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以纪政 怠礼失政——国家礼仪制度与政治文明建设关系论纲
1
作者 邵炳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3,共7页
自夏商周以降的传统国家礼仪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元素,一直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建设以促进社会进步与繁荣;新中国成立至2012年,在对传统礼制解构与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继承与创新性地发展... 自夏商周以降的传统国家礼仪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元素,一直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建设以促进社会进步与繁荣;新中国成立至2012年,在对传统礼制解构与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继承与创新性地发展传统国家礼仪制度,进而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礼仪制度,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逐步实现了由传统“礼仪之邦”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之邦”的蜕变;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之后,进一步完善新时代国家礼仪制度,是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而新时代政治文明建设,又会促使国家礼仪制度更加完善。故从历时性、理论性、实践性三个维度,综合运用文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研究范式,来集中回应“如何以国家礼仪制度促进政治文明建设”这一重大问题,正是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者的一种共同责任及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礼仪制度 政治文明建设 互动关系
下载PDF
在礼俗互动中辨识“中国原理”(代主持人语)
2
作者 张士闪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1,共1页
中国社会语境中的“礼”与“俗”,既是社会现象,也是话语形式,关涉国家政治设计与社会运行机制,内嵌于中华文明形态之中。近现代以降,受到西学东渐思潮、民族忧患意识的激发,与礼俗互动相关的政治与学术资源得到进一步挖掘。民国学者费... 中国社会语境中的“礼”与“俗”,既是社会现象,也是话语形式,关涉国家政治设计与社会运行机制,内嵌于中华文明形态之中。近现代以降,受到西学东渐思潮、民族忧患意识的激发,与礼俗互动相关的政治与学术资源得到进一步挖掘。民国学者费孝通、梁漱溟、柳诒徵、邓子琴等的礼俗表述,秉持中西文化比较视角,体现出济世致用的研究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比较 柳诒徵 礼俗互动 主持人 学术资源 民国学者 民族忧患意识 西学东渐
下载PDF
不学礼,无以立——读《有礼如仪》
3
作者 李传军 张娇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家萧放教授主著《有礼如仪:人生礼仪传统的当代重建与传承》以传统人生礼仪为线索,广泛征引古籍及民间文献,同时结合实地考察的方法,以生动流畅的文笔论述人生礼仪的历史传统形态及当代存续状况,探讨其重建的可行方...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专家萧放教授主著《有礼如仪:人生礼仪传统的当代重建与传承》以传统人生礼仪为线索,广泛征引古籍及民间文献,同时结合实地考察的方法,以生动流畅的文笔论述人生礼仪的历史传统形态及当代存续状况,探讨其重建的可行方案,构建了一个完整庞大的礼俗研究系统。这本著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呼应民俗学实践转型的同时,亦彰显了当代民俗学者殷切的现实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人生礼仪 实践民俗学 传承与重建
下载PDF
由礼成俗: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制度民间化与生活化
4
作者 胡芮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3-104,共12页
礼仪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的精神渊薮。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认为礼仪制度具有“两面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德实践剔除了封建礼仪的落后成分,发展了传统礼仪形态,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制度。中国... 礼仪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的精神渊薮。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认为礼仪制度具有“两面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德实践剔除了封建礼仪的落后成分,发展了传统礼仪形态,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制度从本质、结构和功能上实现了个人道德与社会伦理的统一,体现出鲜明的科学性与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建设要打通国家主导和民间实践的双向互动机制,使之在“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道德生活中落细落实,达到“由礼成俗”建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礼仪 民间化 生活化 马克思主义伦理
下载PDF
云南景颇族搭桥仪式的文化意象
5
作者 张译匀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2-48,共7页
“搭桥”的文化意象在中华民族文化当中由来已久。搭桥作为祭神礼仪活动中的重要仪式义项,在文化地理分布上已经形成了由我国西北再到我国西南的一条“搭桥链”,沿着“搭桥链”两旁生活的多个民族在祭祀仪式当中搭桥的现象都有不同程度... “搭桥”的文化意象在中华民族文化当中由来已久。搭桥作为祭神礼仪活动中的重要仪式义项,在文化地理分布上已经形成了由我国西北再到我国西南的一条“搭桥链”,沿着“搭桥链”两旁生活的多个民族在祭祀仪式当中搭桥的现象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从内视角去探求云南景颇族搭桥仪式中“桥”的文化意象,从外视角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力图去构建云南景颇族“桥”文化与中华民族“桥”文化之间的共同性与互融性,构建出一座文化互通的“搭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颇族 搭桥仪式 “搭桥”文化 文化意象
下载PDF
礼与身体:中国礼文化的具身认知观及其启示 被引量:9
6
作者 叶浩生 黎晓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1-176,共6页
身体不仅是文化的符号或载体,也是文化实践的实施者。中国礼文化,在历史上其影响的力度深远、范围广泛。礼不止旨在使君子的德心良知扎根于身体本身,更是在建构社会伦理制度的过程中使礼本身蕴涵的人文精神产生对全社会人类心智与行为... 身体不仅是文化的符号或载体,也是文化实践的实施者。中国礼文化,在历史上其影响的力度深远、范围广泛。礼不止旨在使君子的德心良知扎根于身体本身,更是在建构社会伦理制度的过程中使礼本身蕴涵的人文精神产生对全社会人类心智与行为的教化作用。本文从具身认知的视角对中国传统礼文化进行心理学的科学剖析,揭示礼的具身含义,为中国本土具身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构建与研究取向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礼文化 概念隐喻 身体空间 社会建构
下载PDF
新媒介下蜀绣“关系传播”探析——以蜀绣作为国礼承载关系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王雪梅 谭丹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78,共4页
以蜀绣作为国礼为例,从新媒介"关系传播"的理论角度出发,论述了蜀绣进行"关系传播"的必要性,认为蜀绣国礼的新媒介传播如果加入"关系传播"的元素,那就是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认为,在传播理念和媒介都发... 以蜀绣作为国礼为例,从新媒介"关系传播"的理论角度出发,论述了蜀绣进行"关系传播"的必要性,认为蜀绣国礼的新媒介传播如果加入"关系传播"的元素,那就是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认为,在传播理念和媒介都发生重大蜕变的新媒介传播时代,利用"关系传播"的传播优势和效果,使蜀绣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层面、文化层面、人际层面与消费者建立一种密切的情感联系。同时,"关系传播"可以让大众更加广泛地认识和喜爱蜀绣,使蜀绣这一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的艺术经典在更广阔的文化价值观关系网中得到传承,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蜀绣 关系传播 国礼
下载PDF
论回族穆斯林的“接哈吉”仪式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文笔 马鑫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7,共3页
朝觐是每个回族穆斯林一生中必须履行的一项宗教功课,完成朝觐功课的人被称之为哈吉,哈吉是一个承载意义的象征符号,回族社会中在接哈吉仪式实质上为一个典型的强化仪式,在现实中有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 哈吉 接哈吉 仪式 社会功能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客家家规家训 被引量:5
9
作者 吴中胜 罗柠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25-30,共6页
客家家规家训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它将客家精神融汇在每一条训言中,是传承客家精神的重要载体。客家人的家规家训形式多样,涵括的内容丰富,有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勤俭持家的治家智慧,还... 客家家规家训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它将客家精神融汇在每一条训言中,是传承客家精神的重要载体。客家人的家规家训形式多样,涵括的内容丰富,有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勤俭持家的治家智慧,还有严以修身的为人处世之道等,无一不彰显着中华传统的美德和品质,这也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由于时代局限,客家家规家训也有封建礼教的烙印,如推崇男尊女卑思想、灌输愚忠愚孝的封建纲常及推行奴化教育、宣扬封建迷信等。我们要传扬客家家规家训传统美德,为今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客家 家规家训
下载PDF
朝觐:穆斯林的一个“过渡礼仪”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学忠 杨文笔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15,共4页
朝觐是穆斯林的五功之一,具有了深层意蕴和文化内涵。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下,朝觐是每个穆斯林一生中一个典型的"过渡礼仪",是引起穆斯林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变化的一个宗教礼仪活动。理解朝觐文化的深层内涵,我们认为朝觐可以视... 朝觐是穆斯林的五功之一,具有了深层意蕴和文化内涵。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下,朝觐是每个穆斯林一生中一个典型的"过渡礼仪",是引起穆斯林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变化的一个宗教礼仪活动。理解朝觐文化的深层内涵,我们认为朝觐可以视为穆斯林复命归真的一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觐 穆斯林 过渡礼仪
下载PDF
苗族民间礼仪制度的产生与形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再彪 龙兴武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4-86,共3页
从汉籍"礼仪"含义的演变和苗族历史文化、现存苗族民间礼仪事象等方面考察苗族民间礼仪制度的产生和形成。认为早期苗族民间礼仪形式是多样的,但礼仪形成为制度,最早的是祭祀礼仪制度。
关键词 苗族民间礼仪 制度 原生态
下载PDF
西藏地方甘丹颇章时期新年庆典世俗礼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岩 岳燕 赵海静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49-56,156,共9页
甘丹颇章时期的新年庆典活动中有一套较为完备的世俗礼服穿戴体系。这套服饰体系是在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确立,并逐渐体系化、制度化,其从样式、面料、纹饰以及使用场景等诸象征修辞的选择,都有着一整套的话语策略。它不仅显示出甘丹颇章... 甘丹颇章时期的新年庆典活动中有一套较为完备的世俗礼服穿戴体系。这套服饰体系是在五世达赖喇嘛时期确立,并逐渐体系化、制度化,其从样式、面料、纹饰以及使用场景等诸象征修辞的选择,都有着一整套的话语策略。它不仅显示出甘丹颇章政权建立初期通过追溯西藏历史和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一些关键性时间,来建立其统治权威性的目的,也体现出了甘丹颇章政权希冀通过确立一套稳定的服饰礼仪来暗合佛教观念的意图。这套服饰体系在其后的发展中,随着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治理的深入,不仅呈现出文化多元共融的特点,其自身也叠加进了财富和身份等级区分的文化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俗礼服 象征秩序 财富 身份
下载PDF
中国古代冠礼的德育价值探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自慧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2-45,共4页
冠礼是给步入成年的男子加冠的礼仪,是古代华夏族的成人礼。它通过完整而繁琐的成人仪式让受冠者获得各种成人的权力和义务。其目的是让受冠者接受道德礼仪规范的教育,学会自尊尊人、责己责人、克己修身、谦恭待人,在调适自我、承担责... 冠礼是给步入成年的男子加冠的礼仪,是古代华夏族的成人礼。它通过完整而繁琐的成人仪式让受冠者获得各种成人的权力和义务。其目的是让受冠者接受道德礼仪规范的教育,学会自尊尊人、责己责人、克己修身、谦恭待人,在调适自我、承担责任、和谐身心中成人成才。冠礼是古代体验式道德教育的典范,而体验式道德教育则是我们今天进行公民教育和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礼 《仪礼》 道德教育 体验式
下载PDF
从《孽海花》看晚清士人婚姻中的妻和妾——以礼俗文化为分析视野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栋亮 康丽滢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90-92,共3页
在中国传统礼俗文化视野中,晚清士人婚姻中的妻和妾是不同的。妻从"礼",即以"六礼"程序迎娶进门,并在实际生活中恪守礼的规范;妾从俗,迎娶不尊"六礼",地位低下,在婚姻生活中不完全遵守礼的规范。
关键词 礼俗文化 婚姻 妻与妾 《孽海花》
下载PDF
“一体”与“多元”——访著名民间文化学专家郝苏民先生 被引量:4
15
作者 蔡秀清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73-78,共6页
郝苏民先生长期从事民族学、民俗学、蒙古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在科学研究中强调民族间民间文化相互影响、各自变迁、互化,认为中华民族史就是各民族共同开发、保护和建设"一体中国"的过程。多元一体是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 郝苏民先生长期从事民族学、民俗学、蒙古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在科学研究中强调民族间民间文化相互影响、各自变迁、互化,认为中华民族史就是各民族共同开发、保护和建设"一体中国"的过程。多元一体是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文化现象。我国56个民族创造了自己的文明源点,并在历史的文化传承和传播中,既保持特色又彼此渗透而形成相互依存、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凝结成一个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苏民 学术思想 办刊理念
下载PDF
华北地区女性祈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苑利 《青海民族研究》 2003年第4期44-47,共4页
祈雨活动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是上至君臣下至百姓的一件大事。祈雨仪式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其全民性。女性是祈雨活动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本文就其特殊角色进行了民俗学解读。
关键词 华北 女性 祈雨 民俗
下载PDF
礼俗与统俗:中国古代礼对俗的文化诉求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玉霞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9-53,共5页
俗先于礼,礼源自俗,礼、俗同质,俗被整合、提高后,上升为礼制。礼的政治化导致了中国古代礼俗的特点是礼高于俗,以礼化俗,最后是以礼统俗,实现了大传统的礼对小传统的俗的规约和整合,从而在各方面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形成不同于西方... 俗先于礼,礼源自俗,礼、俗同质,俗被整合、提高后,上升为礼制。礼的政治化导致了中国古代礼俗的特点是礼高于俗,以礼化俗,最后是以礼统俗,实现了大传统的礼对小传统的俗的规约和整合,从而在各方面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形成不同于西方独特的礼俗社会。礼对俗的价值范导,有助于我们发掘传统礼文化中的精髓要义,使其在合乎国情、世情的基础上,引领、规约小传统的健康、有序发展,推进社会的和谐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传统 小传统 以礼统俗 文化整合
下载PDF
明清时期云南农村居民的饮食风俗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国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明清时期的云南农村居民,由于居住环境、生产发展水平、食物来源状况以及历史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饮食习俗。云南农村居民的饮食风俗体现在主食、副食、饮料等不同类别食物的构成状况、加工方法、食用方式以及"尝新"&... 明清时期的云南农村居民,由于居住环境、生产发展水平、食物来源状况以及历史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饮食习俗。云南农村居民的饮食风俗体现在主食、副食、饮料等不同类别食物的构成状况、加工方法、食用方式以及"尝新""食生"等独特的地方民族习俗等各方面。明清时期云南农村居民的饮食风俗,反映出传统农业社会中居民物质生活的基本面貌,同时,也积淀为现今云南地区独特的地方饮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农村 饮食
下载PDF
中国饮食文化的生成机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万建中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4-38,共5页
中国是一个烹饪王国 ,饮食文化极为发达。除了饮食烹调技艺高超外 ,优越的生成机制是中国饮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独特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以及儒家的意识形态等 ,构成了这一生成机制的主体成分。
关键词 饮食文化 自然环境 政治 人文环境 生成机制
下载PDF
“蜡祭”考溯 被引量:6
20
作者 荆亚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84-88,共5页
蜡祭是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礼仪,历时久远。由于传注参错,各代变易等因素,关于蜡祭,异说纷纭。本文以各代文献为据探究蜡祭的始末源流,力图使文化史上这一重要活动的本来风貌得以还原。
关键词 蜡祭 考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