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3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文体的生成“母法”、路径与成因
1
作者 濮波 《江汉学术》 2024年第6期116-128,共13页
电影文体的母法与文体生成的关系重大,它是在电影的叙事层面、非叙事层面以及民族、国别、文明观的差异语境中,关于哪种元素(以及组合)、何种路径凸显为具有文体命名特征媒介的技法。电影文体的“母法—形态”论,可从体裁形态、语体形... 电影文体的母法与文体生成的关系重大,它是在电影的叙事层面、非叙事层面以及民族、国别、文明观的差异语境中,关于哪种元素(以及组合)、何种路径凸显为具有文体命名特征媒介的技法。电影文体的“母法—形态”论,可从体裁形态、语体形态和风格形态探知,而“生成—动力”论,则可从成因研究和生成路径加以研究。其中,成因研究可细分为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意向研究。生成路径则包括风格路径、时空诗学路径、语境路径、情感结构路径等,且这些路径之间,呈现类似块茎的关系,盘根错节、互为关联。在此基础上,探究中国电影文体问题主体性和体制性不足等问题便可水到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文体 母法 文体命名 生成路径 电影叙事 非叙事
下载PDF
关于电影形式和内容的思辨
2
作者 曲德煊 周欣欣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3-67,共5页
电影形式与内容相互依存,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其内涵及二者关系进行全面研究,结合不同类型的电影作品层层深入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倡导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电影内容和形式具有多层次性和可转换性,不但上一层级的形式可能是下一层级... 电影形式与内容相互依存,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其内涵及二者关系进行全面研究,结合不同类型的电影作品层层深入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倡导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电影内容和形式具有多层次性和可转换性,不但上一层级的形式可能是下一层级的内容,而且形式本身也可以转换为内容。通过电影形式与内容的思辨,电影形式可以呈现为一个动态的认知模型,以期为电影形态的分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内容 电影形式 内容与形式的多层次观 形式与内容的可转换性
下载PDF
中国电视剧出海困境与策略探究
3
作者 杜莹杰 谢宜彤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82-190,共9页
电视剧是承载文化使命、展现时代风貌、传递价值观念的重要文化产品,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文化载体。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电视剧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中国电视剧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政策支持,为... 电视剧是承载文化使命、展现时代风貌、传递价值观念的重要文化产品,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文化载体。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电视剧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中国电视剧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政策支持,为国剧出海“造船扬帆”,促进中外深度文化交流与互鉴;另一方面,由于文化语境差异和西方话语干扰,海外观众对中国电视剧常带有误解和偏见,形成跨文化传播壁垒,如何减少因误解、偏见而产生的发展阻力成为国剧出海议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国产电视剧在出海过程中的文化折扣现象,并以非洲地区为例,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进行本土化译制和集束化传播,减少文化歧义,形成强大传播效能;发展合拍剧制作模式,将中国故事进行在地化表达,为中国电视剧出海构造丰富的非洲叙事;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创新电视剧叙事手段,构建独具特色的叙事体系。以独特的影像符号系统促进跨文化叙事的展开,不断优化新时代国剧出海整体格局,为提升国产电视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中国故事 国际传播 文化折扣 非洲
下载PDF
“新国潮”语境下影视民俗的文化实践与认同建构
4
作者 刘玉堂 李振鹏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8-196,共9页
“新国潮”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理念相融合的话语表达。作为当代社会生成并不断演化的文化实践,影视民俗是“新国潮”在影视媒介中的全新图景,它不仅是技术与文化交融的产物,而且是民俗与艺术创意互摄、传统与现代对接的时代结晶。它... “新国潮”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理念相融合的话语表达。作为当代社会生成并不断演化的文化实践,影视民俗是“新国潮”在影视媒介中的全新图景,它不仅是技术与文化交融的产物,而且是民俗与艺术创意互摄、传统与现代对接的时代结晶。它的生成机制复杂多样,主要体现为影视媒介的再生产、文化建设的再创造、文化迫力的再发生等三个维度,并以源民俗中的文化因子为核心,依托影视媒介,通过唤醒民众集体记忆、促进文化交融、映射日常生活以建构民俗认同。影视民俗为理解当代日常生活中的泛民俗现象提供有效启发,是现代民俗学观照日常生活的重要切口,为民俗学学科转型提供了全新的理论空间与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国潮 影视民俗 文化实践 民俗认同 泛民俗
下载PDF
观众何以重要——对电影工业美学纵深建构问题的思考
5
作者 濮波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9-216,共8页
电影工业美学体系的建构中,观众问题是该工业美学自身内含的弘扬工业理性精神、提升电影美学品格等价值导向所引导的,也是其美学“提倡大众化”“、立足中国本土化”“、偏重体制内作者”“、优选类型生产原则”等宗旨所“凸显”的。在... 电影工业美学体系的建构中,观众问题是该工业美学自身内含的弘扬工业理性精神、提升电影美学品格等价值导向所引导的,也是其美学“提倡大众化”“、立足中国本土化”“、偏重体制内作者”“、优选类型生产原则”等宗旨所“凸显”的。在澄清了中国性之于电影工业美学的基础上,探讨中国观众的生成、中国观众文化基因之于工业美学接受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提倡观众研究的心智、认知,构建集体意义上的观影共同体和个体意义上的电影阐释主体等路径,达到通向电影工业美学纵深建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纵深建构 真正的观众
下载PDF
中国科幻电影的文体建构与类型话语
6
作者 范静涵 范志忠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
中国科幻电影的文体建构与类型范式演变,立足于想象未来人类世界的文明秩序与共同命运,注重通过多元类型杂糅的叙事文体,拓展科幻电影类型的文体边界、丰富科幻电影的审美表达空间,同时回应着动态变化的社会、技术与文化格局。中国科幻... 中国科幻电影的文体建构与类型范式演变,立足于想象未来人类世界的文明秩序与共同命运,注重通过多元类型杂糅的叙事文体,拓展科幻电影类型的文体边界、丰富科幻电影的审美表达空间,同时回应着动态变化的社会、技术与文化格局。中国科幻电影的文体演变与中国电影的产业发展和变革密切联系,其类型叙事与文体表征有效建构起中国科幻电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寓言。目前的国产电影市场上,关注人性深度与价值观建构的“软科幻”电影占比较大,而体现电影工业化发展综合实力的“硬科幻”电影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应在坚守文化主体性的立场下,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类型叙事与文体表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国“在地化”的科幻故事,在展现未来人类科技想象的同时,反思生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幻电影 文体建构 类型话语 电影工业美学
下载PDF
“中国故事”再出发:近年来国产电影的美学转向与类型再造
7
作者 高超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任何重大社会事件都会对所处时代的文艺思潮及艺术实践带来不同程度的必然影响。随着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下多元文化复合语境的持续深化,国产电影在宏观文化需求和大众审美消费的双重效力下,原有的类型叙事格局也随之被打破。话题更... 任何重大社会事件都会对所处时代的文艺思潮及艺术实践带来不同程度的必然影响。随着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下多元文化复合语境的持续深化,国产电影在宏观文化需求和大众审美消费的双重效力下,原有的类型叙事格局也随之被打破。话题更新、题材拓容、情节拼搭、主题嫁接等电影创新路径,进一步明确了通过类型再造实现叙事创新文化迭代的可能性,强化了当前国产电影审美表达的主体意识。国产电影的美学转向既是特殊时期特定文化语境下最为直接的艺术创作反应,也是现阶段文化思潮在电影类型再造及观众审美文化接受层面的鲜明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文化语境 话语转向 叙事扩容 类型再造
下载PDF
现象学现实主义的概念生成与美学呈现——以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为中心
8
作者 刘凯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59-65,共7页
安德烈·巴赞在评论费里尼的电影《卡比莉亚之夜》时提出一个经典命题——《卡比莉亚之夜》是现象学现实主义的作品。巴赞在其著作中并未解释什么是现象学现实主义?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同样语焉不详。本文认为,现象学现实主义作... 安德烈·巴赞在评论费里尼的电影《卡比莉亚之夜》时提出一个经典命题——《卡比莉亚之夜》是现象学现实主义的作品。巴赞在其著作中并未解释什么是现象学现实主义?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同样语焉不详。本文认为,现象学现实主义作为巴赞电影美学的重要概念,融合了巴赞对电影题材、剧作、风格、影像等创作环节开放、多元的批评标准,现实世界的照相写实不足以概括巴赞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全貌。建构在电影媒介特性之上的现象学现实主义,在影像上着力刻画日常生活表象的真实,电影叙事上则表现为一种“相遇”结构,即剧作人物之间相遇并随之自由交集而产生的情节活动。正是在影像风格和叙事结构上的创新,现象学现实主义成为巴赞极力推崇的美学风格,也成为理解巴赞现实主义电影美学观念的核心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日常生活 相遇结构 现象学现实主义
下载PDF
身入其境:数字超高清成像时代电视节目表意空间的敞开性——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9
作者 王冬冬 刘莹莹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13-123,共11页
在数字超高清成像时代,以《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元宵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代表的电视节目,深入挖掘在地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大屏内容呈现优势,以抠像、3D、VR、AR等技术进行缝合身体、场景、文本三者的场景叙事... 在数字超高清成像时代,以《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元宵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代表的电视节目,深入挖掘在地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大屏内容呈现优势,以抠像、3D、VR、AR等技术进行缝合身体、场景、文本三者的场景叙事,为观众提供了强具身沉浸感知的表意空间,使观众能够“身入其境”地参与到文本的表意空间中。这种节目新样态打破了观众日常生活经验与传统文化电视节目内容之间的跨时空接受区隔,让观众能够深度体验文本叙事,进行空间与身体的交织。同时,这类电视节目彰显了创作者借助数字成像技术进行中华文化场景叙事的创新能力,其以提供具身体验来提升在地化故事的普遍接受度,以及物性表达文化奇观,为电视节目向观众敞开表意空间提供了有效的创新性策略,这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呈现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节日 表意空间 具身认知 场景叙事 沉浸性
下载PDF
认知神经科学视域下皮肤电反应(GSR)的复调电影接受效果研究
10
作者 沈国华 魏联宇 谢明博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复调电影作为互动影视的前身,目前的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方法中的皮肤电反应(Galvanic Skin Response,GSR)为复调电影和互动影视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跨学科空间。认知神经科学视域下皮肤电反应(GSR)的复调电影... 复调电影作为互动影视的前身,目前的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方法中的皮肤电反应(Galvanic Skin Response,GSR)为复调电影和互动影视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跨学科空间。认知神经科学视域下皮肤电反应(GSR)的复调电影接受效果研究,运用心理生理测量实验并结合问卷调查、后期访谈等方法,从纵向“复调电影到互动影视”的媒介考古学关联和横向“复调电影/文学/音乐/”的互文性指涉维度,论证了复调电影多支线的叙事逻辑对观众的不同情绪唤醒度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神经科学 皮肤电反应 媒介考古学 复调电影 互动影视
下载PDF
人工智能浪潮下电影文体创新的契机与空间
11
作者 周安华 王露涓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5-13,共9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在引发电影行业整体性焦虑的同时,也带来历史性变革的契机。随着生成式多模态AI的快速迭代升级,科技影像越来越贴合人类脑海中的奇幻想象。人工智能卓越的联想力令我们惊叹,但它并不具有人类日常意义上的... 近年来,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在引发电影行业整体性焦虑的同时,也带来历史性变革的契机。随着生成式多模态AI的快速迭代升级,科技影像越来越贴合人类脑海中的奇幻想象。人工智能卓越的联想力令我们惊叹,但它并不具有人类日常意义上的意识、心灵和灵魂等。而由人工智能生成的电影往往容易落入奇观消费陷阱,空有炫目的视觉景致而缺乏生命题旨、象征意义、文化指涉。超越人工智能,需要新电影文体加载情感唤起和对生命意义的求索,立足人文和人类的因果、情感逻辑来建构视觉影像。在后科技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影文体的革命性创制已迫在眉睫,当代日记体、戏中戏体、命名章节体等民族电影文体的出现加速了国产电影的整饬化。运用人工智能,要规避隐含的偏见、刻板印象、种族歧视等内容输出,以主体性坚守中华美学追求与民族气韵,圆润映射创作主旨,以寻求后科技时代电影精神的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电影文体 创新契机
下载PDF
当代拉美女性导演的电影创作取向与价值表达
12
作者 王健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5-183,共9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女性导演作为一支重要的创作力量开始活跃在世界影坛,在创作取向和价值表达上,女性导演群体关注到了女同性恋群体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并通过塑造同性之间的“姐妹情谊”来建构女同性恋群体的主体性。作为一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女性导演作为一支重要的创作力量开始活跃在世界影坛,在创作取向和价值表达上,女性导演群体关注到了女同性恋群体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并通过塑造同性之间的“姐妹情谊”来建构女同性恋群体的主体性。作为一种反抗男权的同盟关系--“姐妹情谊”能够大胆地冲破传统的性别角色禁忌,并颠覆异性恋对于同性恋群体的刻板印象。在聚焦性别问题同时,女性导演群体亦关注了在拉美历史和现实中少数族裔女性所遭受的来自种族、阶层等方面的压迫,并通过赋予少数族裔女性一种“对抗性凝视”能力,来抵抗白人话语权威,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认同。反映离散女性在跨国阈限空间的边缘状态,同样是当代拉美女性导演电影中常见的主题。在全球化语境中,身处他国的拉美女性往往面临双重边缘的处境,她们既被本国父权制所压制,又被他国的种族主义思想所剥削。在电影创作中,女性导演群体不仅还原了离散女性的边缘状态,也刻画了她们是如何积极构建自身主体价值的。此外,女性导演群体还强调了历史现场中女性的生存体验,她们以女性独有的世界观表达了自己对于拉美社会历史的见解,从而为观众还原了拉美历史叙述中缺席的女性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美女性导演 父权制 少数族裔 离散女性 女性记忆
下载PDF
概念演变、身份塑造与空间美学:藏族电影的地缘文化释义
13
作者 姚盛仁 冯晓临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75-181,共7页
近年来,有关藏族电影的概念,学界各抒己见,出现了命名方式众多、定义范畴不一致甚至语义含混、重叠等现象。对此,有必要在地缘文化的理论基础上,探求藏族电影的通约性,对失焦的概念重新界定,对藏族电影作出清晰、统一的指称。地缘文化... 近年来,有关藏族电影的概念,学界各抒己见,出现了命名方式众多、定义范畴不一致甚至语义含混、重叠等现象。对此,有必要在地缘文化的理论基础上,探求藏族电影的通约性,对失焦的概念重新界定,对藏族电影作出清晰、统一的指称。地缘文化意义上的藏族电影以地理景观为标志,以文化生活为根本,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社会历史、生产生活和精神气质;地理景观与文化生活共同构成了藏族电影的本质框架。地缘文化视角跨越传统界限,将藏族电影视为广阔的文化艺术领域。从地缘文化的概念和方法论来看,藏族电影有着独特的空间美学,即物质空间、文化空间与精神空间相交织,作为叙事背景、叙事动因和叙事主题发挥作用,共同支撑起藏族电影的叙事逻辑。藏族电影不仅是少数民族电影或西部电影的一个子类,还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艺术价值的独立类别。地缘文化研究为全面理解藏族电影内涵和价值提供了新视角,促进了全球对藏族文化的认知和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电影 地缘文化 身份塑造 空间叙事
下载PDF
区分理论视域下用户情怀成因研究——以《灌篮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为例
14
作者 周翔 徐昕 《今传媒》 202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灌篮高手》电影版The First Slam Dunk在观众群体中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怀旧浪潮。本文基于皮埃尔·布尔迪厄社会学区分理论的场域合法性、资本配置、趣味惯习三方面维度关联,分析了《灌篮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用户群体对于该... 《灌篮高手》电影版The First Slam Dunk在观众群体中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怀旧浪潮。本文基于皮埃尔·布尔迪厄社会学区分理论的场域合法性、资本配置、趣味惯习三方面维度关联,分析了《灌篮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用户群体对于该文本的情怀重逢之缘由,旨在为社会学与传播学耦合关联探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分 关联 情怀 重逢 成因
下载PDF
视听中的影像美学探析
15
作者 李恒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美学”向主体之“感觉”还原;“影像”向主体之“审美观看”还原。本文从视听创作中电影、摄影、绘画、动画四种艺术门类出发,分别讲述影像美学对其深层次的影响,以及产生的不同意境化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 影像美学 电影 摄影 动画 绘画 审美 视听
下载PDF
“陌生化”理论视阈下国产影视作品中“孙悟空”形象建构研究
16
作者 徐鑫欣 尹伊琳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期167-169,共3页
作为一直以来的超级“IP”,《西游记》被影视剧作不断改编创新。文学名著中的“孙悟空”兼具了神性、人性、猴性与妖魔性的特点,成为“英雄主义”的典范。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对其进行“陌生化”创作,不同创作者在外部形象、性格、背景等... 作为一直以来的超级“IP”,《西游记》被影视剧作不断改编创新。文学名著中的“孙悟空”兼具了神性、人性、猴性与妖魔性的特点,成为“英雄主义”的典范。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对其进行“陌生化”创作,不同创作者在外部形象、性格、背景等方面对“孙悟空”形象的改编差异颇大。本文通过对90年代的影视典型作品《西游降魔篇》《大话西游》《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呈现的悟空形象与六小龄童版“孙悟空”形象对比,解析“孙悟空”银幕形象的多样化,总结时代特色下对“孙悟空”形象的改编以及对其陌生化趋势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理论 西游记 “孙悟空” IP改编 形象重构
下载PDF
从空间之物到电影空间:再谈空间在电影中的表达方式
17
作者 苏雨铄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3期150-154,共5页
现今关于电影空间的研究多集中于空间叙事,其研究方法往往是对电影进行文本化,再围绕文本进行多学科的解读与分析,然而这种研究却使得电影空间研究逐渐转变成文本研究。对此,本文试图以空间和空间性为关注点,论述“空间之物”与“物之... 现今关于电影空间的研究多集中于空间叙事,其研究方法往往是对电影进行文本化,再围绕文本进行多学科的解读与分析,然而这种研究却使得电影空间研究逐渐转变成文本研究。对此,本文试图以空间和空间性为关注点,论述“空间之物”与“物之空间”以及“空间之人”与“人之空间”的关系,并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影片,指出电影空间外延与聚缩的空间特点与表达方式。由此,对电影空间进行再认识,赋予了电影空间批评另外一种可能的视野,以期为电影空间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空间 空间之物 空间之人 空间表达
下载PDF
黎族传说在影视IP开发中的应用
18
作者 郭佳敏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3期172-174,共3页
海南本土传说众多,尤其以黎族传说为主,海南传说的独特性为影视IP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灵感。对海南传说的运用也是对海南本土文化的深度开掘,为形成独特的海南岛影视文化提供了现实依据,传播了海南精神。
关键词 影视IP 黎族传说 影视改编
下载PDF
21世纪汉语电影中的方言和现代性 被引量:28
19
作者 鲁晓鹏 向宇(译) 陈犀禾(校)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18,共6页
通过考察21世纪初期几类中文电影的方言使用情况。其中的方言体现了不同的中国概念、不同的文化想象和身份建构,代表了不同的现代化水平。这种多方言现象反映了在当代中文电影中存在多种文化身份和主体性。鉴于此,使用“汉语电影”概念... 通过考察21世纪初期几类中文电影的方言使用情况。其中的方言体现了不同的中国概念、不同的文化想象和身份建构,代表了不同的现代化水平。这种多方言现象反映了在当代中文电影中存在多种文化身份和主体性。鉴于此,使用“汉语电影”概念来描述当代中文电影将是非常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电影 方言 现代性
下载PDF
文化想像、身份追寻与“差异性”的文化价值取向——论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价值与路向 被引量:23
20
作者 陈旭光 胡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32,共11页
通过对民族电影、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及少数民族电影等概念进行厘清与界定,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可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分别有其不同的文化想像、身份追寻、意识形态表征等文化价值取向。此外,还可以从文化多元化特质与... 通过对民族电影、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及少数民族电影等概念进行厘清与界定,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可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分别有其不同的文化想像、身份追寻、意识形态表征等文化价值取向。此外,还可以从文化多元化特质与电影文化民族异质性的全球化表达策略两个方面,探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价值的取向与方略,以期寻求当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的对策与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少数民族 意识形态 全球化 文化多元化 文化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