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表面碳涂层的水热制备工艺研究
1
作者 李圣银 刘琪 +3 位作者 桂凯旋 罗祥洁 徐露艳 赵晓玉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本文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水热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碳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仪等对碳涂层进行分析,研究了葡萄糖溶液浓度和pH值对碳纤维表面碳涂层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本文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水热反应法在碳纤维表面制备碳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仪等对碳涂层进行分析,研究了葡萄糖溶液浓度和pH值对碳纤维表面碳涂层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碳涂层的厚度随着葡萄糖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降低葡萄糖溶液的pH值可以改善碳涂层的微观结构。当葡萄糖溶液的pH<2时,可以在碳纤维表面制备出光滑、均匀且致密的碳涂层,而且碳涂层的厚度可以通过葡萄糖溶液的浓度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碳涂层 水热转化法 PH值 涂层厚度 碳纤维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复合铜箔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2
作者 敦雪洋 谢佳俊 王明涌 《矿冶》 CAS 2024年第5期705-713,共9页
集流体作为锂离子电池汇集电流和支撑活性物质的重要结构,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开发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于传统铜箔,复合铜箔是一种新型的轻质负极集流体,其独特的“Cu-聚合物-Cu”三明治结构可以显著降低集流体重量,增加电池的... 集流体作为锂离子电池汇集电流和支撑活性物质的重要结构,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开发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于传统铜箔,复合铜箔是一种新型的轻质负极集流体,其独特的“Cu-聚合物-Cu”三明治结构可以显著降低集流体重量,增加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同时,绝缘且柔韧的聚合物中间层可以阻断电子的横向传输,缓解充电过程负极嵌锂引起的膨胀应力,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介绍了复合铜箔中间层类型,评述了复合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的优势,总结了磁控溅射、真空蒸镀、化学镀、水电镀等典型复合铜箔制备方法,展望了复合集流体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和有待加强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复合铜箔 集流体 质量能量密度 镀铜
下载PDF
正渗透膜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52
3
作者 李刚 李雪梅 +2 位作者 王铎 何涛 高从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88-1398,共11页
正渗透技术为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低能耗、高效率的解决方法,同时正渗透技术还是一种绿色能源技术,可以将自然界中常见的渗透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近年来,正渗透技术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探索和研究工作正不断发展。本文就正渗透... 正渗透技术为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低能耗、高效率的解决方法,同时正渗透技术还是一种绿色能源技术,可以将自然界中常见的渗透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近年来,正渗透技术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探索和研究工作正不断发展。本文就正渗透技术中的膜材料最新进展和正渗透技术在海水淡化、绿色能源、污水回用、航空航天、食品浓缩等行业的应用进行了详实的综述,并展望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反渗透 海水淡化 绿色能源 污水回用
下载PDF
拜耳法高温溶出条件下黄铁矿的反应行为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小斌 李重洋 +3 位作者 齐天贵 周秋生 刘桂华 彭志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9-835,共7页
在对黄铁矿与铝酸钠溶液反应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接触角、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SEM-EDS等分析手段研究溶出温度和铝酸钠溶液组成对黄铁矿反应行为的影响,并探讨黄铁矿的分解过程。结果表明,黄铁矿的反应速度随溶液温度及游离碱浓... 在对黄铁矿与铝酸钠溶液反应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接触角、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SEM-EDS等分析手段研究溶出温度和铝酸钠溶液组成对黄铁矿反应行为的影响,并探讨黄铁矿的分解过程。结果表明,黄铁矿的反应速度随溶液温度及游离碱浓度的升高而加快,最终产物主要为Fe2O3、S2-和SO42-;拜耳法溶出条件下,反应1 h黄铁矿中硫溶出率高达90%;反应初始阶段黄铁矿表面的Fe2+优先与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铁羟基化合物从表面脱落,导致富硫层的形成,随着反应的进行,硫最终以S2-和SO42-形式进入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铝酸钠 拜耳法 反应行为 机理 溶出
下载PDF
SiCp/Al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研究现状 被引量:30
5
作者 王文明 潘复生 +2 位作者 孙旭炜 曾苏民 Lu Yun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界面反应研究是碳化硅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研发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各国研究者分别从界面反应规律、影响因素、控制途径等方面展开研究。界面反应规律方面研究了Al合金液与SiC颗粒可能存在的界面化学反应、界面反应过程和界面反应模... 界面反应研究是碳化硅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研发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各国研究者分别从界面反应规律、影响因素、控制途径等方面展开研究。界面反应规律方面研究了Al合金液与SiC颗粒可能存在的界面化学反应、界面反应过程和界面反应模型、界面上的相等;界面反应影响因素方面研究了界面反应与制备工艺过程、参数的关系;界面反应有效控制途径方面研究了、基体合金化、SiC颗粒表面处理、工艺选择与工艺参数控制等。今后的界面反应研究方向为:界面精细结构的研究;界面反应的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界面反应 界面结构 化学热力学 SICP/AL复合材料
下载PDF
EXAFS研究Zn在δ-MnO_2上的吸附-解吸机理 被引量:14
6
作者 潘纲 李贤良 +3 位作者 秦延文 胡天斗 吴自玉 谢亚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59,共6页
用延展X ray吸收精细结构光谱 (EXAFS)研究了重金属Zn(Ⅱ )在δ MnO2 上吸附产物的微观结构及其吸附机制 .在pH 5 5 0 ,0 1mol/LNaNO3介质中 ,吸附在δ MnO2 表面上Zn(Ⅱ )以六配位的水合离子八面体形式存在 .水合锌离子八面体从δ Mn... 用延展X ray吸收精细结构光谱 (EXAFS)研究了重金属Zn(Ⅱ )在δ MnO2 上吸附产物的微观结构及其吸附机制 .在pH 5 5 0 ,0 1mol/LNaNO3介质中 ,吸附在δ MnO2 表面上Zn(Ⅱ )以六配位的水合离子八面体形式存在 .水合锌离子八面体从δ MnO2 层状结构的空位上下方 ,与δ MnO2 的结构单元MnO6 八面体通过共用O原子结合 ,形成角 角结合的弱吸附 ,Zn O平均原子间距为 ( 2 0 71± 0 0 0 7) (n =3 ) ,Zn Mn平均原子间距为 ( 3 5 2 8± 0 0 0 6) (n =3 )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随着吸附量增加 ,以角 角结合的弱吸附形式基本上没有变化 .宏观的吸附 解吸实验结果显示Zn(Ⅱ )在δ MnO2 上的吸附可逆性很高 ,解吸等温线和吸附等温线几乎重合在一起 .EXAFS结果从分子水平表明 ,Zn(Ⅱ )在δ MnO2 上的高吸附可逆性是由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AFS ZN Δ-MNO2 吸附机制 吸附可逆性
下载PDF
注CO_2油气藏流体体系油/水和油/气界面张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孙长宇 王文强 +1 位作者 陈光进 马昌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9-112,共4页
采用高压界面张力装置测定了某油田在油藏温度下,原油中不同CO2注入量时油藏流体/地层水的界面张力,并考察了压力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原油中CO2注入量的增加,油藏流体/地层水界面张力不断减小。相同CO2注入量时,随着压力升高,油藏流体... 采用高压界面张力装置测定了某油田在油藏温度下,原油中不同CO2注入量时油藏流体/地层水的界面张力,并考察了压力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原油中CO2注入量的增加,油藏流体/地层水界面张力不断减小。相同CO2注入量时,随着压力升高,油藏流体/地层水界面张力增大;当CO2摩尔分数达到0.650时,测得的油藏流体/地层水界面张力随压力的升高已变化很小,同时,从测得的PVT关系中也已很难分辨出泡点压力,体系接近一次接触混相的状态。当CO2摩尔分数为0.578时,油藏流体/CO2界面张力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研究表明,对某油井采用注CO2降低油藏流体/地层水、油藏流体/CO2间的界面张力的方法是可行的,注CO2方法在降低界面张力的同时,还增加了地层压力,对提高油井的采收率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油藏流体 注CO2驱 地层水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赤泥主要物相的表面性质对其沉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小斌 赵东峰 +3 位作者 章宣 刘桂华 彭志宏 周秋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1-286,共6页
测定甘油、苯及二碘甲烷与氧化铝生产中赤泥主要物相之间的接触角,采用Owens二液法估算各物相的表面自由能,分析了赤泥主要物相的表面性质与其沉降性能之间的关系,并讨论针铁矿在高压处理后沉降性能变差的原因。结果表明:甘油-苯和甘油... 测定甘油、苯及二碘甲烷与氧化铝生产中赤泥主要物相之间的接触角,采用Owens二液法估算各物相的表面自由能,分析了赤泥主要物相的表面性质与其沉降性能之间的关系,并讨论针铁矿在高压处理后沉降性能变差的原因。结果表明:甘油-苯和甘油-二碘甲烷测定数据估算的溶剂化趋势按水化石榴石、硅酸二钙、水合铝硅酸钠、钛酸钙、针铁矿、赤铁矿、石灰石的顺序递减,而其沉降性能与之相反,即溶剂化趋势越小,沉降性能越好。赤泥主要物相中,针铁矿高压处理后转变为赤铁矿,固相粒径变小,溶剂化趋势增加,从而导致其沉降性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表面自由能 Owens二液法 沉降性能 针铁矿
下载PDF
颜料体积浓度对水在醇酸涂层中传输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斌 李瑛 +1 位作者 林海潮 曹楚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1-244,共4页
The diffusing behavior of water through alkyd coatings with different pigment volume concentration (PVC) has been studied by EIS and SEM techniques. The corresponding diffusion coefficients were also calculated. The e... The diffusing behavior of water through alkyd coatings with different pigment volume concentration (PVC) has been studied by EIS and SEM techniques. The corresponding diffusion coefficients were also calcul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in 0.5 mol· L- 1 NaCl solution, the diffusion process of water through alkyd coatings with different PVC followed the ideal-Fick′ s law in the initial period.Within the PVC value concerned,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initially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VC parameter, reaching a minimum value at 60% , which is the CPVC of micaceous iron oxide,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the PVC increase. When the PVC was less than CPVC, the barrier property produced by the pigment was the main factor that affected the water diffusion behavior. However,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lkyd coating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when the PVC was greater than CP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阻抗谱 颜料体积浓度 醇酸涂层 传输行为 扩散系数 金属 腐蚀 防腐
下载PDF
超亲水TiO_2和TiO_2-SiO_2表面的动态润湿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冯文辉 管自生 +3 位作者 蒋峰芝 张金彪 宋延林 江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45-747,共3页
The dynamic wetting of water spreading on TiO 2 and TiO 2 SiO 2 films prepared by sol gel method and subsequently treated by air plasma and UV irradiation was investigated. Water completely spread on TiO 2 surface wit... The dynamic wetting of water spreading on TiO 2 and TiO 2 SiO 2 films prepared by sol gel method and subsequently treated by air plasma and UV irradiation was investigated. Water completely spread on TiO 2 surface within 3 s and its dynamic contact angles can be expressed by a power law θ d= k(t+a) -n with the n value 0.98. Less than 50%(molar fraction) SiO 2 addition can accelerate the dynamic water spreading rate on the TiO 2 SiO 2 films and the optimum molar fraction of SiO 2 amount corresponding to as annealed, air plasma, and UV irradiation treatment process is 15%, 10% and 20%,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SIO2 动态润湿性 超亲水表面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下载PDF
双疏表面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汪怀远 孟旸 +1 位作者 赵景岩 朱艳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0-96,共7页
表面润湿性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作为润湿的一种特殊状态,近年来双疏表面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的新热点。双疏表面在疏水、疏油、防污染、自清洁、低摩擦性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归纳了双疏表面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双疏... 表面润湿性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作为润湿的一种特殊状态,近年来双疏表面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的新热点。双疏表面在疏水、疏油、防污染、自清洁、低摩擦性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归纳了双疏表面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双疏表面的研究新进展,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疏表面 制备方法 性能 疏水 疏油 接触角
下载PDF
活性炭纤维表面含氧基团及其对NO的还原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郭世永 陈家骅 +2 位作者 张守臣 刘长厚 赵修仁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3-416,共4页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装置 ( TPR)和程序升温脱附 ( TPD)、热重 ( TG)等试验方法 ,证明了未改性、硝酸基、铜基的活性炭纤维 ( ACF)上均存在含氧基团 .在微型反应器中对这些 ACF与NO的反应产物进行了定量测定 ,发现 NO脱除率与 ACF含氧量和...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装置 ( TPR)和程序升温脱附 ( TPD)、热重 ( TG)等试验方法 ,证明了未改性、硝酸基、铜基的活性炭纤维 ( ACF)上均存在含氧基团 .在微型反应器中对这些 ACF与NO的反应产物进行了定量测定 ,发现 NO脱除率与 ACF含氧量和表面含氧基团的存在及分布有关 .还考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纤维 一氧化氮 还原 表面含氧基团
下载PDF
超细钴掺杂二氧化钛的制备、表征及气相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前程 张凤宝 +1 位作者 张国亮 张晓萍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0-243,共4页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硝酸钴为掺杂剂,制备了粒径10nm~30nm的钴掺杂超细二氧化钛并进行了XRD、TEM和FT IR表征及气相光催化性能的评价。钴掺杂造成了锐钛矿向金红石相的转变温度明显降低,掺杂量从0增加到4%时,相变温度下降了90℃左右。... 以四氯化钛为原料、硝酸钴为掺杂剂,制备了粒径10nm~30nm的钴掺杂超细二氧化钛并进行了XRD、TEM和FT IR表征及气相光催化性能的评价。钴掺杂造成了锐钛矿向金红石相的转变温度明显降低,掺杂量从0增加到4%时,相变温度下降了90℃左右。制备过程中的pH值对相变也有影响,pH值很小时相变在较低的温度下就能发生。当pH<3,500℃焙烧的样品中就基本是金红石型TiO2;红外光谱分析证明掺杂样品比纯样品有更强的吸水性;以苯作为反应物在一个固定床光反应器中考察了钴掺杂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钴掺杂对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有影响。反应初期掺杂样品与纯二氧化钛样品相比活性相差不大,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活性差别逐渐增大。在实验条件下160min后纯样品基本失活,掺杂样品的活性仍大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掺杂 光催化剂 气相光催化
下载PDF
适用于室内空气净化的规整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前程 汪万强 +2 位作者 简丽 刘聚明 魏永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48-851,共4页
用酚醛树脂作前驱物,通过炭化方法在预先成形的金属网上直接制备了炭化物载体,并在其上负载TiO2,经烧结后成为规整型光催化剂。利用XRD、SEM技术对载体和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对气相中苯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同时还考察... 用酚醛树脂作前驱物,通过炭化方法在预先成形的金属网上直接制备了炭化物载体,并在其上负载TiO2,经烧结后成为规整型光催化剂。利用XRD、SEM技术对载体和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对气相中苯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同时还考察了载体制备过程中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对负载型规整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物载体是一种无定型炭,有发达的复合孔隙结构。负载后的规整光催化剂有明显的光催化效果,气相中苯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00mg/m^3时,在规整光催化剂存在下,紫外光照100min后苯质量浓度下降到约20mg/m^3。此外,确定了载体适宜的炭化温度为550~600℃、炭化时间为2h。规整催化剂避免了粉体催化剂在处理气相系统中产生的粉尘污染,可望用于室内空气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规整光催化剂 炭化物 载体 负载 功能材料
下载PDF
铀铌合金在O_2气氛中氧化初期的XPS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伏晓国 刘柯钊 +2 位作者 汪小琳 柏朝茂 赵正平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48-852,共5页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分析研究了 2 98K时铀铌合金的清洁表面在O2 气氛中的原位氧化过程。通过分析反应各阶段U4f ,Nb3d和O1s谱峰的变化 ,揭示了O2 在铀铌合金表面吸附解离后 ,优先与表面Nb原子和U原子结合生成NbO、UO2 -x和UO2 ,...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分析研究了 2 98K时铀铌合金的清洁表面在O2 气氛中的原位氧化过程。通过分析反应各阶段U4f ,Nb3d和O1s谱峰的变化 ,揭示了O2 在铀铌合金表面吸附解离后 ,优先与表面Nb原子和U原子结合生成NbO、UO2 -x和UO2 ,然后NbO进一步氧化为NbO2 和Nb2 O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光电子能谱 铀铌合金 氧气 氧化初期 表面化学反应 原位氧化
下载PDF
HA/PLA复合材料界面相互作用及其力学性能的MD模拟 被引量:11
16
作者 魏庆华 汪焰恩 +1 位作者 杨明明 魏生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089-3093,3098,共6页
基于HA/PLA复合材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HA与PLA两者的优势互补,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替换材料。运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从分子理论的角度研究了羟基磷灰石(HA)的3个晶面(001)、(100)、(110)分别与聚乳酸(PLA)相互作用后混合体系的结... 基于HA/PLA复合材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HA与PLA两者的优势互补,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替换材料。运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从分子理论的角度研究了羟基磷灰石(HA)的3个晶面(001)、(100)、(110)分别与聚乳酸(PLA)相互作用后混合体系的结合能,并对(110)晶面径向分布函数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3晶面所对应结合能大小为HA(110)>HA(100)>HA(001);其相互作用主要源自PLA中的O原子分别与HA中的H原子形成的氢键以及Oa1—Ca之间形成了离子键;PLA组分能够对HA的力学性能起到明显的加强作用,且HA/PLA混合体系在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较单组分HA更为接近,从而克服了因材料各向异性而导致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聚乳酸 分子动力学 结合能 径向分布函数 力学性能
下载PDF
HF对微纳米ZnO的形貌及其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长松 王玲 +2 位作者 李志文 许桢 黄继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90-1694,共5页
利用氢氟酸(HF)的调控作用,基于低温(95℃)液相技术制备具有不同形貌和不同润湿性能的微纳米ZnO,研究氢氟酸对其形貌及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F加入量的不断增加,ZnO的形貌从"短棒"、"球形"、"花形"... 利用氢氟酸(HF)的调控作用,基于低温(95℃)液相技术制备具有不同形貌和不同润湿性能的微纳米ZnO,研究氢氟酸对其形貌及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F加入量的不断增加,ZnO的形貌从"短棒"、"球形"、"花形"到"线形"发生变化,相应表面的水接触角越来越大;当在40 mL反应溶液中加入400μL 5%的HF时,ZnO的形貌变为具有纳米亚结构的"微球"形,其表面开始显示出超疏水性。各种形貌ZnO表面在真空紫外光和暗室保存的循环作用下均具有疏水/超亲水快速可逆改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HF 微观形貌 润湿性 液相技术
下载PDF
接触角法测量高分子材料的表面能 被引量:51
18
作者 王晖 顾帼华 邱冠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2-947,共6页
以二次蒸馏水、甘油、甲酰胺、二碘甲烷和乙二醇为检测液体,采用接触角法测定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碳酸酯(PC)等高分子树脂材料的表... 以二次蒸馏水、甘油、甲酰胺、二碘甲烷和乙二醇为检测液体,采用接触角法测定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碳酸酯(PC)等高分子树脂材料的表面能参数(Lifshitz-van der Waals分量、Lewis酸分量和Lewis碱分量)。研究结果表明:水-甘油-二碘甲烷、水-甲酰胺-二碘甲烷、水-乙二醇-二碘甲烷3种组合方案中的任一组合均能较好地反映聚合物的表面特征;7种高分子树脂可以分为极性和非极性2大类。PP和PE属于非极性树脂,表面能较低,只存在Lifshitz-van der Waals分量;在极性树脂中,PS,ABS,PC和PET表面具有明显的Lewis碱特征;PVC表面呈现一定的两性特征,除具有Lewis碱特征之外,其表面还带有较多的Lewis酸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表面能 接触角
下载PDF
CTAB与SDS对膨润土改性的界面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潘慧 蓝咏 +3 位作者 吴锐钊 陈庞英 何广平 吴宏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88-92,共5页
选择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的膨润土进行XRD、IR、TG以及体系电动电位、粒径分布的测定与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TAB、SDS与膨润土的作用方式不同,CTAB带正电荷的亲油基与膨润土层... 选择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的膨润土进行XRD、IR、TG以及体系电动电位、粒径分布的测定与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TAB、SDS与膨润土的作用方式不同,CTAB带正电荷的亲油基与膨润土层间可交换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可进入膨润土的层间域;SDS没有插进膨润土的层间域中,但对膨润土颗粒的表面电荷产生屏蔽效应,使SDS改性膨润土的负电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膨润土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十二烷基硫酸钠 界面性质
下载PDF
气浮过程中的界面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瑾珑 王毅力 +1 位作者 李大鹏 汤鸿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4-200,共7页
首先讨论了水体颗粒物的基本性质以及气泡的形成过程 ,而后对气液界面上胶体颗粒的吸附进行分析 .其次讨论了气浮过程中 ,气泡与颗粒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气泡与颗粒物之间的碰撞进行分析 .结合紊流气浮的理论与应用 ,在气浮过程中的界... 首先讨论了水体颗粒物的基本性质以及气泡的形成过程 ,而后对气液界面上胶体颗粒的吸附进行分析 .其次讨论了气浮过程中 ,气泡与颗粒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气泡与颗粒物之间的碰撞进行分析 .结合紊流气浮的理论与应用 ,在气浮过程中的界面相互作用分析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新型集成的溶气气浮水处理工艺 ,即逆流共聚气浮工艺 .并对其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其中的界面相互作用对气浮效果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 界面相互作用 气泡 颗粒物 水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