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5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古镇
1
作者 赵逵(文/图) 朱秀莉(文/图)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I0003-I0004,共2页
1.古镇概况元通古镇,原名“圆通古镇”,位于成都市与都江堰市之间的崇州市,是重要的4A级景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汉,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其名称多次变更,从东晋至宋代,经历了水渠乡、永渠乡、兴渠乡、涌... 1.古镇概况元通古镇,原名“圆通古镇”,位于成都市与都江堰市之间的崇州市,是重要的4A级景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汉,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其名称多次变更,从东晋至宋代,经历了水渠乡、永渠乡、兴渠乡、涌泉乡等,反映了其与河流的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崇州市 都江堰市 古镇 涌泉乡 东汉
下载PDF
抗战时期迁渝高校的空间布局及形成机制研究
2
作者 王正 丁仲元 刘彤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244,共12页
抗日战争时期,大量高等院校内迁至重庆,延续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血脉,推动了重庆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文献阅读及历史文化地图转译等方法,梳理了抗战时期高校内迁重庆的时代背景、内迁经过及办学历程,确定中央大学等迁渝高校57所,通过新建... 抗日战争时期,大量高等院校内迁至重庆,延续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血脉,推动了重庆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文献阅读及历史文化地图转译等方法,梳理了抗战时期高校内迁重庆的时代背景、内迁经过及办学历程,确定中央大学等迁渝高校57所,通过新建、改建、合建的方式在重庆市沙坪坝、北碚、江津等地办学,形成沙磁文化区、北碚文化区两个内迁高校集中地,呈现出适应战时安全需要的“大分散、小集中、郊区化”空间布局特征,总结了包含安全疏散、交通条件、名人效应、功能协同、设施共享等空间布局形成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内迁 空间布局 形成机制 高等教育 校园规划
下载PDF
论陈奕禧《益州于役记》的版本与价值
3
作者 付振华 何丽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5-62,共8页
康熙二十一年(1682)秋,安邑县丞陈奕禧奉命运送饷银入川,作《益州于役记》记其行役。是书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与《虞州集》《皋兰载笔》合刻,即今本《虞州集》。后清人王锡祺以《虞州集》本《益州于役记》为底本,以删除和改写两种方式... 康熙二十一年(1682)秋,安邑县丞陈奕禧奉命运送饷银入川,作《益州于役记》记其行役。是书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与《虞州集》《皋兰载笔》合刻,即今本《虞州集》。后清人王锡祺以《虞州集》本《益州于役记》为底本,以删除和改写两种方式将其重新整理后纳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丛钞》本虽为世所熟知,但《虞州集》本更完整,学术价值更大。《益州于役记》以日系行,入蜀路线勾勒清晰,将陈奕禧入蜀路线与不同时期路线相比较可以看到清代蜀道的变迁。该书对沿途所见山水名胜、金石碑刻、物产等多有记载与考证,溯脉寻流,纠正前人谬误,为我们研究清人入蜀情况提供了参考,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奕禧 《益州于役记》 史料价值
下载PDF
大美海西州:多彩地质遗迹的世界
4
作者 张小永(文/图) 王秉璋(文/图) 《地球》 2024年第5期6-11,共6页
这里有万山之祖之称的昆仑山脉,这里有祖国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这里有享誉海外的盐湖群,这里有举世无双的雅丹地貌。这里就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一个集戈壁大漠、雪山奇峰、七彩盐湖等地质地貌景观为一体的高原圣地!
关键词 雅丹地貌 地质遗迹 地质地貌景观 海西州 柴达木盆地 盐湖
下载PDF
“运河之都”淮安的生态底色、区位特色与水工亮色
5
作者 李德楠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3期30-34,共5页
中国大运河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沟通中国东部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淮安正位于运河中段的古淮河之畔。中国大运河由隋唐运河、京杭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全长3000多公里,准安正位于隋唐运河与京杭运河的重... 中国大运河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沟通中国东部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淮安正位于运河中段的古淮河之畔。中国大运河由隋唐运河、京杭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全长3000多公里,准安正位于隋唐运河与京杭运河的重合衔接之处。历史上江、淮、河、济“四渎”中,黄、淮两河均流经淮安。不仅如此,明清时期的淮安还是河道总督、漕运总督驻扎地,是钞关税收、准盐转运、漕船修造的重要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运河 京杭运河 河道总督 漕运总督 交通大动脉 漕船 浙东运河 中国大运河
下载PDF
伏羲水的碎碎念
6
作者 吴芳 《地球》 2024年第2期58-63,共6页
大家好,我叫伏羲水,我的家在宁夏前庄伏羲崖上。你没听说过?那六盘山该知道吧,我就住在六盘山西侧。我的家很神奇,不仅风景秀美,还是一部地球演化的史书。至于我的来历,有何特别之处,今天就听我给你娓道来。
关键词 伏羲 地球演化 六盘山 史书
下载PDF
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内容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厚江 李玉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中国拥有大量的木结构古建筑。合理有效地检测评估木结构的存在状况,是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的重要需求。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是以无损检测和评估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以现场应用和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木材材性检测评估技术,检测内容主要... 中国拥有大量的木结构古建筑。合理有效地检测评估木结构的存在状况,是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的重要需求。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是以无损检测和评估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以现场应用和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木材材性检测评估技术,检测内容主要包括缺陷无损检测和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无损检测两个方面。木结构、木构件隐藏缺陷的检测以及评估是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首先介绍古建筑木结构的组成,总结其无损检测内容和目前常见无损检测方法;然后归纳总结古建筑木构件隐藏缺陷无损检测、古建筑木构件分等、腐朽对古建筑木材力学性能影响等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归纳说明古建筑木材力学性能无损检测和自然老化对古建筑木材性质影响的研究状况。以期对从事木结构文物保护技术应用和科研工作的相关人员,有所启发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木构件 无损检测 缺陷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牛马不同槽——嘉峪关魏晋墓两幅壁画的现实表达与文化意涵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文斌 黄婷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4,共12页
嘉峪关魏晋墓葬壁画描绘了“牛马不同槽”的现象。结合礼仪艺术与世俗绘卷中的同类图像,揭示了此类现象的现实原因,并指出其进入文化层面后的意涵。先秦哲学从牛马习性出发,抽象出了其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很多情境中牛马间的对立还可转化... 嘉峪关魏晋墓葬壁画描绘了“牛马不同槽”的现象。结合礼仪艺术与世俗绘卷中的同类图像,揭示了此类现象的现实原因,并指出其进入文化层面后的意涵。先秦哲学从牛马习性出发,抽象出了其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很多情境中牛马间的对立还可转化为对应,例如祭祀中的牛马,图像中的牛马合犋犁耕、牧马牧牛、牛车鞍马,宗教语境下的牛头马面等。“牛马不同槽”从民间俗语到文献与图像的表达,反映了古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马不同槽 嘉峪关墓葬壁画 牛车鞍马 牛头马面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旅融合政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兆峰 王思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3-94,共12页
农旅融合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渗透、融合重组,是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基于2000—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农旅融合政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内... 农旅融合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渗透、融合重组,是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基于2000—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农旅融合政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旅融合政策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政策外生性和替代指标检验等实证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农旅融合政策不仅能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还能通过产业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等方式,对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影响程度依次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农旅融合政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特征,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梯度化递减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旅融合 政策评估 旅游经济增长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立国 宁旺芬 +4 位作者 刘沛林 邓运员 胡最 郑文武 李伯华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数字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为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途径。针对历史文化村镇创新性保护和发展的新需求,本文将数字技术赋能于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开发,阐释了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的基本概念,构建历... 数字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为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途径。针对历史文化村镇创新性保护和发展的新需求,本文将数字技术赋能于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开发,阐释了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的基本概念,构建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的理论体系,全面总结了历史文化村镇的数字化方法和数字化内容在多领域的具体应用。具体而言:景观基因信息、景观基因图谱和地图符号等为历史文化村镇的数字化保护与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通过多样的数字技术可以对历史文化村镇信息进行全方位记录和永久性保存,并对采集和记录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展示与传播;在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应用上,其数字化内容能够为城乡规划和智慧管理提供有效指导,与多元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化拓展和延伸。总之,数字技术为历史文化村镇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无限的活力与动力,需要持续推进历史文化村镇的数字化转型,丰富中国乡村地理数字化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应用
下载PDF
清代蜀道文献的特点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强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5-113,共9页
清代蜀道文献主要由行旅文献、诗歌文献及碑刻文献构成。蜀道行旅文献之多超过前代总合,多糅合日记、诗歌于一体,其中不乏有重要史料的佳作,是清代行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蜀道诗歌文献浩繁庞杂,多见于清人别集稿本,作者群体庞大,其中... 清代蜀道文献主要由行旅文献、诗歌文献及碑刻文献构成。蜀道行旅文献之多超过前代总合,多糅合日记、诗歌于一体,其中不乏有重要史料的佳作,是清代行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蜀道诗歌文献浩繁庞杂,多见于清人别集稿本,作者群体庞大,其中既有名家巨擘,更多为非知名士人,具有写真纪实的风格特点,感叹自然奇险、忧患战乱与民生是其重要主题;碑刻文献主要是清代学者对蜀道沿线汉魏两宋碑石书法的史事考证、碑刻释文及转录。清代蜀道文献在反映蜀道交通历史变迁、蜀道地带生态环境及其社会风貌方面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与清代川陕诸多重大历史事件息息相关。大量的清代蜀道诗不仅承载了清代士大夫艰难的人生行迹,也是山地生命体验的典型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行旅文献 蜀道诗歌 蜀道碑石 文化价值
下载PDF
国庆主题工艺品设计
12
作者 王毅 《炎黄地理》 2024年第8期195-195,共1页
下载PDF
昆仑山北坡冰川湖变化及其溃决风险评估
13
作者 陈满 陈亚宁 +2 位作者 方功焕 李玉朋 孙慧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8-1639,共12页
探究昆仑山北坡冰川湖时空变化及冰川湖溃决洪水(Glacier lake outburst flood,GLOF)风险评估对区域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计算平台分析昆仑山北坡冰川湖近30 a的变化特征和GLOF风险评估... 探究昆仑山北坡冰川湖时空变化及冰川湖溃决洪水(Glacier lake outburst flood,GLOF)风险评估对区域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遥感计算平台分析昆仑山北坡冰川湖近30 a的变化特征和GLOF风险评估模型对当前的冰碛湖进行灾害与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1990—2023年昆仑山北坡冰川湖呈显著增长趋势,冰川湖的数量从1990年的248个增加到2023年的925个(增加了2.73倍),面积从1990年的14.99 km^(2)增加到2023年的54.83 km^(2)(增加了2.66倍),冰川湖在昆仑山北坡西部高海拔山区增加显著。(2)通过对2023年GLOF风险评估分析得出,灾害水平在叶尔羌河流域最高(约占47.2%),其次是和田河流域(约占15.7%)。风险水平较高是叶尔羌河流域(约占50.8%),叶尔羌河流域高风险冰川湖占整个昆仑山北坡高风险冰川湖的60.7%。(3)1990—2023年冰川湖的增长趋势与区域气候变化相关,山区降水增加和冰川积雪消融是冰川湖扩张的主要原因。开展冰川湖溃决洪水风险评估可为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下游地区防灾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湖 溃决洪水灾害 风险评估 昆仑山北坡
下载PDF
湖北省红安县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林琳 王俊樟 +2 位作者 曾娟 李英杰 刘元斌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基于《红安县地名志》《黄州府志》等文献及红安县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对湖北省红安县4380个地名进行分析,发现:红安县地名主要分布于县西南部丘陵岗地地区,地名北稀南密,与红安县南低北高的地势特征相反。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县... 基于《红安县地名志》《黄州府志》等文献及红安县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对湖北省红安县4380个地名进行分析,发现:红安县地名主要分布于县西南部丘陵岗地地区,地名北稀南密,与红安县南低北高的地势特征相反。自然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县西南与东南地区,“塆”“湾”“田”等主要地名用字反映红安丘陵岗地的山地环境特征与地方土地利用格局;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各乡镇行政驻地中心及其周边地区,战乱、起义、革命等动荡时期外来人口的迁入与和平时期的生产发展塑造了红安的地名文化景观。地方军事革命史凝缩于县、乡镇和村落地名中,地名承载着中国“第一将军县”的革命故事与革命精神,“七里坪镇”“列宁市”等地名潜藏的红色历史文化值得挖掘与保护,可以发挥地名在地方实践中对红安县红色血脉的延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文化景观 空间格局 红安县
下载PDF
中国农业区划发展的历史回溯与未来展望
15
作者 孙凯 丁晓蕾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1,共9页
农业区划作为指导农业因地制宜生产和因势利导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对于优化要素利用、提振乡村产业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区划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根基,按其思想演变、学术研究和实践历程可以划分为... 农业区划作为指导农业因地制宜生产和因势利导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对于优化要素利用、提振乡村产业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业区划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发展根基,按其思想演变、学术研究和实践历程可以划分为古代早期农业分区思想萌芽与涉农土地利用实践、近代农业区划科学发轫与起步探索和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工作实务及体系化建设三个发展阶段。针对目前农业生产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出现的新变化,未来中国农业区划需要与时俱进,围绕全球气候变暖、城乡地理空间格局变化、农业新生产要素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等内容,为国家宏观农业发展计划的实施提供前瞻性战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区划 发展历程 历史回溯 未来展望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冰前湖与冰川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车彦军 陈丽花 +4 位作者 吴佳康 谷来磊 武荣 张东启 丁明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9-533,共15页
基于已有研究,对青藏高原地区冰川与冰湖(主要为冰前湖)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进行梳理,以理解青藏高原冰川后退与冰湖扩张的过程和模式,加深对冰川与冰湖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的认识。青藏高原地区冰前湖主要分布于藏东南喜马拉雅山和念青... 基于已有研究,对青藏高原地区冰川与冰湖(主要为冰前湖)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进行梳理,以理解青藏高原冰川后退与冰湖扩张的过程和模式,加深对冰川与冰湖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的认识。青藏高原地区冰前湖主要分布于藏东南喜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有记录和查明冰湖溃决成因的事件中,冰川动态引起冰前湖溃决事件占到冰湖溃决总事件的55%,且多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等藏东南地区。冰川与冰前湖的相互作用模式表现为:冰川对冰前湖的作用和冰前湖对冰川的反作用。其中,冰川对冰湖的作用主要包括冰川退缩为冰湖发育提供了空间、冰川融水为冰湖形成和扩张提供了充足水源、冰川极端事件(冰面/内水系溃决、冰川前进/运动、冰崩等)引起冰湖溃决;冰前湖对冰川的反馈机制体现在冰前湖对冰川的热力融冰、冰前湖动力过程导致末端冰川崩解等物质亏损、冰前湖的演变对母冰川的气候效应。需要说明的是,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孤立的,是彼此依存、同时发生。未来冰川与冰前湖研究中,应致力于:(1)建立统一的冰川观测规范和冰湖-冰川数据集;(2)集成“气候-冰川-冰湖-灾害”为一体的综合观测体系,实现数据共享;(3)耦合冰川与冰湖模型,模拟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4)统一冰湖溃决灾害的评价体系和完善预警机制。此外,冰川与冰湖变化的理论相对成熟,但冰川与冰前湖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依然不够,亟需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前湖 冰川 冰湖扩张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河底村
17
作者 于东飞 米继陶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3-I0004,共2页
1.概况南河底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箕镇,古称河阳镇,也称河底镇,规模较大而分为南北两社,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南河底村地处太行古八陉之一的太行陉,四周群山环绕,南有大箕河从西向东流过。南河底村是茶马古道的... 1.概况南河底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大箕镇,古称河阳镇,也称河底镇,规模较大而分为南北两社,2019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南河底村地处太行古八陉之一的太行陉,四周群山环绕,南有大箕河从西向东流过。南河底村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是古代晋豫商道的重要驿站,也是政务沟通的休憩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晋城市 豫商 中国传统村落 茶马古道 泽州县 河底村
下载PDF
《三国志·张辽传》地名误字辨析
18
作者 姚乐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1,共1页
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地名误字的失校,多属前人已指谬正讹而点校者未能留心所致,如《梁习传》误“章长”为“漳长”(《三国志》卷一五,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69页)、《于禁传》误“广戚”为“广威”(卷一七,第522页)之类,清人皆已辨... 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地名误字的失校,多属前人已指谬正讹而点校者未能留心所致,如《梁习传》误“章长”为“漳长”(《三国志》卷一五,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469页)、《于禁传》误“广戚”为“广威”(卷一七,第522页)之类,清人皆已辨明(卢弼集解,钱剑夫整理:《三国志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366、1475页),点校本却未据以改订。前人已指出的谬误,今天原无继续讨论的必要,但前人考证不透彻,仍然贻惑后学之处也是有的,点校本未改相关误字,或是出于谨慎。今笔者不揣浅陋,特就所见一例略加辨析,以就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国志》 中华书局点校本 点校 《三国志集解》 误字 不揣浅陋 三国志
下载PDF
旅游发展背景下藏族社区居民生计适应的集体行动实践——以夏乌村为例
19
作者 孙九霞 王文慧 王钰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5,共11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集体行动的积极效能需要结合乡村发展的现实进行充分探讨.通过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更需基于有效的集体行动,形成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该文选择西藏夏乌村作为案例地,通过长期的人类学田野调查,...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集体行动的积极效能需要结合乡村发展的现实进行充分探讨.通过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更需基于有效的集体行动,形成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该文选择西藏夏乌村作为案例地,通过长期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对虫草“挖三休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轮流打工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社区旅游参与实践路径的研究发现,夏乌村集体行动实践具有强烈的自发性,组织上的村民小组网格化管理模式和均质化、公平的发展理念,使得村民个体平等决策和共同参与公共事务成为可能.该文结合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生计条件和社区文化,依托夏乌村集体行动的实践方式和集体行动的制度形成过程,呈现当前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解决集体主义困境的可能路径,重点讨论少数民族旅游社区在集体行动实践中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个体行动和集体行动在过程中产生策略性互动,并为旅游发展奠定充分的制度基础和组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生计适应 藏族社区 集体行动
下载PDF
山东方言中表示地貌特征和地名通名的几个字
20
作者 徐复岭 王永超 《现代语文》 2024年第2期4-9,共6页
在山东等地方言中,“埠”“垓”“湖”“泊”等字,除了其本义或常用义之外,还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地貌特征,并用于地名通名。在鲁东、鲁南方言中,“埠”字主要表示高岗或土丘,并用于当地的村镇名。在鲁西南、鲁西方言中,“垓”可以表示... 在山东等地方言中,“埠”“垓”“湖”“泊”等字,除了其本义或常用义之外,还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地貌特征,并用于地名通名。在鲁东、鲁南方言中,“埠”字主要表示高岗或土丘,并用于当地的村镇名。在鲁西南、鲁西方言中,“垓”可以表示村寨堤围或寨墙,并广泛用于村寨名。在鲁南和鲁东南地区,“湖”可以用来表示平原、田野或田地,亦用于地名。在胶东地区方言中,“泊”同样表示平原、田地的意思,也用于当地的村镇名。在这类常见字中,表示地貌特征、用于地名通名的意义及用法,是大中型语文辞书编写工作中的一个盲点,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方言 地名通名用字 “埠” “垓” “湖” “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