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章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交融 被引量:1
1
作者 侯建华 陈蒙 于玲 《设计》 2017年第3期94-95,共2页
从审美价值、功用价值的角度来分析、探讨印章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共融性。旨在呼吁更多人来关注中国印章艺术,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文章指出,印章艺术与艺术设计都遵循了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二者都具有很强的审美... 从审美价值、功用价值的角度来分析、探讨印章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共融性。旨在呼吁更多人来关注中国印章艺术,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文章指出,印章艺术与艺术设计都遵循了变化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二者都具有很强的审美性、装饰性与功用性;印章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渗透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寓意;印章艺术创作者与艺术设计者都要具备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章艺术 艺术设计 工匠精神 虚实相生 装饰美感
下载PDF
甲骨文篆刻艺术形式美论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榜华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85-87,共3页
甲骨文篆刻更接近先民造字初旨,表现出苍然高古,浑然天成的形式美,弥漫着旺盛的原始生命力。伴随着汉文字和篆刻艺术的发展,如今甲骨文篆刻演化为原生、金文、石鼓文、小篆、秦汉碑等五种风格类型,既具有殷商甲骨文契刻意境,又融入了时... 甲骨文篆刻更接近先民造字初旨,表现出苍然高古,浑然天成的形式美,弥漫着旺盛的原始生命力。伴随着汉文字和篆刻艺术的发展,如今甲骨文篆刻演化为原生、金文、石鼓文、小篆、秦汉碑等五种风格类型,既具有殷商甲骨文契刻意境,又融入了时代赋予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篆刻 形式美 风格
下载PDF
传统篆刻艺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明学 《肇庆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7-80,共4页
篆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融诗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炉,方寸之间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蕴,并以极强的民族性立足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本文从赏析视角对其独特样式语言的研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篆刻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审美意蕴 民族性 样式语言 诗词 书法 绘画 雕刻
下载PDF
篆刻艺术思维对字体设计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可 《艺海》 2015年第9期72-74,共3页
经营方寸间而获万千气象的篆刻艺术,其创作中于印面方寸间对文字内容、造型等各要素进行反复经营、提炼的思维方式,与字体设计的表现技法和思维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古代的字体设计。实践证明,传统的篆刻艺术创作思维对现代字体设计... 经营方寸间而获万千气象的篆刻艺术,其创作中于印面方寸间对文字内容、造型等各要素进行反复经营、提炼的思维方式,与字体设计的表现技法和思维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古代的字体设计。实践证明,传统的篆刻艺术创作思维对现代字体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以此为契机展开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 字体设计 艺术思维
下载PDF
传统礼仪文化语境下的陶瓷印章创新设计
5
作者 陈健 张力文 侯婷婷 《美术大观》 2014年第6期123-123,共1页
本文分析了传统印章材质的历史溯源,阐述了陶瓷作为印章材质在造型、装饰色彩以及个性化设计等方面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 陶瓷印章 文化语境 篆刻
下载PDF
略谈赵之谦篆刻艺术的章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林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1-33,共3页
本文以篆刻章法作为一个新的锲入点 ,对赵之谦的篆刻艺术从自然虚实和人为虚实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
关键词 赵之谦 篆刻艺术 章法 自然虚实 人为虚实 设计风格 艺术家 印章
下载PDF
印学的主体人格与生命意蕴
7
作者 杨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58-262,共5页
印学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东方艺术特色,表现着传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思想,是中国人精神象征之一。其产生发展、理论体系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从传统文化的视域对印学进行阐释、研究,深入挖掘印学思想的学理内涵、文... 印学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东方艺术特色,表现着传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思想,是中国人精神象征之一。其产生发展、理论体系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从传统文化的视域对印学进行阐释、研究,深入挖掘印学思想的学理内涵、文化背景,解读印学以"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理想人格为终极目标,以"天人合一""气韵生动"的审美思想为生命意蕴,以"含蓄表意""情景交融"的尚意精神为艺术灵魂,彰显出印学丰富的审美意蕴和高远的人生追求,论述了印学兼具金石文化与意蕴深邃的人文内涵。紧密结合传统文化,发掘印学所蕴含的审美精神、思想根源、文化本源,同时,结合印学艺术的现代语境,探究印学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如何实现印学艺术的当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艺术 印学 审美 意境
下载PDF
印学理论对明清流派篆刻发展的引领
8
作者 周一红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99-103,共5页
自文人亲自参与篆刻,在追求印章艺术性上具有了清醒自觉的认识,便出现了印学理论著作。印学理论的出现虽然较晚,但借鉴已有相当基础的文论、书论、画论而得到迅速发展。印学理论的成熟早于篆刻实践的成功,推动了明清流派篆刻呈现百花齐... 自文人亲自参与篆刻,在追求印章艺术性上具有了清醒自觉的认识,便出现了印学理论著作。印学理论的出现虽然较晚,但借鉴已有相当基础的文论、书论、画论而得到迅速发展。印学理论的成熟早于篆刻实践的成功,推动了明清流派篆刻呈现百花齐放、各出新面的繁荣景象。文章对印学理论的发展及明清篆刻家的创作实践加以阐述,以期对当代篆刻创新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宗秦汉 印从书出 印外求印 《学古编》 文彭 邓石如
下载PDF
“印从书出”的得与失——邓石如、吴让之篆刻研究
9
作者 张瀛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51-153,共3页
清中叶文人篆刻空前繁荣,其间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他们借古开今,标新立异,给清代印坛带来了新的生机。其中"印从书出"的邓石如与"刀笔相融"的吴让之,对清中叶以后印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从邓石如、吴让之篆... 清中叶文人篆刻空前繁荣,其间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他们借古开今,标新立异,给清代印坛带来了新的生机。其中"印从书出"的邓石如与"刀笔相融"的吴让之,对清中叶以后印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从邓石如、吴让之篆刻实践与印学思想入手,来探讨"印从书出"的得与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石如 吴让之 印从书出 刀笔相融 篆法 刀法
下载PDF
三国真书探赜
10
作者 李天 《新丝路(下旬)》 2016年第12期148-149,共2页
三国书法,继承东汉雄强气势而又有创新,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南、北地区都形成了各自的书法风格。三国时期,是书法艺术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不仅承秦汉篆隶书风,开晋唐行草之先河;而且是"隶书楷化"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之真... 三国书法,继承东汉雄强气势而又有创新,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南、北地区都形成了各自的书法风格。三国时期,是书法艺术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不仅承秦汉篆隶书风,开晋唐行草之先河;而且是"隶书楷化"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之真书发展状况,一直是历代书家考证的对象。此时,篆隶书体尚存较多前代书风,真书作为新诞生的书体更能代表当时的书法风貌。三国以降,汉字书体不再演变,只是书法风格上的变化。对三国真书进行较深入地研究,以便我们获得真书发展的源头活水,对后世真书以及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时代 真书 书体演变 风格变化
下载PDF
浅谈黑白木刻艺术创作
11
作者 杨明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2-83,151,共3页
在梳理黑白木刻艺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探究了当代黑白木刻艺术的特点及创作规律。
关键词 黑白木刻 发展 特点 规律
下载PDF
意趣盎然 浑然天成——洪亮印作评析
12
作者 刘江 杨鲁安 《美术之友》 2008年第3期67-67,共1页
洪亮是一位勤奋、自励的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常向杭州诸乐三、余任天、周昌谷、潘韵等先生请教,也来我家商讨。一眨眼近30年了,时光流逝之快,而洪亮对书法篆刻的钻研也不断深入,洪亮的篆刻以秦汉印为... 洪亮是一位勤奋、自励的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常向杭州诸乐三、余任天、周昌谷、潘韵等先生请教,也来我家商讨。一眨眼近30年了,时光流逝之快,而洪亮对书法篆刻的钻研也不断深入,洪亮的篆刻以秦汉印为基础,并吸取明清诸大家之长,章法上平实中显空灵,字法上熔大小篆于一炉,刀法上亦冲亦切,爽利自然,形成其正大、典雅、清新的个性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亮 书法篆刻家 意趣 80年代 70年代 中青年 汉印 章法
下载PDF
由“琴罢倚松玩鹤”谈文彭印风
13
作者 杨杨 《美术教育研究》 2015年第1期31-31,共1页
苏州文氏一门才人辈出。文彭是文氏一门中诗、书、画、印均有所成的一位,特别是在篆刻方面成就卓著。他将明代前中期文人篆刻的艺术成就推向了新高度,堪称嘉靖后期最享盛誉的篆刻家,他开启了中国篆刻艺术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吴门... 苏州文氏一门才人辈出。文彭是文氏一门中诗、书、画、印均有所成的一位,特别是在篆刻方面成就卓著。他将明代前中期文人篆刻的艺术成就推向了新高度,堪称嘉靖后期最享盛誉的篆刻家,他开启了中国篆刻艺术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吴门派"。文彭印风遒劲、雅正、秀润,力矫有悖篆法、纤弱奇肆之时弊,实为篆刻流派印的一代宗师。文章结合其印"琴罢倚松玩鹤",探讨文彭印风的大致面貌及其在印学史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彭 篆刻 印风
下载PDF
篆刻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雪吟 周新华 《设计》 2014年第9期138-139,共2页
中国的篆刻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了解和研究篆刻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对当代标志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篆刻艺术中篆法、章法、刀法产生不用的形式美感,与标志设计的特征相结合,... 中国的篆刻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了解和研究篆刻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对当代标志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篆刻艺术中篆法、章法、刀法产生不用的形式美感,与标志设计的特征相结合,会产生出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艺术表现力的设计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 形式美 标志设计
下载PDF
论刻字艺术及其发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柏世英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65-168,共4页
根据考古研究的发现,中国最早的刻字艺术当推距今八千六百多年的河南舞阳贾湖刻字。商代以后,刻字文化迅猛发展,刻写对象由龟甲、石器等扩展至金属器,出现了碑刻、印刻、楹联、牌匾和现代刻字五大类刻字艺术。
关键词 刻字艺术 起源 发展
下载PDF
篆刻中的笔意表现说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泓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13-117,共5页
篆刻是从实用性印章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一门独立的艺术,其发展经历了由工匠制印到文人自篆自刻的过程。笔意表现说便在这样的过程中应运而生。本文旨在对笔意表现说的成因、历史发展脉络及其价值作初步探讨。全文大体上分为三部分:首先,... 篆刻是从实用性印章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一门独立的艺术,其发展经历了由工匠制印到文人自篆自刻的过程。笔意表现说便在这样的过程中应运而生。本文旨在对笔意表现说的成因、历史发展脉络及其价值作初步探讨。全文大体上分为三部分:首先,阐明笔意表现说形成的原因,即篆刻与书法的联系、文人参与刻印、印材的改变促使了笔意表现说的诞生。其次,梳理了笔意表现说的历史发展脉络,并将其分成了以"刀法笔意论"为代表的前期笔意表现说和以"印从书出"为代表的后期笔意表现说两部分,各以代表人物的理论和实践来加以说明。最后,是笔意表现说的价值,由笔意表现说的历史发展足可见书法对篆刻的影响和文人参与刻印对于笔意表现说提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刻印 笔意表现说 书法和篆刻的关系
下载PDF
篆刻艺术中的“并笔”及其审美意蕴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小彬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6期61-67,共7页
并笔作为篆刻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与书法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在长期的篆刻实践中,在"印宗秦汉"的传统影响之下,并笔手法被不断运用,成功造就了无数经典印作。并笔手法可以使印面产生古拙斑驳、虚实相生、气韵贯通的审美意... 并笔作为篆刻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与书法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在长期的篆刻实践中,在"印宗秦汉"的传统影响之下,并笔手法被不断运用,成功造就了无数经典印作。并笔手法可以使印面产生古拙斑驳、虚实相生、气韵贯通的审美意蕴,因而受到篆刻家们的广泛使用。但是,并笔手法的使用,也应该遵循适度的原则,防止过犹不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 并笔 运用 审美意蕴
下载PDF
谈立体构成原理在现代书刻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爽 郭佳慧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14期67-67,共1页
现代刻字艺术愈来愈呈现出综合性特征,这主要体现在技法语言、介质材料、构成因素等方面。其中,立体构成作为构成因素的一部分,在现代书刻艺术中得到了有力的诠释。文章试图从立体构成这一角度分析现代书刻艺术,探求立体构成原理如何在... 现代刻字艺术愈来愈呈现出综合性特征,这主要体现在技法语言、介质材料、构成因素等方面。其中,立体构成作为构成因素的一部分,在现代书刻艺术中得到了有力的诠释。文章试图从立体构成这一角度分析现代书刻艺术,探求立体构成原理如何在现代书刻艺术中得以体现并且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书刻 立体构成原理 造型 艺术
下载PDF
明清篆刻刀法理论的论述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韦佳 《艺术生活》 2016年第4期16-18,共3页
本文通过综合考察明清印论中关于刀法部分的理论文本,分析概括其论述的特点。明清篆刻刀法理论在论述上具有"法"与"论"相结合的特点,并通过借鉴书画理论,阐述刀法的审美品评标准及技法法则,对于技法操作的探讨尤为... 本文通过综合考察明清印论中关于刀法部分的理论文本,分析概括其论述的特点。明清篆刻刀法理论在论述上具有"法"与"论"相结合的特点,并通过借鉴书画理论,阐述刀法的审美品评标准及技法法则,对于技法操作的探讨尤为具体细致。其论述特点对于当代的印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印论 篆刻刀法 由技而道
下载PDF
明代篆刻摹古思潮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作霖 《中国书画》 2014年第4期69-71,共3页
一 艺术思潮的萌生需要社会各种因素的配合:思想哲学的趋势、同门类的艺术趋势、相应的手工业制造技术等。时至明代,宋元以来的程颐、朱熹理学已经腐朽衰落;王阳明的“心明便是天理”和“知行合一”的新理学得到流行;同时出现了博... 一 艺术思潮的萌生需要社会各种因素的配合:思想哲学的趋势、同门类的艺术趋势、相应的手工业制造技术等。时至明代,宋元以来的程颐、朱熹理学已经腐朽衰落;王阳明的“心明便是天理”和“知行合一”的新理学得到流行;同时出现了博览群书派和研究经史派;他们部主张个性解放与心灵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思潮 明代 篆刻 制造技术 朱熹理学 知行合一 博览群书 心灵自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