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德罗伊森与18-19世纪德国历史表现理论的现代转型 |
吕和应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纳粹德国干预1941年日美谈判始末 |
李朋
罗一焜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国旗争议与魏玛共和国的覆灭 |
林纯洁
|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
2024 |
0 |
|
4
|
德国魏玛时期的通货膨胀与货币购买力 |
周建明
|
《经济社会史评论》
CSSCI
|
2024 |
0 |
|
5
|
商业让位战略:19世纪普鲁士铁路国有化的地缘政治考量 |
杨于森
|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1
|
|
6
|
制度转型的多样性因素及关系分析——魏玛共和国和联邦德国民主试验的经验比较 |
梅祖蓉
马敏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7
|
德国的环境变迁与环境史研究——访德国环境史学家亚克西姆·纳得考教授 |
包茂宏
|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6
|
|
8
|
德意志帝国时期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考察 |
邢来顺
周小粒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9
|
德国家庭政策的回顾与探析 |
张敏杰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6
|
|
10
|
兰克与利奥之争:如何书写历史? |
景德祥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的成功因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易峥英
|
《职业技术教育》
|
2006 |
64
|
|
12
|
“融入”的现实困境与文化冲突——德国的移民政策和外来移民运动 |
伍慧萍
|
《学术前沿》
CSSCI
|
2014 |
7
|
|
13
|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 |
丁建定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08 |
15
|
|
14
|
中世纪德意志人的民族自我意识 |
刘新利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5
|
德意志封建王权的历史道路 |
侯树栋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4
|
|
16
|
70年来欧洲国家关于纳粹德国起源问题研究回顾 |
卢晓娜
柴彬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2
|
|
17
|
社会转型时期德国城市反贫困政策的调适及启示 |
徐继承
杨鑫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2
|
|
18
|
“德国病”与“德国人的恐惧” |
李伯杰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9
|
早期纳粹宣传及其群体心理学分析 |
杨光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20
|
试析苏俄建国后影响苏美建交的几大障碍 |
曹广金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