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9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秃尾河流域河流-地下水转化与生态效应
1
作者 王锦璇 王一 +3 位作者 高繁 张轩铭 马稚桐 杨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6,共11页
秃尾河是黄河“几”字弯东翼一个重要的支流,流域大气降水、地下水和河湖水水力联系密切,控制着流域生态格局的演化、稳定和安全。基于秃尾河流域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降水、地下水与河湖水(以下简称“三水”)转化关系,通过野外调... 秃尾河是黄河“几”字弯东翼一个重要的支流,流域大气降水、地下水和河湖水水力联系密切,控制着流域生态格局的演化、稳定和安全。基于秃尾河流域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降水、地下水与河湖水(以下简称“三水”)转化关系,通过野外调查、动态观测、遥感解译、基流解析和统计分析等手段,分析了三水转化特征及其生态效应,得到如下认识:(1)在地质地貌条件和三水转化的控制下,空间上可将流域生态系统划分为湖群-灌-草-乔湿环境生态系统、草-灌-乔-沙干环境生态系统、矮化疏林-草干环境生态系统、农田-乔湿环境生态系统和河滨带湿环境生态系统;(2)时间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域呈现植被覆盖度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基流量减少、湖淖湿地减少的趋势;(3)流域生态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地质地貌条件控制流域生态系统的基本格局,水循环特征控制流域生态格局演化方向和时空变异趋势,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原生生态格局,主导着现代生态格局演化的方向与强度;(4)流域生态格局的安全与稳定对水分有强依赖性,保持水系连通、增强三水转化强度、维持沙区地下水位埋深在1.5~5 m范围内对区内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基于秃尾河流域三水转化单向水循环特征,提出了河滨带概念,指出河滨带是流域水流、物流、能流和信息流的源和汇,起生态廊道的作用,河滨带生态功能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指示作用,可作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成果对于黄河“几”字弯以及其他类似地区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转化 生态格局 河滨带 秃尾河 黄河“几”字弯
下载PDF
山区河流水环境数值模拟——以四川古蔺河为例
2
作者 王更 白栋 钱建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4-993,共10页
山区河流边界地形复杂、水动力条件变化剧烈且水文水质资料缺失,水环境系统不确定性较大,对其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通过建立基于Navier-Stokes的MIKE 21水动力水质模型,对四川省南部典型山区河流古蔺河进行水环... 山区河流边界地形复杂、水动力条件变化剧烈且水文水质资料缺失,水环境系统不确定性较大,对其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通过建立基于Navier-Stokes的MIKE 21水动力水质模型,对四川省南部典型山区河流古蔺河进行水环境数值模拟,为山区河流水环境研究提供支撑。结果显示,所建模型表现良好,水动力模型决定系数(R2)平均值为0.93,平均相对误差(MRE)平均值为14.25%,水质模型R2平均值为0.86,MRE平均值为19.83%。水动力情景模拟显示,降雨量增加一倍,控制断面处的平均流速增加7.94%,风速增加一倍,控制断面处的平均流速增加5.26%。在不同补水情景下,当补水位置位于德耀镇、古蔺镇及太平镇再生水厂上游5 km,补水量为再生水厂规模的50%(0.29 m^(3)/s、0.58 m^(3)/s、0.46 m^(3)/s)时,控制断面处COD、NH_(3)-N和TP的平均浓度降幅最大,分别为24.55%、25.25%和26.79%。研究结果可为山区河流的水环境研究提供借鉴,对于山区河流的水环境系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流 水环境 数值模拟 MIKE 21 四川
下载PDF
Key changes across valley floors in mountain areas affected by different levels of human impact: a case study of the Ochotnica river catchment in the Polish Carpathians
3
作者 Agata GOŁĄB Anna MICHN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11期3567-3583,共17页
The goal of this paper was to present knowledge on changes in the morphodynamic structure of the Ochotnica River(Polish Carpathians)and transformations within its active river zone since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Th... The goal of this paper was to present knowledge on changes in the morphodynamic structure of the Ochotnica River(Polish Carpathians)and transformations within its active river zone since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The study used a set of archival and contemporary cartographic materials and the results of three-fold field mapping of the morphodynamic structure of the riverbed.Direct and indirect human interference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catchment and the fluvial system was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analysis.Analysis of changes in the morphodynamic structure of the Ochotnica and its active river zone since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indicat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iverbed.The contemporary structure of the Ochotnica is more complex than in the 1980s.There has been a fragmentation of the riverbed into sections with different morphodynamic sections.The proportion of erosive sections has increased,which explains the reduced in the width of the active river zone of the Ochotnica.The average width of the active river zone of the river between 1861 and 2022 has changed from 80 m to 18 m.Human impact 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hanges in the morphodynamic structure of the riverbed and its active river zone.Currently,only the unregulated sect ion is characterised by free lateral migration of the riverbed and the widest active river zone(~2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river zone Channel changes Mountain river Human impact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输水与生态恢复 被引量:129
4
作者 陈亚宁 李卫红 +2 位作者 陈亚鹏 徐长春 张丽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8-545,共8页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输水过程中对9个地下水监测断面、18个植被样地的实地监测资料,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条件下的浅层地下水位变化和天然植被的响应和恢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有效地抬升了河道两侧的地下水位由输水前...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输水过程中对9个地下水监测断面、18个植被样地的实地监测资料,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条件下的浅层地下水位变化和天然植被的响应和恢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有效地抬升了河道两侧的地下水位由输水前的6~8m抬升到了2~4m。在横向上,地下水位对输水的响应范围达到850m,胡杨和柽柳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响应范围分别达到700和600m但对草本植物的影响范围较窄,林间沙地活化现象仍未得到遏制。提出为扩大输水的生态效应和加快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应在目前沿自然河道“线型”输水的基础上,分段实施河水漫溢的面上供水方案,并通过加强流域水管理、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和加大河道整治力度等措施,来确保塔里木河下游一定的生态用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流河道 生态输水 生态恢复 塔里木河
下载PDF
长江悬浮颗粒物中稳定碳、氮同位素的季节分布 被引量:84
5
作者 吴莹 张经 +2 位作者 张再峰 任景玲 曹建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6-552,共7页
在长江南通市区段国控断面 (李港对照断面 )上自 1 996— 1 999年每两个月定期采样 ,测定悬浮颗粒物的碳、氮同位素及其相关参数。研究发现 :稳定碳同位素值分布区域在- 2 3.6‰— - 2 7.1‰之间 ;稳定氮同位素多分布在 1 .4‰— 5 .9... 在长江南通市区段国控断面 (李港对照断面 )上自 1 996— 1 999年每两个月定期采样 ,测定悬浮颗粒物的碳、氮同位素及其相关参数。研究发现 :稳定碳同位素值分布区域在- 2 3.6‰— - 2 7.1‰之间 ;稳定氮同位素多分布在 1 .4‰— 5 .9‰。两者的季节变化趋势与陆源输入和现场浮游植物的组成和生长状况有关。δ1 5N、C/N比值均不能严格体现物源影响 ,受到水体中有机质的转化和微生物活动的影响而被改造。借助简单模式 ,获得估算的陆源贡献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并证实在 1 998年夏长江南通的陆源输入有明显的增大 ,与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分布 碳同位素 氮同位素 悬浮颗粒物 长江 有机质 微生物
下载PDF
感潮河网地区水系结构特征及城市化响应 被引量:105
6
作者 杨凯 袁雯 +1 位作者 赵军 许世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7-564,共8页
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以及90年代末上海水资源普查的数据,尝试以水利片作为河网地区流域水系结构的基本单元, 类似Strahler水系分级,采用上海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河道分级体系作为水系分级方案,探讨了感潮河网地区的水系结构特征及城... 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以及90年代末上海水资源普查的数据,尝试以水利片作为河网地区流域水系结构的基本单元, 类似Strahler水系分级,采用上海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河道分级体系作为水系分级方案,探讨了感潮河网地区的水系结构特征及城市化响应。研究表明:(1) 非高度城市化地区河网水系总体上具有Horton表现,反映在非高度城市化地区不同水利片的河道数目及河道平均长度随河道级别呈几何级数变化,不同等级水系的发育具有自相似特征。(2) 城市化是改变感潮河网地区水系结构的重要因素,在高度城市化的城区水利片,不同等级河网水系发育的自相似性特征已受到破坏,其影响集中表现为对河网水系分枝比和水面率的削弱,即高度城市化地区河网水系结构趋于简单,非主干河道减少,河网水面率与城市化水平成反比,反映出城市化过程中未能充分与河网结构保护相协调。(3) 河网水系的结构与功能参数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水平,说明河网地区水系形态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由于城市化进程表现为对水面率以及分枝比的削弱,指示水面率和分枝比等指标具有表征城市化对水系结构影响的意义,在河网水系保护和结构恢复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水面率、分枝比以及河网结构自然度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结构 感潮河网地区 Horton定律 城市化 河网结构
下载PDF
气候与地表覆被变化对梭磨河流域水文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邓慧平 李秀彬 +2 位作者 张明 陈军锋 张镱锂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3-497,共5页
分析了1960~1990年长江上游梭磨河流域气候和地表覆被变化及其对流域水文的影响.30年来,流域降水有所增加,有林地面积1957~1974年大幅下降,以后有所回升.有林地每公顷蓄积量由1957年的423 m3下降到1998年的177m3,40年来林分质量不断下... 分析了1960~1990年长江上游梭磨河流域气候和地表覆被变化及其对流域水文的影响.30年来,流域降水有所增加,有林地面积1957~1974年大幅下降,以后有所回升.有林地每公顷蓄积量由1957年的423 m3下降到1998年的177m3,40年来林分质量不断下降.流域水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年均流量自1972年以来不断上升,洪水频率、洪峰流量和土壤侵蚀模数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地表覆被变化 水文效应 林地 梭磨河流域 气温 降水 洪水 洪峰流量 土壤侵蚀模数
下载PDF
长江-黄河源区未来气候情景下的生态环境变化 被引量:79
8
作者 沈永平 王根绪 +1 位作者 吴青柏 刘时银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8-314,共7页
在IPCC的情景下 ,青藏高原到 2 10 0年气温将上升 2~ 3 6℃ ,最大的升温将出现在冬季 ,降水模式将会逐渐发生改变 ,从北部的增加到西南的减少 .对于江河源区的范围 ,到 2 10 0年增温在 2 4~3 2℃ ,降水量增加约 - 5 0~ 2 0 0mm .植... 在IPCC的情景下 ,青藏高原到 2 10 0年气温将上升 2~ 3 6℃ ,最大的升温将出现在冬季 ,降水模式将会逐渐发生改变 ,从北部的增加到西南的减少 .对于江河源区的范围 ,到 2 10 0年增温在 2 4~3 2℃ ,降水量增加约 - 5 0~ 2 0 0mm .植被群落在气候变化条件将发生明显变化 ,温带草原到寒温带针叶林群落的面积增加 ,而温带荒漠到冰缘荒漠的面积都缩小 ,分布界线向更高的海拔高度迁移 .到 2 10 0年气温上升 3℃ ,降水不变则冰川长度小于 4km以下的冰川大都消失 ,整个长江源区的冰川面积将减少约 6 0 %以上 .如果考虑降水增加 ,冰川面积在 2 10 0年气候条件下减少约 4 0 % ,将从现在的 116 8.18km2 减少到 70 0km2 左右 ,冰川融水的比重也将会由现在的占河流总径流的 2 5 %下降到 18% .另外 ,由于冰川大量退缩 ,草地和湿地蒸发量加大 ,许多湖泊将会退缩和干涸 ,沼泽地退化、沙化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黄河源区 生态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 中国 冰川 草地 湿地
下载PDF
20世纪下半叶开都河与博斯腾湖的水文特征 被引量:48
9
作者 李宇安 谭芫 +2 位作者 姜逢清 王亚俊 胡汝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5-218,共4页
开都河属于雪冰融水和雨水混合补给的河流 ,流域共有冰川 72 2条 ,冰川总面积为 4 4 5km2 ,冰川总储量为 2 2 .4km3 .开都河年径流补给源中 ,积雪和冰川及地下水补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开都河是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源 ,对博斯腾湖生态与... 开都河属于雪冰融水和雨水混合补给的河流 ,流域共有冰川 72 2条 ,冰川总面积为 4 4 5km2 ,冰川总储量为 2 2 .4km3 .开都河年径流补给源中 ,积雪和冰川及地下水补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开都河是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源 ,对博斯腾湖生态与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7年以来 ,由于开都河天然年径流量的大幅度增加 ,博斯腾湖水位不断持续上升回复到上世纪 5 0年代水平 ,目前 ,已达到历史最高水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开都河 博斯腾湖 冰川 地下水 径流量
下载PDF
无定河流域水量平衡变化的模拟 被引量:22
10
作者 莫兴国 刘苏峡 +2 位作者 林忠辉 陈丹 赵卫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1-348,共8页
利用黄土高原无定河流域1982~1991年的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土壤质地、数字高程和NOAA-AVHRR遥感信息,建立基于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机理的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模拟流域水量平衡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发现,该流域的年平均植被指数(NDVI)的... 利用黄土高原无定河流域1982~1991年的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土壤质地、数字高程和NOAA-AVHRR遥感信息,建立基于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机理的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模拟流域水量平衡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发现,该流域的年平均植被指数(NDVI)的年际变化不明显,但NDVI最大值的年际变化显著.该流域年累计NDVI与降水年总量关系不明显,说明该流域植被的生长并不完全受控于降水总量.模拟的实际蒸散量用无定河及其岔巴沟子流域实测降水与实测径流的差值进行验证,误差小于5%.整个流域模拟时段的平均降水量为372±53 mm yr-1,实际蒸散量为334±33 mm yr-1,其中蒸腾为130±21 mm yr-1,有明显的年际波动.地表径流的年际变化相对较小.蒸散发的季节变化特征与降雨基本一致,即7、8、9月雨季高,其他月份低.降水量和实际蒸散量呈现显著的空间分异性,表现出由东南(高NDVI)向西北(低NDVI)递减的梯度差异.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异亦沿东南-西北梯度变化,但高值分散在中部.以岔巴沟子流域1991年的地表覆被度为基准,发现在全流域都覆盖上某一种植被的情况下,蒸腾和土壤蒸发的变化非常明显,地表径流和实际总蒸散的变化并不显著.只有在全流域都变成荒漠情景下,实际总蒸散才显示出较明显变化(17%),表明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量平衡的影响非常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河流域 水量平衡变化 水文气象 土地利用 土壤质地 数字高程 年平均植被指数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水文效应 遥感植被指数
下载PDF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黄河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88
11
作者 杨大文 李翀 +1 位作者 倪广恒 胡和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流域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都离不开水资源的定量化评估。而准确评估流域的水资源量,尤其是在大流域,必须明晰不同气候、地形、土地利用等自然条件下的水文循环过程。同时农业灌溉及水库调节等人工的直接取水和调控使水文过程变得更为复杂... 流域的水资源规划和管理都离不开水资源的定量化评估。而准确评估流域的水资源量,尤其是在大流域,必须明晰不同气候、地形、土地利用等自然条件下的水文循环过程。同时农业灌溉及水库调节等人工的直接取水和调控使水文过程变得更为复杂。仅依靠气象及水文观测数据,已很难拟合出单一的降雨-径流关系来模拟和预测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这时就需要一种新型水文模拟手段,它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来描述流域的空间不均一性,并基于物理控制方程来描述水文过程,这就是分布式水文模型。作者介绍了这种模型及其在黄河流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过程 空间变异性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水资源 黄河
下载PDF
河网径流节点及其基于DEM的自动提取 被引量:39
12
作者 易红伟 汤国安 +2 位作者 刘咏梅 杨昕 朱红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8-111,132,共5页
河流的交汇点是在地貌、水文上均有重要意义的特殊地段,在GIS中又融合了大量的时空信息。从河流水文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角度,首先提出了河网径流节点的概念,分析了河网径流节点的基本特征,包括河网径流节点的属性特征、空间分布特... 河流的交汇点是在地貌、水文上均有重要意义的特殊地段,在GIS中又融合了大量的时空信息。从河流水文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角度,首先提出了河网径流节点的概念,分析了河网径流节点的基本特征,包括河网径流节点的属性特征、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异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河网径流节点在地学空间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此外,对以DEM数据为基础提取河网径流节点的原理、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网径流节点 地理信息系统 特征 地学空间分析 应用 DEM 自动提取 数字高程模型 地表径流 流域水文学
下载PDF
基于DEM与实测河网的流域编码方法 被引量:34
13
作者 罗翔宇 贾仰文 +3 位作者 王建华 王浩 秦大庸 周祖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9-264,共6页
借助于GIS技术对大流域进行划分与编码。修正实测河道上部分栅格单元的高程,以避免大面积“伪洼地”的出现,从修正后的栅格型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出与实测河网比较一致的模拟河网。提取出模拟河网后,再进行河网的编码,以及流域的划分... 借助于GIS技术对大流域进行划分与编码。修正实测河道上部分栅格单元的高程,以避免大面积“伪洼地”的出现,从修正后的栅格型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出与实测河网比较一致的模拟河网。提取出模拟河网后,再进行河网的编码,以及流域的划分与编码。提出了一种对Pfafstetter规则的改进方法,并且按照改进后的Pfafstetter规则来对河网与流域进行编码。所有编码工作是由本次研究中专门编制的程序来自动完成。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黄河流域,将整个黄河流域划分为8 255个子流域并赋予了Pfafstetter编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编码 Pfafstetter规则 河网 CIS DEM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DEM的黄河流域天文辐射空间分布 被引量:46
14
作者 曾燕 邱新法 +1 位作者 刘昌明 吴险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0-816,共7页
基于1 km×1 k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利用建立的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计算了黄河流域1 km×1 km分辨率各月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局部地形对黄河流域年和四季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影响明显;在太阳... 基于1 km×1 k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利用建立的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计算了黄河流域1 km×1 km分辨率各月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局部地形对黄河流域年和四季天文辐射的空间分布影响明显;在太阳高度角较低的冬季,地理和地形因子对天文辐射的影响相当强烈,山区天文辐射的空间差异大,1月份向阳山坡(偏南坡)天文辐射可为背阴山坡(偏北坡)的2~3倍,极端天文辐射的差异可达10倍以上;而在太阳高度角较高的夏季,天文辐射空间差异较小,7月份不同地形极端天文辐射的差异仅在16%左右;四季中,地形对天文辐射影响的程度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DEM 黄河流域 天文辐射空间分布 起伏地形 计算模型 辐射特点
下载PDF
内陆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定量研究 被引量:45
15
作者 刘凌 董增川 +1 位作者 崔广柏 郑孝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5-31,共7页
在有限的水资源中 ,必须维持合理的生态环境需水量 ,以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维护的需要 .以内陆河流为对象 ,以生态学理论和水环境容量理论为基础 ,从维持河流系统水生生物生存、维持水体一定量稀释自净能力以及防止河流水面... 在有限的水资源中 ,必须维持合理的生态环境需水量 ,以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维护的需要 .以内陆河流为对象 ,以生态学理论和水环境容量理论为基础 ,从维持河流系统水生生物生存、维持水体一定量稀释自净能力以及防止河流水面净蒸发损失的角度出发 ,分析计算了河流系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 ,以期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需水量 内陆河流 水资源 水环境容量 生态学 水生生物
下载PDF
黄河水系沉积物碎屑矿物组成及沉积动力环境约束 被引量:35
16
作者 王中波 杨守业 +4 位作者 李日辉 张志珣 李军 白凤龙 李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85,共13页
黄河水系河漫滩沉积物的碎屑矿物组成研究表明,主要支流和干流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组合基本相似,不同支流和干流不同河段的矿物含量不同,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规律。重矿物主要组合为不透明矿物-石榴子石-绿帘石-碳酸盐矿物和蚀变矿物。轻矿... 黄河水系河漫滩沉积物的碎屑矿物组成研究表明,主要支流和干流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组合基本相似,不同支流和干流不同河段的矿物含量不同,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规律。重矿物主要组合为不透明矿物-石榴子石-绿帘石-碳酸盐矿物和蚀变矿物。轻矿物的物源区指数难以可靠地反映黄河主要支流和干流不同河段碎屑矿物的物源差异;轻矿物成熟度指数在不同水系间的变化较复杂,中游沉积物低于上游与下游平原沉积物,它既体现沉积物物源的控制,又反映河流泥沙输运及沉积过程中的分选性差异。石榴石、不透明矿物及角闪石的含量变化主要反映悬浮泥沙的沉积分异程度以及不同水系的水动力强度。重矿物ZTR指数的区域分布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沉积物的物源区分布。重矿物分异指数F清晰地揭示出由于区域水动力强弱变化导致特征碎屑矿物组成的沉积分异,因而,可作为研究单物源河流沉积动力环境和碎屑矿物沉积分异程度的指标。总体上,黄河碎屑矿物的含量变化并不完全受物源控制,而更主要地反映季节性的河流水动力强度与沉积环境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碎屑矿物的重力分选作用,因此,在边缘海区运用碎屑矿物组成识别黄河入海物质的贡献时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矿物 水动力强度 重力分选 沉积环境 黄河
下载PDF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河流域水文过程特征分析 被引量:44
17
作者 张寅生 姚檀栋 +5 位作者 蒲健辰 效存德 康世昌 侯书贵 太田岳史 矢吹裕伯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4-222,共9页
利用1993年5~9月连续时间序列的资料,对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区及其流域的水文过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由于青藏高原季风环流的影响,在性质不同气团控制所产生的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量差别极大,该区域主要降水集中在6... 利用1993年5~9月连续时间序列的资料,对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区及其流域的水文过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由于青藏高原季风环流的影响,在性质不同气团控制所产生的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量差别极大,该区域主要降水集中在6~8月,Tretyakov雨量器对标准雨量器捕捉率的修正量小于天山地区的研究结果。该流域地面蒸发过程较为强盛,各种下垫面的蒸发量占流域水量平衡收入的37%,土壤蒸发量与水面蒸发和土壤含水量之间关系密切。流域平均径流系数为063,径流模数为26L/(s·km2),冰川融水径流对整个流域径流影响很大,冰川融水对流域径流的补给率为49%。冰川融水径流主要产生于7~9月初,时间短,但强度大,其冰川融水径流量除与气温变化有关外,还与能量过程重要因子———冰川表面反射率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文 冰川融水 径流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生态标准河流和调度管理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陈敏建 丰华丽 +2 位作者 王立群 王高旭 黄昌硕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1-636,共6页
河流生态用水安全是维持河流系统健康的基本条件。本文首先从河流生态系统特性入手,提出生态水文季节,构建了多参数生态需水(最小生态需水、适宜生态需水、洪水期生态需水)体系并分析其内涵,组成了能反映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流量等级。... 河流生态用水安全是维持河流系统健康的基本条件。本文首先从河流生态系统特性入手,提出生态水文季节,构建了多参数生态需水(最小生态需水、适宜生态需水、洪水期生态需水)体系并分析其内涵,组成了能反映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流量等级。生态需水按生态水文季节形成具有时间特征的生态标准河流。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用水预警制度和危机管理机制,探讨保障生态用水安全的调度和管理模式。以黄河流域中下游为例,开展实践应用研究,为黄河中下游的生态用水安全调度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季节 生态需水 生态标准河流 调度管理
下载PDF
利用树轮资料重建通天河流域518年径流量 被引量:34
19
作者 秦宁生 靳立亚 +4 位作者 时兴合 汪青春 李林 陈芳 李丽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0-556,共7页
利用长江源区曲麻莱、治多的树木年轮宽度资料,通过分析树木生长与流量变化的关系,重建了长江源区通天河流域直门达水文站1485年以来年径流量的变化,并进行了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建的518年中,直门达水文站年径流量最显著的丰水... 利用长江源区曲麻莱、治多的树木年轮宽度资料,通过分析树木生长与流量变化的关系,重建了长江源区通天河流域直门达水文站1485年以来年径流量的变化,并进行了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重建的518年中,直门达水文站年径流量最显著的丰水期发生在19世纪前半叶,最显著的枯水期发生在17世纪的后半叶。特丰水年有96年,偏丰水年有117年,特枯水年有86年,偏枯水年有81年,正常水年有138年。重建序列存在43年、37年、32年、5年和2年左右的显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通天河 树木年轮 径流量
下载PDF
黄河贯通时间的新探索 被引量:41
20
作者 杨守业 蔡进功 +1 位作者 李从先 邓兵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20,共6页
石化 2井钻孔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元素组成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与现代黄河沉积物元素组成相比 ,埋深 2 33m之上的沉积物中大多数元素含量及元素之比与之接近 ,而 2 33m之下的沉积物元素组成则明显偏离黄河物质的... 石化 2井钻孔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元素组成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与现代黄河沉积物元素组成相比 ,埋深 2 33m之上的沉积物中大多数元素含量及元素之比与之接近 ,而 2 33m之下的沉积物元素组成则明显偏离黄河物质的化学组成。上部与下部沉积物的元素组成明显不同。判别函数及物源指数计算结合岩性、粒度分析揭示 ,黄河物质在该地区的影响深度可达 2 33m左右 ,因此 ,推测大致在早更新世时黄河贯通并流进华北平原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华北平原 贯通 黄河三角洲 沉积物 早更新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