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雕
1
《年轻人(C版)(学校天地)》 2025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主要流传于陕北地区。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创作者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 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主要流传于陕北地区。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创作者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处理 创作对象 根雕 艺术形象 陕北地区 雕刻方法 传统雕刻 构思立意
下载PDF
基于文本挖掘和抽样调查关键技术的徐州泥塑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研究
2
作者 范有佳 尹嘉诚 +1 位作者 米军利 燕善俊 《中国集体经济》 2025年第1期141-144,共4页
徐州泥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采用扎根理论,以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影响因子理论模型。在设计问卷后,采用分层抽样和不等概率三阶段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所选样本进行概率抽... 徐州泥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采用扎根理论,以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影响因子理论模型。在设计问卷后,采用分层抽样和不等概率三阶段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所选样本进行概率抽样调查。接着建立二项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泥塑文创产品消费群体特征,最后,对上述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并给出徐州泥塑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和创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文创融合 市场调查 徐州泥塑 扎根理论 二项Logistics回归模型
下载PDF
常任侠中印石窟彩塑交流史研究述略
3
作者 常安妮 吴衍发 《山东陶瓷》 CAS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常任侠采用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以美术史的宏观视野,对中印石窟彩塑交流史进行考察研究,借助史料文献与考古实物上溯历史源头,梳理中国石窟彩塑的发展路径,强调其动态发展的演变规律。文章立足于学术史视角,梳理常任侠中印石窟彩塑交流... 常任侠采用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以美术史的宏观视野,对中印石窟彩塑交流史进行考察研究,借助史料文献与考古实物上溯历史源头,梳理中国石窟彩塑的发展路径,强调其动态发展的演变规律。文章立足于学术史视角,梳理常任侠中印石窟彩塑交流史的研究脉络,构建常任侠中印石窟彩塑交流史研究模式,旨在揭示其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当代启迪。常任侠的中印石窟彩塑交流史研究,为中国美术史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进一步丰富了中印美术交流史领域研究的资料库,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任侠 中印石窟彩塑 史学研究
下载PDF
非遗文化视阈下从凤翔泥塑看中华传统文化传承
4
作者 马月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7期188-190,共3页
凤翔泥塑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文章旨在通过非遗文化的视角,以凤翔泥塑为例,梳理凤翔泥塑的历史渊源、形制方法和艺术特征,通过对凤翔泥塑的研究,揭示中华传统文化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 凤翔泥塑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文章旨在通过非遗文化的视角,以凤翔泥塑为例,梳理凤翔泥塑的历史渊源、形制方法和艺术特征,通过对凤翔泥塑的研究,揭示中华传统文化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文化 凤翔泥塑 中华传统文化 纹饰
下载PDF
传统艺术符号在皮雕工艺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丽 郭大海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2-104,共3页
将传统艺术符号与现代皮革制品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特色的皮革制品,丰富了皮革工艺的发展,使传统艺术符号与皮雕工艺的融合提升到更高的艺术高度,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对于皮雕工艺的创作意义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也具有重要... 将传统艺术符号与现代皮革制品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特色的皮革制品,丰富了皮革工艺的发展,使传统艺术符号与皮雕工艺的融合提升到更高的艺术高度,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对于皮雕工艺的创作意义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传统艺术符号与皮雕工艺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和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符号 皮雕 应用
下载PDF
纸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娟 杨寒露 《中华纸业》 CAS 2024年第3期82-84,共3页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个性化消费体验。服装设计师要想设计出更多独特新颖的服装产品,满足受众的审美与精神文化体验需求,就必须深入挖掘利用传统艺术文化。通过将纸雕艺术创新融...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个性化消费体验。服装设计师要想设计出更多独特新颖的服装产品,满足受众的审美与精神文化体验需求,就必须深入挖掘利用传统艺术文化。通过将纸雕艺术创新融入应用至现代服装设计中,能够赋予服装更多的生动趣味性与个性化特色,从而吸引到服装市场受众的目光,帮助企业提高服装产品整体销售量。本文将进一步对纸雕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雕艺术 服装设计 实践应用
下载PDF
木雕中的文化传承元素运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元吉 耿婉 +1 位作者 陈苏珊 陈慧怡 《绿色包装》 2024年第6期142-145,共4页
木雕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而文化传承是木雕行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所以,推行文化传承成为新一代木雕匠人研究的重点。本文将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入手,全面对木雕中的文化传承元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其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更好地展... 木雕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而文化传承是木雕行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所以,推行文化传承成为新一代木雕匠人研究的重点。本文将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入手,全面对木雕中的文化传承元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其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更好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雕 文化传承 文化元素 包装设计
下载PDF
塑料材料在景观雕塑中的运用
8
作者 庄会秀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1-191,共1页
随着塑料材料的多样化,其在景观雕塑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很多雕塑家发挥塑料材料的特性,在景观雕塑创作中实现了木、石等材料无法达到的效果。也有部分雕塑家赋予塑料材料以丰富的内涵,使塑料材料成为承载作品内容的重要部分。1塑料... 随着塑料材料的多样化,其在景观雕塑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很多雕塑家发挥塑料材料的特性,在景观雕塑创作中实现了木、石等材料无法达到的效果。也有部分雕塑家赋予塑料材料以丰富的内涵,使塑料材料成为承载作品内容的重要部分。1塑料材料可满足景观雕塑对材料性能的多种需求塑料材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材料,品类多样,可以满足景观雕塑在不同环境下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雕塑 塑料材料 雕塑家 材料性能 人工合成 多样化 材料的特性
下载PDF
上海地铁雕塑的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
9
作者 罗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13-I0014,共2页
上海地铁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之一,不仅实现了人们高效便捷出行的愿望,而且以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深入到城市生活中。其中,地铁站的雕塑艺术尤其引人注目。这些静默却充满力量的艺术作品,以特有方式,成为公众与城市文化的桥梁... 上海地铁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之一,不仅实现了人们高效便捷出行的愿望,而且以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深入到城市生活中。其中,地铁站的雕塑艺术尤其引人注目。这些静默却充满力量的艺术作品,以特有方式,成为公众与城市文化的桥梁。无论是象征上海历史变迁的雕塑,还是融入现代科技的创新设计,都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并承载着深厚的社会价值。本文通过对上海地铁雕塑的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探讨,加深对城市雕塑艺术的理解,并为城市规划和艺术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地铁 城市规划 创新设计 雕塑艺术 美学价值 特有方式 艺术设计 地铁站
下载PDF
当代城市雕塑融入美育的实践路径探究
10
作者 徐泳霞 袁平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8期49-52,共4页
面对互联网、大众文化勃兴的新历史语境,美育教学实践应灵活应变,及时施策。有效利用当代城市雕塑公共性、社会性、时代性的特点,将其融入美育,通过从理论积淀、情境浸润到反思批判、拓展延伸、能力迁移的递进实践路径,引导学生关注身... 面对互联网、大众文化勃兴的新历史语境,美育教学实践应灵活应变,及时施策。有效利用当代城市雕塑公共性、社会性、时代性的特点,将其融入美育,通过从理论积淀、情境浸润到反思批判、拓展延伸、能力迁移的递进实践路径,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物,感受时代精神,这样能有效弥补美育资源当代性、地方性的不足,唤醒学生美感体验力,推动学生达成知识理解、审美感知、创意实践等美育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雕塑 美育 教学实践 实践路径
下载PDF
陇东地区北周隋代菩萨造像特征研究
11
作者 吴荭 《美术大观》 2024年第4期43-49,共7页
陇东地区是中国佛教美术发展的重要地域,境内出土的北朝晚期至隋代造像以泾川龙兴寺出土为代表,是认识陇东甚至中原北方西部地区此阶段造像的重要资料。其中的单体圆雕菩萨造像特征明显。本文从菩萨像尊格判定、服饰、装饰物样式等方面... 陇东地区是中国佛教美术发展的重要地域,境内出土的北朝晚期至隋代造像以泾川龙兴寺出土为代表,是认识陇东甚至中原北方西部地区此阶段造像的重要资料。其中的单体圆雕菩萨造像特征明显。本文从菩萨像尊格判定、服饰、装饰物样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周边长安、南朝造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北周隋代 菩萨 特征 源流
下载PDF
写实基础上的表现主义观——从指导与创作之间的错位看鲁迅的木刻艺术观
12
作者 蒋霞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作为中国早期木刻的精神导师,鲁迅对于木刻青年的指导强调写实与素描,但木刻家们的创作却倾向于表现风格。这与作为译介者的鲁迅不无关系:他编选出版的版画集以表现主义风格为主,对木刻家形成了潜在的影响。鲁迅强调写实是出于科学、民... 作为中国早期木刻的精神导师,鲁迅对于木刻青年的指导强调写实与素描,但木刻家们的创作却倾向于表现风格。这与作为译介者的鲁迅不无关系:他编选出版的版画集以表现主义风格为主,对木刻家形成了潜在的影响。鲁迅强调写实是出于科学、民主、启蒙等功利目的,而他本心却对富于主观意志与激情的表现主义美术称心喜欢。但他对表现主义的赞赏是有限度的,这便是具有一定的写实基础,而对于完全脱离了客观物象、任意解构的艺术,他则坚决反对。因此,鲁迅关于木刻的艺术观可说是基于写实的表现主义,内在的是革命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核。受他指导的中国早期木刻,一方面吸取了珂勒惠支、苏联版画的现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汲取了其中的表现性技法、语言及西欧现代派艺术的营养,在思想内涵的深化和艺术本体意识的增强中进行着相对独立的艺术表达,创作出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独特的绘画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写实 表现主义 革命现实主义 木刻艺术观
下载PDF
北魏洛阳永宁寺泥塑初探
13
作者 莫阳 《美术大观》 2024年第3期50-55,共6页
北魏洛阳永宁寺位于北魏都城核心区,是由皇室出资营建的佛教寺院。根据记载,寺内有九级木塔,高百余米,是中古中国最高的建筑。197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永宁寺遗址进行多次发掘,揭露出寺院遗址及塔基全貌,并获得大量泥塑... 北魏洛阳永宁寺位于北魏都城核心区,是由皇室出资营建的佛教寺院。根据记载,寺内有九级木塔,高百余米,是中古中国最高的建筑。197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永宁寺遗址进行多次发掘,揭露出寺院遗址及塔基全貌,并获得大量泥塑像残块,为认识北魏时期的佛教建筑和艺术提供了丰富资料。本文从文献入手,还原永宁寺所处的历史、政治和文化环境,并进一步以风格和技术为手段,探索永宁寺出土泥塑的来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永宁寺 泥塑像 技术艺术史
下载PDF
负空间意识与雕塑教学实践
14
作者 董斗斗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0-92,共3页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作为课程走进高校课堂,由此产生与空间相关的课程,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完全以空间为主的课程却少之又少。空间意识的建立是雕塑创作的灵魂,其中负空间具有雕塑空间的所有特征,是认识、研究雕塑...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作为课程走进高校课堂,由此产生与空间相关的课程,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完全以空间为主的课程却少之又少。空间意识的建立是雕塑创作的灵魂,其中负空间具有雕塑空间的所有特征,是认识、研究雕塑空间的不同视角,是雕塑空间的一部分。在雕塑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负空间意识,结合实践教学展开探索、分析,使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这对于雕塑教学发展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教学 雕塑空间 负空间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苏州虎丘泥人的保护与发展
15
作者 王静娟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7-53,共7页
苏州虎丘泥人有着悠久历史、丰富而多元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但在当代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从空间、物、人三个非遗要素出发,探究苏州虎丘泥人保护与发展的重点、方向与途径,通过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创新制作技艺、拓展应用领域等措... 苏州虎丘泥人有着悠久历史、丰富而多元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但在当代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困境。从空间、物、人三个非遗要素出发,探究苏州虎丘泥人保护与发展的重点、方向与途径,通过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创新制作技艺、拓展应用领域等措施,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推动虎丘泥人融合发展,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 虎丘泥人 保护 发展 融合
下载PDF
重构记忆:基于数字技术的传统建筑装饰传播研究
16
作者 李丽珍 廖保华 《纺织报告》 2024年第9期46-48,共3页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建筑装饰逐渐被边缘化,面临失传与遗忘的风险。文章通过数字叙事的传播实践,探讨如何利用数字媒介制造和激活集体记忆,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通过内容分析与案例研究,研究数字技术如何重新诠...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建筑装饰逐渐被边缘化,面临失传与遗忘的风险。文章通过数字叙事的传播实践,探讨如何利用数字媒介制造和激活集体记忆,以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通过内容分析与案例研究,研究数字技术如何重新诠释和传播传统建筑装饰,使其融入当代文化,增强公众的认知与情感连接。结果表明,数字化呈现不仅在保持文化符号的原真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通过观众的互动体验构建了多层次的文化意义,为传统建筑装饰的保护与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装饰 数字化传播 数字记忆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非遗文化传承:以惠民“元”塑为例的研究
17
作者 米华 姜衡 《创意设计源》 2024年第5期29-35,共7页
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正引领我们打开深入探索非遗文化保护的新维度。通过阐述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并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深度剖析了惠民泥塑的独特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进而聚焦新质生产力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实践应用与技术赋能路... 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正引领我们打开深入探索非遗文化保护的新维度。通过阐述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并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深度剖析了惠民泥塑的独特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进而聚焦新质生产力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实践应用与技术赋能路径,提出以惠民“元”塑为核心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意设计策略,力求借助数字智能技术打破传统传承方式的局限,让惠民泥塑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在新质生产力+非遗的指向和方式上力求寻找新思路,探索推动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非遗文化传承 惠民“元”塑
下载PDF
三国戏曲对徽州戏曲木雕的影响
18
作者 钟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8-30,共3页
徽戏诞生于明末清初,随着徽州商人的经济活动在扬州、苏州和京城广泛传播,三国戏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国戏曲的广泛流传使江南地区产生了以三国戏曲为主题的戏曲木雕。从程式化表演、故事情节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徽州的三国戏曲木雕... 徽戏诞生于明末清初,随着徽州商人的经济活动在扬州、苏州和京城广泛传播,三国戏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国戏曲的广泛流传使江南地区产生了以三国戏曲为主题的戏曲木雕。从程式化表演、故事情节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徽州的三国戏曲木雕进行研究,探讨三国戏曲文化对徽州木雕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保护这种物质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戏 三国戏曲 戏曲木雕
下载PDF
常州留青竹刻的工艺现状与问题探析
19
作者 李晓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6-90,共5页
常州留青竹刻是中国传统非遗技艺之一,面临传承困难、受众面小等问题。应从传承主体和产品创新两方面入手,通过政府支持、多元主体参与、产品创新等措施,提高传统技艺的现代生活适应性,扩大受众面,促进留青竹刻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具体... 常州留青竹刻是中国传统非遗技艺之一,面临传承困难、受众面小等问题。应从传承主体和产品创新两方面入手,通过政府支持、多元主体参与、产品创新等措施,提高传统技艺的现代生活适应性,扩大受众面,促进留青竹刻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制度建设、举办非遗技艺宣传和体验活动、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开发新产品等。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留青竹刻应在技艺创新、材料与工艺探索、功能与应用场景拓展、市场定位与品牌建设、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营销推广与文化传播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以实现高质量的保护与传承,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保护 留青竹刻现状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建筑材料视角下常州留青竹刻的传承与创新
20
作者 尤昕怡 赵慧宁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4期21-23,共3页
留青竹刻作为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观赏性。虽然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但由于其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缺少关联,也难逃逐渐没落的命运。在分析留青竹刻传承现状的基... 留青竹刻作为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观赏性。虽然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底蕴,但由于其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缺少关联,也难逃逐渐没落的命运。在分析留青竹刻传承现状的基础上,从建筑材料的角度对留青竹刻发展进行构思,提出了当代语境下,留青竹刻作为建筑创新材料的应用,并分为基本材料、装饰材料与陈设材料三个板块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青竹刻 非遗文化 建筑设计 创新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