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847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极冰穹A的天文台址测量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商朝晖 胡义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表明,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在光学、红外和太赫兹等波段都有着地面最佳的天文观测条件。它具有优异的自由大气视宁度,极低的可沉降水汽含量,非常暗的夜天光背景,以及连续数月的极夜可观测时间等。通过对最近17年的... 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表明,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在光学、红外和太赫兹等波段都有着地面最佳的天文观测条件。它具有优异的自由大气视宁度,极低的可沉降水汽含量,非常暗的夜天光背景,以及连续数月的极夜可观测时间等。通过对最近17年的工作总结,着重介绍冰穹A全面的台址测量工作,并展示测量结果以及最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 选址 光学 红外 冰穹A
下载PDF
吉林天文观测基地光学观测环境及相关研究进展
2
作者 康喆 牛炳力 +10 位作者 李振伟 孙建南 吕游 朱成伟 邓诗宇 刘德龙 杨文波 张楠 柳鸣 孙明国 刘承志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地基光学天文望远镜是人类探索与研究宇宙的重要手段,对已有地基光学台址的光学观测环境进行监测分析,可以为后期设备针对性改造以及观测者调整观测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对提升地基光学设备的观测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吉林天文观测基地(简... 地基光学天文望远镜是人类探索与研究宇宙的重要手段,对已有地基光学台址的光学观测环境进行监测分析,可以为后期设备针对性改造以及观测者调整观测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对提升地基光学设备的观测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吉林天文观测基地(简称“基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大绥河镇小绥河村南沟约5 km处(东经126.3°,北纬43.8°,海拔高度313m).基地大气视宁度均值范围约为1.3″-1.4″、天顶附近V波段的天光背景亮度为20.64mag·arcsec^(-2)、年晴夜数最高可达270余天,具有良好的天文观测条件.吉林天文观测基地于2016年投入运行,现有1.2m光电望远镜、迷你光电阵列望远镜、大视场光电望远镜阵列、新型多功能阵列结构光电探测平台等多台(套)光电望远镜设备.利用上述设备,主要围绕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精密轨道确定、光电探测新方法以及变源天体的多色测光等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与多家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选址 天文仪器 方法:数据分析 技术:测光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大口径高精度射电望远镜台址风障优化设计研究
3
作者 何飞龙 许谦 +2 位作者 王娜 李琳 黄释怡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7,共13页
随着射电望远镜口径增大、观测频率提高,对其指向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望远镜服役于野外台站,台址风扰对天线指向精度的影响在高频段观测时已不能忽略.由于风扰的时变性,现有的抗风方法无法保障大口径高指向精度望远镜在高频段的... 随着射电望远镜口径增大、观测频率提高,对其指向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望远镜服役于野外台站,台址风扰对天线指向精度的影响在高频段观测时已不能忽略.由于风扰的时变性,现有的抗风方法无法保障大口径高指向精度望远镜在高频段的有效观测时长.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障精确布置改善台址风环境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构建了风障仿真模型,并将仿真结果与风洞实测数据比较,两种孔隙率风障的平均误差分别为3.7%和6.1%,保证了风障模型的可靠性.以新疆奇台射电望远镜(QiTai radio Telescope,QTT)台址为例,基于QTT台址斜坡地形构建了计算域模型,开展单风障不同高度、不同孔隙率的系列风场仿真试验,得到了风障参量与下游挡风效果的关系.基于单风障合理高度和最优孔隙率设置南北风障,仿真结果表明在确定高度下最优孔隙率可以组合,孔隙率0.1-0.1组合的风障挡风效果最优,南方向来风在天线区域可以有效降低75%以上的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 方法:数值 台址 风障 风场调控
下载PDF
面向下一代事件视界望远镜的亚毫米波望远镜的选址与评估
4
作者 程远 路如森 +1 位作者 沈志强 于威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82,共12页
EHT在2019年利用VLBI技术获得了首张黑洞照片,为了满足黑洞动态成像的需求,下一代EHT阵列会加入更多位于东半球的站点。中国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独特的气象条件使其成为潜在的选址区域。使用3年(2019―2021)的MERRA-... EHT在2019年利用VLBI技术获得了首张黑洞照片,为了满足黑洞动态成像的需求,下一代EHT阵列会加入更多位于东半球的站点。中国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独特的气象条件使其成为潜在的选址区域。使用3年(2019―2021)的MERRA-2数据,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高频射电观测条件进行了初步评估,一共包含759个数据格点。根据这些格点在不同季节不透明度的表现,选出4个季节中各自最优的格点。结合目前已经建立站点的气象条件,对这4个格点进行了评估,评估主要考虑了可降水量、液体水路径、风速这3个气象因素。除此之外,以ALMA望远镜阵列的气象条件为标准,为新台站的选址划定了初步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T 不透明度 可降水量 液态水路径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光学台址勘选——冷湖:一个可以承载我国光学天文未来发展的台址
5
作者 杨晨 邓李才 +9 位作者 杨帆 何飞 王坤 李睿玥 兰甜 任安炳 刘念 张春光 陈孝钿 刘其利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75,共19页
2000年初开始,中国天文界就开展了在境内泛青藏高原地区光学天文台址战略性的普选工作。2016年,针对十三五计划的大科学工程项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定点监测。虽然没有被列为候选台址,但冷湖地区的光学台址勘选由此驱动。自2018年... 2000年初开始,中国天文界就开展了在境内泛青藏高原地区光学天文台址战略性的普选工作。2016年,针对十三五计划的大科学工程项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定点监测。虽然没有被列为候选台址,但冷湖地区的光学台址勘选由此驱动。自2018年起,对冷湖台址进行了连续的定点监测,获得了视宁度极限条件下台址质量参数的连续监测数据。资料显示,冷湖赛什腾山台址质量优越,可以满足国内各研究机构新建大型光学设备的需求。同时,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位置,填补了国际优质台址在地理经度分布上的巨大空白,为中国开展时域科学问题研究和开展国际合作迎来了重大机遇。依据冷湖选址和建设的实际结果,总结了冷湖台址勘选的经验和主要科学结果,并介绍了在冷湖已经投运和签约入驻的光学望远镜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天文台选址 冷湖 青藏高原 光污染
下载PDF
北美纳赫兹引力波天文台
6
作者 陈偲源 黄庆国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2-540,共9页
北美纳赫兹引力波天文台(NANOGrav)是基于美国和加拿大的脉冲星计时阵合作组织,致力于搜索纳赫兹引力波,并且是国际脉冲星计时阵联盟的一部分。文章主要介绍该合作组织的历史和取得的重要进展。自2007年以来,北美纳赫兹引力波天文台已... 北美纳赫兹引力波天文台(NANOGrav)是基于美国和加拿大的脉冲星计时阵合作组织,致力于搜索纳赫兹引力波,并且是国际脉冲星计时阵联盟的一部分。文章主要介绍该合作组织的历史和取得的重要进展。自2007年以来,北美纳赫兹引力波天文台已经完成了数据集、分析方法及其解释工作,促成了2023年6月多个脉冲星计时阵合作组织宣布有引力波背景的证据。利用为期15年的数据集,北美纳赫兹引力波天文台报告了一个振幅约为2.4×10^(-15)的共性红信号,以及约3.5σ的引力波背景的特征空间相关性。预计通过数据集的组合,例如即将推出的IPTA DR3和未来的数据集,信号灵敏度将增加,从而确认信号的引力波来源,并限制引力波源的性质以及各种引力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星 引力波 数据分析 超大质量黑洞 宇宙学
下载PDF
Dark Matter Search in Dwarf Irregular Galaxies with Ten Years of Data from the Ice Cube Neutrino Observatory
7
作者 Yi-Fei Lü Ben-Yang Zhu +4 位作者 Rong-Lan Li Xue-Kang Guo Tian-Ci Liu Yong-Bo Huang Yun-Feng Liang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5-82,共8页
Dwarf irregular galaxies(dIrrs),as rotationally supported systems,have more reliable J-factor measurements than dwarf spheroidal galaxies and have received attention as targets for dark matter detection in recent year... Dwarf irregular galaxies(dIrrs),as rotationally supported systems,have more reliable J-factor measurements than dwarf spheroidal galaxies and have received attention as targets for dark matter detection in recent years.In this paper,we use 10 yr of IceCube muon-track data and an unbinned maximum-likelihood-ratio method to search for neutrino signals beyond the background from the directions of seven dIrrs,aiming to detect neutrinos produced by heavy annihilation dark matter.We do not detect any significant signal.Based on such null results,we calculate the upper limits on the velocity-averaged annihilation cross section for 1 TeV–10 PeV dark matter.Our limits,although weaker than the strictest constraints in the literature in this mass range,are also a good complement to the existing results considering the more reliable J-factor measurements of dIr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ology) dark matter-cosmology theory-galaxies DWARF
下载PDF
A Cross-matching Service for Data Center of Xinjiang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8
作者 Hai-Long Zhang Jie Wang +6 位作者 Xin-Chen Ye Wan-Qiong Wang Jia Li Ya-Zhou Zhang Xu Du Han Wu Ting Zhang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9-127,共9页
Cross-matching is a key technique to achieve fusion of multi-band astronomical catalogs. Due to different equipment such as various astronomical telescopes, the existence of measurement errors, and proper motions of t... Cross-matching is a key technique to achieve fusion of multi-band astronomical catalogs. Due to different equipment such as various astronomical telescopes, the existence of measurement errors, and proper motions of the celestial bodies, the same celestial object will have different positions in different catalog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integrate multi-band or full-band astronomical data.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n online cross-matching method based on pseudo-spherical indexing techniques and develop a service combining with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system(Taurus) to improve cross-matching efficiency, which is designed for the Data Center of Xinjiang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Specifically, we use Quad Tree Cube to divide the spherical blocks of the celestial object and map the 2D space composed of R.A. and decl. to 1D space and achiev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real celestial objects and spherical patches. Finally, we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rvice using Gaia 3 and PPMXL catalogs. Meanwhile, we send the matching results to VO tools-Topcat and Aladin respectively to get visual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rvice effectively solves the speed bottleneck problem of crossmatching caused by frequent I/O,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retrieval and matching speed of massive astronomic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tual observatory tools astronomical databases:miscellaneous catalogs
下载PDF
Solar image reconstruction method under atmospheric turbulence at Fuxian Lake Solar Observatory
9
作者 Sizhong Zou Zhenyu Jin +2 位作者 Kaifan Ji Jun Xu Lei Yang 《Astronomical Techniques and Instruments》 CSCD 2024年第2期128-139,共12页
Strong atmospheric turbulence reduces astronomical seeing,causing speckle images acquired by ground-based solar telescopes to become blurred and distorted.Severe distortion in speckle images impedes image phase deviat... Strong atmospheric turbulence reduces astronomical seeing,causing speckle images acquired by ground-based solar telescopes to become blurred and distorted.Severe distortion in speckle images impedes image phase deviation in the speckle masking reconstruction method,leading to the appearance of spurious imaging artifacts.Relying only on linear image degradation principles to reconstruct solar images is insufficient.To solve this problem,we propose the multiframe blind deconvolution combined with non-rigid alignment(MFBD-CNRA)method for solar image reconstruction.We consider image distortion caused by atmospheric turbulence and use non-rigid alignment to correct pixel-level distortion,thereby achieving nonlinear constraints to complement image intensity changes.After creating the corrected speckle image,we use the linear method to solve the wavefront phase,obtaining the target image.We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method results,compared with others,using solar observation data from the 1 m 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NVST).This new method successfully reconstructs high-resolution images of solar observations with a Fried parameter r0 of approximately 10 cm,and enhances images at high frequency.When r0 is approximately 5 cm,the new method is even more effective.It reconstructs the edges of solar graining and sunspots,and is greatly enhanced at mid and high frequency compared with other methods.Comparisons confirm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with respect to both nonlinear and linear constraints in solar image reconstruction.This provides a suitable solution for image reconstruction in ground-based solar observations under strong atmospheric turbul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ronomical seeing Solar telescopes Solar observatories Astronomy image processing Phase error DECONVOLUTION
下载PDF
ElasticSearch分布式搜索引擎在天文大数据检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亚杰 王锋 +1 位作者 邓辉 刘应波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1-251,共11页
天文观测数据是天文研究的基础,但传统的集中式数据检索方法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海量天文数据的高性能检索和查询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Elastic Search分布式搜索引擎,通过River机制对现有的海量FITS(Flexible Image Transport System)... 天文观测数据是天文研究的基础,但传统的集中式数据检索方法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海量天文数据的高性能检索和查询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Elastic Search分布式搜索引擎,通过River机制对现有的海量FITS(Flexible Image Transport System)数据进行索引构建,从而实现海量FITS数据高效检索的方法,并讨论了其中的近实时检索和查询的关键技术.实测结果表明,在百万到千万级的天文数据量下,该方法可获得极高的检索性能,并能够很方便地集成到现有的天文数据归档系统中,完全可以满足当前国内各类望远镜系统天文数据的归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 数值 解析 天文数据库 其他诸多方面
下载PDF
丽江高美古视宁度、等晕角及相干时间的探空测量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晓庆 钱仙妹 +3 位作者 黄宏华 汪平 崔朝龙 青春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对高美古的折射率结构常数C_n^2廓线和常规气象参数廓线进行了探空测量.实验期间,白天视宁度ε_(FWHM)为3〃,等晕角θ_0为0.3〃,相干时间τ_0为0.4 ms左右.夜晚ε_(FWHM)为1.04〃,θ_0为1.00〃,τ_0为1.84 ms.通过计算TER(turbulent ene... 对高美古的折射率结构常数C_n^2廓线和常规气象参数廓线进行了探空测量.实验期间,白天视宁度ε_(FWHM)为3〃,等晕角θ_0为0.3〃,相干时间τ_0为0.4 ms左右.夜晚ε_(FWHM)为1.04〃,θ_0为1.00〃,τ_0为1.84 ms.通过计算TER(turbulent energyratio)以及Richardson数表明,视宁度主要来自近地面层和自由大气层湍流的贡献,边界层湍流贡献不大.距地面几米的强湍流层、对流层顶附近强湍流层以及风速梯度变化较大所对应的强湍流层构成了高美古湍流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学 湍流 天文选址 探空
下载PDF
关于中国厘米—分米波频谱日像仪(CSRH)选址与无线电环境监测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志军 颜毅华 +2 位作者 刘玉英 张坚 王威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8-175,共8页
介绍了CSRH项目的选址工作以及在选址过程中进行的无线电环境监测的工作情况,文中列出了待选台址的基本情况对比表,对其做了初步的分析和结论,及无线电监测的曲线图等。
关键词 选址 电磁干扰 电磁/无线电 环境监测
下载PDF
虚拟天文台的技术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崔辰州 赵永恒 +1 位作者 赵刚 张彦霞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2-311,共10页
虚拟天文台是在望远镜和探测器的研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与最新的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成为其发展最鲜明的特点。用可扩展标记语言(简称XML)技术封装天文数据,把虚拟天文台建立在网格的体系结构之上是当今... 虚拟天文台是在望远镜和探测器的研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与最新的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成为其发展最鲜明的特点。用可扩展标记语言(简称XML)技术封装天文数据,把虚拟天文台建立在网格的体系结构之上是当今虚拟天文台技术发展的主流。按照目前虚拟天文台最具代表性的层次式体系结构分层介绍各个层次的相关技术,同时提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实施中国虚拟天文台计划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虚拟天文台 标准 仪器 网络 方法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天文选址的夜间云量处理方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佳 姚永强 +7 位作者 王红帅 李林 尤显龙 周云贺 马江龙 刘立勇 李俊荣 钱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0-239,共10页
云量是影响天文台址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夜间云量的检测和处理尤为重要.采用地面云量相机对全天云量进行监测,所拍摄的图像需要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以量化云量.夜间云量图像受月光的影响严重,因此将夜间的云量图像分为有月夜和无月... 云量是影响天文台址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夜间云量的检测和处理尤为重要.采用地面云量相机对全天云量进行监测,所拍摄的图像需要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以量化云量.夜间云量图像受月光的影响严重,因此将夜间的云量图像分为有月夜和无月夜两类进行处理.针对无月夜情况,给出了夜间云量的处理过程.对图像中的亮星进行定位和测光,确定星等差.以晴夜图像中亮星的星等差为参照,将星等差低于阈值条件的亮星概率作为晴夜的概率标准.选取了3类图像对该方法进行测试并确定云量,分析了阈值条件对结果的影响.最后,讨论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选址 技术:图像处理 方法:数据分析
下载PDF
云南天文台丽江高美古和昆明的大气视宁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钱铜铃 邱春蓉 +3 位作者 岑学奋 王建成 许骏 汪从云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研究云南天文台昆明凤凰山和丽江高美古两地点的大气视宁度 .利用云南天文台于 1 994年建立的 3孔较差视宁度监视仪 (3孔DIMM ) ,对这两个地点的视宁度对比观测 .还利用云南天文台的 1米望远镜所得到的视宁度与 3孔DIMM所测的视宁度进... 研究云南天文台昆明凤凰山和丽江高美古两地点的大气视宁度 .利用云南天文台于 1 994年建立的 3孔较差视宁度监视仪 (3孔DIMM ) ,对这两个地点的视宁度对比观测 .还利用云南天文台的 1米望远镜所得到的视宁度与 3孔DIMM所测的视宁度进行对比 .1米望远镜和 3孔DIMM同时观测了 7个晚上 ,各取得 30 8组数据 ,它们的视宁度平均分别为 0 .90″和 0 .84″.还讨论了 3孔DIMM采用不同曝光时间对视宁度测量值的影响 ,从实验得出 3孔DIMM采用 2 0ms曝光比采用 8ms曝光所测视宁度的值要好 1 5%左右 .从 1 995年 5月 - 1 996年 1 2月 ,对丽江高美古和昆明凤凰山二地进行了视宁度的对比观测 .在高美古和昆明分别观测了 2 34夜和 2 56夜 ,观测结果是两个点的视宁度平均 :丽江为0 .70″,昆明为 0 .95″.同时也统计了两个点的月平均视宁度和最好夜的视宁度 ,并讨论了两地视宁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址 3孔DIMM 大气视宁度 天文台 望远镜 曝光时间
下载PDF
云南红外太阳塔选址及其结果 被引量:6
16
作者 楼柯 刘忠 +3 位作者 吴铭蟾 卢汝为 钱苹 张瑞龙 《云南天文台台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0-67,共8页
介绍了云南太阳光学选址的历程。主要叙述了自1996年开始的红外太阳选址的过程:初选踏勘,比对筛选、定点观测。最佳选点为澄江县抚仙湖畔的半岛老鹰地。
关键词 云南 红外太阳塔 天文选址 SDIMM 视宁度 澄江县
下载PDF
丽江高美古2号点的大气视宁度观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锐 杨磊 +3 位作者 翟东升 周钰 李荫康 熊耀恒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8-403,共6页
介绍了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15日在丽江高美古2号选址点的大气视宁度及其它天文气象参数观测结果。数据分析显示:观测时间段内高美古2号点平均r0为8.74cm(FWHM1.27″),观测到的r0的极大值为20.47cm(FWHM0.54″)。
关键词 高美古2号点 大气视宁度 天文气象参数
下载PDF
用DIMM测视宁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18
作者 谭徽松 岑学奋 钱铜铃 《云南天文台台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6,共9页
DIMM测视宁度是目前世界上通行和好的方法之一 ,但仪器、观测和处理方法不同会影响观测结果和精度 ,本文就其中的几个最主要因素进行讨论。包括 :望远镜和子瞳 ,曝光时间 ,取样时间 。
关键词 选址 视宁度 DIMM 望远镜 子瞳 星像计算 天文台址 曝光时间 取样时间
下载PDF
天文科技领域云:大数据时代的天文教育和科研信息化平台 被引量:3
19
作者 肖健 于策 +7 位作者 崔辰州 李长华 何勃亮 樊东卫 刘梁 陈肖 张海龙 王传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3-138,共6页
天文科技领域云以中国天文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为基础,旨在为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时间申请、数据归档、检索、分析以及科研课题提供服务。通过利用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系统集成了国内主要天文台站的存储、数据、计算、软件等资源,形成了一... 天文科技领域云以中国天文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为基础,旨在为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时间申请、数据归档、检索、分析以及科研课题提供服务。通过利用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系统集成了国内主要天文台站的存储、数据、计算、软件等资源,形成了一个物理上分散、逻辑上统一的网络化科学研究平台。天文科技领域云既为现代观测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又为数据驱动的天文教育和科普提供了开放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科技领域云 天文学教育 科研信息化 大数据 云计算 虚拟天文台
下载PDF
高美古的大气视宁度 被引量:5
20
作者 岑学奋 钱铜铃 +1 位作者 王建成 汪从云 《云南天文台台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50,共6页
报导了2000年和2001年丽江高美古所观测到的大气视宁度,文中统计了14个晚上的观测数据,得到的平均视宁度为0.97″,变化在0.73″~1.42″之间。这些视宁度值是用国际上天文台站测大气视宁度通用的DIMM方法,采用8ms单幅采样曝光取得的。... 报导了2000年和2001年丽江高美古所观测到的大气视宁度,文中统计了14个晚上的观测数据,得到的平均视宁度为0.97″,变化在0.73″~1.42″之间。这些视宁度值是用国际上天文台站测大气视宁度通用的DIMM方法,采用8ms单幅采样曝光取得的。本文还统计了丽江高美古1995年以来每年12月份的大气视宁度,可以看到高美古不同年份大气视宁度的部分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视宁度 高美古 天文光学望远镜 丽江市 大气湍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