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往开来:李安宅边疆思想探究
1
作者 马东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3-60,共8页
李安宅诸多的论著、文章中都闪烁着边疆研究的光芒,形成较为体系化的边疆思想。李安宅将“地形”与“文化”相融合,提炼出“边疆”概念。基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他提出破解边疆问题的对策,并形成三位一体的边疆工作模式,以促进边疆发展... 李安宅诸多的论著、文章中都闪烁着边疆研究的光芒,形成较为体系化的边疆思想。李安宅将“地形”与“文化”相融合,提炼出“边疆”概念。基于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他提出破解边疆问题的对策,并形成三位一体的边疆工作模式,以促进边疆发展,推动边疆与内地走向互惠共赢。在时代背景、周边环境、求学经历、边疆实践的多重因素影响之下,李安宅的边疆思想呈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在当今边疆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仍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宅 边疆思想 时代价值
下载PDF
深切怀念知名地理学家邓先瑞教授
2
作者 曹诗图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0,共1页
惊悉恩师邓先瑞教授于2024年1月24日上午10时19分在武汉病逝,不胜悲痛!邓先瑞教授1938年1月出生,湖南省耒阳人。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地理系并留校任教;1960—1963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进修,师从黄秉维院士;1984—1996年任华中... 惊悉恩师邓先瑞教授于2024年1月24日上午10时19分在武汉病逝,不胜悲痛!邓先瑞教授1938年1月出生,湖南省耒阳人。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地理系并留校任教;1960—1963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进修,师从黄秉维院士;1984—1996年任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 黄秉维 地理系 地理学家
下载PDF
“南柳北陈”考论
3
作者 陈希亮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民国时期我国最有声誉的历史学家是在南方执教的柳诒徵和在北方执教的陈垣、陈寅恪,此即“南柳北陈”现象。“南柳北陈”说最早出现于蔡尚思1935年发表的《学问家与图书馆》一文中,初指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柳诒徵和陈垣。其后,... 民国时期我国最有声誉的历史学家是在南方执教的柳诒徵和在北方执教的陈垣、陈寅恪,此即“南柳北陈”现象。“南柳北陈”说最早出现于蔡尚思1935年发表的《学问家与图书馆》一文中,初指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柳诒徵和陈垣。其后,继40年代“部聘教授”和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评选后,“二陈”中陈寅恪的名气逐渐赶上并超过陈垣,使得“南柳北陈”说的含义发生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经过钱穆、蔡尚思、苏渊雷、柳曾符、卞孝萱等人的评说,“南柳北陈”说逐渐由“指柳诒徵和陈垣”向“指柳诒徵和陈寅恪”演变,反映了新时代学术生态和学术评价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柳北陈”现象 柳诒徵 陈垣 陈寅恪
下载PDF
中原文化视野下徐旭生学术路向的考察
4
作者 徐有礼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21,共7页
徐旭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早年在处于中原文化腹地的郑州地区系统接受传统教育,青年时期留学法国选修哲学,归国后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他长期关注中国文化遗产境遇及参与保护、考察,最终确立了考古学、古史研究的学术... 徐旭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早年在处于中原文化腹地的郑州地区系统接受传统教育,青年时期留学法国选修哲学,归国后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他长期关注中国文化遗产境遇及参与保护、考察,最终确立了考古学、古史研究的学术方向。徐旭生由哲学到考古学的学术转型,是近代学人为应对社会变局而调整和发挥专业所长的典型之一。深层次地系统考察这一转型过程,则不难发现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原文化底蕴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重要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徐旭生 考古学 夏文化研究
下载PDF
在堆叠时空里探寻上海老城厢的原风景与建筑层累
5
作者 钟翀 《上海地方志》 2024年第3期55-64,95,96,共12页
立足于城市历史形态学的深刻鉴别,透过现代上海老城厢所见的城市肌理,由古及今地重新审视这座古城的路网、街区、水系、园林等历史景观,进而追溯其独具个性的城镇初始构造,以及与其街市起源、原型相关的发生学城镇历史形态基底。本文考... 立足于城市历史形态学的深刻鉴别,透过现代上海老城厢所见的城市肌理,由古及今地重新审视这座古城的路网、街区、水系、园林等历史景观,进而追溯其独具个性的城镇初始构造,以及与其街市起源、原型相关的发生学城镇历史形态基底。本文考察表明,上海老城厢是一座在用地条件、空间向度上具有丰富多样性的古城,它仍保留着自古以来江南水乡市镇特色的空间骨架与形态基因,以及北宋以来多层次、多尺度的新旧空间要素的交叠与建筑层累,该结论可为未来的规划设计提供更多维度的思考和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老城厢 历史景观 原风景 建筑层累 城市历史形态学
下载PDF
何以秦巴山地成为历史上碘缺乏病最严重的地区
6
作者 何少飞 胡秀梅 《唐都学刊》 2024年第3期72-77,共6页
长期以来,秦巴山地居民饱受缺碘之害,除了传统关注视域下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瘿病)外,地方性克汀病在当地也非常流行;明清以来的山地开发运动更使得碘缺乏病加剧。秦巴山地碘缺乏病加剧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更为直接的因素包括:不合... 长期以来,秦巴山地居民饱受缺碘之害,除了传统关注视域下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瘿病)外,地方性克汀病在当地也非常流行;明清以来的山地开发运动更使得碘缺乏病加剧。秦巴山地碘缺乏病加剧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更为直接的因素包括:不合理的开发模式;选择含碘量较低的河水而非富含碘元素的泉水作为水源;以富集碘元素能力弱的玉米为主食;几乎不含有碘的四川宁盐销售进入秦巴山地,并被作为主要食用盐。碘缺乏病是秦巴山地尖锐人地矛盾的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地 瘿病 碘缺乏病 宁盐
下载PDF
瓜瓞绵绵:甜西瓜在丝绸之路沿线的栽培与传播
7
作者 张弛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甜西瓜是葫芦科植物,原产于非洲大陆,其人工栽培种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公元前1200年,甜西瓜沿地中海沿岸传播,希伯来语avattiah、古希腊语pepon与拉丁语pepo均指代甜西瓜。公元8世纪,甜西瓜已向东传播至伊朗高原。公元9世纪中叶... 甜西瓜是葫芦科植物,原产于非洲大陆,其人工栽培种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公元前1200年,甜西瓜沿地中海沿岸传播,希伯来语avattiah、古希腊语pepon与拉丁语pepo均指代甜西瓜。公元8世纪,甜西瓜已向东传播至伊朗高原。公元9世纪中叶,甜西瓜出现在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布哈拉。目前中国已知最早的甜西瓜遗物出土于新疆巴楚县托库孜萨来遗址,年代为公元9世纪末至公元10世纪初,间接印证了《新五代史》《辽史·太祖本纪》中关于“契丹破回纥得瓜种”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西瓜 埃及 丝绸之路 回鹘 北庭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家谱资源整合集成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胡迪 温永宁 +1 位作者 闾国年 沈敬伟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3,共4页
我国家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数量巨大,一直是众多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家谱研究始终处于初级阶段,家谱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家谱资源分布广泛、共享困难、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各方通力合作,利用高新技术整合... 我国家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数量巨大,一直是众多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家谱研究始终处于初级阶段,家谱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家谱资源分布广泛、共享困难、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各方通力合作,利用高新技术整合现有家谱资源,建立中华家谱总数据库和总平台已迫在眉睫。本文针对家谱典型的时空特性,提出采用GIS技术整合集成海量家谱资源,并进一步探讨了家谱资源整合集成的若干关键问题,设计了家谱资源整合集成的基本原则和平台框架,为家谱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谱资源 GIS 统一时空框架 整合集成 互操作
下载PDF
笔谈:忆胡继高先生二三事
9
作者 黄克忠 周旸 +4 位作者 李玉虎 周松峦 李波 马菁毓 周霄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6期8-14,共7页
胡继高先生是我国文物科技保护的开拓者。他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壁画、彩塑和竹木漆器文物保护修复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其主持的敦煌莫高窟起甲壁画保护修复、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漆木器脱水保护... 胡继高先生是我国文物科技保护的开拓者。他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壁画、彩塑和竹木漆器文物保护修复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其主持的敦煌莫高窟起甲壁画保护修复、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漆木器脱水保护、吉林集安长川一号高句丽墓壁画保护、山东长清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像维修、湖南长沙走马楼孙吴纪年简牍脱水研究等,均为文物科技保护领域的典范。本文汇集了来自地方文物保护机构、科研院所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家学者、青年科研人员,从不同的角度缅怀胡继高先生在文物科技保护的学术贡献,敢于探索、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以及对文物科技保护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继高 文物科技保护 壁画保护 竹木漆器脱水保护
下载PDF
中国海岛实证研究的肇始:以罗开富的早年探索为中心
10
作者 何国强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5-1932,共8页
罗开富早年参加珠江口内伶仃洋的海岛调研,三度登陆同一个海岛,4位同学最终完成调查报告《淇澳岛》。他后来又秉烛夜读,抽丝剥茧地把一张名称为“舟山岛”的地图所包含的知识娓娓道出,写成了《舟山岛》一文。这两篇成果代表了中国海岛... 罗开富早年参加珠江口内伶仃洋的海岛调研,三度登陆同一个海岛,4位同学最终完成调查报告《淇澳岛》。他后来又秉烛夜读,抽丝剥茧地把一张名称为“舟山岛”的地图所包含的知识娓娓道出,写成了《舟山岛》一文。这两篇成果代表了中国海岛实证研究的肇始。其中,《淇澳岛》标志着民国在海岛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起步,《舟山岛》标志着海岛后续研究的深入,显示出他运用理论掌握实际的能力,作者未到舟山岛,却能根据识图原理讲出岛上的实际情况。两文不仅是罗先生热爱海岛、勇于探索的精神写照,而且反映了地理人文一炉共冶的治学方法,更加可贵的是提醒人们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实际上这两篇成果共同烘托出中国海岛研究史的一条伏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开富 地理学 人类学 淇澳岛 舟山岛 学术史
下载PDF
江永史学著述及其思想探微
11
作者 许璐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9,共10页
江永是清代有开宗立派之功的一代学术宗师,他于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尤其在典章制度、天文历法、语言文字学诸方面成就非凡,独步当时。但目前学界对其史学的研究尚付阙如,尤其忽略了他在乾隆二十年前后集中撰写的几部史学类著作,其中《孔... 江永是清代有开宗立派之功的一代学术宗师,他于经史子集,无所不通,尤其在典章制度、天文历法、语言文字学诸方面成就非凡,独步当时。但目前学界对其史学的研究尚付阙如,尤其忽略了他在乾隆二十年前后集中撰写的几部史学类著作,其中《孔子年谱》及诸考、《考订朱子世家》《兰陵萧氏二书》是江永围绕孔子、朱子、萧氏宗族前贤等历史人物撰写的人物传记类著述。在纂修志书、董理家谱过程中,他适应现实需求,厚积薄发,又编制修订了《历代纪元部表》《春秋地理考实》《四书典林》《四书古人典林》等数部工具书性质的史类著述。在史学研习中,江永以经证史,以史通经,经史贯通,不乏创见。通过对今存江氏史学著述的挖掘、爬梳和研究,既可拓展对江永学术思想丰富性的认知,也可以江永的史学研究作为切入点,一窥清代学术中的经史互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永 史学 经史互动 皖学 考据学
下载PDF
清代永定河筑堤对北京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文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3,共6页
为了防御善淤善决的永定河对北京城的洪水威胁,清代延续了金、元、明三朝在永定河沿岸筑堤的治水方略。康熙三十七年(1698)永定河的大规模筑堤及其以后的不断加固维修,在为京城减少洪水之虞的同时,也给北京地区的水环境带来了一系列变... 为了防御善淤善决的永定河对北京城的洪水威胁,清代延续了金、元、明三朝在永定河沿岸筑堤的治水方略。康熙三十七年(1698)永定河的大规模筑堤及其以后的不断加固维修,在为京城减少洪水之虞的同时,也给北京地区的水环境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本文结合清代筑堤以来北京地区水环境变迁的重要史实,探讨永定河筑堤对于区域环境的深远影响,以期加深对历史上一些重大水利工程及其环境效应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 筑堤 水环境 影响
下载PDF
林惠祥的人类学贡献──纪念乡前辈林教授逝世四十周年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亦园 《东南学术》 CSSCI 1998年第5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人类学研究 文化人类学 新石器时代遗址 台湾高山族 原始文化 教授 民族学研究 新石器文化 长住娘家 马来族
下载PDF
追求不断创新之路——赵世瑜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世瑜 杜正贞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1,共7页
采访时间:2004年8月22日 采访地点:深圳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杜正贞,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本访谈录赵世瑜教授已审阅) 编者手记:赵世瑜,见面给人的感觉一个字,那叫瘦.如果换上一副圆眼镜,穿上长袍,绝对是位"先生",... 采访时间:2004年8月22日 采访地点:深圳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杜正贞,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本访谈录赵世瑜教授已审阅) 编者手记:赵世瑜,见面给人的感觉一个字,那叫瘦.如果换上一副圆眼镜,穿上长袍,绝对是位"先生",透着学问.本刊编辑部有位驰名中外的老学者,大名李世瑜,研究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的开山师祖.李先生是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历史系出身,研究生读社会学,同样提倡调查研究.在治学方法上,赵世瑜步李世瑜的后尘,但开拓了新的领域.李世瑜倡导社会历史学,建树颇多.赵世瑜赶上了好年头,中年得志.祝愿赵世瑜能够超越李世瑜,有这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世喻 社会史 教材编写
下载PDF
贾兰坡与华北两大旧石器传统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益人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1-177,共7页
20 0 1年 7月 8日 11时 4 4分 ,我国旧石器考古学界巨擘贾兰坡院士 ,带着对科学、对祖国、对事业的无限眷恋 ,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遥想当年贾老从周口店到祖国的大江南北的考古实践 ,为我国旧石器考古作出的巨大贡献 ,不由得思绪万千。... 20 0 1年 7月 8日 11时 4 4分 ,我国旧石器考古学界巨擘贾兰坡院士 ,带着对科学、对祖国、对事业的无限眷恋 ,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遥想当年贾老从周口店到祖国的大江南北的考古实践 ,为我国旧石器考古作出的巨大贡献 ,不由得思绪万千。在贾老的学术成就中 ,最令人瞩目的贡献之一是关于华北旧石器文化“两大传统”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的提出打破了过去单个遗址简单的器物分类描述的传统研究模式 ,提高到区域文化类型与技术传统发展等综合研究的高度 ,使我国旧石器考古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这一学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想以此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探索与变革作一个简略的概括性的回顾。谨以此文纪念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开拓者贾兰坡先生逝世一周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兰坡 华北 旧石器传统 旧石器考古研究进程
下载PDF
徐霞客与云南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惠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7-87,共11页
徐霞客与云南朱惠荣徐霞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从事旅游探险和地理考察,足迹遍及当时设治的两京十三布政司,相当于现今的19个省市自治区和归途中可能到过的四川省。然而,各省和徐霞客的关... 徐霞客与云南朱惠荣徐霞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从事旅游探险和地理考察,足迹遍及当时设治的两京十三布政司,相当于现今的19个省市自治区和归途中可能到过的四川省。然而,各省和徐霞客的关系却不一样,在徐霞客一生旅游过的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霞客游记》 云南 《游记》 鸡足山 中原文化 高黎贡山 丁文江 徐学研究 徐霞客精神 陈继儒
下载PDF
略论姚文栋边防思想及实践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敏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5-81,共7页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边警频仍,外患日重,俄国侵轶于北方,日本窥伺于东海,英吉利由印缅而规滇藏,法兰西经越南而谋滇粤。边疆学、外交学成为经世学,成为许多忧时爱国之士着力考究的对象。地处中西交涉前沿、得风气之先的上海,涌现...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边警频仍,外患日重,俄国侵轶于北方,日本窥伺于东海,英吉利由印缅而规滇藏,法兰西经越南而谋滇粤。边疆学、外交学成为经世学,成为许多忧时爱国之士着力考究的对象。地处中西交涉前沿、得风气之先的上海,涌现了一批这类人才,徐建寅、马相伯、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防思想 《日本国志》 边疆地理 薛福成 云南 黎庶昌 龙门书院 野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 地理志
下载PDF
为博物馆事业作出可贵奉献的冯汉骥教授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家祐 李复华 《中华文化论坛》 1999年第3期30-34,共5页
冯汉骥先生,字伯良,1899年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县,1977年3月,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成都,享年七十八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和博物馆学家,学贯中西,昌明博大、盛世元音。我们解放前分别在... 冯汉骥先生,字伯良,1899年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县,1977年3月,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成都,享年七十八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和博物馆学家,学贯中西,昌明博大、盛世元音。我们解放前分别在四川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受业于先生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事业 博物馆工作 省博物馆 四川省 文物保护工作 考古工作 铁路工程 原始文化 岷江上游 新石器时代遗址
下载PDF
达斡尔首领卜魁考述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雪娟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74,共5页
清代达斡尔首领卜魁拥有一个应用广泛的名字。由于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卜魁的生平和家世了解不多。本文依据黑龙江将军衙门满文档案资料的记载,并参考有关史籍,试图揭示卜魁鲜为人知的个人和家族情况,期望人们对卜魁以及达斡尔族历史有更... 清代达斡尔首领卜魁拥有一个应用广泛的名字。由于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卜魁的生平和家世了解不多。本文依据黑龙江将军衙门满文档案资料的记载,并参考有关史籍,试图揭示卜魁鲜为人知的个人和家族情况,期望人们对卜魁以及达斡尔族历史有更多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魁 达斡尔族 黑龙江将军 满文档案
下载PDF
陶希圣与《食货半月刊》 被引量:7
20
作者 阮兴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31,共6页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中国近代史学的重要变动时期。陶希圣在北京"非考据不 足以言学术"的气氛中,鉴于社会史论战理论之争的空泛,在学术上调整思路,整装重发,创办 《食货半月刊》,潜心收集史料,致力于中国经济社会史的研...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中国近代史学的重要变动时期。陶希圣在北京"非考据不 足以言学术"的气氛中,鉴于社会史论战理论之争的空泛,在学术上调整思路,整装重发,创办 《食货半月刊》,潜心收集史料,致力于中国经济社会史的研究,在1930年代的中国史学界异 军突起。但这一中国近代史学颇具意义的学术史却因诸种原因未被充分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希圣 《食货半月刊》 近代史学流变 中国经济社会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