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4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内容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厚江 李玉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中国拥有大量的木结构古建筑。合理有效地检测评估木结构的存在状况,是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的重要需求。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是以无损检测和评估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以现场应用和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木材材性检测评估技术,检测内容主要... 中国拥有大量的木结构古建筑。合理有效地检测评估木结构的存在状况,是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的重要需求。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是以无损检测和评估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以现场应用和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木材材性检测评估技术,检测内容主要包括缺陷无损检测和木材物理力学性能无损检测两个方面。木结构、木构件隐藏缺陷的检测以及评估是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首先介绍古建筑木结构的组成,总结其无损检测内容和目前常见无损检测方法;然后归纳总结古建筑木构件隐藏缺陷无损检测、古建筑木构件分等、腐朽对古建筑木材力学性能影响等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归纳说明古建筑木材力学性能无损检测和自然老化对古建筑木材性质影响的研究状况。以期对从事木结构文物保护技术应用和科研工作的相关人员,有所启发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木构件 无损检测 缺陷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宋文化视域下开封文创的设计转译研究
2
作者 黄超 郭可意 《设计》 2024年第20期1-5,共5页
为了探索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新途径,促进开封市传统文化的传播,探究宋文化如何成为开封市独特的城市标签。通过文化转译这一理论,对开封宋文化中所蕴含的色彩、造型和内涵进行提炼与分析,提取出具有典型性的宋代建筑文化元... 为了探索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的新途径,促进开封市传统文化的传播,探究宋文化如何成为开封市独特的城市标签。通过文化转译这一理论,对开封宋文化中所蕴含的色彩、造型和内涵进行提炼与分析,提取出具有典型性的宋代建筑文化元素,利用“礼盒+文创”的方式完成创新性转译以及衍生文创的设计方案。以转译所解析出的结果为基准对宋代建筑文化进行礼盒包装和文创设计从而形成一系列典型的开封文创产品。以文化转译中的物质、行为、精神层3个层次为基础进行创新设计,可以获取优秀的开封宋文化创新设计方案。并为地域性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文化 开封 文化转译 传统文化 文创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野下皖北临涣古镇建筑文化研究
3
作者 田玮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皖北临涣古镇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是我国明清时期的重要集镇,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皖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古镇。以皖北临涣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探讨了皖北临涣古镇建筑风格、... 皖北临涣古镇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是我国明清时期的重要集镇,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皖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古镇。以皖北临涣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探讨了皖北临涣古镇建筑风格、建筑类型及建筑特色。通过对皖北临涣古镇建筑风格与建筑类型研究,为今后的临涣古镇保护与发展提供具体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古镇 古建筑 历史文化 徽派建筑
下载PDF
古建筑抗震与防振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4
作者 王龙 郑建国 +2 位作者 钱春宇 张凯 李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共17页
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为防止强地震和工业振源振动对古建筑结构造成危害,首先以木结构古建筑和砖石结构古建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关键节点、构件和整体结构震害特点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目前不同古... 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为防止强地震和工业振源振动对古建筑结构造成危害,首先以木结构古建筑和砖石结构古建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关键节点、构件和整体结构震害特点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目前不同古建筑常用的抗震性能提升技术;随后对国内外古建筑振动评价指标和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介绍了古建筑常用振动响应预测方法发展历程和精确预测技术,以多处工程实例为基础凝练了多道防线振动控制技术;最后在综合分析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在古建筑抗震与防振研究领域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相关建议,可以为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古建筑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震害损伤 抗震加固 振动标准 振动预测 振动控制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古建筑地震灾害风险评估
5
作者 巴婉茹 宫阿都 +2 位作者 张树宇 王海涵 付泽昕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评估地震灾害对古建筑的危害并提供抗震性能改进的方法,以四川省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框架,包括地震强度、地质条件和建筑物属性三个关键方面。采用熵值法赋予指标权重,并建立... 为评估地震灾害对古建筑的危害并提供抗震性能改进的方法,以四川省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框架,包括地震强度、地质条件和建筑物属性三个关键方面。采用熵值法赋予指标权重,并建立了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模型,计算了四川省域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的地震风险等级。此外,通过对2012年以来四川省的1000多次地震事件建立深度学习模型(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拟出未来100次地震的震级变化趋势。最后比较3种提升古建筑的抗震性能方法的优劣,包括结构加固、加强管理以及迁移地震易发区的古建筑等。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的古建筑地震风险等级表现出西部高风险向东部低风险递减的区域差异,多集中于较低、中等、较高3个等级。LSTM模型模拟出未来100次地震震级最大为4.21级,迁移大中型滑坡、地震频繁发生场址范围内的古建筑是降低古建筑地震风险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风险评估 地震灾害 优劣解距离法模型
下载PDF
新石器时期中国南北建筑演进研究
6
作者 韩建友 刘书芳 邹佳轩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通过剖析中国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城形制特征,揭示了该时期建筑群由向心性逐渐演变为轴线控制的院落式布局的发展脉络。研究发现单体建筑经历了从单一空间至多空间分隔的转变,由原始的穴居和巢居形态逐步演进为高台木构建筑... 通过剖析中国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城形制特征,揭示了该时期建筑群由向心性逐渐演变为轴线控制的院落式布局的发展脉络。研究发现单体建筑经历了从单一空间至多空间分隔的转变,由原始的穴居和巢居形态逐步演进为高台木构建筑。这一演进过程体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显著进步,尤其在原始社会晚期,这种进步更为明显。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等大型遗址已呈现出都邑与高台宫室的雏形,为中国几千年建筑文化的辉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该研究丰富了建筑史学的研究内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理念以及建筑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为现代建筑设计与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居 巢居 建筑遗址 新石器时期 高台
下载PDF
属性与变迁:拉萨八廓街区古今建筑遗产功能分析
7
作者 完么东智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4年第2期91-115,194,共26页
延续历史文化古城的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需要着力保护好古建筑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文明传承演变的见证者,也是构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基石,更是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力量源泉。拉萨作为西藏历史上的文化... 延续历史文化古城的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需要着力保护好古建筑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文明传承演变的见证者,也是构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基石,更是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力量源泉。拉萨作为西藏历史上的文化摇篮和政治中心,历经政权更迭,尤其经过五世达赖喇嘛扩建大小昭寺为中心的圣殿建筑群和主要行政服务单元,使得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时,各家族势力和贵族官员在大昭寺周边建造私有庄园和大型住宅,逐渐形成了八廓古城诸多建筑文化遗产。坐落于八廓古城的建筑遗产在不同历史阶段,因经济结构、社会组织、空间场所及地域文脉等原因,其功能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改革开放以来,八廓古城诸多建筑遗产除了传统的文化功能和商业功能,渐渐拓宽并优化了其建筑的居住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及现代化旅游功能。以重点遗产单元和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而形成的第三产业带动了古城的整体经济效益,使八廓古城出现了各种现代化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商业设施、新兴旅游文化产业设施等建筑群体,从而呈现出建筑遗产功能的多样性特征。随着文物保护与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落实,八廓古城建筑遗产得到了及时修和改造,使之成为了集地域文化设施、景观与人文为一体的特色建筑功能设施。文章以八廓古城遗产功能属性及其变迁为突破口,从时空角度分析了遗产单元功能的属性特点,并在八廓古城遗产单元的修复保护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廓古城 遗产单元 功能属性 功能变迁
下载PDF
基于AIGC和VR的兰州古镇传统建筑与风俗复原技术研究
8
作者 梁永文 《陶瓷》 CAS 2024年第6期79-82,共4页
笔者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与虚拟现实(VR)技术,应用于兰州古镇传统建筑和风俗的数字复原。通过AIGC的数据处理能力结合VR的沉浸式展现,探索了一种新方法以重现和保护兰州古镇的文化遗产。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AIGC和VR如何在文化... 笔者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与虚拟现实(VR)技术,应用于兰州古镇传统建筑和风俗的数字复原。通过AIGC的数据处理能力结合VR的沉浸式展现,探索了一种新方法以重现和保护兰州古镇的文化遗产。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AIGC和VR如何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和旅游推广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这种技术结合不仅为文化遗产的学习和体验提供了新路径,还对保护和传承兰州古镇的文化遗产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VR 文化遗产复原 历史建筑保护 风俗传承
下载PDF
扬州四望亭献疑
9
作者 罗加岭 李可心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四望亭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望亭历经从军事设施至县学建筑,再到军事设施,最后是过街亭的曲折过程。四望亭留给人们许多疑问:现如今的四望亭究竟建于何时,清初的两座魁星楼何时变为一座,魁星楼何时重拾旧... 四望亭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望亭历经从军事设施至县学建筑,再到军事设施,最后是过街亭的曲折过程。四望亭留给人们许多疑问:现如今的四望亭究竟建于何时,清初的两座魁星楼何时变为一座,魁星楼何时重拾旧名四望亭,这些疑问至今仍有许多未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望亭 县学 文奎楼 魁星楼 太平军
下载PDF
The Old City of Langzhong
10
作者 MENG JIAXIN 《China Today》 2024年第3期74-78,共5页
This well-preserved historic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can trace its origins back to a bygone age,boasting a diverse culture and impressive legacies spanning multiple fields.THE old city of Langzhong is located in Nanc... This well-preserved historic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can trace its origins back to a bygone age,boasting a diverse culture and impressive legacies spanning multiple fields.THE old city of Langzhong is located in Nanchong City of southwest China’s Sichuan Province.It is considered to be among the best known ancient cities in China and its history can be traced back 2,300 years.Langzhong used to be the capital of the ancient Shu State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475-221 BC),later becoming the seat of local governments through different dynasties and the provincial capital for 20 years during the late Ming(1368-1644)and early Qing(1644-1911)dynas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vince. BECOMING SOUTHWEST
下载PDF
基于现代技术的古建筑修缮项目全过程管理模式探讨——以龙胜红军楼为例
11
作者 吴淑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0124-0127,共4页
古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我国,留存的各朝代古建筑形式多样、造型优美、结构复杂,且大部分由木结构构建。受自然破坏、气候环境、人为因素等影响,大部分古建筑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如何加强古建筑修缮管... 古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我国,留存的各朝代古建筑形式多样、造型优美、结构复杂,且大部分由木结构构建。受自然破坏、气候环境、人为因素等影响,大部分古建筑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如何加强古建筑修缮管理是目前面临且亟需解决的问题,故本文探究基于现代技术的古建筑修缮项目全过程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从而实现对古建筑的整体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技术 古建筑 修缮项目 全过程管理模式
下载PDF
从万印楼的修缮及活化利用谈文物建筑保护
12
作者 巩庆华 《潍坊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3-28,共6页
万印楼建筑群是清代金石大家陈介祺收藏、研究文物的场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近年来对万印楼建筑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修复了受损的屋面、墙体墙面、油饰彩绘等。修缮后的万印楼传承与弘扬并进、发展与创... 万印楼建筑群是清代金石大家陈介祺收藏、研究文物的场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近年来对万印楼建筑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修复了受损的屋面、墙体墙面、油饰彩绘等。修缮后的万印楼传承与弘扬并进、发展与创新融合、征集与捐赠并行,以亲民、生活、时尚引领文物活化利用新方向,“万印楼活化利用”项目在2023年成为全省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优秀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古迹 修缮 万印楼
下载PDF
徽州古建筑符号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2-97,共6页
为更好地发掘徽州文化的应用价值,推动徽州古建筑元素的设计传承,从皮尔斯符号学的角度对徽州古建筑进行聚类分析,揭示其符号属性为复合型符号,类别特征以指示和象征符号为主.在此基础上,研究徽州古建筑元素的符号提取,通过图像去色、... 为更好地发掘徽州文化的应用价值,推动徽州古建筑元素的设计传承,从皮尔斯符号学的角度对徽州古建筑进行聚类分析,揭示其符号属性为复合型符号,类别特征以指示和象征符号为主.在此基础上,研究徽州古建筑元素的符号提取,通过图像去色、特征矢量化和符号提取的方法将古建筑元素简化为图形符号,进而分析符号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同时从另一个层面也说明徽州古建筑是一份丰厚的、独特的建筑符号遗产,能够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更多的设计创意和思维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古建筑 符号学 标志设计 应用
下载PDF
北方聚落钢筋混凝土仿古牌楼设计与安全分析
14
作者 田莉梅 朱海珍 +1 位作者 张官盟 张景华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5-69,共5页
以传统的钢筋混凝土仿古牌楼(四柱三间)为例,在水平地震力和风荷载共同作用下,通过有限元软件对钢筋混凝土仿古牌楼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找出薄弱点并提出安全措施,为仿古牌楼的设计与施工建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仿古牌楼 安全评价
下载PDF
论岭南骑楼的社会美育价值
15
作者 刘芳 《梧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岭南骑楼建筑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展现了中西文化融合之美,其设计不仅独具美感,更体现了大众性、务实性、开放性与创造性、兼容性的特征。骑楼不仅是建筑形式,更是岭南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潜在的社会美育价值。其美育价值包括... 岭南骑楼建筑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展现了中西文化融合之美,其设计不仅独具美感,更体现了大众性、务实性、开放性与创造性、兼容性的特征。骑楼不仅是建筑形式,更是岭南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潜在的社会美育价值。其美育价值包括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审美品味和激发文化认同。通过举办骑楼文化审美主题活动、引导文化产品审美消费趋势,以及创设虚实结合的审美情境,可更好地发挥岭南骑楼的美育价值,推动岭南城市文化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骑楼 美学特征 社会美育价值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基于敲击声MFSC特征CNN模型的古建筑木材物理力学性能评估 被引量:1
16
作者 柯栋方 辛振波 +1 位作者 张厚江 彭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60,共12页
【目的】我国有大量的木结构古建筑,在现场对古建筑木构件正常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给予方便的检测评估,是古建筑木结构日常保护、修缮和安全评估的刚性需求。本研究对敲击声信号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处理,力图将便捷的敲击方式应用于古建筑... 【目的】我国有大量的木结构古建筑,在现场对古建筑木构件正常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给予方便的检测评估,是古建筑木结构日常保护、修缮和安全评估的刚性需求。本研究对敲击声信号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处理,力图将便捷的敲击方式应用于古建筑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无损检测。【方法】以北京某皇家古建筑拆修下来的4段落叶松旧木构件为原材料,加工无疵试件,首先探究木试件尺寸、密度对敲击声信号的影响,试验测定木试件的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参数;然后对试验采集的敲击声信号进行梅尔频率谱系数(MFSC)特征提取,以敲击声MFSC特征为输入、试件物理力学性能为输出,构建古建筑木材物理力学性能卷积神经网络(CNN)评估模型。【结果】试件尺寸对敲击声信号没有影响,密度较高试件的敲击声信号的主峰频率较高;失活层对模型性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失活层失活率为0.2时的拟合效果最佳;所建立的模型对古建筑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评估效果良好,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评估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873、0.819、0.746、0.86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敲击声MFSC特征CNN模型,对古建筑木材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测评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构件 物理力学性能 敲击声 梅尔频率谱系数(MFSC) 卷积神经网络(CNN)
下载PDF
基于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的古建筑残损木构件可靠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荧 戴璐 漆楚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目的】建立随时间变化的古建筑残损木构件多因子强度退化模型,验证基于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对残损木构件进行可靠度分析的适用性,提高古建筑残损木构件可靠度分析的计算精度和效率,为古建筑保护中构件力学性能的量化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建立随时间变化的古建筑残损木构件多因子强度退化模型,验证基于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对残损木构件进行可靠度分析的适用性,提高古建筑残损木构件可靠度分析的计算精度和效率,为古建筑保护中构件力学性能的量化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考虑长期荷载、腐朽、虫蛀和干缩开裂对木材损伤的影响,借助已有模型和理论,建立木构件多因子损伤时变模型并推导出强度退化模型。以某古建筑木结构的典型柱为例,根据强度退化模型确定影响参数,对残损影响参数进行灵敏度计算及排序,通过设定阈值确定影响构件残损的关键参数,将非关键参数常数化以实现参数的初步降维。通过拉丁超立方法在关键参数的参数域内选点得到1000组代表点,基于强度退化模型计算残余强度变化率,根据概率密度守恒构建概率密度演化方程,利用差分法求解得到残余强度比与随机参数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在随机参数域内积分求得残余强度比随时间变化的概率密度函数,最后将概率密度函数在安全域内积分得到构件可靠度;同时基于蒙特卡罗法随机抽样产生10000组参数数据对残损木柱进行可靠度分析,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计算出木柱服役时间为1~1000 a时的失效概率。【结果】随服役时间增加,木柱损伤变量逐渐增大,服役时间为1000 a时1000组不同参数值的构件几乎都达到失效界限;概率密度演化曲面中概率最高的残余强度比逐渐减小;构件失效概率随时间增大,即可靠度降低;服役时间为100、300、500、700、900 a的5个节点,蒙特卡罗法和概率密度演化方法计算所得的木柱失效概率差值分别为9.48%、3.92%、6.10%、8.40%、4.40%,在蒙特卡罗法参数取样量更多、计算用时更长的前提下,两者计算所得失效概率差值不超过10%。【结论】建立的多因子强度退化模型可用于木柱残余强度的评估和预测,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修正。基于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对残损木构件进行可靠度分析是可行的,与蒙特卡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损木构件 强度退化模型 概率密度演化方法 可靠度评估
下载PDF
基于“城市人”视域下的湘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路径研究——以永州河三岩村为例
18
作者 黄浦恩 朱超 欧阳国辉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5-59,共5页
基于“城市人”视域研究湘南传统村落与人共存发展的原则能够用以促进对湘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极具典型“城市人”理论的人居空间属性。文章基于“城市人”的理论视角,借助以湘南传统村落永州... 基于“城市人”视域研究湘南传统村落与人共存发展的原则能够用以促进对湘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极具典型“城市人”理论的人居空间属性。文章基于“城市人”的理论视角,借助以湘南传统村落永州河三岩村为典型案例,借助于文献调查、实地调研与访谈等方法,总结了湘南传统村落的空间特性。从村落的保护与现代性传承与发展的角度,重塑“城市人”适配的典型人居、场所精神的还原与功能空间的激活,强化“城市人”与村落文化因子模式的确立,以实现“城市人”视域下的自存、共存需求的最优平衡,并从物质、文化、社会三个空间维度探究“城市人”视角下湘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路径,为湘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视域 传统村落 发展路径 河三岩村
下载PDF
苏州古城空间的神圣性叙事
19
作者 杨雅茜 江牧 《城市史研究》 2023年第1期142-158,共17页
考古研究认为今苏州古城建立于汉,佛道信仰与吴文化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参与了苏州古城的神圣性叙事。汉至魏晋时期,沿袭阖闾城“法天象地”的建城逻辑,以城市的神圣性维护安全性。唐宋时期,苏州城在统治秩序中叙述神圣,借佛道信仰维... 考古研究认为今苏州古城建立于汉,佛道信仰与吴文化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参与了苏州古城的神圣性叙事。汉至魏晋时期,沿袭阖闾城“法天象地”的建城逻辑,以城市的神圣性维护安全性。唐宋时期,苏州城在统治秩序中叙述神圣,借佛道信仰维护城市秩序。明清时期权力阶层借宗教仪式重塑了城市的神圣结构。苏州城经历了以天、序、仪建构神圣性的方式,但均将“中心”视为城市神圣的核心表征。在苏州城的发展进程中,权力阶层与一般阶层的佛道信仰认同产生差异,致使城市神圣性的建构主体与神圣性内容逐渐转化。在宗教、政治与世俗信仰的认同与博弈中,苏州古城的神圣性叙事不断推演,以中华神圣整合了地理与人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佛道信仰 空间叙事
下载PDF
四川阆中古城空间形态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涛 李秀 邓奕 《规划师》 2005年第5期116-118,共3页
四川古城阆中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的选址考虑了“设险防卫”的需要,并以儒家“择中观”为指导;古城的规划思想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街巷呈棋盘式方格网布局;功能与职能分区合理,行政机关被置于城内显要位置,祭祀设施、宗教设... 四川古城阆中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的选址考虑了“设险防卫”的需要,并以儒家“择中观”为指导;古城的规划思想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街巷呈棋盘式方格网布局;功能与职能分区合理,行政机关被置于城内显要位置,祭祀设施、宗教设施等则被置于城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形态分析 古城 四川 历史文化名城 风水学说 规划思想 行政机关 方格网 设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