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莱盆地中部恐龙化石的新发现及埋藏环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永波 王来明 +4 位作者 王丽娟 朱学强 张贵丽 张学松 任天龙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胶莱盆地内恐龙化石资源丰富,以往发现地集中分布于莱阳、诸城两地。近年来,在青岛地区新发现恐龙骨骼、恐龙蛋化石埋藏产地,有胶州安家沟恐龙(蛋)化石产地、莱西大高岚恐龙蛋化石产地、莱西涧沟恐龙蛋化石产地及即墨段泊岚—灵山恐龙... 胶莱盆地内恐龙化石资源丰富,以往发现地集中分布于莱阳、诸城两地。近年来,在青岛地区新发现恐龙骨骼、恐龙蛋化石埋藏产地,有胶州安家沟恐龙(蛋)化石产地、莱西大高岚恐龙蛋化石产地、莱西涧沟恐龙蛋化石产地及即墨段泊岚—灵山恐龙化石产地。恐龙化石种类有真鸟脚类、兽脚类、鹦鹉嘴龙及鸭嘴龙类;恐龙蛋化石种类有树枝状恐龙蛋、棱形蛋、圆形蛋、椭圆形蛋及长形蛋等。该地区恐龙化石以原地埋藏为主,埋藏环境为河漫滩相及滨浅湖相,化石层常伴生有密集的虫迹、腹足类、植物类、介形类等生物化石,适合的沉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是恐龙选择这些地区繁衍的重要原因;火山活动是导致恐龙聚集、死亡、埋藏的重要因素,而周期性的沉积环境变化、大规模的山体滑坡、洪水事件是化石埋藏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化石 胶莱盆地 埋藏环境 古生物 青岛地区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遗迹组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1
2
作者 牛永斌 程怡高 +2 位作者 邵威猛 荆楚涵 程梦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6-340,共15页
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地层厚度巨大,遗迹化石非常发育。在对7口取心井岩心详细观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薄片分析、成像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对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遗迹组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北... 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地层厚度巨大,遗迹化石非常发育。在对7口取心井岩心详细观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薄片分析、成像测井与相关实验等资料,对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遗迹组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共识别出遗迹化石14属,根据遗迹化石的类型、产状、丰度和分异度、扰动程度、生物潜穴之间的共生关系等,可划分出5种遗迹组构,其中Ophiomorpha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上部沉积环境中,Palaeophycu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中部沉积环境中,Planolites-Thalassinoid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临滨下部沉积环境中,Phycosiphon-Planolit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浅海上部沉积环境中,Phycosiphon-Chondrites遗迹组构主要发育在浅海下部沉积环境中;(2)根据遗迹组构和测井相分析认为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沉积环境为滨-浅海,三亚组一段的沉积环境为由滨岸向浅海过渡,而三亚组二段的沉积环境为浅海;(3)综合岩相、生物化石、遗迹组构、测井相和沉积微相分析结果,建立了琼东南盆地北部新近系三亚组的沉积模式。本项研究对指导南海北部新近系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组构 沉积环境 三亚组 新近系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松科2井早白垩世沙河子组孢粉组合及其古气候意义
3
作者 张德军 郑月娟 +4 位作者 张淑芹 张健 黄欣 陈树旺 孙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9-442,共14页
为探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2井深层(3395.46~3901.35 m)地层的时代特征,分析地史时期的古植被及古气候条件演变,利用孢粉学方法对松科2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井段可划分为Leiotriletes sp.-Cyathidites australis-Chasmatosporites ... 为探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2井深层(3395.46~3901.35 m)地层的时代特征,分析地史时期的古植被及古气候条件演变,利用孢粉学方法对松科2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井段可划分为Leiotriletes sp.-Cyathidites australis-Chasmatosporites sp.孢粉组合(3832.94~3901.35 m)和Klukisporites triangulus-Aequitriradites sp.-Pristinuspollenites sp.孢粉组合(3395.46~3613.62 m),孢粉组合指示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Hauterivian)—巴列姆期(Barremian)早期,可作为松辽盆地沙河子组上部生物地层学对比的标志;此外,孢粉组合反映的植被类型演化规律是针叶林、灌草丛—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木丛—针阔叶混交林,揭示研究区沙河子组后期气候带演替规律是暖温带—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气候干湿变化规律为湿润—半湿润—湿润—半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科2井 早白垩世 沙河子组 孢粉组合 古气候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传统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危机与应对:以古生物学为例
4
作者 谢树成 朱宗敏 +5 位作者 宋海军 孙亚东 沈俊 楚道亮 刘邓 罗根明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由于受到学科知识体系老化、学科边界固化、育人师资的学缘结构单一、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单调及社会发展新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学科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出现了一些危机。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生物学研究生培养为例,通过不断谋划学科新... 由于受到学科知识体系老化、学科边界固化、育人师资的学缘结构单一、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单调及社会发展新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学科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出现了一些危机。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古生物学研究生培养为例,通过不断谋划学科新生长点,推出新的课程和教材体系,破解学科知识体系老化、学科边界固化等难题,逐步实现育人体系从古生物学向地球生物学的发展,提升学科解决当今社会面临新挑战的能力。通过强化大师引领、构建多样化的育人师资队伍、发展多样化育人平台体系等途径,逐步实现研究生创新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古生物学 地球生物学 研究生培养
下载PDF
鱼粪化石特征对晚三叠世湖泊生态系统的启示——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段为例
5
作者 尤继元 周小虎 +5 位作者 杨奕曜 白云云 张鹏 杨桂林 梁正中 李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粪化石是一类重要的遗迹化石,其内含物常保存被捕食生物的残余及一些微生物、软组织甚至古DNA信息,对解读地质历史时期的湖泊生态信息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下部页岩的鱼粪石,其为略扁平的纺锤形化石,... 粪化石是一类重要的遗迹化石,其内含物常保存被捕食生物的残余及一些微生物、软组织甚至古DNA信息,对解读地质历史时期的湖泊生态信息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下部页岩的鱼粪石,其为略扁平的纺锤形化石,尖而薄,表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观察粪化石的内含物情况,发现其主要由未完全消化的动植物残体组成,包括鱼鳞、骨骼碎片,以及以含磷白云岩为生长基的大量矿物聚集体。鱼粪化石形成于开放型淡水湖泊中的半深湖—深湖区,大部分保存完好,属于典型的原地埋葬。该鱼粪的生物源为一种大型的、鱼肠内具有较多螺旋瓣的肉食性鱼类。晚三叠世湖泊中出现了复杂的多层营养系统,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构成,食物链较为复杂。该研究成果表明经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晚三叠世多层级营养湖泊生态系统已经基本恢复。另外,微生物的参与及泥质含量较高的厌氧环境使得粪化石保存完好,可为恢复和重建晚三叠世卡尼期湖泊生态系统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粪石 湖相富有机质页岩 湖泊生态系统 古环境 晚三叠世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辽宁大连骆驼山早更新世巨副驼头骨化石
6
作者 董为 刘文晖 +4 位作者 白炜鹏 刘思昭 王元 刘金远 金昌柱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68,共22页
起源于中始新世的骆驼科(Camelidae)是一支在北美的新生代期间演化非常成功的类群,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其中的一类约在中中新世期间经白令陆桥迁徙到亚洲,随后扩散到欧洲和非洲。虽然骆驼科在北美新生代期间演化辐射出很多种类,但从北美... 起源于中始新世的骆驼科(Camelidae)是一支在北美的新生代期间演化非常成功的类群,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其中的一类约在中中新世期间经白令陆桥迁徙到亚洲,随后扩散到欧洲和非洲。虽然骆驼科在北美新生代期间演化辐射出很多种类,但从北美扩散到旧大陆的骆驼只有一个族(Camelini)的两个属:副驼(Paracamelus)和骆驼(Camelus)。巨副驼(Paracamelus gigas)是我国境内最早发现的化石骆驼,一直被认为是起源于北美的Megatylopus之类的大型骆驼,然后扩散到旧大陆其他地区,最后演化成诺氏驼(Camelus knoblochi)及双峰驼(C.bactrianus)。但也有学者认为骆驼属起源于非洲。最近在大连复州湾骆驼山金远洞第四纪堆积剖面的第4层中出土了一些骆驼化石,其中1件破损的头骨和带有两枚下臼齿的残破下颌骨经研究被归入巨副驼。根据对巨副驼及其他副驼种的地理及年代分布的研究,巨副驼的直接祖先应该类似于晚上新世分布在欧亚大陆的体型稍小的阿氏副驼(P.alexejevi)或相似类型。大连出产的巨副驼在形态及大小上与诺氏驼接近,但其齿列长度略大于诺氏驼且明显大于野生双峰驼(C.ferus)及单峰驼(C.dromedarius)。而巨副驼与诺氏驼在地理分布上的重叠范围较大,时代分布上呈先后关系,因此可以认为巨副驼是诺氏驼的直接祖先,巨副驼在中更新世晚期通过P3收缩或简化及p3消失而演化成诺氏驼。综合化石层位的古地磁测年及花粉分析结果判断,巨副驼在早更新世的1.1~1.52 Ma期间栖息在大连半岛的森林草原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 早更新世 洞穴堆积 骆驼 巨副驼 演化
下载PDF
山东莱阳恐龙蛋研究新进展
7
作者 王强 汪筱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本文简单回顾了山东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发现与研究历史,结合近年来在莱阳的新发现和恐龙蛋研究进展,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组成由之前的4科5属11种,修订为6科10属12种,另有1科未定和1个存疑种。将与其他地区恐龙蛋化石组合相比,莱阳恐龙蛋... 本文简单回顾了山东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发现与研究历史,结合近年来在莱阳的新发现和恐龙蛋研究进展,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组成由之前的4科5属11种,修订为6科10属12种,另有1科未定和1个存疑种。将与其他地区恐龙蛋化石组合相比,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恐龙蛋类型多样、组合特征明显,是晚白垩世恐龙蛋组合的典型代表,这一组合也很好地反映了晚白垩世胶莱盆地王氏群较高的恐龙多样性。对山东莱阳恐龙蛋进行深入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晚白垩世莱阳的古地理和古环境等提供详实的古生物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蛋 恐龙蛋化石群 王氏群 晚白垩世 莱阳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概览及若干新认识
8
作者 同号文 张贝 陈曦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83,共27页
泥河湾盆地最初以其广泛分布的含化石河湖相地层而受关注,并以其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著称于世,而今,泥河湾盆地已成为世界著名旧石器考古重地和研究第四纪地质古生物的重要场所。狭义泥河湾动物群(或下沙沟动物群)是我国北方早更新世... 泥河湾盆地最初以其广泛分布的含化石河湖相地层而受关注,并以其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著称于世,而今,泥河湾盆地已成为世界著名旧石器考古重地和研究第四纪地质古生物的重要场所。狭义泥河湾动物群(或下沙沟动物群)是我国北方早更新世的标准动物群,其古地磁年龄是2.2-1.7 MaBP。随着地层古生物工作的深入开展,盆地内也发现了若干中-晚更新世化石点;丁家堡水库全新统中发现的象颊齿,之前被鉴定为亚洲象,新的测年数据表明其时代大于5万年,依据牙齿测量数据和形态特征,本研究将其归入诺氏古菱齿象。目前已在泥河湾盆地发现百余个化石地点,鉴定出236种(包括未定属种)哺乳动物,分属于8目、32科和121属,其中38个属种(包括亚种)最初是以泥河湾化石材料而建立。总而言之,泥河湾盆地哺乳动物化石以早更新世者居多,并且化石材料保存完好;有些属种在欧亚大陆古北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群形成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例如早期猛犸象、披毛犀、野牛及真枝角鹿等,还有直隶狼、貉及各种真马。泥河湾盆地由于河流和断层切割以及沉积相变等原因,导致各个化石点及史前考古遗址地层难以直接对比,更难全窥盆地内动物群演化的整体脉络;新的生物地层对比研究表明,桑干河南岸的岑家湾台地周缘的早更新世化石点,其主化石层位与下沙沟地区经典泥河湾动物群的层位大致相当。泥河湾盆地哺乳动物化石主要产自细砂、粉砂及黏土地层;化石成堆产出或者呈条带状及凸镜状分布的特点,多数与水流搬运有关。除过1枚豪猪牙齿和少量麂类化石之外,泥河湾盆地第四纪哺乳动物群中几乎不含东洋界动物,总体反映了干冷草原为主的古环境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生物地层 古环境 泥河湾 第四纪
下载PDF
现代珠江三角洲前缘生物遗迹组成与分布特征
9
作者 王媛媛 勾松林 张国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2-1529,共18页
【目的】珠江三角洲前缘受河流、波浪和潮汐等因素共同影响,沉积环境复杂,沉积特征丰富,前人大多关注珠江三角洲前缘物理化学沉积特征的研究,然而生物对环境的响应极其灵敏,造迹生物及其产生的生物遗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区内的沉... 【目的】珠江三角洲前缘受河流、波浪和潮汐等因素共同影响,沉积环境复杂,沉积特征丰富,前人大多关注珠江三角洲前缘物理化学沉积特征的研究,然而生物对环境的响应极其灵敏,造迹生物及其产生的生物遗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区内的沉积环境特征。【方法】选取珠江三角洲前缘为研究区,运用现代沉积学及遗迹学方法,通过盐度、粒度、浑浊度分析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计算机重构方法对采取的岩心进行处理,对研究区内不同微环境中的生物遗迹特征进行了精细的研究。【结果】(1)主要造迹生物有双壳类动物沙蚬、节肢动物门寄居蟹、甲壳类动物螃蟹、环节动物门双齿围沙蚕、脊索动物门弹涂鱼等;(2)各微环境生物在层面上营造的生物遗迹主要包括爬行迹、足辙迹、鸟足迹以及排泄迹等,层内的主要遗迹为居住迹,表现为各种类型的潜穴形态如Y型、L型、U型,少量I型;(3)珠江三角洲前缘生物遗迹的分布特征:研究区内现代生物遗迹在水下汊道和岛屿的分异度、丰度及扰动率较分流间海湾高,潮下带位于平均低潮线以下,不便观察。【结论】该研究将补充珠江三角洲前缘的现代沉积学资料,并为三角洲前缘古遗迹学和三角洲前缘古沉积环境重构提供现代实证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生物遗迹 遗迹学 三角洲前缘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胶莱盆地青岛地区恐龙蛋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10
作者 王丽娟 任天龙 +3 位作者 黄永波 朱学强 张贵丽 张学松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10期18-25,共8页
胶莱盆地青岛地区恐龙蛋化石丰富,本文通过对莱西、胶州两地恐龙蛋壳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恐龙生存环境的古气候特征及其灭亡的地球化学指示。莱西、胶州地区恐龙蛋化石CaO含量51.7%~54.6%,SiO_(2)含量为0.27%~3.31%,Al_... 胶莱盆地青岛地区恐龙蛋化石丰富,本文通过对莱西、胶州两地恐龙蛋壳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恐龙生存环境的古气候特征及其灭亡的地球化学指示。莱西、胶州地区恐龙蛋化石CaO含量51.7%~54.6%,SiO_(2)含量为0.27%~3.31%,Al_(2)O_(3)含量为0.14%~0.88%,MgO含量为0.36%~0.71%,Na_(2)O含量为0.04%~0.14%,矿物成分以碳酸盐为主;稀土元素总量∑REE为(5.87~117.99)×10^(-6),∑LREE为(5.10~97.28)×10^(-6),∑HREE为(0.77~20.71)×10^(-6),∑LREE/∑HREE为3.97~6.65,为轻稀土富集型,在配分曲线上呈右倾双“V”型曲线,Ce、Eu元素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Hf、Ti。通过与围岩元素含量分析比较,胶莱盆地恐龙生活环境以干旱为主,间有湿润。恐龙蛋表现为Sr、Ba、Y元素的富集,Ce元素的亏损,这些元素不利于恐龙产蛋及蛋的孵化,对恐龙的繁衍、生存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蛋 地球化学特征 胶莱盆地 青岛地区
下载PDF
濒危植物光叶蕨的珠芽形成与特征
11
作者 陈小红 郭泽娟 +1 位作者 赵霞 孟文瑞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61,共7页
珠芽胎生繁殖是蕨类植物孢子繁殖的有益补充,丰富了植物的繁殖再生系统,影响着种群遗传多样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该研究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光叶蕨(Cystopteris chinensis)为对象,通过形态学与解剖学方法,探究其羽片后面不明... 珠芽胎生繁殖是蕨类植物孢子繁殖的有益补充,丰富了植物的繁殖再生系统,影响着种群遗传多样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该研究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光叶蕨(Cystopteris chinensis)为对象,通过形态学与解剖学方法,探究其羽片后面不明突起——珠芽的形态与解剖特征,揭示其生殖结构和发育过程,追溯珠芽胎生起源和生态适应机制。结果显示:(1)珠芽和孢子囊群同期出现在光叶蕨羽片背面末级细脉中部,只是珠芽位于顶端裂片。珠芽形成包括启动期、膨大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由黄绿色球状体逐渐成长为深绿色纺锤状,基部变黑形成离层时成熟。(2)珠芽起源于维管束鞘延伸区的薄壁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形成珠芽原基,逐渐突破叶下表皮形成圆球形珠芽;随着珠芽不断膨大,中下部细胞分化形成贮藏细胞和维管束,顶端分化出生长点形成芽。(3)极少数珠芽在叶片上可直接萌动形成新的自养个体。成熟珠芽掉落在土壤内1周后开始萌发,基部长出圆柱形根,顶部萌发出拳芽。残留珠芽第2年仍可萌发形成新叶,与茎芽产生的叶片形态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叶蕨 珠芽 解剖结构 营养体胎生
下载PDF
鄂西香溪组植物化石的新发现及时代问题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旭兵 孟繁松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2年第4期35-40,共6页
描述了发现于鄂西香溪组的两种植物化石CtenozamitessarraniZeiller和Eboracialobifolia(Phillips)。香溪组下部Toditesprinjceps Czekanowskia植物组合和上部Coniopterismurrayana Ptilophyllum植物组合虽都以真蕨类Coniopteris和双扇... 描述了发现于鄂西香溪组的两种植物化石CtenozamitessarraniZeiller和Eboracialobifolia(Phillips)。香溪组下部Toditesprinjceps Czekanowskia植物组合和上部Coniopterismurrayana Ptilophyllum植物组合虽都以真蕨类Coniopteris和双扇蕨科植物为特色 ,但下组合银杏类很多 ,苏铁类却较少 ,而上组合苏铁类则很发达 ,尤其是Otozamiteshsiangchiensis ,O mixomorphus,Ptilo phyllumcontiguum等未在下组合中出现 ,银杏类亦相对较少 ,上、下植物组合的这种差异明显与当时的气候环境有关。同时 ,依据上组合含Ctenozamitessarrani和Thaumatopteris等分子和它们尚未在中侏罗世发现 ,提出香溪组上部的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侏罗世 植物化石 香溪组 湖北 气候环境
下载PDF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特征及其分析
13
作者 谢数清 刘荣国 +4 位作者 朱睿 张波 牛金帅 孙向波 何兴东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的理化特性及空间异质性,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19个土属,对土壤样本进行了详细的理化特性分析,包括土壤有...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的理化特性及空间异质性,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19个土属,对土壤样本进行了详细的理化特性分析,包括土壤有机质、碳酸钙、全氮、全磷、全钾和pH等指标。同时,采用统计学方法评估了各指标的空间异质性,特别是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绝大部分地段的土壤类型为砂土、壤砂土和砂壤土,这些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普遍较低,呈现出土壤肥力贫瘠的状态。具体而言,有机质的空间异质性在所有指标中最为显著,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机质的空间异质性逐渐增大。土壤碳酸钙的空间异质性也相对较大,特别是在20 cm土层处,其空间异质性最为显著。相比之下,全钾的空间异质性最小。这些空间异质性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保护区生态恢复的正效果。【结论】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壤以砂土、壤砂土和砂壤土为主,土壤肥力贫瘠。然而,土壤有机质、碳酸钙等指标的空间异质性较大,表明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这些变化为该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提示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土壤性质的监测和管理,以促进生态恢复的持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土壤理化特性 空间异质性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东北地区末次盛冰期以来孢粉数据库构建技术与应用
14
作者 张瑞 勇心意 +1 位作者 张硕 于梦晴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2期65-68,共4页
孢粉数据库是研究区域尺度的古环境演变历史、古气候变化规律等重要的基础数据。对东北地区末次盛冰期以来71条孢粉序列进行数据处理。首先,重新计算各种属的百分比;其次,校正年代并建立年代序列;最后,以1000年的分辨率插值孢粉序列。由... 孢粉数据库是研究区域尺度的古环境演变历史、古气候变化规律等重要的基础数据。对东北地区末次盛冰期以来71条孢粉序列进行数据处理。首先,重新计算各种属的百分比;其次,校正年代并建立年代序列;最后,以1000年的分辨率插值孢粉序列。由此,构建了标准统一的孢粉数据库,结合GIS技术展示了数据库信息,并重建了东北地区古植被演化的特征。该数据库可有效应用于东北地区古环境演化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中国东北 孢粉数据库 古植被
下载PDF
中全新世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波动:基于NDQK5岩芯介形类化石记录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宝岩 彭博 +5 位作者 王继龙 于俊杰 周保春 赵泉鸿 李保华 王亚琼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5,共13页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中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中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重建了中全新世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结果显示,NDQK5岩芯中的介形类化石记录主要分布于4~17.1 m段,对应年代约为8.2~6.9 ka BP。岩芯内共计识别出海相介形类23属26种,根据优势种以及特征种的相对丰度变化特征可将岩芯内的介形类动物群划分为3个组合:①介形类组合A以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和Sinocytheridea impressa为主,代表潮下带环境;②介形类组合B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为优势种,指示近岸内陆架的沉积环境;③介形类组合C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Loxoconcha ocellifera为主,代表潮间带的沉积环境。基于介形类组合的分布特征,本文推断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约在8.2~7.4 ka BP期间持续上升,并在约7.9~7.4 ka BP区间达到最高;7.4~7.0 ka BP期间海平面下降,随后再次上升。因此,介形类化石记录指示福建沿海地区在全新世高海平面背景下依然存在相对海平面的次一级波动。同时,结合已有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推断8.2~7 ka BP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能主要受控于冰盖融水;7 ka BP后该地区的海平面波动可能受控于“冰川-水均衡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德 东海 MIS 1 中全新世高海平面 介形类组合
下载PDF
古植物学和物理学的一次联姻
16
作者 周浙昆 《民主与科学》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青藏高原是由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块拼接而成,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是历经了几千万年时间才从海洋中隆起。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解析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变过程,是因为他们成功重建了青藏高原不同地块、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高程。在今... 青藏高原是由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块拼接而成,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也是历经了几千万年时间才从海洋中隆起。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解析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变过程,是因为他们成功重建了青藏高原不同地块、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高程。在今天,测量山脉的高程并不困难,但要重建古高程却绝非易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历史时期 古植物学 喜马拉雅山脉 物理学 青藏高原 演变过程 重建
下载PDF
新疆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风化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向娜 代黎洋 +1 位作者 蒋顺兴 汪筱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6-1111,共6页
新疆早白垩世哈密翼龙动物群中恐龙化石的发现,增加了动物群的多样性,也为恐龙的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哈密恐龙化石在脱离原始埋藏环境在异地保存时,由于保存环境的改变,化石出现严重的风化现象。为了使哈... 新疆早白垩世哈密翼龙动物群中恐龙化石的发现,增加了动物群的多样性,也为恐龙的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哈密恐龙化石在脱离原始埋藏环境在异地保存时,由于保存环境的改变,化石出现严重的风化现象。为了使哈密恐龙化石能够得到更好的保存、研究和展陈,采用多种分析技术方法,对产生明显风化现象的哈密恐龙骨骼化石进行检测,分析导致化石风化破碎的原因。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风化严重区域是骨松质部分,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方解石,含有较少磷灰石、长石和黏土矿物等。其中石英和长石是充填骨松质孔隙中的外来碎屑颗粒,方解石是后期成岩或化石风化过程中形成的胶结物,而少量的磷灰石则主要来自骨骼。离子色谱(I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的结果表明,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风化区域的可溶盐以NaCl、CaCl_(2)和Ca(NO_(3))_(2)·4H_(2)O为主,以及少量CaSO 4,可溶盐含量高达2.63%,初步判断高可溶盐含量是造成化石出现严重风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压汞(MIP)测试结果表明,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风化区域的孔隙率为21.2722%,与未风化区域16.4206%的孔隙率相比显著增大。另外,恐龙骨骼化石风化区域存在两种孔径分布的孔隙,尺寸分别为0.005~0.04和17.3~283.2μm,相较于未风化区域,风化区域产生较多微裂隙,大孔径孔隙数量急剧增多。结论认为化石中含有大量以CaCl_(2)和Ca(NO_(3))_(2)·4H_(2)O为代表的潮解盐,易受北京四季温湿度变化的影响,潮解盐具有巨大破坏作用,从而使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风化区域孔隙率升高,孔隙增大,并且其内部充填物结构酥松且不均一,最终导致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酥粉破碎。该研究工作对哈密恐龙化石的异地保存及保护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翼龙动物群 恐龙骨骼化石 风化机理 潮解盐 新疆哈密
下载PDF
云南曲靖下泥盆统“曲靖东方鱼”的分类学厘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山显任 朱敏 +1 位作者 李强 盖志琨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8,共14页
“曲靖东方鱼”(‘Dongfangaspis qujingensis’)的归属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其最初被归入东方鱼属(Dongfangaspis),之后被归入宽甲鱼属(Laxaspis)。然而,由于宽甲鱼属模式种为曲靖宽甲鱼(Laxaspis qujingensis),这一分类学厘定又引起异物... “曲靖东方鱼”(‘Dongfangaspis qujingensis’)的归属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其最初被归入东方鱼属(Dongfangaspis),之后被归入宽甲鱼属(Laxaspis)。然而,由于宽甲鱼属模式种为曲靖宽甲鱼(Laxaspis qujingensis),这一分类学厘定又引起异物同名的问题。描述了来自云南曲靖早泥盆世洛赫考夫期西山村组的“曲靖东方鱼”和变异坝鱼(Damaspis vartus)的新材料。“曲靖东方鱼”在头甲长略大于宽,侧横管末端呈二分叉,V字型后眶上管不汇合,以及至少7条侧横管从侧背管发出等方面与变异坝鱼高度相似。这些相似之处表明,相较于宽甲鱼属和东方鱼属,“曲靖东方鱼”更接近坝鱼属。因此提出将“曲靖东方鱼”从宽甲鱼属中移除,归入坝鱼属。新标本表明变异坝鱼多出来第5对长的侧横管是该种的一个鉴别特征,而正型标本所呈现的非对称感觉管系统应为种内变异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曲靖 下泥盆统 西山村组 盔甲鱼类 多鳃鱼科 坝鱼属
下载PDF
兰州刘家峡古象化石的发现
19
作者 刘百篪 刘小凤 +1 位作者 赵振明 谷组刚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7-378,共2页
关键词 古象化石 刘家峡 兰州市 剑齿象 古菱齿象
下载PDF
海参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影响因素和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梓蓥 郑杰 +5 位作者 曾晨 范馨茹 于笛 傅志宇 李双双 宋志远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3期296-305,共10页
海参高蛋白、低脂肪,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独特的自溶特性导致捕捞后必须马上进行加工处理。海参贮藏过程中通常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变化,从而导致其营养损失、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其商业价值。本文在概述海参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基... 海参高蛋白、低脂肪,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独特的自溶特性导致捕捞后必须马上进行加工处理。海参贮藏过程中通常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变化,从而导致其营养损失、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其商业价值。本文在概述海参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基础上,对其内源性蛋白酶、微生物、非酶凝胶劣化、贮藏条件和预处理方式等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低温、超高压、天然生物保鲜剂、蛋白酶抑制剂和生物交联等主要调控技术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并对未来品质劣化机制揭示、贮藏技术体系构建等研究重点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能为海参精深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贮藏 品质 内源性蛋白酶 调控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