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1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现代化诠释和发展思路
1
作者 高树中 陈永君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8期781-787,共7页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是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是指导中医诊断和针灸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在该理论内容下,“司外揣内”反映脏腑病变可在体表出现特定症状或体征;而“辨经论治”则反映了经脉体表刺激可以治疗相应的脏腑疾病。在当下的多...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是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是指导中医诊断和针灸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在该理论内容下,“司外揣内”反映脏腑病变可在体表出现特定症状或体征;而“辨经论治”则反映了经脉体表刺激可以治疗相应的脏腑疾病。在当下的多学科交叉和大数据时代下,验证及科学诠释经络学说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从“经脉-脏腑相关”的角度,探讨应用大数据技术发现诊治疾病的规律,利用多学科前沿技术研究该学说的现代生物学机制,以梳理总结传统经络理论所蕴含的科学内涵及提升经络理论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学说 中医现代化 大数据 发展思路 经脉-脏腑相关
下载PDF
叶天士通补奇经法新释
2
作者 郭静怡 王钊 +3 位作者 史运泽 王培基 李卓立 李富震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7,共4页
新安医家叶天士通补奇经法内涵丰富,“奇经”包含奇经八脉经络概念与精血层面两类含义;“通补”之意除方药配伍通补并用外,更是针对奇经冲任二脉“流通满盈,易虚易滞”的生理病理特点而采取的治疗方法。叶天士善用通补奇经法治疗月经不... 新安医家叶天士通补奇经法内涵丰富,“奇经”包含奇经八脉经络概念与精血层面两类含义;“通补”之意除方药配伍通补并用外,更是针对奇经冲任二脉“流通满盈,易虚易滞”的生理病理特点而采取的治疗方法。叶天士善用通补奇经法治疗月经不调、虚劳、癥瘕等多种奇经病证。通补奇经法即填补精血和流通药味组合并用之法,并可进一步细分为通补奇经之阳、通补奇经之阴及通补奇经气血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补奇经法 叶天士 冲任 奇经辨证 络病理论
下载PDF
从心脑络脉理论探讨郁证的辨治
3
作者 郗凌云 陈旭 +4 位作者 曹竟 庞浩宇 贾茜麟 白杨 洪霞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络病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理论基础,心、脑之血络为精神情志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与郁证关系密切。郁证是以典型的情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病势缠绵难愈,多因五志过极、气机不畅起病;进而从气入血、久病入络产生病理实邪;最终瘀血阻络、络... 络病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理论基础,心、脑之血络为精神情志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与郁证关系密切。郁证是以典型的情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病势缠绵难愈,多因五志过极、气机不畅起病;进而从气入血、久病入络产生病理实邪;最终瘀血阻络、络损神伤,百病由生。符合络病“易滞、易瘀、易虚”的病理特点。治疗上遵循“络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初期调气通络,中期化瘀通络,后期通补兼施,同时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郁证 心脑络脉 病机
下载PDF
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欧静琳 王万丽 +1 位作者 柯苗苗 李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脾化积法... 目的探讨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和胎粪排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头围、身高、体重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中不仅疗效显著,还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调节胃肠道功能、全身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脾化积法小儿腹部推拿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生长发育 并发症
下载PDF
任脉名称刍议
5
作者 贾琪 张建英 +1 位作者 韩煦 王巧凤 《河南中医》 2024年第2期180-183,共4页
历代医家关于任脉名称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三类:“任”通“妊”,意为妊娠,表明任脉与妇女妊娠关系密切;“任”通“衽”,表明任脉脉行腹中;“任”意为“任维、任养”,表明任脉可任维诸脉。“任”通“妊”,意为妊娠,此说法的不足是经络通常... 历代医家关于任脉名称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三类:“任”通“妊”,意为妊娠,表明任脉与妇女妊娠关系密切;“任”通“衽”,表明任脉脉行腹中;“任”意为“任维、任养”,表明任脉可任维诸脉。“任”通“妊”,意为妊娠,此说法的不足是经络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分性别的生理性存在,而此假说只强调了任脉对于女性的重要性,从《黄帝内经》原文可以看出,任脉应男女均有,不独存于女性,故此种说法在任脉的起点和任脉对于男子的作用等方面存疑。“任”通“衽”,意为“衣服前襟”,表任脉脉行腹中,此说法缺乏古文字学方面的依据。从古文字学角度,“任”确有担任,任养之意。任脉有“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者澹渗皮肤”的功能,也可体现了其为“经络海”,有任维诸脉,进而任养肌肉、皮肤,生胡须的重要作用。任脉冲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并非独见于女性,而是因为其与女性月经关系密切,故《素问·上古天真论》在论述女子生理功能时独重冲任。故任脉之任的初始含义应为“任维,任养”之意,表明任脉为“经络海”,可统任、濡养诸经脉,进而任养胎儿、肌肉皮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脉 奇经八脉 命名 源流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推拿对睡眠剥夺小鼠基底前脑腺苷及A_(2A)受体的调节作用
6
作者 孙冰心 袁露月 +3 位作者 马妮妮 彭皑诗 胡毓诗 康良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8-22,35,共6页
目的:研究推拿对睡眠剥夺小鼠基底前脑腺苷、A_(2A)受体的调节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推拿组,每组8只。经4 d睡眠剥夺并予6 d推拿治疗后,观察小鼠整体状态和日常活动量;以电生理记录脑电/肌电信号,分析小鼠觉... 目的:研究推拿对睡眠剥夺小鼠基底前脑腺苷、A_(2A)受体的调节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推拿组,每组8只。经4 d睡眠剥夺并予6 d推拿治疗后,观察小鼠整体状态和日常活动量;以电生理记录脑电/肌电信号,分析小鼠觉醒、非快速眼动及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及基底前脑神经活动;ELISA法检测基底前脑腺苷水平;光纤记录法观察基底前脑星形胶质细胞释放腺苷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基底前脑腺苷A_(2A)受体蛋白表达。结果:①推拿干预后,睡眠剥夺小鼠毛发色泽和精神状态有所恢复;推拿组第4-6天日常活动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且第6天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推拿干预后,睡眠剥夺小鼠非快速眼期缩短(P<0.01),觉醒期增加(P<0.01);基底前脑δ、θ波活动降低。③推拿干预后,睡眠剥夺小鼠基底前脑腺苷水平降低(P<0.01);星形胶质细胞腺苷释放减少;A_(2A)受体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1)推拿可增加睡眠剥夺小鼠日常活动,降低基底前脑δ、θ波活动,改善睡眠剥夺引发的嗜睡现象。(2)推拿可降低睡眠剥夺小鼠基底前脑腺苷水平及其受体A_(2A)蛋白表达,减少基底前脑星形胶质细胞腺苷释放,参与改善睡眠剥夺后觉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睡眠剥夺 基底前脑 腺苷 A_(2A)受体
下载PDF
从气血角度论经筋
7
作者 任栎潼 王树东 刘润青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69-71,共3页
经筋是经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肌肉关节功能密切相关,而现代研究趋于结构化、解剖化,缺乏中医学理论支撑。气血作为具有滋润濡养、滑利关节作用的精微物质,其盛衰变化伴随经筋生理病理过程的始终。该文讨论气血与经筋结构之相会,... 经筋是经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肌肉关节功能密切相关,而现代研究趋于结构化、解剖化,缺乏中医学理论支撑。气血作为具有滋润濡养、滑利关节作用的精微物质,其盛衰变化伴随经筋生理病理过程的始终。该文讨论气血与经筋结构之相会,功能之相合;并从经筋病命名、结筋病灶点规律以及筋性脏腑病的发病机制三方面辨析二者关系,以期从气血角度解读经筋本质,为建立经筋与气血多维互参的诊疗思路提供方向,让经筋理论重归于中医学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 理论 气血
下载PDF
冲脉参与心肺主导下的血气循环浅析
8
作者 游纹静 曹火亮 游世晶 《河南中医》 2024年第8期1169-1172,共4页
冲脉分布较广,从头至足,十二经气血生成后均逐步汇合于此,为气血汇集之要处。此脉血流较快,脉道粗大,符合“冲”字之本义,为大血脉。宗气上走息道,助肺呼吸,同时贯心脉,其功能正常则心血通畅。先天之真气、后天之宗气经冲脉与胃相协同,... 冲脉分布较广,从头至足,十二经气血生成后均逐步汇合于此,为气血汇集之要处。此脉血流较快,脉道粗大,符合“冲”字之本义,为大血脉。宗气上走息道,助肺呼吸,同时贯心脉,其功能正常则心血通畅。先天之真气、后天之宗气经冲脉与胃相协同,分布于各脏腑经络,冲脉伴胃经气冲穴上行,至胸中而散,血气运行不离心肺,参与心肺主导下的血气循环。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均可依据“冲脉参与心肺主导下的血气循环”理论进行辨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脉 血气循环 血脉
下载PDF
任、督、冲脉“一源三歧”“异名同体”探析
9
作者 李博灵 赵永烈 +1 位作者 王丹萍 周晓卿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23-627,共5页
任、督、冲脉理论为奇经八脉理论的重要内容。王冰提出任、督、冲脉“一源三歧”“异名同体”学说,体现三脉之间的密切联系。以《黄帝内经》《难经》《脉经》《针灸甲乙经》为基础,分析以上两种认识。认为“一源三歧”为任、督、冲脉同... 任、督、冲脉理论为奇经八脉理论的重要内容。王冰提出任、督、冲脉“一源三歧”“异名同体”学说,体现三脉之间的密切联系。以《黄帝内经》《难经》《脉经》《针灸甲乙经》为基础,分析以上两种认识。认为“一源三歧”为任、督、冲脉同起于小腹深处肾下胞中,三脉浅出体表位置不同,受《针灸甲乙经》影响,针灸学教材认为三脉同出于会阴。《黄帝内经》认为任脉上循脊里、督脉少腹直上,故王冰认为任脉、督脉命名实为区别腹背阴阳,但冲脉与任脉、督脉循行并未重合。任、督、冲脉“异名同体”包含任、督脉的循行重合与冲、督脉生理病理密切联系两层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脉 督脉 冲脉 一源三歧 异名同体 《黄帝内经》 《难经》 《脉经》 《针灸甲乙经》
下载PDF
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主要特征和显现规律研究 被引量:104
10
作者 胡翔龙 汪培清 +2 位作者 许金森 吴宝华 许小洋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5-328,共4页
利用红外辐射成像技术 ,对人体体表的循经红外辐射轨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群之中的正常生命现象 ,证实了古人对十四经脉循行路线的描述 ,并归纳出它的 5个基本特点和显现的规律 。
关键词 循经红升辐射轨迹 经络 红外辐射成像技术 人体 体表 显现规律 主要特征
下载PDF
经脉线与非经脉线相关组织导热性的比较 被引量:34
11
作者 许金森 胡翔龙 +2 位作者 汪培清 叶蕾 杨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77-482,共6页
目的:比较与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有无不同。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处加热,皮温反应可沿经双向扩展,长者几乎可以通达该经脉的全程;而在非经对照部位加热,... 目的:比较与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相关组织的导热性有无不同。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系统,对4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在经脉线上的穴位或非穴位处加热,皮温反应可沿经双向扩展,长者几乎可以通达该经脉的全程;而在非经对照部位加热,皮温的反应仅限于局部,没有明显的扩散,更没有确定的方向。对前臂内侧经脉线和非经脉线的皮肤同时加热,皮温的反应沿经扩展的速度明显快于非经部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了三条与古典手三阴经路线基本一致的红外辐射轨迹。结论:经脉线上相关组织的导热性较非经对照部位好,而且有明确的方向性,两者的物理学特性确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研究 皮肤温度 经络线检测 导热性 红外线
下载PDF
络脉概念诠释 被引量:80
12
作者 常富业 王永炎 +1 位作者 高颖 杨宝琴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66-568,共3页
对络脉的概念、生理功能及其特性进行了论述。认为络脉不仅有广义、狭义之别,而且有气络、血络之分和阴络、阳络之异。络脉之三大特性:即分布的广泛性、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多维性;络脉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络脉流通、络脉渗灌和络脉反注... 对络脉的概念、生理功能及其特性进行了论述。认为络脉不仅有广义、狭义之别,而且有气络、血络之分和阴络、阳络之异。络脉之三大特性:即分布的广泛性、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多维性;络脉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络脉流通、络脉渗灌和络脉反注。强调络脉虽与微循环相似,但并不能等同,络脉是功能结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学 生理功能 微循环 络脉反注 络脉流通 络脉渗灌
下载PDF
经脉温度特性的红外热像图显示 被引量:55
13
作者 张栋 付卫星 +2 位作者 王淑友 魏正岫 王凤玲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3期63-67,共5页
本文应用红外热像方法对43例健康人体躯干的体表温度进行了观察,目的是了解无大中血管纵向分布的前后正中线(督任二脉循行部位)上温度分布的特点。结果显示:自然状态下,57.1%的受试者背部正中线和7.7%的腹部正中线上具有纵向... 本文应用红外热像方法对43例健康人体躯干的体表温度进行了观察,目的是了解无大中血管纵向分布的前后正中线(督任二脉循行部位)上温度分布的特点。结果显示:自然状态下,57.1%的受试者背部正中线和7.7%的腹部正中线上具有纵向分布的高温线(带);在分别对命门穴和中肮穴艾灸后,70.4%的受试者背部正中线及56.0%的受试者腹部正中线上温度升高,并可形成较自然状态下更长。连续性更好的高温线(带);背中线上的高温线及艾灸后出现的升温线较长,最长可达约50厘米,而腹中线上的该线则较短,一般在10-30厘米左右。结果提示:循躯干前后正中线分布的高温线(带)似是督任二脉温度特性的客现显示,而该线(带)的形成可能与致密结缔组织或微循环的某种特异性调节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技术 皮肤温度 经络 结缔组织
下载PDF
肝经、肺经脑内分布区域的fMRI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徐放明 谢鹏 +10 位作者 吕发金 牟君 李咏梅 赵建农 陈维娟 龚启勇 赵立波 刘庆军 申林 翟红 杨德雨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49-752,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经、肺经在脑内的分布情况,为构建脑内经络理论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将健康大学生60人随机分为肝经组(Ⅰ)和肺经组(Ⅱ),每组按五输穴各分为5小组,分别为大敦(Ⅰ1)、行间(Ⅰ2)、太冲(Ⅰ3)、中封(Ⅰ4)、曲泉(Ⅰ5)和少商(Ⅱ1)... 目的:探讨肝经、肺经在脑内的分布情况,为构建脑内经络理论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将健康大学生60人随机分为肝经组(Ⅰ)和肺经组(Ⅱ),每组按五输穴各分为5小组,分别为大敦(Ⅰ1)、行间(Ⅰ2)、太冲(Ⅰ3)、中封(Ⅰ4)、曲泉(Ⅰ5)和少商(Ⅱ1)、鱼际(Ⅱ2)、太渊(Ⅱ3)、经渠(Ⅱ4)、尺泽(Ⅱ5),每小组6人。采用fMRI技术观察针刺各穴激活脑区的情况。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P<0·01的像素构成统计参数图,按照Talairach坐标行解剖定位,获得实验任务激活的脑区,以肝经、肺经各自五输穴共同激活的脑区为肝经、肺经在脑内的分布区域。结果:针刺肝经五输穴共同激活的脑区为:同侧BA34、BA47、红核,对侧BA19、BA30、BA39、顶上小叶、小脑斜坡,两侧BA3、小脑顶;针刺肺经五输穴共同激活的脑区为:同侧BA2、BA18、BA35,对侧BA19、黑质。结论:肝经、肺经在脑内有其相对特异性分布区域,提示经脉到脑可能存在特异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研究 肝经 肺经 经络循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交感神经敏感线与经络实质 被引量:45
15
作者 刘里远 彭安 +2 位作者 潘娟 张慧 邢秀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5-289,共5页
《内经》的经络包括运行营血的血管性经络和运行卫气的非血管性经络两类 ,后者即针刺信号沿皮肤经线的传导过程。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皮肤中确实存在传递针刺信号的通道以及通道的实质是交感神经敏感线 :针刺信号传递或循经感传发生在... 《内经》的经络包括运行营血的血管性经络和运行卫气的非血管性经络两类 ,后者即针刺信号沿皮肤经线的传导过程。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皮肤中确实存在传递针刺信号的通道以及通道的实质是交感神经敏感线 :针刺信号传递或循经感传发生在皮肤中 ,针刺后皮肤经线交感递质释放与阻断与经络传导相关 ,微量的α受体兴奋剂穴位注射模拟出针刺效应 ,经脉线为交感神经递质富集线 ,皮肤中存在特异的儿茶酚胺细胞。最后指出 ,血管本身是体内最典型的交感神经及递质敏感通道 ,因此 ,交感神经敏感通路是两类经络的共同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实质 交感神经系统 针刺感应 循经感传
下载PDF
经络穴位与肥大细胞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6
作者 张迪 丁光宏 +2 位作者 沈雪勇 姚伟 林俊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5-119,共5页
本文研究了经络穴位与肥大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所存在的相关性,为探讨经穴处的物质基础及针刺疗效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文中结合了肥大细胞细胞生物学和生理学的相关资料,对近年研究针刺在经穴处引起肥大细胞效应的有关文献加以回顾... 本文研究了经络穴位与肥大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所存在的相关性,为探讨经穴处的物质基础及针刺疗效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文中结合了肥大细胞细胞生物学和生理学的相关资料,对近年研究针刺在经穴处引起肥大细胞效应的有关文献加以回顾,认为肥大细胞沿经线富集,针刺经穴后促使其释放介质与针刺疗效作用机理之间存在可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肥大细胞 脱颗粒 组织胺 综述
下载PDF
用筋膜学说解读经络实质和物质基础 被引量:41
17
作者 王军 王春雷 +2 位作者 沈宝林 杨林林 原林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83-585,共3页
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构建出与人体经络记载接近的影像结构,追溯结缔组织发育生物学和生物进化过程,提出人体内结缔组织筋膜支架可能构成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新学说,同时提出了新的研究领域——筋膜学。其意义在于:提出人体内... 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构建出与人体经络记载接近的影像结构,追溯结缔组织发育生物学和生物进化过程,提出人体内结缔组织筋膜支架可能构成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新学说,同时提出了新的研究领域——筋膜学。其意义在于:提出人体内新的功能系统,开辟新的学科研究领域;解读中医疗法的生物学基础和治疗机制,为实现中医经络现代研究提供了医学生物学基础;对中医药研究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研究 经络实质 筋膜 中医现代化
下载PDF
家兔经穴钙离子浓度特异性的研究 被引量:44
18
作者 郭义 徐汤苹 +2 位作者 陈进生 张春煦 姜萍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1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前,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国内外已从很多方面开展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化学角度研究经络,探索经络与离子的关系,至今国内外报道尚不多见。我们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对家兔经穴钙离子浓度进行了探测,取得了初步结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经穴 钙离子浓度 特异性
下载PDF
人体体表十四经脉循行路线的红外热像显示 被引量:44
19
作者 汪培清 胡翔龙 +2 位作者 许金森 吴宝华 许小洋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60-261,共2页
目的 :以一部分红外热像图 ,展示古人所描述的十四经脉的路线 ,使人们通过直观的图像进一步理解古人对经脉循行路线的描述确有充分的根据 ,并非虚构 ,说明经脉循行路线在外周必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 ,为今后的经络研究提供一方面的依据。... 目的 :以一部分红外热像图 ,展示古人所描述的十四经脉的路线 ,使人们通过直观的图像进一步理解古人对经脉循行路线的描述确有充分的根据 ,并非虚构 ,说明经脉循行路线在外周必有其相应的物质基础 ,为今后的经络研究提供一方面的依据。方法 :观察对象为 3 0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 ,以红外辐射示踪仪进行测试 ,该仪器配有精密的红外摄像装置和完善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试的温度范围为 0~ 70℃ ,一般设定在 1 4 .8~ 3 7.2℃ ,连续可调。温度分辨率为0 .0 2 5℃。,该系统可以提取体表强度相同的红外辐射信号 ,并连续显示它的瞬时分布状态 ,以取得等强度红外辐射的分布图像 (即等温分布图 )。适当调整采样水平 ,即可显示出体表经脉的红外辐射轨迹 (IRRTM)。结果输入微机储存 ,实验结束后再根据需要进行二次处理。部分受试者还作了连续摄像记录。结果 :①沿手三阴经路线显示的IRRTM :在自然条件下显示的左臂手三阴经的IRRTM(全温显示 )行程清楚可查 ;在肘部加热时诱发出的手三阴经的IRRTM ,由于体位的关系 ,上臂的心经轨迹看不到 ;沿两侧心包经路线出现的IRRTM ,轨迹的行程清楚 ,左右对称 ;前臂内侧和手掌部的热像图 (等温显示 )清楚地显示了前臂的手三阴经的路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图 体表 十四经脉 循行路线
下载PDF
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热源及其形成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29
20
作者 胡翔龙 汪培清 +3 位作者 许金森 许小洋 吴宝华 高凌云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8-259,共2页
目的 :应用红外辐射成像技术显示人体体表循经分布的红外辐射轨迹 (IRRTM ) ,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观察对象为 3 0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 ,以红外辐射示踪仪显示人体体表的IRRTM ,并对与其相关组织的温度、氧分压和微循环状... 目的 :应用红外辐射成像技术显示人体体表循经分布的红外辐射轨迹 (IRRTM ) ,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观察对象为 3 0 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 ,以红外辐射示踪仪显示人体体表的IRRTM ,并对与其相关组织的温度、氧分压和微循环状态进行了检测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 :①IRRTM是在人群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生命现象 ,可见之于十四经的每一条经脉 ;②IRRTM的皮肤微循环的灌注量高于其两侧对照区 ,它的形成与皮肤微循环状态密切相关 ;③冷负荷实验的结果提示 ,IRRTM的热源位于皮下一定深度的组织之中 ;④经脉线下深部组织的温度高于其两侧对照区 ;⑤经脉线下深部组织的氧分压也明显高于其两侧对照区 ;⑥针刺时经脉线上的能量代谢进一步增强 ,这种效应还可被压迫经脉线所阻断。结论 :①IRRTM的形成与皮肤微循环密切相关 ,但其主要热源位于皮下一定深度的组织之中 ,该处能量代谢活跃 ,组织温度较高 ;②经脉线下的相关组织可能是一条具有多元结构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转换和传递的通道 ,这一通道的实体包括了多种已知的组织 ,可能还有一些未知的因素参与 ,它的热学特性与其周围的组织有明显的不同 ;③上述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弄清与经脉循行路线相关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学 体表 循经红外辐射轨迹 热源 形成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