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门、松江、海上——从“文人书画”到“金石书画”
1
作者 林如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从“吴门”到“松江”“扬州”再到“海上”,书画风格完成了从清新雅淡至金石意趣的创新突破,是“文人书画”到“金石书画”的转变,文人书画家的身份也从“专家型”到“职业、行业型书画家”转换。本文以经济发展中心迁移、商品经济发... 从“吴门”到“松江”“扬州”再到“海上”,书画风格完成了从清新雅淡至金石意趣的创新突破,是“文人书画”到“金石书画”的转变,文人书画家的身份也从“专家型”到“职业、行业型书画家”转换。本文以经济发展中心迁移、商品经济发展模式变化对书画市场、受众、书画家身份的影响等角度来探讨这一书画审美风尚变迁的社会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 松江 海上 文人书画 金石书画
下载PDF
宋元时期墓室壁画“六鹤图”考论
2
作者 邵军 王怀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3-24,共12页
宋元时期几处墓葬中所遗存的屏风鹤画,是以唐薛稷“屏风六扇鹤样”为祖源,主要传写五代黄筌“六鹤图”而成的。墓葬中鹤画的丰富反映了宋元时期“六鹤图”的流变脉络。宋元时期墓葬中鹤画的流行以及各种“六鹤图”的绘制,是重道修道时... 宋元时期几处墓葬中所遗存的屏风鹤画,是以唐薛稷“屏风六扇鹤样”为祖源,主要传写五代黄筌“六鹤图”而成的。墓葬中鹤画的丰富反映了宋元时期“六鹤图”的流变脉络。宋元时期墓葬中鹤画的流行以及各种“六鹤图”的绘制,是重道修道时代风气和丧葬观念影响的产物。在墓室壁画中,“六鹤图”被视为一种祥瑞及胎仙,通过屏风鹤画及相关空间营构,寄寓了宋元社会世人升仙重生的思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鹤图 屏风六扇鹤样 墓室壁画 瑞鸟仙禽
下载PDF
宋画中插花艺术的文化意涵
3
作者 周松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6-44,共9页
宋代文人偏爱插花,插花成为他们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品位的重要媒介。宋画中的插花艺术具有深刻的文化意涵,为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视角。分析宋画中插花艺术的装饰功能与象征意义及宋代文人的插花旨趣与内涵,有助于我... 宋代文人偏爱插花,插花成为他们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品位的重要媒介。宋画中的插花艺术具有深刻的文化意涵,为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视角。分析宋画中插花艺术的装饰功能与象征意义及宋代文人的插花旨趣与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插花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深入洞察其与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花艺术 宋画 文化意涵
下载PDF
故物与洋货:晚清江南地区百姓日用的图像志研究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
4
作者 沈冠东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在一般物质文化研究视角下,器物研究较少涉及百姓日常生活,往往是在物言物。以《点石斋画报》图像素材为基本史料的晚清江南地区日用常行研究,聚焦于生活的场景细节。就图像阐释而言,晚清江南地区的衣食住行及日常生活显得海晏河清。器... 在一般物质文化研究视角下,器物研究较少涉及百姓日常生活,往往是在物言物。以《点石斋画报》图像素材为基本史料的晚清江南地区日用常行研究,聚焦于生活的场景细节。就图像阐释而言,晚清江南地区的衣食住行及日常生活显得海晏河清。器物的图像在大众媒介(画报)的传播下具有了自身的审美逻辑。伴随着西方物质文明的强势东渐,洋货的消费从时尚走向实用。在“现代”的语境下,围绕着故物所发生的人与事则显得迟暮与守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姓日用 器物图像 日常生活 点石斋画报
下载PDF
身份塑造之 “他者目光”——齐白石、夏寿田早期交游中的“文雅”与“世俗” 被引量:1
5
作者 杭春晓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期113-119,共7页
19、20世纪之交,齐白石因入王闿运门下而获身份重构之契机。伴随着新社交圈的出现,乡野木匠的“出身”,也在“他者目光”中转向了陶渊明式的“高逸形象”。但这一转变,并非自然与平滑的过程,而是在“文雅”的修辞与“世俗”的现实之间... 19、20世纪之交,齐白石因入王闿运门下而获身份重构之契机。伴随着新社交圈的出现,乡野木匠的“出身”,也在“他者目光”中转向了陶渊明式的“高逸形象”。但这一转变,并非自然与平滑的过程,而是在“文雅”的修辞与“世俗”的现实之间纠缠不清。作为阶层逆袭的个体,齐氏无力塑造新的“价值体系”来对抗精英阶层固有的文化结构。因此,他所谓的个性表达,也无法真正突破传统文人为其塑造的价值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白石 身份 他者目光 文雅 世俗
下载PDF
火星神图像论略
6
作者 薛艳丽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2,共9页
在中国绘画史上,从唐代至清代,并行流传着两种类型的火星神,一种是驴首冠形,另一种是驴首且骑驴形。驴首冠形的火星神主要出现在佛教和道教题材壁画中,在流传过程中,其形象逐渐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驴首冠逐渐消失,绘画的主体主要为民间画... 在中国绘画史上,从唐代至清代,并行流传着两种类型的火星神,一种是驴首冠形,另一种是驴首且骑驴形。驴首冠形的火星神主要出现在佛教和道教题材壁画中,在流传过程中,其形象逐渐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驴首冠逐渐消失,绘画的主体主要为民间画工。驴首且骑驴形的火星神一直未发生变化,绘画的主体主要为名画家或宫廷画工。至于出现这两种类型的火星神的原因,主要是与二者所依据的文献及其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神 驴首 驴冠 五星 炽盛光佛
下载PDF
18世纪晚期英国单幅画展览研究
7
作者 葛佳平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2期67-75,共9页
单幅画展览是在近代英国形成的一种特殊展览形式,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摆脱传统艺术经济模式的可能,也在与大众视觉消费市场的融合中产生了新的视觉特征,这种视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现代视觉模式的萌芽。
关键词 单幅画展览 英国 约翰·辛格尔顿·科普利 视觉消费
下载PDF
南朝线刻画艺术对北方的两次影响
8
作者 韦正 《美术大观》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伴随着南朝文化对北方的两次影响,南朝线刻画艺术对北方的影响也可分为两次。第一次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第二次是隋、初唐时期。两次形式有所不同,前一次是直接的,后一次是间接的。鉴于前一次影响受到的关注多,但早先研究并无多少实例,... 伴随着南朝文化对北方的两次影响,南朝线刻画艺术对北方的影响也可分为两次。第一次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第二次是隋、初唐时期。两次形式有所不同,前一次是直接的,后一次是间接的。鉴于前一次影响受到的关注多,但早先研究并无多少实例,所以本文适当补充材料;而后一次影响受到的重视不足,这与在考古资料、历史背景、绘画史等方面的反映都比较曲折有关,所以略加详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北方 线刻画艺术 影响
下载PDF
敦煌绘画中的手持“交茎莲花”与“莲花幡杆”
9
作者 史忠平 《美术大观》 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
敦煌壁画、绢画、纸画、麻布画表现了很多持于手中的花卉,其中以莲花最多。入唐以后,手持莲花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交茎莲花”与“莲花幡杆”比较特殊。二者造型基本相同,但因“幡”的介入而叠加了供养、庄严、接引、导引等多重功能。... 敦煌壁画、绢画、纸画、麻布画表现了很多持于手中的花卉,其中以莲花最多。入唐以后,手持莲花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交茎莲花”与“莲花幡杆”比较特殊。二者造型基本相同,但因“幡”的介入而叠加了供养、庄严、接引、导引等多重功能。其样式受主流名家绘画与莲花工艺的影响,并反映了印度乃至埃及手持莲花的基本骨式。同时,表现技法的成熟使其成为唐宋花鸟画繁荣的有力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绘画 手持莲花 交茎莲花 莲花幡杆
下载PDF
明清时期女性画家群体研究
10
作者 王洪斌 向思雅 《中国美术》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明清时期,女性画家的人数明显增加,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等地。当时,部分女性画家开始追求经济独立,选择以鬻画为生,还有一部分女性画家产生了职业追求,或成为职业画家,或成为私塾教师。也有一些女性画家开始从事创作和出版活动,且得到... 明清时期,女性画家的人数明显增加,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等地。当时,部分女性画家开始追求经济独立,选择以鬻画为生,还有一部分女性画家产生了职业追求,或成为职业画家,或成为私塾教师。也有一些女性画家开始从事创作和出版活动,且得到了文人群体的赏识。心学的兴起使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得以松动,女性的才能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女性画家群体的兴起与江南商贾、书画世家对女性教育的重视分不开。女性画家群体的兴起促进了文化艺术的进一步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女性群体的社会活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女性画家 群体研究
下载PDF
文本的再阅读——近代艺术史中的“人”与记述
11
作者 杭春晓 《人文天下》 2024年第7期78-81,共4页
我主要讨论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我们今天为什么习惯用“全球史”作为概念名词而不是用“世界史”,讨论一下二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其次,用齐白石的案例来讨论一下文本的再阅读;再次,以蔡元培为例来谈一下他和现代艺术史的关系。长期以来,... 我主要讨论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我们今天为什么习惯用“全球史”作为概念名词而不是用“世界史”,讨论一下二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其次,用齐白石的案例来讨论一下文本的再阅读;再次,以蔡元培为例来谈一下他和现代艺术史的关系。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知识架构中有一个“世界史”的概念,在“世界史”这个概念下,为什么近年来的学术研究又不断强调“全球史”?“全球史”和“世界史”究竟有什么区别?这是值得研究的。今天如果要讨论全球语境下发生的事情,首先要想明白为什么不用“世界史”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 全球史 蔡元培 知识架构 全球语境 学术研究 艺术史 齐白石
下载PDF
魏晋十六国河西走廊壁画树木的图式风格演化
12
作者 王权朝 周珩帮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3期24-26,共3页
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寺窟和墓室壁画山水元素逐渐增多,其中,树木的表现集中体现了山水画语汇与图式的发展进程。从空间位置上看,石窟壁画中的树木大多在佛教母题的下方或边缘,墓室壁画中的树木则大多在现实生活题材的中下层;从画面... 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寺窟和墓室壁画山水元素逐渐增多,其中,树木的表现集中体现了山水画语汇与图式的发展进程。从空间位置上看,石窟壁画中的树木大多在佛教母题的下方或边缘,墓室壁画中的树木则大多在现实生活题材的中下层;从画面结构上看,树木的表现先后经历了点饰风格、结构性图绘和题材独立表现三种样式,并依次形成了勾点、色墨没骨与擦染等笔墨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十六国 河西走廊 壁画树木 图式演化
下载PDF
历史学维度下中国绘画的三种语图关系
13
作者 陈萍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174-176,共3页
在中国绘画史发展过程中,绘画和语言从来都是互为表里、相互补充的关系。从历史学维度涉及的语言和图像之间的关系角度,探讨中国绘画的三种语图关系。具体而言,中国绘画的语图关系主要包括语图一体、语图分体和语图合体这三大部分,包括... 在中国绘画史发展过程中,绘画和语言从来都是互为表里、相互补充的关系。从历史学维度涉及的语言和图像之间的关系角度,探讨中国绘画的三种语图关系。具体而言,中国绘画的语图关系主要包括语图一体、语图分体和语图合体这三大部分,包括分体关系、合体关系、直接影响古今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及形成,并对当今艺术创作及发展有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维度 中国绘画 语图关系 语图一体
下载PDF
张彦远仕履与《历代名画记》成书考述
14
作者 韩刚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迄今,罕见对张彦远仕履与《历代名画记》(下文简称《画记》)成书之间关系的专门探讨,本文将《画记》成书纳入一般熟知的张彦远左补阙、祠部员外郎、主客员外郎、舒州刺史、兵部员外郎、大理卿等职任中考察,以揭示其仕履与《画记》成书... 迄今,罕见对张彦远仕履与《历代名画记》(下文简称《画记》)成书之间关系的专门探讨,本文将《画记》成书纳入一般熟知的张彦远左补阙、祠部员外郎、主客员外郎、舒州刺史、兵部员外郎、大理卿等职任中考察,以揭示其仕履与《画记》成书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彦远 仕履 《历代名画记》
下载PDF
从齐梁文化的视野看文人绘画的肇始
15
作者 黄玉清 《艺术科技》 2024年第4期42-45,共4页
目的:汉末魏晋,北方陷入动乱,人口大规模南迁,既促进了江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又重塑了社会的权力架构、阶层结构。到了齐梁时期,旧有的皇家与士族共权的社会统治体系转变为庶族文人依附皇家进行社会治理的体制。文章旨在深入研究庶族文人... 目的:汉末魏晋,北方陷入动乱,人口大规模南迁,既促进了江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又重塑了社会的权力架构、阶层结构。到了齐梁时期,旧有的皇家与士族共权的社会统治体系转变为庶族文人依附皇家进行社会治理的体制。文章旨在深入研究庶族文人地位的上升对绘画产生的影响。方法:文章从齐梁文化的视野出发,首先分析文人这一特殊文化载体阶层在社会中的演绎过程,其次对东晋南朝的社会权力架构、阶层结构进行破解,指出齐梁至南朝时期庶族文人与皇权共生的关系,最后阐释庶族文人支持的“面短而艳”如何取代“秀骨清像”的绘画风格。结果:两晋时期,山东南部与徐州一带的士人南迁逐渐取得政权后,启用寒门文人参与国家治理的方式,从而形成齐梁文化,反映在绘画方面,就是以“面短而艳”为特征、以张僧繇为命名的“张家样”。其社会背景是萧梁时期皇家与士族的矛盾激化,导致士族逐渐被迫离开权力中心而文学化,依附皇权的寒门庶族在社会治理中的社会身份与政治上的话语权显著上升,他们的崇尚信仰与志趣反映在绘画审美领域就是“张家样”的体现。结论:齐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汉晋与隋唐文化的桥梁。庶族文人由于自身依附关系,因此绘画艺术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要服务皇家,体现皇家的辉煌成就与社会规训教化的功能;另一方面作为文化载体,是个体意趣情怀的宣泄。这种双重性正是文人绘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梁文化 面短而艳 秀骨清像 寒门庶族 文人绘画
下载PDF
浓墨写肇庆 重彩绘岭南——论岭南画派肇庆主题作品的价值与生态
16
作者 刘晓慧 温可琳 《书画世界》 2024年第7期40-43,共4页
岭南画派,自民国以降在岭南文化聚集地广泛传播,影响深远。但关于岭南画派与肇庆的联系,研究甚微。笔者尝试从艺术史的角度,采用文献阅读、实地调研、个人专访等方式,对此展开研究,得出肇庆之于岭南画派的三重价值:技法价值、创作价值... 岭南画派,自民国以降在岭南文化聚集地广泛传播,影响深远。但关于岭南画派与肇庆的联系,研究甚微。笔者尝试从艺术史的角度,采用文献阅读、实地调研、个人专访等方式,对此展开研究,得出肇庆之于岭南画派的三重价值:技法价值、创作价值和传承价值。换句话说,肇庆是岭南画派的重要写生地与延续地,是研究岭南画派不可忽视的场域,其地位与作用值得被看见、重视与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画派 肇庆 高剑父 黎雄才 林丰俗
下载PDF
从北齐墓葬壁画看中国人物画的嬗变——兼论湾漳墓壁画的画史地位
17
作者 马骁骅 宋相东 《邯郸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12,共9页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绘画发展的关键时期,从“顾得其神”到“陆得其骨”,再到“张得其肉”实际上是中国人物画逐步走向写实的嬗变过程。而张僧繇的“疏体”,正是中国人物画初步完成从概念化图示到写实性图绘转变的标志。在张僧繇之后,随着...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绘画发展的关键时期,从“顾得其神”到“陆得其骨”,再到“张得其肉”实际上是中国人物画逐步走向写实的嬗变过程。而张僧繇的“疏体”,正是中国人物画初步完成从概念化图示到写实性图绘转变的标志。在张僧繇之后,随着北朝对南朝在政治军事上取得压倒性优势,在文化上形成“南风北渐”的态势。河北磁县湾漳墓壁画正是北朝画家继承南朝张僧繇疏体人物画并发扬光大的成果。湾漳墓壁画作为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个性化、高水平的写实人物绘画,开创了中国人物画发展的新局面,为唐代绘画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张僧繇 杨子华 湾漳墓壁画
下载PDF
解放与独立——印象派绘画中女性形象研究
18
作者 张楚 余月强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32-34,47,共4页
19世纪下半叶,印象派绘画中出现大量多元化的女性形象,包括非理想化的女性裸像、社交场合的各类女性画像、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工作中的女性劳动者肖像等。该文从贡布里希关于“观看者的本分”、社会中的女性赞助人、19世纪的女性主义浪... 19世纪下半叶,印象派绘画中出现大量多元化的女性形象,包括非理想化的女性裸像、社交场合的各类女性画像、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工作中的女性劳动者肖像等。该文从贡布里希关于“观看者的本分”、社会中的女性赞助人、19世纪的女性主义浪潮等方面分析这类女性形象的产生缘由。从印象派开始,艺术中的女性形象走向纷繁、丰富、多元的形象流变道路,这是现代女性独立视觉艺术形象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象派 女性主义 观看角度 多元形象
下载PDF
江西苏区红色报刊美术作品创作研究
19
作者 邱璟 章苗 刘成武 《丝网印刷》 2024年第5期30-32,共3页
红色革命历史作为一种特殊的绘画题材,历来受到重视。江西苏区红色美术作品,以江西红色革命的历史事件、人物和遗址文化作为创作主题,以历史为背景,生动展现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对当代江西红色文化的历史、艺术、教育具有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江西红色文化 美术作品 当代价值
下载PDF
缥缃掩映——《萝轩变古笺谱》隐逸主题探析
20
作者 李翔 《歌海》 2024年第3期72-81,共10页
《萝轩变古笺谱》利用典故围绕尚古与变古来展开话题,其用典多与隐逸存在关联。从类目到画题,皆营造了与隐逸相关的主题与语境,表现隐居生活的不同层面与内容。笺谱的趣味、格调及其中的隐逸内涵,受晚明社会风气及编撰者吴发祥的特质与... 《萝轩变古笺谱》利用典故围绕尚古与变古来展开话题,其用典多与隐逸存在关联。从类目到画题,皆营造了与隐逸相关的主题与语境,表现隐居生活的不同层面与内容。笺谱的趣味、格调及其中的隐逸内涵,受晚明社会风气及编撰者吴发祥的特质与思想影响,反映了晚明特定时期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轩变古笺谱》 隐逸主题 吴发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