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5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联氢弹研制科学理论基础的奠定——核聚变理论工作(1946—1953)
1
作者 张广翔 高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60,共13页
1946—1953年间,苏联4个科研团队的核聚变理论工作,既是苏联氢弹研制的首要工作,也是苏联核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氢弹研制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库尔恰托夫团队负责分析情报信息并向政府提供建议,对其他小组的工作进行管理并开展了少许... 1946—1953年间,苏联4个科研团队的核聚变理论工作,既是苏联氢弹研制的首要工作,也是苏联核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氢弹研制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库尔恰托夫团队负责分析情报信息并向政府提供建议,对其他小组的工作进行管理并开展了少许的理论研究工作;泽利多维奇小组是苏联最早对轻核聚变可行性进行研究的团队,开展了与“管式构型”氢弹相关的核聚变理论工作;朗道小组从工作伊始就探索核聚变理论的实际应用问题,就两种构型的氢弹开展了重要的理论计算工作;塔姆小组提出并完善了“层式构型”氢弹的设计构想,并开展了与此相关的核聚变理论工作,在苏联首枚氢弹的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开展的核聚变理论工作为苏联氢弹研制的设计理论、技术理论等理论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热核装药的选择、引爆问题、爆炸过程、能量释放以及试爆工作等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核聚变理论工作不仅为苏联氢弹研制的成功提供了理论保障,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加深了核裂变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而构建并强化了苏联核武体系的科学理论基础,而且还进一步改进了对原子弹、氢弹的研发工作,大大增强了苏联的国防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聚变理论工作 核物理研究 氢弹研制 苏联科学家 苏联核计划
下载PDF
苏联核计划:从模仿到创新
2
作者 张广翔 《西伯利亚研究》 2024年第4期99-120,共22页
苏联以举国之力实施核计划,短期内实现核武器试爆并量产。苏联之所以变不可能为可能,取决于诸多因素。择其要者有:依靠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充分高效地集中所有资源;物理学家围绕回旋加速器、核裂变、核聚变等研究取得一系... 苏联以举国之力实施核计划,短期内实现核武器试爆并量产。苏联之所以变不可能为可能,取决于诸多因素。择其要者有:依靠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充分高效地集中所有资源;物理学家围绕回旋加速器、核裂变、核聚变等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各学科科学家通力合作,攻克核技术难关;国外核情报成为模仿与创新的重要借鉴;从学界倡导到政府主导核计划,利于决策和施策;动员各类人才,从高端科学家、技术骨干到普通员工,干部决定一切大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核计划 核情报 科学家 干部
下载PDF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的文献补遗
3
作者 卡玉德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1期158-160,共3页
《建筑史学刊》2023年第4期所载《风格·方法·体系:理解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3条路径》?一文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历史由来、外在特点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系统梳理,但关于什么是建筑中的现实主义以及1937年全苏建筑师代表大会... 《建筑史学刊》2023年第4期所载《风格·方法·体系:理解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3条路径》?一文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历史由来、外在特点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系统梳理,但关于什么是建筑中的现实主义以及1937年全苏建筑师代表大会的相关论述和重要决议,还有补充其他文献的必要。此外,该文提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城市规划和高层建筑等具体工程中的体现,但从“决议”及大会讨论中可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还涉及住宅建筑、建筑教育、建筑人才培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建筑史 住宅建筑 历史由来 系统梳理 高层建筑 内在逻辑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卫国战争何以胜利——基于苏联视角的历史考察
4
作者 王成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2-61,共10页
苏联卫国战争(1941—1945)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抵抗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侵略而进行的战争,其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从苏联视角看,有五个方面是主要原因。其一,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为苏联提供了... 苏联卫国战争(1941—1945)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抵抗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侵略而进行的战争,其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从苏联视角看,有五个方面是主要原因。其一,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为苏联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纵深,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德军的战斗力。其二,优秀军事将领的战略眼光和战术运用在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苏联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以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宣传能力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四,苏联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社会主义体制为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五,苏联军民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信仰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卫国战争 社会主义 纳粹德国
下载PDF
论列宁对党和国家权力监督体制的初步探索
5
作者 杨毓康 《俄罗斯学刊》 2024年第2期41-56,共16页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提出,在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中实行最大限度的直接民主,以消亡原有国家机器的历史,以此彻底消灭政治领域以至经济领域中的腐败与剥削。十月革命后,巴黎公社式的直接民主政治无法展开,列宁迅速调整,希望尽可能地扩...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提出,在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中实行最大限度的直接民主,以消亡原有国家机器的历史,以此彻底消灭政治领域以至经济领域中的腐败与剥削。十月革命后,巴黎公社式的直接民主政治无法展开,列宁迅速调整,希望尽可能地扩大工农民主,最大范围地实现群众对国家政权的直接监督。在党内,除了基于对党代表大会、党的纲领、党员民主权利的尊重而设立的制度和惯例之外,为了实现对唯一执政党自身的监督,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成为列宁主导建立的关键性的制衡监督机构。列宁的政治遗嘱对这一问题提出制度设计构想——既强化监察委员会在党内制衡监督和政治稳定的体制性作用,又要以党的监督机构为核心,彻底改组工农检查院,最终统一党和国家权力监督机构,科学地建设一个全面覆盖、强有力的党政权力监督联合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民主监督 党内制衡监督 列宁
下载PDF
论苏联意识形态建设的教训及其启示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骥 张爱丽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2-167,共6页
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建设及执政党建设的重要问题。前苏联在意识形态建设上的诸多重大失误最终导致其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我们应认真吸取苏联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教训,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关键词 苏联 意识形态 教训 启示
下载PDF
历史与冲突:《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编著缘起探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许冲 孟令蓉 《俄罗斯学刊》 2012年第4期45-52,共8页
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联共(布)党史》成为影响各国社会主义运动最为重要的历史文本之一。学界对其编著缘起各执一端,尚缺乏系统而客观的历史考察,由此造成了对联共(布)、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理论与实践的误读。实事求是地分... 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联共(布)党史》成为影响各国社会主义运动最为重要的历史文本之一。学界对其编著缘起各执一端,尚缺乏系统而客观的历史考察,由此造成了对联共(布)、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理论与实践的误读。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总结其编著缘起,必须从领袖批判、历史传统、经验教育、统一理论、解释实践、树立权威等苏共的各种"需要"出发加以考察。此举有利于消解对俄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编著缘起 苏共 斯大林
下载PDF
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之失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6
8
作者 胡凯 杨竞雄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4-18,共5页
意识形态管理作为一种运筹性要素贯穿于意识形态理论的构建和创新、传播和转化、交流和交锋三个方面。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失败的教训: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日益僵化与荒芜;意识形态教育管理方式的粗暴与强制;执政后期舆论领导权和... 意识形态管理作为一种运筹性要素贯穿于意识形态理论的构建和创新、传播和转化、交流和交锋三个方面。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失败的教训: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日益僵化与荒芜;意识形态教育管理方式的粗暴与强制;执政后期舆论领导权和管理权的反弹性丧失;领导人的"真理垄断"以及信仰背叛。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的启示是: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断与时俱进;实现我国意识形态管理思维战略转型;夯实舆论阵地建设强大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意识形态管理 教训 启示
下载PDF
前苏联解密档案对“日本战俘”问题的新诠释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元宫 李卫红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93,共17页
1945年8月9日,随着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给盘踞在那里的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的打击,60万日本官兵成为苏联红军的俘虏。这些战俘被苏联红军拘押到西伯利亚、远东、哈萨克等地区的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下属的各劳改营。多年以来,日本战俘问... 1945年8月9日,随着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给盘踞在那里的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的打击,60万日本官兵成为苏联红军的俘虏。这些战俘被苏联红军拘押到西伯利亚、远东、哈萨克等地区的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下属的各劳改营。多年以来,日本战俘问题如同两国之间的领土问题一样,不仅妨碍了日苏关系的改善和进一步发展,而且也制约了今天的日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战俘 新诠释 问题
下载PDF
苏联书刊检查制度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淑华 刘阳 《俄罗斯学刊》 2014年第4期87-94,共8页
俄国书刊检查制度产生于15—16世纪,1720年彼得一世颁布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书刊检查法令。到19世纪中叶,当大多数欧洲国家开始废除书刊检查制度时,沙皇俄国的书刊检查制度却发展到了鼎盛时期。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随着沙皇俄... 俄国书刊检查制度产生于15—16世纪,1720年彼得一世颁布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书刊检查法令。到19世纪中叶,当大多数欧洲国家开始废除书刊检查制度时,沙皇俄国的书刊检查制度却发展到了鼎盛时期。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随着沙皇俄国的灭亡,书刊检查制度也迅速瓦解。但书刊检查制度在苏联却没有消亡,而是一直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研究 检查 书刊 苏联 沙皇俄国 综述 19世纪中叶 16世纪
下载PDF
苏联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嬗变历程与教训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国普 莫岳云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4-188,共5页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事关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水平的提升,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提高。通过对苏联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嬗变历程的梳理,反思和总结其意识形态...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事关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水平的提升,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提高。通过对苏联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嬗变历程的梳理,反思和总结其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失败的教训,对做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嬗变历程 教训
下载PDF
加拉罕与苏联早期对华外交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文亮 胡西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72-75,共4页
加拉罕是苏联早期对华外交活动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他在促使苏中关系的改善和苏中建交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以苏俄副外交人民委员的身份发表三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所缔结的宰割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加拉罕是苏联早期对华外交活动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他在促使苏中关系的改善和苏中建交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以苏俄副外交人民委员的身份发表三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所缔结的宰割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放弃一切在华特权,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好感,为苏中建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以苏俄特命全权公使的身份与中国北洋军阀政府进行谈判,几经周折,签订了《中俄协定》,初步解决了两国之间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促成了苏中建交。但需要指出的是,加拉罕在对华外交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及反映在由他所签署的《中俄协定》及其附件中的一些内容,则暴露出了苏联对华外交中存在有极端民族利己主文和大国沙文主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拉罕 三次对华宣言 中俄协定 中俄建交 民族利己主义
下载PDF
俄罗斯新解密伯力审判档案探析
13
作者 赵士见 宫文婧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63,共3页
1949年12月底,苏联在伯力市对山田乙三等战犯举行审判,追究其在侵华期间准备和实施细菌战的罪行,使世界民众知晓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战俘开展人体活体解剖实验,严重践踏国际公约和社会伦理的真相。伯力审判有力弥补东京审判的不足,为惩... 1949年12月底,苏联在伯力市对山田乙三等战犯举行审判,追究其在侵华期间准备和实施细菌战的罪行,使世界民众知晓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战俘开展人体活体解剖实验,严重践踏国际公约和社会伦理的真相。伯力审判有力弥补东京审判的不足,为惩处战争罪行提供重要范例,与纽伦堡审判等共同构成反法西斯同盟正义审判体系,并对保存客观历史记忆、有效抵制歪曲二战史实言行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伦堡审判 东京审判 战争罪行 国际公约 活体解剖 山田乙三 社会伦理 历史记忆
下载PDF
俄罗斯社会重评前苏联历史及其原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大勇 杜悦 武卉昕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4-167,共4页
俄罗斯社会对前苏联历史的怀念和重新评价开始于21世纪初。重新评价斯大林、再版《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编写新版历史教学参考书、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再认识和对苏联模式的优势与弊端再思考是重评前苏联历史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 俄罗斯社会对前苏联历史的怀念和重新评价开始于21世纪初。重新评价斯大林、再版《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编写新版历史教学参考书、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再认识和对苏联模式的优势与弊端再思考是重评前苏联历史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要表现。这些现象不但确证了历史发展的一维性规律,而且反映了俄罗斯公民期望社会物质强大、精神富足的心理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前苏联 社会心理
下载PDF
苏联时期俄国城市化的特征及历史渊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宗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7-103,共7页
俄国城市的雏形是军事、行政中心 ,而非手工业、商业中心。苏联时期 ,俄国城市化发展迟缓 ,水平低下。从历史根源上看 ,萎靡不振的大陆性贸易 ,根深蒂固的专制主义极权统治 ,村社宗法文化的长期存在 ,东正教伦理培育起来的俄罗斯民族对... 俄国城市的雏形是军事、行政中心 ,而非手工业、商业中心。苏联时期 ,俄国城市化发展迟缓 ,水平低下。从历史根源上看 ,萎靡不振的大陆性贸易 ,根深蒂固的专制主义极权统治 ,村社宗法文化的长期存在 ,东正教伦理培育起来的俄罗斯民族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对西方民主自由的蔑视和对个性的扼杀 ,农奴制改革的短期效应 ,赶超型的军事工业化战略 ,都严重阻碍了苏联时期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军事化 国家干预 苏联时期
下载PDF
关于俄国农村公社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维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7-101,共5页
俄国农村公社不仅具有经济二重性,还具有社会二重性;在俄国农村公社长期存在的诸因素中,政治因素应是最主要的;
关键词 俄国农村公社 阶级社会中农村公社 经济二重性 社会二重性
下载PDF
对斯大林模式的再思考 被引量:9
17
作者 陆南泉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63,共13页
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按照他的社会主义观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在总结了中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学术界围绕改革正进行第三次大争论。... 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按照他的社会主义观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在总结了中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学术界围绕改革正进行第三次大争论。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地认识斯大林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以下几个问题: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列宁与斯大林主义的关系;斯大林模式在苏联长期未能根本改变的原因;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以及中国缘何要坚持"以苏为鉴"、深化改革与走自己的路。本文的重要结论是:斯大林模式与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是相背离的,与列宁晚期所设想的社会主义轮廓也是不相同的;苏联历次改革的史实表明,在苏联剧变前基本上保持了失去动力机制的斯大林模式,这个模式即制度是导致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就是说,苏联剧变并不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定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中国只要坚持改革,不走苏联的老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和谐社会定能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斯大林模式 列宁
下载PDF
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的历史作用与教训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燕 崔皓旭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86,共4页
斯达汉诺夫运动的广泛开展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斯达汉诺夫运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同时,斯达汉诺夫运动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这场运动改变了苏联的社会风气,体现了爱... 斯达汉诺夫运动的广泛开展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斯达汉诺夫运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同时,斯达汉诺夫运动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这场运动改变了苏联的社会风气,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也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组织群众性劳动竞赛提供了经验。另外,在开展劳动竞赛过程中,争当斯达汉诺夫工作者,一味追求高效率、高指标,带来生产组织上的混乱,工人超强度劳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达汉诺夫运动 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下载PDF
苏联“新经济政策”终结的原因及启示——兼与李述森同志商榷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世涛 季开胜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16-120,共5页
列宁在国内战争胜利后,自觉地把握住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努力实现了党的思维方式的伟大转变,对新经济政策问题进行了可贵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但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他只是提出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问... 列宁在国内战争胜利后,自觉地把握住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努力实现了党的思维方式的伟大转变,对新经济政策问题进行了可贵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但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他只是提出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问题,历史要求其后继者沿着其思路走下去。斯大林在国内战争胜利后,却未能自觉适应党所解决问题的变化,仍以处理革命问题的思维方式来处理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使其得出的理论与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于是便终结了它。这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实践、理论与其思维方式的内在关联,自觉做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政策 终结 理论和实践 思维方式
下载PDF
苏军初创时期关于正规化建设的争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华 何伟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8-130,共3页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习苏军、进行正规化建设因"反教条主义"夭折。其实,苏联军队初创时期,已经有过这样的经验教训。当时,新生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敌人的军事进攻和国外敌人的武装干涉,建设强大的军队十分迫切。可是...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习苏军、进行正规化建设因"反教条主义"夭折。其实,苏联军队初创时期,已经有过这样的经验教训。当时,新生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敌人的军事进攻和国外敌人的武装干涉,建设强大的军队十分迫切。可是,领导武装暴动出身的伏罗希洛夫等人,习惯于游击战,反对军队正规化建设。列宁和俄共(布)八大及时纠正,通过正规化建设提升军队战斗力,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 红军 正规化 争论 伏罗希洛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