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湿地越冬灰鹤食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战永佳 陈卫 +2 位作者 胡东 吴秀山 张金国 《湿地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45-50,共6页
2005年12月~2006年3月,采用粪便分析法对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密云水库北部地区越冬灰鹤(Grus grus)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鹤冬季为植食性,主要的食物有5科13种。谷物为其冬季食物的主要来源,占食物总量的76.40... 2005年12月~2006年3月,采用粪便分析法对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密云水库北部地区越冬灰鹤(Grus grus)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鹤冬季为植食性,主要的食物有5科13种。谷物为其冬季食物的主要来源,占食物总量的76.40%。除农作物外,灰鹤也取食湿地植物的种子或植株,但仅占食物总量的13.27%。将野鸭湖灰鹤和密云水库灰鹤的食物组成进行比较,发现两越冬种群虽然都主要以农作物为食,但野鸭湖灰鹤以取食玉米(Zea mays)为主,密云水库越冬灰鹤取食最多的食物则为高粱(Sorghun bico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鹤 越冬 北京 食性分析
下载PDF
菲(PHE)短期暴露对斑马鱼(Branchydanio rerio)繁殖行为及产卵、受精、孵化和仔鱼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菲 胡莹莹 +1 位作者 焦艳 牛翠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7,F0003,共6页
研究了菲(PHE)短期暴露对斑马鱼(Branchydanio rerio)繁殖行为及其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和仔鱼死亡率的影响.将性成熟的斑马鱼分别暴露于PHE质量浓度ρ(PHE)为0、0.05、0.5、5、50μg.L-1的水中7 d后,将其配对进行繁殖,录制配对次日... 研究了菲(PHE)短期暴露对斑马鱼(Branchydanio rerio)繁殖行为及其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和仔鱼死亡率的影响.将性成熟的斑马鱼分别暴露于PHE质量浓度ρ(PHE)为0、0.05、0.5、5、50μg.L-1的水中7 d后,将其配对进行繁殖,录制配对次日光照开始0.5 h内的繁殖行为,统计产卵量、受精率、受精卵3 d内的孵化率以及仔鱼7 d内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高ρ(PHE)(>0.5μg.L-1)对斑马鱼的繁殖行为抑制作用显著(P<0.05),而低ρ(PHE)(≤0.5μg.L-1)对斑马鱼繁殖行为的影响较为微弱(P>0.05).ρ(PHE)>0.05μg.L-1的能够显著降低斑马鱼的产卵量和受精率(P<0.01).PHE对斑马鱼孵化率的影响,表现出低ρ(PHE)促进卵的孵化,但这种作用随着ρ(PHE)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高ρ(PHE)反而抑制卵的孵化.ρ(PHE)对仔鱼死亡率的影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 斑马鱼 繁殖行为 产卵量 受精率 孵化率 仔鱼死亡率
下载PDF
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的白鹭繁殖行为和繁殖力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魏国安 陈小麟 +2 位作者 林清贤 胡慧娟 陈剑榕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47-652,共6页
2 0 0 1年 3月至 7月对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鸡屿岛的白鹭 (Egrettagarzetta)繁殖行为和繁殖力进行了研究 .白鹭集群、择巢、筑巢于 2月中旬至 3月中旬 ,3月底部分亲鸟开始产卵和孵化 ,4月中旬雏鸟开始出壳 .白鹭窝卵数为 4.43± 0 .6... 2 0 0 1年 3月至 7月对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鸡屿岛的白鹭 (Egrettagarzetta)繁殖行为和繁殖力进行了研究 .白鹭集群、择巢、筑巢于 2月中旬至 3月中旬 ,3月底部分亲鸟开始产卵和孵化 ,4月中旬雏鸟开始出壳 .白鹭窝卵数为 4.43± 0 .6 8(SD)枚 ,孵化期为 2 3.2± 1.4d ,孵化率为 88.5 0 % ,窝雏数为 3.8± 0 .8只 ,育雏期 2 8~ 35d ,雏鸟成活率为 87.7% .每年每只白鹭的繁殖力为 1.96只雏鸟 ,每巢成功繁殖 3.37只雏鸟 .鸡屿岛白鹭繁殖前期的种群数量为 5 0 32只 ,繁殖结束时亲鸟和成活雏鸟数量共 135 0 6只 .本文分析影响白鹭繁殖的主要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 白鹭自然保护区 繁殖行为 繁殖力 孵化率 雏鸟成活率 种群数量
下载PDF
紫蓬山区三种鹭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周立志 宋榆钧 马勇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38,共5页
作者报道了1996年4~7月紫蓬山区的池鹭、白鹭和夜鹭的繁殖行为和雏鸟的食性及生长。结果表明:巢前期三种鹭取食地点远离巢区;求偶方式主要有婚飞、显示饰羽、求偶喂食和象征性营巢行为;获得巢材的方式不同;异步产卵,异步孵... 作者报道了1996年4~7月紫蓬山区的池鹭、白鹭和夜鹭的繁殖行为和雏鸟的食性及生长。结果表明:巢前期三种鹭取食地点远离巢区;求偶方式主要有婚飞、显示饰羽、求偶喂食和象征性营巢行为;获得巢材的方式不同;异步产卵,异步孵化;雏出孵前,白鹭和夜鹭有迅速加固和扩大巢的行为;育雏期,取食大小随雏鸟日龄增大而增大,取食距离随雏期延长而缩短。三者雏鸟体重增长的数学模型分别为:w=205.1e-(0.065e)-0.065e(t-6.0),w=323.4e-(0.058e)-0.058e(t-6.6),w=519.3e-(0.047e)-0.047e(t-8.5)。雏鸟体重增长率都与成体体形的大小呈负相关。池鹭雏鸟的食物主要是鱼类和昆虫,白鹭雏鸟的食物主要是鱼类和甲壳类,夜鹭雏鸟的食物主要是两栖类和鱼类。首次报道了夜鹭以雏鸟和鼠类育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种鹭 繁殖行为 雏鸟生长模型 雏鸟食性
下载PDF
鹭类招引及营巢地的恢复 被引量:5
5
作者 麻常昕 陈小麟 +4 位作者 周晓平 林清贤 陈宗团 王博 朱开建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43-46,共4页
本研究根据鹭类的集群繁殖行为习性,利用养殖鹭类招引野生鹭类重新集群于已经废弃的营巢地.2003年5月29日~2004年3月8日在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大屿岛养殖80只白鹭(自15日龄开始),300日龄存活率为91.25%,白鹭成鸟体重为491.3~504.5g,体... 本研究根据鹭类的集群繁殖行为习性,利用养殖鹭类招引野生鹭类重新集群于已经废弃的营巢地.2003年5月29日~2004年3月8日在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大屿岛养殖80只白鹭(自15日龄开始),300日龄存活率为91.25%,白鹭成鸟体重为491.3~504.5g,体长为57.05~58.18cm.2004年招引到大屿岛繁殖的鹭类亲鸟种群数量为6300只,主要由白鹭(占79.36%)、夜鹭(14.29%)、池鹭(4.76%)和牛背鹭(1.59%)组成.结果说明,在废弃营巢地植被等环境条件没有被破坏而且在避免其受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利用养殖鹭类能够招引外来的野生鹭类重新回到已经废弃的营巢地进行集群繁殖.本实验也获得基本的鹭类养殖技术、鹭类摄食量及生长发育等数据,可为今后珍稀濒危鹭类的异地养殖保护奠定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巢地 鹭类 2004年3月 2003年5月 恢复 自然保护区 行为习性 种群数量 养殖技术 人为干扰 环境条件 生长发育 珍稀濒危 白鹭 存活率 废弃 集群 繁殖 牛背鹭 摄食量 日龄 野生 体重
下载PDF
苍鹭繁殖生态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高中信 贾竞波 +1 位作者 闫文 李晓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5-40,共6页
苍鹭是我国沼泽地常见大型水鸟。每年3月末至4月中旬到达黑龙江省沼泽地繁殖,有树栖和地栖两种类型。树栖型筑巢时间为15—25d,孵化期26—28d;地栖型筑巢时间7—15d,孵化期24—26d。需60d雏鸟才能离巢。雏鸟各器官增长呈逻辑斯谛形式。... 苍鹭是我国沼泽地常见大型水鸟。每年3月末至4月中旬到达黑龙江省沼泽地繁殖,有树栖和地栖两种类型。树栖型筑巢时间为15—25d,孵化期26—28d;地栖型筑巢时间7—15d,孵化期24—26d。需60d雏鸟才能离巢。雏鸟各器官增长呈逻辑斯谛形式。重、长系数公式为W=0.009 3L^(1.849)。孵化率为59%,平均每窝飞出幼鸟为1.96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鹭 繁殖 筑巢 生态
下载PDF
鹭科鸟类群落的空间生态位和种间关系 被引量:52
7
作者 朱曦 章立新 +1 位作者 梁峻 宣志灿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5-51,共7页
本文应用空间生态位理论,分析了浙江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鹭类繁殖季节的群落结构。鹭类群落由池鹭Ardeolabachus、白鹭Egretagarzeta、夜鹭Nycticoraxnycticorax、牛背鹭Bubu... 本文应用空间生态位理论,分析了浙江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鹭类繁殖季节的群落结构。鹭类群落由池鹭Ardeolabachus、白鹭Egretagarzeta、夜鹭Nycticoraxnycticorax、牛背鹭Bubulcsibis组成。根据鹭类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栖位分布的生态位宽度值,采用Schoener(1968)生态位重叠、Cody(1974)“总和α”的方法制作了群落矩阵表和树杈状图。讨论了鹭类群落对空间的利用及种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鹭科 鸟类 群落 空间生态位 种间关系
下载PDF
海南鳽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房慧伶 周放 +1 位作者 王晓丽 杜玉兰 《中国兽医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5-77,共3页
通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 ,观察 2只雄性海南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 ,其消化管具一般的 4层结构 ,但缺乏黏膜肌层。食管有粗大的皱襞 ,肌层发达 ,无食管腺。嗉囊不明显 ,肌胃退化 ,与腺胃构成一囊状的胃。小肠绒毛较长 ,... 通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 ,观察 2只雄性海南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 ,其消化管具一般的 4层结构 ,但缺乏黏膜肌层。食管有粗大的皱襞 ,肌层发达 ,无食管腺。嗉囊不明显 ,肌胃退化 ,与腺胃构成一囊状的胃。小肠绒毛较长 ,有分支现象 ,未见中央乳糜管结构。肠腺的黏液细胞为圆形 ,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无十二指肠腺。肝、胰的结构与其他鸟类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鳽 消化系统 组织结构 食性 濒危鸟类
下载PDF
夜鹭繁殖习性与生长发育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朱曦 杨士德 +2 位作者 邹小平 陈伟贞 任金波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8-64,共7页
1994~ 1998年对夜鹭繁殖习性与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夜鹭于 4月中下旬迁到浙江 ,9月下旬、10月初迁离 ,居留期 165天。巢距地高 8 5 1m。平均窝卵 3 4 9枚 ,孵卵期 2 2~ 2 6天 ,育雏期 3 0~ 3 5天。年繁殖力3 5 0只。雏鸟体重生长... 1994~ 1998年对夜鹭繁殖习性与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夜鹭于 4月中下旬迁到浙江 ,9月下旬、10月初迁离 ,居留期 165天。巢距地高 8 5 1m。平均窝卵 3 4 9枚 ,孵卵期 2 2~ 2 6天 ,育雏期 3 0~ 3 5天。年繁殖力3 5 0只。雏鸟体重生长模型为 :Wt =5 601+e-0 2 31(t-12 ) (R2 =0 99) ;体长、体重关系式为 :W =0 0 0 0 2 4 6L2 50 2 9。雏鸟体温发育分为 3个时期 :①紊乱期 ( 1~ 16天 ) ;②上升期 ( 17~ 2 8天 ) ;③稳定期 ( 2 8天以后 )。食性为螯虾( 4 5 % ) ;鲫鱼、草鱼、麦穗鱼 ( 4 0 % ) ;泥鳅 ( 1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鹭 繁殖习性 生长 食性 发育 恒温机制
下载PDF
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何德奎 陈咏霞 陈毅峰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95-1404,共10页
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广泛分布于亚洲中部的高原地区,是青藏高原鱼类区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高原环境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是已知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鱼类,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凸基因序列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3个水系3... 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广泛分布于亚洲中部的高原地区,是青藏高原鱼类区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高原环境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是已知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鱼类,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凸基因序列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3个水系30个地点22种高原鳅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高原鳅属鱼类不是一个单系群,赫氏鳅亚属Hedinich- thys的种类嵌入到其他条鳅亚科鱼类分支中,而依据第二性征划分的高原鳅亚属Triplophysa是一个单系群.在高原鳅亚属中,最先发生分歧的是分布于黄河上游的似鲶高原鳅T.(T.)silu- roides,其次是分布于南盘江上游的抚仙高原鳅T.(T.)fuxianensis.将骨质鳔囊和鳔后室的形态特征图解到分子系统发育树中时,并没有呈现出共近离征的改变.高原鳅亚属内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关系的远近,即相同和相邻水系的物种之间通常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进而在生物地理过程中反映了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北部水系与青藏高原主体及东南部水系在9.5—7.2 Ma出现分离,这一事件可能与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在8 Ma左右发生的地质构造事件及气候重大转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鳅属 系统发育 青藏高原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 生物地理学
下载PDF
中国首次发现黑脸琵鹭的繁殖地 被引量:10
11
作者 尹祚华 雷富民 +1 位作者 丁文宁 丁长青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0-31,共2页
1999年6月15日在中国黄海北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石城乡一个无人居住的岛屿上,首次发现了3对黑脸琵鹭的繁殖个体(在观察时还见到另外3只黑脸琵鹭)。该岛屿位于石城乡东侧,北纬39°31′,东经123°02′,面积约025km2,海拔高46m。... 1999年6月15日在中国黄海北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石城乡一个无人居住的岛屿上,首次发现了3对黑脸琵鹭的繁殖个体(在观察时还见到另外3只黑脸琵鹭)。该岛屿位于石城乡东侧,北纬39°31′,东经123°02′,面积约025km2,海拔高46m。鸟的群落结构主要以黑尾鸥数量最多,约有800只左右,其次为黄嘴白鹭约400只左右,还有少量的银鸥、海鸥等在岛上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黑脸琵鹭 繁殖地 大连
下载PDF
朱■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与种内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斌 韩之明 +1 位作者 刘彦 李福来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5-49,共5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朱(Nipponianippon)8个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用20个10bp的随机引物对每只朱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168个扩增片段,其中共有片段为102个.根据聚...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朱(Nipponianippon)8个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用20个10bp的随机引物对每只朱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168个扩增片段,其中共有片段为102个.根据聚类分析所得到的树状图确定了8只朱的亲缘关系,这为进一步构建全部朱个体的谱系关系图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Huan 基因组DNA PCR
下载PDF
鹭科鸟类种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文祯中 王庆林 孙儒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7-34,共8页
鹭科鸟类种间关系的研究文祯中王庆林(信阳师范学院生物学系,464000)(南阳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河南信阳473061)孙儒泳(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875)StudyofInterspecificRelati... 鹭科鸟类种间关系的研究文祯中王庆林(信阳师范学院生物学系,464000)(南阳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河南信阳473061)孙儒泳(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875)StudyofInterspecificRelationshipoftheHer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鹭科 种间关系 食性 繁殖
下载PDF
豉甲科及水生肉食亚目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昆虫纲:鞘翅目) 被引量:3
14
作者 习欠云 邓日强 +2 位作者 王瑾雯 贾凤龙 王珣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6-181,共16页
利用PAUP和MrBayes软件,对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3个密码子位置的数据模块分别进行了豉甲科(Gyrinidae)和水生肉食亚目(Hydradephaga)在亚科或科水平上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第二密码子数据模块获得了理想的分析结果。由PAUP生成... 利用PAUP和MrBayes软件,对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3个密码子位置的数据模块分别进行了豉甲科(Gyrinidae)和水生肉食亚目(Hydradephaga)在亚科或科水平上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第二密码子数据模块获得了理想的分析结果。由PAUP生成的豉甲科最优树来自第二密码子数据模块的分析,而由MrBayes生成的最优树来自全部密码子数据模块的分析。此外,用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生成的ME和MP树与第二密码子数据模块分析的结果也一致。亚科Orectochilinae和Gyrininae以高的支持率形成了单系。然而,来自亚科Enhydrinae的种Porrorhynchus landaisi landaisi呈现了异常的位置。SH-test检验也支持该异常位置,表明这个种可能代表了一个科。在来自第二密码子数据模块的水生肉食亚目最优ML树中,整个Hydradephaga树呈现单系,豉甲科位于树的基部,表明了该科在水生肉食亚目中是一个早期的分支。在树中还产生了一个单系的Dytiscoidea总科,由Dytiscidae、Hygrobiidae、Noteridae和Amphizoidae 4个科组成,单系的Haliplidae与之成为姐妹群。此外线粒体分子钟的结果表明豉甲科的5对相近种间的分化是一个短时期内发生的(0.01~1.81百万年前),这点可能与它们的特殊地理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豉甲科 线粒体COⅠ基因 系统发育学 水生肉食亚目
下载PDF
新疆南部地区黑鹳种群密度及其繁殖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鸣 巴吐尔汗 陆健健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74-374,382,383,共3页
关键词 黑鹳 种群密度 繁殖 新疆 鸟纲
下载PDF
白脸鹭在中国的新记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小麟 陈志鸿 +1 位作者 方文珍 吕良炬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24-727,共4页
1999年 7月 2 9日至 8月 2 5日 ,于福建省厦门市 员竹 当竹 湖内侧的湖心岛边缘浅水处发现白脸鹭 (Egretta novaehollandiea) .该白脸鹭混杂于白鹭 (Egretta garzetta)等鹭类群体内 ,涉水觅食或栖息于岸上 .白脸鹭在中国属于迷鸟 ,其主... 1999年 7月 2 9日至 8月 2 5日 ,于福建省厦门市 员竹 当竹 湖内侧的湖心岛边缘浅水处发现白脸鹭 (Egretta novaehollandiea) .该白脸鹭混杂于白鹭 (Egretta garzetta)等鹭类群体内 ,涉水觅食或栖息于岸上 .白脸鹭在中国属于迷鸟 ,其主要分布地为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以及新客里多尼亚 ,属于非迁徙鸟类 .中国境内尚未见有白脸鹭的记录 ,本次发现是国内的首次 .该记录使白鹭属鸟类在中国的总物种数增加到 7种 .介绍了白脸鹭的考查方法、外形特征及生态习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脸鹭 白鹭 中国 外形特征 生态习性
下载PDF
春夏季异常低温气候对灰胸薮鹛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付义强 张正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2-295,共4页
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最早到达繁殖地的日期、繁殖期开始与结束时间、繁殖期长度以及繁殖成功率等方面,探讨了2010年四川省春夏季的异常低温气候对灰胸薮鹛繁殖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最早到达繁殖地的日期、繁殖期开始与结束时间、繁殖期长度以及繁殖成功率等方面,探讨了2010年四川省春夏季的异常低温气候对灰胸薮鹛繁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同期气温正常的2009年相比,灰胸薮鹛在2010年最早到达繁殖地的日期延后了25 d;繁殖期开始与结束时间分别延后20和10 d;繁殖期长度减少10 d,但年间无显著差异(χ2=0.476,P=0.49);2009与2010年的繁殖成功率分别为30.0%和27.8%,两者亦无显著差异(2χ=0.069,P=0.79).因此认为本次低温气候主要对灰胸薮鹛的物候产生了影响.类似现象也发生在我国其他地区的一些鸟类中,推测这种低温效应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低温 鸟类 灰胸薮鹛 繁殖
下载PDF
池鹭的夏季食性及生态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黎道洪 辜永河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2-25,共4页
本文报告了池鹭的夏季食性分析及部分生态的观察。池鹭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食,占总食物频次的95.09%;占检出食物总数的97.79%,池鹭所吞食的动物种类涉及到4门7纲17目32科以上。在动物性食物中,又以蛛形纲的蜘蛛目,昆虫纲的蜻蜓目、鞘... 本文报告了池鹭的夏季食性分析及部分生态的观察。池鹭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食,占总食物频次的95.09%;占检出食物总数的97.79%,池鹭所吞食的动物种类涉及到4门7纲17目32科以上。在动物性食物中,又以蛛形纲的蜘蛛目,昆虫纲的蜻蜓目、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鱼纲的鲤形目和两栖纲的无尾目的种类为主。池鹭的有益系数为-22.41%,就食性而言,证明池鹭是一种害鸟,不过其有害程度较低。雌雄个体间的食性无明显差异。 池鹭营群巢,且巢非常粗糙,并有与它鸟同树营巢现象。其取食范围随环境的不同而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鹭 食性 生态
下载PDF
长沙笼养东方白鹳繁殖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黎红辉 邬汇惠 +1 位作者 林士超 郑彦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2-84,共3页
东方白鹳在大网笼人工喂养条件下 ,2 0 0 1年 2月有筑巢、交配行为 ,3月 18日 ,19日产卵两枚 ,亲鸟轮流孵卵分别为 31d和 33d ,因卵未受精而没有孵出雏鸟 ;而后又见其有交配、筑巢的行为 ,于 5月 19,2 0 ,2 1日连续产卵 3枚 ,亲鸟孵卵 1... 东方白鹳在大网笼人工喂养条件下 ,2 0 0 1年 2月有筑巢、交配行为 ,3月 18日 ,19日产卵两枚 ,亲鸟轮流孵卵分别为 31d和 33d ,因卵未受精而没有孵出雏鸟 ;而后又见其有交配、筑巢的行为 ,于 5月 19,2 0 ,2 1日连续产卵 3枚 ,亲鸟孵卵 18,19d ,未能孵出雏鸟 .文章报道了这一自然繁殖行为的观察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行为 大网笼 东方白鹳 长沙 人工喂养 筑巢行为 交配行为 产卵
下载PDF
黑龙江省洪河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巢址选择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健 李晓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66,共2页
对黑龙江省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个东方白鹳巢(其中7个天然巢,10个未使用的人工巢)的生境因子进行了测量,并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树种、树高、巢位高、隐蔽度、距干扰源(道路)距离是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 对黑龙江省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个东方白鹳巢(其中7个天然巢,10个未使用的人工巢)的生境因子进行了测量,并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树种、树高、巢位高、隐蔽度、距干扰源(道路)距离是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此外,天然巢同未使用过的人工巢的巢高(P<0.05)和巢径(P<0.05)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白鹳 Mann—Whitney U 巢址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