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氧化钠分子结构原位漫反射一维及二维漫反射中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于宏伟 吉一帆 +3 位作者 柴嘉欣 李阳 乔静 吴雨靓 《中国氯碱》 CAS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通过原位一维漫反射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氢氧化钠分子结构研究。实验发现,氢氧化钠分子结构主要红外吸收模式包括OH基团伸缩振动模式(νOH-NaOH-_(一维))和OH基团面内摇摆振动模式(ρOH-NaOH-_(一维))。进一步开展了氢氧化钠分子结构... 通过原位一维漫反射中红外(MIR)光谱开展了氢氧化钠分子结构研究。实验发现,氢氧化钠分子结构主要红外吸收模式包括OH基团伸缩振动模式(νOH-NaOH-_(一维))和OH基团面内摇摆振动模式(ρOH-NaOH-_(一维))。进一步开展了氢氧化钠分子结构的原位二维漫反射MIR光谱研究。采用原位漫反射一维及二维漫反射MIR光谱开展氢氧化钠结构研究,对氯碱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一维中红外光谱 原位漫反射二维中红外光谱 结构 氢氧化钠
下载PDF
基于迁移成分分析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通用模型
2
作者 王雪 王子文 +4 位作者 张广月 马铁民 陈争光 衣淑娟 王长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13-3221,共9页
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由于光谱数据采集设备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已有模型在使用到不同设备或不同环境时会出现预测精度低的现象。为了增强定量分析模型的普适性和通用性,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迁移成分分析转移方法(TM... 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由于光谱数据采集设备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已有模型在使用到不同设备或不同环境时会出现预测精度低的现象。为了增强定量分析模型的普适性和通用性,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迁移成分分析转移方法(TM-TCA)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通用模型构建策略。改进的迁移成分分析方法采用二次校正策略,通过对从机光谱数据的两次校正,改善由于仪器偏移、漂移或不稳定性引起的光谱差异性,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消除仪器不同或外界条件影响产生的偏差,使校正后的从机光谱数据特征尽可能接近主机光谱,以此增强模型对从机光谱的预测能力。首先求出主机与从机光谱转换矩阵,通过转换矩阵进行待测样品的一次校正,缩小主机与从机样品间受外界条件因素产生的差异性。将经过转换矩阵转换后的主机-从机光谱数据矩阵作为迁移成分分析方法的输入。接下来,基于多指标综合迭代优化选择迁移学习中的核函数和特征值个数的基础上构建定量分析通用模型。为了验证迁移成分分析改进效果,与多种方法的转移效果进行比较。通过优化分析选择RBF核函数,特征值个数为52,实验表明,基于TM-TCA的光谱校正率达到97.1%,光谱平均差异(ARMS)与转移前相比下降了82.9%,比TM和TCA方法分别降低了46.5%和30.2%。为了验证模型构建策略的有效性,构建基于TM-TC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的玉米水分定量分析通用模型,并对不同设备条件下的模型通用性进行分析。TM-TCA-PLSR模型的预测效果与TCA-PLSR模型的预测效果相比较,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达到了0.8729,提升了4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1543和0.1159,均降低了90%以上,并且TM-TCA-PLSR模型相对分析误差(RPD)值超过了2.5,模型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表明了TM-TCA转移方法能有效减少主机和从机光谱之间的差异性,基于TM-TCA和PLSR的主机模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 模型转移 迁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真空热处理对落叶松木材纤维素形貌及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孙柏玲 王小青 柴宇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8-1933,共6页
以我国东北主要用材树种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热处理方法对其材质进行改良,探究其纤维素形貌及结构热响应机制。采用湿化学法提取未处理和不同真空热处理条件下(180~220℃温度范围,处理6 h)落叶松木材纤维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 以我国东北主要用材树种落叶松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热处理方法对其材质进行改良,探究其纤维素形貌及结构热响应机制。采用湿化学法提取未处理和不同真空热处理条件下(180~220℃温度范围,处理6 h)落叶松木材纤维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其化学结构及结晶度变化。结果表明:未处理木材提取的纤维素呈棒状且表面有序平行结构,热处理后木材纤维素变弯曲且表面呈扭曲结构,并随热处理温度升高,纤维素表面扭曲越显著。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随热处理强度增加,纤维素O/C比值由未处理材65.5%降低至59.5%,并且C1含量增加、C2和C3分别降低,表明热处理木材提取的纤维素碳链缩短,并且其表面存在半纤维素以及热处理过程中木质素与碳水化合物缩聚反应形成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随热处理温度提高,纤维素结晶度增加,同时纤维素中Ⅱ型占比提高、Ⅰ型降低,并且二者晶胞结构和分子基团构象存在差异,进而导致热处理前后木材提取的纤维素形貌结构不同。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木材化学成分热响应特性,为优化真空热处理改性木材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热处理 落叶松 纤维素 形貌 结构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的牛奶蛋白检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刘伯扬 赵三军 +10 位作者 白鹏 马利军 赵凯 李慧 牛世祯 高永亮 杨戬 朱磊 杨颖 戈小军 李晨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48-154,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的牛奶蛋白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实验室与在线检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生产过程中原料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研究斜率截距法(slope/bias,S/B)、分段直接标准化(piecewise direct standardization,PDS)算法、... 目的研究基于近红外光谱模型转移的牛奶蛋白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实验室与在线检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生产过程中原料奶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研究斜率截距法(slope/bias,S/B)、分段直接标准化(piecewise direct standardization,PDS)算法、Shenk’s方法在不同仪器测量光谱之间模型转移应用,优化模型参数,提高实验室仪器建立的校正模型应用于在线光谱仪器的预测精度。结果经过Shenk’s算法转移,主从机的光谱平均差异降低为0.0075,光谱校正率达到98.95%。利用模型转移方法与偏最小二乘模型结合,将实验室分析光谱仪建立的模型用于生产在线光谱仪测量光谱预测,显著提高了牛奶中蛋白质含量预测准确度,不同仪器之间模型预测相对均方根误差从5.52%下降到2.03%。结论本研究的方法实现了实验室分析与在线检测仪器测量光谱及定量分析模型转移共享,为近红外在线检测的智能化改进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法 模型转移 牛奶 在线检测
下载PDF
伏牛山阴坡和阳坡的野生淫羊藿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特性
5
作者 裴莉昕 何江龙 +5 位作者 纪宝玉 杨林林 陈随清 李盼盼 李秀清 张琼琼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7-1054,共8页
为实现淫羊藿部位的鉴别和质量控制,对伏牛山阴坡和阳坡的野生淫羊藿不同部位红外光谱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对。将采集的野生淫羊藿样品分为根、须根、茎、叶4部分,阴干,粉碎,过筛后,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获得原始红外光谱,平滑降噪,... 为实现淫羊藿部位的鉴别和质量控制,对伏牛山阴坡和阳坡的野生淫羊藿不同部位红外光谱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对。将采集的野生淫羊藿样品分为根、须根、茎、叶4部分,阴干,粉碎,过筛后,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获得原始红外光谱,平滑降噪,基线校正,归一化处理后求导获得其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比对了阴坡和阳坡野生淫羊藿4个部位红外光谱的差异,并结合小气候特征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显示:伏牛山野生淫羊藿4个部位的原始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均存在差异。对于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根在1466,1452 cm^(-1)以及须根在1466,1453 cm^(-1)处有双峰,根在938 cm^(-1)以及须根937 cm^(-1)处有单峰,可以与茎、叶进行区分;须根在1260 cm^(-1)处的吸收峰强而锐,可与根进行区分;茎在1648 cm^(-1)处有宽峰,可以与其他部位进行区分;叶在1440 cm^(-1)处有明显吸收峰,可以与其他部位进行区分。阳坡和阴坡野生淫羊藿所含化学成分整体相似,但也存在差异。阳坡淫羊藿物质积累量较阴坡的多,尤其是根和茎,可能与两个地区的光照时长和光照强度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牛山 野生淫羊藿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药用部位 区分 物质积累 生长环境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联合化学计量学在柑橘类水果质量无损检测方面的最新研究及应用进展
6
作者 李晋 张琛 +2 位作者 刘红 张伟清 何鸿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7-379,共13页
柑橘类水果以其诱人的风味和高保健作用而备受消费者青睐。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以及对口感、质量的双重需求,高品质柑橘类水果成为消费偏爱。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应用可为柑橘类水果的安全生产和消费保驾护航。近红外(near-infrared,... 柑橘类水果以其诱人的风味和高保健作用而备受消费者青睐。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以及对口感、质量的双重需求,高品质柑橘类水果成为消费偏爱。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应用可为柑橘类水果的安全生产和消费保驾护航。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无损、便捷、高效的绿色检测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水果质量检测研究。文章全面归纳综述了近5年来NIR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在柑橘类水果内部成分、外部缺陷、活性物质、病害、品种、分类、产地等方面的检测研究及应用进展,阐明了NIR光谱技术在柑橘类水果质量检测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完善光谱技术检测柑橘类水果理论和研发专用水果检测设备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光谱 柑橘 检测 品质
下载PDF
电力用油红外光谱检测技术
7
作者 王娟 付龙飞 +7 位作者 王笑微 吕秀娟 曹红梅 王垚 张兰庆 康夜雨 潘成福 齐吉锴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因其检测速度快、对样品无损伤、无污染、易操作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的检测中。红外光谱检测方式主要包括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定性检测通常采用比较法,即通过与标准物质对照或查阅标准谱图;定量检... 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因其检测速度快、对样品无损伤、无污染、易操作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等行业的检测中。红外光谱检测方式主要包括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定性检测通常采用比较法,即通过与标准物质对照或查阅标准谱图;定量检测是通过测量特征吸收谱带强度,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计算出对应组份含量。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偏最小二乘法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在电力用油酸值、水分、抗氧化剂、糠醛等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在油品检测中的应用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电力用油 酸值 水分 抗氧化剂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智能识别润滑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欣 夏延秋 《润滑油》 CAS 2024年第1期38-42,共5页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在各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也成为润滑油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标志着润滑油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大规模的试验研究,高通量数据、机器学习、优化算法开始应用于润滑油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在...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在各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也成为润滑油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标志着润滑油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大规模的试验研究,高通量数据、机器学习、优化算法开始应用于润滑油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在润滑油种类鉴别、润滑剂筛选、润滑性能评估和润滑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智能识别润滑油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润滑油 添加剂 润滑性能 智能识别
下载PDF
基于希尔伯特滤波的可擦笔油墨光谱模式识别
9
作者 王晓宾 张傲林 +1 位作者 邹颖芳 杨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8-1345,共8页
文件的真实性是当前诉讼审查阶段的重要工作,可擦笔在司法案件中常被用来进行伪造文书、合同等犯罪行为。针对其油墨成分、笔迹修改等方面的辨识是文件检验领域的重点研究。特殊热感变色颜料是可擦笔油墨的主要成分,其变色原理是随着温... 文件的真实性是当前诉讼审查阶段的重要工作,可擦笔在司法案件中常被用来进行伪造文书、合同等犯罪行为。针对其油墨成分、笔迹修改等方面的辨识是文件检验领域的重点研究。特殊热感变色颜料是可擦笔油墨的主要成分,其变色原理是随着温度变化会产生笔迹的消失与复现,在65℃以上颜色褪去,在-18℃以下颜色复现。对其进行种属认定可以对案件证据的真实性进行鉴别,为案件诉讼过程提供支持。高光谱的超高光谱分辨率对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好的特征选择性,能够有效的对常见油墨成分进行数据采集。该实验收集22个品牌共45份可擦笔油墨样本,可以分为碳化钨笔珠、子弹头笔珠、全针管、半针管四种类型,统一采集450~950 nm波段的高光谱信息。关于光谱数据背景噪声冗余的问题,选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提取特征变量。基于降维后的数据选用不同类型的希尔伯特变换(HT)进行信号滤波,进一步选择有效信号,提升建模效果。样本识别上选用多层感知器(MLP)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两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基于23维主成分提取的特征变量类建模准确率分别为81%,84%,通过希尔伯特高通滤波处理后可以将分类准确率提升至88.9%,92%,能够有效提升识别准确率。为进一步区分不同样本的种类,选择Fisher判别分析方法进行建模,各样本原始数据在FDA模型中识别准确率为44%,经最优PCA-HT处理的FDA建模准确率为93.3%,能够区分出不同的可擦笔油墨类型。结果表明,PCA能够在保留光谱有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降维,提升模型精度并且缩短运行时间,相较于原始光谱数据建模效果较好,通过希尔伯特变换后的光谱数据能够进一步完善有效光谱信息,使得建模准确率进一步提升。该实验确定PCA-HT-FDA模型为最佳可擦笔油墨高光谱识别模型,能够为司法鉴定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擦笔 高光谱 滤波器 希尔伯特变换 模式识别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机制残差神经网络的近红外芒果种类定性建模方法
10
作者 王书涛 万金丛 +2 位作者 刘诗瑜 张金清 王玉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62-2267,共6页
现代光谱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深度学习紧密相关,作为一种端到端的模型,深度神经网络可以从光谱中得到更多信息,从而提升模型鲁棒性。为探究近红外光谱结合深度学习对芒果种类定性预测的可行性,提出一种基于卷积注意力机制(CBAM)的一维... 现代光谱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深度学习紧密相关,作为一种端到端的模型,深度神经网络可以从光谱中得到更多信息,从而提升模型鲁棒性。为探究近红外光谱结合深度学习对芒果种类定性预测的可行性,提出一种基于卷积注意力机制(CBAM)的一维残差神经网络(1D-AD-ResNet-18)模型。为降低光谱中冗余信息的干扰,在传统一维残差神经网络(1D-ResNet-18)中嵌入CBAM卷积注意力模块,该模块可重点关注光谱局部有用信息;为避免梯度消失、过拟合情况发生,使用解决网络“退化”问题的ResNet-18。对于186个芒果样本,采用70%的样本进行训练,30%的样本进行测试,采用准确度(Accuracy)、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值(F1-score)、宏观平均值(Macro-average)以及加权平均值(Weighted-average)作为模型评价指标。建立传统1D-ResNet-18、SNV-SVM和PCA-KNN三种对比模型,与上述三种方法作对比,所建立的1D-AD-ResNet-18模型取得最优预测结果,四种定性分析模型的准确率分别为96.42%,80.35%,76.78%和67.85%。结果表明,1D-AD-ResNet-18模型实现了对芒果种类的准确识别与分类,为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芒果种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种类识别 CBAM注意力机制 近红外光谱 残差网络
下载PDF
惰气熔融-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镧铈稀土钢中氧含量
11
作者 张琳 陈玉凤 +1 位作者 李辉 张重远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0-356,共7页
高品质稀土钢要求进行精确低氧含量控制,而依据现有GB/T 11261—2006标准进行氧含量测定,检测结果具有较大的不准确性。以具有不同镧、铈稀土元素含量的稀土钢为对象,以其氧含量精确测定为目标,基于惰气熔融-红外吸收光谱法,开展了分析... 高品质稀土钢要求进行精确低氧含量控制,而依据现有GB/T 11261—2006标准进行氧含量测定,检测结果具有较大的不准确性。以具有不同镧、铈稀土元素含量的稀土钢为对象,以其氧含量精确测定为目标,基于惰气熔融-红外吸收光谱法,开展了分析功率、助熔剂和称样量对镧铈稀土钢中氧含量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镧、铈元素含量的稀土钢,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当稀土钢中的镧、铈含量较低时,通过降低分析功率即可较为精确地测定稀土钢中的氧含量;对于镧、铈含量较高的稀土钢,在调控分析功率(4000~4500 W)的基础上,需同时采用锡作为助熔剂,并将助熔剂与样品比例设定为1∶1(称样量为0.3~0.6 g),即可实现氧含量的精确测定。精密度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采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氧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8.0%;采用钢标准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7.0%~108%,而加标回收率略有升高的原因在于助熔剂Sn降低了合金熔点,使少量难熔氧化物中的氧得到更充分释放。方法可用来准确测定不同镧、铈元素含量稀土钢中的氧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钢 惰气熔融 红外吸收光谱法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中药葛根快速定量研究
12
作者 裴莉昕 何江龙 +1 位作者 王锴乐 纪宝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88-1996,共9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中药葛根中有效物质快速检测的质量评价体系,以期为葛根的快速、精准含量测定提供新方法,推动其质量控制,缓解当前野葛的品质危机。分别利用烘干法、HPLC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中...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中药葛根中有效物质快速检测的质量评价体系,以期为葛根的快速、精准含量测定提供新方法,推动其质量控制,缓解当前野葛的品质危机。分别利用烘干法、HPLC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中的水分、葛根素、总黄酮、葛根多糖的含量,并对其中红外光谱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后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关于目标组分的快速鉴别的红外预测模型。发现葛根各产地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其含量差异明显,其中陕西咸阳产地葛根素、以及总黄酮含量均最多,广西南宁葛根多糖含量最高。聚类分析显示各产地葛根中红外光谱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可作为产地鉴别的依据。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8.32%,湖北恩施产地葛根样品的综合得分最高。红外定量模型结果表明水分以PLS+CONSTANT+2ndDer+SG模型最优,葛根素以SmLR+MSC+2ndDer+ND模型最优,葛根总黄酮以PLS+SNV+2ndDer+SG模型最优,葛根多糖以PLS+MSC+2ndDer+SG模型最优,其红外预测模型相关系数均大于0.8,表明其预测模型精密度高,稳定性强。结论:通过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建立的葛根有效成分的定量模型可以实现对未知葛根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且该法方便快捷,定量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目标组分的含量,为葛根有效成分的快速、无损测定提供了新的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红外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定量模型
下载PDF
金属钼中氧元素系列标准样品定值过程中量值溯源性探究
13
作者 谢明明 王波 +1 位作者 王虎 崔玉青 《中国钼业》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以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作为基础,采用重铬酸钾基准试剂作为校正点对金属钼中氧含量进行测定,解决了金属钼中氧元素系列标准样品定值过程中量值溯源性难题。量值溯源性比对实验结果在扩展不确定度范围内,精密度RSD小于10%,加标回收率在90%... 以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作为基础,采用重铬酸钾基准试剂作为校正点对金属钼中氧含量进行测定,解决了金属钼中氧元素系列标准样品定值过程中量值溯源性难题。量值溯源性比对实验结果在扩展不确定度范围内,精密度RSD小于10%,加标回收率在90%~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样品 定值 量值溯源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六大茶类快速识别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灵枝 黄艳 +2 位作者 于英杰 林刚 孙威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9,共12页
为构建高质量的六大茶类识别模型,本研究中收集了370份样品,通过采集其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结合光谱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数据挖掘分类器算法,建立六大茶类快速识别模型。结果表明:1)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 为构建高质量的六大茶类识别模型,本研究中收集了370份样品,通过采集其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结合光谱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数据挖掘分类器算法,建立六大茶类快速识别模型。结果表明:1)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器皆适于六大茶类快速识别模型的构建;2)SVM分类器更适于结合原始光谱(original spectrum,OS)建模,预处理易使基于该分类器建立的模型鉴别性能减弱;3)随机森林(RF)分类器更适用于预处理后光谱建模,所得模型较OS模型在识别正确率(recognition accuracy,RA)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得到明显提升;4)特征提取中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算法表现最好,所得模型的RA较OS模型明显提升,其中最佳模型OS-LDA-SVM的RA为100.00%,AUC为1.00,识别正确率高、泛化能力强、模型性能优异,可产业化应用。综上所述,近红外光谱结合预处理、特征提取算法及分类器建立模型,进行六大茶类识别的可行性强,模型的识别正确率高、性能优异,可为茶叶贸易的茶类快速识别提供科学、准确、高效的技术支撑,为国际茶类识别模型的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茶类识别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线性判别分析
下载PDF
脂环二胺浅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诚 刘帅 +3 位作者 刘芸 汪海平 朱天容 胡思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采用二步法,在冰浴的条件下,以含脂环结构的二胺单体5-氨基-1,3,3-三甲基环己甲胺(IPDA)和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PACM)与二酐单体4,4′-(4,4′-异丙基二苯氧基)双(邻苯二甲酸酐)(BPADA),制备六种不同二胺比例的聚酰亚胺(PI)薄膜。... 采用二步法,在冰浴的条件下,以含脂环结构的二胺单体5-氨基-1,3,3-三甲基环己甲胺(IPDA)和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PACM)与二酐单体4,4′-(4,4′-异丙基二苯氧基)双(邻苯二甲酸酐)(BPADA),制备六种不同二胺比例的聚酰亚胺(PI)薄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RD)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热机械分析、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热失重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对薄膜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PI薄膜已经完全亚胺化,整体为无定型形态,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紫外透过率,最大透过率均在87%以上,450 nm最高透过率为83.26%,力学性能表现出柔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在200℃左右,初始分解温度均在388℃以上,在未到初始分解温度之前,几乎不发生质量损失,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冰浴法 脂环二胺 薄膜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ARO-LSSVR的天麻中有效成分含量快速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珊珊 张付杰 +5 位作者 李丽霞 张浩 段星桅 史磊 崔秀明 李小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7-213,共7页
为实现对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以云南昭通乌天麻为实验对象,采集900~1 700 nm波长范围内的光谱数据。首先,采用卷积平滑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进行光谱数据预处理,其次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ompetitiv... 为实现对天麻中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以云南昭通乌天麻为实验对象,采集900~1 700 nm波长范围内的光谱数据。首先,采用卷积平滑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进行光谱数据预处理,其次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ompetitive adapa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与迭代保留信息变量算法进行特征波长的提取,根据基于特征波长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R)模型的结果,选择最佳特征波长提取方法。为了提高模型的准确率,本研究引入人工兔智能算法对LSSVR中的正则化参数γ和核函数密度σ2进行优化,并与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灰狼优化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GWO)进行对比,评估人工兔优化算法(artificial rabbits optimization,ARO)的优越性。结果表明,ARO算法在寻优速度、寻优能力上优于PSO、GWO;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的最佳预测模型均为CARS-AROLSSVR,其Rp2分别为0.969 6和0.957 7,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14和0.020。综上,近红外光谱可用于天麻中有效成分的定量检测,本研究可为天麻快速检测装置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天麻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 人工兔优化算法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污水COD分析系统设计
17
作者 李阳 侯长宁 范日高 《福建电脑》 2024年第6期82-86,共5页
为了解决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技术中样本数据集参数存在数据过拟合、干扰因素大、检测界面不直观等问题,本文采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水样近红外特征与污染指标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利用MATLAB的图形... 为了解决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技术中样本数据集参数存在数据过拟合、干扰因素大、检测界面不直观等问题,本文采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水样近红外特征与污染指标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利用MATLAB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分析界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结果良好,可实现水质污染的定性及定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近红外光谱 化学需氧量预测
下载PDF
基于近中红外光谱技术鉴别4种大黄鱼产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梦琼 杨盈悦 +2 位作者 梅光明 张小军 黄丽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21-129,共9页
目的基于近中红外光谱技术准确快速区分4种产地来源的大黄鱼(福建养殖大黄鱼、温州养殖大黄鱼、舟山养殖大黄鱼和舟山野生大黄鱼)。方法本研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4种大黄鱼样本在4000~650 cm^(-1)的红外吸收指纹图谱进行测定,... 目的基于近中红外光谱技术准确快速区分4种产地来源的大黄鱼(福建养殖大黄鱼、温州养殖大黄鱼、舟山养殖大黄鱼和舟山野生大黄鱼)。方法本研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4种大黄鱼样本在4000~650 cm^(-1)的红外吸收指纹图谱进行测定,基于特征波段下的光谱吸收差异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对大黄鱼样品进行产地区分。结果采用测定波段4000~650 cm^(-1)的全光谱采集信息经过Savitzky-Golay算法平滑预处理后建立的SVM模型效果最优,对4种大黄鱼样本的测试集准确率为83.3%。进一步对福建养殖大黄鱼和野生大黄鱼的产地区分方法优化后,选取特征波段3690~2800 cm^(-1)+1800~650 cm^(-1)的光谱信息经过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1stDer)、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2ndDer)和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transformation,SNV)3种方式预处理后建立LDA判别模型,光谱训练集与预测集的准确率均达到100%;3690~2800 cm^(-1)+1800~650 cm^(-1)的光谱信息经SNV、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预处理后的PCA效果最佳,2种大黄鱼样本间彼此间距远、无重叠,且前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均在90%以上;经SNV预处理后的CA分析中,除21号野生大黄鱼外,其余产地相同的大黄鱼样本均各自聚为一类。结论基于近中红外光谱测定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处理的方法能够对大黄鱼产地进行较准确地快速区分,从而为大黄鱼溯源鉴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大黄鱼 产地鉴别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晒青毛茶三种儿茶素组分含量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鑫 沈晓君 +2 位作者 王媛媛 刘蕊 闫刚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6-332,共7页
为了实现晒青毛茶儿茶素含量的快速检测,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50份晒青毛茶样品中的表没食子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 为了实现晒青毛茶儿茶素含量的快速检测,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50份晒青毛茶样品中的表没食子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三种儿茶素单体含量,结合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分别建立了晒青毛茶三种儿茶素单体含量的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EGCG、EGC、GA含量所建立近红外模型的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分别为99.99%、99.99%、99.92%;校正标准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分别为0.17、0.15、0.10;相对标准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0.19%、0.27%、0.56%;外部验证的结果显示,三种儿茶素单体含量模型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13、0.12、0.07;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7、0.25、0.45。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和稳定性,在快速检测晒青毛茶儿茶素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青毛茶 近红外光谱 儿茶素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生产质控与品质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建华 郭嘉明 乔小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54-261,共8页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在国内外均有庞大的市场。市场的发展对茶叶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而快速、可靠的茶叶质量控制与品质评价技术是辅助茶叶品质提升的重要手段,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传统的茶叶质量与品质检测方法费力、...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在国内外均有庞大的市场。市场的发展对茶叶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而快速、可靠的茶叶质量控制与品质评价技术是辅助茶叶品质提升的重要手段,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传统的茶叶质量与品质检测方法费力、耗时或极具主观性。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其简单、无损、快速的特点,在茶叶生产质控与品质评价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检测技术是一种间接的检测方法,其检测结果容易在数据传递过程中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本文总结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生产质控与品质评价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生产质控与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状况,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为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于茶叶生产质控与品质评价中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茶叶 质量控制 信息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