则 和合原则 女性原则
下载PDF
“流亡者归来”——评欧阳昱小说《东坡纪事》中的反家园意识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腊宝 赵红梅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82,共5页
部分当代移民作家在他们的创作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家园意识,华裔澳大利亚作家欧阳昱的小说《东坡纪事》暴露了作者迎合移居国主流社会、套用东方主义话语对祖国竭尽攻击的意图。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西方语境中,移民作家虽然身处两种文化... 部分当代移民作家在他们的创作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家园意识,华裔澳大利亚作家欧阳昱的小说《东坡纪事》暴露了作者迎合移居国主流社会、套用东方主义话语对祖国竭尽攻击的意图。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西方语境中,移民作家虽然身处两种文化之间,但若能把握好这种独特的处境,把两种文化融合起来,他们应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昱 东坡纪事 移民作家 反家园意识
下载PDF
追寻荆棘的女人——浅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30
11
作者 余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59-62,共4页
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 麦卡洛于 197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荆棘鸟》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究其原因在于该作品通过三个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女性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动人,同时也很崇高、悲壮的爱情交响乐,揭示了... 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 麦卡洛于 197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荆棘鸟》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究其原因在于该作品通过三个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女性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动人,同时也很崇高、悲壮的爱情交响乐,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棘鸟》 女性形象 爱情 文学评论 澳大利亚 小说 麦卡洛
下载PDF
《赶牲畜人的妻子》——评亨利·劳森、默里·贝尔和弗兰克·穆尔豪斯的三篇同名小说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兵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75,85,共5页
澳大利亚文学史上三篇相距约百年之久的同名短篇小说分别代表了澳大利亚文学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其题材的独特性是不同时期作家都予以关注的原因。这三篇同名作品形成的“文本互涉”关系为读者提供了新的理解和欣赏角度。
关键词 赶牲畜人的妻子 主题 亨利·劳森 默里·贝尔 弗兰克·穆尔豪斯
下载PDF
告别激进女权主义——评凯特·格伦维尔的小说《黑暗之地》与《完美主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丽萍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3-107,共5页
凯特·格伦维尔是在激进女权运动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女作家,其早期作品认同激进女权主义关于男权为女性一切苦难之源的思想,从家庭、社会和文化三个方面对于男权进行了抨击和批判。而80年代后期,格伦维尔的创作表现出在性别问题上告... 凯特·格伦维尔是在激进女权运动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女作家,其早期作品认同激进女权主义关于男权为女性一切苦难之源的思想,从家庭、社会和文化三个方面对于男权进行了抨击和批判。而80年代后期,格伦维尔的创作表现出在性别问题上告别激进、寻求反思与妥协的价值取向。她的小说《黑暗之地》通过变换叙述视角表达了对于男性的同情和理解,小说《完美主义》则对激进女权主义所暗含的完美主义思维方式进行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格伦维尔 激进女权主义《黑暗之地》 《完美主义》 反思
下载PDF
伊丽莎白·乔利小说的作家危机书写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荣升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8-212,共5页
坎坷的生活经历、艰辛的创作之路使伊丽莎白·乔利切实体会到了作家的困境,在《可爱的婴儿》和《斯科比先生的谜语》中,她深刻地再现了作家的角色危机、生成危机、创作危机和接受危机。与此同时,乔利以作家的高度责任感直面危机,在... 坎坷的生活经历、艰辛的创作之路使伊丽莎白·乔利切实体会到了作家的困境,在《可爱的婴儿》和《斯科比先生的谜语》中,她深刻地再现了作家的角色危机、生成危机、创作危机和接受危机。与此同时,乔利以作家的高度责任感直面危机,在《皮博迪小姐的遗产》中塑造了一位用文字书写美与感动,以作品传递爱与力量、彰显伟大道德光辉的身残志坚、关爱读者的作家形象。乔利聚焦作家危机书写,提高了人们对作家群体弱势状态的关注。乔利对作家危机状态的深入剖析,是对物质日益丰富而文化日渐衰弱的现代社会的批判,揭示出无论在文学批评还是现实生活中,对作家的忽视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作家的危机会导致文化的衰落,因此,关怀作家就是关怀文化,关怀人类,关怀我们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作家危机 澳大利亚
下载PDF
劳森短篇小说的丛林意象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加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9,共6页
19世纪末有着本地印记的澳洲人逐渐觉醒,日益认识到表达自己真实生活状况的必要。在丛林中披荆斩棘、在丛林中艰苦抗争求生存的景观成为当时澳大利亚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亨利·劳森作为世纪之交澳大利亚本土最负盛名的作家,在澳大... 19世纪末有着本地印记的澳洲人逐渐觉醒,日益认识到表达自己真实生活状况的必要。在丛林中披荆斩棘、在丛林中艰苦抗争求生存的景观成为当时澳大利亚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亨利·劳森作为世纪之交澳大利亚本土最负盛名的作家,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开创了具有澳大利亚民族特色的丛林书写。他的短篇小说多以丛林人的生活为描写对象,集中展现了19世纪末澳大利亚民族运动风起云涌的广阔背景下丛林人的真实生活场景。劳森小说从丛林孤独、丛林抗争、和丛林情谊三个方面探讨澳大利亚丛林人在早期创业过程中所展现的丛林精神,以及这些丛林意象对于澳大利亚民族形象的建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劳森 丛林意象 丛林孤独 伙伴情谊 民族形象
下载PDF
伊丽莎白·乔利短篇小说的生存书写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祥凤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1-187,共7页
伊丽莎白·乔利短篇小说集《五英亩处女地及其他故事》书写了固守英国宗主国文化、拒绝接受澳大利亚文化的孤独生存状态。同时,它还书写了异质文化积极交流而形成的和谐生存状态,表达了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愿望。乔利认识到多元文化... 伊丽莎白·乔利短篇小说集《五英亩处女地及其他故事》书写了固守英国宗主国文化、拒绝接受澳大利亚文化的孤独生存状态。同时,它还书写了异质文化积极交流而形成的和谐生存状态,表达了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愿望。乔利认识到多元文化积极交流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构建“混杂性”文化身份的重要性。书中对殖民行为的书写,是对英国宗主国文化的颠覆。从这个角度来看,乔利是站在全人类和平的高度,为全人类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混杂性”文化身份 《五英亩处女地及其他故事》
下载PDF
“天使”的颠覆与女性形象的重构——澳大利亚现当代女性主义小说评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方红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83-86,共4页
“天使”形象是典律文本中传统男性作家所创造的理想女性形象 ,它体现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要求 ,即被边缘化的女性应心甘情愿地接受强加在她们身上的各种社会角色。“天使”的颠覆与女性形象的重构紧密联系在一起 ,成为女作家写作的首... “天使”形象是典律文本中传统男性作家所创造的理想女性形象 ,它体现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要求 ,即被边缘化的女性应心甘情愿地接受强加在她们身上的各种社会角色。“天使”的颠覆与女性形象的重构紧密联系在一起 ,成为女作家写作的首要目标。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女作家对“天使”形象的颠覆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时期她们塑造不同的女性文本形象与之抗衡。澳大利亚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揭示不同时期的女作家在颠覆“天使”形象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各自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女性主义小说 "天使"形象 菲勒斯中心主义 女性文本形象 文学评论
下载PDF
《卡彭塔利亚湾》远古“梦幻”世界观的当代叙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冷慧 宫红英 《英语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42-52,共11页
历经五万年左右的澳洲原住民"梦幻"世界观,是当代澳洲原住民作家创作的底层代码。澳洲原住民作家亚历克西斯·赖特凭借《卡彭塔利亚湾》摘得2007年澳洲最高文学奖。国内外对《卡彭塔利亚湾》的评述主要是以后殖民主义、女性文学... 历经五万年左右的澳洲原住民"梦幻"世界观,是当代澳洲原住民作家创作的底层代码。澳洲原住民作家亚历克西斯·赖特凭借《卡彭塔利亚湾》摘得2007年澳洲最高文学奖。国内外对《卡彭塔利亚湾》的评述主要是以后殖民主义、女性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狂欢化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作家对原住民悲怆命运的叙述。本文以认知语篇学为依据,探讨作家本人"梦幻"世界观所蕴含的别样的时间观、土地观、历史观、教育观、神灵观在建构文本的叙述支撑力及阐释主题的意义反叛力,为评论原住民文学主体性提供一个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原住民 “梦幻”世界观 《卡彭塔利亚湾》
下载PDF
伊丽莎白·乔利的创作世界与审美意蕴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威 张荣升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4-58,共5页
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是独特的。她拥有深厚的文学底蕴与敏锐的创作世界,并且创作技巧非常娴熟。乔利的小说既有现实主义典型人物的刻画和讽刺批判,又富有现代主义错综复杂的意识流和象征手法,更不乏循环结构、&qu... 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是独特的。她拥有深厚的文学底蕴与敏锐的创作世界,并且创作技巧非常娴熟。乔利的小说既有现实主义典型人物的刻画和讽刺批判,又富有现代主义错综复杂的意识流和象征手法,更不乏循环结构、"小说套小说"和互文等后现代写作技巧,形成了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艺术特色,推动了澳大利亚小说艺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乔利 兼收并蓄 艺术特色
下载PDF
自我中的他者 他者中的自我——论怀特小说中的“二重身”母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29,155,共6页
"二重身"这一文学母题在澳大利亚现代主义文学巨匠帕特里克.怀特作品中的运用和发展尚未引起评论界的注意。怀特式的"二重身"给情感和直觉松绑,让读者看到了社会常规、理性抉择之外的天地。怀特通过"二重身&qu... "二重身"这一文学母题在澳大利亚现代主义文学巨匠帕特里克.怀特作品中的运用和发展尚未引起评论界的注意。怀特式的"二重身"给情感和直觉松绑,让读者看到了社会常规、理性抉择之外的天地。怀特通过"二重身"展现了小说人物对自我身份的审视和追索,他们在他者中找到了自我,自我就是他者。怀特小说中的"二重身"是现代语境下个体身份危机的一个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怀特 二重身 自我 他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