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合金成分所见明代铸币改革
1
作者 赫昕楠 孙国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4-30,共7页
明嘉靖年间(1522-1566)是我国铸币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时期我国的钱币材质由青铜转变为黄铜。虽然这一问题很早就被前人所注意,但之前的研究大多是将青铜材质与黄铜材质分开进行研究。本文将以合金成分作为切入点并结合马克... 明嘉靖年间(1522-1566)是我国铸币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时期我国的钱币材质由青铜转变为黄铜。虽然这一问题很早就被前人所注意,但之前的研究大多是将青铜材质与黄铜材质分开进行研究。本文将以合金成分作为切入点并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青铜材质与黄铜材质放在一起进行考虑,以求揭示这次铸币改革的原因以及对明代社会乃至我国封建社会钱币体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合金成分 政治经济
下载PDF
半两钱及其钱范的发展演变
2
作者 刘灏(文/图) 《大众考古》 2024年第6期73-76,共4页
半两钱是中国古代钱币形制从多元走向一统的第一种法定货币,开启了方孔圆钱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半两钱从秦惠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始,至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更铸五铢钱后正式废止,存续有二百余年,发展过程中大小、钱文、重量屡... 半两钱是中国古代钱币形制从多元走向一统的第一种法定货币,开启了方孔圆钱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半两钱从秦惠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始,至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更铸五铢钱后正式废止,存续有二百余年,发展过程中大小、钱文、重量屡经变更。而作为铸钱工具的钱范,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钱币 半两钱 钱范 五铢钱 元狩 钱文 法定货币 秦惠王
下载PDF
新疆库车友谊路墓群出土五铢钱的分析研究
3
作者 段朝玮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4期63-66,共4页
在新疆库车友谊路墓群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五铢钱。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批出土五铢钱的性质及有效的保护方法,作者对这批出土钱币进行了取样并对样品做了金相与成分分析、锈蚀产物分析,对发掘区域的土壤酸碱度和氯离子含量进行了测... 在新疆库车友谊路墓群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五铢钱。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批出土五铢钱的性质及有效的保护方法,作者对这批出土钱币进行了取样并对样品做了金相与成分分析、锈蚀产物分析,对发掘区域的土壤酸碱度和氯离子含量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样品中氯离子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作者筛选出了适合的保护方法,并提出了一套合适的处理方法和步骤。此外,通过对同一区域不同墓葬出土的五铢钱进行金相和成分分析,作者还得出了关于这些钱币铸造关系的推测。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墓葬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五铢钱 成分分析 铸造关系
下载PDF
阜阳博物馆馆藏新莽时期铜镜
4
作者 孙丽华(文/图) 《大众考古》 2024年第3期77-79,共3页
阜阳博物馆馆藏铜镜丰富,以汉镜为主,多为考古出土,其优美的造型、精巧的纹饰、丰富的内涵,无不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其中两汉之间新莽时期的铜镜沿袭西汉铜镜工艺与特色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公元9—23年,王莽统... 阜阳博物馆馆藏铜镜丰富,以汉镜为主,多为考古出土,其优美的造型、精巧的纹饰、丰富的内涵,无不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其中两汉之间新莽时期的铜镜沿袭西汉铜镜工艺与特色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公元9—23年,王莽统治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尤其是货币改制、土地制度变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和推广政策,王莽利用各种器物进行宣传,其中就包括铜镜,阜阳博物馆藏新莽时期铭文镜的铭文内容就有不少是为王莽歌功颂德的“政治歌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馆藏 博物馆藏 货币改制 新莽时期 王莽 土地制度变革 铜镜 考古出土
下载PDF
中国影响下邻国古钱币的阶段性发展刍议
5
作者 李道齐 杜改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8期109-113,共5页
提出中国古钱币面文形制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探讨了中国古钱形制对周边国家古代货币铸造的影响,中国古钱币面文形制阶段性变化明显地引领邻国古钱币也呈现阶段性变化。论证了中国作为古代东亚经济、文化中心,对周边各国的铸币文化起到... 提出中国古钱币面文形制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探讨了中国古钱形制对周边国家古代货币铸造的影响,中国古钱币面文形制阶段性变化明显地引领邻国古钱币也呈现阶段性变化。论证了中国作为古代东亚经济、文化中心,对周边各国的铸币文化起到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古钱币 朝鲜 越南 日本
下载PDF
内蒙古中南部战国秦汉丧葬用币初探
6
作者 戴昊鹏 齐溶青 李鹏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3期117-121,共5页
东周秦汉之际,随着中原政权对北地的经略,中原农耕人群不断迁徙至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与本地人群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丧葬用币习俗。当地战国秦汉墓葬的丧葬用币材质单一,口含钱币的特征尤为明显。在体现出特殊性的同时,亦常见... 东周秦汉之际,随着中原政权对北地的经略,中原农耕人群不断迁徙至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与本地人群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丧葬用币习俗。当地战国秦汉墓葬的丧葬用币材质单一,口含钱币的特征尤为明显。在体现出特殊性的同时,亦常见与中原地区同时期墓葬相同的做法。内蒙古中南部丧葬用币葬俗的发展,与当地孝文化的传播以及以往礼制的传承密不可分。墓葬中厌胜钱的发现则是当地先民追求财富、趋福避祸思想的体现。通过对内蒙古中南部战国秦汉墓葬丧葬用币情况的分析,对进一步了解当地钱币随葬葬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南部 战国秦汉 丧葬用币 葬俗 厌胜钱
下载PDF
广西所见清代铜钱铜含量差异原因探究
7
作者 张荣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6期116-119,共4页
Innov-XDCC-2000金属分析仪检测到广西所见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时期铜钱的铜含量差距较大,顺治、康熙、雍正时期铜钱含铜量高,乾隆、嘉庆、光绪、宣统时期的铜钱含铜量其次,道光、咸丰和同治... Innov-XDCC-2000金属分析仪检测到广西所见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时期铜钱的铜含量差距较大,顺治、康熙、雍正时期铜钱含铜量高,乾隆、嘉庆、光绪、宣统时期的铜钱含铜量其次,道光、咸丰和同治时期的铜钱铜含量偏低。结果显示:铜钱中铜含量高低与户部规定铸造铜钱原料配方中铜的占比大小,铜的进口或自产多少成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所见 清代铜钱 铜含量 差异
下载PDF
南宋钱币文字与刻本文字对比研究
8
作者 马明宗 《宋史研究论丛》 2024年第1期218-233,共16页
与之前的朝代采用篆书、隶书或者多体铸钱不同,南宋时期的钱币文字大多采用真书(即楷书),钱币文字进入了真书时代。与此同时,南宋时期钱币文字与刻本文字书法风格上表现出极高的相似性,在相似性中又表现出地域性的差异性。具体来说,浙... 与之前的朝代采用篆书、隶书或者多体铸钱不同,南宋时期的钱币文字大多采用真书(即楷书),钱币文字进入了真书时代。与此同时,南宋时期钱币文字与刻本文字书法风格上表现出极高的相似性,在相似性中又表现出地域性的差异性。具体来说,浙本系统广泛刊刻流传的区域,其钱币文字与浙本系统文字书法风格相对一致;在蜀本系统流行的巴蜀地区,其钱币文字与蜀本系统表现出相对一致性。这深层次里反映的是随着雕版印刷和书籍流传,刻本文字字体具有了通行字体的性质,深刻地影响到了钱币文字的字体风格。另一方面,从钱币铸造技术的角度来看,南宋时期钱币的铸造技术与书籍雕版技术之间有紧密的联系,钱币文字也直接采用了类似于刻本的字体。从钱币文字发展史来看,南宋时期钱币文字受到刻本文字影响,采用了雕版体真书入钱文,开启了钱币文字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钱币文字 刻本文字 字体风格
下载PDF
对五代十国楚天策府宝方孔圆钱的考证
9
作者 刘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4期26-29,共4页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它是一个大分裂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藩镇割据,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进入大发展大繁荣时期,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强。这一时期的各个国家、政权都有自己的货币铸造、流通,其中楚国的马...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它是一个大分裂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藩镇割据,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进入大发展大繁荣时期,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强。这一时期的各个国家、政权都有自己的货币铸造、流通,其中楚国的马殷等人开始铸造的天策府宝方孔圆钱是极其珍贵的钱币类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十国 钱币 天策府宝 方孔圆钱
下载PDF
浅议先秦铜贝之变
10
作者 游岚清 张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8期138-141,共4页
先秦铜贝分为无文铜贝与有文铜贝,两者在时间上存在连续性,但其性质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文章根据对铜贝出土情况、形制、铸造、用途、流通等方面的分析比较,认为无文铜贝应普遍作为装饰器或是一种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作为货币也是一... 先秦铜贝分为无文铜贝与有文铜贝,两者在时间上存在连续性,但其性质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文章根据对铜贝出土情况、形制、铸造、用途、流通等方面的分析比较,认为无文铜贝应普遍作为装饰器或是一种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作为货币也是一种流通在中上层阶级的特殊货币,不具有普遍流通的意义。而有文铜贝常称“蚁鼻钱”,在铸造工艺和形制方面发展了无文铜贝,但不再具有装饰器的意义,成了楚国的通用货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贝 先秦 蚁鼻钱 形制 出土 变化
下载PDF
方寸印记:古代钱币上的书韵
11
作者 李静 《书法教育》 2024年第4期16-21,共6页
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钱币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人常铭印文字在古代钱币(尤其是金属货币)上,以标识其重量、价值、年号、铸造地等信息,方便政府、民众进行经济、文化活动。已知的中国历代钱币中,已囊括了篆、隶、楷、行、草五种书... 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钱币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人常铭印文字在古代钱币(尤其是金属货币)上,以标识其重量、价值、年号、铸造地等信息,方便政府、民众进行经济、文化活动。已知的中国历代钱币中,已囊括了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呈现出了一番别样的书法文化美,反映着不同时代的书法审美取向,也折射出一段段辉煌璀璨的历史风貌,成为我们后人观察历史,了解古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一扇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钱币 金属货币 历史风貌 书法文化 钱币史 一段段
下载PDF
南阳市博物院馆藏“一刀平五千”钱币赏析
12
作者 刘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0期18-21,共4页
“一刀平五千”也称“金错刀”,是王莽居摄二年(7)五月为复古改制所铸的刀钱,是第一次币制改革的产物。在中国古代金属流通货币中,“一刀平五千”是面值最大的钱,它是中国古代标明面值的法定货币中唯一含有黄金成分的流通货币,具有极高... “一刀平五千”也称“金错刀”,是王莽居摄二年(7)五月为复古改制所铸的刀钱,是第一次币制改革的产物。在中国古代金属流通货币中,“一刀平五千”是面值最大的钱,它是中国古代标明面值的法定货币中唯一含有黄金成分的流通货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的文字、冶炼和设计都堪称中国古钱币一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刀平五千” 历史背景 铸造工艺 历史价值
下载PDF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厌胜钱赏析
13
作者 石文倩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9期30-33,共4页
厌胜钱,形似铸币,正面铸有各种吉祥语,旧俗认为可以压伏邪魅,故称“压胜钱”“押胜钱”或“民俗钱”。因大多有图案花纹,故民间俗称“花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纪念币,并不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厌胜钱十分丰... 厌胜钱,形似铸币,正面铸有各种吉祥语,旧俗认为可以压伏邪魅,故称“压胜钱”“押胜钱”或“民俗钱”。因大多有图案花纹,故民间俗称“花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纪念币,并不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厌胜钱十分丰富,文章选择了馆藏的几件厌胜钱进行鉴赏,旨在通过认识厌胜钱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和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厌胜钱 赏析
下载PDF
浅析广西浦北县古钱币的文化特性与贸易功能
14
作者 符颖琦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7期130-133,共4页
古钱币作为古代文明的瑰宝,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广西浦北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古钱币在浦北县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章旨在探讨广... 古钱币作为古代文明的瑰宝,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广西浦北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古钱币在浦北县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章旨在探讨广西浦北县古钱币的文化特性与贸易功能,以期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文化的传承和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浦北县古钱币 文化特性 贸易功能
下载PDF
古钱币金属组成与锈色
15
作者 李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14期142-145,共4页
在我国古钱币的鉴赏与收藏中,锈色具有重要作用。丰富的锈色来自钱币锈蚀产生的多种化合物,其形成与钱币的金属组成和储藏环境有着密切联系。通过梳理出土钱币成分的检测情况与史料记录,可以发现古钱币主要由铜、锡、锌、铅等金属组成,... 在我国古钱币的鉴赏与收藏中,锈色具有重要作用。丰富的锈色来自钱币锈蚀产生的多种化合物,其形成与钱币的金属组成和储藏环境有着密切联系。通过梳理出土钱币成分的检测情况与史料记录,可以发现古钱币主要由铜、锡、锌、铅等金属组成,分为青铜铸币与黄铜铸币两个阶段,不同历史时期的金属比例有所不同。这会导致在酸性、中性和碱性的环境中储藏时,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最终表现为锈色的多样性。对古钱币金属组成和锈色的研究对于专业考古以及泉友收藏鉴赏均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钱币 金属组成 锈色 锈蚀反应
下载PDF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
16
作者 华晓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01-106,共6页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既包含艺术观、宇宙观、政治经济观、技术观等方面,也包括流通、制衡、历史、传播和影响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儒家文化、经济贸易、科技发明等则为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可能性。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工艺技术与... 中国古代钱币文化既包含艺术观、宇宙观、政治经济观、技术观等方面,也包括流通、制衡、历史、传播和影响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儒家文化、经济贸易、科技发明等则为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可能性。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工艺技术与钱币文化的对外传播影响应是双向互动的,只是这种互动往往是“我强他弱”,其意义和价值在于用古代钱币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影响力,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币文化 对外交流 历史互动
下载PDF
绵阳市出土摇钱树述考 被引量:19
17
作者 何志国 朱俊辉 +1 位作者 黄全祥 曾国明 《四川文物》 1999年第2期19-24,共6页
关键词 西王母 绵阳市 摇钱树 叶片 涪城区 青铜铸造 图案 画像砖 博物馆 佛教
下载PDF
汉代叠铸法铸钱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廉海萍 丁忠明 +1 位作者 周祥 徐惠康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S1期53-61,共9页
叠铸工艺在汉初的半两钱、王莽时期和东汉的钱币铸造中得到应用,成为东汉至母钱翻砂法铸钱出现之前的一种主要铸钱方法。对叠铸法铸钱的相关遗物进行了分类统计,其中发现最多的是金属制范盒,其次是在烘范窑内出土的叠铸范。采用X射线荧... 叠铸工艺在汉初的半两钱、王莽时期和东汉的钱币铸造中得到应用,成为东汉至母钱翻砂法铸钱出现之前的一种主要铸钱方法。对叠铸法铸钱的相关遗物进行了分类统计,其中发现最多的是金属制范盒,其次是在烘范窑内出土的叠铸范。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9件汉代货泉叠铸金属制范盒进行了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金成分为以铜、锡、铅三元素为主。锡含量集中在4%~6%之间,锡的成分是有固定的配比,表明王莽时期货泉叠铸金属制范盒的制作应该是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铅的含量在6%~12%区间内。这种铜、锡、铅的成分配比保证了金属制范盒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并使文字和轮廓清晰。通过对叠铸法铸钱过程的模拟试验,探讨了叠铸法在西汉早期被用于铸钱后,却未能在西汉中晚期上林三官铸钱中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叠铸法的生产效率不能与金属范铸造相比,叠铸法不能满足中央政权统一大批量、快速、低成本铸钱的需求。叠铸法铸钱能够保证所铸造钱币的质量,王莽时期对钱币质量的要求是叠铸法在王莽时期重新得到应用和发展的原因。与平板范竖式浇铸铸钱工艺中陶范铸钱相比,叠铸法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生产成本,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叠铸 金属制范盒 化学成分 铸钱工艺
下载PDF
陈列银币变色原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罗曦芸 吴来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6年第2期14-19,共6页
为了探讨博物馆内陈列银币经常出现的表面失去光泽甚至变暗变黑的原因,采用离子色谱、X荧光光谱等方法分析变色银币清洗液成分,并对博物馆周边环境空气和颗粒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l-、NO2-、NO3-、SO42-等无机离子主要来源于环境空气... 为了探讨博物馆内陈列银币经常出现的表面失去光泽甚至变暗变黑的原因,采用离子色谱、X荧光光谱等方法分析变色银币清洗液成分,并对博物馆周边环境空气和颗粒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l-、NO2-、NO3-、SO42-等无机离子主要来源于环境空气,甲酸和乙酸主要来源于陈列用装饰材料。采用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银试片表面黑色物质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元素为碳、氧、硫,其中硫分布较深,说明黑色物质除了硫化物外还存在氧化物;进一步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发黑处有明显的碳氢吸收,说明发黑银试片表面除了无机物外还存在含碳有机物,可解释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中检测到碳的原因。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了空气质量、相对湿度、光源和光照等因素对银变色所起作用表明,在空气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光照强度差异几乎与银变色程度无关。在标准空气中相对湿度100%下银依旧不变色,说明在空气质量、光照度与相对湿度中,空气质量是影响银变色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和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结合解释了银与各种污染离子作用最终转化为稳定硫化银的原因。实验结果为制定银质文物保护环境要求和改造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币 变色原因 环境影响 检测分析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六朝铸钱工艺的演变 被引量:4
20
作者 施继龙 程立宪 +2 位作者 周卫荣 董亚巍 王昌燧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0-121,共12页
六朝双面钱范叠铸工艺是我国传统铸钱工艺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继承了西汉、新莽、东汉以来的钱币叠铸工艺,又不断的进行改革、发展和创新, 别具一格、自成系统。六朝铸钱工艺发展脉络非常清晰,它肇始于孙吴、发展于刘宋而鼎盛于萧梁;六... 六朝双面钱范叠铸工艺是我国传统铸钱工艺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继承了西汉、新莽、东汉以来的钱币叠铸工艺,又不断的进行改革、发展和创新, 别具一格、自成系统。六朝铸钱工艺发展脉络非常清晰,它肇始于孙吴、发展于刘宋而鼎盛于萧梁;六朝铸钱工艺也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只发现于六朝疆域内。在实物、文献调研和铸钱工艺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详细探讨六朝铸钱工艺的发展历程并揭示六朝铸钱各遗址间工艺的传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铸钱工艺 叠铸 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